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管理实施专项方案
慢性病管理实施专项方案一、背景与目标1. 提高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 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3. 提升居民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4. 优化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
二、实施策略1. 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1)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2)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扩大慢性病防治宣传覆盖面;(3)鼓励慢性病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分享防治经验。
2. 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体系(1)完善慢性病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2)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慢性病流行趋势;(3)加强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 实施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1)推广慢性病诊疗指南,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2)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3)加强慢性病患者随访工作,确保治疗措施的落实。
4. 促进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2)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慢性病防治措施;(3)开展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能水平。
5. 推动慢性病防治政策制定与实施(1)完善慢性病防治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落实慢性病防治项目,确保项目效果;(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慢性病防治合力。
三、具体措施与行动1. 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与干预(1)推广慢性病早期筛查技术,提高筛查覆盖面;(2)针对高危人群,实施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3)加强对慢性病早期症状的识别与处理,提高早期诊断率。
2. 提升慢性病患者生活品质(1)开展慢性病患者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推广慢性病患者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完善慢性病患者社会保障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 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1)培养慢性病防治专业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2)开展慢性病防治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3)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病是指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慢性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一、正确的饮食习惯饮食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中的盐分和糖分摄入量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分不超过6克,糖分的摄入量要适量控制。
此外,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和控制体重。
二、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的慢性病,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都有助于控制血糖。
但是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三、定期体检和药物管理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按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管理。
体检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并治疗慢性病的并发症。
药物管理包括按时服药和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患者应该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误用或滥用药物。
四、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慢性病患者除了身体上的需求外,心理上也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对疾病的积极应对,改善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支持来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也是患者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
五、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此外,营造舒适、清洁的家居环境,减少患者接触污染物和病原体的机会,也对慢性病的控制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希望患者能够认真执行方案,与医生、家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管理好慢性病,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照护,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档提出了一个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医疗照顾和支持。
1. 个体化的医疗计划为每位慢性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医疗计划,根据病情和需求的不同,调整治疗方案和照护措施。
医疗计划应包括定期的随访和评估,并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
2. 教育和培训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促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预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提供有关饮食、运动、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惯。
3. 健康监测定期监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测量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筛查。
通过有效的健康监测,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药物管理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理解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并按时服用药物。
提供药物管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用药计划和纪录,以避免漏服或错误用药的情况。
5. 心理支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开展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
6. 社区合作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协调社区资源,建立病友支持组织和康复计划,提供社交支持和康复活动。
7. 预防和早期干预重视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在患者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定期体检和筛查,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执行这些措施,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照护,帮助他们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健康问题。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这些疾病往往病程长、难以根治,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慢性病虽然进展缓慢,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逐渐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改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目标1、控制疾病症状和指标:如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预防并发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降低医疗费用:通过有效的管理,减少住院次数和医疗资源的消耗。
三、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流程1、健康信息收集(1)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等。
(2)疾病信息:确诊的慢性病类型、病程、治疗情况、并发症等。
(3)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睡眠等情况。
(4)家族病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相关慢性病的患者。
2、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评估患者未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以及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制定健康管理计划(1)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合理分配三餐;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
(2)运动管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如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
(3)药物管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副作用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4)心理管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024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2024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1. 引言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慢性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近70%的死亡是由慢性病引起的。
在我国,慢性病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健康威胁之一。
为了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识,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我们制定了2024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管理能力;- 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创新。
2.2 原则- 科学性:方案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 整体性:方案应覆盖慢性病的全过程,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 效率性:方案应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 公平性:方案应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的需求,确保公平和平等。
3. 实施策略3.1 强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
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健康教育专家队伍建设,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服务;- 开展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知识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目、健康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 制作并发放慢性病预防和管理宣传材料,如手册、海报、宣传片等;- 在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3.2 加强慢性病管理机构建设为了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管理能力,我们将加强慢性病管理机构的建设,形成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
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慢性病管理机构,在医院、社区等场所设立慢性病管理中心,提供患者的管理和服务;- 建立慢性病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开展慢性病管理培训课程,提高慢性病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推广慢性病管理模式和经验,加强各级慢性病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024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2024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2024年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慢性病是全球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我国健康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制定2024年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宣传1.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宣传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鼓励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健康意识等,将慢性病预防纳入日常健康教育。
2.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开展慢性病宣传活动,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3.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推广慢性病预防手册、宣传册等,提高人民群众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
二、健康促进和疾病筛查1.组织开展常见慢性病的筛查活动,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及时的筛查和诊断服务。
2.加强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供定期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推行慢性病管理模式1.建立慢性病管理师制度,培养专业的慢性病管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程、个体化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2.推行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开展相应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培训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慢性病,减少疾病发展的风险。
四、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协同治疗1.加大对慢性病医疗资源的投入,包括设立慢性病专科门诊、床位和医护人员等,提供高质量的慢性病诊疗服务。
2.加强慢性病协同治疗,建立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促进各专科医疗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效果。
3.推行远程医疗技术,建立慢性病远程咨询平台,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缓解慢性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五、加强慢性病监测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疾病是指临床上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出现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病情。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1.健康教育开展相关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程、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座、宣传材料、患者培训等形式,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生活方式管理鼓励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血糖、血压等指标,减少疾病的风险。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3.定期体检和监测建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4.药物治疗和规范用药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情况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的规范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强调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和依从性问题。
5.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慢性病患者往往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艺术疗法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社会支持建立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多个层面的支持。
家庭成员的关爱和理解可以提供患者的心灵慰藉,社区的组织可以为患者提供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以上是一份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的简要介绍。
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13篇_16
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13篇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13篇光阴的快速,一刺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方案,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方案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欢迎阅读与保藏。
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1随着经济的进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峻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我院综合考核目标,制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
依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xx年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登记,针对重性精神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分管副院长分管此项工作,医教科具体负责实施,责任落实到人。
2、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初筛工作,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和把握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削减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学问讲座及住院病人入院宣教,普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学问,把握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4、创建无烟医院,无烟病房,依据我院控烟工作制度及奖惩方案执行,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及病区设置控烟督导员,对进入我院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控烟宣扬,对吸烟人员进行劝导,各科室建立控烟督导登记本,有记录可查。
5、对我院健康食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职工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培训,对职工发放控盐、控油壶,每年进行全院职工进行一次健康学问竟赛,有记录可查。
二、疾病监测工作目标对心脑血管大事及肿瘤病人进行登记,对死亡病人进行死因监测并登记上报金山社区疾妇站,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对达到诊断标准高血压病人进行登记并上报金山疾妇站进行相应管理。
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6篇)
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6篇)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篇120XX年是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再上新台阶的开头年,任重道远,慢性病防治重心在社区,社区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以“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根据慢性病防治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落实管理工作制度,将慢病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2、加大社区医务人员慢病防治知识培训;3、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健康体检等多种形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早诊率和早治率;4、加强随访管理,提高管理率,使规范管理率大于等于80%;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使控制率大于等于50%,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6、做好各种活动记录和归档情况,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高危人群干预慢性病筛查。
二、实施计划建立慢病网格化管理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机制。
(一)、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1、检出:利用建档、体检、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诊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圧、糖尿病患者;2、登记:将检出的患者建管理卡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系统化管理;3、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患者详细搜集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按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登记。
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基层使用规范》中规定情形时及时转诊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中心继续治疗、随访。
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技术支持。
(二)、健康指导和干预:1、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血压、血糖;2、在社区定期举办高血压、糖尿病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3.在社区开展免费血压血糖测量。
2024年慢性病管理方案
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以及肺病等。
由于慢性病的高发率和严重后果,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显得越发重要。
以下是2024年慢性病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1.个体化管理计划: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这包括通过详细的病史记录和评估,实施定期随访和检查。
同时,患者需要参与制定计划的过程,以增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
2.建立健康档案:建立每位患者的健康档案,记录其病史、家族病史、体检结果、治疗方案、药物使用等信息。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管理计划。
3.生活方式干预:鼓励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饮食健康、规律运动等。
同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4.定期随访:定期的随访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随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随访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5.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慢性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并定期调整。
同时,帮助患者正确用药,避免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6.应对并发症:慢性病往往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病变、肾脏损害等。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7.特殊人群管理: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对慢性病管理需要特殊注意。
在管理计划中,应根据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制定特殊的管理措施。
8.健康宣教和社会支持:通过各种途径,如健康讲座、宣传册子、社交媒体等,加强慢性病的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知识。
同时,提供社会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教育培训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疾病。
综上所述,2024年慢性病管理方案应注重个体化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应对并发症、特殊人群管理、健康宣教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最新4篇)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最新4篇)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篇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区20xx年创省级慢病示范区领导办公室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列为重点,采取指派专人管理,成立“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科室,特制定今年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计划如下:20xx年度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科年度工作计划表月份123456789月20号全国爱牙日10月8号全国高血压日、1010号世界精神卫生日1111月14号世界糖尿病日129重性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死因监测季度督导、指导重性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死因监测季度督导、指导4月7号世界卫生日(壹五--21)号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5月31号世界无烟日重性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死因监测季度督导、指导重性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死因监测季度督导、指导开展创建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工作宣传主题备注1:慢性病备注2:健康教育备注:3正常工作开展,收集汇总报表。
一、老年人管理、督导1、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
2、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包括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咨询指导和干预,进行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等。
3、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
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高血压管理、督导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血压异常者应登记造册。
慢性病及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及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慢性病及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_规划中“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作为开展慢性病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我院就诊的慢病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通过“医联体”活动开展为载体,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加强慢病管理意识,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二、目标慢性病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治愈疾病(因为很多慢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而是努力将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独立生活,回归社会;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减少用药,控制医疗保健成本,节约社会卫生资源。
为我院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发挥医院公益性。
三、组织领导成立20xx年“慢性病管理”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安全月活动指挥办公室,设在护理部,主任由施圣晖陈思仙兼任,副主任由彭德清担任,负责“慢性病管理”的相关活动,办公室成员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组成。
四、活动内容和安排(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10日—7月20日1、召开全院护理人员会议,宣布《宣城市人民医院20xx年“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各护理单元高度重视,积极申报开展。
2、医院网站及宣传栏宣传《宣城市人民医院20xx年“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3、各科室认真学习并领会实施方案。
(二)试点科室评选阶段:7月21日—7月31日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根据科室申报表,首先考虑在有以上相关疾病的科室中进行选择,初步计划选择两个科室进行试点。
(三)实施阶段:8月1日—9月30日1、试点科室制定本科室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实施方案。
由护士长牵头,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医护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当今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这些疾病通常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难以根治等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慢性病可能会逐渐加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甚至危及生命。
而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并延长寿命。
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目标1、控制病情:通过监测和治疗,使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
2、预防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3、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疾病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幸福感。
4、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有效的管理,减少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三、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具体措施(一)健康教育1、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危害、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让患者可以随时学习和了解。
3、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推送慢性病防治的最新信息和实用建议。
(二)饮食管理1、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并合理分配到三餐中。
2、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3、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合理选择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对于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6 克。
(三)运动管理1、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慢性疾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占到了我国总疾病负担的8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二、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1.健康评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病史、生活习惯、家族病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健康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情况、治疗方案、健康管理计划等,以便于跟踪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3.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定期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4.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册、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普及慢性病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5.定期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遵守健康管理计划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确保患者正确、按时服药,降低药物副作用。
7.并发症预防和管理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并发症预防和管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三、实施步骤1.组织筹备阶段成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2.推广实施阶段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管理。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监督患者执行。
3.评估调整阶段定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健康管理计划,以保证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
4.总结经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为其他患者提供借鉴。
慢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慢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慢性病(chronic disease)是指持续时间较长,较缓慢进展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由于慢性病的特点是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所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慢病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1. 慢病健康管理团队的建立一个完善的慢病健康管理方案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协调。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计划,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2.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是慢病管理的核心。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
因此,患者教育是慢病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课程和资讯分享,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3. 健康监测和评估定期的健康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包括生理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等的测量,以及心理健康的评估。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及时跟踪患者的健康状况。
4. 营养和运动指导良好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慢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营养师和运动教练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和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
定期的营养咨询和运动指导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管理慢病患者常常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患者可以参加心理支持小组和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调节情绪。
6. 社会支持和社区参与社会支持对慢病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群体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减轻患者的负担。
慢病管理团队也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慈善机构等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7. 科技应用和远程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慢病管理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来进行远程管理。
最新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
最新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占总人口的近20%,慢性病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推进慢性病管理工作,本文从慢性病管理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最新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
一、慢性病管理的目标1. 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2. 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3. 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
二、慢性病管理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4. 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三、慢性病管理的主要任务1. 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包括政策法规、健康管理、防治服务、科技创新、宣传教育等。
2. 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 完善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4. 推进慢性病科技创新,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5. 加强慢性病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慢性病防治意识。
四、慢性病管理的具体措施1. 政策法规方面:制定和完善慢性病防治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监管。
2. 健康管理方面: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指导,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3. 防治服务方面:优化慢性病防治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4. 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慢性病科研投入,推动慢性病防治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5. 宣传教育方面: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慢性病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6. 社会参与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共同推进慢性病管理工作。
7. 监测评估方面:建立慢性病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健康管理师的慢性病管理方案
健康管理师的慢性病管理方案慢性病是指患者长期患有的、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常常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慢性病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健康管理师作为专业医疗辅助人员,在慢性病管理中担当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健康管理师的慢性病管理方案,以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其慢性疾病。
以下是针对不同慢性病的管理方案:一、高血压管理方案1.指导措施(1)饮食指导:建议患者采取低钠、低盐、低脂肪饮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2)体育活动:推荐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
(3)心理调节:鼓励患者学习放松技巧,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2.药物治疗(1)血压控制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并定期监测血压情况。
(2)并发症治疗药物:对于有并发症(如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针对性地治疗其合并病症。
二、糖尿病管理方案1.饮食管理(1)定期营养咨询:提供个性化饮食计划,包括合理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2)餐后血糖控制:教授患者监测餐后血糖,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饮食和用药。
2.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并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2)胰岛素治疗:对于胰岛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
三、心脏病管理方案1.饮食指导(1)低盐饮食:限制钠摄入,控制水肿和高血压。
(2)心脏健康食谱:提供富含omega-3脂肪酸、叶酸和维生素E的食谱。
2.体育锻炼(1)心肺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合的锻炼计划,增强心肺功能。
(2)定期监测:监测运动后的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及心脏病的进展情况。
四、其他慢性疾病管理方案1.肥胖症管理方案(1)饮食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限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运动指导:推荐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等,增加身体活动量。
2.骨质疏松管理方案(1)钙摄入:鼓励患者增加日常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如牛奶、豆类等。
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
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精选3篇)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案篇1为进一步做好慢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进步慢病的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范》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形,特订立20xx 年慢病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固结实开放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高血压和糖尿病登记建档率达7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80%以上,把握率30%以上;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并规范开放自我管理活动掩盖率达30%以上;门诊35岁以上救治测血压掩盖率100%,慢病监测报告率达95%以上,纳进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率达95%以上,高危人群自动监测和核心指标监测掩盖率100%。
(一)高血压工作目标1、发觉并登记高血压患者800余名;2、对最少70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把握率≥60%;3、发觉并最少登记高危人群100名;4、高危人群每一年最少测血压1次的比例达50%;5、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6、35岁以上居民每一年最少测1次血压的比例达60%;7、居民高血压防治学问知晓率达60%。
(二)糖尿病工作目标1、发觉并最少登记糖尿病患者240名;2、最少对其中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把握率达60%;3、发觉并登记高危人群30名,每一年最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4、高危人群防治学问知晓率达60%;5、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6、居民糖尿病防治学问知晓率达50%。
二、重要内容和工作任务1、高危人群发觉和干预:进一步加强门诊35岁以上救治测血压登记制度,门诊测血压掩盖率100%,测血压登记率达100%,测血压信息和慢病患者救治信息利用率95%以上;以社区、村卫生室为单位,完成辖区内慢病高危人群自动监测和核心指标监测工作,定时发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管理、早把握。
2、患者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登记建档率达70%以上,建卡率100%;随访服务以门诊随访为主,进户随访为辅,认真做好已建档慢病患者的常规管理,每一年供应很多于4次随访服务,随访服务信息真实;连续开放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巩固20xx年慢病自我管理活动成绩,规范开放自我管理活动辖区掩盖率达30%以上,自我管理活动信息利用率100%,进步管理质量;对纳进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可与65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或随访服务相结合;做好慢病患者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率达85%以上,血压和血糖把握率达3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堰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市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苏卫社妇[2009]9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二)年度目标
2011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得以加强,以上两类人群登记管理率城乡均达到5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
二、项目职责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负责项目培训、技术指导、督导考核与效果评估;收集辖区项目进展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医院)、村卫生室职责
负责所服务社区主要慢病的筛查,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掌握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
1.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2.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3.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
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二)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Ⅱ型糖尿病患者。
1.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2.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3.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4.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四、项目组织实施
(一)市卫生局统一协调实施项目,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做好专项资金使用安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卫生局的组织下,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考核标准;开展师资人员培训、执行项目的技术咨询、指导和质量控制;项目的日常和定期考核与评估,掌握项目工作进度。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医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并每月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五、项目执行时间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六、项目监督、考核
(一)市卫生局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人员,每季度对基层医疗医疗机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年进行考核评估,对项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开展居民采取抽样方式开展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医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每月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报告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三)考核指标及解释
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3、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4、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
5、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6、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