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篇一: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雀之灵》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舞者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
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
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的
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
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
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
瞧,长裙飞起来了!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
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
【篇二: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人民是好客的,每当有客人他们都会热情的接待。

傣族的民族特色极为凸显,人民热爱舞蹈,其中最为出名的恐怕就要数孔雀舞了。

此刻来看看傣族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吧。

礼仪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刻,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

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

时刻在每年四月。

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
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
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

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

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泼水节期间,
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
自己制作的烟火。

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
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

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
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
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个性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
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
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
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透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
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

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

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
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
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

婚宴时,席桌上要铺
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

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
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
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感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
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
因地域不一样而有明显差异。

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
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
巾包头的。

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

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
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
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
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爱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因此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
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
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
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
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
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
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
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
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
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这种建筑十分适合南亚热
带雨林的气候。

竹楼分为两层。

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
家畜的地方。

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
台,家人们能够在那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

屋内是一
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

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

来访的客人通常不
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十分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

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
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剩
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
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
基石。

之后要准备好八根主柱。

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
建成,选取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十分要紧的事。

当选好的木材从
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

八根柱子中还
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生的衣服和女生的衣
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

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
傣家人的传统。

届时,主人要准备丰
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
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
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
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
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
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
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生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
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因此,游客无论
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好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
此刻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
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
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
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
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
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
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生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
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因此,游客无论
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好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
此刻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傣族的风俗习惯(2):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thainationality),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
及文字。

语言分暹罗、兰纳、大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傣
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之后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

那么这样的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
拜宗教及印度教。

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
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红
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
基本持续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
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
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刻,在佛寺
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

在这些地方只有入寺当过和尚,才算有教化。

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

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
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
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现今,因九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十分辛苦。

也有的人读完中学,大
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然后再请一周或一个月的假,入寺学习。


家后仍然算是康朗,即还俗的僧人。

傣族由于分布地区比较广,各地傣族在社会发展上也有所不一样,
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略有差异,主要体此刻对婚姻与家庭的观念上。

傣族的风俗习惯之饮食习惯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
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
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

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入夏节(傣
历9月15日)、出夏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

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资料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
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忙,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
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
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
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群众
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
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傣族节日习俗有哪些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
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
入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
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

浴佛节这一
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之后逐步发
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
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
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
一个宗教节日。

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
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
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
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

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

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
僧侣要安心诵经、民众要专心生产。

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
个月的结夏期结束,能够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能够
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能够谈情娶嫁。

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
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
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
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傣族的风俗习惯(3):
傣族的起源
傣族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吸收
了超多越人及越文化后,构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至少在公元前八世纪,傣族先民濮人已经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各地,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已经构成夜郎、达光(哀牢)等几个比较大
部落联盟国家。

公元前三世纪末开始,岭南一带的越人因秦始皇南征、南越王的压迫,陆续沿着珠江水系、红河水系涌入云贵高原,逐渐融入到濮人中,濮人吸收了超多越人及越文化后,构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
拜宗教及印度教。

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部座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
上部座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红
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
基本持续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
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
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
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
直到过世。

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刻,在佛寺
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

在这些地方只有入寺当过和尚,才算有教化。

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

他们穿戴
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
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现今,因
九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
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十分辛苦。

也有的人读完中学,大学毕业之
后参加工作,然后再请一周或一个月的假,入寺学习。

回家后仍然
算是康朗,即还俗的僧人。

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傣族还没有入寺为僧后又还俗的普遍状况。

傣族的民族节日
泼水节
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
(德宏的泼水节每年4月11日-12日)。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之后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其大多数都
与佛教有关。

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刻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
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
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
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
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
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
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时刻在傣
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
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能够开始
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
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

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主要资料有燃放火花和高升、
点孔明灯、唱歌跳舞。

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
的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傣族的饮食习惯
傣家宴席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
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
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
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
及野生的酸果;喜爱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
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

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

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一天都吃。

据说傣族之因此常食
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
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
篾穿起来待用。

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
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
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
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
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
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虫类特产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
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一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去后入锅焙干制酱。

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
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
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齐炒食,
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
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
香茅草,风味十足。

特色饮品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
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
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由于长
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

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
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礼仪食俗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泼水节
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

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
历9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

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资料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
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忙,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
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
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
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
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