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re假说的综述以及近期文献的总结

合集下载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发展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发展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发展文献综述摘要: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自引入中国后,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汉语国际教育学界有关输入假说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学界输入假说的研究阶段、特点、成果并结合实际给予评价。

关键词:输入假说;文献综述;对外汉语20实际70年代,克拉申在《二语习得的年龄,学习速度及最终成就》中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后来又提出“可理解输入”和“输入假说”的概念。

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

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才进入学科建设发展的蓬勃时期,国外的二语习得理论传入中国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

笔者根据在CNKI查阅到的文献,将国内学界关于克拉申“输入假说”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A.初步发展阶段。

20实际80年代到90年代为对该理论的引入阶段。

主要是对克拉申的假说进行介绍,如,桂诗春(1980)、吴丁娥(1990)等。

21世纪初期,出现针对该理论的评述及与教学初步的结合,如,郑银芳、吴叔良(1990)等。

B.研究成熟阶段。

研究者将输入假说与教学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从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课内外影响学习者的各种因素等方面讨论该理论对本学科的影响。

如,刘清平(2001)、张莉(2001)、程相文(2001)、周健(2003)、杨惠元(2000)、王永阳(2022)、贾冠杰、林磊、兰芸等。

一、初步发展阶段克拉申的假说起初是由国内外语教学界的学者引入的,用于研究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

桂诗春最早将克拉申的假说引入国内外语教学,他在论及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时提到克拉申的“监查模式”,“运用‘照顾式语言把‘输入变为‘吸入”“自然顺序”等,他认为该假说很值得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深入讨论。

SNARE复合物形成过程及其在突触传递中作用

SNARE复合物形成过程及其在突触传递中作用

SNARE复合物形成过程及其在突触传递中作用突触传递是神经信号传递的关键过程,它使神经元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这一过程涉及了SNARE复合物的形成和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SNARE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及其在突触传递中的作用。

SNARE是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的缩写,是一类与神经传递有关的蛋白质。

SNARE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物,调节神经元间突触前后膜的融合,从而实现神经传递。

SNARE复合物由两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突触前膜的v-SNARE和突触后膜的t-SNARE。

这两种SNARE蛋白质分别存在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它们通过互作用形成SNARE复合物。

SNARE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包括四个关键步骤:识别、对接、融合和释放。

首先,突触前膜上的v-SNARE蛋白质与突触后膜上的t-SNARE蛋白质识别并结合。

这种蛋白质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通过基因表达和调控实现。

随后v-SNARE和t-SNARE之间的蛋白质互作使得突触前后膜相互对接,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

在第三个步骤中,SNARE复合物介导突触前后膜的融合,使得两个膜融合成为一个单一膜。

最后,SNARE复合物释放神经递质,完成突触传递的过程。

SNARE复合物在突触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神经递质释放的关键机制。

神经递质通过SNARE复合物的融合作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进而作用于下游的神经元或靶细胞。

其次,SNARE复合物的形成和解体控制着神经递质的释放速度和数量,从而调节突触传递的强度和效率。

此外,SNARE复合物的活性也受到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的调控。

通过调节SNARE复合物的形成和解体过程,神经元可以对突触传递进行精细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信息传递需求。

除了在突触传递中的作用外,SNARE复合物在其他细胞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例如,在胞吐过程中,SNARE复合物调节细胞内液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社会网络分析(SNA)的简要文献综述

社会网络分析(SNA)的简要文献综述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的简要文献综述概述社会网络分析,通常称为SNA,是使用网络理论和图表方法来探索人际关系、组织和社会系统的一种方法。

SNA是一种能够在分析人际关系时获得洞察力的有效方法,而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关注。

这篇文献综述将介绍SNA的重要性、其理论背景和应用领域,并说明SNA在不同领域中的使用情况。

SNA的重要性SNA方法研究社会群体时很有用,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个人、小组、组织和社会网的信息。

根据一项研究,SNA方法是社会学领域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另一个研究表明,SNA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学科领域,包括社会科学、传播学、信息科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

研究表明,SNA能够揭示人们在社会网中的位置和角色,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社会群体中的人际互动和组织结构。

SNA的理论背景SNA方法是一种从结构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的方法。

该理论认为,和一个人相关联的其他人对于个体的社会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该理论认为,在社会群体之间形成的连接和关系是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的。

SNA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揭示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

SNA的应用领域SNA的应用领域和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了社会学、网络科学、组织与管理、信息科学、医学和流行病学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SNA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社会学SNA的一个常见应用领域是社会学,特别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SNA的本质是将各种社会行为都看作是有联系的关系,因此它适用于社会网络的研究和理解。

例如,SNA在社会认同、人际间信任、社交网络和合作领域不断深入应用。

组织与管理在组织学和管理学领域中,SNA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研究工具。

对于组织来说,SNA提供了一种了解组织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组织中的权力结构、信息流通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信息科学在信息科学领域中,SNA可用于网络和系统分析。

假说检验与结果解释的原理与方法

假说检验与结果解释的原理与方法

假说检验与结果解释的原理与方法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提出各种假说,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检验这些假说的正确性,然后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这一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也是推动人类认知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假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察,对某个现象或问题提出的一种初步的、未经证实的猜测或解释。

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经常感到疲劳,可能会提出假说:“是不是因为最近睡眠不足导致的?” 又或者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有人提出假说:“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减少购买奢侈品。

” 提出假说的目的是为了给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个方向,一个可能的答案。

而假说检验,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证据,来判断我们提出的假说是否成立。

这其中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检验假说所依据的数据或证据应该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靠性意味着这些数据是稳定的、可重复获取的;有效性则要求数据能够真正反映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和现象。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检验“经常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这一假说,那么通过对大量人群的长期跟踪调查,获取他们的锻炼频率和身体各项指标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就相对可靠和有效。

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会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有假设检验,比如 t 检验、方差分析等。

以 t 检验为例,如果我们要比较两组数据(如经常锻炼的人群和不经常锻炼的人群的平均血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计算 t 值并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这种差异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还是确实反映了锻炼与血压之间的真实关系。

除了统计学方法,实验研究也是假说检验的重要手段。

在可控的条件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处理,观察结果的差异。

比如,为了检验某种新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新药,另一组服用安慰剂,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当我们完成了假说检验,得到了相应的结果,接下来就是对结果进行解释。

生命起源假说比较及现有证据简析

生命起源假说比较及现有证据简析

生命起源假说比较及现有证据简析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重大难题。

对于生命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生命起源假说进行比较,并简要分析现有的证据。

1. 原核细胞逐渐演化为真核细胞假说:这一假说认为,最早的生命是原核细胞,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为真核细胞。

这一假说得到了一些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支持。

比如,真核细胞的核膜可以追溯到原核细胞的内膜。

此外,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类似于原核细胞中的独立有机体。

这些证据暗示着原核细胞逐渐融合和演化为真核细胞。

2. RNA世界假说:RNA世界假说认为,早期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以核酸RNA为基础的。

这是因为RNA既能够存储遗传信息,也能够具有催化性质。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RNA具有自身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特定的催化反应合成RNA分子。

此外,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中也发现了RNA分子的痕迹。

这些证据支持了RNA世界假说的合理性。

3. 外源起源假说:外源起源假说认为,生命可能并不起源于地球,而是通过陨石或其他外星物质的携带来到地球。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陨石中含有有机分子和氨基酸等生命构建材料。

此外,最近的研究也发现了一颗在火星上发现的有机分子。

这些证据暗示着生命可能在宇宙中较为常见,而不仅仅局限于地球。

4. 深海热液喷口假说:深海热液喷口假说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深海的热液喷口。

这些热液喷口在火山活动的同时释放出热水和多种化学物质。

科学家们在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并不依赖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从热液中获取能量。

这些证据使得深海热液喷口成为一个有潜力的起源场所。

总结起来,生命起源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未知和挑战,没有一种假说可以得到明确的证实。

目前的研究主要依靠实验室模拟和对地球上最早生命形式的研究,以期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

然而,我们仍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和实验证据来支持不同假说的合理性。

“波特假说”文献综述

“波特假说”文献综述

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政府试图通过制定环境规制政策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关于“波特假说”的研究也愈发增加,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有关于“波特假说”的文章进行必要的整理与归纳,为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波特假说”基本内涵“波特假说”认为环境与经济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正确制定的环境规制可以分为至少六个目标。

一是能够暗示企业存在的资源低效率现象并提示潜在的技术改进方向;二是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信息的收集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三是监管能够降低对环境有价值的投资的不确定性;四是监管创造了推动企业创新与进步的压力;五是监管能够改变传统竞争环境,确保企业无法通过规避环境投资而获得有利地位;六是在不完全补偿情况下规制是需要的,因为创新不能总是完全抵消成本。

Jaffe A B和Palmer K(1997)将“波特假说”分为了三个层面,分别是“狭义波特假说”、“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

“狭义波特假说”认为某些类型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创新,灵活的政府监管能够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弱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会刺激某些类型的创新,正确设计的环境规制可能会促进创新。

“强波特假说”则认为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且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大于额外的监管成本,即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

二、“波特假说”研究现状(一)“狭义波特假说”。

“狭义波特假说”强调的是某些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灵活规制政策。

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某一种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Brouhle K等(2013)研究了美国最大的志愿项目之一“气候智慧”项目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参与“气候智慧”会带来环境专利方面的变化,但只存在于研发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

曾义等(2016)采用排污费作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衡量环境规制强度,认为其能够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促进企业进行创新转型。

4000字大学英语论文:假说

4000字大学英语论文:假说

4000字大学英语论文:假说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4000字大学英语论文。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五大假说构成,这五个假说分别是: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本文主要评析其中的“输入假说”,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略谈这些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一、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的认识(一)“输入假说”的内容在五大假说中,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说”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输人假说试图解答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i+1),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特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够理解输入,而输入又有足够量时,输入就会自动提供,且学习者就能自动获得必要的语法。

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习得过程便自动产生。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建立在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的,其中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的“简化的语言”(Modified-language)和“语言学习沉默期”(the Silent Peroid)为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国外研究综述怎么写

国外研究综述怎么写

国外研究综述怎么写国外研究综述是对国外学者在某一主题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学术文章。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国外研究综述写作示例: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综述将关注国外学者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研究进行综合概括。

首先,多个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例如,Smith(2018)在其研究中指出,全球变暖现象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另外,Johnson(2017)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如洪水和干旱。

因此,国外学者强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性。

其次,水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根据Brown (2019)的研究,全球水资源供应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Huang (2016)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框架,即集成水资源管理(IWRM)。

该框架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水资源供需、水质和水生态系统,来实现可持续地管理水资源。

另外,国外学者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提供人类福祉非常重要。

例如,Jones(2015)的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抵抗病虫害。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国外学者还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平衡发展的战略,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根据Smith (2020)的研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各个领域的综合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

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涉及诸多方面,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小泡的定向运输、停靠和融合机理[细胞生物学]

小泡的定向运输、停靠和融合机理[细胞生物学]

⼩泡的定向运输、停靠和融合机理 ⽆论是选择性还是⾮选择性的运输⼩泡,它们都必须⾼度选择性地有⽅向地到达⽬的地,那么定向运输和停泊的标志是什么呢?到达⽬的地后如何停泊?各种⼩泡都是膜封闭的结构,它们⼜是怎样突破膜结构的障碍释放出内含物? ■运输⼩泡寻靶: SNARE 假说 James Rothman和他的同事根据对动物细胞融合研究的发现,提出有关⼩泡寻靶的SNARE假说(SNARE hypothesis)。

● NSF和SNAPs 他们发现动物细胞融合需要⼀种可溶性的细胞质蛋⽩,叫做N-⼄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usion protein,NSF)以及其它⼏种可溶性的NSF附着蛋⽩(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SNAPs)。

NSF是⼀种四聚体,四个亚基都相同。

SNAPs 有α-、β-和γ- SNAPs等。

● SNARE 假说 由于NSF/ SNAPs能够介导不同类型⼩泡的融合,说明它没有特异性。

据此Rothman提出⼀种假说: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另外的膜蛋⽩提供的,把这种蛋⽩称为SNAP受体蛋⽩(SNAP receptors),或称为SNAREs,这种蛋⽩可以作为膜融合时SNAPs的附着点。

●不同的⼩泡具有不同的SNAREs 按照Rothman的SNARE假说,每⼀种运输⼩泡都有⼀个特殊的V-SNARE(vesicle-SNAP receptor)标志,能够同适当的靶膜上的T-SNARE(target-SNAP receptor)标志相互作⽤。

⼀种运输⼩泡在没有找到合适的靶位点之前有可能同⼏种不同的膜位点进⾏过暂时性地接触,这种接触是不稳定的,只有找到真正的靶位点才会形成稳定的结构(图9-70)。

图9-70 运输⼩泡寻靶 不同的⼩泡上具有不同的V-SNARE,它能识别不同靶膜上的T-SNARE并与之结合,以此保证运输⼩泡到达正确的⽬的地。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范文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范文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4)二、文献综述 (5)2.1 相关概念界定 (6)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2.1 国内研究动态 (8)2.2.2 国外研究动态 (9)2.3 文献评述与分析 (10)三、主要文献研究 (12)3.1 经典文献研究 (13)3.2 最新文献研究 (14)3.3 深度剖析代表性文献 (15)四、文献综合评述 (16)4.1 文献总结 (17)4.2 文献不足与争议 (18)4.3 对研究的启示 (19)五、未来研究方向 (20)5.1 研究空白与展望 (22)5.2 研究创新点与建议 (23)一、内容概述本文献调研报告旨在对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参考框架。

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建议以及结论。

引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为后续文献梳理和分析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对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找出研究领域的空白和发展潜力。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结果与分析:对研究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研究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为后续讨论和建议提供有力支持。

讨论与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评价,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启示。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研究结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XX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XX领域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介绍癌症发生假说的综述

介绍癌症发生假说的综述

介绍癌症发生假说的综述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癌症发生的假说,这些假说试图解释癌症起源和发展的原因。

以下是对癌症发生假说的综述:
1. 突变积累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癌症起源于遗传突变的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内的DNA损伤会导致基因突变的累积,最终导致癌细胞的形成。

2. 人类差异性假说:这个假说强调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对癌症易感性的影响。

不同个体的基因组组合可能使他们对特定致癌物质或环境因素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3. 癌前病变假说:这个假说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在恶性转化之前会经历一系列可逆的病理过程,称为癌前病变。

这些病变可以是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或分子水平上的改变,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4. 炎症假说:这个假说认为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可能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炎症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导致DNA损伤和细胞突变,最终促进癌细
胞的形成。

5. 免疫逃逸假说:这个假说指出,癌症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有关。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癌细胞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标记物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假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很多时候可能会同时起作用。

对于癌症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仍在进行中,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这些假说,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癌症。

血小板颗粒释放机制及其对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研究进展

血小板颗粒释放机制及其对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研究进展

血小板颗粒释放机制及其对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研究进展张式鸿1, 房邦仁2, 叶曼曼1, 邓冠华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080;2.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30)摘要:血小板释放是指活化的血小板以分泌的形式释放其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及内容物进入血浆的过程。

近20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推动了血小板释放机制及其对临床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的研究。

在体外,血小板释放与标本检验前变异紧密相关,因储血容器的材质及内部添加剂、剪切力、保存温度等因素可导致血小板形态改变、活化、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释放颗粒及内容物并导致标本检验前变异,最终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有必要了解血小板释放对标本检验前变异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颗粒;检验前变异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platelet granule release and its effect on specimen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ZHANG Shihong 1,FANG Bangren 2,YE Manman 1,DENG Guanhua 2.(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Guangdong ,China ;2. Guangzhou Improv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Enterprise Key Laboratory for Blood Compatibility of Medical Materials ,Guangzhou 510530,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Platelet release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which activates platelets release their granules (α granules ,compact granules and lysosomal granules ) and contents into plasma. Over the past 2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platelet drug has led to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latelet release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In vitro ,platelet rel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the specimen. Factors including the material of the blood storage vessel ,internal additives ,shear stress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may induce platelet morphological changes ,activation and dysfunction and consequently affect the release of platelet granules and contents. It will lead to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specimens ,and finally influence the resul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latelet release on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specime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sults.Key words :Platelet release ;Platelet granule ;Preanalytical variation作者简介:张式鸿,男,1968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研究; 房邦仁,男,1990年生,硕士,主要从事采血管表面血小板行为的研究。

物种多样性假说

物种多样性假说

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假说摘要在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空间格局中, 得到广泛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

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 已经提出了十几种学说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梯度特征。

在这些解释中, E S A假说是最近才提出的, 因而似乎显得更合理一些。

综合这十几种学说, 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即所有以前提出的假说都可以归入两上门类, 一类是属于环境因子, 另一类是属于生物因子类的。

在这两类因子间, 环境因子是首要的, 而生物因子是第二位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参与的生态过程。

这里的生物可以是任何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群, 包括基因、细胞、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乃至景观川。

但研究较多的还是基因, 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的多样性, 而物种多样性研究又要比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多样性更早、更广泛、更成熟。

这里所说的物种多样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即一定区域里物种的总和(或物种的变化)和各个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前者是纯粹物种水平的多样性, 而后者是结合了生态研究特点的补充。

因此, 也有人把这种物种多样性称为生态多样性的。

对于物种多样性的量度, 最开始时是直接地用一个地区的物种数目, 后来才发展为现在普遍采用的模型, 即包括物种种数和物种内个体分布的均匀度这两个参数的模型。

有关物种多样性计算的模型很多, 可参看文献川。

尽管这样, 有一个有关物种多样性的问题, 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梯度特征。

所谓物种多样性的梯度特征是指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随着某一梯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梯度可以表现为纬度, 经度, 海拔(陆地) , 深度(水体), 也可以表现为时间上的梯度, 例如演替。

对于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变化已经有了大量研究, 例如张荣祖对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兽类动物的研究[5] ;黄建辉等对中国亚热带, 温带的森林植被的研究Stout 等对美洲热带和温带溪流中昆虫的研究; 对高度、深度和演替梯度的物种多样性变化也有一些实际的研究。

SNARE蛋白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SNARE蛋白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SNARE蛋白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陈元渊;陈红岩;卢大儒【摘要】细胞自噬是细胞在面对内外部环境压力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降解内部及外来入侵物质的机制。

SNARE(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假说指出SNARE蛋白在细胞物质运输以及特异性膜融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有序进行的分子机制。

由于细胞自噬涉及从自噬体的形成到自噬体溶酶体的融合等诸多膜融合的过程,因此,文章对近年来 SNARE 蛋白在调控细胞自噬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Autophagy is a self-protective mechanism that degrades inner and outer invaded substances to sustain self-maintenance. SNARE (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 hypothesis suggests important roles of SNARE proteins in the cellular activities of substance transport and specific membrane fusion, unveil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ormal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within a cell. Since autophagy involves membrane fusions from the birth of autophagosomes to the formation of autolysosomes, we review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s of SNARE proteins in regulating autophagy.【期刊名称】《遗传》【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547-551)【关键词】细胞自噬;SNARE假说【作者】陈元渊;陈红岩;卢大儒【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面对内外环境压力时采取的一种维持自身稳定的机制, SNARE (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假说是关于细胞在物质运输过程中特异性膜融合的理论, 该假说认为在细胞内的运输小泡及靶膜上都存在着 SNARE蛋白, 它们互相识别结合, 为物质的运输提供了特异性, 保障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RNA进化研究最新进展

RNA进化研究最新进展

RNA进化研究最新进展RNA是生命中最为基础的化学物质之一,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

RNA分子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包括mRNA、rRNA和tRNA等等。

最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精度的提高,RNA 进化研究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年来RNA进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RNA世界假说RNA世界假说指的是,在生命的进化早期,生命形式主要由RNA分子构成。

这个假说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迄今为止,已经被广泛研究和探讨。

RNA世界假说的本质是基于RNA分子的催化功能,提出在生命的起源中,RNA分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演化成DNA和蛋白质分子。

然而,早在20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一种名为生物催化RNA(ribozyme)的分子,它具有催化反应的能力。

这一发现为RNA世界假说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事实上,许多实验室都在尝试着制造新的ribozyme,来证明RNA世界假说的正确性。

进化速度的探究RNA分子的进化速度比DNA相对快很多,这是由于RNA分子中含有一种名为核苷酸二磷酸的物质,它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从而加速RNA分子的降解。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病毒都是由RNA分子构成的原因。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在RNA分子的进化过程中,有一部分核苷酸发生了化学改变,形成了一种新的碱基,这种碱基被称为甲基化碱基。

甲基化碱基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RNA分子的下降速度,进而影响RNA分子的进化速度和进化方向。

这项研究成果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RNA分子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并为RNA分子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

RNA分子的抗病御灾能力近年来研究表明,RNA分子还具有抗病御灾的作用。

RNA分子中含有许多类似于DNA的结构,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

这是因为RNA分子中的结构与病毒和细胞病变有关,被免疫系统认为是可疑物质,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此外,RNA分子还可以通过基因沉默和调控过程控制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的进行。

Snare假说的综述以及近期文献的总结

Snare假说的综述以及近期文献的总结

SNARE假说的综述以及近期文献的总结北京理工大学16111002 王宇洲1120102471人脑至少含有1 000 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有能力去影响其他神经元的活动,可见神经元间必然存在极为高效和精密的通讯机制。

现在已经清楚,这种通讯主要是通过存在于神经元间或与神经元相联系的细胞间的特殊结构———突触来完成的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细胞传导的时候需要用到神经递质,那是存在于突触小泡和突触间隙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从而得以延续传导的物质存在。

曾经想过是否会存在一种控制机构可以控制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从而控制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呢?这一疑问终于在这学期的细胞生物学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那就是Snare假说的意义。

随着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分子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地进行发展,实验发现了大量位于神经末梢的蛋白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行为不乏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位于突触小泡膜上的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brevin和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V AMP,与位于突触前膜上的syntaxin 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也就是SNAP-25,聚合形成的可溶性NSF 附着蛋白受体也就是SNARE核心复合体在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释放递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理论就是著名的SNARE 假说,它的概念最早是由Sollner等科学家首先提出的。

因为NSF 和SNAPs 是介导多种细胞内膜融合的重要可溶性蛋白,所以作为SNAPs 受体的SNARE 蛋白与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有直接的联系。

除此之外,几位研究者发现破伤风毒素和肉毒神经毒素可通过选择性酶解不同SNARE 蛋白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一重要结论证明了SNARE 蛋白在神经递质释放中的重要作用。

不得不说,这个SNARE蛋白的功能就是我高中时候思考过的那个控制系统。

目前有很多已知及未知的与SNARE 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调节SNARE 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从而可以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效率及强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561)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561)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1. 单个基因的突变能够引起转决定。

()答案:错误解析:转决定是一群细胞突变的结果。

2. 细胞内一种蛋白质总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取决于其合成速率、催化活性以及降解速率。

()答案:错误解析:蛋白质的含量取决于合成和降解的比率,而与催化活性无关。

3. 相对其他组织器官,肝脏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其再生过程也包括去分化和再分化两阶段。

()答案:错误解析:肝脏再生不涉及转分化,干细胞只是从G0期进入细胞周期。

4.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所有与糖基化有关的蛋白都是可溶性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都是整合蛋白。

5. 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的现象。

()答案:错误解析:单细胞生物也存在细胞分化,如枯草杆菌的芽孢形成等,只不过单细胞生物的分化多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6. 单个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总是结合在一起,核糖体之间从不交换亚基。

()答案:错误解析:在每一轮翻译后,核糖体的亚基之间会进行互换。

当核糖体从一条mRNA链上释放下来后,它的两个亚基解体,进入一个含游离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库,并从那里形成翻译一条新mRNA时所需的核糖体。

7. 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大亚基可以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小亚基重组。

()答案:错误解析:不能,因这样重组后将丧失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8. 抑癌基因突变能转变成癌基因从而致癌。

()答案:错误解析: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失去抑癌功能。

9. 端粒是任何生物染色体所不可缺少的稳定染色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解析:大肠杆菌染色体就没有端粒序列。

10. 线粒体和叶绿体同其他细胞器一样,在细胞周期中都经历重新装配过程。

()答案:错误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不能通过重新装配形成,它们的装配只能在已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础上进行。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651)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651)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40分,每题5分)1.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所有与糖基化有关的蛋白都是可溶性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都是整合蛋白。

2. 凋亡小体中的染色质块外一般包有核膜来源的双层膜结构。

()答案:错误解析:凋亡起始时骨架杂乱,细胞间接触消失,细胞二者之间黏附力下降;细胞质和核浓缩,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细胞膜发泡,染色质凝集,半月形沿着核膜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随着细胞膜内折,染色质松脱成片段,染色质片段及等细胞器反折的细胞膜包围并逐渐分开,形成单个的基因突变小体。

3. 根据caspase蛋白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将它们分为三大类:调节物、衔接物和效应物。

caspase9属于调节物。

()答案:错误解析:所有的caspase都是效应物。

4. 凋亡小体只能被吞噬细胞所吞噬。

()答案:错误解析:凋亡小体为邻近的细胞紧邻所击碎,但并非完全为吞噬细胞所吞噬。

5. 核孔复合物中的环孔颗粒是由8对组蛋白质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组蛋白是组装位点的蛋白质,不会存在于核孔。

6. 呼吸链酶系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定位于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错误解析:细胞呼吸的细胞核场所是在线粒体线粒体中,但是基粒氧化磷酸化是在线粒体的基粒上实施的。

7. 乳糖操纵子是一个超基因的功能单位,是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调节基因和三个结构基因所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不包括调节基因。

8. 细胞外被是指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糖链。

()答案:正确解析:细胞外被又称糖萼,它是结构中细胞膜的正常结构阴离子,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线粒体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adaptin,AP答案:adaptin的中文名称是衔接蛋白,是参与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组装的一种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03,在网格蛋白和受体的细胞质结构域间会裂稃起衔接作用,可分为APl和AP2,分别参与反面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处形成的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的组装。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153)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153)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40分,每题5分)1. 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短,随着卵裂球数量增加,其总体积也随着增加。

()答案:错误解析:2. 囊泡出芽是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

()答案:正确解析:非细胞转运体系的体外研究装配囊泡出芽是主动的心智结果表明过程。

3. 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因此对细胞是有利的。

()答案:错误解析:紫杉酚能推动微管的装配,但这种稳定性的增加对细胞是有害的,使细胞周期停止于细胞周期期。

4. 一些真核细胞不仅在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也可有核外DNA,如质粒。

()答案:正确解析:酵母细胞中存在质粒分子,真核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

5. 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答案:错误解析:6. 借助于组合调控,一种关键的基因调控蛋白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细胞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细胞,但是不可能诱发整个器官的形成。

()答案:错误解析:借助于组合调控,一种关键的基因可以蛋白调控将一种类型的细胞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细胞,也假如诱发整个器官的形成。

7. 体外培养的细胞一般均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

()答案:错误8.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的唯一表现形式。

()答案:错误解析:还有病毒等非细胞的生命形式。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蛋白酶体(proteasome)[浙江理工大学2019研]答案:蛋白酶体是指一类能降解细胞不需要的千孔或受到损伤蛋白质的蛋白复合物。

经过蛋白酶体的积极作用,蛋白质被切断为中约7~8个氨基酸长的肽几段,这些肽段可以被进一步降解为单个氨基酸分子,然后被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

蛋白酶体是细胞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和除去误解机内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NARE假说的综述以及近期文献的总结北京理工大学16111002 王宇洲1120102471人脑至少含有1 000 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有能力去影响其他神经元的活动,可见神经元间必然存在极为高效和精密的通讯机制。

现在已经清楚,这种通讯主要是通过存在于神经元间或与神经元相联系的细胞间的特殊结构———突触来完成的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细胞传导的时候需要用到神经递质,那是存在于突触小泡和突触间隙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从而得以延续传导的物质存在。

曾经想过是否会存在一种控制机构可以控制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从而控制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呢?这一疑问终于在这学期的细胞生物学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那就是Snare假说的意义。

随着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分子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地进行发展,实验发现了大量位于神经末梢的蛋白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行为不乏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位于突触小泡膜上的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brevin和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V AMP,与位于突触前膜上的syntaxin 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也就是SNAP-25,聚合形成的可溶性NSF 附着蛋白受体也就是SNARE核心复合体在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释放递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理论就是著名的SNARE 假说,它的概念最早是由Sollner等科学家首先提出的。

因为NSF 和SNAPs 是介导多种细胞内膜融合的重要可溶性蛋白,所以作为SNAPs 受体的SNARE 蛋白与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有直接的联系。

除此之外,几位研究者发现破伤风毒素和肉毒神经毒素可通过选择性酶解不同SNARE 蛋白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一重要结论证明了SNARE 蛋白在神经递质释放中的重要作用。

不得不说,这个SNARE蛋白的功能就是我高中时候思考过的那个控制系统。

目前有很多已知及未知的与SNARE 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调节SNARE 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从而可以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效率及强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其突触可塑性对脑的学习记忆功能非常重要。

突触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神经系统正常行使功能以及传递信息的基础,因此对突触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研究日益成为神经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这些年,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研究和总结,不断完善SNARE假说,让它更具真理性。

早期的时候此假说用来解释SNARE 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在膜融合中的作用。

假说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第一个是SNARE 蛋白介导突触小泡搭靠在突触前膜的过程。

第二个是NSF 可通过解离SNARE 核心复合体而最终导致膜融合的完成。

第三个是v-SNARE 与t-SNARE 的相互结合决定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融合的特异性。

经典的SNAREs 分类是根据“供体”和“受体”的组成来划分的,或者说是根据其分布位置将其分为t-SNARE 和v-SNARE。

t-SNARE 分布于靶膜上,包括syntaxin 和SNAP-25,而v-SNARE 则分布在囊泡膜上,称为V AMPs 但是随后经过不断的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对这三点假设提出质疑。

通过神经毒素的功能性试验发现。

破坏SNARE 蛋白后并不影响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的正确搭靠。

所以推断SNARE 核心复合体的形成是在突触小泡完成搭靠以后。

这个结论在翟中和版《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的152页图中清晰的显示了这一过程,三个相关蛋白是在膜泡搭靠之后才进行的复合过程。

Litt leton等人找到证据显示NSF 是在膜融合后解离位于突触前膜的SNARE 核心复合体,使SNARE 蛋白重新恢复游离状态而进入下次的膜融合过程。

Yang 等人的实验说明v-SNARE 与t-SNARE 的相互作用并没有特异性。

所以他们认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搭靠过程是介导膜融合特异性的过程。

而最近Scales 等人用功能性实验证明了t-SNARE 与v-SNARE 可决定小泡和靶膜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他们认为SNARE 蛋白相互结合的特异性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可形成稳定的复合体,而可能与其他蛋白质的作用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决定特异性的蛋白质及调节因子,比如细胞骨架结构或其他因素,都有待进一步阐明。

之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调控SNARE蛋白质复合体行驶膜融合功能的SM蛋白也就是Sec1/Munc18-like蛋白。

它对于启动SNARE蛋白的聚合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syntaxin-1的长氨基末端域有3 个α-螺旋,称为Habc。

Habc 可与其羧基末端SNARE 模体的α-螺旋结合,形成一种封闭结构,这种结构能阻遏SNARE 蛋白复合体的形成。

这时SM蛋白能够识别和结合syntaxin 的Habc 结构域形成的封闭结构,它的构象变化能够使syntaxin 的Habc 结构域与其自身SNARE 模体的α-螺旋解离,形成开放结构,启动SNARE 蛋白的聚合反应。

因此,syntaxin 的氨基末端域对囊泡激活和膜融合过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囊泡相关蛋白构象的变化对突触前膜和囊泡膜在极短时间内(数百μs)的快速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存在的许多钙结合蛋白都具有C2 域(conserved region-2of protein kinase C domains)。

这些蛋白的C2 域能与Ca2+特异性结合参与对各种生理事件的调节。

在神经突触中,促使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的钙离子感受器为synaptotagmin 蛋白。

Synaptotagmin是位于囊泡膜和细胞质膜上的跨膜蛋白,其胞浆域的羧基端含有2 个串列与钙离子结合的C2 域(C2A 和C2B)。

每个Syt分子能结合5个钙离子。

在SynaptotagminⅠ和Ⅱ中,C2A域可结合3个钙离子,而C2B 域可结合2个钙离子。

用胞外Sr2+来取代Ca2+会极大影响递质的同步释放,由于Sr2+仅与C2B 域结合,因而推测C2B 域对递质的释放和囊泡的融合可能发挥中枢作用。

Syt 对钙的敏感性主要受自身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节。

当Syt 与Ca2+结合后立即使C2A 和C2B结构域的钙离子结合环插入膜脂质层中,并介导Syt 的C2 域插入靶膜,其相互作用使相对2脂膜靠拢,促发了膜的融合。

生理条件下,钙离子进入突触末梢可触发小泡与胞膜融合而释放神经递质, 但每次钙离子进入仅仅引起小部分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这提示突触小泡搭靠在突触前膜后有一个依赖SNARE 蛋白的成熟过程,使其进入预融合状态,这一状态的突触小泡才能在钙信号作用下发生迅速的膜融合反应。

Weber 等人的实验显示构建入磷脂小泡的重组synaptobrevin,syntaxin和SNAP-25可以介导小泡外层磷脂发生缓慢的混合。

从而可以推测在这个成熟过程中,两对应膜上的SNARE 蛋白发生聚合形成了SNARE 核心复合体,促使两膜进入预融合状态。

此时若接受到触发信号就可发生膜的完全融合。

有实验发现SNARE 蛋白本身并不介导最后的膜融合过程。

这样就使人们推测在SNARE 核心复合体形成后可能有融合物质的存在。

它们的存在是膜融合必不可少的条件,各种引起膜融合的条件都是通过这个最终通路而达到膜的完全融合。

到目前为止,这些融合物质仍是一个谜, 它们的结构特点、具体定位、生理生化性质、作用机理以及可能与SNARE 蛋白的关系都是有待突破的领域。

了解这些融合物质对最终解释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尽管目前已经清楚,突触结合蛋白在SNARE蛋白调控的膜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但突触结合蛋白触发囊泡与靶膜融合的具体细节和内容目前尚不清楚。

到目前为止,已有14 个不同的突触结合蛋白在哺乳动物中被发现,这些突触结合蛋白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中,这表明它们在调节SNARE 介导的膜融合过程中可能具有普遍的功能。

对神经递质释放的研究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凭借迅速发展的技术手段,如膜片钳、酵母双杂交、基因敲除等技术,许多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相关的蛋白相继被发现,对它们的功能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SNARE 蛋白可能是突触小泡融合构件中重要的成分,一些与SNARE 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能调节SNARE 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从而调控突触传递的效率及强度。

这些蛋白质的调控作用与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有关。

尽管这些已发现的蛋白质对我们了解突触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有很大帮助,但对膜融合过程的许多细节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SNARE 和SM 是如何作用的,例如SM 是如何进行激活和抑制的双向调节的?在囊泡锚定到突触前膜之前,SM 是否需要早期激活才能准确与将释放的囊泡作用?同时不断深入的研究也可能会对已建立的假说提出质疑。

随着新蛋白质的发现及相应功能的研究,对突触小泡胞裂外排的机制及调控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通过应用突触特异基因突变或敲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细胞膜融合的细节可能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王堰婷,陆佩华,盛祖杭.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 SNARE)和相关蛋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1):35-38.金红敏,李立新.拟南芥SNARE因子在膜泡运输中的功能. 植物学报,2010,45(4): 479–491.左明雪.驱动细胞膜融合的发动机———SNAREs 蛋白.生物学通报,2012, 47(1):7-9.Ralf Mohrmann & Jakob B. Sørensen.SNARE Requirements En Route to Exocytosis: from Many to Few ,2012,48:387–394.Ying Gao, Sylvain Zorman, Gregory Gundersen.Single Reconstituted Neuronal SNARE Complexes Zipper in Three Distinct Stages, 2012,1-6.Madhavi Muppirala, Vijay Gupta 1, Ghanshyam Swarup.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a SNARE protein, Syntaxin 17: Implications for membrane trafficking in the early secretory pathway.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823 (2012) 2109–2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