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是指在跨境融资监管方面,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宏观审慎管理指标和要求,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政策要求,引起了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广泛关注。
一、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的制定背景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境融资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境融资活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加强对跨境融资活动的监管。
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的主要内容1.资本流动监测与风险评估针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与风险评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和指标。
包括对外资金流动的监控、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2.外汇市场稳定和流动性管理外汇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管理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设立外汇市场流动性调整工具、建立外汇市场流动性监测系统等。
3.跨境融资机构监管针对跨境融资机构的监管工作,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包括对跨境融资机构的准入条件、资本充足监管、流动性管理和潜在风险评估等内容。
4.跨境金融产品创新与管理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与管理方面,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管理参数。
包括对跨境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要求。
5.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国家加强了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三、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的实施效果通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的实施,国家有效地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了跨境融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一系列管理参数也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对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的展望与建议尽管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指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管理和监测,以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包括各类资金在国际间的跨境流动,既包括跨境投资和跨境借贷,也包括在外国间存款和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等。
它既与贸易和投资直接相关,也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风险控制密切相关。
在这个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统计和监测系统。
通过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统计数据库,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情况,从而及时分析和评估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同时,需要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方进行监测,包括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其次,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需要建立一个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于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大额跨境资本流动,还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控,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还需要建立一个政策调控体系。
通过采取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如资本流动的定向引导、差别化调控等,可以合理引导和调节跨境资本流动,使之与国内经济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同时,还需要建立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以应对跨境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挑战。
最后,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
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需要合法合规地开展跨境资本流动,公众需要增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全口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实现跨境资本流动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的重要机制。
通过建立全面的统计和监测系统、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以及政策调控体系,可以有效管理和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协调
屮W外il:MAR 01,2021推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协调加强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的协调配合,既有助于从整体层面监测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木流动的运 行状况,又能强化对微观主体的风险防范_文/符林编辑/章蔓菁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统筹平衡促进贸易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之间的关系,在 开放的环垃中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 监管”两位一体的竹理框架.积极应对外汇市场冲击和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作为两位一体管埋狀架的两大支丨丨_:,宏观屮慎与微观监 竹在发挥衿自优势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样 要,宏观审憤与微观监管之间的关系宏观审慎是一种强调整体、自上而下的监管机 制,其关注重点足系统性金融风险;微观监管则是一种 从个体到牿体、[^下而上的监管机制,关注的重点是金 融机构个体的稳健性:虽然宏观帘慎与微观监管在政策 目标、政策工具、实现途径方面有所区分和侧重,但同 时也有所融合和互补:这一关系为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 的调奠定了基础:一是防控目标“和而不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 市慎与微观监管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坫防控外汇市 场风险和跨境资本流动冲击_但两者的具体作用层面有 所不同:宏观屮愤沾通过建立和完善跨垃资本流动监 测、预齊和响应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逆周期调节外汇市 场的顺I/請I波动,旨在维护外汇市场的M本稳定.防范 跨垃资本流动大幅波动丨发系统性风险;而微观监讶则 迠通过打I;•虚假交品、欺骗性交蛣和地下饯庄等违法违 规行为,依法维护外汇市场秩序段相s融合和渗透。
一方面,宏观审 愤调控T.段往往与微观监管的站种机制、方法存在关 联,某种柷丨2上可将微观监WT.Uffi为宏观屮愤的微观 基础。
嫌篇微观监管中收集的单一主体的资本充足 率、杠杆率、外汇流动性等数据,也是宏观审慎中系统 性:风险监测、评佔和预警的基础,因而如米微观数据失真,会直接影响对系统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进而削弱宏观审慎的效果。
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中国政府为规范企业跨境融资行为而
制定的政策措施。
该政策的出台旨在加强对企业跨境融资的宏观监管,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
该政策规定了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的管理范围和要求。
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包
括境内企业在境外筹集资金、境外企业在境内筹集人民币资金等行为。
为了加强监管,政府要求企业在进行跨境融资前必须履行一系列审批手续,并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报送。
在审慎管理政策下,金融机构需要对企业的全口径跨境融资行为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风险控制。
企业在进行跨境融资时,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以便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此外,政策还对外债的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
境内企业在境外借款需要经过严
格的审批程序,并且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外汇管理和资金使用。
政府还加强了对企业外债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非
常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市场,还能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政府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制度,为企业跨境融资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2016年出台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2016年出台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2016年出台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项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同时加强对跨境融资风险的监管和控制。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项政策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首先,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了分类管理。
根据这项政策,中国境内与境外的主体之间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应统一纳入外汇市场监管,即全口径监管。
首先,政策对债务类跨境融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在政策出台前,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境外市场发行债务,债务规模庞大,风险也相对较高。
为了规范这一领域的市场行为,政策要求相关主体在发行债务之前向外汇局备案。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债务类跨境融资的风险,关注潜在的外汇风险,同时也增强了金融的透明度。
其次,政策对股权类跨境融资作出了具体规定。
股权类跨境融资主要是指境内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融资,例如直接投资境外企业或购买其股权。
政策将股权类跨境融资分为境内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种形式,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一措施旨在规范股权类跨境融资行为,防范潜在的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政策还对外债和资本项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管控。
政策明确了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外债余额和资本项目可用额度,限制了跨境融资规模。
这一措施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外债过度积累和资本外流过快。
此外,政策还进一步完善了跨境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政策要求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对跨境融资的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此外,政策还明确了风险评估和风险记录、报告等相关要求,加强了对跨境融资风险的监管和控制。
总结来说,2016年出台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跨境融资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和管控。
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和可持续性,更加强了对跨境融资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最新版】目录一、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的定义与作用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情况三、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影响四、企业应对策略与建议正文一、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的定义与作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一个重要计算因子,它包括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以及跨境融资杠杆率。
该政策作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控制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
上调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反之,下调参数则会降低风险余额上限,限制跨境融资额度。
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情况近年来,我国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了多次调整。
2020 年12 月 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 1.25 下调至 1。
此次调整旨在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
根据政策规定,企业因此次参数调整导致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通知发布之前的跨境融资合约可持有到期。
三、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影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和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政策的调整会影响企业的跨境融资额度。
当参数上调时,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融资额度;当参数下调时,企业需要重新安排融资计划。
其次,政策的调整还会对金融机构的外债管理产生影响。
金融机构需要根据政策要求调整外债额度,以确保合规经营。
四、企业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调整,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企业应关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宏观审慎参数的调整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融资计划。
其次,企业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在融资过程中注意控制风险,避免过度依赖跨境融资。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以提高融资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
总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是调控跨境融资风险的重要手段。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解读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解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7〕9号)规定,自2017年1月13日起,对全国范围内的法人企业(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企业除外)和法人金融机构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一、涵义跨境融资是指境内机构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的行为。
全口径指在跨境融资层面上统一了本外币、中外资主体、短期与中长期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企业(不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和除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业务按属地原则进行管理,并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全口径跨境融资统计监测。
二、政策红利(一)丰富融资渠道。
运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需要自主选择融资币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二)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多种融资模式借入境外低成本资金,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拉平政策待遇。
为中资企业借用外债彻底松了绑,中外资企业均可在净资产2倍以内举借外债,且外债资金可以意愿结汇,依法使用。
(四)拓展业务空间。
扩大豁免范围,银行可通过吸引境外机构开立NRA账户、引入境外闲置资金和境外同业拆借等多种方式丰富资金来源,提高抗风险能力。
(五)操作程序简便。
无需事前审批,只需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事前备案、银行事后报备。
三、主要融资模式(一)企业间海外直贷。
境内机构从境外关联公司、其他境外企业或个人借入本外币,并调回境内使用。
(二)银企间海外直贷。
境内机构通过境内银行从境外金融机构借入本外币,并调回境内使用。
(三)境外发债。
经发改委备案,通过承销商在海外发行债券,并将募集资金调回境内使用。
四、融资额度计算方式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A)的计算: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Σ本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期限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Σ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汇率风险折算因子。
加快构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加快构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作者:景麟德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在促进全球资源配置的同时,跨境资本流动也放大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在历次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8·11”汇改以来,我国一度面临持续的资本外流压力,跨境资本无序流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冲击成为我国重要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之一。
金融危机之后,从宏观审慎角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日渐成为各国共识。
在此背景下,文章在详细阐述传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与宏观审慎管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系统梳理了跨境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风险累积之间的动态关系的基础上,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了针对性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跨境资本流动也放大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在多次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期全球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注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和频率的迅速增大。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短期化,市场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8·11”汇改以来,我国一度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本外流压力,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冲击成为我国重要的风险隐患之一。
近年来,从宏观审慎角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日渐成为各国共识。
构建以防范由跨境资本流动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冲击为直接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对于维护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的改善为完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期,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演进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始,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十年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演进过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8年~2009年,这一时期全球资本大量流入美国。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研究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研究罗树昭;陶燕君;陆小丽;杨思雅
【期刊名称】《区域金融研究》
【年(卷),期】2022()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加快,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波动性增强,为实现有效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我国在外汇领域不断完善微观监管制度,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探索建立完善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外汇管理体系。
本文梳理目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的实践经验,认真分析其整体作用效果,并针对现行管理框架中存在的宏观审慎工具不够完善、缺乏全面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宏微观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双向风险传导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监管工具体系、加快宏微观两位一体框架下的协调机制建设、构建完备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健全宏微观双向风险传导机制等建议。
【总页数】9页(P42-50)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
【作者】罗树昭;陶燕君;陆小丽;杨思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0
【相关文献】
1.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问题研究
2.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研究
3.金融开放、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资本市场稳定——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
4.金融开放、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资本市场稳定——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
5.从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到监管科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16〕18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16〕18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为把握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的跨境融资水平,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前期区域性、地方性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试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通知所称跨境融资,是指境内机构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的行为。
本通知适用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统称自贸区)的企业(以下称试点企业),以及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以下称试点金融机构)。
本通知适用的试点企业仅限非金融企业,且不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
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热度、国际收支状况和宏观金融调控需要对跨境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进行调整,并对试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试点企业跨境融资进行管理,并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全口径跨境融资统计监测。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建立宏观审慎规则下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试点企业和试点金融机构均可按规定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试点企业和试点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按风险加权计算余额(指已提用未偿余额,下同),风险加权余额不得超过上限,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
外汇局发布《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深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汇发〔2019〕7号文印发,以下简称《规定》),按照服务实体经济、统筹资金使用、有效防范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
《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
简化外债和境外放款登记管理,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项下的外债和境外放款实行“一次性登记”。
二是扩充新的政策红利。
允许跨国公司备案后直接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在相关资金结汇和支付使用时,无需事前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
三是调整优化账户功能。
跨国公司主办企业以国内资金主账户为主办理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各项业务,国内资金主账户为多币种(含人民币)账户,账户币种和数量均无限制。
四是取消合作银行不超过3家的限制,取消企业在备案前“应明确外债、境外放款集中额度在各家开户银行的具体分配”限制。
五是取消手工报表,通过电子化手段及时采集相关数据。
六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对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统计监测,通过风险评估、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核查检查等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全国性中资银行:为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汇发〔2015〕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进行了修订。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外债和境外放款宏观审慎管理。
跨国公司可根据宏观审慎原则,集中境内成员企业外债额度和(或)境外放款额度,并在集中额度的规模内遵循商业惯例自行开展借用外债业务和(或)境外放款业务。
浅谈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及有效措施
浅谈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及有效措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跨境资金流出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包括资金安全、金融系统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管理和规范跨境资金流动,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
本文将就跨境资金流出的风险及有效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跨境资金流出的风险1. 风险来源跨境资金流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导致外汇市场波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导致国内货币供应过度紧缩,从而引发汇率波动,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构成威胁。
一旦资金流出规模较大,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加剧,甚至发展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导致国内资产价格波动,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可能导致股市、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从而破坏国内资产市场的稳定。
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一旦发生资金外流,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影响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 风险影响对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进而对国内货币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影响市场稳定运行。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跨境资金流出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加剧,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二、有效措施为了规范和管理跨境资金流动,减少潜在风险,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和机制,完善资金流动信息披露制度,及时监测和评估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2.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安全。
金融监管法律协调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跨境资本流动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政府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法律协调。
本文将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法律实践为例,分析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案例。
二、案例概述近年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以下特点:1. 资本流入规模较大,但增速有所放缓。
2015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入规模达到1.1万亿美元,但2016年增速放缓至0.8%。
2. 资本流动结构发生变化,直接投资占比上升。
2016年,我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达到840亿美元,同比增长8.7%,占比达到29.6%。
3. 资本流动风险有所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
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上升。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包括:1.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制度,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2. 优化外汇管理政策,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3. 加强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确保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1.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制度我国政府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原则、监管机构、监管措施等,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案例:2017年,我国政府为进一步规范跨境资本流动,发布了《关于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我国政府通过宏观审慎管理,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调控,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宏观审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风险。
(2)加强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实施差别化的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调控。
跨界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跨界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摘要:
1.跨界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2.跨界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管理的实施
3.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上调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
4.我国跨境融资政策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跨界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跨界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
它相当于杠杆率的放大器,上调这一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
这一政策属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旨在防范跨境融资风险。
二、跨界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管理的实施
在跨境融资新管理模式下,对企业的跨境融资实施风险加权余额管理。
企业在风险加权余额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跨境融资。
这一政策旨在加强对跨境融资的管理,避免金融风险的传播。
三、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上调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 上调至1.5。
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四、我国跨境融资政策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跨境融资方面的政策不断完善和放开。
从过去的严格管控到如今的风险加权余额管理,表明我国在跨境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跨境融资的监管力度,同时完善相关政策,以促进跨境融资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跨界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我国跨境融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口径跨境融资和宏观审慎管理
7、针对前述材料提供的补充说明 其中,中长期、短期外债期限风险转换因子
分别为1、1.5;汇率风险折算因子为0.5。
18
外债的使用
1
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外或国 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支出;
宏观审慎管理
一种管理方式,国家通过一些如对参数的调节、逆周期操 作等措施,来实现对外债的管理。
1
政策适用主体
法人机构
法人企业
非金融企业 政府融资平台 房地产企业
法人金融机 构
银行类金融 机构
非银行金融 机构
外国银行境 内分行
27家 其他
2
对企业的优势
便于国内企业向海外借钱,能够丰富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 本,操作程序简便,尤其利好中资企业。
6
企业直接在银行办理还本付息
7
外债偿还完毕后,关闭外债账户,到外汇局
办理外债注销
16
企业登记所需资料
1、申请书
2、跨境融资合同正本及合同各主要条款复印件,合同为外文的应另附 合同主要条款的中文译本
3、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外方股东资金到位证明材
料等文件,中资企业提供
营业执照
4、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所选择模式(现行外债管理模式或9号文模式)的
进一步扩大了国内企业的融资额度,企业可在净资产2倍的范围内从国外 借入人民币或者外币外债,并在国内使用。
3
对比产生优势
2016年以前
2016年以后
借债主体
中资企业逐笔申请外债指标;外 商投资企业在“投注差”范围内
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与风险防范
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与风险防范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跨境资本流动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如同经济世界的血液,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跨境资本的大规模、快速流动可能会对一国的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实施以及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有效防范相关风险,成为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跨境资本流动,简单来说,就是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和流动。
这种流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借贷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也日益加快。
一方面,这为各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比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本国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国际证券投资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有助于分散风险,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然而,跨境资本流动并非只有阳光,也有阴影。
大规模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例如,当大量短期资本迅速涌入一国时,可能会推高该国资产价格,形成资产泡沫。
一旦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这些资本又会迅速撤离,导致资产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
此外,跨境资本流动还可能削弱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如果一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本流入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反之,若采取紧缩政策,资本外流可能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为了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各国纷纷加强了监管措施。
首先,在宏观层面,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至关重要。
通过对跨境资金的来源、去向、规模和流动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流动,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如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必要的限制或管制。
例如,对短期资本流入征收托宾税,增加短期资本流动的成本,从而抑制过度的短期投机行为。
在微观层面,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是关键一环。
金融机构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渠道,其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4.金融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对传统的监管手段、监管能力提出挑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
发展,使各金融市场之间和不同金融业态之 间的关联性更加紧密,呈现更加复杂的网络 特征和联动关系。金融业务的交叉运行、金 融信息在不同市场间的快速传递,使得金融 交易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大大提高,受制于 监管机构分设等因素,金融业综合统计、信 息共享和大数据建设滞后,导致金融监管缺 乏对全面数据的支持和对大数据监管手段的 运用。
随着金融创新产品逐步丰富,影子银行
迅速崛起,理财、基金、投资,进入资产管
理时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
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趋势不断增强,金融
控股公司(集团)介入多种业务领域;股市、
债市、汇市、期货等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性
在显著增强, 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
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显露出监管空白、
协调问题。中国一向强调大一统,中央银行
现在划分为两个总部,在职权划分、政策协 调方面是否会产生矛盾。
第三,各个监管部门的整合问题。从长远
看,由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个大的趋势,
所以要求金融监管部门要有与混业经营相适
应的组织结构,所以必然要对当前的多头监
管局面进行整合。
11
二、我国金融监管政策选择
2015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 剧,国内股市巨幅波动、汇市动荡、银行 坏账激增、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不断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度上升, 由此暴露出当前的金融监管构架以及不适 应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金融业态变化的新 形势,难以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严重影 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款的小型准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监管权限交给地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镜鉴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专题SPECIAL REPORT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镜鉴从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理实践来荇,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需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和响应,丰富宏观审慎管 理:筘.并关注工具实施顺序和启停时机文/陈鸽编辑/章蔓菁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资本项H可兑换稳步推进的背 设下,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5特 别进新M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欧炎等国的M化宽松政策造 成境外流动性泛滥,叠加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复苏和发达经 济体货币政策转向风险,使跨境资本流动而临更为复杂的 局而,也对如何做好宏观审慎管现提出丫新挑战对此,笔齐拟迎过对新兴经济体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帘慎管理方 而实践的梳理分析,为在当前形势下持续完善我丨if跨境资 本流动宏观审慎符理提供借鉴: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实践早在1979年,国际清算银行和英格银行便提出了 "宏观审愤”概念,但基本停留在央行以而的研究,未进 入实践层面:20世纪80年代以來,多个发达国家和新兴 市场国家实现了资本自由流动,(II部分新兴市场|R|家未具 挤冇效应对H际金融危机的监管机制和&机预判能力,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一些受 到危机冲击的东南亚国家采取了.A冇稳定系统性风险性质 的短期资本管制措施.:在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 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年&农的《迈向一个健全的 金融体系框架》一文中首次在金融监管中强调宏观审慎耍 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丨u|际金融危机.系统性风 险符理遂引起企球关注,聚焦系统性风险竹理的宏观审ffl 监行成为K别于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全球金融 治理新方向: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提出资本流动审慎 管理框架,并在2012年发布的《资本流动的自山化和竹'理:机构观点》中提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主要包括结构 性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宏观帘慎措施(MPM)和资本 流动管理措施(CFIVIs)K中,宏观屮愤措施旨在管埋 系统性风险.不直接影响跨境资木流动,K相关措施与巴 塞尔协议m中部分加强逆周期管理和宏观审慎要求的管理措施朮合,包括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贷款价值比、净稳定融资比率和流动性淖盖比率等部分流动性管理指 标;而资本流动赀理措施则直接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 和结构,主耍包括价格类管理措施(外汇存款准备金、托 宾税等)和数量型符理措施(外币头寸、外币信贷控制、资本限额限期等)从新兴•市场M家跨境资本流动11:理的实践看,纯粹意 义上的宏观'i|f慎措施主要聚焦国内主体,针对国际金融领 域的实践扪对较少,多为平抑外汇贷款所引发的风险。
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然而,随着跨境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风险的不断增加,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开始关注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调节问题,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本文将围绕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展开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金融话题。
一、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概念和形式金融机构跨境融资是指跨国界进行的金融融资活动,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债券发行、外汇融资等形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风险和挑战然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跨境融资活动的不确定性较大,存在着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的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跨境融资活动还可能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和挑战。
三、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防范金融机构跨境融资所带来的风险,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开始重视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调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调节参数。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跨境融资的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跨境融资活动。
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跨境融资的规模和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偏好开展跨境融资活动。
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体系,按照监管要求履行相关的信息披露和报告义务。
四、总结与展望金融机构跨境融资是国际金融市场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然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调节,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随着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的推进,外汇管理更多转向事后监测检查和调控,充实完善宏观审慎性的政策调控工具成为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迫切要求。
构建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从监测预警体系、调控工具等各方面加强对跨境资金的逆周期调控,发挥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建立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工具,抑制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跨境资金流动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风险,积极应对和有效调控对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十分重要。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的逆周期调控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强调从宏观、逆周期和跨市场的视角评估和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的风险传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
而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货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管理间的政策均衡,是有效贯彻金融货币政策方针,构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框架的迫切课题。
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现实需求
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多种进出渠道,需要宏观经济政策间的相互协调。
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的推进,外汇管理更多转向事后监测检查和
调控,充实完善宏观审慎性的政策调控工具成为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迫切要求。
(一)宏观审慎监管有效弥补了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
宏观审慎是相对于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而言的,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外汇局对于跨境资金的监管更多地关注交易行为,并按业务条线、资金属性对其进行分割,予以分别监管,如严格区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资金,对经常项目资金实行真实性审核,对资本项目资金实行汇兑审批。
由于经济运行中涉外经济主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涉外金融机构之间的高度相关,其运营实际存在较大的负外部性。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各家银行在地域、行业、业务种类上的运营都高度同质化,由此带来的整体金融风险敞口也不断累加,且这种累积伴随着经济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而更趋复杂。
作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部分,外汇局对跨境资金监管也提出了“五个转变”,由过去的行为监管转变为主体监管,由事前监管转变为事后管理,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对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进行调节,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消除热钱套利空间,这种转变有效弥补了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更好地防止系统性风险跨地区、跨币种、跨境传染。
(二)跨境资金的宏观审慎管理侧重于总量调控。
外汇管理“五个转变”体现了从微观业务合规监管向宏观外汇总量调控管理的转变,是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型。
以事前审批、核准为特征的真实性审核由于完全围绕微观主体的单笔业务展开,不具有总量管理特点,正
在被逐步弱化,以指标性管理和规模额度控制为特征的数量型管理工具,能够直接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调控,是实现总量调控目标的主要手段,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各个领域正在被不断完善,如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均已经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实现对外债全口径的统计监测和系统性风险管理。
外汇总量调控手段摆脱了微观行政审批管理的局限性,在最大程度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和赋予市场主体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逆周期管理。
(三)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是对资本管制的修正和替代。
我国特定时期实施的资本管制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带有行政管制性的制度安排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
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调控应运而生,它与资本管制存在较大差异,资本管制是对一国居民和非居民的金融交易进行限制,当一国政府实施资本管制时,境内外金融市场分割,造成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借贷利率差异,境内企业很难从境外融资或融资成本上升,境内银行向境外企业的放款成本也会上升,资金的跨境流动被行政强制阻碍。
宏观审慎调控是根据交易计价货币,而非交易方居民性质所实行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作用是遏制过度借贷冲动和市场投机。
资本管制政策可以打破资本流动和汇率贬值形成的恶性循环,宏观审慎调控在保持这种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打击资产价格投机,防范系统性风险。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