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案例比较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三鹿)
战略研讨宣讲随想公司最近组织了战略研讨宣讲,研讨和宣讲从不同的层面讲解了企业构架,构架的中心就是如何更好的为企业经营服务,形成一个有力的团体。
我个人的看法:战略、审计、财务、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这几个方面对内部控制都很重要,可是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内部控制比作企业的地基的话,那么控制环境则是这个地基的钢筋。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有效控制环境(比如没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缺乏来自董事会的监督)的管理层怎么可能有效执行即使是完美的控制制度呢?长治久安的企业对控制环境要下大力气建设。
近年来食品行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较多。
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到其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端倪。
三鹿集团让我们警醒,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企业的盛衰荣辱、生死存亡。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情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公司企业愿景:做全球辣椒知名品牌,成为值得信赖的企业公司企业使命:专注辣椒产业引领健康生活创造社会价值公司核心价值观:创新卓越责任共赢接受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必须注意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其提供给社会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
公司程总谈原料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收获时认为,公司农民要形成稳固的利益联合体,我的体会一是把握利益平衡点,与农民形成有机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始终坚持没有农民的利益就不会有企业的利益,宁可企业吃亏也不让农民利益受损,二是强化联合意识,千方百计抓好对农民的全方位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有这种认识和做法。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1、缺乏专门监督机构对驻站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2、发现问题后惩处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 案例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结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首先反映的是一个社会责任感的 问题,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这是起码应该做到的一点。 在此基础上,企业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并通过科学合理并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组织中各级管理者与 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有利于组织战略和 目标的实现。
1、质量管理控制活动的弊端
原奶采购模式:
一是奶农、奶站都不属于乳企,乳企无法直接控制奶农和奶站;二 是随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奶农、奶站愈来愈加分散,对质量的控 制难度愈来愈大
案例分析
2、生产环节控制活动的弊端
早在2005年三鹿就发生了“早产奶”事件 三鹿质量管理部部长称:符合规定,不属于早产。酸奶等产品的生产 日期应将灌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和检验时间 计算在内。 三鹿官方回应:这一事件是由于部分销售人员擅自将正在下线并处在 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造成的。但“早产奶”经检验为合格产品。 三鹿态度:
案例分析
2、三鹿集团的价值观
2003 年田文华接受《新奶业周刊》副主编于 文龙采访,谈及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收获
时认为:
与奶农形成了稳固的利 益联合体
始终坚持没有奶农的利益就不
会有企业的利益,宁可企业吃 亏也不让奶农利益受损
千方百计抓好对奶农的全
方位服务,解除奶农的后 顾之忧
案例分析
二、风险评估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企业规模的扩大,三鹿高层管 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这也是我国部分企业的通病。在盲目扩张的同时,企业风 险评估机制的缺失, 造成企业职能部门之间对风险缺乏共 同认识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协调。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目录
案件回顾
2008年9月,三鹿集团因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杂致毒物质三聚氰胺被迅速推向破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控制环境
内部监督
信息交流与沟通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五要素
控制环境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控制。
质量效益决定s
04
03
Options
实质而不是形式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 All Kinds Contests
品牌经营决定内部控制的竞争优势 English Corner
02
战略思维决定内部控制的高度
01
启示与反思
未来展望
在财政部牵头下,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08年6月28日颁布,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内部环境的培育问题、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在动力问题更非短期可见效的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不应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深植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更好地结合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来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战略目标,是我们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信息交流与沟通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按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曾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产品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财务管理混乱三鹿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财务报告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风险控制不足三鹿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化等环境下,企业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经营风险加剧。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1. 企业文化缺失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
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三鹿集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
在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三鹿集团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鹿集团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谈三鹿内部控制失败案例
谈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败案例三鹿奶粉事件简介:●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一、中国乳业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
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
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
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日,广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从化试点,从化40所乡村中小学22067名学生将可在课间吃上免费的牛奶和糕点。
以每生每天3元补助标准计算,两级财政投入了1600多万,以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
【本地奶全线上涨学生奶也扛不住了】1.7元/支的平价学生奶或将成为历史。
广州市物价局昨天发布通知称,从本月起取消学生奶政府指导价管理,由相关生产企业自行制定销售价格。
据悉,部分生产企业已经酝酿涨价。
而从1日起,风行、香满楼和燕塘等奶企全线涨价,很多涨幅超过一成。
乳品加工现状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
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
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案例
内部控制存在缺点事例【篇一:内部控制存在缺点事例】范文一:special focus特别关注公司内部控制失败事例不论是成功的公司仍是失败的公司,能够相信:成功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其“诀要”是共同的;而失败的公司,只管各有各的不幸,但有一点也是共同的,那就是内部控制无效。
对任何公司来说,再完满的制度,假如得不到严格执行,就是一种陈设。
事例事例背景主要问题◆公司文化重视短期业绩;◆公司管理层不重视或不推动◆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美国公司500强,2001年度排名第七位;安稳事件◆2001年12月忽然申请破产保护;◆致使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破产;◆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财务官被联邦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内部控制制度;◆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采纳不干涉政策,缺少对管理层有效的督查;◆管理者所遇到的奖赏直接与公司的股价挂钩。
◆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给商,名称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巨亏,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中航油2003年净财富超出1亿美元,总财富快要30亿元人民币;◆曾有国内同行论断“收买新加坡石油二成股权中航油剑指石油巨头”、“收买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权中航油曲线挑战三大石油公司”。
◆对主要经销商的营运缺少充◆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曾一度是国内股市中罕有的绩优股;分的认识,对营运风险掌握不足;长虹事件◆2004年12月28日,长虹公布了上市10年以来的初次预亏通告;◆损失主要缘自对单一应收账款户(美国apex公司)的坏账准备;◆从1998年到此刻,apex公司已经积累拖欠四川长虹4.67亿美元货款。
◆缺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应收账款回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者可能故意隐瞒已发生的损失。
◆管理层可能违规经营,涉嫌◆全国乳道德业的龙头公司,2003年收入达60亿元;◆2004年6月15日,伊利股份三名独立董事要求邀请独立审计机构,伊利事件对公司资本流动和巨额国债投资进行特别审计;◆2004年8月,暂时股东大会免除了一名独立董事职务;利已被拘捕。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何惠娟杨国臣(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云南丽江674100)【摘要】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 不管是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究其根源, 是三鹿集团自身内部控制缺失的体现。
本文将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 从两个方面提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内部控制监督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经营环境与消费者需求也更加复杂多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纷纷在寻求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措施, 而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是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内部控制并加以修正的导火线。
鉴于此,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问题加以分析。
1 三鹿奶粉事件概述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难以作出有无风险的准确识别。
2、三鹿集团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 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
这种模式是, 、不需要养殖奶牛, 却可以迅速扩大奶源产量。
但, , 乳企无法直接; , 奶农、奶站, 。
此次事件的发生, 就说明了管, 缺乏风险评估管理。
2. 3 控制活动不到位2. 3. 1 业务流程不守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近年来,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扩张速度惊人。
自1993年起, 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
2019年, 售收入100. 16亿元, 同比增长15. 3%, 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 , 就在这时, 2019’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了。
2019, , 经调查, 高度怀疑。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反思, 我认为发生这一事件绝非偶然, 而是一种必然, 是雀巢“碘超标”到今天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无不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一定问题。
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控制活动, 三鹿集团违背业务流程的情况是存在的。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最新)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摘要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 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
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
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
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
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
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一、实例选择统计表实例名称三鹿集团破产实例表述自2021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后被证实是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毒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三鹿集团首当其冲,“三聚氰胺”家喻户晓,国民一时谈奶色变。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严重)10月27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12月2日,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
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选学和重温的有关资料《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二、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我们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五要素分析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比较分析2.1 内部环境方面2.1.1 三鹿: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是三鹿的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43%的股权.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自1987年至2008 年9 月17 日被警方刑拘,同时担任长达21 年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三鹿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分散,更不用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因而,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可能会失效.2.1.2 伊利:东山再起2004 年的伊利事件,使伊利带上了"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帽子,股价也跌入谷底.但是,公司内部整体工作有序,员工思想稳定,生产经营正常,销售业绩良好,现金流丰富.长期与伊利合作的经销商投资者,以及银行信贷机构仍然看好伊利的发展.经过重组领导班与调整内部问题,现在的伊利已东山再起,其股价也涨到封停.2.2 风险评估方面2.2.1 三鹿:企业风险被忽略一方面,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失效,原料奶进门的质量控制放松.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原料奶的的采购质量.三鹿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
河北行唐县一位奶农反映,蒙牛、伊利来收奶,每单位奶价比三鹿贵0.10-0.20 元,其化验程序复杂,相对比较严格.蒙牛、伊利不收的奶,一般就卖给三鹿.采购质控的放松无疑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松懈,成为此次问题的重要内部原因.另一方面,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失效,企业管理不善、盲目扩张。
三鹿以品牌为旗帜,先后在各大省市的30 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作、合资,快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然而,旗下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企业做出了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决策。
2.2.2 伊利:严把原料“入口关”为确保奶源的安全,伊利首先在奶牛饲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行“公司+ 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全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了奶牛饲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有效保证了优质奶源的充足供应,为自身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
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
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
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
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
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
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
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
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丑闻之一,发生在2024年。
三鹿集团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婴儿奶粉和成人奶粉。
然而,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导致其产品中出现了有害物质悲剧性的污染。
在三鹿内部控制案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作为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是三鹿集团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然而,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其生产线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导致产品中出现了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信息披露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披露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情况。
该公司未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真实信息,这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三鹿集团还存在监管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检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和通报三鹿奶粉中的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和审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措施。
最后,三鹿内部控制问题还涉及内部管理体系。
三鹿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企业高层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够严格,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三鹿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员工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放任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揭示了企业在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企业不仅应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应该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揭示,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内部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保护自身的利益。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摘要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案例比较分析
综述:本次展示以COSO 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理论依据,从内部控制的演进及其概念讲起,以三鹿与伊利集团的内部控制为背景,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创新地对比分析两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透视三鹿失败和同行业竞争者伊利成功以发现在不同的内部控制下导致企业的不同命运和社会价值的原因.
背景介绍: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被认为毒性轻微,动物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2008 年3 月,我国出现首宗肾结石婴儿病例,6 至9 月病例不断增多,从此“三鹿奶粉污染事件”爆发.近年来,从英国巴林银行到三鹿,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严重失效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三鹿事件对中国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觉醒,它的失败与同行业伊利集团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可以通过以小见大来增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以及帮助政府更好、更有效地监督企业管理,为人民服务.
知识引导:内部控制概念及其演进
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它经过了以下五个阶段.
萌芽期———内部牵制,以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为控制标志.
发展期———内部控制制度.1958 年10 月,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牵制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作了划分:即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成长期———内部控制结构.198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出内部控制观念,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
成熟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 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 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
最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2004 年9 月,COSO 委员结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正式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其架构由以下五项要素构成: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察.
三鹿与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内部环境方面
三鹿: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是三鹿的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43%的股权.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自1987年至2008 年9 月17 日被警方刑拘,同时担任长达21 年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三鹿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分散,更不用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因而,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可能会失效.
伊利:东山再起
2004 年的伊利事件,使伊利带上了“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帽子,股价也跌入谷底.但是,公司内部整体工作有序,员工思想稳定,生产经营正常,销售业绩良好,现金流丰富.长期与伊利合作的经销商投资者,以及银行信贷机构仍然看好伊利的发展.经过重组领导班与调整内部问题,现在的伊利已东山再起,其股价也涨到封停.
风险评估方面
三鹿:企业风险被忽略
一方面,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失效,原料奶进门的质量控制放松.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
原料奶的的采购质量.三鹿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乳企无法直接、全
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河北行唐县一位奶农反映,蒙牛、伊利来收奶,每单位奶价比三鹿贵0.10-0.20 元,其化验程序复杂,相对比较严格.蒙牛、伊利不收的奶,一般就卖给三鹿.采购质控的放松无疑是企业内部
管理的松懈,成为此次问题的重要内部原因.另一方面,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失效,企业管理不善、盲目扩张.宣传资料显示,三鹿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它以产权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先后在各大省市的30 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作、合资,快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然而,旗下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
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企业做出了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决策.
伊利:严把原料“入口关”
为确保奶源的安全,伊利首先在奶牛饲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行“公司+ 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全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了奶牛饲养的规范化、科学化
和集约化,有效保证了优质奶源的充足供应,为自身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伊利始终坚持
“原料奶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程序”的原则,不仅在原奶基地执行“奶站HACCP 标准”,对挤奶、储存、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而且大量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以有效防止各种原
因给公司奶源带来的质量问题.
控制活动方面
三鹿:业务流程不守、质量控制不严
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控制活动,三鹿却违背业务流程,发生三鹿“早产奶”事件.2005 年7 月5 日,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一库房内发现,“三鹿原味
酸牛奶”生产日期是2005 年7 月6 日.三鹿通过了ISO9001 认证、GMP 审核和HACCP 认证.认证是一回事,有效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序是,奶粉要经过鲜奶喷雾,如果鲜奶中含三聚氰胺,会堵
塞喷头.
伊利: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由于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伊利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产品品质问题. 为了强化生产过程质量跟踪检验,关伊利提出“质量零缺陷”口号,在事业部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全
面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引进世界一流的从原奶收奶、成品出库到进入市场的MES 产品完善追踪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质检的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为加强售后质量跟踪,伊利还建立了对经销商和销
商的产品投诉系统及其运行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产品在售出后如发现任何质量问题都能及时有效
的得到消费者的意见回馈.
信息与沟通方面
三鹿:信息收集传递迟缓、存在侥幸心理
新华社报道,2007 年12 月以来,三鹿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婴幼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疾患的投诉. 直到
次年8月,三鹿才向石家庄市政府做了报告.在这8 个月中,三鹿未向石家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
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三鹿已经明确地知道了自己的产品中含有可能致人伤害的三聚
氰胺,但是仍存有侥幸之心,并不是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
露信息以承担责任、召回问题产品.
伊利:新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
伊利有近百家分支机构、近30 家生产厂和近60 座仓库;同时,每个分公司面临非常大的客户群,仅北京
地区客户就有500 多家.伊利从自身的业务特点出发,选择了分销及库存管理环节入手,开始整合销售业务流程,拟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基于Internet 的集中式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将各事业部、分子公司、经销商、各级代理、各个商品仓库、各个生产厂的产成品库存有机地、畅通地衔接起来,以达到与市场的“绝对亲密接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使新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
监察方面
三鹿:无人重视有效监察
三鹿提出了“四统一分一集中”的集约化奶牛饲养发展思路,在养殖区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监督检查是其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些发展思路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严格实施. 如果三鹿的驻站员监督检查能够落实到位,有内部控制的专门监督机构能够对驻站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发现并报告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三鹿的问题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的严重.
伊利:科学、到位的监察体系
而伊利在这方面就要小心谨慎得多,伊利启用“牛奶卫士”FD 型牛奶监督装置,它是由荷兰Meko 公司研发生产的专门针对乳品加工过程中原奶冷却和储存的监控设备,可应用在牛奶的储存、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并可以大大提高和改善牛奶质量,该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资料来源: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83-214.
〔2〕三鹿.三鹿介绍./,2010-4-8.
〔3〕伊利集团.伊利集团介绍./,2010-4-8.
〔4〕刘华.审计案例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66-183.
〔5〕葛沐溪.伊利:奥运营销,赢在管理[J].Marking&Management,2008:77-78.
〔6〕王芑.1997-2008 三鹿崛起到失败[J].浙江经济,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