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亮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温故互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理论、时代、起源国家(二人小组完成)教师导入:出示图片,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指出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课件演示,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讲授新课: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B.“催化剂”(背景):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C.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一、欧洲的联合(一)欧洲经济的恢复史料1战后的欧洲。
1.从图片中可以得知二战后欧洲的状况如何?阅读教材,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小组回答:状况:一片废墟。
主要原因:西欧原有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史料2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结合史料说明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小组回答: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二)欧洲的联合(1)背景史料1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史料2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1.请思考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
小组回答: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
目的:为振兴经济,促使经济更快发展,也为抗衡苏联、东欧,摆脱美国控制,提高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
(2)过程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时间内容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展示西欧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奇,但它却慢于日本,请看日本崛起。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一)美国的发展史料1二战后,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一片战争废墟,美国制造的商品和美国的资本很快进入这些国家,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史料21971年,美国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
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
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没有大规模动乱发生。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认知。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资料:准备一些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同时给出具体的数据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出示材料:
材料一: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52%;战后从1946—1970年,同样是25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
学生: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居于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第一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生: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三: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89年建立了“亚太经合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1992年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12国在1993年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学生: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教师指出这是本课的难点,要求学生用心理解。
教师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本课课题并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与反思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统一的货币,欧盟有自己的盟旗,同时,还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序曲作为盟歌。
欧盟的主要机构有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等。
呈现材料一、欧洲战后初期的困难“欧洲是什么?是废墟,是遗骸,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地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经远去,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的领导权”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当代西方史学家问题:战后各国为何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他们是怎么走上联合的道路的?多媒体展示:图片《欧元》和《欧盟护照》展示发展趋势: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组织规模逐步扩大;师:欧盟不仅加强了成员国内部的联系,也积极谋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咱们中国和欧盟就是好朋友。
(图片展示)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播放视频发达国家日本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总结出答案;稍后教师再做总结思考问题观看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以史为鉴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回顾所学到的有关美国的知识,总结归纳美国的崛起历史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还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归纳美国、欧盟、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1、和平的环境;2、科技的推动;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小试牛刀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哪一国家?(2)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是日本,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3)根据上述材料,促成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因素有哪些?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掌握欧洲的联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欧元、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等历史知识。
2.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了解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和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搜集欧洲从经济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历史资料,知道欧洲逐渐联合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习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增强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重点: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温故知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和日本的影响如何德国和日本是二战的两大祸首,它们在发动世界战争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无穷灾害。
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
欧洲因是二战的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顺势导入:然而,日本和欧洲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完全医治好战争创伤,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
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究一、欧洲的联合在二战结束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1/2。
通过这个数据,你认为战后欧洲各国当务之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战后西欧经济得以恢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从主观方面分析是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从客观方面分析是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
那么,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小结: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工业化的摇篮,两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这里,因而技术经验丰富。
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及原因丰富的技术经验只要有资金,就能恢复生产。
那么,资金从何而来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130多亿美元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由此可见,美国在西欧复兴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含反思)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于课堂展示,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
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数据,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从而认识和理解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战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数据、图片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世界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
2.呈现(15分钟)教师用PPT呈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概况,分析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欧洲联合的积极意义。
2.掌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说出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比较分析战后西欧和日本恢复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措施。
3.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能正确分析其影响。
4.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导入新课出示《英国脱欧游行》图片,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
23日上万英国民众在伦敦市中心示威游行,呼吁对英国脱欧协议进行最终公投。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
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和表现;2.欧洲联合的目的、过程和作用;(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1)原因:西欧国家原有较好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恢复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盟的成立: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1)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2)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4)欧盟成立时间,1993年;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作用:加强经济合作,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①利用美国的援助材料二: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业 完成同步练习
布
置
第
课三
次
堂科
总
技 革
结命
兴起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课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题 1.知识目标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 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
教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
学 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
目 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 标 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 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 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 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
→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0 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和导学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影响,欧盟的建立,美国经济的发展与特点,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西欧、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
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
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还出现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学生预习,思考问题:二战后,百废待兴的西欧是怎样医治战争的创伤的?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过渡: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西欧国家的领导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
早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就先后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共同体的条约,你知道有哪些条约吗?学生: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组织学生讨论: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对欧洲有何影响?在此基础上又组成了什么组织?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欧洲历史上战火不断,各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矛盾重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品教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
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西欧联合的目的(原因)、联合的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提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措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教案
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法学法
阅读法、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
一、西欧走向联合
1、阅读课文归纳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①秀原油的工业基础;②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外因:④美国的援助。
回忆: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实施马歇尔计划?
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付苏联。
2、概述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的概况(表现)。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尤其是西欧各国和各个战败国,因为战争,到处都是残砖断瓦,人民流离失所。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经济的腾飞,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体验、感悟、反思、借鉴和探究。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线变化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过程。
(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2)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3)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②冷战开始后,扶持日本,获得了军需订单。
内因: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先进技术。
过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国家的建设、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等。
这些变化的背景主要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重建和发展的任务,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也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变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
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背景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案例和相关资料3.纸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练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于课堂展示,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2 教学过程1一、导入新课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
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2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学院乔贝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
同时,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
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的有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难点突破办法:因为影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主要要结合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1、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通过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自由讨论、质疑,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
3、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资料,制成ppt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准备:查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示学习目标;(三)合作交流,解读新学内容;(四)内容小结;(五)课堂练习(六)问题探究;(七)拓展延伸;(八)课后任务;
(一)导入新课
通过戏说马克思没有打过电话,没有看过电视,列宁没有用过手机,没有用过电脑。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由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到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主要标志;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并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合作交流,解读新学内容
1、探讨第三次科技兴起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这一部分不作重点要求,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字部分完成,教师稍作讲解。
2、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时间、领域、核心、起源等,因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采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通过演示多媒体,学生抢答竞赛的方式完成。
3、把三次科技革命放在一起,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第一、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5、投影“多利”羊。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或收集的资料介绍克隆技术。
并组织学生讨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6、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通过展示一系列知识图片资料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7、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表演活动:设计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三幕场景(依次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和今天,课前让学生适当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所处时期进行表演,表现出不同时期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从中体会出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四)内容小结
重点突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
它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
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五)课堂练习
主要是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六)问题探究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吗?通过探究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七)拓展延伸
出示思考题:你认为从科技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可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学法指导: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进行回答。
教师不要给与统一答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分析,指引出正确方向即可。
(八)课后任务
1、完成基础训练册及填充图册。
2、预习第18课。
一方面是巩固,另一方面是预习新课。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