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的学校 课文分析
《花的学校》优秀说课稿
《花的学校》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的学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
文章以孩子天真的口吻向妈妈描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童真童趣。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想象丰富奇特,将花当作孩子来写,赋予了花儿们人的行为和情感,如“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充满了童真童趣,易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时,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先描绘了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最后想象他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双臂。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和文章的深层含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于充满童趣的文章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通过想象和拟人等手法来表达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荒、笛”等 4 个生字,会写“落、荒”等 13 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 1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体会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花的学校课文分段解析
花的学校课文分段解析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 huānɡ)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dí)。
六月,忽然天上雷云轰响,阵雨骤然落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走到竹林,吹起口笛。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于是,鲜花遍地开放,好像在绿色的草地上跳舞、狂欢。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花在雨中快乐生长的样子。
一个“跑”字说明有了雨水的滋润,花长得快。
动词的准确运用,为文章增添了活力。
“跳舞”一词则写出了已经开放的花的喜悦心情。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诗人想象花朵是地下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充满了童真童趣、天真、可爱。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作者用修辞方法写出了花朵也要遵守地下学校的校规,诗人偶然看到墙角里开出的零星小花想象着可能是花朵违反校规而被罚站墙角的呢!花儿和我们学生一样有着丰富的生活。
5、雨一来,他们便[biàn]放假[jià]了。
6、树枝在林中互(hù)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sù) 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shɑnɡ),冲了出来。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绿叶、雷云都在热切地呼唤,那花孩子还在等什么呢?唯有“狂欢”。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出校门,争奇斗艳,尽情狂欢。
7、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sǔ)住的地方。
8、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天空是那样的辽阔,他们可以在天空中放飞自我,没有拘束,所以你看他们都急着要到那儿去呢?(反映了作者希望拥有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愿望)9、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心思想《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废弃的学校被花草所占领,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花园。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充沛,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重建与改善环境与生态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印象深刻的启示:重建环境和改善生态从来都不是一个难题。
只要我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废弃的地方可以重新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
只需要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就可以让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繁花似锦的景象。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与重要性。
二、培养环保意识《花的学校》这篇文章表现了人类是如何在浪费资源和污染上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我们已经失去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义。
文中通过花卉拥有了自己虚弱的声音。
花谈论我们的环境污染,浪费和我们与失衡的生态之间的关系。
因此,它提醒着我们环境的保护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避免浪费,通过生态保护,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和有益的世界。
三、美丽与和谐在这篇文章中,花从学校废墟中生长,成为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蓬勃景象,鲜花的繁盛使得学校荒废的景象也不再变得荒凉,而是变得美丽而和谐。
美丽和和谐是生命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容易被浪费,但却非常珍贵。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环境资源和实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来获得这些财富。
当我们追求和谐和美丽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盈,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加快乐。
在这篇优美的小说中,花的学校成为了一个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杰作。
它提醒了我们,在环保与和谐的理念下,人们可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环境。
我们可以互相协作,努力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
愿我们都能认真对待这些启发,争取实现和谐的相处和美丽的共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1. 教材分析1.1《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被收录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的花孩子。
课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儿当作孩子来写,构建了一个新奇的花的学校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花儿们像孩子一样,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就放假出来玩耍等情节,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1.2从语文要素来看,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语言的优美与生动,以及理解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会认“荒、笛”等5个生字,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
2.1.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2.2.2 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 教学重难点3.1.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孩子的活泼与天真,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
例如,当读到“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时,引导学生想象花像孩子一样突然出现,欢快跳舞的场景,理解这种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如何构建出花的学校这个奇妙世界的。
3.2 教学难点3.2.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例如,“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里将树枝、绿叶、雷云都当作人来写,让学生理解这样写如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是一个难点。
3.2.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创作。
这需要学生不仅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方式,还要能自己创造出类似充满童趣的想象内容。
4. 教学方法4.1 朗读法4.1.1教师范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基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析2
•
7.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 感主要 表现为 环境对 人的亲 和性、 生活性 和人对 环境的 依恋感 、归属 感。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找一找 读一读 说一说
哪些诗句体现了花孩子调皮、可爱。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我来试一试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5.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 完全不 一样的 。自然 作为其 自身以 自身为 本位, 与人无 关。而 自然作 为环境 ,它就 失去了 自己的 本体性 ,成为 人的价 值物。 一方面 ,它是 人的对 象,相 对于实 在的人 ,它外 在于人 。
•
6.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 自然看 成我们 的家。 家,不 只是物 质性的 概念, 还是精 神性的 概念。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 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它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 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的。
【新教材小学语文】花的学校课文分 析人教 部编版2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 色的、白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
2.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 最高境 界,也 必然是 书法的 最高境 界。
•
3.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 自然的 过程中 ,提炼 了书法 的点画 样式, 丰富了 书法的 生命意 象,升 华了书 法的审 美境界 ,终将 书法内 化为书 家的人 格修养 和心性 表达。
花的学校课文分段解析
花的学校课文分段解析【分段赏析】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段解:写雷雨来临时自然界的景象。
“湿润”一词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吹着口笛”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怎样的情景?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玩得真开心!“跳舞、狂欢”写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在孩子们眼里是那么活泼、开朗。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作者想想阵雨降落时,花儿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段解:写“我”想象花儿没有开放时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这是作者大胆的想象——花儿也有学校!花儿也有可爱的小伙伴!“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
”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是孩子猜想的,花儿会被“罚站壁角”,这是设想花和孩子有一样的生活。
孩子们讨厌没有自由、毫无乐趣的“地下学校”,讨厌站墙角。
虽然孩子们想出去玩耍,却怕被罚站墙角,所以只好关了门做功课。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作者想象花儿在地下的学校里关门做功课的情形。
5.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花孩子们渴望着下雨,因为下雨了,他们就可以放假,跑出来玩耍,雨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迷人的假期。
2.花的学校
2. 花的学校一、教材分析《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优美而富有童趣。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笔触,从儿童的思维视角展开了新奇的想象,勾画出一个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先描写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描写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关了门做功课,雨一来,花朵们放假了;再描写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种颜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最后描写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自己的妈妈扬起双臂。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认识“荒”“笛”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生字。
2. 通过在情境中想象画面,在倾听中想象画面,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充满情趣和遐想的语言表达。
3. 抓住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写句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基本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享受着校园带给我们的快乐。
花也有自己的学校,他们在里面做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花的学校》,去体验花儿们的学习生活吧!2.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2. 字词反馈并指导朗读,教师随机投影难读的字、词或句子。
(1)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自己所圈画的词语。
(2) 集中复现易读错的词语。
读准生字后鼻音:轰响荒野衣裳第二声短促: 口笛罚站多音字:放假假话小结: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时,读第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表示不真实的时,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3) 指导读句。
引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花的学校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花的学校》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花的学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通过这篇说课稿,我希望能够清晰地展示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一、教材分析《花的学校》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作者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
这篇课文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花儿们描绘成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欢乐与天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拟人的手法,感受花儿们在“学校”里的欢乐与天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花儿的短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儿的美丽与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出课题:通过短片的观看,引导学生思考花儿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引出课题《花的学校》。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生字新词。
2.检查预习:提问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程度,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
花的学校课文分析
幼儿园2023年清明节放假通知及温馨提示尊敬的各位家长: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园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来临在即,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望各位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
一、放假时间:我园根据放假通知,将幼儿园2023年清明节假期安排如下:4月5日(星期三)放假一天4月6日(星期四)正常入园二、清明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1.扫墓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
2.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3.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
4.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三、温馨提示及注意事项(一)安全教育1、带孩子外出时,切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时刻关注孩子,教育幼儿外出时一定紧跟家长,以免走失。
2、春季天气多变,外出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开降雨高峰;告诉孩子在雷雨天时,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天气逐渐转热,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时刻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叮嘱孩子不能到河边、池塘边玩耍,更不能私自下水游泳。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知识点+图文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知识点+图文解析课文知识点1、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创作了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3、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4、诗歌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母爱,整首诗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5、“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
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天真烂漫的孩子借花儿吐露着自己的心声,这种心声是那么真诚,那么“脱口而出”。
当他说着“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时,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他们绽放的笑脸,骄傲的姿态。
是呀,如果没有母爱的温润,你很难看到真正幸福的孩子,母爱是童真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
6、仿写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花的学校课文精讲
花的学校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一首优美诗歌,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和调皮。
以下是《花的学校》的段落划分及其内容概述: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阵雨落下时,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场景。
这部分以生动的想象,展现了花在雨中的活泼和自由自在。
第二部分(第3-4节):想象花的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里关着门做功课,表现了他们的认真和专注。
第三部分(第5-9节):放假时,花孩子们冲出学校,回到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这部分描述了花孩子们放假后的欢乐和期待,他们急切地想要回到妈妈的怀抱。
《花的学校》以花的视角,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和对家的依恋。
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二、文章赏析《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以儿童的视角,以灵动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
诗人以孩子的口吻,描述了花孩子们的活泼和调皮。
他们在雷云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童真童趣。
诗人通过想象花的学校,描绘了孩子们在学校的情景。
他们关着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这种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读者感受到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既有规矩和纪律,也有欢乐和期待。
诗人通过描绘放假时花孩子们回到家,对妈妈扬起双臂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家的依恋和对母爱的渴望。
这种深情的呼唤,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对家的热爱和对母爱的珍视。
整首《花的学校》洋溢着向往自然的热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
诗人以花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的欢乐和期待,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
诗歌的语言朴素清新,简洁之中又蕴含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小蝴蝶去了一所花的学校,这所学校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花的学校,小蝴蝶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花,还学到了很多有关花的知识。
小蝴蝶先来到了玫瑰花的教室。
玫瑰花对小蝴蝶说,“我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我的花形娇美、花香浓郁,人们非常喜欢我。
”接着,小蝴蝶又到了报春花的教室,报春花告诉小蝴蝶:“我是一种早春开花的花卉,我的花形美丽,十分吸引人,人们常把我当做春天的使者。
”小蝴蝶还去了不少花的教室,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
在这所花的学校里,小蝴蝶获得了丰富的花卉知识,并且结识了许多朋友。
知识点词语解释•观赏:欣赏、观看。
•浓郁:味道浓烈或气味浓厚。
•使者:表达某种思想或者宣传某种事物的人或物。
人物特点小蝴蝶: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爱好广泛,勇敢而可爱。
各种花:各具特色,有自己的名字、特点和故事。
教案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花的学校》。
•学习花卉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花卉的特点和故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花卉的特点和故事。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花卉的美丽。
2. 学习课文•课前先播放一段关于花卉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的基本知识。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 讨论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收获,鼓励学生从花卉的角度去思考。
4.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花卉的书籍,加深对花卉的了解和认识。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交流本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着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以花卉为主题,绘制一张花卉介绍图。
•阅读一篇关于花卉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结语通过学习本次课文《花的学校》,学生不仅了解了各种花卉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 花的学校》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花的学校》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花的学校》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诗,作者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指定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同时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二、说学情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花的学校》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其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花的学校》中的主题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所营造的奇妙世界。
难点: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所营造的奇妙世界。
五、说教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回答,说话练习: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3、展示绘画,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4、学生活动: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七、说板书设计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泼、可爱。
八、说教学反思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教学重点可以放在感情朗读课文上。
花的学校课文分析
花的学校课文分析1. 引言《花的学校》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个关于花的故事,通过对花的描述和人与花的互动,展示了花的美丽和生命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本文将对《花的学校》进行分析,包括文本结构、意义表达、感情描绘等方面。
2. 文本结构《花的学校》的结构简单明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开头文章一开始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清晨,描述了一个美丽的花坛,吸引了淅沥的雨水,带给花朵生机和美丽。
这部分揭示了花园中的花朵是故事的主要元素。
2.2 花的学校接下来的篇章中,文中描述了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开满了五彩斑斓的花朵。
同时,文中着重强调了每一朵花的个性和特点。
这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通过对花的学校的描述,展示了每朵花的美丽和独特。
2.3 人与花的互动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文中描绘了孩子们对花朵的照料和爱护。
他们每天早晨都会去看望花朵,给予它们水分和阳光的关怀。
这部分展示了人与花之间的关系,彰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3. 意义表达《花的学校》通过对花的学校的描写,传达了以下几个意义:3.1 生机与美丽文中描绘的花坛充满了生机和美丽。
花朵在雨水和阳光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
这种生机和美丽体现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多样性。
3.2 个性和独特文中强调每一朵花的个性和独特。
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红艳艳的、有的娇嫩玲珑的,展示了花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这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珍惜每一朵花,不要辜负它们的美丽。
3.3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中描绘了孩子们对花朵的照料和爱护。
他们给花朵浇水、晒太阳,呵护每一朵花朵。
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人类应该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美好。
4. 感情描绘《花的学校》通过对花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花的喜爱和关注。
描述了花的美丽、生机和个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花的魅力和多样性。
同时,文中描绘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关怀,呼唤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爱和保护。
5. 总结《花的学校》是一篇美丽优秀的课文,通过对花的描绘和人与花的互动,展示了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呼唤人们对自然界的珍视和保护。
2.花的学校_参考教案
2花的学校一、教材分析《花的学校》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散文诗,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
诗歌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写出了雨后“花孩子”们假期的欢乐。
作者以灵动的语言、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细腻的想象,描绘出儿童眼中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语言方面对于学生很有新鲜感,内容方面充满了儿童情趣。
与其说这是孩子心中花的世界,不如说这就是孩子们花一般生活的写照。
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想象、讨论、朗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品味文学巨匠泰戈尔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荒、笛”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
会写“落、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品味散文诗的美妙,感受花一样的美好生活。
4.通过自主发现、比较阅读等方法,体会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课文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了解泰戈尔的资料、名言或作品。
(二)教师:全面了解泰戈尔的资料、名言或作品。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除了我们上学的学校,你还能想象到什么种类的学校?在交流中,扩展学生对于“学校”的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预习,尝试学习1.明确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并整理下来。
(2)想一想,这所“花的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标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
2.自主预习,教师巡视指导、解惑通过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指导,让三年级的同学们逐渐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和步骤,为以后的自主课前预习打下基础。
教师要在巡视中发现问题,相机指导,逐步探索出科学可行的学生自主预习流程和要求。
(三)交流预习,促进发展1.学习字词(1)学习词语。
《花的学校》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花的学校》是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1861-1941)的《新月集》。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诗,兼具诗歌的音韵美和散文的叙述性,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童真和自然界的花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内容分析1.主题与结构:课文围绕“花的学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描绘花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活动,如跳舞、狂欢、做功课、放假等,展现了孩子们对自由和大自然的向往。
全文共分为九个自然段,每个段落都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2.修辞手法: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花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冒着大雨冲出来”等,使得文章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3.情感表达:课文不仅表现了花儿的活泼可爱,还通过“急急忙忙”“扬起双臂”等词句,展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对家庭的眷恋,情感真挚动人。
4.教育意义:课文通过花儿的学校生活,巧妙地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丰富想象和美好情感。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语言运用:积累并理解课文中的新鲜词汇和句子,学会在读写中运用。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想象并描述生活中的美好场景。
3.思维能力:观察大自然,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画面美感。
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丰富想象和深刻寓意,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并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感受花孩子对自由和家庭的向往之情。
《花的学校》课文和课文分析
《花的学校》课文后附课文分析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课文内容分析:《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
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
“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学情分析:文章是散文诗,文中拟人化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是情感真挚饱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