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形成的条件
有关化石的资料
有关化石的资料篇一:有关化石的资料有关化石的资料化石是在地质历史(距今48亿~1万年间)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大多是茎、叶、贝壳、骨胳等硬体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充填和交替等作用,形成保持原来形状、结构或仅是印模的钙化、硅化、黄铁矿化、碳化的生物遗体、遗物。
也有少数是由于特殊的保存条件而未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
有时在岩层中还保存了古代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爬迹、穴迹等等。
假如地球历史是一部书,化石就是镶嵌在文字中的图片,它们不仅能生动地注解神秘的史前世界,而且本身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
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早在五六世纪,我国古籍中已有关于化石的记载。
唐颜真卿对螺蚌化石,宋沈括对植物化石和杜绾对鱼化石的本质和来源,都有过比较正确的理解和阐述。
化石通常根据生物所属的分类的不同,而分别被称为古无脊椎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及按不同生物门类而统称的如珊瑚化石、龟鳖化石、松柏化石等。
同时,还根据生物个体大小的不同,将能用于研究的化石叫大化石,如腕足动物、三叶虫、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等的化石;但对于这些生物的微细构造进行研究时仍然要使用显微镜,如珊瑚化石和具介壳动物的壳的构造等。
对于必须利用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微小的化石,称为微体化石,如有孔虫、介形虫、硅藻等。
某些大生物的微小部分如轮藻的藏卵器,植物的孢子、花粉,虫牙(虫颚)、牙形石等,甚至小的鱼鳞、鱼牙等也常属于微体化石。
这一名词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某些群体生物如苔藓虫、层孔虫,还有如竹节石、软舌螺等,有些学者视其为微体化石,有些学者仍把它们视为大化石。
近年来随着石油地质勘探和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在地层中发现了许多极为微小的化石,它们的直径在30~10μm以下,被称为超微化石。
超微化石包括颗石、盘星石、微锥等。
将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保存为化石的各种作用被称为化石化作用。
阅读理解《化石》附答案
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种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称为化石。
从生物体本身来说,要使遗体成为化石,一般要具有利于保存的生物体结构,主要是生物体中的硬体。
无脊椎动物的外壳、贝壳、甲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特别是牙齿,植物的树干、纤维和孢子等,这些都容易形成化石。
从外部环境来说,必须有掩盖物将遗体迅速掩埋起来,免遭生物、环境和化学的破坏。
-般说来,掩盖物质粒度越小(如淤泥、细砂等)、越多,沉积作用越快,再加上保存时没有外部破坏,就容易形成完整而精美的化石。
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但在火山岩、熔岩中有时也有发现。
经过变质和地壳变形,多数化石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物死亡留下遗体(包括落叶、蜕壳等未死亡的生物留下的) ,经沉积物的埋葬、成岩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最终形成化石。
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人是英国南部小镇萨西克斯的医生曼特尔。
1822年他在一次出诊时,在一个山丘的崖壁上发现一块化石,后经伦敦汉得利安博物馆鉴定为古代爬行动物的牙齿化石。
1824年,这块化石被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命名为“恐龙”。
(选自《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百科全书》江西教育出版社)1.比一比,造个句。
遗体:。
遗迹:。
痕迹:。
2.请简要概括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最早的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英国人发现的。
B.化石一般保存在火山岩、熔岩中。
C.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是化石。
4.要想成为化石,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5.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你认为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参考答案】1.示例: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遗体被打捞上来了。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PPT课件
腕足类化石
4
恐龙恐蛋龙化石蛋
5
新生代的鱼化石
6
植物化石
硅化木
植物叶化石 7
•
猛 犸 象 化 石 ( 第 四 纪 冰 期 )
8
琥珀
9
2 化石形成条件
地质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生物遗体或遗迹能否 成为化石,主要包括: • 生物条件(硬体、矿物成分) • 生物死后的环境(水动力、PH值,氧化还原环境、生物) • 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 • 时间条件(时间长) • 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
32
核化石:
33
2.2模 铸 化 石
4 铸型化石:外模和内核形成后,化石本身溶
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
34
2.3 遗 迹 化 石
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 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
可反映生活方式、生态,有些也是标 准化石
35
岩层面上的恐龙脚印
36
西峡恐龙蛋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37
西峡恐龙蛋胚胎及复原图
12
13
生物群
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
采 集 群
环境因子
死亡
分解 风化 搬运 沉积率 化学作用 物理作用 石化
出露
采集 修理
死亡方式 死亡率
生物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营力 生物搬运 自然因素
溶解 生物作用 压实作用
分化
缺失 破碎
化 石 形 成 过 程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14
从死亡群到埋藏群的变化
--化石埋藏类型划分
40
四、化石的分类与命名
• 生物的分类原则及阶元 • 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 • 生物的命名法则 • 生物的系统与分类
化石的奥秘(全文)
化石的奥秘(全文)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距今48亿~1万年间)的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所留下的遗迹的统称。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惟一对象,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
形成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在被沉积埋藏后可以随着漫长地质年代里沉积物的成岩过程石化成化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史前生物都能够形成化石。
化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一些特殊条件构成:一、生物死亡的数量一般地说,生物死亡数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机会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因此,在由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发现动物化石,特别是珊瑚一类的化石。
在含煤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得到植物化石,在一些由陆地环境形成的地层中难以找到化石,尤其是哺乳动物的化石。
二、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凡是硬体部分如介壳、骨骼、牙齿、角、树干、孢子、花粉等,不易腐烂而毁灭;凡是软体部分如皮肤、肌肉和各种器官,则容易腐烂而消失。
所以,常见的化石,大多数由生物体的硬体部分所形成。
恐龙化石多为其骨架,象的化石多为牙齿和骨骼,河蚌化石多为介壳,三叶虫化石大多数是甲壳,硅化木是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的木质纤维形成的。
三、生物尸体的掩埋速度生物尸体如果暴露于空气中,会受氧化作用或被其他生物吞食而遭破坏,即使是硬体部分,天长日久,也会被风化和毁坏。
因此,生物死后,必须要有某种沉积作用将其迅速掩埋,才能较好地保存。
凡是生物繁盛而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化石就比较多。
我国甘肃东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陕西等地的地层多数在河湖中形成,由于动物的遗体埋在水底,盆地周围的沉积物不断覆盖,几沧桑变迁,河湖干涸,沉积物变成坚硬的岩石,并且暴露到地表。
因此,这些地区是哺动物化石较多的产地。
四、石化的程度和快慢形成化石的第四个条件是“石化”过程,也就是如何使一些本来并不十分坚硬的生物遗体(即使是它们的硬质部分)变成坚如石头的化石。
化石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化石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而化石的形成过程是怎么的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化石形成的过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化石形成的过程人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
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
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像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
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青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懒以及其它已经绝灭的动物。
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
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生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
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它原因使得某些化石从未被人们发现过。
例如,很多化石由于地面剥蚀而被破坏掉,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
还有一些化石可能被保存在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变化,如褶皱、断裂或熔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含化石的海相石灰岩变为大理岩,而原先存在于石灰岩中的生物的任何痕迹会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
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也还有很好出露于地表的含化石的岩石分布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进行地质学研究。
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可能由于生物的残体变成碎片或保存得很差,而不能充分显示出该生物的情况。
再者,当我们向过去回溯的时间越古老,化石记录缺失的时间间隔越长。
岩石越老,受到破坏性力量的机会就越多,化石也就越加不可辨认。
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就很困难,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
然而,尽管如此,大量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仍为我们认识过去提供很好的记录。
动物和植物变成化石可以通过很多不同途径,但究竟通过哪种途径,通常取决于:(1)生物的本来构成;(2)它所生存的地方;(3)生物死后,影响生物遗体的力。
松脂球形成化石的条件
松脂球形成化石的条件
松脂球形成化石的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 松树种类
松脂球形成化石的前提是树种要为松树,而且是有固定结构的松树。
松树的树皮中含有特殊的木质素和化学成分,以及具有很强的分泌能力的松脂腺,这些都是形成松脂球化石的重要条件。
2. 环境
松脂球形成化石需要适宜的环境,一般为沼泽、湖泊、水流平缓的河流或海岸等湿润环境。
在这些地段中,因为松树生长缓慢,所以其年轮会变很窄,而且很容易受到震动或者压力的损坏。
这种环境还能保护松脂球不被外界的破坏毁。
3. 时间
形成化石需要很长时间,松脂球的化石形成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够得到完整保护,不受外界干扰。
松脂球的化石需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沉淀,需要经过至少5000年以上的自然沉积作用,才能形成真正完整的松脂球化石。
不同时间、不同地理位置,形成的松脂球化石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同。
4. 沉积物
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还需要适宜的沉积物,一般为沙土、泥沙和泥质化石等。
这些沉积物能够保护化石,使其不被风化和降解,同时在化石形成的过程中,沉积物还能够促进松脂球化石形成的纯化过程。
5. 稳定的地质构造
稳定的地质环境可以保证松脂球形成化石的稳定性,避免因地质活动等原因导致化石的破坏或变形。
一些经历了大规模地震等地质事件的地区,其化石的保存情况一般较差。
总的来说,形成松脂球化石的条件需要松树、适宜的环境、时间、沉积物和稳定的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可以。
对于这些因素,发掘和加强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古生物学和地质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如何解读史前动物化石记录中的信息
科学家如何解读史前动物化石记录中的信息在远古时期,地球上有着许多奇特的生物,它们的骨骼和化石记录下了这个时期许多有趣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远古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地位以及进化历程等重要信息。
1. 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是由动植物的遗体或甚至痕迹在地质长时间作用下的深度和温压作用下形成。
许多化石形成于数百万年至亿万年的时间期间内。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大多数情况下化石形成在沉积岩层中。
然而,它们也可以在其他地方被发现,例如冰川和洞穴。
2. 回顾史前动植物世界科学家们使用化石记录以解释史前动植物世界的行为和生态关系。
通过区分、对比、研究各种化石,他们可以反推古生物所处的生命状态和几个世纪前曾经存在的生物相。
对于从未被人类所见过的物种,这种研究方法显得更加重要。
3. 用化石记录重建进化树和生态关系化石不仅提供了种类和行为信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恢复进化树和生态关系。
例如,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是某种恐龙是食肉还是食草动物可以重建它们的生态角色和食物链。
此外,化石也提供了在地质时期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线索,如共生现象等。
4. 化石告诉我们环境的变化不仅有化石记录动物的行为,还记录了地球的环境变化。
由于地球上的环境经常变化,动物种类的分布也随之变化。
当研究人员在发掘化石时可以了解到环境的变化,例如,在过去数十万年间,北极的冰盖不断扩张,由此导致当时的北极熊和海豹大量灭绝。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回到很久以前的时间,以了解它们所处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5. 医学领域的贡献化石还可以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发挥贡献,例如,一些鲨鱼化石有不断生长、曲出直线等异常成长规律,这启发了医学家研究人体骨骼构造和疾病成因的关键问题。
总之,化石记录了古生物的大量信息,使我们对古生物世界以及地球生态的变化了解更加深入,对生态控制、物种的起源、进化和灭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家们的努力,化石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奇妙的发现和探索。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5-5 19:06提问者:我是陈呵呵- 一级其他回答共3 条化石形成过程:先是动物死亡并腐烂然后渐渐被沉积物掩埋,随着化石上的沉积物越来越多,化石就有可能因为压力而扭曲,后来由于地表侵蚀与风化作用让化石不断露出,化石一旦露出地表就会让人发现。
回答者:l1209065825 - 一级2010-5-5 19:37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简单的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如果想具体了解,看看下面这个链接/view/9328.htm回答者:多1°C热爱- 十二级2010-5-5 19:39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
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
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
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
化石的形成(1)全解
琥珀图片
活化石
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讲叫孑(jie)遗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 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 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 语[1] 。 活化石定义是一般先发现化石再发现活体,或活体与确认的化石属同一种且 同时存在。 活化石是指物种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 部分物种已经因地质、气候的改变而灭绝,这些现存生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 发现的生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数已 灭绝,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生物便可称为孑遗生物或活化石。 于是相应地就形成了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它生物早 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 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它们恰似软体,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和最原始的鱼类很相同,它们也吃些 鱼鱼虾虾,最爱生活在海里。 六鳃鲨是在澳大利亚珊瑚海1400米深的水下被 发现的。2006年“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团队利用最新技术的远程遥控相 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六鳃 鲨就是其中之一。六鳃鲨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一种鲨鱼,从两亿年前的侏 罗纪时代起就没再发生什么改变。
化石的形成
远古生物死亡以后,被迅速掩埋在地 下,皮肉很快糜烂消失,而骨、角、 齿等硬体部分则在经历一番“石化作 用”后,变成了石头模样。同时,这 些硬体的原来成分也被后来的矿物质 所替换。这样的古代生物遗骸被称为 “化石”。形成化石需具备哪些条件 呢?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 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 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 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 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 速地埋藏起来。
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知识点地理化石是地球上远古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在地理学和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化石通过揭示过去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和地质过程,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下面将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的知识点。
1. 地理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地理化石是指保存下来的有机质的遗骸、遗体或其他古生物的痕迹。
根据化石的形成方式和保存状态,地理化石可以分为三类:遗骸化石、古生物痕迹化石和古生物化学标志物。
2. 地理化石的形成过程地理化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
首先,生物死亡并埋葬在沉积物中。
接着,沉积物逐渐变为岩石,同时生物组织在岩石内逐渐矿化。
最终,通过地质作用和侵蚀,岩石暴露在地表,我们才能发现和研究化石。
3. 化石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中利用地理化石可以进行多项研究。
其中之一是生物地理学,通过研究古生物的分布模式,可以推断出过去地球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另外,化石还可以用于确定地层年代和划分地质时期,对地质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化石的保存条件与地质作用地理化石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地质作用。
最常见的保存条件是湖泊、河流和海洋等含水环境,这些地方有助于防止氧化和生物侵蚀。
地质作用如构造运动和侵蚀等也对保存化石起到重要作用。
5. 高一必修一地理课本中的地理化石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本中,有一些典型的地理化石例子,如恐龙化石、古纸蜗牛化石和古菊石化石。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化石,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总结:地理化石是地球上远古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它们通过揭示过去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和地质过程,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理化石的分类包括遗骸化石、古生物痕迹化石和古生物化学标志物。
化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包括生物死亡、沉积和矿化等。
地理化石在地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地理学和地层年代确定等。
化石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地质作用,并且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本中可以学习一些典型的地理化石例子。
通过学习地理化石知识点,我们可以加深对地球演化历史的理解。
古生物学总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古生物学Paleontology定义: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历史对象:化石——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及其活动痕迹。
(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和生物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记录)第二章化石及古生物分类系统一、化石的定义二、化石的形成条件三、化石的保存类型四、化石的研究方法五、化石的分类与命名一、化石的定义化石fossil: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假化石pseudofossil二、化石的形成条件古生物→死亡→埋藏→石化→发掘1、生物本身的条件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3、埋藏条件4、时间条件5、成岩石化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硬体:矿化硬体:矿化程度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生物软体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化学条件: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生物条件: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3、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沥青湖、冰川冻土等;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4、时间条件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石化作用时间: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5、成岩石化条件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6、石化作用petrifaction定义: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1)矿质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经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得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充填作用可发生在生物硬体结构中,如贝壳的微孔、脊椎动物的骨髓;也可以发生在生物硬体结构之间,如有孔虫的房室、珊瑚的隔壁之间2)置换作用在石化作用过程中,原来生物体组分被溶解,外来矿物质充填,如硅化、钙化、白云化、黄铁矿化等如果溶解速度等于充填速度,原生物体的微细结构可以保存下来如果溶解速度大于充填速度,则原来的微细结构难以再现3)碳化作用石化作用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升馏挥发,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通常是几丁质的生物体发生此石化作用,其几丁质成分(C15H26N2O10)为主的植物叶化石、笔石枝等经碳化作用,H,N,O挥发,留下碳质薄膜化石2)置换作用——硅化作用:硅化木3)碳化作用——碳质薄膜:笔石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现生生物:已记录170多万种,估计有500-1000多万种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三、化石的保存类型根据化石的保存特点,可分为4类:1实体化石2模铸化石3遗迹化石4 化学化石1、实体化石body fossil: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2、模铸化石mode and cast fossil: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复铸物)根据化石与围岩的关系分成4类:(1)印痕化石(2)印模化石(3)核化石(4)铸型化石(1)印痕化石impression fossil:生物软体在围岩上留下的印痕(2)印模化石mold fossil: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条件化石是地球上生命漫长历程中的重要见证,它可以为我们揭示过去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其中,松脂球化石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类型,它源于松树分泌的松脂球,经过长期的压力和化学作用,逐渐形成了坚硬的化石。
那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条件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沉积条件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第一步是被埋入地下,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在沉积作用中,沉积物会不断堆积,形成各种岩石,其中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对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砂岩和砾岩的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对松脂球的保存不利;而泥岩和页岩的孔隙度较小,渗透性较弱,可以更好地保护松脂球。
此外,沉积物的压力也是影响松脂球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沉积物的压力越大时,松脂球越容易被压实,形成坚硬的化石。
二、化学条件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第二步是经过化学作用。
在地下,松脂球会受到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的影响,其中包括溶解的矿物质、有机物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渗透到松脂球内部,改变其化学组成,促进其形成化石。
其中,矿物质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在地下水中,一些矿物质可以与松脂球中的有机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种新化合物可以填充松脂球内部的空隙,使其逐渐变得坚硬。
此外,一些矿物质还可以改变松脂球的颜色和透明度,使其更具观赏价值。
三、时间条件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第三步是需要足够的时间。
化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松脂球需要经历多次地质变化,如地壳运动、地震等,才能最终形成化石。
此外,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松脂球化石的保存状态。
当松脂球经历了长时间的地质变化后,它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也会影响到化石的保存状态。
因此,保存完好的松脂球化石往往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四、环境条件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最后一步是环境条件。
在地下,松脂球的保存状态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化石资料知识点总结
化石资料知识点总结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形成过程通常经历了多个阶段:遗体的死亡、埋藏、化学成分改变和保存。
首先,生物体死后会被埋葬在地表以下的沉积物中,例如泥沙、泥岩或石灰岩等。
在埋葬的过程中,生物体逐渐被覆盖并避免了风化、腐蚀和腐败等自然破坏因素。
与此同时,地下水中的矿物质会渗透到遗体中,逐渐替代或沉淀成为新的矿物质,使得遗体的有机物质得以保存,最终形成了化石。
化石的分类化石可以根据形成的生物类型、化石形态和保存状态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生物类型,化石可以分为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两大类。
动物化石多为骨骼、牙齿、贝壳等遗骸或遗迹,植物化石则包括树木、叶子等植物部分。
根据化石形态,化石可以分为实体化石和印痕化石。
实体化石是指保存了生物体结构的化石,如骨骼、牙齿等。
印痕化石则是生物体所留下的印痕或痕迹,例如足迹、树干印等。
根据保存状态,化石可以分为原状化石和改造化石。
原状化石是指保存了原生生物体结构的化石,而改造化石是指在化石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构变化,如骨骼矿化或化学成分改变等。
化石的发现化石的发现通常需要依赖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
在地质学家的帮助下,可以根据地质构造、地层沉积情况和岩石类型等特征来确定化石的可能分布区域。
古生物学家则通过对已知的化石类型和古生物群的研究,来推断新发现的化石的年代和生物种类等信息。
考古学家则通过野外勘探、打洞挖掘等方式来寻找和发现化石。
此外,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也为化石的发现提供了便利,例如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快速准确地确定化石的潜在位置。
化石的应用化石在科学研究、教育普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化石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了解生物的进化历史、古气候环境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推断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和生活环境等信息,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
形成化石的条件
形成化石的条件化石是指古代生物或植物的遗体或痕迹在地质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记录了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史。
那么,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形成化石的条件。
1. 适当的沉积环境形成化石的第一个条件是适当的沉积环境。
当生物死亡后,它的遗体或痕迹需要被迅速埋葬,以防止其被风化或被其他生物破坏。
通常,沉积环境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或者是沙漠、湿地等陆地环境。
在这些环境中,生物遗体很容易被沉积物覆盖,形成化石的过程就开始了。
2. 适当的保护条件除了适当的沉积环境之外,适当的保护条件也是形成化石的关键。
保护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
在高温、湿度和氧气含量较高的环境下,生物遗体容易腐烂,不利于化石的形成。
相反,在低温、湿度和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下,生物遗体会逐渐干燥并与周围的沉积物结合,形成固定的岩石结构,有利于形成化石。
3. 适当的地质作用形成化石的过程中,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作用包括压实、水分渗透、溶解等过程。
当生物遗体被沉积物覆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方的沉积物会逐渐增加,对下方的沉积物施加压力。
这种压力会使下方的沉积物逐渐变得更加致密,形成固定的岩石结构。
水分渗透也是形成化石的重要过程。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一些矿物质会渗入生物遗体中,取代原有的有机物质,使其变得更加坚固。
这种过程被称为矿化,是形成化石的关键。
4. 适当的时间跨度形成化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通常,化石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到数亿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生物遗体逐渐与沉积物结合,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化石。
因此,只有在适当的时间跨度内,化石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形成化石的条件包括适当的沉积环境、适当的保护条件、适当的地质作用和适当的时间跨度。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生物遗体才能形成化石,并能够保存下来。
化石的形成对于研究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了解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古生物学基础古生物指的是地史时期的生物。
现代生物与古生物在时间上并无严格的界线,但目前一般把全新世以前(约一万年以前)的生物归为古生物范畴。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时代分布及演化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化石。
一、化石(1)化石的概念: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2)化石形成的条件:1)生物具有硬壳,不易氧化腐烂;2)生物死亡后或活动遗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3)随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发生各种石化作用(3)化石的类别a.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的化石b.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沉积岩中的印模和生物遗体被溶蚀后所留空隙的泥砂充填物c.遗迹化石:古生物的生活活动在沉积物中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如足迹,爬痕,粪便,蛋,古人类工具等。
(4)化石用途1)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生物进化;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二、古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古生物种类很多,为便于系统研究,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
与现代生物一样,古生物首先可分为两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
界以下再分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名:按国际规定必需用拉丁文,属和属以下名称还需用斜体字,如纺棰虫属Fusulina •构成生物碎屑的主要古生物有:•(1)钙质藻类•(2)原生动物:古杯、海绵、有孔虫类•(3)棘皮类:海百合、海胆等•(4)软体动物:双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锥壳类。
•(5)腕足类•(6)苔藓动物•(7)节肢动物:三叶虫、介形虫•(8)腔肠动物:珊瑚、层孔虫•三、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寒武系第四统标准化石:“球接子类三叶虫”;到了奥陶纪,可用的浮游类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牙形石与笔石最为有代表性。
志留纪的底界由笔石Parakidoraptus acuminatus确定~而泥盆纪底界为笔石Monograptus nuiformi确定于布拉格,虽然这两个时代都由笔石确定,但志留纪与泥盆纪不少金钉子亦喜欢使用牙形石作为标准生物到了石炭二叠二纪,标准化石桂冠基本被牙形石全部掌握,除了位于中国广西的维宪阶金钉子有有孔虫确定以外,石炭二叠所有已确定的金钉子都由牙形石限定。
古生物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古生物学1.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
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1.生物条件最好有硬体(矿化硬体,有机质硬体)软体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保存为印痕化石。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化学,物理,生物条件。
高能水动力,生物尸体易被破坏,pH小于7.8碳酸钙硬体易溶解,氧化环境有机质易腐烂,食腐动物和细菌会破坏尸体。
3.埋藏条件。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
4.时间条件及时埋藏,不被挖出来,经过地史时间成岩石化作用。
5.成岩条件压实和重结晶作用较小。
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及其意义:化石形成和保存需要严格的条件,因此地层中的化石只能代表地质历史中生物的一小部分。
同时已经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尚未被发掘出来所以人们观察到的化石记录是不完备的。
所以研究古生物群面貌及其演化规律时,必须考虑到这点,避免得出片面的结论。
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保存下来的化石,分为不完整实体和完整实体两种类型。
模铸化石:不是生物遗体本身形成的化石,而是生物遗体在底质,围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各种印模和铸型。
印痕化石:生物尸体在细碎屑和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的生物软体的印痕。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和内部留下的印模。
核化石:由生物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
铸型化石:生物体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另一种矿物质填充所形成的化石。
遗迹化石(痕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各类生物生命活动时留下的遗迹和遗物。
化学化石(分子化石):地质体中来自生物的有机体分子。
2.自然分类:按照生物亲缘关系所做的分类。
松脂球变成化石的四个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的四个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质现象。
要发生这种变化需要满
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生长在富含树脂的环境中。
松脂球是由非常稠密的树脂组成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会出现。
第二,被迅速地埋在地下。
松脂球需要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被迅速地
掩埋。
第三,需要某种化学反应来消除树脂的挥发性。
松脂球的树脂富含比
特定化学结构,如果不将其去除,它将永远保持树脂状态而不变成化石。
第四,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形成化石。
这意味着松脂球必须长时间
地保存在地下,以便自然的化学反应发挥作用,从而形成化石。
在以上四个条件中,第三个条件是最关键的,因为它使用一些特殊的
化学物质来消除树脂挥发性。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水、微生物和微量元
素(如钠、磷和铜)。
在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下,树脂逐渐硬化,形
成一种非常坚硬的有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树脂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产生一些有机物和
无机物的混合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无机物逐渐替代了原来的有
机物,使化石更加坚硬和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条件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
环境来实现。
因此,松脂球变成化石是非常罕见的,也是很难发现的。
但一旦发现,它们成为了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珍贵绝品,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有关地球历史的有价值的见证。
化石的规律
化石的规律
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遗体或痕迹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化现象。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化石的规律是多样且复杂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化石规律:
1. 生物多样性规律:化石记录了地球历史上不同生物种类的存在和变化。
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有时候生物多样性会出现大规模的灭绝事件,而在其他时期则会出现生物多样性的爆发。
2. 生物演化规律:化石记录了生物群落的演化和变化。
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3. 地层分布规律:化石通常被保存在地层中,不同类型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出现的频率和分布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例如,较年轻的地层中通常会有更多的化石,而较古老的地层中化石数量可能会减少。
4. 同位素比例规律:化石中的同位素比例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信息。
通过分析同位素比例,可以推断当时的气候、海洋水温、环境变化等。
5. 化石的形状和保存规律: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有其特定的形状和结构,而且它们的保存状态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层的沉积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
根据化石的形状和保存状态,可以推断当时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
总之,化石规律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历程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化石可以获得关于古生态、古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宝贵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形成的条件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一些;
一般地说,生物死亡数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机会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因此,在由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发现动物化石,特别是珊瑚一类的化石。
在含煤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得到植物化石,在一些由陆地环境形成的地层中难以找到化石,尤其是哺乳动物的化石。
凡是硬体部分如介壳、骨胳、牙齿、角、树干、孢子、花粉等,不易腐烂而毁灭;凡是软体部分如皮肤、肌肉和各种器官,则容易腐烂而消失。
所以,常见的化石,大多数由生物体的硬体部分所形成。
恐龙化石多为其骨架,象的化石多为牙齿和骨胳,河蚌化石多为介壳,三叶虫化石大多数是甲壳,硅化木是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的木质纤维形成的。
孢粉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古代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形态、分类、组成和分布等,实际上是通过孢子和花粉的化石来研究的。
生物尸体如果暴露于空气中,会受氧化作用或被其他生物吞食而遭破坏,即使是硬体部分,天长日久,也会被风化和毁坏。
因此,生物死后,必须要有某种沉积作用将其迅速
掩埋,才能较好地保存。
凡是生物繁盛而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化石就比较多。
我国甘肃东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陕西等地的地层多数在河湖中形成,由于动物的遗体埋在水底,盆地周围的沉积物不断覆盖,几沧桑变迁,河湖干涸,沉积物变成坚硬的石,并且暴露到地表。
因此,这些地区是哺动物化石较多的产地,我国著名的黄河剑齿就发现在这里。
石化包括钙化、硅化、碳化、矿化,是把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变得坚硬如石的过强。
物理作用指的是生物体的外形印烙在岩层上,或是壳体、骨赂等空隙被泥沙或其他矿物质所充填使其变硬的过程。
如古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古动物的触须、附肢、羽毛等形成的印痕化石就通过这种作用。
化学作用是指化学溶液,如碳酸钙、二氧化硅、黄铁矿等溶液对古生物硬体部分的作用。
这些溶液在地层中流动时,不断接触古生物硬体部分,其矿物质成分不断与生物体物质进行化学置换,久而久之,这些生物体的物质成分几乎全部为矿物质成分所取代,而形态则保持原样。
例如前面提到的常见的硅化木,其物质成分已不是木质纤维,而是二氧化硅。
但仍体现出其外部形状,细胞、年轮也都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