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3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教育最新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教育最新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讲述:“很多同学都看过科幻影片《黑客帝国》、《魔鬼复制人》,你可曾想到,这两部电影涉及的正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两大高新技术,分别是……”(待学生回答后进入正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诞生并迅速发展的。

(生:听讲并回答:网络技术、克隆技术。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教师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参考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3.网络资源: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科技革命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尤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

2.通过视频、材料、图片等素材,引起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学生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树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的理想。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嫦娥玉兔成功互拍》视频教师:同学们,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

它反应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学生:第三次科技革命。

(设计意图:以学生重大时政新闻为突破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将学生带进历史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问渠那得清如许——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教师: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核能利用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教学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学词汇。

学:《强化学习》67讲:讲授新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节假日你如果去美丽的城市海南旅行,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到了海南你会采用哪种通讯方式给家人报平安?你又会采用什么方式把旅行的见闻给远方的朋友交流?这一切成果都要归功于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笔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检查预习情况:①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吗?②前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③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有何规律?出示“想一想”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出示“想一想”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成就。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并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影像资料。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你是怎样利用这一成果的?并指导学生适度上网。

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引申到克隆技术。

提问:①你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出示“小知识”补充克隆技术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出示“动脑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教师过渡,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找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师高度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并要求学生根据概括词识记。

出示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 8.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8.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师向学生介绍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
师生共同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学完本课后感想,教师补充说明: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德尔巨大促进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次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风发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布置作业: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B)
A原子能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遗传工程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D)
方法
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
态度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思路1:由上海世博会中体现高科技的图片(如太阳能车“叶子”)或视频引出本课。
思路2:让学生回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由此引出本课。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授课人学科历史年段班级时间:课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考纲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步骤设计课前检测检测内容1.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记载:“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

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这段日记反映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背景B.“罗斯福新政”的背景C.法西斯统治下的状况D.二战后美国的状况2.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

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D.《华沙条约》结果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起源于哪个国家?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5、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7、你认为该如何正确对待克隆技术?8、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9、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1、原子能精讲导学(1)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2)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3)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2017_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与技术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形,尤其是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进展的史实。

体会、明白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进展的庞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阻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熟悉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进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进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熟悉。

进程与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形,让学生对照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育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置历史材料,试探、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阻碍,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史实,归纳、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庞大增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地熟悉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育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鼓励学生踊跃应付中国所面临的机缘和挑战,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奉献。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阻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讲述:“很多同窗都看过科幻影片《黑客帝国》、《魔鬼复制人》,你可曾想到,这两部电影涉及的正是现今方兴未艾的两大高新技术,别离是……”(待学生回答后进入正题)今天咱们就来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诞生并迅速进展的。

(生:听讲并回答:网络技术、克隆技术。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讨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明白得新知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教师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进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利用了第一台电子运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new)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重大成就。

2.能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3.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特点、影响。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课件嫦娥奔月,引导学生了解古人探索宇宙的梦想。

课件,用事实证明古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一梦想的实现与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呢?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还有哪些成就?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展示学习目标展示课件,请一生读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教师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强调课标,用白板笔在屏幕上对学习目标进行强调.自主学习屏幕展示课件自主学习题目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国家、标志、核心?2.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就?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法指导:(屏幕展示课件)❖同学们,自主学习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把你解决的问题用横线(铅笔)标出来.❖ 2.关键字、词用括号或重点号标出来。

❖3。

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记。

❖4。

长的问题标出要点,注意概括重点语句。

❖ 5.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如三次科技革命对比。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释疑惑。

自学检测1。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国家、标志、核心。

因问题较简单,同桌交流学习成果,有疑问的提出来。

学生自学没有障碍,所以老师就不需要讲了。

2.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就。

让学生根据自学的成果并联系现实回答.引导学生答具体成果。

之后,一同走进科技展厅,亲身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众多领域的成就。

参观科技展厅屏示课件,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分四个展区: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播放PPT12-17,带领学生走进科技展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新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坐过飞机,列宁没看过电视,毛泽东没用过手机。

的确,与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们相比,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主要归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人们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学生自由发言,长叹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页共8页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

8点我进入教室,利用电脑辅导学生,收效很好。

课间休息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或乘轮船游三峡。

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去老家看我奶奶。

中午吃饭时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乘宇宙飞船去太空漫步,我很赞赏他的雄心壮志,告诉他,要好好努力。

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

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

还看了一场美国克隆人题材的科幻影片《魔鬼复制人》。

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白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文字的阅读你找到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那么还出现了哪些发明成果呢?生回答以上的问题。

教师说,我们今天来学习18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感知历史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第2页共8页材料如下:材料一: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说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2、历史使命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理论依据为牛顿力学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理论依据为电磁学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请同学们阅读文。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
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B.“催化剂”(社会保证):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比较分析认识规律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唯物史观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2.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
3.
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B.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演示)神舟7号和神舟8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像资料,指出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演示问题,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

(理论→军用→民用)
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师生共同探究)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
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

(理论→军用→民用)
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

(了解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
(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而感受又最深的当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师生共同探究)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要求学生准确指出并记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简单介绍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五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讨论:你如何看待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过渡)我们了解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那么,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给我们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利用以下两个图表材料来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1)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
(2)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设问:同学们根据这两个图表能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①速度快(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速度和周期大大加快);
②范围广(涉及多领域,且各个科技领域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③影响大(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组织学生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思考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改变,体会今昔生活的变化,了解其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从而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并导致知识经济的到来,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巨大挑战)。

(过渡)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四、知识经济
(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