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地貌学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学基础课程论文
地质地貌对土地整理及规划的意义
摘要:
当今时代。对于土管来说最基础的两门学科就是地质学和土壤学,所以可以这样说:地质地貌对土地整理及规划的意义就在于用地质学和土壤学相结合来规划管理土地。地质学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开发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区域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与其固有的地质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域地形、地貌的特点制约着其土地的开发,同样影响着它的基本规划、以及交通规划、环境与景观规划等。然而区域规划的好坏反映着该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表达。因此,区域地形、地貌全程参与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所以可以说,地质学与土地资源管理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
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土地管理
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我们要明确的是最首要最基础的目的是土地,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土地的相关一切后,我们才能更加因地制宜、多元化的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机器演变的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机器变化和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变化历史。地貌学则是研究地球便面的形态特征、结构机器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壳和地球的构造特征;地球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规律以及古生物演化特征;还有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应用等综合性研究。
土地管理定义
中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正确调整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业(农、林、牧、工、渔)综合发展的需要,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来源:张占录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Xxxx意义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环境计划署推出“地质学与环境”的国际研究计划,为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提供支持,而其中的“地质学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得到重视,并于同年11月成立了“地质学与土地规划工作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我们提供食物、能源、生产资料,更为我们提供生存的空间。由于社会技术条件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民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所提供的生活空间,要求土地的空间布局合理、内部和谐。当前形势下,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持续土地利用“目标的重要手段。地形地貌类型与土地整理、利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和评价地形地貌条件是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进行土管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相应的,国内外学者在对于反映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背景因素等已经非常成熟。
从地质学基础我们可以知道土壤的矿物元素含量在一般情况下与成土母质的元素含量有正相关关系,我们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主体土壤的质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成土母质的矿物成分及其组合关系,如花岗岩形成的麻沙土、其中的石英、云母等砂粒起了主要作用成为砂土;泥质岩形成的土壤、黏土物质含量丰富为粘土、而砂纸岩石与泥质岩石互层形成的土壤、当砂粒和粘土物质比例适度,就会成为质地良好的壤土。
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定位为综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测量学等诸多学科,用来解决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一门综合学科。培养具有测量、制图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就与“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紧密联系。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我们的土管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农业用地从地质学基础去了解其本质十分重要,根据土地的特性与品质因地制宜,发展和规划农业用地充分发挥其自然优势,顺应自然建设生态环境可以事半功倍;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破坏生态。例如在碳酸盐岩红壤上种植杉树,一者存活率不高浪费经费、二是完全达不到栽种树木绿化的目的而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像这种不根据地质学原理考虑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特性来盲目发展农林牧业而失败的事例还有很多。因此在土地资源实地规划和利用中就要更加注意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众多卡斯特地貌地区,一些矿场和冶炼企业洗矿后的泥浆处理,就会选择大体积溶洞处理后作为泥浆的沉集地——排泥库【葛正宏卡斯特地形、地貌常见大体积溶洞的处理及施工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于不同区域特点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例如江峰研究了丘陵区土地末世,根据丘陵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提出来河滩地开发,平坝地区土地综合整理,丘陵地区土地综合整理和山区生态整治等模式。【江峰渝西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研究】。再比如一些对于水库区的消落带的整理,对该区域进行相应土管以合理利用消落带土地资源解决该区域生态。经济、社会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充分学习地质学与地貌学后,我们应该把眼光防长方元,措施更加系统性,要求经济与自然的最大效益化:在土管时应该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把突出其区域、措施、内容的综合性当成关键点,针对于不同地貌土地资源利用相应类型的特点进行多元性规划利用。而且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自然效益。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综上所述,“地质学与地貌学”这门课程是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学会鉴别矿物、岩石从而了解到当地的地质构造,进一步根据地质构造做出相应的规划(如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等等)。构造运动对于自然灾害的原因有着比较明了的解释,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科学的理论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流水地貌以及斜坡地貌与河流的走向有着紧密的联系。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