0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PPT (15)[7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建安文学的慷慨仗气,就是指曹氏父子和建安文人出于人 文情怀,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气概。汉末动乱既使人感到 生命无常,同时也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缘。作家仗气骋词, 正是建安文人建功立业思想在文学中的表现,它通过直抒 胸臆,高扬个性而显现出来,这种主观之气由于蕴涵着深 刻的社会内容而精诚动人,慷慨高厉。
•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对建安七子等人的主“气”情况作了分 析评价:“应玚和而不壮”,这是说应玚作品气调柔和而不遒壮; “刘桢壮而不密”,这是指刘桢作品气貌高爽劲健但不够细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这里对孔融作品的气调风貌大加 称赞,说他超绝时人;“徐幹时有齐气”,这是说徐幹作品风格 迂缓。徐幹长期生活在齐地,也不免沾染了这种习气,曹丕对此 是很不赞赏的。尽管徐幹著《中论》二十篇,“辞义典雅,足传 于后”(曹丕《与吴质书》),而孔融“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但曹丕在主“气”方面,仍将孔融置于徐幹之上,盛赞孔融“体 气高妙,有过人者”。可见,曹丕论文主要推崇作家风力气骨的 遒劲刚健。这种审美理想,首先是当时的时代风气使然。建安文 人有感于当时的时代动荡,所以作品梗概多气,激昂慷慨。曹丕 倡导阳刚之美,代表了建安文学的审美理想,它是当时动荡变迁 的时代环境对建安文人的感召所造成的。
• 但是,首先把元气与人的气质、个性及其才能联系起 来加以考察的,却是在曹丕所处的汉末三国时代。当 时的姚信在《士纬》中提出:“孔文举(融)金性太多, 木性不足,背阴向阳,雄倬独立。”他认为孔融禀受 的金气偏多,木气过少,以至性格刚直雄倬、桀骜不 驯。刘劭《人物志》则认为人禀气有偏,性分各异。
• 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气”,大致与魏晋时代的用法相 同,主要指作家的个性气质,它体现在作品中形成不同的 气调风格,因此,他所说的“气”兼有内外合一的特点。 曹丕的“文气说”在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同时,还进一 步指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把作家的气质 和作品风格分为“清”与“浊”两种类型。他所说的“清” 为高爽朗畅的风格,“浊”指纡缓沉滞的风格。自曹丕以 “清浊”划分文章风格的阳刚阴柔之后,魏晋文论多沿用 这个概念。
• 曹丕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基本上划清了当时和后世通行的 广义的文学体裁和两汉所说的诸子、六艺类的界限。而且前 两类(书论、奏议)为无韵之体,后两类(诗赋、铭诔)为有 韵之体,已经隐含着区别散、韵之体的意思在内。曹丕之后, 从“缘情说 ”角度来分别文体的,当推西晋的陆机,其《文 赋》把文体分为十体,即诗、赋、碑、诔、铭、箴、颂、论、 奏、说十体。陆机本人是一个重视儒学教化的人,不过他毕 竟看到了文学的特殊性,在文体论上,坚持通过分体文学来 观察文学共性,此亦可见文体论的解放反过头来会带动整个 文学观念的解放。
• 他一方面盛赞建安文人“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 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的状况,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长短: “孔璋(陈琳)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 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王粲)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 古人无以远过。”(《与吴质书》)汉代以儒学定一尊,文学 批评强调的是作家的道德标准而不是个性特点。曹丕则倡导根 据作家的才性来评论作品,“审己以度人”,体现了建安时代 曹魏集团知人善任的人物品评精神,是对儒学文学批评观念的 修正。
“文气说”与文学风格论
• 《典论·论文》是这样论述“文气”的:文以气 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 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 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 曹丕认为文章当以“气”为主。这种“气”体现在每个作家 身上,又因人而异,好比吹奏音乐时,乐器构造虽同,由于 吹奏人用气不齐,巧拙有分,所以音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先 天素质就是父亲也不能移给儿子,哥哥也不能传给弟弟。在 中国古代哲学中,“气”大致是指一种组成宇宙万物和人身 的物质性元素。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合一”,把人 和自然视为一体,因此,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也是由元气化合而成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引郑子产的 话:“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杜预注云: “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认为人的喜怒哀乐等 情绪来源于自然界的“六气”。这是一种古老而直观的对人 的感情和意志来源的说法。
“文气说”与文学批评论
• 曹丕《典论·论文》首次对汉魏六朝的文体论做 出了新的阐释。他提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 曹丕提出“诗赋欲丽”,这不仅有关文体风格的问题,而 且是对两汉时代文学观念的纠正。两汉的辞赋理论与诗学, 提倡的是讽谏劝美,重视的是诗赋中的政教内容,形式的 工巧反被称作雕虫小技。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对两汉 时代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教化观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他的文学观念的建立,正是源于对文体的具体辨析。曹丕 并非反对文学的教化,但是他认为要分清不同文体承担的 功用,它们各有所司与所重,不能一概而论。就发挥政教 而言,奏议、书论与铭诔也许作用更大,诗赋则适合于情 性所发,吟咏所至。
• 曹丕的作家论又与文体论直接有关。在曹丕看来,虽然作家俱 禀元气,但由于禀受有偏,所以人的才性也各不相同。同样, “文本同而末异”,文章就其本体来说,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 但它的体裁又各不相同,分为诗赋、铭诔、奏议、书论等四科 八体,“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由 于八体不同,人各有所擅,只有少数通才兼擅各体。遗憾的是, 人们往往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就难免在从事文学批评 时会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赏评别人。曹丕认为这 是人性“暗于自见,谓己为贤”的弱点所致,他强调批评要反 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现象,提出“盖君子审己以度 人”,既要审察自己的才能,更要全面了解别人,平心静气地 交换意见,这样才能避免文人相轻的通病。曹丕自己的批评实 践,就贯穿了这一原则。
第九章 魏晋文论的自觉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与“文气说”
• ○“文气说”与文学风格论 • ○“文气说”与文学批评论 • ○曹丕的作家论与文体论 • ○曹丕的文学价值观
•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自觉地对当时文人创作进行批评的 一篇文论著作,它是魏晋文论的开山之作。“文气说”虽 然仅见于曹丕《典论·论文》的短短几百字中,但思想内容 却十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富,涉及文学的本体、作品的风格,以及批评的 方法诸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