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指组织或企业建立的一套用于管理和处理不良事件的制度和流程。
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组织内部或与组织相关的不良行为、违背组织规章制度或者给组织和员工带来损失的事件。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组织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不良事件是指在组织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违反组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或者严重违背道德伦理的事件。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不良事件分为严重不良事件和一般不良事件两类。
严重不良事件是指对组织和员工造成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的事件,例如财务舞弊、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有可能导致组织倒闭、员工伤亡甚至社会动荡,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般不良事件是指与组织规章制度相抵触、破坏组织良好秩序或违背道德伦理的事件,例如迟到早退、违反安全规定、不遵守工作纪律等。
这类事件虽然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要及时发现、处理和记录,以促使组织成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营和工作秩序。
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运作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报告问题和不良事件,以便组织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运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报告渠道:组织应建立健全的报告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报告方式。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会议等方式,提供给组织成员进行报告。
2. 设立报告人保护机制:为了保护报告人的权益和匿名性,组织应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
对于报告人可以选择匿名报告,组织不得为了报复或打击报告人而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
3. 设立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组织应制定不良事件报告的流程和详细的操作指引,明确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事件应该如何报告,由谁负责处理等。
流程要简单易行,不良事件报告应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具体情况、影响等。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是指在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及其他组织中发生的与操作、管理活动和工作任务有关的、导致或可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建立一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一、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定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组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
2.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与操作、管理活动和工作任务有关的、导致或可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3.不良事件的上报范围:不论是任何领域、任何层级的不良事件都需要上报,不得遗漏。
4.不良事件的上报要求:上报时应当如实、准确地提供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经过及其可能的影响等相关信息。
5.不良事件的上报渠道:不良事件可以通过书面报告,口头汇报,或者是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等通讯方式上报。
二、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发现不良事件:任何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单位的直接上级或者专责负责的人员进行汇报。
2.初步核实:上级或专责负责的人员接到汇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不良事件进行初步核实,以确定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上报:核实后,上级或专责负责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上报渠道将不良事件报送给相应的管理部门或者专门的监察机构。
4.调查取证: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尽快进行调查取证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情况。
5.处理决策:根据调查取证结果,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对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6.跟踪督办:对于涉及重大的不良事件,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应当设立相应的跟踪督办机制,及时了解处理进展情况,并进行定期汇报。
7.总结经验:不良事件处理完毕后,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应当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处理不良事件,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报告程序。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药品不良反应等。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首先,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该明确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哪些事件属于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药品不良反应等,以及这些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程度。
只有明确定义了不良事件,医护人员才能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事件需要报告,从而保证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
其次,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规定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明确规定不良事件的报告对象、报告时间、报告内容和报告方式等。
报告对象一般包括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医院管理层和相关专业委员会等,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原因分析、影响评价以及改进措施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当规定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限和要求医护人员如实报告,确保不良事件的及时披露和准确记录。
再次,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强调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保护机制,保障医护人员在报告不良事件时不受到惩罚和打压。
只有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不良事件的报告和改进工作。
最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强调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改进。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不良事件分析机制,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改进,医疗机构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总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还可以保障患者的权益。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称为护理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永久患者机体与功能丧失。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发现及时,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导管滑脱、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三、不良事件的上报时限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
护理部应主动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报告。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的同时,当事人须立即通知护士长、上级医生和科主任,同时报护理部、医务科(夜间为总值班),事后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了解情况后及时报科护士长,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士长每月进行记录,科护士长审核,对共性问题及1时向护理部报告。
四、具体要求1、科室应按规定时限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逾期未报或有意隐瞒不报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并与科室质量考评挂钩。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5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1、各护理单元均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负责每月汇总上报护理部。
2、发生一般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发现者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发生经过、原因、结果,护士长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处理。
发生严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或医疗纠纷后,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不得超过____小时。
主管部门应立即____核实,并向患者及家属通报解释。
3、发生严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差错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至最低限度。
4、发生严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或纠纷后,有关该病人的标本、化验结果、药品、血袋、器械、护理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和涂改。
5、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
医患双方共同对医疗文件和实物进行封存。
6、严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或医疗事故发生者应在____小时内写出书面材料,科室积极____分析议论,坚持“三不放过”原则(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不接受教训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7.院、科二级应根据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情节、后果、本人认识态度,依据有关规定做出适当处理,对隐瞒不报,不认真检查者,应予严肃批评,加倍处罚。
8.护理部和科室应定期____护士长分析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杜绝“四不准”事故发生:不准打错青霉素;不准输错血,血制品;不准开错手术部位;不准运错尸体、抱错婴儿。
9、护理部应定期____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专家小组分析差错发现的原因,护理部以不通报科室及姓名的方法向全院进行反馈,提出防范及整改措施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
10、护理部将护理不良事件问责制与非惩罚性机制进行结合,鼓励积极上报。
对积极上报且未引起严重后果者不予以处罚,发生缺陷后有意隐瞒不报者,护理部根据情节给予处理。
____人民医院____年____月修订____年____月再次修订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围绕“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安全理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____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收集、记录和处理不良事件的报告。
不良事件指的是在组织或机构内发生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伦理道德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事故、贪污、失职、失误、违纪、工作疏忽等。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促进组织或机构的透明度、规范运作和防控风险。
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渠道,让员工或群众能够匿名或实名向组织或机构报告不良事件。
这样,组织或机构能够及时掌握不良事件的相关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查、处理和修复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报告渠道和方式:明确报告不良事件的渠道和方式,可以是电话、邮件、网站等,也可以设置专门的热线或信箱。
2. 报告程序:规定报告不良事件的流程和步骤,涉及到的人员和部门,以及责任分工和处理时限等。
3. 保护措施:保护报告人的隐私和安全,防止报复行为的发生,例如可以提供匿名报告的选项。
4. 调查和处理: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包括采集相关证据和听取相关当事人的陈述。
5. 纪律处分和教育培训:对已发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纪律处分,同时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法规和伦理意识。
6. 审查和修订: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定期审查和修订,以适应组织或机构的变化和发展。
总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组织或机构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行为、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3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护理工作中,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明确的管理和报告的制度。
1. 管理制度:(1) 目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改进已发生的不良事件。
(2) 管理流程:建立不良事件的分类和严重程度评估标准,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包括事件上报、责任认定、调查分析、处理结果反馈、改进措施落实等环节。
(3) 责任分工:明确不同职责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医院领导、护理部门、医务部门、质控部门等。
2. 报告制度:(1) 报告主体: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都应具备不良事件报告的义务,包括护士、医生、病房护工等。
(2)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不良事件的描述、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3) 报告方式:可以通过书面报告、电子报告、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
(4) 报告保密性:保证报告人的信息保密,鼓励及时报告,避免报复或打击报告人的行为。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损害风险,保护患者的权益。
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氛围,通过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2)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事件,包括病人疼痛、感染、误用药物、误诊等违背了护理原则和要求的行为和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会损害病人的权益和安全,也会对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声誉和责任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事件,包括病人疼痛、感染、误用药物、误诊等违背了护理原则和要求的行为和结果。
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可以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操作不规范、医患沟通不畅、病人安全问题、病人权益问题等。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事件,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制定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流程,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类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任何可能对企业的声誉、财务状况、客户利益以及员工生命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事故、产品质量问题、人员伤亡事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等。
二、报告制度1.实施主体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员工,无论职位和级别。
2.报告渠道员工应该将发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告,并可选择通过邮件、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
3.责任追究未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不良事件或故意隐瞒不良事件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报告流程1.不良事件的发现和确认员工发现任何不良事件后,应尽快向直接上级进行报告,并最大限度地收集相关证据,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直接上级的审核与处理直接上级在接到报告后,应认真审核报告内容,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有关的证据和材料应保存完好,以备后续调查使用。
3.调查和处理经过初步审核后,公司将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小组应尽快完成调查,并查明事实真相。
调查结果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上级审批和处理调查小组将调查结果提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审批。
上级领导要认真审阅调查报告,并对处理方案给予意见或决策。
上级领导还要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处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5.通知和反馈最后,对于制定的处理方案,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知,并根据事件性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纪律处分、经济赔偿等相应处理。
四、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公司应定期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理解该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
在新员工入职时,也应将该制度纳入培训范围,让他们熟悉并能够正确运用该制度。
以上就是公司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重要性、上报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意外事件,包括医疗操作失误、药物过敏、感染等。
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制度。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上报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2. 报告上级部门,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包括医院管理部门、质控部门等。
3. 归档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归档记录,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4. 分析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不良事件上报的注意事项。
1. 及时性,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隐瞒。
2. 完整性,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完整,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3. 保密性,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4. 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以上就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介绍,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或外部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医疗事故或近乎事故,以及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医疗错误等情况。
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不良事件的范围和内容,规定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
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应当包括医疗事故、医疗错误、医疗近乎事故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情况。
同时,也应当包括其他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意外事件。
3.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情况、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处理措施等详细信息。
二、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1.发现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立即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报告。
2.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的流程,并明确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当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接收不良事件报告,并进行初步核实和处理。
3.初步核实和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接收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初步核实和处理。
对于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4.报告备案和分析。
医疗机构应当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备案,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信息反馈。
医疗机构应当向相关人员和部门及时反馈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通过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共同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制度概述不良事件是指一种事故、错误、疏忽、缺陷等不良状况或者事件,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引发了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减少后果的扩大,各个组织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制度要求和目的1.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在组织内部广泛宣传和推行,使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
2.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事故防范和事后处理工作,保护相关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全体员工或者相关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向组织报告发现的不良事件,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三、流程概述1.发现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被发现,比如员工的观察和发现、客户的投诉、监管部门的检查等。
不论通过什么渠道发现不良事件,相关人员都应及时作出记录并向上级报告。
2.报告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报告的对象: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规模,报告可以直接向上级领导、内部的不良事件专员或者组织内的特定部门进行。
(2)编写不良事件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不良事件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涉及的人员信息、可能的原因和影响等详细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调查和处理。
(3)不良事件报告的提交:根据组织内部的规定,将不良事件报告递交给指定的部门或人员。
3.调查不良事件4.处理不良事件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不良事件进行处理,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修、制度完善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应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5.提交报告和总结不良事件的处理完毕后,组织应及时提交不良事件报告,并进行总结。
报告和总结应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和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改进措施。
四、执行与监督1.组织应指定专人负责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的执行和监督工作。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7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为了鼓励全院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通过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根据医疗不良事件造成后果的程度分为:潜在不良事件。
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无伤害。
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轻度伤害。
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中度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极重度伤害。
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甚至死亡。
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遵循早发现早报告的原则,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如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科室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在一周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核实后,报分管院长。
严重不良事件(产生重度伤害及以上)或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口头上报相关部门,事后在____小时内补填《不良事件报告表》。
3、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科室负责人、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4、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认真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并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医疗质量 的持续改进。
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定义与概念
不良事件
指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 疗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医 疗差错、药品不良反应等。
STEP 03
评估与评级
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 进行评估和评级,为后续 处理提供依据。
对筛选出的重要事件进行 深入调查,分析事件发生 的原因、影响和潜在风险。
报告的反馈与改进
01
02
03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分析评估结果,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制 度完善、流程优化等。
落实改进计划
确保改进计划得到有效执 行,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和监督。
案例二:某制药公司的药品不良事件应对
总结词
及时应对药品不良事件,保障公众用药 安全。
VS
详细描述
某制药公司在发现一种新药的严重不良反 应后,立即启动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公 司迅速展开调查,确认了不良反应的原因 ,并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公司积 极与患者沟通,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由 于应对及时、措施得当,该公司成功地控 制了事态的发展,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
详细描述
员工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报告的意识和积极性。这可能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充分了解报告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同 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报告。
信息披露的平衡问题
总结词
信息披露的平衡问题是报告制度中的一大挑战,需要权衡公开透明度和保护企业声誉之间的关系。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第1篇】医院护理不良大事报告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加强教导,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裸露的认可,把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显然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需实行防护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需洗手。
遇有下述状况必需立刻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状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需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准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举行清洁和适当。
⑤准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扬。
⑥锋利器具和针头应当心安放,准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举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教导并订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举行分别、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落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准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在举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沛的光芒,并特殊注重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把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办法,削减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刻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举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六篇)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原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坚持非处罚性和分开性的特性。
三、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院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
1、病人误判事件。
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具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造成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
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
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
医嘱、处方、调剂、流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烧烫伤事件。
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跌打事件。
固定外跌倒、摔伤。
8、管漏事件。
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9、院内感染相关事件。
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0、医疗沟通事件。
在治疗活动中因医疗信息沟通、告之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断错误。
11、医疗处置事件。
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2、输血事件。
医嘱开具,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3、公共设施事件。
医院建筑设施,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4、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15、医疗器械事件。
内固定断裂、松动。
16、其它医疗不良事件。
四、行政职能科室职责1、对于发生在门诊科室的医疗事件,归属门诊部处理。
2、对于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出具的医疗不良事件归属医务部处理;3、护理方面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输液、护理操作、坠床、压疮归属护理部处理;4、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归属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剂科处置;5、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不良事件归属设备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处理。
6、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摔伤,医院建筑设施,停电引起的不良事件等,由总务科处理。
五、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程序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详细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单》,据实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病人情况、采取的措施、可能的预后、家属反应等内容。
2、一般医疗不良事件要求24-____小时内上报,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电话上报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并开始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____: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____,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____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不良大事报告制度一、目的(一)标准医疗安全(不良)大事的主动报告,增加风险防范意识,准时觉察医疗不良大事和安全隐患,利于医疗治理部门早期介入、早期干预,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将猎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展分析,反响并从医院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展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大事与医疗缺陷的主动报告;包括医疗安全(不良)大事、护理安全(不良)大事、药品安全(不良)大事、器械安全(不良)大事和其他安全(不良)大事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大事治理机构与职责我院由医务科统一担当医院医疗安全(不良)大事上报的治理工作,其职责为:(一)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不良大事处理工作;统一接收、初步审核、汇总上报的不良大事。
(二)准时将收集到的不良大事转发给相关部门或科室进一步处理: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大事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护理部;如直报给护理部的,由护理部转告医务科。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大事转发医院医院感染治理科,如直报医院感染治理科的,由医院感染治理科转告医务科。
4.药品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药学部,如直报给药学部的,由药学部转告医务科。
5.输血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输血科,如直报给输血科的,由输血科转告医务科。
6.器械、设备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医学装备部,如直报给医学装备部的,由医学装备部转告医务科。
7.设施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后勤治理科,如直报给后勤治理科的,由后勤治理科转告医务科。
8.效劳及风纪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党总支办公室,如直报给党总支办公室的,由党总支办公室转告医务科。
9.治安(不良)大事转发给保卫科,如直报给保卫科的,由保卫科转告医务科。
(三)催促指导相关部门或科室对不良大事准时进展调查、核实及处理。
(四)各部门每季度汇总、统计、分析、处理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设。
并对相关资料进展整理、归档。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5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及时发现、排查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综合素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工作组织事宜,包括内部员工、从业人员以及外部合作伙伴。
第三条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生产过程发生意外事故、产品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环境污染、违法违规行为等。
第四条不良事件报告应遵循“及时上报、准确传递、保密处理、追踪落实”的原则。
第五条具体落实不良事件报告的责任部门有生产部、质量部、安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六条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员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负责人应指定专人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涉及重大不良事件,责任人员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第八条报告内容应包括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第九条报告途径:报告可以采取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方式,书面报告应包括报告人的姓名、职位、联系方式、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具体情况、可能引起的风险等。
第十条报告截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员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并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十一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安排专人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同时协助下级部门做好事件的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对于重大不良事件,上级主管部门应成立临时工作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带领,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警告、罚款、停工整改、停产停业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追责工作。
第十四条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通报下级部门,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与改进。
第四章奖惩措施第十五条对于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积极参与调查的员工,公司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持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安
全目标和《二级医院评价标准和细则》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 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所造成患者可能的人身损害,
包括诊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处理流程: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填写《医
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报送职能科室,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 内报告,事件重
大、情况紧急者应立即口头汇报,事后补填《报告表》;报告人不愿具名或匿
名的,可在医院网站上下载电子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完成后发送
到医教科邮箱。
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
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医教科每个月组织医疗质
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每季度公布分析处理结果,并跟踪处理及改进意见的
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每个月科室考核和年终的科室考评内容。
三、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一)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6类:
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无伤害: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或者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
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中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
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
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死亡的。
(二)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错的大小,分为一般和重大医疗不
良事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
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4.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6.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2.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3.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
4.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5.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查对而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6.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守医嘱,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7.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8.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9.不按医疗原则,滥用毒麻限剧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
10.中医人员不懂西医知识擅用西药西医疗法或西医人员不懂中医知识擅用中药中医疗法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三)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内容,详细分为25类:
(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或手术后非治疗性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7)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9)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1)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查、检验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1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3)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
(14)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5)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6)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7)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18)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19)病人不满:病人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20)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二次或多次手术。
(21)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22)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
(23)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
(24)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25)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四、考核
由医教科、护理部、院办具体负责考核事宜,以奖励为主、为报告者保密。
职能科室汇总、分析不良事件报告,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每年将典型案例汇总后,组织全院医护人员集中学习,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奖励
1、每年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讨论通过。
2、定期对收集到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和金点子,给予表扬。
3、对积极提供不良报告的科室给予表扬。
4、定期对及时整改和持续改进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扬。
处罚:以我院《考核细则》为基础,结合不良事件的级别,对以下情形分别予以不同处理。
1、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最终未造成不良后果或医患纠纷的,不予处罚。
2、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虽造成不良后果或医患纠纷,在按我院《考核细则》处理的基础上,酌情减轻。
3、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最终未造成不良后果或医患纠纷,但被职能科室检查发现,给予处罚。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最终造成不良后果或医患纠纷的,在按我院《考核细则》处理的基础上,加重处罚。
景德镇昌江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
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非治疗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事件;
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治安事件:如偷窃、骚扰、暴力事件。
伤害事件: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患者不满: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二次或多次手术事件。
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D.危害□潜在不良事件□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重度伤害□极重度伤害
E.事件发生后紧急处理
立即通知
的人员
医护技行政后勤家属或其他
立即采取的措施:
报告人: 医师 技师 护士 其他:(匿名者填写)报告人签名:电话:地址:(具名者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