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案例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案例比较分析
综述:本次展示以COSO 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理论依据,从内部控制的演进及其概念讲起,以三鹿与伊利集团的内部控制为背景,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创新地对比分析两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透视三鹿失败和同行业竞争者伊利成功以发现在不同的内部控制下导致企业的不同命运和社会价值的原因.
背景介绍: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被认为毒性轻微,动物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2008 年3 月,我国出现首宗肾结石婴儿病例,6 至9 月病例不断增多,从此“三鹿奶粉污染事件”爆发.近年来,从英国巴林银行到三鹿,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严重失效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三鹿事件对中国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觉醒,它的失败与同行业伊利集团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可以通过以小见大来增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以及帮助政府更好、更有效地监督企业管理,为人民服务.
知识引导:内部控制概念及其演进
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它经过了以下五个阶段.
萌芽期———内部牵制,以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为控制标志.
发展期———内部控制制度.1958 年10 月,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牵制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作了划分:即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成长期———内部控制结构.198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出内部控制观念,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
成熟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 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 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
最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2004 年9 月,COSO 委员结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正式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其架构由以下五项要素构成: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察.
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内部环境方面
三鹿: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是三鹿的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43%的股权.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自1987年至2008 年9 月17 日被警方刑拘,同时担任长达21 年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三鹿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分散,更不用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因而,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可能会失效.
伊利:东山再起
2004 年的伊利事件,使伊利带上了“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帽子,股价也跌入谷底.但是,公司内部整体工作有序,员工思想稳定,生产经营正常,销售业绩良好,现金流丰富.长期与伊利合作的经销商投资者,以及银行信贷机构仍然看好伊利的发展.经过重组领导班与调整内部问题,现在的伊利已东山再起,其股价也涨到封停.
风险评估方面
三鹿:企业风险被忽略
一方面,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失效,原料奶进门的质量控制放松.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
原料奶的的采购质量.三鹿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乳企无法直接、全
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河北行唐县一位奶农反映,蒙牛、伊利来收奶,每单位奶价比三鹿贵0.10-0.20 元,其化验程序复杂,相对比较严格.蒙牛、伊利不收的奶,一般就卖给三鹿.采购质控的放松无疑是企业内部
管理的松懈,成为此次问题的重要内部原因.另一方面,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失效,企业管理不善、盲目扩张.宣传资料显示,三鹿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它以产权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先后在各大省市的30 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作、合资,快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然而,旗下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
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企业做出了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决策.
伊利:严把原料“入口关”
为确保奶源的安全,伊利首先在奶牛饲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行“公司+ 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全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了奶牛饲养的规范化、科学化
和集约化,有效保证了优质奶源的充足供应,为自身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伊利始终坚持
“原料奶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程序”的原则,不仅在原奶基地执行“奶站HACCP 标准”,对挤奶、储存、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而且大量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以有效防止各种原
因给公司奶源带来的质量问题.
控制活动方面
三鹿:业务流程不守、质量控制不严
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控制活动,三鹿却违背业务流程,发生三鹿“早产奶”事件.2005 年7 月5 日,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一库房内发现,“三鹿原味
酸牛奶”生产日期是2005 年7 月6 日.三鹿通过了ISO9001 认证、GMP 审核和HACCP 认证.认证是一回事,有效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序是,奶粉要经过鲜奶喷雾,如果鲜奶中含三聚氰胺,会堵
塞喷头.
伊利: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由于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伊利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产品品质问题. 为了强化生产过程质量跟踪检验,关伊利提出“质量零缺陷”口号,在事业部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全
面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引进世界一流的从原奶收奶、成品出库到进入市场的MES 产品完善追踪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质检的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为加强售后质量跟踪,伊利还建立了对经销商和销
商的产品投诉系统及其运行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产品在售出后如发现任何质量问题都能及时有效
的得到消费者的意见回馈.
信息与沟通方面
三鹿:信息收集传递迟缓、存在侥幸心理
新华社报道,2007 年12 月以来,三鹿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婴幼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疾患的投诉. 直到
次年8月,三鹿才向石家庄市政府做了报告.在这8 个月中,三鹿未向石家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
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三鹿已经明确地知道了自己的产品中含有可能致人伤害的三聚
氰胺,但是仍存有侥幸之心,并不是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
露信息以承担责任、召回问题产品.
伊利:新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
伊利有近百家分支机构、近30 家生产厂和近60 座仓库;同时,每个分公司面临非常大的客户群,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