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word精品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726d5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1.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标题: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环境中,保持病房和门诊的清洁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因此,建立规范的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普通病房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每日对病房内的地面、墙面、家具等进行清洁,使用消毒剂擦拭。
- 定期对病房内的空调、换气设备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 对床单、被褥等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
1.2 污染区域清洁- 对于污染区域如厕所、垃圾桶等,应当加强清洁和消毒频率。
-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菌状态。
- 定期对污染区域进行环境检测,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1.3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 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专门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 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器械无菌。
-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门诊大厅清洁- 每日对门诊大厅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座椅等的清洁消毒。
- 定期对门诊大厅的空气进行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 对门诊大厅的公共设施如洗手间、垃圾桶等进行加强清洁。
2.2 诊室清洁- 对门诊诊室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医生办公桌、医疗器械等。
- 对每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清洁和消毒处理。
- 定期对门诊诊室进行环境检测,确保无菌状态。
2.3 医务人员个人卫生- 医务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更换工作服和口罩。
-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手卫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持双手清洁。
-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确保不携带病原体。
结论:建立规范的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清洁消毒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4b429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e.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环境中,普通病房和门诊是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定期清洁病房地面、墙壁、天花板和家具等物品,使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 清洁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如角落、隐蔽处和高处等,确保彻底清洁。
- 清洁完毕后,使用干净的清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1.2 空气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每天至少进行1次。
- 在消毒过程中,确保病房内没有人员,以免对人体产生伤害。
- 消毒完毕后,通风一段时间,以排除残留的臭氧。
1.3 床铺清洁:- 床铺是病房内的重要物品,每次换床单前,先用湿布擦拭床架和床框,再更换干净的床单。
- 床单要经过高温清洗和烘干,确保彻底消毒。
- 床垫和枕头也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定期清洁:- 定期清洁门诊大厅、候诊区、医生办公室和诊室等区域,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设备等。
- 清洁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清洁工具的清洁程度,以确保消毒效果。
- 清洁完毕后,使用清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2.2 消毒设备和工具:- 门诊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医疗仪器、电脑键盘、电话等。
-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擦拭,确保消毒效果。
- 擦拭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液体进入设备内部,以免损坏设备。
2.3 垃圾处理:- 门诊环境中产生的垃圾要及时分类和处理,确保垃圾不会对环境和人员产生污染。
- 垃圾桶要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 垃圾要按照医疗废物的分类要求进行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人员的健康。
三、保持清洁消毒的常规措施:3.1 建立清洁消毒制度:- 建立科学的清洁消毒制度,包括清洁消毒的频率、方法和使用的消毒剂等。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8e87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d.png)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安全、卫生,防止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订立本规范制度,规范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理疗中心等区域的清洁与消毒操作。
第三条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分为日常清洁和定期消毒,由专业的卫生工作人员负责执行。
第二章日常清洁操作规范第四条日常清洁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清洁前,清洁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口罩、手套和工作服。
2.清洁工具和设备应经过消毒后再使用。
3.依照规定的清洁次序和方法,对各个区域进行清洁,包含地面、墙面、桌面、椅子、门窗、家具、设备等。
4.使用专用的消毒剂、清洁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洁。
消毒剂应具有有效杀菌、灭菌、除螨作用。
5.清洁结束后,清洁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具,并保持清洁存放。
6.清洁完成后,及时清理垃圾,并分类投放。
第五条日常清洁操作须注意以下要求:1.严禁在清洁过程中随便更换清洁剂和消毒剂。
2.依据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使用清洁工具和设备。
3.遇到需要专业人员处理的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在清洁过程中,发现患者受伤或其他安全隐患,应立刻上报,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第三章定期消毒操作规范第六条定期消毒操作分为日常定期消毒和定期大规模消毒。
第七条日常定期消毒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依照规定的消毒周期,对各个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重要包含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等区域。
2.清洁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使用适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
3.定期消毒操作应定时进行,且有认真的记录,包含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
4.消毒剂应密封存放,避开与其他物质混合。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消毒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具,并保持清洁存放。
6.定期消毒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通风,并定期检测环境空气质量。
第八条定期大规模消毒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特定情况下,如疫情暴发或突发传染病暴发,需要进行大规模消毒操作。
(完整版)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
![(完整版)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70a6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7.png)
(完整版)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为贯彻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现制定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如下:一、空气:1、开窗通风:目的是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
2、紫外线消毒:各治疗操作及特殊科室需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照射时间每日1次,时间为1小时,有记录。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
二、墙面与门窗:1、每月定期清水擦拭,保持无尘与清洁。
2、门把手每日清水擦拭。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
三、地面:1、所有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2遍,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洗净悬挂晾干。
3.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或诊室、走廊、厕所,最后是洗手间即污染区。
4、如地面被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拖把分色规定:清洁区(白色标记)值班室、办公室、治疗室半清洁区(蓝色标记)走廊诊室、检查室、换药室污染区病房(绿色标记)病房污染区洗手间(红色标记)处置室病人体液(黄色标记)三、医疗及生活用品(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监护仪、心电图机、听诊器、血压计及电脑、电话等:1、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2、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电话按键、鼠标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1遍。
1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二)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1、每日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三)病历夹、病历车1、每周用清水擦拭1遍。
2、病历夹不应带入病房放在病床上。
(四)体温表、测温仪1、体温表:流动水清洗擦干;含氯消毒剂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净擦干后使用。
医疗消毒操作规程
![医疗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d094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6.png)
医疗消毒操作规程1. 前言为确保医院环境的干净和患者的安全,供应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免受交叉感染的风险,本医院订立本规程,对医疗设施、器械和环境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
2. 目的本消毒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内各项消毒工作符合卫生标准,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通过规范消毒操作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医疗设施和环境的清洁度和安全性,供应一个干净、安全的医疗环境。
3. 消毒分类消毒依照消毒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3.1 高级消毒高级消毒重要针对高风险传染病、手术器械、高风险区域等进行,使用高效消毒剂,如过氧化氢、低温气体灭菌剂等。
3.2 中级消毒中级消毒重要针对非高风险传染病、一般手术器械和地面、墙面等进行,使用缓慢释放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含醇消毒剂等。
3.3 低级消毒低级消毒重要针对一般病房、公共区域等进行,使用经过验证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等。
4. 消毒操作流程4.1 消毒前准备在进行任何消毒操作之前,必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4.1.1 穿着个人防护装备消毒操作人员应穿着好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4.1.2 准备消毒剂和工具依据消毒对象和消毒方法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消毒剂和工具,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4.1.3 检查设备和器械对要进行消毒的设备和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清洁,并依照要求进行预处理,如清洗、拆解等。
4.2 消毒操作步骤4.2.1 清洁在进行消毒之前,必需先进行清洁,去除污物和有机物。
清洁时应选择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并依照要求进行清洗。
4.2.2 消毒液准备依据需要,准备好适当浓度的消毒液。
依据消毒剂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剂,并依照说明书要求配置。
4.2.3 消毒操作使用合适的工具或器械,在清洁的基础上,将消毒剂均匀地涂抹或浸泡于待消毒的表面,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接触到消毒液。
依据消毒剂的要求,保持肯定的作用时间。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082e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9.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机构中,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定期对普通病房进行清洁,包括床铺、地板、墙壁等。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专业清洁剂,确保有效去除污垢和病原微生物。
1.2 物品摆放整齐:普通病房内的物品应摆放整齐,避免堆积杂物。
床铺的摆放应规范,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安全。
1.3 定期消毒:除了定期清洁,普通病房还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确保消毒效果。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医疗废物分类处理:门诊环境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包括感染性废物、有害废物、一般废物等。
分类处理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2 定期清洁:门诊环境包括候诊区、诊室、洗手间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确保彻底清除污垢和病原微生物。
2.3 空气消毒:门诊环境中的空气也是潜在的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途径。
因此,门诊区域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三、清洁消毒操作的注意事项:3.1 个人防护: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3.2 操作规范:清洁消毒操作应按照规范进行,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3.3 设备维护:清洁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四、清洁消毒操作的监测和评估:4.1 监测指标:对清洁消毒操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采用微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等多种方法。
4.2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清洁消毒操作进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3 效果评估:对清洁消毒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等。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7169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1.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标题: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机构中,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关系到病患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定期进行地面、墙面、天花板、床铺、家具等的清洁工作,确保无尘、无污渍。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洁操作。
- 清洁工作应按照从上到下、从干净到脏的顺序进行,以避免交叉污染。
1.2 消毒操作:- 在清洁完毕后,进行消毒操作,以杀灭病原体和细菌。
-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并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
- 消毒操作应涵盖病房内所有的高风险区域,如洗手间、门把手、开关等。
1.3 空气消毒:- 定期进行病房内的空气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空气消毒操作。
- 注意消毒设备的安全使用,并确保病房内没有人员。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定期清洁:- 定期对门诊区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家具、器械等。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洁操作。
- 特殊注意门诊区域的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诊室桌面等,要进行频繁的清洁工作。
2.2 消毒操作:- 在清洁完毕后,进行消毒操作,以确保门诊区域的卫生安全。
- 根据门诊区域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
- 特殊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2.3 医疗器械消毒:- 对门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细菌。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操作。
- 注意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员工培训与监督:3.1 培训计划:-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包括清洁操作规程、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 培训内容应涵盖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以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f2d5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5.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卫生环境中,普通病房和门诊的清洁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正确的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每日清洁病床、床头柜、桌椅等物品表面,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擦拭,确保表面干净卫生。
- 定期清洁地板、墙壁等大面积区域,使用消毒剂进行拖洗,确保整个病房环境清洁。
1.2 感染源清除:-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人使用的设备,如呼吸机、输液泵等,确保设备表面无菌。
- 及时清理病人排泄物,避免感染源的扩散。
-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等物品,确保病床清洁。
1.3 空气消毒:- 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 使用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定期清洁:- 每日清洁诊室、候诊区等区域的桌椅、地板等表面,使用清洁剂进行擦拭,确保表面干净卫生。
- 定期清洁门把手、开关等常接触的物品,使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杀灭细菌和病毒。
2.2 感染源清除:- 及时清理门诊区域的垃圾桶,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 定期清洁和消毒门诊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等,确保设备表面无菌。
2.3 空气消毒:- 定期对门诊区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 使用紫外线灯对门诊区域进行空气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
三、清洁消毒操作注意事项:3.1 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2 操作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避免交叉感染。
3.3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操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清洁消毒操作的监督和评估:4.1 建立清洁消毒操作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清洁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2 对清洁消毒操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汇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总医院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总医院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70b2bce53a580216fcfeae.png)
总医院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职责1、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剂。
2、院感办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剂,组织编写各类消毒剂的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3、院感办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环境消毒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
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 mg/L~7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 000 mg/L~2 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吸湿材料包裹呕吐物、排泄物,一起丢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2 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400-7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 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3、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 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400-7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 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4、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5、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按照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三、空气的消毒1、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实施喷洒消毒,尤其是高水平的消毒剂,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医院消毒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操作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4d3c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9.png)
医院消毒操作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医院是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而消毒操作是确保医院内部环境清洁整洁、安全无菌的关键步骤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医院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消毒操作程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确保消毒操作安全规范的执行。
二、消毒操作分类1. 隔离消毒隔离消毒是指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所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传播病原体。
隔离消毒包括病人周围环境的消毒、隔离患者所用物品的消毒及传染物品的处置。
2. 普通医疗器械消毒普通医疗器械消毒是指对非创口或粘膜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3. 创口消毒创口消毒是指在手术操作、创伤处理或其他需要进行开放性操作的情况下,对创口进行局部消毒处理,以防止感染。
三、消毒操作的前期准备1. 个人防护消毒操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护衣等,确保自身安全。
2. 消毒工具准备消毒操作前,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工具和器具,包括消毒液、消毒器、脏物袋等。
3. 操作区域准备消毒操作区域应保持干燥、整洁,同时做好通风工作,确保操作环境良好。
四、消毒操作步骤1. 隔离消毒(1)消毒区域选择:选择适当的消毒区域,将病人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2)环境消毒: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包括地面、墙壁、床单、护栏等。
(3)隔离物品处理:对患者所用物品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包括衣物、餐具、毛巾等。
2. 普通医疗器械消毒(1)清洗预处理:将医疗器械进行基本清洗,清除污垢和残留物。
(2)消毒处理: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液进行处理。
(3)消毒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消毒物品和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时间符合要求。
3. 创口消毒(1)准备消毒液:根据手术或创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液进行准备。
(2)创口处理:将消毒液均匀涂抹在创口处,注意保持消毒液与创口的接触面积。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8685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1.png)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SOP一、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为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帽子、口罩、清洁手套)后进行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可以使用可兼容的消毒湿巾。
对于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对于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之后可以使用低效或中效消毒剂,如75%的乙醇。
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清洁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元物品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二、医疗卫生表面的清洁消毒医疗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低频接触表面,如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二是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进行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时,也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医疗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
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高水平消毒剂消毒。
但患者出院时,对于整个清洁单元均应进行终末消毒。
洗拖把和抹布的水池应以不同水池加以区分,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不同区域的拖把和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并用颜色加以标记;用后清洁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根据医疗卫生表面的分类,清洁频率视患者接触程度进行调整。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选择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4c5a41dd3383c4ba4cd21b.png)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一、不同情况下空气消毒净化方法(一)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有人情况下的空气净化,要考虑空气净化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尽量做到对人体健康无毒无害。
1、一般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而且特别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
2、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3、采用层流通风技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二)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在无人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普通紫外线(按1。
5W/m³安装)照射30min,每天2~3次,对空气进行消毒。
2、使用0.5%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³~30ml/ m³,作用1h。
3、使用0.05%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³~30ml/ m³,作用1h。
(三)通风不良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自然通风不良时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具体如下:1、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2、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3、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四)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普通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
2、特殊感染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处理.(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五)经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1、通风.(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2、负压病房。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4、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17号)的文件进行。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6fd9e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2.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清洁消毒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正文内容:1. 清洁消毒操作的前期准备1.1 准备必要的清洁消毒工具和器材,如洗涤剂、消毒液、清洁布等。
1.2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清洁消毒知识和技能,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1.3 对工作区域进行合理的隔离,确保清洁消毒操作的顺利进行。
2. 病房和门诊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2.1 清洁病床、桌面、椅子等家具表面,使用洗涤剂和清水进行擦拭,去除污垢。
2.2 使用消毒液对表面进行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病床进行喷洒,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
2.3 定期对门把手、开关、电话等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 病房和门诊环境的床上用品清洁消毒3.1 对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进行分类清洗,使用洗涤剂充分清洗。
3.2 使用高温蒸汽或者高温烘干对床上用品进行消毒,确保彻底杀死病原体。
3.3 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保持清洁、干燥。
4. 病房和门诊环境的空气清洁消毒4.1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2 使用空气消毒器对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器等。
4.3 定期清洁空调过滤器和通风管道,防止细菌滋生。
5. 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清洁消毒5.1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如感染性废物、普通废物等。
5.2 使用专用容器采集和储存医疗废物,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3 使用专业的消毒剂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
6. 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和消毒6.1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无传染病。
6.2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6.3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消毒,如手部消毒、更换工作服等。
总结: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4eee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e.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环境中,普通病房和门诊是病患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对病房和门诊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定期清洁是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的基础。
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地面、墙壁、窗户、家具等表面的清洁。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液进行擦拭,确保彻底去除污垢和细菌。
-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保持床铺的清洁和干燥。
1.2 消毒操作- 普通病房中的高风险区域,如厕所、洗手池、垃圾桶等,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操作。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 对于病患使用过的器械、床铺、衣物等,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使用高效的消毒设备或消毒柜,确保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
1.3 空气清洁- 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
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过滤和净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 对于有特殊味道或有污染源的病房,使用空气清洁剂进行处理,消除异味和污染物。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隔离区域清洁- 门诊隔离区域是对病患进行隔离治疗的重要场所。
定期进行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表面的清洁,确保无尘、无污染。
- 隔离区域的高风险区域,如诊室、手术室等,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操作。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2.2 器械消毒- 门诊中使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等,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使用高效的消毒设备或消毒柜,确保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
-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如纱布、口罩等,需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 垃圾处理- 门诊中产生的垃圾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垃圾桶应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 对于有感染性病原体的垃圾,如血液袋、注射器等,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特殊处理,确保安全无害。
眼科医院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眼科医院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7b792779563c1ec5da71e8.png)
眼科医院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一、环境表面的分类医院内的环境表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表面(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二是卫生表面(如地板、墙面、桌面等)。
二、医疗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治疗车、口腔诊疗椅每日清洁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
2、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引流瓶、氧气流量表、呼吸机表面每位患者使用后消毒,同一病人连续使用时每日清洁、每周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或75%酒精消毒。
3、血液转运箱等各种容器保持清洁,每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
4、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除颤仪、胎心监护仪、胎心监测仪、婴儿秤、麻醉机表面、交换车、轮椅、药品柜等每日清洁,每周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个别仪器可以选用75%酒精消毒。
5、氧气面罩、麻醉面罩、简易呼吸器、产床、手术床等每次用后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
6、体温表每次使用后75%酒精浸泡30分钟,干燥备用。
7、药杯、紫外线灯管保持清洁,每周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卓、床头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洁消毒擦拭。
9、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0、清洁医疗表面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用后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清洗后干燥备用。
三、卫生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地面和天花板;二是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2、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
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消毒。
但患者病床以及周围家具,不论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出院(或其他原因离开)后,均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再采用清水清除残留消毒剂。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30abce58fafab069dc02cb.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制订日期:2016年3月修订日期:2017年5月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遵循文件: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一、空气:诊室、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无人情况下,如病人出院,房间空置)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病室:护理人员紫外线消毒、保洁人员开窗通风,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
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2次。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如吸湿纸)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
拖把应分区分室使用,一室一拖把,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拖把,用后单独标记,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病房保洁人员操作,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
三、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床栏、床边、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门诊诊桌、诊疗床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日清洁消毒,无明显污染时,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清洁消毒2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一床一布巾),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布巾,用后应用黄色袋单独包装,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进行清洗。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使用,污染的保洁手套不可触摸清洁物品,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病房保洁人员操作,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操作)。
医院病房卫生消毒流程与标准
![医院病房卫生消毒流程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c5c7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png)
医院病房卫生消毒流程与标准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医院病房卫生消毒的流程与标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2. 流程2.1 清洁预处理在进行消毒之前,必须先进行清洁预处理。
清洁工作包括床铺整理、地面清洁、表面擦拭、垃圾清理等。
确保病房的整洁。
2.2 病房消毒2.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可以采用酒精、过氧化氢、漂白剂等消毒剂。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2.2.2 按照使用说明正确稀释消毒剂,并使用喷雾器或拖把等工具进行病房的消毒处理。
注意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浓度。
2.2.3 对病房内常接触的物体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毒,如床桌、门把手、开关等。
2.2.4 消毒完毕后,通风病房,让其充分干燥,以增加消毒效果。
2.3 质量控制与评估2.3.1 设立定期质量控制与评估机制,定期检查病房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
2.3.2 监测消毒剂的质量,确保消毒剂符合标准,并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
2.3.3 建立消毒效果评估体系,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评估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3. 标准3.1 消毒剂选择标准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浓度要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3.2 消毒剂使用标准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正确稀释、使用,并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3.3 消毒效果标准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指导文件,制定病房消毒效果标准,确保消毒后的病房符合卫生要求。
4. 结论医院病房的卫生消毒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传播,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程,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7bd12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b.png)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空气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
每日上午、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严寒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幷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并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耀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一)墙面和门窗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马上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1、全部地面包含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地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放开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清洗后悬挂。
3、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再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一次;一再接触的外表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季铵盐湿巾擦拭一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医治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
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纳热力消毒90摄氏度1分钟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键盘〔贴爱护膜〕、按键、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双链季铵盐湿巾擦拭消毒。
1、物体外表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地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医院手术室消毒操作规程
![医院手术室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6b35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8.png)
医院手术室消毒操作规程
目的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医院手术室的消毒工作能够符合卫生标准,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风险。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手术室内的消毒工作。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确保手术室内的垃圾已经清理干净,并妥善处置。
- 将手术室所有可移动的设备和器械移出。
- 关闭手术室内的门窗,确保空气流通情况良好。
2. 清洁消毒
- 使用清洁剂和湿纸巾清洁手术台、操作台、灯具等表面,确保无明显污渍。
- 使用消毒剂按照正确比例稀释,并用湿纸巾擦拭手术台、操作台、灯具等表面。
-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和使用方法,确保达到消毒效果。
- 定期更换清洁和消毒用的湿纸巾,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空气消毒
- 使用空气消毒器对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确保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得到有效杀灭。
- 空气消毒器的使用应按照厂家说明和操作流程进行。
4. 检查和记录
- 定期检查手术室的消毒情况,确保消毒工作符合标准。
- 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和方式,以备查档。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 操作结束后,将所有使用过的清洁和消毒工具妥善清理,并进行正确处置。
-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和维护,确保消毒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以上为医院手术室消毒操作规程,希望能够成为医院手术室消毒工作的参考指南,并提供健康安全的手术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职责
1 .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因子。
2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因子,组织编写各类消毒因子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1 .先使用蘸有浓度为5 000 mg /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排泄物等上(如消毒剂溶液不足,可以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以不流水为宜
),
作用30min 后用覆盖物包裹呕吐物、排泄物,一起丢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 .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 2 m 处,由外向内采用
蘸有浓度为1 000 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 rain 后再用清水清洗。
3 .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
外围 1 m 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nag /L 有效氯含
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 min 后再用清水清洗。
4 .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盖消毒,注明消毒作用时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5 .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三)血液污染的环境消毒
被血液污染的环境,其消毒的方法与步骤,同上述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消毒剂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但更建议使用亲脂类病毒敏感的乙醇溶液。
在覆盖用的布或卫生纸上加75%乙醇,其用量以不流水为宜。
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大多为对乙醇敏感的亲脂类病毒。
(四)空气的消毒
1 .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实施喷洒消毒,尤其是高水平的消毒剂,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2 .推荐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 以上。
(2)增加进入该区域或病房的进气量,以加大换气次数,通常推荐的换气次数(ACH)在6〜12次/ h。
当ACH为
6 次/h 时,有效清除空气中2 个对数值(99 %)的污染颗粒
的时间为46 min ;而ACH达到12次/ h时,实现2个对数值(99 %)的污染颗粒减少只需23 min 。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卩W/cm。
,照射时间30 min ,必须在空态下实施。
(4)臭氧消毒,采用20 mg / 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 min,对自然菌杀灭率达到90%以上。
臭氧消毒,必须是
在封闭空间,且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 min 后才能进人。
(5)空气净化消毒器(机),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使用时环境应清洁,关闭门窗。
本消毒设备可在动态下使用。
(五)注意事项
1 .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有经空气传播疾病时,应立即送负压病房或具备空气隔离功能的病房接受治疗。
2 .通常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特别是高水平消毒
剂用于空气的常规消毒。
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病房(区)进行终末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实施喷雾消毒,作用30 min 后,开窗通风换气,并采用清水擦抹环境物品表面的残留消毒剂。
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同时,也应对该室的回风口所有管道(应选择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在风机运行状态下进行喷雾,喷雾完成后,应立即停机)与滤网(膜)(可选择含氯消毒剂浸泡)进行消
毒。
3 .采用紫外线灯、臭氧消毒须在空态下实施,但当消毒工作完成后,人员进人或门窗开启后,室内空气的消毒状态便被破坏,10〜20 min后将回到原状态。
因此,
空气的常规消毒不推荐这类消毒。
4 .在对病房内环境表面实施含氯消毒溶液擦抹消毒时,同时将门窗关闭30 min ,通过含氯消毒剂的自然挥发作用,也可达到对空气消毒的效果;当消毒完成后,开启门窗通风换气。
5 .在实施环境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应注意眼部、呼吸道的防护;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了解其具有强力的漂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