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是统一的。后来,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逐渐分离 了。 货币单位更重要的是确定币值 。 货币购买力:指价格的倒数。 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所以它不是某 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 数。
➢ 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 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 货币。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货币是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含义:以金银为币材、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
的币制。 特点:①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②金银两种货
币都可以银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 换;③两种货币都可以自由输出入 类型:①平行本位制(按实际比价流通);② 双本位制(按法定比价流通);③跛行本位制 (按法定比价流通,但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 而银币不得自由铸造)。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
(四)信用货币
指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实质是信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 值。
特征
➢ 1、完全脱离了与贵金属的联系,不代表任何贵金属, 也不会兑换成贵金属。
➢ 2、主要形态是纸制货币——纸币。其具体形式有: 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
讨论:哪些商品可充当货币? 讨论: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
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两个时期: 1 先是物物直截了当交换2 然后是经过媒介的交换二、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时期?四个时期: 1 简单偶然的交换2 扩大了的价值形态3 普通价值形态(本质变化: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某物)4 金属货币形态三货币的定义及职能?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职能: 1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2 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3 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事情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算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4 贮藏手段:货币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宝普通代表保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时刻市场上发挥普通等价物作用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币财: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币财,实际上基本上对差不多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确信。
XXX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含金属的分量与成群,即所代表的价值。
3各种通货和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属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辅币的发行与流通、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4预备制度:又称黄金储备制度,他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也是一具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3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 信用本位制:是指以别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六、格雷欣法则概念?1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
金银复本位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2 劣币和良币。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导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古往今来的货币都是某种迷人外观的事物,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很容易受到迷人外观的迷惑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这些决策一旦形成却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而难以弥补的不利影响。
第一节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一)商品货币包括:1.实物货币: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如: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2.金属货币:用金银铜等金属充当货币(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布币、刀币、铜贝等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
到战国中期圆形方孔的圜钱在秦国广泛流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种形状的铜铸币统一了全国的铸币流通,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金属货币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即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特点: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制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
1.纸币:用纸制作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1世纪末的北宋时期,交子——一种纸币,就已经广泛的在市场中流通。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即现钞)作用:弥补金属铸币的不足。
经历了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3.存款货币:在存款货币银行账户上可以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4.电子货币: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以用银行卡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支付手段
作用:
积极的: ○ 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 ○ 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 利用。
消极的: ○ 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金银复本位 制
双本位制
○ 金币和银币按照国家规定 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 换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
金银复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规定为本位货 币,并有国家规定的固定兑 换比例,但是金币可以自由 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 (跛行本位制实际上使银币成为 事实上的辅币)
金本位制
货 币 金 融 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2% 了解货币的起源 38% 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
40% 深入理解货币的职能
学习要点:
68% 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展 第 货 货 问
币币题
的的: 发起 展源 过与
一
程什
Hale Waihona Puke 是么 怎有 样关 的?节
?
货 币 的 起 源 与 发
(一)货 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交换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含义: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 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
→
贮 购 度 调 作 本 用 管 方 金 发 为 付 目
藏 买 下 节 用 , 途 式 属 展 预 作 的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4、职能扩展:地租、税金、工资、财政、信贷收 支
世界货币
1、含义: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 般等价物在作用 2、表现形式:金银的本来面目,不在采取 铸币或纸币形态(以金属货币流通为条 件) 3、体现在:国际间支付手段(支付国际收 支差额)、一般购买手段、社会财富转 移(资本、对外援助、战争赔款)
代用货币:代表实体货币的货币 (1)价值低于其代表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 府或银行发行的,有真实的贵金属作准备, 且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货币。 (2)形式:不足值铸币、银行券(凭单)、纸 币 (3)由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决定:流通手段是 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要有媒介作用 即可 (4)优点:印刷成本低(相对铸币成本)、容 易携带和运输、易于辨认和计量
货币是“流动性”
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是一种为人们提供 流动性效用或灵活性效用的资产,对货币的需求 就是一种对流动性或灵活性的偏好。 拉德克利夫(Radcliffe)报告认为,在大量非银行金 融中介机构存在的情况下,真正影响经济的不是 狭义的货币供给,而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应该 用流动性来定义货币,货币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 意义上的只具有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货币供给, 还应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所有的 短期流动资产,这些流动资产不直接作为交易媒 介,是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是能够对经济 产生重要影响的货币。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货币和货币制度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定义及形式 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产生的基础:市场经济和交换行为 1、市场经济是私有经济,以私有财产、私有经 济为基础=>交换行为 2、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为主的自主性经济,要求 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效率:分工 亚当· 斯密(A.simith)考察针的生产过程,并指出 “交换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得以合作的基础 就在于分工和交换现象的存在” (二)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为满足商 品交换需要而产生,随交换制度变迁而演化
第一篇货币与货币制度

三、关于“货币面纱观”
货币能否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呢? 大卫·李嘉图和萨伊等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的交易
工具,是覆盖在经济活动上的一层面纱。“货币面纱观”认 为货币是中性的,它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和支出等发 生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魏克赛尔认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面 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 凯恩斯认为,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化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 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变动,从而可使生产产量和就业 水平发生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虽然货币数量在长期内主要影 响物价,但短期而言,货币数量的变动也会影响产出。
下面就让我们从讨论货币的概念着手,来探明 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
2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3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产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结果。商品的交换必须遵循 等价交换的原则。一种商品的价值通常是用另一种商品的价 值来表现,这就是价值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 它经历了4个阶段: (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M 2 = M 1 企业单 自 位 筹 定 基 期 个 本 存 人 建 款 其 储 设 他 蓄
20
二、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
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同。 (2)两者的数量不相等。 (3)两者的变动状况不相同。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 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货币。可以说货币是我们最常 见的事物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它, 都能完整地回答诸如:货币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货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把货币 看作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等问题。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货币不是一般商品而是特殊商品 其特殊性表现在: (1)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2)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二 货币的职能functions of money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4、铸币 铸币(coin) ,就是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
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五铢 隋文帝开皇元年铸币
秦半两 秦始皇铸币
一刀平五千
开元通宝
王莽居摄二年铸币 唐高祖四年铸币
国国家家的的印印记记
5、特点 (1)金属货币在其产生的初期是足值的; (2)流通过程中金属货币会磨损、或人为的刮 削、政府和私人伪造等,使金属货币的名义金属 含量与其实际含量分离,使金属货币逐渐向价值 符号转化。
金块、银块的形式。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主要由那些在国际上可以自由兑
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硬通货来充当世界货币。
总结:货币职能的逻辑顺序
世界货币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前四种职能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得到了充分发 展,才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职能。
商品赊销交易,货币在不再执行流通手段, 只是到约定付款日期才被用于清偿债务。
4、支付手段
部分商品生产者产生赊销商品的需要。到约定日期清 偿债务时,货币便具有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经济的发展,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日益普遍,如用于支付地租、租金、工资,缴纳 赋税等等。
货币作为独立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执行的职能。
作用: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促进商品经济的 发展。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无限法偿法定偿付能力无限;即在有限范围内;不管使用时间;数量和地点;货币都按照规定的面额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知识点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扩大一般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本质本质定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职能定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十足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和排他性;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货币因此可以用价值符号代替;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的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特点:现实的货币;十足的货币..特殊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屋价;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屋价上升时人们出于对货币的信心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的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反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两种类型与货币交换直接相连的:赊销赊购;预付货款与商品交换财政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的货币;货币危急性最大三.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确定本位币的铸造材料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本位币及辅币和铸造及偿付能力的确定:主币辅币银行券发行及兑换的规定:发行保证黄金准备的规定:建立黄金储备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中; 货币单位的规定和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偿付的规定比重要外;其他内容基本上弱化甚至消失了..2.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最早的货币制度退出金贵银贱;币财短缺金银复合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金属同时流通平行本位制:金银币的兑换比例完全按照各自的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双本位制:金银币的兑换比例由国家规定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制:金银币比例货国家规定但银币限制铸造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格雷欣法则一个经济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形式时;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币值下跌;则人们在使用货币时会尽量先使用这种货币;而将币值稳定的硬通货保存起来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引起持续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导致流通混乱劣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良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3.金本位制:黄金被视为主币材料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为制主要内容及特点其一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其二具有三大自由自由铸造或融化使货币贮藏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调节货币量;调节屋价自由输入输出银行按面额自由兑换金币其三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国际收支能力体现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时;物价上涨;币价下跌;金币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人们会将金币融化成黄金出售;导致流通中货币数量减少;物价下跌;币值上涨;恢复平衡..反之也一样金块本位制:流通银行券;在限额内可兑换;不再流通金铸币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为不直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与某一外币挂钩;外币与黄金挂钩4.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币不可兑换黄金没有含金量的规定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名词: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信用工具: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颁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也称金融工具知识点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信用的含义: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2.信用的构成要素信用关系信用行为的主题;即当事者双方信用标的被交易的对象;即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商品形式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裁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信用条件期限和利率3.信用的特征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4.信用的产生与发展高利贷信用: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特点:利率特别高;非生产性;保守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生促进作用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消极作用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的特点所有权资本作为商品的资本具有特殊运动形式:两重支付;两重归流二.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表现形式:赊销赊购和预付货款地位:润滑整个生产流通;满足商业资本循环———不可替代特点: 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客体是商品资本;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运动与产生资产的动态一致局限性和缺点: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范围上的限制;方向上的限制;期限上的限制2.银行信用: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包括吸收资本和运用资本两个方面特点:体现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银行信用的载体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地位:可以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总结:银行信用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及优势;所以在信用领域居于领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银行信用的许多业务都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3.国家信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的两个方面..1国家信用的形式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指国家的负债内债:发行公债;发行国库卷;向央行借款或透支外债:发行国际债券;政府借款2国家信用的作用调剂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和有计划的组合闲置资源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社会供求平衡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此消彼长区别:信用形式和主体关系不同:银行信用是简介信用;国家信用是直接信用.. 经营目标不同银行信用以盈利为目的国家信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利息负担不同银行信用:借款人承担国家信用:由纳税人承担4消费信用两种类型按性质不同一种类似于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属于银行信用:银行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银行向提供提供商品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用的形式1.分期付款: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2.信用卡:由发卡机构和零售商联合起来;对消费者提供一种延期付款的消费信用3.消费贷款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消费品的购买者发放贷款卖方信贷: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由银行直接对销售者发放的贷款三.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分类以发行者性质为标准直接信用工具:国家债券股票商业要据间接信用工具: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可接受程度为标准无限可接受信用工具:银行券活期存款有限可接受信用工具:商业要据股票债券以偿还期为标准:短期长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纸币特征: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差性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名词名义利率:也称货币利率;是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通常是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它是投资者根据贷款契约应该受到的利息率或债务人应该支付的利率知识点一、利息一利息的本质:是利润的一部分二利息的计算计算1.计算方法单利法:S=P1+rn S本利和 P本金 r利息率 n借贷期限复利法:S=P1+rn次方二、利息率利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新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本金的比率2.表现形式:年利率年息5厘百分之5月利率月息3厘千分之3日利率日息1厘万分之1利率的种类1.名义利率包含物价变动因素通货膨胀在内的新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以实物为标准计算2.短期利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长期利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一般高于短期利率3.固定利率利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适用于短期借款浮动利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中长期4.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导向作用市场利率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自由竞争所形成的利率利率的决定1.马克思 0<利率<平均利润率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政治因素货币财政汇率政策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第四章外汇与外汇率名词外汇静态:广义泛指一切用外围货币表示的资产狭义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知识点:一.外汇的含义和特征特征:1.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被各国普遍接受可以用于国际支付3.具有可兑换性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我国:USB1=CNY6.702.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美国英国美国:USB1=CNY6.70第五章金融市场名词:金融市场:是指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领域有广义狭义之分通常指狭义即限定在以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知识点:金融市场的功能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的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2.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节提供了条件3.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4.金融市场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5.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6.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金融市场的分类选择;判断第六章:金融中介机构名词金融中介是指从事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知识点一.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管理性金融机构: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管职能的机构:中央银行经营性金融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商业银行政策性: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调整金融活动政策性银行第七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基本通过负债业务动员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贷到各个经济部门;充当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2.支付中介职能:传统以活期存款为基础;接受客户委托办理业务3.信用创造:特有 4 调节经济 5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1.安全性要求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2.流动性要求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存提;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2.盈利性在可能情况下尽可能利益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最终目标第八章中央银行名词中央银行是处在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的金融机构;是为大家实现整个经济的一个目标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金融管理的特殊机构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知识点: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统一证券发行的需要全国票据清算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金融企业监督管理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集中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并通过发行货币而来控制信用;调节货币流通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办理银行间的清算;最后贷款人3.政府的银行:经理国库向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活动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名词: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准备金的存款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知识点: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商业银行创造;不是一家银行能单独完成的;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才能够进行多倍存款扩张1.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2.银行机构多转账制度发达3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于现金提取 4.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完全准备制第十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名词货币需求:社会公众人物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需求;从而使二者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知识点: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外汇政府债券和财政借贷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贴现及放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在数量上的系数关系;及货币其决定因素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同样额度的存款需要更多的准备金;由此储备不足意味着银行必须收缩贷款使存款或货币供给减少超额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在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增加持有金意味着法定准备金额减少..定期存款的比率是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表明银行的存款负债结构..通货比率:公共持有货币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第十一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资金结构调整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紧缩性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使商行法定准备金增加贷款能力缩减2提高利率增加居民储存减少消费需求3公开市场业务4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的指标5道义上的劝告紧缩性财政政策1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2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3增加税收4发行公债货币改革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保证新币币值稳定的措施收入紧缩政策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供应政策减税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消减政府福利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共市场业务。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学》PPT课件

1.5.2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 国际货币制度内容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2)安排汇率制度 (3)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 演变历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1.5.3区域性货币制度
■定义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 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 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 定义
所谓支付手段,是指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 的情况下,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所 执行的职能。
■ 产生的前提条件
商业信用
■ 范围
(1)大宗交易(主要场所) (2)财政收支、银行信贷 (3)工资、佣金、房租、地租、水电费等领域
■ 特点
(1)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存在,单方面发生转移 (2)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 (3)使商品生产者的活动余地更大,它可以先买后卖 (4)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可能性
■ 货币与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泛指一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的 前提下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它由变现的便利程 度和交易成本所决定。
§1.2 货币的职能
现代经济中,货币一般被认为具有四个职能:价 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基本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1.2.1价值尺度
■ 定义
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大 小的工具。
■ 优点
(1)可以避免容易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2)运送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3)实收实支,免去找换零钱的麻烦 (4)支票经收款人收讫以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1.3.5电子货币
■ 定义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 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互联网络上执行支付 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 ① 平行本位制 a 都是本位币 b 均具有无限清偿力 c 均可自由铸造和熔化 d 金银之间的交换比率由市场决定
② 双本位制前三点与平行本位制相同,第四点金 银之间的比率由法律来规定。双本位制与劣币驱逐 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中,当一个 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 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 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 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第一篇 范 畴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流通
1.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 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 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些货币收 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 流通。
保存价值的手段
1. 积累和保存价值,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必然要 求;货币是实现要求的必然手段之一。 2. 保存价值的贵金属形态;保存价值的现代货币 形态。它们的异同。 3. 积累和保存价值必须以现实的货币进行,用于 这方面的货币构成货币需求的另一部分。 4. 但它们是不流通的货币。
货币职能图示
赋予价格形态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列欣法则):16世 纪英国财政大臣汤母斯· 格雷欣在给英国女 王的改革铸币的建议中用到“劣币驱逐良 币”一语,后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加 以引用,并命名“格列欣法则”
– 劣币是指其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 品的价值的货币。 – 良币是作为货币的价值和其作为普通价值相等 的货币。
3.金本位制 以一定的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英国最早,1816年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 什么是货币货币是社会经济交流中用于交换价值物品的一种通用媒介。
从历史上看,人类最早的货币是物物交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使用特定物品作为通用媒介进行交换更为方便。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服务进行等价交换,具有普遍接受性;2.可分割性:货币可以被划分为较小的单位,方便交易;3.储藏价值:货币可以用于储蓄和贮藏,具有保值功能;4.流通性: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无需特殊手续。
2. 货币的种类世界上有很多种货币,按照国家划分可以分为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货币形式可以分为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
2.1 纸币和硬币纸币和硬币是最常见的货币形式。
纸币是政府发行的、印有特定面额的纸制媒介,硬币则是带有特定面额的金属圆片或方片。
纸币和硬币都具有流通性和等价性等基本特征。
2.2 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它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等特点。
电子货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另一种是由商业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
3. 货币的功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三种基本功能。
3.1 价值尺度功能货币作为社会经济交流中的通用媒介,具有价值尺度功能。
货币可以衡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这使得经济交流更加便利,同时也方便了资源的分配。
3.2 流通媒介功能货币作为流通媒介,便于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
如果没有货币流通媒介,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必须采用物物交换,这会增加交换的复杂性和成本。
3.3 贮藏手段功能货币可以作为一种贮藏手段,用来储存和传递价值。
货币可以作为储蓄和投资的手段,通过在时间上的转移,实现价值的转移和保存。
4.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体系。
货币制度涉及货币的发行方式、流通范围、汇率安排等方面。
货币制度的目的是维护货币稳定性、促进贸易和投资、保持经济增长等。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力。
劣币驱逐良币律
劣币驱逐良币律 Gresham's Law----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money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 价值相同的金银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会 逐渐退出流通,从而造成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典故: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汤母斯· 格雷欣在给英国女王的改革铸币的 建议中用到“劣币驱逐良币”一语,后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加以 引用,并命名“格列欣法则”。 中国古代的情况:好的制钱被保存起来,磨损的越来越越磨损。 在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即市场价值大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即良币), 必然被人们收藏;法律上高估的货币(法定价值大于实际市场价值的 货币,即劣币)会独占市场。 表明:货币会违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
3.金本位制的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纯粹金币本位:三自原则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块本位:金币不再流通,黄金和纸币不再自由兑换,要达到一定的 限额才能兑换。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和法国实行过这种金本位。这些国家黄 金储备不够,不足以支持自由兑换。
金汇兑本位:不铸造金币,市场上也不流通 金币。 本币不可兑换为黄金; 但以固定汇率兑换成某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 位的国家的货币,并在该国兑换黄金。
3、纸币
纸币: 国家发行和强制流 通的纸制价值符号。
纸币产生于流通手段职能。 最早的纸币是代用货币,可兑 换成金属货币。
习惯上认为纸币本身无价值。
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会发生磨损,而不足值。
不足值铸币(一定限度内)仍可像足值铸币一样充当 流通手段——从而使铸币有了可用其他象征材料或符 号来代替的可能性。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发展阶段商品货币阶段纯实物形态、金属货币形态信用货币阶段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二、总结1.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克服内部矛盾而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普遍等价物。
2.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商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阶段。
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3.信用货币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和存款货币,主要以银行票据、汇票和支票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范围一、货币的本质货币商品论有实际价值认为货币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实际商品货币名目论没有实际价值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人赋予其执行某种经济职能的名目符号(1)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为具有一般等价性的特殊商品。
(二)本质特征:1、货币成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2、是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二、货币的范围——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一般包括现金、存款货币和一般的信用工具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的购买和支付手段,可以随时形成现实的购买力,具有最强的货币性或流动性。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计价单位——表现和衡量商品或劳务价值量大小实现方式:通过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特点:①拥有或代表价值②有货币单位③观念上的货币【价标】二、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①现实的货币(需要拿出去)②货币符号③稳定的购买力④普遍接受三、支付手段——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商品性支付:延期支付、预付货款等非商品性支付:工资、租金、借贷等①现实货币转账手段②用于商品流通③还用于其他经济行为四、价值储藏①社会财富的代表②高安全性③高流动性④稳定的价值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类型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根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二、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制度的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3、规定货币的种类——主币(元)、辅币(角分)【主币——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4、规定货币的支付能力——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流通程序——金属货币的铸造【自由铸造、限制铸造】、纸币的发行【分散发行、集中发行】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发行纸币以黄金或其它的金属货币作为准备】【不兑现的纸币发行准备制度,以一个国家全社会的有效商品作为前提】7、规定货币对外关系•货币制度最初是从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开始的。
货币金融学导论

货币⾦融学导论货币⾦融学导论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产⽣与发展1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付上或者债务清偿中具有普遍接受性的东西。
2货币制度:货币的产⽣与发展:四个阶段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种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种商品的使⽤价值。
扩⼤的价值形式——⼀种商品和越来越多的商品相交换并由更多商品来表现⾃⼰的价值⼀般价值形式——从众多商品⾥分离出⼀种商品作为⼀般等价物,所有商品都由这⼀商品表现价值货币价值形式——⾦银是⾃然界早已存在的,具有质地均匀、体积⼩、价值⼤、便于分割、便于携带等⾃然特性,使它们天然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
由⾦银固定充当⼀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
⼆、货币形态的演变1.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本⾝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缺陷;具有不便携带、不易分割和不易保存等明显缺点。
2.⾦属货币和其他实物相⽐,⾦属具有以下特性:⾦属资源稀缺,单位价值较⼤,体积⼩,便于携带;⾦属可以被平均分割,且通过冶炼还可还原;⾦属耐腐蚀性较强,耐⽤性较⾼,利于长期保存;⽣产⼒⽔平稳定时,⾦属价值⽐较稳定这些特点意味着⾦属⽐实物更加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3.代⽤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属货币的收据,⼀般指由政府或银⾏发⾏的纸币或银⾏券,代替⾦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
4.信⽤货币是⼀种价值符号,不具有⼗⾜的内在价值。
现代经济中信⽤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和存款。
5.电⼦货币是电⼦化和信息化的⽀付⼯具。
三、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定的⽣产关系2.货币本质特征2)货币是⼀般等价物3)货币是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4)货币体现⼀定的社会⽣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1)含义:经济⽣活中所起的作⽤,由货币的本质所决定,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2)分类:价值尺度:⽤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切商品价值的⼤⼩流通⼿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的媒介贮藏⼿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们贮藏起来⽀付⼿段:货币不伴随着商品运动,⽽是以交换价值的独⽴形式进⾏价值的单⽅⾯转移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充当⼀般等价物四、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演变1.含义: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准则和规范,⼜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三、支付手段职能
概念
所谓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 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
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特点支付手段有两种类型: 一种与商品交换直接联系, 如预付、赊销等,实际是流 通手段的延长; 一种与商品交换脱钩,如财 政收支、信贷收支、捐赠赔 款等等,实际是代替实物商 品的流通。故支付手段并不 表示货币与商品的分离。
5.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的功能。 一般来说,货币具有以下五个职能,即:
价值尺度职能 流通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 大小时充当价值尺度的功能,这是货币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1851-1926) 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并且对奥地利学派、 剑桥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在1898所著 《利息与价格》中, 他首次提出被称作 维克塞尔主义的“累积过程理论”。 这 一理论对萨伊的“面纱论”提出质疑, 第一次打破传统的两分法, 将货币理论 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 指出货币对经济 过程的实质性影响, 成为凯恩斯以及后 来主流经济学思想的直接渊源。
三、货币的本质
概念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并反映 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 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2.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
3.货币的一般使用价值突出而特殊使用价值弱化,现代 信用货币尤其如此。
4.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一贯遵循芝加哥 学派的传统,极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
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 存款货币2.电子货币3.货币制度4.格雷欣法则二、单项选择1.货币和收入的区别在于()A.货币是指流量而收入是指存量B.货币是指存量而收入是指流量C.两者无区别,都是流量概念D.两者无区别,都是存量2.货币在发挥()职能时可以使用观念上的货币。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3.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何种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4.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是针对()而言的。
A.信用货币B.电子货币C.银行券D.金银条块5. 货币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A.分期付款购房B.饭馆就餐付账C.缴纳房租、水电费D.企业发放职工工资6.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C.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7.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的货币。
A.等于零B.等于名义价值C.高于名义价值D.低于名义价值8.货币的本质属性是( )的统一。
A.价值和价格B.价值和交换价值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9.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是一般等价物C.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10.俗称“富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是()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金汇兑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三、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准货币的是( )。
A.支票存款B.单位定期存款C.活期储蓄存款D.定期储蓄存款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3.以下可以自由铸造银币的货币制度有()。
A.银币本位制B.跛行本位制C.平行本位制D.双本位制4.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税款交纳B.贷款发放C.工资发放D.饭馆就餐付账5.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D.代表社会直接购买力6.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货币是流量概念B.收入是存量概念C.货币是存量概念D.收入是流量概念7.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A.国内实行金币流通B.国内实行银行券流通C.银行券在国内可以兑换成金块D.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8.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A.国内实行金币流通B.国内实行银行券流通C.银行券在国内可以兑换成金块D.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9.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A.使商品的出售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B.使商品生产者可以先买而后卖C.更多地反映了商品的买卖经济关系D.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10.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A.避免了物物交换所面临的“需求的双重巧合”难题B.使商品价值具有了价格C.节约了交易成本D.隐含纸币产生的可能性四、判断并改错1.作为支付手段,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
()2.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银币必然要取代金币。
()3.宏观经济学上的货币是一个流量概念。
()4.作为交易媒介,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资产。
()5.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6.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收益性。
()7.纸币产生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8.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不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9.流通中通货是指纸币、硬币和支票。
()10.有“富人本位”之称的货币制度是金币本位制。
()五、填空题1.()是指以金属尤其是贵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形式。
2.()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
3.()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以国家或银行的信誉为保证而流通的货币。
4.()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互联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
6.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可以是()的货币。
7.确定整个货币制度种类和货币流通基础的是()。
8.格雷欣法则起作用是在()之下。
9.银币的铸造受到控制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
六、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它与日常所说的通货、财富、收入、流动性有什么区别?2.阐述货币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1(B);2(A);3(B);4(D);5(B);6(A);7(D);8(D);9(D);10(B)三、多项选择1(B、C、D);2(A、B);3(A、C、D);4(A、B、C);5(A、D);6(C、D);7(B、D);8(B、C);9(A、B、D);10(A、C、D)。
四、判断并改错1.(×)将“支付手段”改为“价值尺度”。
2.(×)将“银币”改为“劣币”;将“金币”改为“良币”。
3.(×)将“流量”改为“存量”。
4.(×)将“必须”改为“不必”。
5.(×)将“支付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6.(×)将“收益性”改为“流动性”。
7.(×)将“价值尺度”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8.(×)将“不是”改为“也是”。
9.(×)删除“和支票”。
10.(×)将“金币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五、填空题1.(贵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5.(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6.(观念上);7.(币材或货币材料);8.(双本位制);9.(跛行本位制)六、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区别?答:(1)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
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
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2)货币与通货的区别。
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以外,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
(3)货币与财富的区别。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财富除了货币资产以外,还有更多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等。
(4)货币与收入。
首先,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
其次,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量,如一个月、一年;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时点的货币余额,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
2.阐述货币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作用。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具有完全的排他性;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在技术上规定了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
货币在媒介商品流通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作用。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不需要是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3)价值储藏。
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4)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购买别人的商品先于售卖自己的商品,而作为交易媒介,只能现出售自己的商品换货币,再购买他人商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的可能性。
(5)世界货币。
是指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所执行的职能。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越出了国界步入了国际经济领域,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使货币具有世界货币的功能。
货币的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它们直接由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并且互不可分。
其他三种职能都是这两大职能的发展和演化: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以流通手段为归宿;价值贮藏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并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为归宿;世界货币职能是其他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所以说,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对货币本质的全面体现。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1)规定货币材料。
简称“币制”,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
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在不同的货币材料基础上。
(2)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
(3)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规定辅币由国家铸造发行,本位币则可能是自由铸造也可能是限制铸造。
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最初是分散发行的,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机构,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
(4)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准备的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