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疗效观察_韦英才_梁子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第15卷 第12期 2013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12 Dec .,2013
肌筋膜炎是指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
因,引起人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肌腱、韧带)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又称肌纤维组
织炎[1]。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
难治症。
笔者负责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壮医经筋疗法诊治肌筋膜炎”的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对基层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每位合格专技人员按照本项目诊疗方案诊治肌筋膜炎患者,共收集1550起病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2月,基层医疗单位接受治疗的肌筋膜炎患者1550例,其中男792例,女758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3岁,平均年龄46岁;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625例,腰背肌筋膜患者463例,腰骶部肌筋膜炎患者366例,足底肌筋膜炎患者96例。
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
[2]
:①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多发于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见;③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或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④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及索条状改变,腰背功能大多正常,X 线无阳性改
变。
2 治疗方法
2.1 经筋摸结方法
贯彻“以痛为腧”原则。
医者在病变区域两手
密切配合,左手着重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右手根据所检查部位肌筋的生理形态、厚薄及层次、正常组织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上的肌筋膜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拑掐、揉捏等手法行检。
重点检查肌筋的起点、止点、交叉点、拐弯点。
肌筋形成的筋结分点、线、面等形状,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同时伴有病变区皮肤毛孔增粗、肌筋膜增厚等。
2.2 经筋解结方法
贯彻“松筋解结”原则。
分三步: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医者先用法在病变部位来回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
然后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四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四小指顺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拔、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要求手法要“中结”,即以手拇指沿筋结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 min。
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韦英才1,梁子茂2
(1.广西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横县中医医院,广西 横县 530300)
摘 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550例肌筋膜炎患者,采用壮医经筋疗
法(经筋疗法: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拔火罐,三法合形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并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888例,好转620例,无效42例,有效率97.29%。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适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筋膜炎;壮医经筋疗法;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36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12- 0021- 02
收稿日期:2013-05-07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2010MZJSGX04)作者简介:韦英才(1966-),男(壮族),广西巴马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壮医经筋疗法。
Zhuang Medicine Tendons Therapy Efficacy on Myofascitis WEI Yingcai 1,
LIANG Zimao 2(1.Guangxi Zhuang Medicine Hospital,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 ;
2.Hengxian Medicine Hospital,Hengxian 530300,Guangxi,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Zhuang medicine tendons therapy on myofascitis. Methods :1550 cases of muscle fasciiti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Zhuang medicine tendons therapy(tendons therapy :manipulation tendons + Zhuang medicine fire needle+ cupping,three methods to form triple therapy)and the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888 cases were cured,improved in 620 cases,ineffective in 42 cases,the efficiency was 97.29%. Conclusion :Zhuang medicine tendons therapy has obvious clinical efficacy on myofascitis and it is easy to operate,safe and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scle fasciitis ;Zhuang medicine tendons therapy ;efficacy observation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
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第二步,壮医火针法,贯彻“固结行针”原则。
采用“燔针劫刺”,即壮医火针法,操作方法是:在选定的筋结病灶部位上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治疗部位,得气后迅速出针;针刺的深度主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针刺部位肌肉的厚薄及神经、血管的分布而定。
第三步,经筋拔罐法: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筋结部位或经筋线上拔罐8~10 min即可。
以拔出黄色液或暗红色瘀血为佳。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及沉重感、紧束感消失,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患处检查肌痉挛及条索状物明显减轻或消失,6个月内未复发;好转:疼痛及沉重感、紧束感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遇劳累或受凉后仍有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
[3]
4 治疗结果
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625例,其中治愈362例,好转245例,无效18例,有效率97.12%;腰背肌筋膜炎患者463例,其中治愈248例,好转201例,无效14例,有效率96.98%;腰骶部肌筋膜炎患者366例,其中治愈226例,好转132例,无效8例,有效率97.81%;足底肌筋膜炎患者96例,其中治愈52例,好转42例,无效2例,有效率97.91%;总病例1550例,其中治愈888例,好转620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97.29%。
5 讨 论
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症。
壮医称为“诺很尹”,属中医“痹症”范畴[4]。
在临床上肌筋膜炎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长期缺少肌肉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颈、腰、臀均可被侵犯,有固定压痛点,也称之为激痛点,多位于肌筋膜骨附着处或肌肉肌腱交界处[5]。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受到风寒湿的影响,温度突降,体表血管收缩,深部血管扩张,导致液体渗出,积存在体内,引起疼痛;当肌肉痉挛、极度缺血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的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感受器而引起疼痛[6]。
祖国医学认为是风寒湿邪侵袭,留滞肌肉筋膜,引起肌筋拘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本病[7]。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
“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
”《灵枢・贼风》曰:
“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
”壮医认为本病为肌筋劳损,复感风寒湿毒邪,肌筋筋结形成,阻塞两路而致病。
并从中医古典“十二经筋图形”标记“筋结”进行考究,结合人体生物动态力学观点,当经筋线力群的牵拉力“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产生病理性之“筋结”。
其中颈肩部肌筋膜炎主要累及颈肩部筋膜、肩胛提肌、颈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岗上肌、岗下肌、菱形肌等;腰背部肌筋膜炎主要累及腰背筋膜、背阔肌、竖直肌等;腰骶部肌筋膜炎主要累及腰骶部筋膜、竖直肌、骶棘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等;足底肌筋膜炎主要累及足底肌筋。
筋结形成多位于肌筋的起点、止点、交叉点、拐弯点,分点、线、面等形状,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同时伴有病变区皮肤毛孔增粗、肌筋膜增厚等。
其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疼痛性质多为钝痛、酸痛、胀痛等,表现为静止痛,如睡觉痛醒,稍加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可伴有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
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其严重程度常随气候的变化而改变。
广西气候多湿,早晚温差较大,加上农耕劳作等因素,易在肌肉负荷疲劳的基础上受凉、潮等刺激,引发肌筋膜炎,成为地方性多发病。
壮医经筋疗法是在古典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理筋术而总结出来的以“经筋摸结”诊病术和“经筋解结”治病术的一种新型非药物疗法。
包括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拔火罐,三法合形成的三联疗法。
经筋推拿手法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理顺筋脉、松解粘连、疏通气血、祛风散寒的目的;壮医火针可以直达病灶,具有温经祛寒、散结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火针能温通经脉,在针体烧红时温度可达800℃,刺入软组织时使软组织的蛋白质发生碳化,针孔便会形成一个小的开放窦道,使局部的炎性渗出物得以消散,瘀阻的血脉得以通畅;针孔在恢复过程中又可激发机体的修复功能,从而使局部组织得以重新修复而达到治愈的目的[8];拔火罐起到祛寒排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法联用,筋柔骨顺,疏通两路,达到的“松-顺-动-通”的理想功效。
该疗法对治疗急性期或慢性期肌筋膜炎均具有较强的松筋、解结、消瘀、排毒、祛寒、止痛的功效,并有增进局部营养,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损伤修复及“脂肪疝”变软等作用。
对人体筋膜、骨膜、肌健、韧带、神经等白色组织炎症疼痛具有较好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
本疗法的技术关键环节是“摸结”与“解结”两个环节。
具有易学易懂、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通过适宜技术的推广,对进一步规范壮医经筋疗法诊治肌筋膜炎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壮医经筋疗法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升民族医药基层的临床服务能力,进一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基层适宜技术人才,进一步满足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民族医药需求,进一步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进一步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1 ] 柳更新. 中西医结合临床疼痛治疗学[ M ]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9-210.
[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 M ]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 3 ] 杜元灏,石学敏. 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 M ]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7-59.
[ 4 ] 王衍全,杨豪. 中医筋伤学[ M ]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4-195.
[ 5 ]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 M ] .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 6 ] 赵家胜. 腰背肌筋膜与腰背肌筋膜炎诊治的机理研究[ J ] .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 ( 3 ):16.
[ 7 ]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19.
[ 8 ] 谷新远.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J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4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