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合集下载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1.秒针是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等于60秒。

3.2时等于120分。

可以想象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当需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

5.1厘米等于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也会使用分米(dm)作为单位。

9.1分米等于10厘米。

10.1米等于10分米。

11.通常使用千米(km)作为单位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等于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研究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等于3000米。

可以想象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等于5千米。

可以想象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通常使用吨(t)作为单位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等于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使用吨作为单位。

22.我们研究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3.在笔算加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在笔算减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27.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5单元知识点(附例题解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5单元知识点(附例题解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5单元知识点(附例题解析)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三位数加法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笔算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加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书写格式: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上下对齐。

知识点二: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无论计算哪一位,只要有进位就要加上进位的数。

例如: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

注意:计算时,十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百位进1。

同时,计算百位时注意不要忘记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

知识点三: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例如:445+298的计算方法。

方法1:估算445接近450但不到450,298接近300但不到300,450+300=750,因此445与298的和小于750方法2:口算 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即445+33-2=745-2=743方法3:竖式计算要点:利用估算的结果大致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易错点: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或几百几十来口算,最后结果减去多加的数(或加上多减的数)。

知识点四:加法的验算加法的验算方法:方法1: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两次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

方法2:根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来计算。

二、三位数减法重点: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的笔算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要点: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①书写格式②计算顺序,按照先算低位再算高位的顺序③退位规则: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知识点二: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

《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

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

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

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

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

第二节1吨有多重(认识吨)【知识点】: 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000000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知识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学习知识容易,转化成为能力很难;提出问题容易,得到圆满答复很难;点评别人容易,身临其境去做很难;指责同事容易,正确评价自己很难。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第一部分《时分秒》复习内容长度单位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 、(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9.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第二部分《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不要忘记向十位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要从十位退1再减。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和9点整。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读数和写数时,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或几个,都不读。

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或连续的两个,都只读一个。

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后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五入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2.减法运算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从前一位借1,然后在本位上加上10再进行减法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一、倍的概念。

1. 定义。

- 在数学中,倍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6个橘子,我们就说橘子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2倍。

因为6÷3 = 2。

也就是说,当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就是看这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2. 用图形理解倍的概念。

- 我们可以用小棒或者圆形等图形来表示。

比如用圆形表示。

画3个白色的圆形代表一组,再画6个黑色的圆形。

可以把3个白色圆形看成1份,那么6个黑色圆形就可以分成这样的2份,所以黑色圆形的个数是白色圆形个数的2倍。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 计算方法。

- 用除法计算。

例如,小明有8颗糖,小红有2颗糖,要求小明的糖是小红的几倍,就用小明糖的数量除以小红糖的数量,即8÷2 = 4,所以小明的糖是小红的4倍。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5只长颈鹿。

求猴子的只数是长颈鹿只数的几倍?- 分析:就是看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15÷5 = 3,所以猴子的只数是长颈鹿只数的3倍。

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 计算方法。

- 用乘法计算。

例如,一个数是3,它的4倍是多少?就用3×4 = 12。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一支铅笔2元钱,一个书包的价钱是铅笔的5倍,这个书包多少钱?- 分析:已知铅笔的价格是2元,书包价格是铅笔的5倍,那么书包的价格就是2×5 = 10元。

四、倍的认识中的易错点。

1. 混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 例如:有4朵红花,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黄花有多少朵?有些同学可能会错误地用除法计算。

这里应该用乘法,4×3 = 12朵。

- 再如:有12朵蓝花,4朵紫花,蓝花是紫花的几倍?应该用12÷4 = 3倍,不能用乘法。

2. 对“1倍”概念的理解。

- 一个数的1倍就是它本身。

人教版三上教材数学

人教版三上教材数学

人教版三上教材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也就是人教版三上教材,包含了各种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长度单位、测量单位、认识时间、认识图形等。

具体来说,人教版三上教材数学主要内容有:
1. 长度单位:包括认识厘米和米,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以及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画角,会用直尺画角。

3. 观察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 乘法: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计算乘法。

5. 认识时间:让学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时钟,学会看时间。

6. 加法和减法: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二),这些内容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

7. 统计: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并能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

此外,还有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掷一掷、周长是多少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人教版三上教材数学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024年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2024年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点的定义和性质 线的分类和性质
面的分类和性质
9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概念和分类 角的度量方法
角的大小比较
10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 义和性质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计算实例
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 法
11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简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统计图
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 表格形式,方便查看和
分析。
18
利用图表形式展示数据, 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概率初步概念及事件可能性大小判断
概率定义
概率是描述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值,取值范围在0~1之间。
等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不等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
12
03
量与计量单位换算
13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等换算关系
01
1米 = 100厘米
02
1厘米 = 10毫米
03
04
1米 = 1000毫米
换算示例:350毫米 = 35厘米 = 0.35米
14
质量单位:克、千克等换算关系
1千克 = 1000克 换算示例:5千克 = 5000克,2300克 = 2.3千克
22
分析方法:从问题出发,寻找关键信息
分析题目中的问题,明确需要求 解的未知量。
从问题出发,逆向思考,寻找与 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
利用已知条件和数学关系式,建 立数学模型。
23
解题步骤:列式计算,验证答案
01
02
03
04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计 算式或方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
对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时分秒: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各自走动的时间单位。

例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而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

此外,还介绍了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联,如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位置与方向: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这些知识点是构建数学基础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秒的认识1.计堂很短的时间用秒作单位。

2.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易错探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先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个位数U易错点:①笔算D才数位没有对齐a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口算:把儿百儿十肴作儿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a2,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②笔算加法时,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应向前一位进I t③笔算退位减法时,要记得减去退的1,举例探析:判断对错:匠底%&督金三位数加、减法估算将要算的数肴成与其最接近的整百薮或几百几十敛再进彳亍计算;探析:①相同数位没有对齐;②十位满十没有向百位进1;③百位上数没有减1。

正确式子应为:辱薛廖励善勤睇圈i@a®asi ffi保加滞第三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富米、分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粘确时,逋常用毫米作单位,2.直尺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3.10厘米的长度是1分米,1分来=10厘米,10个1分来的长度是1米,1表=10分表。

千米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1000米吨的认识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弦,通常用吨(t)作单位.〉1吨=1000千克2…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易错探析易错点:①用尺子测堕长度时操作错误,0刻度线没有对齐。

②非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举例探析:①判断:L cm D(x)探析:0刻度线没有对齐,实际长度比2cm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1~9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
一、长方形
1. 定义:长方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相等。

2. 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公式为:周长= 2 × (长 + 宽)。

4. 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

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二、正方形
1. 定义:正方形是一种四边相等的特殊长方形,也是菱形的一种。

2. 特征:正方形的所有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

4. 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公式为:面积 = 边长^2。

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还会学习到如何比较和测量不同形状的面积和周长,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形状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的认识一、四边形的概念。

1. 定义。

- 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

例如,我们常见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四边形。

2. 特征。

- 有四条边:这四条边是围成四边形的基本要素。

- 有四个角:四个角的和是360°。

可以通过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证明,一个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四边形内角和就是180°×2 = 360°。

- 是封闭图形:边与边首尾相连,没有缺口。

二、常见四边形的认识。

1. 长方形。

- 特征。

- 对边相等:长方形有两组对边,每组对边的长度相等。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那么与它相对的边的长度也是5厘米;宽是3厘米,相对的宽也是3厘米。

- 四个角都是直角:每个角的度数都是90°。

可以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比一比来验证。

- 长和宽:通常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2. 正方形。

- 特征。

- 四条边都相等:如果正方形的一条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另外三条边的长度也都是4厘米。

- 四个角都是直角:和长方形一样,每个角都是90°。

- 边长: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叫做边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

3. 平行四边形。

- 特征。

- 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长度相等。

例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分别是6厘米和6厘米,另一组对边分别是4厘米和4厘米。

- 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比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角都是70°,另一组对角都是110°。

4. 梯形。

- 特征。

-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是平行的,两腰不平行。

例如,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两腰分别是4厘米和4.5厘米。

- 特殊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人教版+北师大+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人教版+北师大+苏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第一单元:时、分、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1、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3、结束时刻—时间=开始时刻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两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减法法则: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1)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1)差+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差=减数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测量(一)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一拃(zha)长大约是1分米,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二)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月11日数学定义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几。

33、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5、两个数和相等,这两个数越接近,积越大。

36、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倍。

37、每份数不变,求总数,用乘法。

38、总数不变,求份数,用除法。

39、四边形特点:有4个角,有4条直的边。

40、长方形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41、长方形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2、正方形特点: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4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4、测量不规则物体:(1)化曲为直(绳子);(2)滚动。

4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7、长与宽最接近,周长最小。

长与宽差最大,周长最大。

48、长方形:长=周长÷2-宽。

49、长方形:宽=周长÷2-长。

50、正方形:边长=周长÷4。

1。

5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
2
1。

5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4
1。

53、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3
54、像21、31、41、5
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5、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56、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57、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41。

58、像42、43、103、107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59、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分母分之分子)。

60、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61、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62、想:2个81加1个81是3个81,就是8
3。

63、想:5个61减去2个61,剩下3个61,就是63。

6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5、求8的43是多少:把8平均分成4份,取三份,8÷4×3。

66、求12的32
是多少:把12平均分成3份,取二份,12÷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