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教育心理学中的主要概念和理论;3. 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引言A. 简介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解释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概念A.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认知理论B. 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发展C. 教育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A. 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 行为主义教学法:奖惩制度和条件反射2. 认知主义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3. 社会认知理论教学法:合作学习和观察学习B. 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阶段2. 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C. 教育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1. 标准化考试和评估工具的应用2. 个体评估:观察、问卷和面试等方法四、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A.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1. 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2. 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和评估方式B.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2. 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困扰C.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政策中的应用1.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2. 提供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五、小结A. 总结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B. 强调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这个教案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份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并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引言部分,学生将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为何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随后,学生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评估。
接下来,教师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重点关注学习理论以及发展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教案将讨论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例如个性化教育、师生互动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2024年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以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育评价心理等方面。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2)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潜能的实现过程。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学策略:包括直接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等。
(3)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自我概念、学习动机等。
(4)教师心理: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信念、教师期望、教师效能感等。
(5)教育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4.角色扮演法:模拟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模型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章:学生心理与发展3.1 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3.3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差异个性发展与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学策略4.1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4.2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4.3 课堂管理与发展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估与测量5.1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估的定义与目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与方法5.2 教育测量的基本技术教育测量的原则与工具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5.3 教育评估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评估与课程评估教学评估与教师评估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激励6.1 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定向理论6.2 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培养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3 学习激励策略与实践奖励与惩罚的运用任务设计与管理第七章:课堂交流与合作7.1 课堂交流的基本原理交流的模型与过程有效沟通的技巧7.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合作学习的定义与原则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7.3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第八章:特殊教育与差异教学8.1 特殊教育的需求与策略特殊教育的定义与范围特殊教育的学生评估与适应策略8.2 学习差异与个体教学学习差异的类型与识别个体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8.3 多元文化教育与包容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与实践包容性教学策略与实践第九章:教育技术应用9.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种类与用途9.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9.3 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教学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的概念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10.2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中的1.3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5.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高等教育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课程总结:评估学生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六)六、教学内容: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2. 认知发展与学习理论3. 情感发展与人格塑造4. 社会心理与教育环境5. 心理健康与辅导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认知发展与学习理论、情感发展与人格塑造、社会心理与教育环境、心理健康与辅导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高等教育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课程总结:评估学生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以及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能够分析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3. 学会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机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讨论学习动机在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动机理论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动机问题,巩固所学。
5.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激发与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教育心理学教案:学习动机2. 板书内容:(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2. 答案:(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任务动机、自我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具有激发学习行为、调节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作用。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
社会化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阐述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解释社会化过 程中个体如何学会控制本能冲动并适应社会规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榜样和强化对儿 童行为塑造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提出交往行动是社会化的基础,强调语言沟通在建立人际关系和形 成社会规范中的重要性。
专业素养。
0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 点,强调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建 构知识的重要性。
将人的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加 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的解释和分析。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社会 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以 及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注意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
组织策略
列提纲、画图表、归类等
复述策略
重复、抄写、做记录等
情感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知情统一原则
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情感渗透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推进
0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02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 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
0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 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
0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 康教育能力
05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
网络成瘾问题及对策
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表现
(word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学现象”,这一观点以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在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中,又由于对学与教有不同的侧重而分为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
P.Ausubel)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为代表。
另一种看法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线,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研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
L。
Gage)为代表。
我们认为,既要考虑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也要考虑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过多的限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较为宽泛的界定,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主,同时也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与条件.(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核心,一方面研究学习的实质、过程和类别,揭示学习的一般心理学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制约学习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为有效地学和教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为:二、任务与意义(一)任务世界上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的心理活动也一样.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和揭示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的规律。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1.测量与描述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虽然很复杂,却是可以测量和描述的,如果不能被测量与描述,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
教育心理学教案模板
教育心理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的讲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4. 总结: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讲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增强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情境中。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或相关资料。
2. 案例集:收集一些教育实践中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设施:投影仪、PPT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教育实践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第二课时讲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否合理运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设计
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教育心理学中的关键理论,如认知发展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教育干预理论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教育心理学概述2. 认知发展理论3. 学习动机理论4. 教育干预理论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教育心理学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2)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讲授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
(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动机、学生心理辅导等。
3. 讲授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理论、认知发展四阶段。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认知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学习动机理论(1)学习动机的定义: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在驱动力。
(2)学习动机的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自我决定动机等。
(3)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
3. 讲授教育干预理论(1)教育干预的定义: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教育干预的类型: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等。
(3)教育干预的实施策略: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育干预策略。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案例,加深对教育心理学应用领域的理解。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定义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学习现象,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思考。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教育案例,运用不同学习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群体特点。
掌握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动机、自我概念等。
学生的群体特点:同伴关系、班级氛围、群体动力等。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学生心理现象,引发学生对学生心理与教育的思考。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群体特点。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教育案例,提出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代表人物。
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桑代克的试误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观点。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习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学习理论的原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三、第三章:学生差异与教育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掌握不同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理解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性格差异等。
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学生激励和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差异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2、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教育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点。
(2)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2、难点(1)如何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情境中。
(2)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观察法安排学生进行幼儿园实地观察,亲身体验幼儿的行为和心理表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幼儿行为和心理的观察和感受,从而引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题。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
3、案例分析(约 20 分钟)展示一些幼儿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如幼儿的攻击行为、分离焦虑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小组讨论(约 2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活动”,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5、实践观察安排(约 10 分钟)向学生介绍实践观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安排学生分组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
6、课堂总结(约 10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记录在幼儿园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和心理表现,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阅读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文献,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2.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态度4.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4.4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实践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纪律与学生行为管理5.4 课堂管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6.3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6.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第七章:评估与评价7.1 评估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7.2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核7.3 教师教学评价与反馈7.4 评估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学生学习动机与策略8.1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类型8.2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8.3 学习策略的类型与训练8.4 学习动机与策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情绪智力与教育9.1 情绪智力的基本概念与理论9.2 情绪智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9.3 情绪智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9.4 情绪智力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跨文化教育心理学10.1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与挑战10.2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3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议题10.4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是的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会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第十一章:特殊教育心理学11.1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11.2 特殊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议题11.3 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与学习障碍11.4 特殊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与应用第十二章: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12.1 教育心理学实验设计12.2 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12.3 实验数据分析与解读12.4 实验研究在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三章:教育心理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3.1 教育政策与心理学的关系13.2 教育心理学在政策制定中的角色13.3 教育政策评估与反馈13.4 教育心理学在政策制定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4.1 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14.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设计中的应用14.3 教育技术产品的评估与优化14.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教育心理学伦理的重要性15.2 教育心理学研究伦理与实践伦理15.3 教育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与责任15.4 教育心理学伦理案例分析与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育心理学》教案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应用领域以及伦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03 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
观察法
01
02
03
自然观察法
在日常教育环境中,直接 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表现, 记录并分析。
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参与到被研究者的 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 进行观察。
结构观察法
事先设计好观察项目和记 录表格,在观察过程中严 格按照设计进行记录。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在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室 条件下,研究自变量和因 变量之间的关系。
05 教育心理学的实 践应用
学习策略与技巧
认知策略
通过理解、记忆、思考等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元认知策略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 节,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等。
资源管理策略
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环境、人 力等资源,促进学习。
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康与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概念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维护方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教 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萌芽阶段
在古代,一些哲学家和教育家开始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教育心理 学思想。
形成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教育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 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开始系统地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和个体经验相结合的过程。
代表人物
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主要观点
知识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学习是通过 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提供真实 情境和问题解决的机会。
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
标题: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
4. 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1.1 实验研究2.1.2 观察研究2.1.3 调查研究2.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2.2.1 教育评估2.2.2 教育干预2.2.3 教育心理咨询3.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1.1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1.2 艾森豪威尔的强化理论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2.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3.2.2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3.1 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3.3.2 卡尔·罗杰斯的教育理念4.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4.1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干预策略4.2 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4.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成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
4.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4. 实践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节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3. 第三节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4. 第四节课: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5. 第五节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6. 第六节课: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管理3.3 学生的个性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认知与教学能力4.2 教师的情绪与管理4.3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第六章:学习动机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七章:教学设计7.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7.3 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第八章:教学评价8.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8.2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8.3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保障第九章:特殊教育心理9.1 特殊教育心理的概念与特点9.2 特殊教育心理的诊断与干预9.3 特殊教育心理的支持与促进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0.1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补充和说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研究方法多样,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认识逐渐深化。
2. 第二章:学习理论补充和说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内部认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这三个理论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 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补充和说明:学生认知发展涉及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情绪与管理关注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以促进学习,个性与教育探讨如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跨文化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能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定义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等。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分别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
掌握不同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学会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实践。
2. 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等。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等。
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重点1. 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教育学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案例等。
2. 实物教具:如图片、模型等。
3.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教育学心理学?它对我们有什么用?”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教育学心理学在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四)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育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讲座或活动。
2. 鼓励学生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
十、教学时间本节课为45分钟。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提高其认知能力。
3、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难过等。
教导幼儿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难点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培养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2、故事讲述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3、情景模拟法:创设实际的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其应对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舞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音乐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跳舞的时候你们心情怎么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绪。
2、认识情绪(10 分钟)教师展示不同表情的图片,如笑脸、哭脸、生气的脸等,让幼儿说出对应的情绪名称。
接着,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不同的情绪情节,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指出相应的情绪。
3、情绪表达(15 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表情卡片。
让幼儿选择一张卡片,然后用动作和语言来表演卡片上的情绪,其他小组猜测。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当我们有这样的情绪时,应该怎么告诉别人呢?”4、理解他人情绪(15 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视频。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们分别是什么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引导幼儿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情绪。
然后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以及是如何处理的。
5、情绪调节(15 分钟)教师创设一个困难的情景,如搭积木总是失败。
让幼儿体验这种挫折带来的不好情绪,然后一起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暂时休息、寻求帮助等。
教师总结幼儿提出的方法,并强调在遇到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五章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计划课时: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掌握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掌握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原则。
理解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了解各程序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
即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不良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
教学过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
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
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
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
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
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
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
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
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以剥夺其同伴的注意;另一个就是使用集体连坐。
这一策略是指根据全班(或小组)中所有成员表现予以奖励。
如此则可消除同伴对不良行为的支持。
(3)避免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不良行为第三个重要的强化是逃避烦闷、挫折、乏味和不愉快的活动。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逃避或避开不愉快的刺激就是一种强化,有些学生把学校里发生的许多事都看做是不愉快的、烦闷的、挫折的和疲惫的,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反复遭受失败的学生尤其如此,但是甚至最有能力的或动机最强的学生,有时也会感到烦闷和挫折。
学生经常表现不良,只是为了逃避不愉快的活动。
这在学生频繁请求上厕所、削铅笔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这些学生在自习或做作业时比听讲时更容易提出这些请求,因为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业能力不太自信的学生而言,对课堂作业更会感到挫折和焦虑。
解决这一原因引起的不良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
二、行为矫正原则所谓行为矫正就是系统地应用先前刺激和后果来改变行为。
所谓后果就是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时,最后对学生的摊牌:要么遵守规则,要么后果自负。
其主要原则如下:(1)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第一步就是观察行为不良的学生,以识别出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第一个被定作目标的行为应当是最严重、最容易看出、最重要、发生的频率较高的行为,并且看看是什么强化物在维持这一行为。
观察的另一个意图就是设立一个基点,以便比较出后来的改进。
(2)设立基点行为在以后的几天里观察学生,看看其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多高。
在此之前,需要明确界定这一行为的构成。
例如,如果目标行为是“打扰同伴”,那么你就得决定什么具体行为构成了“打扰”(或许是逗乐、伸头、打断、拿去教科书)。
可以根据频率(如张××擅自离座位多少次)或时间(离座位多少分钟)来测量行为基点,频率记录很容易做到。
基点行为可以成为表扬或惩罚及实施程度的参照点。
(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矫正实践,都赞成强化适当行为而不是惩罚不当行为。
惩罚往往会制造仇恨,这样,即使用惩罚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却又产生了另一些问题,并且惩罚还必须始终如一地使用。
相反,成功的强化程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消失,在行为矫正程序的开始阶段,需要始终一致地强化适当的行为,但随着行为的改进,强化就可以给的越来越少。
最后,从伦理方面来考虑,即使用惩罚和强化同样奏效,但应当避免使用惩罚,因为惩罚不利于建立一个快乐健康的课堂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两种惩罚,但只有在无法使用强化策略,或强化策略不管事时才予以使用。
无论如何,对不良行为的惩罚程序应当始终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动不动就用。
(4)必要的惩罚及其标准当使用强化程序也无法解决某一个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就需要使用惩罚了。
作为惩罚的不愉快的刺激,个体都试图避开它。
学校里常见的惩罚有申诉,逐出教师,停止上课等。
奥·勒利等人(O’Learg&O’Leary,1997)提出7条有效而人道地使用惩罚的原则。
⑴偶尔使用惩罚。
⑵使儿童明白为什么他要受惩罚。
⑶给儿童提供一个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
⑷强化儿童与问题行为相反的行为。
⑸避免使用体罚。
⑹避免在你非常愤怒或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
⑺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惩罚。
(5)观察行为并与基点作比较评价程序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行为矫正程序往往要持续好几天,如果一周以后行为哦并未得到改善,那么就要尝试其他系统或强化物了。
(6)减少强化的频率一个行为矫正程序实施了一段时间,如果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并且稳定在某个新的水平上,强化的频率就可减少了,一开始,适当的行为每出现一次就予以一次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几次适当行为才给一次强化,减少强化的频率有助于长时间维持新的行为,并且有助于把行为延迟到其他情境中。
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下面介绍四种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以家庭为基础的强化策略、日常报告卡程序、信物强化和集体绩效系统。
一般地,前两者适用于整班。
(1)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home-based reinforcement)是指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报告给家长,家长,家长提供奖励。
教师让学生把一张每日或每周报告卡拿回家,根据教师的报告,家长给学生提供特权或奖励。
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方法常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的行为,也用于整个捣乱的班级。
有个曾用它来激励学生交家庭作业、完成学校任务、禁止窃窃私语等。
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具有这样几个好处。
第一,父母能比学校提供更有效的奖励和权利。
父母控制着看电视、上商店、会朋友的机会,父母亲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
第二,能时常给父母提供有关孩子的好消息。
第三,容易管理执行。
第四,一段时间以后看日志卡会逐渐被周志卡取代,渐渐地周志卡也变得无效,直到学校使用6周、9周记录卡。
(2)个人日志卡日志卡(individual daily report cards)是要求父母参与并且强化所期望的结果的一种行为管理系统。
在日志卡上,教师需要对学生每堂课上的行为和作业评级。
学生整天拿着这张卡,让上课的老师给他评分,每天回家,要拿这张卡给父母看。
当他的得分达到某一标准后,父母就给予奖励,如果学生忘了带回家,父母就会认为他没达到标准。
很明显,这需要各位教师、父母共同协作,如果个人日志卡的确能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这种努力也是值得的,建立和完善日志卡可以采用下列步骤:①确定日志卡所包括的行为;②向父母解释这一程序;③当行为得到改善时,减少报告的频率。
(3)整班代币强化整班代币强化(Whole-Class token Reinforcement)是指学生能把因学习和积极的课堂行为而获得的代币,如小红星、分数等,变化成他们想要的奖品的一种强化系统。
有人研究,以整班为单位的代币强化系统后对学生的行为特别有效。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花费太高,因此除了在特殊教育中,其他地方很少使用。
一般来讲它以让位于更加行之有效的集体绩效和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系统。
(4)集体绩效系统集体绩效系统(group consequence system)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的一种强化体系。
它比其他行为矫正方式如以家庭为背景的课堂管理策略更容易实施。
首先,作全班记录通常要容易得多;其次,大多数情况下整个班级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避免分别处理学生。
集体绩效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当集体根据每个成员的行为而受到奖励时,集体成员将会彼此鼓励,以使集体获得奖励,使同伴由支持不良的行为转变为反对不良行为。
其实,人们已成功地用集体绩效法实现了各种不同的意图,如,老师说“如果所有学生都放下手中的话,保持安静,我就讲故事”,或者说“如果全班在明天的测验中平均分在90分以上,下一周的家庭作业就免了”。
这些集体绩效行为管理使用的是一个简单的声明,如果稍加组织,就会增大其效果,方法可以考虑如下:①确定哪些行为要强化;②设置一个适当的计分系统;③考虑给严重行为扣分;④当行为得到改善后,减少记分和强化的频率;⑤如有必要,将集体绩效与个人日志卡结合起来使用。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运用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这一章节知识进行分析)课后作业(思考题):1、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还会有哪些?及其解决方式怎样?2、你觉得奥·勒利等人(O’Learg&O’Leary,1997)提出的7条使用惩罚的原则合理吗?为什么?主要参考资料: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