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a60f9ba0d4a7302763ad6.png)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博苑10-18 0629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97a1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d.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介绍古代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而且可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本教案将根据古代文化的不同领域,提供一些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化。
第二部分:古代艺术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代艺术,了解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古代艺术常识的教学内容:1. 陶瓷艺术:介绍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如青铜器、汉白玉等。
2. 绘画艺术: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
3. 曲艺表演:介绍中国古代曲艺表演的种类和特点,如评弹、相声等。
第三部分:古代科技古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习古代科技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奇迹。
以下是一些古代科技常识的教学内容:1. 造纸术:介绍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
2. 火药的应用:介绍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如火箭、炮等。
3. 指南针:介绍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在航海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古代哲学思想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对人类智慧的精神遗产。
学习古代哲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一些古代哲学思想常识的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仁、礼、孝等。
2. 道家思想:介绍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如无为而治、自然行道等。
3. 佛家思想:介绍佛家思想的核心教义,如四谛、八正道等。
第五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学常识的教学内容:1. 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散文: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3. 小说: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f43c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c.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引言:古代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展开,为大家提供一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一、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和传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物、讲述古代神话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
二、古代文化的传承古代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古代,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书写形式进行。
例如,古代的诗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口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化艺术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古代文化的特点古代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尊重师长、重视礼仪、崇尚孝道等。
这些特点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故事、展示古代文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四、古代文化的影响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知识等都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科技发明、哲学思想的演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代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古代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城市化进程、文化多元化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结语:古代文化常识教案的编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传承、特点和影响,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古代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必修上 古代文学常识
![必修上 古代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6d1f7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e.png)
必修上古代文学常识
必修上的古代文学常识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文学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作家。
2. 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3. 古代文学流派:了解并掌握一些古代文学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豪放派、婉约派等。
4. 古代文学风格:了解并掌握一些古代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5. 古代文学鉴赏:掌握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意境等方面。
6. 古代文学与文化: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包括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
7. 古代文学与历史: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能够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以上是必修上的一些古代文学常识,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掌握。
同时,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多读多写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古代文学素养。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01a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e.png)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影响。
2. 掌握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理解和记忆。
2. 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文学名家的资料和作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名家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古代文学名家(15分钟)1. 介绍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a. 生平事迹:王勃是唐代初期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贬。
b. 文学成就:王勃的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王子安集》等,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c. 风格特点:王勃的散文严谨精炼,诗风豪放奔放。
2. 介绍三国:魏、蜀、吴。
a. 生平事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魏、蜀、吴的建立者。
b. 文学成就:三国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c. 风格特点:三国的文学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描写战争、政治、人物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介绍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a. 生平事迹:这些传说都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b. 文学成就:这些传说被广泛传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c. 风格特点:这些传说以爱情、悲剧为主题,表现出民间百姓的情感和愿望。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古代文学名家的认识和体会。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036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b.png)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文化常识的精品课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
3.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古代文化的相关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练习册和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文化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古代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2. 分析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如《论语》、《红楼梦》等,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
3. 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价值观、道德规范、艺术表达等方面。
步骤三:互动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研究和分享。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作品,并解释作品的含义和影响。
3. 全班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提供其他作品的例子。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发放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学生填写评价表格,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文化的相关书籍,扩展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古代文化的创作和表演,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练习册和评价表格。
3. 古代文化的相关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e4b2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5.png)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一、《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选取唐诗三百首中的精品,通过讲解其韵律美、意境深远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分析诗词的艺术魅力。
二、《世界历史大事记》了解世界历史对于培养国际视野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梳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古希腊罗马文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节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还能深刻理解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本教案旨在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庆祝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和故事。
通过对节日文化的深入探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西方艺术流派概览》西方艺术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索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各个艺术流派,如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五、《科学方法论基础》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
这个教案将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和验证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五个教案范本,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和探索文化知识的大门。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构建起坚实的文化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底色。
在实施这些教案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使课堂成为知识的交流场和智慧的火花碰撞地。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8464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d.png)
中职旅游:《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包括古代文明、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如夏、商、周等。
2. 重要历史人物: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等。
3. 重要历史事件: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战国争霸、秦统一六国等。
4.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成就,如诗词、书画、科技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f5cd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6.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案题目: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其考古文化常识的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并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建筑、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古代文化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特点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 培养学生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给学生出示图片,让他们猜测图片中的古代文化景点或文化符号,并引导他们谈谈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知识展示(20分钟)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化领域(如古代建筑、艺术、文学、哲学等),并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成果。
3. 教师辅导:教师在每个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相关问题。
三、知识整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提供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和提问,巩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四、知识应用(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化问题进行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小组作业。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结果,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3. 教师点评和讲解: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古代文化。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文化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并通过小组报告或个人论文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古代文化常识 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6f110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e.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案标题: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文化特点;3.熟悉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4.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欣赏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古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文化特点;3.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2.多媒体设备;3.古代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古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步骤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文化特点(15分钟)1.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等;2.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等;3.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古代中国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熟悉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20分钟)1.介绍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2.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推荐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作品,并解读其内涵和价值;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欣赏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20分钟)1.提供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相关古代文化的资料,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文化活动,如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或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
步骤五:总结与归纳(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并鼓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思考和反思。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扩展对古代文化的了解;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观看古代戏曲演出或参观文物博物馆;3.布置与古代文化相关的作业或项目,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435d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4.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
认识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古代文学:诗词、散文、小说等。
古代艺术:绘画、书法、陶瓷、建筑等。
古代哲学: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药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文化元素吗?它们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化?二、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背景。
分别讲解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元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学生将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初中古代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初中古代文学常识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e309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c.png)
初中古代文学常识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主要文学形式。
2. 使学生掌握一些著名古代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介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主要文学形式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著名古代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
3. 古代文学典故和成语:介绍一些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典故和成语,如“滥竽充数”、“的对对”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诗经》:介绍《诗经》的来源、特点及历史地位,分析部分诗篇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3. 介绍楚辞:讲解楚辞的起源、代表作家(屈原)及作品(《离骚》、《天问》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4. 讲解唐诗: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及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5. 介绍宋词:讲解宋词的起源、代表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及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6. 讲解著名古代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
7. 介绍古代文学典故和成语:讲解一些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典故和成语,如“滥竽充数”、“的对对”等。
8.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9.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5ac3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1.png)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7d78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5.png)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节公开课旨在向学生普及古代文化常识,提升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以及这些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2. 掌握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3. 了解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介绍和讲解;2. 教学难点:古代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起源;2.2 重点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2.3 与学生讨论现代社会在传统节日庆祝中的变化和挑战。
3. 文学作品3.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2 重点介绍《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3.3 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艺术形式4.1 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绘画、音乐、戏曲等;4.2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和戏曲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5. 古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5.1 分析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艺术表达等方面;5.2 讨论古代文化的意义和当今社会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手段和资源1. 视频教学:播放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视频;2.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文化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七、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短文,自由发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cb36c24b73f242326c5fa5.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过程与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古代授官称谓教学难点:天文历法教学关键: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教具电脑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包含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根据必修5中94页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些介绍。
教学过程:一、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1、学生阅读后总结。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6cc8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c.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理解其重要内容;2. 学习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3.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古代文化的知识和技巧;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演示等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4. 归纳法:通过总结、复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掌握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的进步等内容。
4. 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礼仪制度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5.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如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古代智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传承意识。
6. 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7.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整体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6979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a.png)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的一些基本文化常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2.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3. 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4. 中国古代的交通文化5. 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交通文化和节日文化。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章节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步骤】【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饮食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的种类、烹饪方法、饮食礼仪等。
3. 讲解服饰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包括服饰的种类、穿着方式、服饰的象征意义等。
4. 讲解居住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包括住宅的布局、建筑特点、居住习俗等。
5. 讲解交通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交通文化,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交通管理制度等。
6. 讲解节日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包括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传7.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应用。
8.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个中国古代节日,了解其起源和庆祝方式,并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338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6.png)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承方式;3.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3.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4.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有何特点?步骤二:讲授(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就导入部分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2.教师讲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使用图表或图片进行具体说明;3.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2.教师指导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一份小结;步骤四:巩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提供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活动或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邀请一位古代文化研究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古代文化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报告。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导入环节是否能准确地表述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3.评价学生的文化知识竞赛成绩;4.评价学生的小论文或报告的写作水平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承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61(2017全国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2(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63. (2016全国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预告64. (2016全国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5.(2016天津)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66.(2015全国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
C、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
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68(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即状元。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69(2017湖北省某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A.“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
B.“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
D.“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牛羊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
70(2017湖北省某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读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宋时亦有节度、观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职调动,文言文中类似的还有“调”“徙”“出”“行”“判”“权”等。
C.“敷文阁”是南宋绍兴年间建的一座阁楼,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种作品,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D.“铭”在本文指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章。
71(2017广东省某市六校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
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
《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72(2017届湖南省某市高考仿真模拟(二模)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即状元。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73(2017届安徽省某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世职,文中指继承上代人传下的世袭职位。
古时,如战功、爵位等荣誉职务或特殊官位可以让子辈继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B.巡抚,文中指官名,是封建时代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我国古代将南方各少数民族泛称为“蛮”,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
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戎”“狄”等。
D.赠,文中指追赠。
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74(江西省某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
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75(湖南省某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管理者叫祭酒。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也称为填沟壑。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名高官名称,相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76(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77(2015全国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78(2014全国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