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主要阶段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主要阶段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主要阶段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这些阶段的简要描述:1.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对传统文化和思想进行改革。

这导致了文艺界的大规模变革,包括文学、绘画、音乐和戏剧等领域。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现代性和个人表达,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1949年-197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的工具。

艺术家们被要求创作符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的作品,强调宣传革命理念和社会主义建设。

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受到了政治控制和限制。

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艺术受到了极端的批判和迫害,许多艺术家被迫放弃他们的创作。

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遭到摧毁,许多文物和艺术品被损毁或丢失。

4.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艺术史的新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也对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艺术家们开始接触到国际艺术潮流和思潮,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观点。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开始出现,同时传统艺术也得到了重新评价和发展。

这些阶段展示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转折点和发展方向。

每个阶段都对中国艺术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塑造了当代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外艺术史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手写笔记

中外艺术史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手写笔记

中外艺术史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手写笔记新艺术运动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美国产生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内容广泛设计建筑、家具、产品、服饰、平面设计、书籍插图绘画艺术等。

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非常重要,极有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1895年从法国开始发展,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美国等。

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然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取而代之。

新艺术是一个法文词,德国称为青年风格,维也纳称为分离派。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

虽不成功却为20世纪初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背景上的相似处:都是对矫饰的弥漫整个19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最重要)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都收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公元前11-12世纪)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的地方:形式的参考上:英美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把歌德风格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再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型态,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设计组织方式上:法国的这场运动集中在几个比较密切的设计团体之间,工艺美术运动囿于小规模的手工作坊之间。

准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并非一种风格,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然相似,但是体现出的风格是各不相同的。

19世纪矫揉造作的风格泛滥成灾,1851年伦敦国际博览会是集中体现。

因此爆发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中,精神领袖是拉斯金,设计领袖是莫里斯,另一个对日后运动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是阿瑟-马克穆多,他的设计更加讲究装饰的整体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然主义特点。

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

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

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一、引言电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艺术表达媒介,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起来。

新中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记录了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

本文将对新中国电影艺术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前期准备阶段1. 第一个审查时期(1949-1956)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产业面临了许多困难。

然而,艺术家们积极探索电影创作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渔光曲》的成功”•“政治宣传片的兴起”•“电影院线的建设”2. 第二个审查时期(1957-1966)这一时期,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相对开放的阶段。

电影创作开始追求现实主义,片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红高粱》的上映”•“新一代导演的崛起”•“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 政治运动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艺术受到了严重影响。

大量电影被禁播,电影工作人员面临迫害。

2. 抵御艰难条件下的电影创作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一些电影人仍坚守岗位,努力创作着反映现实的电影作品。

•“地下电影运动”•“红色电影的崛起”•“电影市场的恢复”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1. 电影行业的全面改革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全面的改革。

私人资本的介入使电影市场更加多元化,电影创作也呈现出更大的自由度。

2. 国内外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电影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一些导演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认可。

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突破”•“电影市场的繁荣”五、结论新中国电影艺术史承载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兴衰发展历程,记录了无数电影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创作。

在中国电影史的长河中,新中国电影艺术史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艰难困苦的年代,还是充满希望的改革时期,中国电影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突破和创新。

通过对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历程,并为未来的电影创作指明方向。

新艺术运动的评价

新艺术运动的评价

新艺术运动的评价新艺术运动的评价新艺术运动,又称“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

它在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家兴起,并迅速传播到全球。

该运动坚持“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追求自然、曲线、花卉等元素的运用,呈现出一种自由且具有强烈装饰性的风格。

在艺术史上,新艺术运动堪称一个独立的派别。

它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反叛和创新,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新艺术运动主张将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强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且反对工业化对自然的破坏。

此外,新艺术运动在建筑和家居设计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建筑上,新艺术运动主张创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的使用,运用弧线和曲线来代替传统直线,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富有现代感的氛围。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风格通常以高大的拱门和曲线形的装饰窗户为特色,同时利用大量色彩鲜艳的陶瓷和高质量的玻璃作为装饰。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也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装饰性,让人感受到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在家居设计方面,新艺术运动更是成为了全球的潮流。

它倡导的装饰风格强调的是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关系,在室内设计中,常常运用花卉和植物的图案来进行装饰。

此外,新艺术运动舍弃了传统的基于功能性的设计风格,而是以人类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将艺术的美妙融入到家居的设计中。

总的来说,新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设计风格,为现代社会赋予了更多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其倡导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已经融入到现代设计、建筑、装饰等方方面面,成为了永存于时代的艺术珍品。

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过程与风格特点

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过程与风格特点

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过程与风格特点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艺术运动。

起源于比利时和法国,并传至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其特点是注重自然、工艺美术和装饰性的细节,创造出一种具有非凡魅力的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源阶段(1880-1890年代):此时期新艺术运动的萌芽和形成主要集中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法国的巴黎。

比利时的艺术家组成了一家综合艺术公司,其作品具有印象派的风格,主要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极大的创造力。

2、发展阶段(1890-1900年代):新艺术运动的发展开始向英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扩展。

在这一时期,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艺术和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其开始将自然中的形态、线条和颜色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3、成熟阶段(1900-1910年代):新艺术运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它的艺术形式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不断地涌现。

其所创造的建筑、室内装饰、珠宝、家具等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自然主义特点: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喜欢在作品中使用自然的线条和形态,并试图使设计与自然紧密结合起来。

2、装饰性特点:新艺术运动的作品非常注重装饰性。

设计师们在作品中使用华丽的镶嵌、色彩斑斓的图案和精致的细节来强调艺术品的装饰性和精致度。

3、流畅的线条: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强调了流畅、曲线优美的线条。

这种线条使作品具有柔软、优美、有机、动感等特点。

4、新颖的材料和技术: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在制作作品时使用了一些新颖的材料和技术,如玻璃、陶瓷等。

这些材料和技术能够让作品具有全新的外观和质感。

总体来说,新艺术运动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如今已成为欧洲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艺术领域所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它在形式、内容和理念上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

通过对艺术史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到现代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经历了独立个体的崛起、形式语言的多样化、观念艺术的兴起等重要的历程和变革。

一、新艺术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开始兴起,以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和对新的审美理念的追求为主要特征。

象征主义、印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摧毁了规范化的传统审美标准,打破了艺术的束缚,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抽象艺术与现代主义运动20世纪初,抽象艺术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抽象艺术以形式与色彩为主导,将对象的外观与形状抽象化,强调对内在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也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倡导对传统价值观和观念的挑战,以及对科技、城市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关注。

三、观念艺术的崛起在20世纪后半叶,观念艺术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流派。

观念艺术注重艺术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观念性。

艺术家们将作品从物质形态中解构出来,以观念和概念的方式呈现,使观众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思考的过程中。

四、后现代艺术的多样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后现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跨界化的趋势。

后现代艺术摒弃了传统的艺术规范,突破了艺术形式和媒介的限制,尝试将不同的艺术形态和领域相结合,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创作方式。

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码艺术等都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五、文化多元与全球艺术当代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艺术家们可以汲取不同文化的元素和表现方式,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推动了艺术的世界化发展。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已经超越了单一的国家或地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总结: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的过程。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新艺术运动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欧美国家的一场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它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后,欧洲社会有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高。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新的艺术形式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新型材料,艺术家、设计师们热衷于在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中探索艺术的新形势。

这一切为新艺术运动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法国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现代设计的肇始时期——“新艺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拉斯金、莫里斯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倡导下,提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追求自然纹样的装饰动机,使一切重视设计、改良设计的实践和探索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艺术家、设计家在彷徨之余,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探索。

探索的结果导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成为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运动。

学术界一般称这次运动为“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领域介绍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

持续至1910年前后,历史约20年。

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期间达到高潮的新艺术运动,设计到广泛的艺术领域,如建筑、家具、陶瓷、玻璃器皿、染织品首饰、服装、书籍装帧、插图、海报等设计,甚至在雕塑、绘画等纯艺术领域也可见其影响。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穆尔•宾在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新艺术之家”的商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

此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在巴黎和南锡,不仅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而且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家。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

它的社会部分的两个方向—— 对庸俗生活的嘲笑和政治讽刺 ——以各种形式呈现——警句 、诗歌、幽默、双关语、文学 模仿、卡通——然而,以一种 相当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易 于理解。对普通人的理解一样 。
《Ver sacrum》杂志于 1898 年至 1903 年出版。该杂志的发行量为 600 份。 仅通过订阅分发。是昂贵的精英杂志 之一。 Ver sacrum Magazine - 有许多 插图的彩色杂志。它是由色调锌版印 刷而成的。
德国的现代主义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有着自己特殊的历
史和特殊的名称——新艺术风格(来 自德国的新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
种通常被称为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的风格,它在 20 世纪 初占据了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处于领先 地位。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和室内设计
被认为是财富和品味的象征。
德国室内设计师非常简洁,不会在他们的草图中滥用具有新艺术风格特征的植物和动物的 自然装饰,所有这些都在那里,但不引人注目且数量非常有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er Sacrum(来自拉丁美洲 - “圣泉”) - “ 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家协会的杂志。由古 斯塔夫·克里姆特、科洛曼·莫泽等艺术家 于 1898 年创建,以更广泛地传播他们的 思想。
“我们的艺术不是当代艺术家和过去艺术家之间的斗争,而是宣传艺术,反对那些冒充艺术家并在商业上 对阻止艺术繁荣感兴趣的小贩。商业和艺术之间的选择是我们部门的挑战。这不是审美的争论,而是两 种不同精神状态的对抗。“
1895年,一本文艺杂志《潘》开始出现在柏林;该杂志的 节目由柏林艺术家开发。 历书的创造者力求使其具有美感,是高雅艺术品味的体现 。该杂志刊登了许多著名和不知名的年轻艺术家。为期刊 做出贡献的最著名艺术家包括冯·斯塔克 (von Stack)、菲利 克斯·瓦洛顿 (Felix Vallotton) 和托马斯·西奥多 (Thomas

浅析新艺术运动绘画中的线性美

浅析新艺术运动绘画中的线性美

浅析新艺术运动绘画中的线性美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绘画艺术运动,它的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尤其是在线性美的表现上具有独特魅力。

在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中,线性美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它以简洁、流畅、优美的线条来诠释出艺术家对于世界的感悟与表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

新艺术运动绘画中线性美的独特表现来源于对于传统绘画形式的颠覆与突破,艺术家们试图通过线条的表现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作品中,线条不再只是描绘事物的轮廓,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通过线条的延伸、交错、变化来传达出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新艺术运动绘画中线性美的表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线性美的简洁与流畅。

在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作品中,线条往往非常简洁而流畅,没有多余的线条堆砌,整体画面显得简洁而洒脱。

这种简洁的线条不仅具有美学上的魅力,更多的是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情感,让人们能够在简洁的线条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第二,线性美的优美与变化。

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优美与变化是其独特之处。

艺术家通过线条的变化与流畅来塑造出一种优美的审美情感,线条的起伏与交错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与活力,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正是这种独特的线性美,让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与突破,让人们重新审视艺术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直线与曲线的对比。

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作品中,直线与曲线常常成为了艺术家表现线性美的重要手段。

直线的刚劲与曲线的柔美相互对比,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新艺术主义概缆

新艺术主义概缆

内容摘要| “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1910年左右,是指当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以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波及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许多国家在短时期里都出现了新艺术现象。

由于文化背景和影响因素的不同,新艺术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手工艺/设计/装饰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使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手工业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所替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受到了民主思想的洗礼,欧洲开始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

1→萨姆尔·宾的画廊正面1900社会转型期的新旧更替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每天所使用的日用品中。

这一时期,欧洲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Art Nouveau)。

“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1910年左右,是指当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

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2→赫克多·吉马尔德设计的巴黎地铁站1900-1904新艺术风格的产生直接受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and Crafts Movement)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延续和发展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植物造型,许多新艺术的艺术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参与者。

在欧洲传播的东方文化也是新艺术风格产生的灵感来源之一。

19世纪的欧洲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国家,从这些国家掠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从这些国家引进文化和艺术。

现当代艺术史

现当代艺术史

现代艺术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各种艺术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包豪斯、巴黎画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相对更加早些。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1.野兽派马蒂斯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

他主张后者。

他在他的《艺术札记》中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

”代表作品主要有《舞蹈》、《红色的调和》、《自画像》、《弹吉他的少女》等。

我最喜欢他的《红色的调和》,画面中糊墙纸的设计花样和摆着食物的台布纹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这幅画的主要主题。

连人物和穿过窗户看到的风景也变成这个案的一部分。

他抛弃了传统的透视,用色彩关系以及蔓藤花纹的暗示来建《舞蹈》立新的空间幻觉,创造了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

那位妇女和树木的轮廓大为简化、甚至歪曲其形状去配合糊墙纸的花朵,也显得完全协调一致。

在这幅鲜艳色彩和简单轮廓的画中,我们还能够看出儿童画的某些装饰性效果。

《红色的调和》2.立体派: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新 艺 术 运 动

新 艺 术 运 动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 (青年风格运动)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 《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 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 年后逐渐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 四人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德国 现代设计之父),早期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也有类似于分离派的探索。他以 慕尼黑为中心进行设计试验,其功能主义和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倾向都表明 他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新艺术风格,朝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对米斯 •凡德罗和科布西耶等人影响巨大。代表作有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现 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 19世纪末奥地利的一批设计家公开提出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他们组织 的团体自称分离派。口号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他们在形式 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 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分离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华格纳和霍 夫曼等。华格纳是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为人的现代生 活服务,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霍夫曼设计上与华格纳原则 一致,风格也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
• 新艺术运动从本质上说是唯美主义的。它 新艺术运动从本质上说是唯美主义的。 讲究趣味的精致与优雅, 讲究趣味的精致与优雅,并且含有世纪末 的颓废倾向, 的颓废倾向,但它对设计和实用艺术的现 代化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代化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风格中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 流动的线条。 流动的线条。象是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 表现形式也象是从植物生长出来。 力,表现形式也象是从植物生长出来。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一、简史
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当时,它只是被简单地称为现代风格,就象洛可可风格在它那个时代的称呼一样。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围团体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当时矫饰的流行风格,形成20世纪现代主义的前奏。其中包括因时髦的先锋派期刊《青年》(Jugend)而得名的德国青年风格;维也纳的维也纳分离派运动,那里的高瞻远瞩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脱离主流的(一年一度在巴黎举行的)沙龙画展,而把风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览。在意大利,用伦敦商店的橱窗为来源于工艺美术运动,又归于好的现代设计,命名为自由风格。其包括新艺术运动的商业外观,同时又保留了意大利重要特色标志。
新艺术运动对设计的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法国(2004名词解释)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南锡集中在家具设计上,巴黎包罗万象,包括三个组织,分别是新艺术之家,现代 之家,六人集团。风格特点: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自然装饰风格。3.倡导自然装饰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影响,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代表人物及作品:吉马德,代表作品是巴黎地铁站入口。比利时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塔 西班牙安东尼·高迪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哥特和新艺术混合风格、有机风格。代表作品: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 英国——“格拉斯哥四人”风格特点:主张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与“新艺术运动”主张的自然主义的曲线和 有机形态相去甚远。代表人物及作品:马金托什(2009名词解释),代表作品是高靠背椅,被称为“高直风格”。德国——“青年风格” (2008名词解释)风格特点:初期,与“新艺术运动”风格相似,反对工业化和机械化,主张自然主义的曲线和有机形态;后期,与奥地利“分离派”风格相似,主张直线和简单几何形,强调功能第一。代表人物及作品:彼得·贝伦斯的主要贡献:1.在工业产品方面,为AEG公司设计了台灯、电风扇、电水壶等,其功能良好、形式简单、利于批量生产。2.在建筑方面,为AEG公司设计了透平机厂,创造性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为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3.为AEG公司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形象,开创了企业形象设计之先河。评价:意义不仅在新艺术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后来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奥地利——“分离派”风格特点:反对学院派。与德国“青年风格”相似,主张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形,强调功能第一;与法国“新艺术运动”追求的自然主义曲线和有机形态相去甚远。代表人物及作品:华格纳和霍夫曼。代表作品是霍夫曼的布鲁塞尔的斯托克列宫。

世界当代艺术史

世界当代艺术史

世界当代艺术史世界当代艺术史西方现代艺术在1900年前后开始发轫,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通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的主流内容。

早在20世纪初期,艺术中的表现性、象征性及心理状态的流露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把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完全打破的"波普艺术",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艺术的最后堡垒。

艺术早已经不是"唯美之术",而是更加人性化、更加观念化的活动。

艺术的训练方法也因此动摇,艺术教育也不在延续传统的体系。

所以,掌握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对于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对于把握今日国际脉络的发展模式,对于了解当代设计受到的来自视觉艺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现代艺术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个是我们习惯称为"现代注意时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时间大约从1870年代出现的后印象注意运动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结束,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这个阶段的只要突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美术形式的突破--从具象绘画、写实注意向非具象、非写实绘画发展、出现了立体主义、结构主义、荷兰"风格派"、达达主义等等新的类型;2)传统艺术观念的突破--从叙述性艺术转向关联性艺术,出现了类似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这样一些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新派别;在1930年代,由于欧洲法西斯主义猖獗一时,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突然中止,整个现代主义运动被转移到美国,而在艺术探索的门类上,也逐步压缩成以美国式的"抽象表现注意"为中心的单一探索,现代主义运动在1910-1930年代多姿多彩的情况结束了。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从1940年代开始盛行,涌现出了类似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罗伯特*马特威尔(Robert Motherwell)、德库庁(W*de Kooning)、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这样的一些大师。

视觉艺术史

视觉艺术史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 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 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上的 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 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 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 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
新艺术运动在各国的名称
法国——“新艺术风格” 意大利——“自由风格” 奥地利——“维也纳分离风格”
尤 金 瓦 林 作 品
·
·
蝴蝶形的装饰品 设计:勒内· 拉里克 1903-1904年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
法国的陶瓷设计改革最早开始于19 世纪的30 年代,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恩内斯特〃查普列特(Ernest chaplet) 和奥古斯特〃德拉哈切(Auguste Delaherche)等人。
• 艾米尔· 盖勒
蝴蝶床 设计: 艾米尔· 盖勒
受盖勒影响而 成为“新艺术”运 动南斯家具设计代 表人物的有路易 斯· 莫卓列里、贾 奎兹· 格鲁伯、尤 金· 瓦林(Eugene vallin)、艾米 尔· 安德列(Emile Andie)等人 。
路易斯· 莫卓列里
路 易 斯 莫 卓 列 里 设 计 的 蒲 公 英 灯
恩内斯特· 查普列特(Ernest chaplet)
奥 古 斯 特 德 拉 哈 切 (
·
Auguste Delaherche

艾德蒙· 拉切纳尔(Edmond Lachenal)
亚历山大· 比戈特
艾 米 尔 穆 勒
·
“新艺术”运动 特点

自然元素 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 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
巴黎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

新艺术史的叙事逻辑与边界——中国现代艺术史叙事研究

新艺术史的叙事逻辑与边界——中国现代艺术史叙事研究

文化长廊新艺术史的叙事逻辑与边界——中国现代艺术史叙事研究侯营月 凯里学院姚绍将 凯里学院基金项目:贵州省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凯里学院美术学专业综合改革(编号:szzgs201501)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史学家的历史叙事总是基于一定的时空距离对历史进行建构与书写,而历史感觉是形成历史叙事方法与理论的基础。

通过“事实、作用和意义关联”的历史感觉对待历史时间形状,中国现当代艺术史围绕自身的特殊现代性境遇,拥有自己独特的关系性、生成性和反思性叙事思维,寻绎生成新艺术史的叙事逻辑和编辑,走向真正自觉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叙事。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艺术;历史叙事;新艺术史;中国现代性作者简介:侯营月(1992-),女,河南开封人,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艺术学理论;姚绍将(1987-),男,贵州天柱人,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民族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170-02历史感觉可以说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先验基础,决定着史学家所选择与建构的方法和理论;三种对历史的思考的基本形状犬齿交错希冀史学家拥有更全面、科学的艺术史叙事。

艺术的非物质重量,常常让我们在攀登时无法感受其分量,但是艺术总是在打开叙述性的边缘,揭示着时空的流逝与差异。

面对国内外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极为复杂的状况,从多元的历史叙事中汲取合理成分,从而提高艺术史研究的质量。

艺术社会学视角的历史叙事的关系性、生成性与反思性的思维显得可能 。

一、艺术史的关系性历史感觉的结构要素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性综合存在,每一个事实存在都是关系的存在,用关系才能确定是某物。

对于每一个学科的研究,关系性思维是必然的。

进入到工业与科技的消费生产社会,关系存在论更成为现代性的特点。

俄国形式主义者泰恩雅诺夫、法国社会学家勒温和埃利亚斯,以及萨丕尔、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雅各布森、布罗代尔等都是关系性思维的倡导者,卡西尔在《实体与功能》中认为近代科学的标志就是关系的思维方式。

法国新艺术运动

法国新艺术运动

法国新艺术运动法国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也称为“新艺术风格”或“新自然风格”,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和设计风格。

该运动强调创造独特的艺术作品,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追求美和实用性的结合。

本文将对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特点、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特点1. 自然主义与曲线造型:法国新艺术运动致力于摒弃传统的几何形状和直线,改用曲线和自然主义的造型。

艺术家们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利用动植物的形态和流线型曲线作为设计元素,创造出具有优雅和流动感的艺术作品。

2. 手工艺与艺术品整体性:法国新艺术运动反对机械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主张回归传统的手工艺和工匠艺术。

它强调设计师对每个细节的关注,追求作品整体性的呈现,使艺术品在形式和内涵上达到统一。

3. 融合不同艺术形式:法国新艺术运动赋予艺术师们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将绘画、雕塑、摄影、家具设计、建筑等不同艺术形式进行融合。

它提倡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艺术的美感。

二、重要代表人物1. 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作为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莫罗的画作表现了神秘主题和浪漫主义情怀。

他的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带有一种独特的梦幻氛围。

2. 莫里斯·德尤(Maurice Denis):作为新艺术运动的理论家和画家,德尤提倡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追求纯粹和平衡的美。

他的作品以明快而柔和的色彩、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形象而闻名。

3. 路易斯·孟凡(Louis Majorelle):孟凡是一位家具设计师,他在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以曲线和植物图案装饰的家具而闻名,注重手工工艺和细节的完美。

三、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1. 影响建筑和室内设计:法国新艺术运动对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建筑外观的装饰和细节处理,建筑师们开始运用曲线形状、瓷砖和花饰等元素来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专题二新艺术运动专题

专题二新艺术运动专题

1919年这座学校重新开设,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威尔德还参与了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是德国设计协会-工业同盟的 创始人之一,在德国设计界地位举足轻重。
威尔德设计思想:
(1)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 主义和纯艺术主义;
(2)设计三原则: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 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晰。 (3)支持新技术,认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 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 能够真正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 质;机械如果得到适当合理的运用,是可以引发建筑 与设计的革命的;
斯托克列宫
斯托克列宫设计
斯托克列宫
维也纳工坊
霍夫曼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倡导者之一,和科洛•莫泽一起 在维也纳创建了一个包括设计师、手工艺师和制造商在内的组 织——“维也纳工坊”(1903),希望可以提升奥地利装饰艺 术品的质量和地位。
“维也纳工坊”生产了大量家用产品,大都是非大众化产品, 由富有的私人客户委托完成。设计师被要求忠于独创性,避免 简单地抄袭历史。在重复使用几何图案进行简单的装饰上,霍 夫曼与麦金托什一致。
奥地利设计家奥托•华格纳(Otto Wagner)在其《现代建筑》一 书中提出建筑设计应该集中为现代生活服务,而不是模拟过往的方 式和风格;设计是为现代的人服务,而不是为古旧复兴而产生的。 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交通或交流系统设计,建筑是人类居住、 工作和沟通的场所,应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装饰 也应该为此服务。 他设计的维也纳分离派总部(the Vienna Secession Building,1897-1898)是分离派风格集大成的作品,充分采用简单的 几何形体,特别是方形加上少数表面的植物纹样装饰。

“描述的艺术”

“描述的艺术”

“描述的艺术”作者:王宇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新艺术史”学派为艺术史这一传统学科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与研究视角,阿尔珀斯被认为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她的观点和著作引起学界极大的兴趣和争议。

她认为荷兰视觉文化是“描述的”艺术,这一观点在学者中得到诸多讨论,文章以此观点为基础,结合其论文和著作,探究阿尔珀斯对研究“新艺术史”领域的推动作用及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新艺术史;视觉文化;描述性;叙事性斯韦特兰娜·阿尔珀斯是20世纪末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阿尔珀斯的书引起学界极大的兴趣和争议,因为她喜欢挑战困难和复杂的问题。

尽管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在集中研究与巴洛克时期视觉文化相关的问题,但她的每一本书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着眼点和特别之处。

她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容易被归入“新艺术史”一般方法论的范畴。

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对‘新艺术史’的标签持怀疑态度。

我拒绝这个称呼。

我做我的研究,我没有意识到它是‘新艺术史’的一部分。

我正在学习艺术,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我只是想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一、阿尔珀斯对17世纪荷兰绘画的研究1983年,阿尔珀斯出版了《描述的艺术:17世纪的荷兰艺术》,书中的主要论点是,17世纪的荷兰风俗画明显专注于对室内和家庭场景的描述,同時期的意大利绘画则倾向于对重大事件进行叙事性描绘,尤为典型的是取材于传统神话或圣经故事等题材,这两者在特征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阿尔伯斯认为,描述性的荷兰绘画不应该受到潘氏图像分析法一类方法的分析和批判,这些方法是为解释意大利绘画的叙事图象而发展起来的。

她特别严厉地谴责了近年来研究荷兰绘画的一些学者,利用他们在徽章中发现的意象并加以扩展,来解释风俗画的主题。

她认为,图像学分析使荷兰绘画的即时性和简洁性服从细节,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对描述性艺术最严厉的一些批评通常是“象征主义者”写的。

阿尔伯斯通过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光学、透视理论和制图学,收集了大量观点和数据以支撑其主要观点,即荷兰绘画及其民族视觉感受是描述性的,而非叙事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艺术史
作者:陆媛媛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
随着思想的放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理论的转型。

这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艺术史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精英艺术”和“高雅艺术”,而逐渐扩展到“大众艺术”和“通俗文化图像”;二、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西方艺术,而是扩展到亚、非、拉美等世界范围的艺术图像上;三、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选择和吸收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体系,如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社会学、心理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理论等。

这意味着传统经典的艺术史正在向一种跨学科和多元性的艺术史转向。

1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新艺术史”这个术语在学院里一般指代四种艺术理论研究形式: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理论,二是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批判和妇女在历史和当代社会中的位置,三是视觉表征的心理分析论述以及它们在建构社会和性别身份中的作用,四是分析符号和意义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观念和方法。

这四种叙事方式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随着知识分子群体的扩张,人们对于自身的关注以及社会体制的怀疑与批判而衍生出来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并列或者是此消彼长,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影响下通过阶级、种族、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由社会更加广泛也更加处于根基的层面上去具体剖析问题,以此来求得一个可以更加接近客观事实的场景。

首先,马克思主义下的艺术社会史的代表人物就是豪泽尔,他在1950年就将艺术社会史作为研究艺术既定的理论方法来运用到绘画、电影、戏剧等各个方面,他的《艺术社会史》以如此醒目的标题来向世人表达这种新的理论方向,尽管豪泽尔的讨论涉及的范围广泛,也异于传统注重形式细节的内部分析,而且豪泽尔过于抽象的分析与果决的口气使得众多传统艺术史家的反对和批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史》成为传统艺术史向“新艺术史”转折的关键个案。

其次,女性主义艺术史就像艺术社会史一样,植根于希望目睹世界发改变的社会和政治的激进主义。

女性主义者充分的意识到,女性问题是存在于只要有女性参与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所谓女性问题”“远远不是嫁接于严肃的既定学科(如艺术史)的次要的、边缘化的和可笑狭隘的次要问题,妇女问题是催化剂,是知识的工具,用来探索各种基本和’自然”的假设观念,为其他性质的内在问题提供了范例,为其他领域里激进方法所确立的范式提供了各种连接的可能“2。

如果要解决女性主义问题,使女性得到应有重视,就必须从社会体制与阶级关系等方面对原有的艺术史体系进行质疑与反驳,这与艺术社会史不谋而合。

但女性主义者强调女的是性主义艺术史不能被错误地看成是对主流艺术史的一种变化或补充,而是需要从根本上摒弃忽略女性的传统艺术史抒写方式以及抒写艺术史的女性工作者。

女性主义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艺术史家分别是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和格里塞尔达·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她们认为女性激进主义不是单纯的发出抗议之声的一种政治组织,也不是简单的对于当代社会的父权体制关系的批判,而是“旨在產生革命性的社会变革”,这就涉及到各个知识学科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从女性的出生开始到受到的教育以及她们被职业所选择和全社会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想要打破这些束缚就必须与“目前的社会体制”进行战斗。

精神分析始源于对艺术社会史和女性主义艺术史的批判,艺术史家认为前两者过多的关注阶级区分和性别问题,过分的激进使得争论变得“枯燥”和“粗糙”,并且忽视了艺术普遍意义上的美学快感,使艺术的真实性于价值和美学经验消失,“美学”才是艺术史研究中重要的内在含义,艺术社会史和女性主义艺术史并不能真正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对前美学问题的深入探究某种意义上不是对前两者的完全否定,而是扩充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不止包括人们建构的经济和物质世界,还应该包括个体和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物质性质。

以上所有方法,都不约而同的将“结构”看成分析的关键。

不管是艺术社会史和女性主义,将社会看成是结构的主体,特定时期的公众和历史背景被理解为塑造性的结构,学院机构被看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精神分析中将人看成主体分析分析其中关于身份、欲望、和快感的结构性原理去理解艺术实践和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不同的方法中所对应的结构并不相同,意义也不一样,但是都在无形中将社会形态划分成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结构主义就是在以上方法的不断变化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概括特性的研究方法。

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都是社会元素中的构成部分,其方法论研究皆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唯物主义史观。

因此这四种叙事方法必然存在共同之处。

女性主义者波洛克的文章《视觉,声音和权力:女性主义艺术史与马克思主义》里,就直接考察分析了女性主义艺术史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历史研究之间必然具有的联系。

但是女性主义者与艺术社会史学者也一度处于紧张的关系中,例如在波洛克与克拉克之间的争论中,波洛克在同意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范畴的同时尴尬的表示并不应该在社会史中忽略掉女性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她认为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局限于狭隘的阶级关系住在的社会组织、文化、和变革的观念之中。

哈里斯在涉及新艺术史批评时虽然避免直接用到“新艺术史”这个引人注目的词汇,而选择用“激进的艺术史”或“批判的艺术史”的术语,但是依然给出了一个对新艺术史明确的定义:“即从1970年以来艺术史发展出的描述、分析和评估形式,植根于最近的社会和政治激进主义且无法与之分离,同时接受了20世纪初期和19世纪更早时期的学术和政治激进主义所继承的遗产。


激进的艺术史是具有普遍唯物主义的。

它的所有倡导者都曾尝试在各个层面重新思考艺术的物质性,而指向物质性的终点则是艺术的本质,本质等同于物质。

在这个意义基础上,人类
所有的活动表现都是物质的。

这和传统艺术史中的“精英艺术”与“高雅艺术”截然对立,新的艺术史的不断地冲破原有的框架,朝向更加大众的群体发展。

注释:
1(英)乔纳森·哈里斯:《新艺术史批评导论》序言,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2(英)乔纳森·哈里斯:《新艺术史批评导论》,P9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陆媛媛,1991年03月16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专业。

学历:硕士,职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