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课文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上册《猫的故事》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上册《猫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3c18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a.png)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上册《猫的故事》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猫的故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普通猫的故事。
通过讲述猫与人类的互动和情感故事,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互动。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猫的故事》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
课文围绕主人公小猫的成长经历展开,描绘了它和主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主人对小猫的爱护和关怀。
通过这一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互相关爱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猫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掌握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友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物保护意识。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描绘小猫和主人情感的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文《猫的故事》的教材和教辅,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
•展示板、黑板、粉笔或白板、白板笔等教学工具。
•相关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可根据需要自行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动物的亲密经历,以及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兴趣和关注。
2. 导读讲解通过课前发放的教材《猫的故事》,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题,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3.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猫和主人之间是如何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的?他们的互动和关系有哪些特点?4. 学生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理解的课文内容和对小猫与主人之间感情的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5. 情感教育引导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猫的故事2分析
![猫的故事2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b4437edd36a32d7375816e.png)
❖ 【高枕而眠】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 地睡大觉。形容麻痹大意,盲目乐观。也比 喻思想上解除武装,放松警惕。也作“高枕 无忧”。
❖ 【光临寒舍】谦敬之辞,用于称他人到自己 家里时。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寒舍, 谦辞,称自己的住所。
❖ 万籁俱寂 :
❖
❖ 如诟如詈 :
❖ 《猫的故事》,以”猫的故事”和”我”感情变 化为线索,叙述了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 切的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喂奶,表达作者对伟大母 爱的赞颂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1):猫来我家给我的干扰。 (开端) 厌恶—憎恨
猫 的 故 事
二(2--3):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 生 母
了惩罚。(发展)同情-痛恨
命爱
三(4-7):看到感人的一幕,不禁 感叹赞美。(高潮)赞扬
的的 礼伟 赞大
四(8):猫一家悄然离去(结局) 忏悔 对生命的思考
下列句子如何读,如何理解:
1、如是者数日。 象这样许多天。 2、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一次已经很厉害了,怎么可以来第二次呢? 3、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左道旁门
除了做菜烧饭之外,还了解不少技艺
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并具有法律的味道。使全 文充满谐趣,幽默生动。
把这些词语用在一只猫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感觉 很滑稽。这种在词语适用对象上,语义出现错位, 即可使语言构成诙谐有趣(大词小用)的特点。作 者以此来充分显示对于厨师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和神 情的调侃,也反映出人类的自私与残忍。
体会“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 蜜月”这一比喻句。
2、作者的感情变化:厌恶——憎恨——同情——痛
恨——赞扬 ——(愧疚)对生命的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详细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详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da73d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6.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详细分析以下是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这篇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课文概述《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主要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课文结构分析1. 开头引入课文开头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作为中心句,对猫的性格进行了总体概述,并引出下文的具体描述。
2. 猫的性格古怪课文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老实与贪玩:猫有时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但也会决定出去玩,一天一夜不回家。
•高兴与不高兴:猫高兴时极其温柔可亲,会用身子蹭腿、伸脖子让抓痒;不高兴时则一声不出,无论谁说多少好话也不理睬。
•胆小与勇猛:猫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但又勇猛无比,见着小虫和老鼠,甚至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似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正好揭示了猫古怪的性格。
3. 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课文随后转向描述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腿脚不稳也爱玩:小猫刚满月时,腿脚还站不稳,但已经学会淘气,爱玩弄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等。
•胆子越来越大:小猫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到院子里摔跤、打秋千,弄得花草枝折花落。
三、写作手法分析1. 记叙与抒情穿插老舍先生在写作时,巧妙地运用了记叙与抒情两种手法。
记叙部分详细描述了猫的性格和小猫的行为,而抒情部分则通过作者的感受和态度,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种手法使得猫的形象更加立体与丰满。
2. 欲扬先抑作者在描写猫的性格时,并没有一开始就赞美其可爱,而是先写其古怪、难以捉摸,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猫的可爱之处。
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读者对猫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 对比与明贬暗褒作者在描述猫的性格时,多次运用了对比和明贬暗褒的手法。
例如,先写猫老实又贪玩,再写其尽职;先写其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冷漠无情;先写其胆小怕事,再写其勇猛无比。
猫课文精讲
![猫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84e587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b.png)
猫一、章节划分课文《猫》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描述了“我”家养过的几只猫,表现出“我”对第三只猫的愧疚和怀念。
第二部分(3-6节):描述了“我”家养第三只猫的具体情况,包括猫的来历、外貌、性格以及它与“我”家的关系。
第三部分(7-15节):描述了“我”家养第三只猫的遭遇,包括它被家人误解、遭人伤害、失踪死亡等,表现了“我”对它的愧疚和悲痛。
以上仅是课文《猫》的一个简单划分,不同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二、文章赏析课文《猫》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章,通过对作者家中养过的几只猫的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节刻画,将几只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猫以人的情感和性格,让它们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同时,通过对猫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猫的世界,从而引起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
文章中通过第三只猫的遭遇,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第三只猫因为长相丑陋、性格孤僻而受到家人的冷落和误解。
在它失踪死亡后,作者深感愧疚和悲痛,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和偏见对它造成了伤害。
这种愧疚和悲痛成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点和警醒,也启示了读者要尊重生命、关爱弱势群体。
文章中还运用了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和有张力。
在描述第三只猫的来历时,作者提到了“我”曾经在街上捡到一只流浪猫,但因为家里已经有两只猫而无法收养。
这只流浪猫正是第三只猫的原型,暗示了第三只猫可能也是被遗弃的流浪猫。
这样的伏笔和照应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文章的语言平实而优美,读来流畅自然。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作者将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
同时,作者也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猫》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章,通过对几只猫的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猫课文笔记
![猫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9ea631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5.png)
猫课文笔记猫,是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动物,它们柔软的身躯,敏捷的动作,以及那双独特的瞳孔,总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在文学作品中,猫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着各种不同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下几篇关于猫的课文,并记录下我们的笔记和感受。
第一篇课文:《猫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名叫“黑猫”的猫咪与它的主人之间的故事。
这只猫咪在它的主人去世后,一直守在主人的墓前,直到最后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故事表达了猫咪对主人的忠诚,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的深厚情感。
笔记: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猫咪与人类之间的情感纽带,它们也像我们一样有着思念和渴望。
这种深厚的感情,让我们更加珍视与它们相处的每一刻。
第二篇课文:《猫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猫的眼睛是如何帮助它们在黑暗中狩猎的。
猫的眼睛有着独特的瞳孔,可以在极低的光线下扩大,以便更好地看清周围的环境。
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猫的生理特征。
笔记:猫的眼睛是它们独特的特征之一,这种独特的瞳孔不仅让它们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从猫的眼睛中看到它们的神秘和美丽。
第三篇课文:《猫的习性》这篇课文讲述了猫的一些习性,比如它们喜欢捉老鼠、懒洋洋地躺在阳光下、以及喜欢用自己的嘴巴来抚摸自己的毛发等等。
这些习性让我们更加了解猫的本性和行为。
笔记:猫的习性是它们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本性和行为也让我们更加喜爱它们。
我们可以从猫的习性中看到它们的灵活和敏捷,也可以看到它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第四篇课文:《猫的文化》这篇课文讲述了猫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比如在古埃及文化中,猫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在日本文化中,猫则被视为幸运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猫则被视为神秘和独立的象征。
笔记:猫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对猫的敬畏和喜爱。
这种文化背景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猫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结语:猫是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动物,它们与人类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有着独特的生理特征、本性和行为。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https://img.taocdn.com/s3/m/65c00a0765ce05087732136c.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包含着字词、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主题思想,品味幽默诙谐的语言,并运用,这些都是大家需要学习的!(一)生字词:万籁俱寂( lài ) 值更( gēng ) 嗥( háo )叫如诟如詈( gîu lì ) 跳踉( liáng ) 鼎鼐( nài )殚智竭力( dān ) 膺惩( yīng ) 猱升( náo ) 缓颊( jiá ) 窗棂( líng ) 梆子( bāng )莴苣( jù ) 瘟神( wēn ) 自诩( xǔ ) 邋遢( lā tā )鬈曲( quán ) 够呛( qiàng )(二)文学常识: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
和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小说结尾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作品有“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课文内容1、作者对它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2、作者的感情发生急剧变化的是第几自然段?3、从作者的感情变化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4、你认为文章最动人之处是什么?5、触动作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作者对此事的感悟,请谈谈你的看法?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需要大家学习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返回查字典首页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区寄传》重点字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全文表现少年英雄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也反映了唐代中期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其中很多重点字词需要大家牢记,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区寄传重点字词及时为大家整理出来!【字词】虚:通“墟”,集市。
五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解析小猫的故事的阅读技巧
![五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解析小猫的故事的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feb40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1.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解析小猫的故事的阅读技巧小猫的故事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重点阅读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这篇故事,学生们可以培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的技巧。
本文将针对这个故事,给出一些在阅读中应注意的技巧和策略。
一、理解主题在开始阅读小猫的故事之前,学生首先要明确故事的主题。
可以通过故事的标题或者开篇的几句话来推测故事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人物的行为和对话等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故事的主题。
这有助于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保持主题的一致性。
二、提炼关键信息在阅读小猫的故事时,学生应注意提炼关键信息。
这是阅读的一个重要技巧,也是理解故事的关键。
可以通过标记重要词语、关键句子或者划线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故事的要点。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处理信息,并在之后的阅读中巩固记忆。
三、了解文化背景在阅读小猫的故事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来更好地理解故事。
比如,通过了解作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内容。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故事中的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四、注重细节在阅读小猫的故事时,学生应注重细节的观察和理解。
故事中的一些具体描述、人物的特点、时间与地点等细节都会对整个故事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把握来推测和预测故事的发展。
五、理解语言特点小猫的故事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特点,如使用一些比喻、夸张、幽默等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特点的理解,提高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当注意理解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对话、描写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等。
六、连接现实生活在阅读小猫的故事时,学生也可以尝试将故事中的情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通过自身经历或者观察周围事物,来理解故事中的一些情感或者行为。
《猫的故事》课文解析
![《猫的故事》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9f17f9ba0d4a7302763a7b.png)
《猫的故事》课文解析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
【这里写住的地方,强调是“一个深巷里”,有何用意?明确:目的是告诉读者自己寓居的特点,为下文写猫从窗户钻来钻去作铺垫。
】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①的,卖硬面饽饽②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③的梆子④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⑤。
【句解:写周围环境的万籁俱寂,正是为了反衬猫叫的声音之大。
】这时候屋瓦上嗥⑥的一声猫叫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⑦,然后一阵跳踉⑧,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
【句解:写猫叫春,搅得人不安,也为下文写猫育子埋下伏笔。
】如是者数日。
【句解:“数”表时间之长,意在强调猫叫的烦人。
】【字词全解】(bo)萝卜 (b ǔ)占卜②[饽饽(b ō·bo)]杂粮面制成的食物。
③[值更(g ēng)]夜间值班。
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④[梆(b āng)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⑤[万籁[l ài)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⑥[嗥(h áo)](一些动物)大声叫。
⑦[如诟(g îu)如詈(l ì)]像指责又像辱骂。
诟,怒骂;辱骂。
詈,骂。
⑧[跳踉[li áng)]跳跳蹦蹦,跳跃。
第一部分(1):故事的起因。
写“我”在北平居住时,经常有猫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干扰。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⑨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
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地是有野猫钻了进去。
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
【句解:此处是全文非常重要的一处伏笔,与后文发现真相、揭示谜底构成强烈的对照。
】我把窗纸补好。
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⑩?【句解:出人意料,猫又从原处进入,①[卜]“我”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初中语文_《猫的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猫的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1d17bb0b1c59eef9c7b40c.png)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领悟人性敬畏生命——《猫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关键的局部细节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品味本文充满谐趣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传达出的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重、怜悯之情。
二、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
2.品味诙谐语言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三、教学难点品味诙谐语言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散文作品《猫的故事》。
关于梁实秋,作家司马长风有这样的评价: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
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以冷静的幽默展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二)预习展示——感知内容情节1.概括情节梁实秋像一个摄影师,用文字为我们拍摄了一只猫的生活故事,我们把这些故事剪辑为一个个特写镜头,文章可分为哪些不同的镜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镜头一:猫搅的一家不安镜头二:猫破窗而入受到惩罚镜头三:猫拖着铁罐仓皇而逃镜头四:猫再度破窗而入为小猫喂奶镜头五:猫将四只小猫叼离书房2.复述故事请根据板书提示复述故事,要求语言简洁,用上文中的重要词语。
看谁保留的重要词语多,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少。
复述时间不超过3分钟。
研讨要点(1)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品味诙谐语言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深度思考(三)初读感知——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情节安排的技巧文中除了猫还写到了谁?(“厨师”“我”)文中的生活镜头真实地再现了猫的一系列生活情景和生活遭遇,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作者是带着主观情绪的,而其情绪在哪一镜头前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在此之前和之后作者的态度各是怎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和原因吗?生自读,标划并批注。
(起初,“搅得一家不安”——厌恶;三番五次破窗而入“有些不耐烦”“按捺不住”——憎恨;看到“猫奄奄一息赫然挂在那里”——同情;“准备高枕而眠”时猫却再度破窗而入——痛恨;发现四只小猫“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发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赞美;猫离开——愧疚)在这所有的情绪中作者真正要表现的情绪是什么?(对猫的赞美)。
猫的故事批注
![猫的故事批注](https://img.taocdn.com/s3/m/69c6eb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8.png)
猫的故事批注
批注是指对文章或语段进行注释、评论或批改的文字。
以下是关于《猫的故事》的批注:
- 母爱的天性使这只瘦猫表现出一种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精神。
瘦猫给“出生不久”、“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四只小猫喂奶,使作者联想到“妇人生产”,视之为“喜事临门”,顿时“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进而对这只瘦猫予以了由衷而高度的赞颂——“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赞颂中点明了题旨。
- 猫为哺乳,明知陷阱,但义无反顾;而人也如临大敌,巧设机关,严阵以待。
可谓有故事,有性灵,更有赤子之心,梁氏风格可见一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猫的故事》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猫的故事》课件(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f5c113da38376bae1fae71.png)
1、字体安装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
2、替换模板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 本身,而不是组合)。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旨 物母爱的伟大,教育我
我 清
们要敬重生命,珍
爱生命!
1.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
2.语言特色
(结构、顺序、线索)
执 法
( 大 词
如 山
小 用 )
一之已甚 岂可在乎?
(文言词语)
只见猫一 溜烟似的稀里哗 啦地拖着罐头绝
尘而去,像是
新婚夫妇的汽车 之离教堂去度蜜 月。
阅读课文的思路:
一读课文写了什么 二悟作者写作意图 三品文章写作特色
万籁俱寂(lài) 窥视 (kuī) 按捺不住 (nà) 如诟如詈 (gòu)(lì) 姑妄从之(wàng) 殚智竭力 (dān)
关键情节:①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
②猫不顾一切回来喂奶,“我”
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
课 本文通过写一只猫不
文 顾惩戒,冒着生命危险
的 ,去而复返,哺育四只
主 小猫的故事,歌颂了动
每一个生命 都是一个不朽的 传奇,每一个传 奇的背后都有一 个精彩的故事。
梁实秋(1903
~1987),浙江杭州 人。现代散文家、翻译 家、著名文学评论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 办新月书店,主编《新 月》月刊。散文代表作 有《雅舍小品》,散文 集《骂人的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课文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课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298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7.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课文分析一、背景介绍《猫》是郑振铎于1925年11月7日创作的一篇散文,该作品发表于当时社会背景动荡的年代,正值军阀段祺瑞执政,政治环境黑暗,社会思想复杂。
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他的内心对国家出路充满困惑和彷徨。
这篇文章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观察。
二、主旨概括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一家先后养的三只小猫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同时也映射出人生哲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感和对弱者的同情与自省。
三、结构分析《猫》一文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开篇总领:文章开头即总领全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既简洁明了地点明了三只猫的结局,也为全文定下了忧伤的感情基调。
2.三个小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详细叙述了养三只猫的故事。
每个故事遵循“得猫——养猫——丢猫”的结构,逐步推进情感的变化。
•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生病而死,作者和家人感到酸辛。
•第二只猫:更活泼有趣,因太过活泼而被路人捉走,家人为此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长相不好,被冷落,最终被误解打死,作者深感内疚和自责。
3.结尾收束: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既深化了主题,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前后呼应,结构紧凑。
四、内容分析1.形象描写:•猫的描写:作者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特点进行生动细腻的描写,使得三只猫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如第一只猫的活泼可爱,第二只猫的活泼过度,第三只猫的忧郁和瘦弱。
•人的描写:文中“我”及家人的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来,尤其是“我”的内心活动,既体现了对猫的深厚感情,也反映出作者深刻的自我反省。
2.情节设计:•铺垫与伏笔:前文两只猫的描写为第三只猫的出场做了铺垫,尤其是第三只猫不被喜爱、被人误解的情节,都是通过之前的描写进行逐步推进的。
•巧合与误解:猫盯着鸟笼看,三妹误以为它吃了鸟,导致最后的悲剧。
这一系列巧合与误解加深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片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的故事》课文解析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
【这里写住的地方,强调是“一个深巷里”,有何用意?明确:目的是告诉读者自己寓居的特点,为下文写猫从窗户钻来钻去作铺垫。
】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①的,卖硬面饽饽②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③的梆子④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⑤。
【句解:写周围环境的万籁俱寂,正是为了反衬猫叫的声音之大。
】这时候屋瓦上嗥⑥的一声猫叫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⑦,然后一阵跳踉⑧,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
【句解:写猫叫春,搅得人不安,也为下文写猫育子埋下伏笔。
】如是者数日。
【句解:“数”表时间之长,意在强调猫叫的烦人。
】【字词全解】(bo)萝卜 (b ǔ)占卜②[饽饽(b ō·bo)]杂粮面制成的食物。
③[值更(g ēng)]夜间值班。
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④[梆(b āng)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⑤[万籁[l ài)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⑥[嗥(h áo)](一些动物)大声叫。
⑦[如诟(g îu)如詈(l ì)]像指责又像辱骂。
诟,怒骂;辱骂。
詈,骂。
⑧[跳踉[li áng)]跳跳蹦蹦,跳跃。
第一部分(1):故事的起因。
写“我”在北平居住时,经常有猫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干扰。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⑨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
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地是有野猫钻了进去。
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
【句解:此处是全文非常重要的一处伏笔,与后文发现真相、揭示谜底构成强烈的对照。
】我把窗纸补好。
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⑩?【句解:出人意料,猫又从原处进入,①[卜]“我”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11),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12)不住了。
【句解:一如既往地破窗而入和凌乱不堪的现场,暗示了猫不是为捕食而来。
】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13)的人,除了调和鼎鼐(14)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15),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16),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
【句解:“足智多谋”“贯通”暗示猫难逃一劫。
】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17)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
【句解:介绍捕猎机关的安装方法。
】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
【句解:厨师发明的办法可谓巧妙,照应上文对厨师“足智多谋”“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的介绍。
】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18)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
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19)。
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20)地赫然(21)挂在那里!【句解:“瘦”“奄奄一息”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同情。
】【字词全解】⑨[窗棂(líng)]窗格子。
⑩[一之已甚岂可再乎]意思是说:一次就已经很厉害了,哪能还有第二次呢?(11)[凌乱不堪]不整齐,没有秩序,让人不能忍受。
(12)[按捺(nà)]抑制。
(13)[足智多谋]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
(14)[调和鼎鼐(nài)]指做饭。
鼐,大鼎。
(15)[左道旁门]指非正统的宗教、会道派别。
这里比喻不合正统的技艺。
(16)[殚(dān)智竭力]用尽心思,费尽精力。
殚,尽。
(17)[箍]读gū。
(18)[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巨的任务。
(19)[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20)[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21)[赫(he)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段解】“我”在厨师的帮助下,将骚扰“我”的猫捉住。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22),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23)。
【句解:表现厨师对生命缺乏珍爱之情,与“我”形成对比。
】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24),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25),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
【句解:因为“我”的求情,猫终于免于一死。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地拖着罐头绝尘(26)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怎样理解将绝尘而去的猫比作“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明确:新婚夫妇度蜜月心情愉悦,开车速度快,这里比喻猫逃亡之迅捷。
】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27),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句解: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艰难逃生的状态。
】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
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28)。
【句解:“我”高枕无忧的想法,也是为下文猫的再次骚扰埋下伏笔。
】【字词全解】(22)[宽假]宽恕、原谅。
(23)[缓颊(jiá)]为人求情。
(24)[开释]释放。
(25)[膺(yīng)惩]讨伐,打击。
(26)[绝尘]脚下不沾尘土,形容奔驰得很快。
(27)[滚滚]形容急速地滚动或翻腾。
(28)[高枕而眠]垫高了枕头睡觉。
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第二部分(2、3):故事的发展。
写“我们”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以免“她”再光顾“我”的书房。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啦哗啦地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29)跨院(30)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
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地清晰可辨。
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句解:刚刚死里逃生的“她”,竟冒险重“游”故地,“她”究竟为了什么?】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31)又复光临寒舍(32)?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地念念不忘?【这里连用两个问句,意在表现什么?明确:第一个问句表现“我”对猫的担心,第二个问句表现“我”对猫的深夜光顾疑惑不解,造成悬念。
】【字词全解】(29)[猱(náo)升]像猿猴一样灵活地攀援。
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
(30)[跨院]正院旁边的院子。
【字词全解】(31)[夤(yín)夜]深夜。
(32)[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段解】写猫不顾一切地返回“我”的书房。
哗啦一声,铁罐坠地,显然是铁丝断了。
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
她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33)后地一声叹息。
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句解:深夜探险,到底为了什么?再设悬念。
】【字词全解】(33)[初释重负]刚刚放下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段解】写猫重新回到“我”家,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34),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
【句解:突出作者对这只猫的憎恨程度,为后文赞颂猫埋下了伏笔。
】我先到书房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
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
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35)?【句解:对猫的异常行为大惑不解。
】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36),吓我一大跳,原来“她”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地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
【句解:行文至此,才找到了答案——原来“她”是为四只小猫而甘愿冒险,表现了母猫伟大的爱。
】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37)。
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临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
【句解:“我”的愤怒被临门的喜事所产生的喜悦心情取而代之。
】天地之大德(38)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39)。
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40)!【句解:议论,表达了自己对猫的母爱的伟大的理解与赞美,这时,“我”先前对猫憎恶的态度已转变为了感动、热爱。
】【字词全解】(34)[重典]重法;严刑。
(35)[酣(hān)睡]熟睡。
(36)[窥(kuī)视]暗中察看。
(37)[优待]好的待遇。
(38)[大德]语出《周易·系辞上》。
大德,意为大恩、大功德,后来翻译佛经时转意为有很高功德的人。
(39)[有情]佛教用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人和物。
(40)[无以复加]形容已到了极致。
第三部分(4~6):故事的高潮。
“我”发现了猫的秘密。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工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句解:猫生下幼子后一旦被人发现就立刻搬迁,这是猫的特性,也体现了动物母爱的伟大。
】第四部分(7):故事结局。
猫把“她”的儿女运出了“我”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