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8):2126
25
.
.
26
联合清创缩短了清创期
Ⅲ度和Ⅳ度压疮坏死组织干硬,与正常组织界限不 清、黏着紧密。为加速清创和减少组织受损,我们
采用“联合清创”。在清创胶的水化和自溶作用
3
兵团医院 .
提出背景
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 ,择期骨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 5 2 % ,人 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为 5 0 %~ 60 % ,脊髓损 伤引起瘫痪者为 75 %~ 80 % 。
4
.
5
.
研究目的
因此,探讨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的方法是降低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提高病
3分
5分
年龄71-80
年龄>80
心脑血管及糖尿病、 髋、骨盆或腿骨折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
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静脉曲张
外科小手术 (<45min)
病人及家属主动合 作
下肢石膏固定 恶性肿瘤
下肢制动
病人合作,家属不 合作
淤滞 外科大手术>3h
病人不合作,家属 合作
有DVT/PE病史
血管损伤 外科大手术>4h 病人及家属不合作
既往大手术史
高凝状态
中心静脉穿刺
血型
创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大手术(>45分钟)
长途旅行
9
.
技术手段与方法
DVT风险因素的评估:对可疑DVT 快速的评分判断工具表 WellL临床DVT评分表
临床特征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背景
下肢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 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 预防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02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 肢静脉血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在各种原因下 导致下肢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 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的疾病。
分类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下肢静脉血栓 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患者术后早 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促进
血液回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凝或溶栓药物治疗,如 尿激酶、链激酶等。同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出血并发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股青肿等,需采取手术治疗,如取 栓术、导管溶栓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利弊。
难点
如何准确判断血栓形成,如何选择合 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如何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
对共识的深入理解与探讨
深入理解
下肢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 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 态等。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关 键。
探讨
如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如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减少下肢静脉血栓 的发生;如何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下肢静脉 血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目录
• 引言 •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概述 •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 • 护理实践应用 • 案例分享与启示
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与手术创伤、 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 ,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肢体 肿胀、疼痛等症状。
静脉血栓的分类
近端静脉血栓
主要累及大腿、骨盆和腹部的大静脉 ,可能导致肺栓塞、心肌梗死等严重 并发症。
远端静脉血栓
主要累及小腿和足部的深静脉,可能 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
静脉血栓的危害
健康宣教
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应保持低脂、低 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食用 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
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药物指导
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 ,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生活习惯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久坐
或卧床休息。
02
长期卧床还可能导致血液中的凝 血因子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 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逐渐 降低,血液流速减慢,这为血栓的形 成提供了条件。
年龄较大的患者通常伴有多种慢性疾 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 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他因素
肥胖、长期吸烟、家族史等都是静脉 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04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如踝泵运动、股四 头肌等长收缩等,以促 进血液循环。
病情观察
01
02
03
0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 别是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
的变化。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 觉和肿胀情况,以及浅静脉充
盈情况。
定期测量并记录患肢周径,以 评估肿胀程度。
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疼痛 、呼吸困难等,及时发现并处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超高危8分以上
及早活动梯度 压力袜和充气 压力泵+(低剂 量肝素或低分 子肝素)或调 整剂量肝素或 低分子肝素口 服抗凝剂
20
Company Logo
建立深静脉血栓观察表 ➢ 定时记录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 动脉搏动、肿胀程度、局部的张力、有 无水泡及破溃情况
观察下肢周径 ➢每日测量双下肢膝上10cm处、膝下 10cm处周径 ➢准确记录数值与术前及健侧周径比较
12
Company Logo
药物预防
❖ 阿斯匹林 ❖ 低分子右旋糖酐 ❖ 华法林 ❖ 小剂量肝素 ❖ 低分子肝素(速碧凝)
13
Company Logo
机械预防
14
Company Logo
15
Company Logo
早期康复活动(主动+被动CPM)
16
Company Logo
基本预防措施
❖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最好使用电动止血带 ❖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病人早期足踝主动活动,深呼吸咳嗽动作 ❖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穿抗血栓压力带 ❖术中和术后的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 护理
1
1 概述 2 提出背景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4 技术手段与方法 5 课题的创新性 6 社会效益
2
Company Logo
概述
定义;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病变,往 往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 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 死
穿上(30分钟以内) • 每小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12次 • 如果使用间歇压力装置,需使用30分钟以上
研究目的
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具体措施
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具体措施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舱部周围骨折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出现轻者增加患者疼痛,重者血栓脱落阻塞于重要脏器,如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未经预防的住院患者下肢DVT发病率达10%〜40%,酸部骨折术后总DVT与近端DVT发生率分别高达50%和27%,人工酸关节置换术术后DVT 发生率为42%〜57%。
坚持预防为主,下肢DVT重在预防,但单一预防措施不足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集束化护理策略是一有效方法。
集束化护理策略概述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目的在于帮助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护理服务,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护理结局,其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集合起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每个护理措施都要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必须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的能够更好地改善病人结局的干预措施。
具体措施集束化护理小组有医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高年资护士负责制订集束化管理方案及负责检索文献,提高循证依据,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核查集束化护理制度、流程、护理核查单、护士执行单、患者告知书、健康教育处方等措施执行情况,组织召开集束化管理小组会议,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做相关调整。
医生负责下肢血栓情况评估、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动态评估。
血栓预防性治疗前,需对患者发生血栓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分结果选用不同的预防措施。
目前血栓风险因素评估方法包括常采取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该评估是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设计的一个有效且简单可行、经济实用的VTE风险预测工具。
根据评分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
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返回后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评估。
低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危患者至少每周评估2次;高危及以上患者每日评估一次。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 (1)精选全文
Thrombus血栓
Valves静脉瓣
Leg without T.E.D. Stocking 不使用T.E.D. 压力带
Increase of venous blood flow 增加静脉血液流动
Leg with T.E.D. Stocking 使用压力带
锻 女 纸 判 踏 秃 媒 惫 颅 怪 兄 相 惯 鱼 利 飘 浑
03
预防措施
三大防栓措施
基础预防
防栓措施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首 柬 刚 驳 爸 她 慨 净 非 澡 鄙 掺 纬 装 奢 皇 港
防栓措施
1.基础预防 (1)保护下肢静脉 (2)早期功能锻炼 (3)有效抬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度---30度。 (4)正确补液 (5)卧床期间多饮水1500ml/L,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戒烟酒。 2.物理预防 (1)踝泵运动 (2)梯度压力袜 (3)各类型充气压力泵 3.药物预防 利伐沙班片 低分子肝素钙钠注射液
缩),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有效抬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度---30度。 .正确补液: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血液黏度增加。 .饮食护理,卧床期间多饮水1500ml/L,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戒烟酒。
砸 桌 痛 邱 锻 苑 浊 中 图 怨 转 潭 舀 橙 萌 誊 边
防栓措施--物理预防
形成原因
血栓形成三要素--Virchow 三联症
团结 奉献 求实 进取
血流缓慢
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
血管壁损伤
高凝状态
樊 超 炕 颊 徽 筑 串 馏 底 惭 符 饭 切 儒 簧 训 缕
血栓的常见原因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及时反馈
如发现患者有深静脉血栓的迹象 ,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紧
急处理措施。
04
结论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降低并发症风险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 疼痛和不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 护理措施的执行与监控 • 结论
01
引言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 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管腔阻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 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加速康复
03
通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肢体功
能,缩短康复时间。
对医护人员的指导价值
提供操作指南
针对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 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学习和实践,医护人员可以不断提高护理效果,更好地满足患 者的需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节省医疗资源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对骨科术后患者的意义与影响
促进血液循环
01
通过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减轻疼痛和肿胀
02
骨科术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和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
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破损及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一旦发生,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通过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患者所处病程的不同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从心理、饮食、体位、肢体功能锻炼、辅助器械及药物的使用等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积极地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DVT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7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并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是DVT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是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1相关因素1.1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Virchow率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3]。
1.1.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骨科手术患者导致血流缓的因素包括[4]: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②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血流缓慢;③手术时间长,止血带应用,术中头高脚低体位,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速度;④术后下肢特定体位,早期肢体制动,同时伤口疼痛使下肢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静脉瘀滞。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在骨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预防方法:
1. 抗凝治疗:在骨科手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这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
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2. 弹力袜:穿戴弹力袜(也称为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袜子施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3. 早期行动和活动:尽早开始行动和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情况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起床、行走和进行康复运动。
4. 循环器肌肉泵活动:在床上或坐着时,定期进行脚踝和腿部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减少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并预防血栓形成。
5. 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有助于保持血液的稀释,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6. 避免长时间静卧:长时间保持静卧不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床上休息时,应定期改变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7. 教育和意识: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患者应了解并遵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注意自我观察,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2024年骨科VTE的预防及护理精品医学课件
骨科VTE的预防及护理精品医学课件一、引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
骨科手术后患者是VTE的高危人群,因此,骨科VTE的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
本课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骨科VTE预防及护理的认识,降低VTE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二、骨科VTE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静脉曲张等。
2.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卧床时间较长等。
3.遗传因素:凝血因子异常、抗凝血酶缺乏等。
三、骨科VTE的预防措施1.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促进血液循环。
2.抗凝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3.压力梯度袜:术后为患者穿戴压力梯度袜,减轻下肢静脉压力,预防DVT。
4.气压治疗:采用间歇性气压治疗,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DVT。
5.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增高。
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VTE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四、骨科VTE的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及时发现VTE征兆。
2.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3.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凝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凝血功能。
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促进关节活动,预防并发症。
5.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信心。
五、结论骨科VTE的预防及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早期活动、抗凝治疗、压力梯度袜等措施,结合细致的病情观察、皮肤护理、用药护理等,可有效降低骨科VTE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预防及护理服务。
骨科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骨科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血栓栓塞,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1.术前护理1.1术前准备:除骨科手术常规检查外,应着重检查血凝全套,辅助检查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术前心脏、腹部、盆腔及其他部位静脉血栓。
1.2心理护理: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患者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本院开展的情况,麻醉注意事项,用同种实例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
消除思想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术前宣教:嘱病人戒烟,积极预防及治疗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避免术后咳嗽增多,保持大便通畅,以上措施防止血栓脱落。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为防止室温过低致血管痉挛,室温应保持在25°C左右。
同时注意防止外伤。
2.术后护理2.1体位的护理: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可利于静脉回流。
2.2 加强观察,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肿胀和疼痛。
其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及静脉曲张。
当表现典型时,易引起医务人员的警惕而被诊断。
但当肿胀、疼痛轻微而症状不典型时,则易漏诊或误诊。
此时不要轻易将病人的疼痛和(或)肿胀认为是临床另外一些常见原因因引起,更要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对其进行鉴别分析。
2.3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DVT发生。
鼓励患者做患侧趾、踝、膝等关节早期主动、被动屈伸活动,抬高患肢,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10次/h,做键侧肢体及上肢的屈伸、抬高、肌肉收缩等运动,以带动患侧及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流淤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探讨与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7例骨科患者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肢体制动、卧床时间过长有关,采取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预防或减少DVT的发生。
结论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
它是骨科手术后患者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
据统计,骨科术后约有10%~63%的DVT发生率[2]。
因此,重视DVT的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院骨科于2007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7例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4~76岁,平均56.5岁;其中髋关节置换术3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18 例,股骨干骨折6例,胫腓骨折1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4例,合并高血压、肥胖5例,合并糖尿病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长在1.5~3 h,平均
2.3 h;大多在术后2~7 d内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2例在第10 d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均经彩色B 超检查确诊为DVT;左下肢24例,右下肢13例。
1.2结果37例骨科术后DVT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早期、有效预防、规范护理、及时抗凝、溶栓治疗1~2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肺栓塞及患肢严重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2预防及护理措施
2.1加强术前相关知识宣教DVT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而导致,因此术前、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的相关知识宣教尤为重要。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骨科术后患者易发DVT的原因,DVT的临床表现,让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术后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患者的配合打好良好的基础。
2.2术前、术后心理干预患者多由于各种外伤造成不同部位骨折,伤后疼痛等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痛苦,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及时、有效心理疏导,诚挚的安慰和鼓励,消除思想顾虑,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制定健康活动计划,术后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2.3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DVT在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护理人员应对术后肢体状况、脉搏、呼吸、血压等做好密切观察。
若患者突然出现肿胀、
活动足趾时感疼痛等,应对皮肤的色泽、温度、肿胀程度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
若患者自觉患肢肿胀、背屈足趾时小腿肌肉疼痛、患肢周径增大明显、皮温增高、皮肤潮红等,提示DVT发生。
另外,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烦躁等症状,血压进行性下降,应考虑有急性肺栓塞发生。
2.4术前、术后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患者创伤及术后因疼痛等原因患肢不愿活动,因此,术前、术后将双下肢抬高20°~30°,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护理人员要教会家属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促进静脉血液被动向心性回流;同时鼓励并督促患者主动在能忍受疼痛的情况下,循序渐进主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促进静脉血液主动向心性回流;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鼓励患者尽早起床、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以及肌力锻炼。
2.5肢体观察每日定时精确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并详细记录,以便了解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如术后3 d患肢肿胀仍然不消退,甚至增粗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做下肢静脉血管B超检查。
2.6体位护理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尤其是肥胖患者,以每1~2 h翻身1次为宜,翻身时应避免患肢受压,卧床期间还应多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对已发生DVT者,要绝对卧床休息2 w,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20°~30°,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导致其他部位的栓塞。
2.7抗凝、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危险性小,是预防高危患者术后DVT的首选药[3]。
用法与用量为:术前12 h或术后12~24 h开始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持续用药7~14 d。
确诊患者出现DVT后,常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护理组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溶栓药物的浓度和速度。
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是否伴有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及血尿等,定时监测血小板数量及其他凝血功能。
3讨论
3.1 DVT的形成原因导致骨科创伤术后发生DVT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在受到创伤后血液流速减慢、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术后由于制动,患者下肢肌肉会出现收缩力下降,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则会出现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的情况。
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减慢,因各种机制,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尤其是左下肢因解剖原因,较右侧容易发生DVT。
可以看出,血液高凝状态、下肢制动以及血流速度的减慢是导致骨科术后患者出现DVT的主要因素。
此外,本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合并器质性病变与多器官生理退变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DVT的发生率。
因此,对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形成做好积极预防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是降低术后DVT形成的关键。
3.2 DVT的预防对于DVT的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与机械预防三种方式,若患者年龄<40岁、手术较小,进行单独的预防措施一般能够达到预防DVT的效果,可以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进行肝素抗凝治疗、足底静脉泵治疗
等,并及时的检查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防止由于过度用药引致出血[4]。
除此之外,在术后应该鼓励患者多饮水、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做好下肢伸屈运动,达到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加强心理干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仔细观察病情、体位护理及药物治疗等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预防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学明.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7.
[2]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国骨科杂志,2007,25(10):636.
[3]陈东峰,余楠生.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23-826.
[4]陈敏,李丽.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1(18):81.编辑/张燕早期功能锻炼、仔细观察病情、体位护理及药物治疗等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预防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