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z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v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 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
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7.24•【文号】国卫办医发〔2015〕42号•【施行日期】2015.07.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有关要求,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规定,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各医疗机构要落实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对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
鼓励各地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创新模式,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
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组织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执业氛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医疗机构要制订完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微生物送检率等管控指标,并严格落实。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见附件)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引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护患者免受感染,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评价指标和要求。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2. 根据感染疾病的病情选择药物:轻、中、重度感染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坚持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原则:合理诊断、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学证据,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
4.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使用抗菌药物:了解当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充分利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1. 医院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完善程度: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制定和更新、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2)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评价:根据标准化指南对医生临床用药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是否按照指南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联合用药等。
(3)抗菌药物的目标使用率:通过对医院的病历进行审核、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计算合理使用率。
2. 科室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科室需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责任和考核指标。
(2)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和汇总:收集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并定期向医院进行报告,供上级部门评估。
(3)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估:分析科室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是否符合指南要求,是否有滥用和误用情况。
3. 医生个人级指标:(1)医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开具情况:评价医生个人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指南要求。
(2)医生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积极性:评估医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参加培训、学习和更新指南、参与病例讨论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5 个
(含复方制剂)类抗菌 药物品规
注射剂型
≤8 个
1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
特殊使用级 2 抗菌药物使
用量占比
门诊患
者抗菌
3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率
药物使 用率 急诊患 者抗菌 药物使 用率 住院患 者抗菌
物(合
格标
本)送
检率
住院用
特殊使
用级抗
菌药物
患者病
原学
(合格
标
本)检
查百分
率
≥50%
6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80%
每月接 处 受处方 1 方 点评的 1 点 医师比 评例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25% 不少于 50 份处方(或 50 条医嘱)
说明:
1. 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 50
≤ 35
≤ 35
≤ 35
≤ 50
≤10
≤40
内
抗菌药物品
1
种、品规数 量要求
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
注射剂型 口服剂型
≤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 物不得重复采购
≤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 物不得重复采购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
≤2 个
三 代 及 四 代 头 孢 菌 素 口服剂型
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04版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患者;不宜常规使用
2015版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 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 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口)患者。(新增)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0%) •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 心脏手术等;
(三)给药途径(新增)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给药次数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时间依赖型 应一日多次给药 浓度依赖型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等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新增)。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脑外科手术 (经鼻窦、鼻 腔、口咽部手 术) 脑脊液分流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球菌属,口咽部厌氧 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菌(如消化链球菌)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特制订“术前其他部位感染 及术后切口感染需使用抗菌 药物的I类切口患者统计表” 内网—药剂科—2015年I类 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心血管手术 ( 腹 主 动 脉重建、下肢手术切 Ⅰ 口涉及腹股沟、任何 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 体或异物,心脏手术、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Ⅰ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细菌性感染 取标本培养 经验治疗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无法取标本 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 药史及其治疗反 应 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
+
治疗反应
调整方案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当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内容:一、指标1.临床应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药物种类、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等。
临床应用指标应根据不同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2.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
临床疗效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包括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能够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4.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预防措施等。
不良反应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
二、要求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药物种类,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治疗应以靶向治疗为原则,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
应根据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确定使用途径,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
3.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及时调整临床应用策略。
应建立完善的细菌敏感性监测系统,进行定期的药敏试验,及时获取相关数据。
4.严格监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监测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了解和处理不良反应。
5.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培训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具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指南和规范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于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标和要求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解读与实施要点(11.17)
二、 2015版指导原则主要修改内容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 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 防用抗菌药。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 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 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 不良等患者。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 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 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 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 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 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 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炭疽 破伤风 气性坏疽 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布鲁菌病 钩端螺旋体病 回归热 莱姆病 立克次体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 基于两个方面
1.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一、起草背景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 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 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 用抗菌药物治疗;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一、起草背景
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 拉宁、利奈唑胺等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 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 脂制剂等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版)
22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神经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脑外科手术(清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
18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适应证
➢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 术部位引致感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 :
✓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治疗性用药
➢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
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污染手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
术)
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
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污秽-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感染手术)
菌(如脆弱类杆菌)
[3] ± [5]甲硝唑, 或头霉素类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链 球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或头霉 菌属,口咽部厌氧菌( 素类 如消化链球菌)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厌 氧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 [5]甲
菌(如脆弱类杆25菌)
硝唑, 或头孢曲松± [5]甲硝唑
20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特殊应川缓抗歯蓟物 特媒便用级抗诵药物_使用量〔舉讣DDD 魏) 占抗菌妬物便用附 同期 —百分率 便用虽〔累计[wim>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 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 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门诊患者抗菌药物 使用率 急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 4 物使用强度门诊患者使用 抗甘歼物的百分率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欢同期门诊总人次急诊患畀便用 急诊思导使用抗菌幼物人次 抗商药物的百分率_ 同期怎诊总人次住院患者使用 抗菌药物的百彷率X 100%出院患者便川抗蘭药物总例数住怯患占抗菌约物消耗址 抗菌药物(累讣UDD 数)使用强度二同期收洽患吉人尺数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平均住院天数100%x 100%同期出院患者<20% 40% 60% 20% 40% 60% < 40< 40DDDs DDDs20%50%70%W 40DDDs< 10% < 10% < 40% W 30DDDs< 25%< 50%< 60%W 20DDDs(按照成 人规定日 剂量标准计算)W 5DDDsW60%W 40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 药物使用量占比I 类切口手术预 5 防用抗菌药物比 例I 类切口手术陨防用I 类切口手术预阴用药例数 抗菌药物百分率一 丽I 类切I I 乎术总例敬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w 24小时的百分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药物I类切口合手术预防理用抗菌药情物品种选况择合理率1类切口乎术预貼用药V24小时的例敌—x 100%疗程冬2帀小吋门分率—同期I类切口r-心拠用药I类切口手术颇防用绚I类切口乎术前1类切UI手术预防05 -1.0小时内给対例数U 同期啖切口丰术预防x 100% 用药总例数用药时机合理率I类切口乎术预防用蓟|类切口于术撤訪用药晶种选择符合指南的囱數冲品种选择込宜的百弁率二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X用药总例数100%> 30%> 80%10 接 受 抗 菌药 物 治 疗 的 住 院 患 者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刖 微 生 物 送 检 率接受抗菌 药物治疗 的住院患 者抗菌药接受抗菌药•物物使用前治疗的微生物(合格标本)送 检率接受限制 使用级抗 菌药物治 疗的住院 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 前微生物 (合格标 本)送检率住院用特 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 患者病原 学(合格标本)检查百 分率使用限制使用级拉菌药物接哽限制使阳级 治拧的住院曲者物 锻生物标本送脸例數 ’ 治疗的住院患者=甌便用限制使用级抗繭药物x 100%锻上物送检率治疗时性険患者池例数纹用持殊便用级抗繭药物治疗的化院患者 微生物标举送检例救接槪特姝使用级抗繭药物 —・——w | fino/i治疗的住院患者同期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上物送检率 治疗的住険患祈总例数> 50%说明: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要求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要求。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更新内容简介
18
◆ 新增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内容。强调抗菌药物 管理工作组应与医院管理科密切合作,制定各类医院感染 的预防制度等。
◆ 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评估和督查项目: ① 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 ② 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科学设定控制指标、处 方医嘱专项点评); ③ 反馈与干预(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④ 加强监督检查。
20
关于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办医发〔2015〕42号】2015年8月27日 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 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 ; 三、切实作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四、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 五、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 六、加大检查指导和公示力度
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 此项为新增加内容,明确了医疗机构需要: ① 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② 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③ 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④ 制定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 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⑥ 信息化管理。
8
一表读懂:临床抗菌药物原则新旧版对比
9
一:非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老版仅仅提出了预防用药的原则,而新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 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这样新版, 更加明确预防用药需要针对性,譬如清洁手术通常是针对金葡菌 等 G+ 菌选择预防用药,而不需要覆盖 G- 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序号
指标
公式(或释义)
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精神病医院
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
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
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
≤50
≤35
≤35
≤35
≤50
≤10
≤40
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
注射剂型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口服剂型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
≤2个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
口服剂型
≤5个
注射剂型
≤8个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
100%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
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
8
静脉输液使用率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1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
≥30%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
≥50%
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
本)检查百分率
≥80%
11
处方点评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
≥25%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6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60%
≤70%
≤40%
≤60%
≤5%
≤60%
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40
DDDs
≤40
DDDs
≤40
DDDs
≤30
DDDs
≤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
≤5
DDDs
≤40
DDDs
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
≤3个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
≤4个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4个
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
≤5个
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
3
抗菌药物使用率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20%
≤20%
≤20%
≤10%
≤25%
≤5%
≤20%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40%
≤40%
≤50%
≤10%
≤50%
≤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