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新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基本经济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需求、供给、市场、竞争等。

2.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3.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 第二课时: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3. 第三课时:价格机制与市场失灵4. 第四课时: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5. 第五课时: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续)4.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续):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

七、教学方法(续)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现象,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2. 数据解析法: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以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感性认识。

八、教学安排(续)1. 第五课时: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 第六课时: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3. 第七课时: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4. 第八课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5. 第九课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九、教学评价(续)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2. 经济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024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2024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经济学概述与目标•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决策•宏观经济指标与政策工具目录•国际贸易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探讨01经济学概述与目标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稀缺性、选择、资源配置、经济行为、经济体制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

经济学原理及实践意义经济学原理包括供需原理、价格机制、市场均衡、产权理论、比较优势原理等。

实践意义经济学原理对于理解现实经济问题、制定经济政策、指导企业经营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教学目标与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课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具备初步的经济研究和决策能力。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02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需求定理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预测与市场调研描述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呈反比关系。

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等。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运用统计方法和市场调查手段预测未来市场需求。

描述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呈正比关系。

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定理生产成本、技术水平、预期价格等。

供给的影响因素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规模和供给策略。

供给调整与市场反应市场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

均衡价格概念均衡价格形成过程均衡价格变动因素均衡价格与市场效率市场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最终趋于均衡。

经济学教师教案设计模板

经济学教师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二、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共16周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理论(8课时)1. 导论: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

2.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缺点、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供求理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与产量、弹性等。

4. 消费者行为:效用、预算线、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等。

5. 生产者行为:生产函数、成本、收益、利润最大化等。

6.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

7.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8.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汇率、国际收支等。

第二部分:经济学应用(8课时)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与效果,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与效果。

2. 经济增长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人力资本等。

3. 就业与社会保障: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等。

4. 环境与资源: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

5.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贸易规则等。

6.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2. 讲授新课:系统讲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课堂讨论和提问第二章:市场与竞争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和竞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供需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的方法2.2 教学内容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市场供需分析: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市场均衡竞争的类型和影响竞争策略分析:价格战、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2.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2.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分析的方法3.2 教学内容消费者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价格弹性: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福利3.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和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生产函数和成本分析的方法4.2 教学内容生产的定义和要素生产函数:劳动、资本和技术短期和长期生产分析成本的定义和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短期和长期成本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4.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策略的制定方法5.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接受者和产品同质性垄断市场:市场垄断者和价格制定权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市场竞争策略: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5.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5.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六章:宏观经济学概述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基本工具6.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供需平衡、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6.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七章:供需平衡与市场机制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供需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市场供需的基本原理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外部影响因素:政策、技术、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7.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7.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测量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分析8.2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GDP的经济解释和分析:GDP增长、GDP波动等8.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8.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基本概念和原因让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应对9.2 教学内容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测量失业的定义、原因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购买力下降、资源浪费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应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9.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9.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区别让学生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和战略选择10.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定义、测量和原因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层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0.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引言重点关注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基础第六版教学设计

经济学基础第六版教学设计

经济学基础第六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3. 掌握供求关系及其对价格的影响;4. 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5. 探讨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

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市场经济体系1. 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 市场经济体系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章需求与供给1. 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的概念;3. 供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4. 供给曲线和供给弹性的概念;5.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及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第四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2.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3.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2. 图表法: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需求和供给关系,市场均衡以及价格和数量的变动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例分析法:以真实案例为例,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干预的效果,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阶段性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3. 作业和项目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和项目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涵盖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图表分析等。

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基础第六版》;2. 课件:整理相关章节的课件,包括概念解释、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3.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和相关图表数据;4. 真实案例:准备一些真实的经济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教案:经济学基础课程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的基础认识,并培养其应用经济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系统、市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并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领域。

2.掌握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学意识。

3.理解和应用供给与需求理论,解读市场运行机制。

4.学习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认识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调控。

5.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分类(1)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经济学的分类与分支领域(3)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1)供给与需求理论a.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b.供给的决定因素与供给曲线c.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d.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2)市场结构与竞争a.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决定b.垄断市场与市场失灵c.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3.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1)国民经济核算a.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测算方法与意义b.常用经济指标的计算与解读(2)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a.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型b.经济周期及其特征(3)货币与金融市场a.货币的职能与货币供求关系b.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4)就业与失业a.就业与劳动力市场b.失业的类型与影响因素(5)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a.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b.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与目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法:结合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式进行生动讲解。

2.讨论与研究:安排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与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4.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个性化指导: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2024新版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2024新版
加强区域合作
深化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升级,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推广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产业绿色化 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构 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供需结 构失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提高供 给体系质量和展,增强经济内生 增长动力,实现供需结构动态平衡。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态。
推进产业创新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01
经济增长
02
经济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活动的最终成果相对于上一时期增加 的百分比,通常以GDP增长率来衡量 。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 优化、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等多方面的因素。
0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 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延伸。只有实 现了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发 展;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 经济增长。
多恩布什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面介绍 宏观经济学知识。
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保罗·海恩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培养经济学 思维方式。
THANK YOU
消费者行为分析
效用理论
介绍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准则,以 及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思维方式,建立对经济学框架的初步认识。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二、供给与需求1. 教学内容:a.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b. 市场均衡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c. 供给、需求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2. 教学活动:a. 讲授基本概念b. 分析实际案例,如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c. 小组讨论,探讨市场均衡的实际应用三、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1. 教学内容:a. 消费者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b. 生产者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c. 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2. 教学活动:a. 讲授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原理b. 分析具体案例,如价格弹性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c. 小组讨论,探究生产决策中的成本考量四、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1. 教学内容:a.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及其效率b. 垄断市场的形成及其对价格的控制c. 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分析2. 教学活动:a. 介绍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策略b. 分析具体行业案例,如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c. 小组讨论,评估不同市场结构的优缺点五、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教学内容:a.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及意义b.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c.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2. 教学活动:a. 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b. 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如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原因c. 小组讨论,探讨政府宏观调控的利弊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 教学内容:a. 财政政策的定义、类型和效应b.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协调2. 教学活动:a. 讲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b. 分析经济周期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c. 小组讨论,评估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领域的具体影响七、国际贸易理论1. 教学内容:a.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b.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原理及其应用c.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议题,如全球价值链和贸易便利化2. 教学活动:a. 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概念b. 分析具体国际贸易案例,如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c. 小组讨论,探讨全球贸易中的机会和挑战八、经济增长和发展1. 教学内容:a. 经济增长的概念、测量和因素b.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c.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增长中的应用2. 教学活动:a. 讲授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方法b. 分析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案例,如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转型c. 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九、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1. 教学内容:a. 经济周期的定义及其阶段b. 经济危机的成因、类型和影响c. 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和效果评估2. 教学活动:a. 介绍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基本概念b. 分析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案例,如大萧条和金融危机c. 小组讨论,讨论经济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十、环境经济学1. 教学内容:a. 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b.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如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利用c. 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权衡与协调2. 教学活动:a. 讲授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b. 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如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c. 小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策略十一、劳动经济学a.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及其功能b. 工资决定理论及其变动因素c. 劳动就业与失业问题的分析2. 教学活动:a. 介绍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b. 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案例,如劳动力迁移对工资的影响c. 小组讨论,探讨失业保险和社会安全网的作用十二、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 教学内容:a. 金融市场的类型和功能b. 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特点和运作c. 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教学活动:a. 讲授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b. 分析具体的金融工具和市场案例,如股票市场的波动性c. 小组讨论,探究金融市场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十三、市场营销经济学1. 教学内容:a.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b. 价格策略和市场定位c. 营销组合策略在经济中的应用a. 介绍市场营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b. 分析具体市场营销案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策略c. 小组讨论,探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十四、行为经济学1. 教学内容:a.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b. 认知偏差和情感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c. 行为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2. 教学活动:a. 讲授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b. 分析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和案例,如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c. 小组讨论,探讨行为经济学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十五、国际金融经济学1. 教学内容:a. 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运作b. 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影响c. 汇率决定理论及其应用2. 教学活动:a. 介绍国际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b. 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如外汇市场的波动原因c. 小组讨论,探究国际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经济学基本概念:供需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2024版年度《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x

2024版年度《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x

2024/2/2
1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2024/2/2
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 的增长。
经济发展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产业 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更重要的 是经济社会结构、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 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 来经济发展。
均衡价格与数量的决定
03
分析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探讨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决定因
素及其变动规律。
8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
阐述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 为准则,探讨效用的衡量方法及
其局限性。
2024/2/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解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随着购 买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 所带来的效用增量逐渐减少的现象。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 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包 括能源转型、产业优化、生态保护等方面。
3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实践 探讨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 和实践经验。
2024/2/2
26
06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2024/2/2
2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及其演变。
2024/2/2
19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战略
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战略
资本流动、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动因和风 险。
市场进入、区位选择、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国际投资政策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环境影响

最新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

最新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

最新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引言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探讨了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供求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等诸多经济现象。

为了满足中职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需求,我们专门编写了最新的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

本教案将以该教材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第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2.掌握供给、需求关系理论,以及价格、收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认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对策;4.熟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

3.2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2) 历史研究方法;3) 统计分析方法。

3.3 供给与需求关系1)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均衡分析;3)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变动及其影响。

3.4 价格与收入弹性1) 价格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收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弹性系数的解释和应用。

3.5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1)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3) 针对市场失灵的对策。

3.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目标;2)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GDP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3 实践应用教学法组织学生实施调查研究、模拟市场交易等实际操作,增加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态度等。

《经济学基础》教案新

《经济学基础》教案新

《经济学基础》教案新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课程级别:本科
课时安排:48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计划经济中的计划机制和资源配置
3.供求关系与市场机制
-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变动规律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4.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
-GDP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失业率和就业政策
5.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发展经济的途径和战略
教学方法:
1.授课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用经济学知识进行解决;
2.利用互动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调研和学术研究,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

2024版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2024版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2024/1/27
26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7
27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2024/1/27
微观经济学基础
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关键知识 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
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总供给与总需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济 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关键知识点。
国际经济学基础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消费者均衡
分析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 价格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的商品组合选择。
9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可能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024/1/2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03
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尊重市场规律,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
发展。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2024/1/27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024源自1/271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01
02
03
生产法
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 和来核算国民收入。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经济学基础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

2、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弹性理论等。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机会成本的计算和理解。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2、难点弹性理论的应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与经济相关的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就业选择等,引起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

讲述一个简单的经济故事,如“一个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选择种植小麦还是玉米”,引出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

2、经济学基本概念讲解(约 30 分钟)稀缺性:解释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强调这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机会成本:通过具体例子,如一个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放弃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理解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边际分析:以企业生产为例,说明企业在决定是否增加生产时会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3、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约 40 分钟)供求关系:详细讲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

通过绘制供求曲线,直观地展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市场均衡: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和数量。

分析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自我调整。

弹性理论:介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数据让学生理解不同商品的弹性大小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4、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约 30 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

案例:给出一个关于市场供求变化的案例,如“猪肉价格的上涨与下跌”,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

2. 教学内容:a.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d.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济学家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学生讨论c. 案例分析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著名经济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第二章:供需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供需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市场均衡,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需求分析: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需求弹性b. 供给分析:供给的概念、供给曲线、供给弹性c. 市场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d. 市场变动: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实验:模拟市场交易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变动的实际案例,运用供需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特点,掌握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等。

2. 教学内容:a. 消费者行为: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b.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性、生产要素组合c.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d. 成本效益分析: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实例。

四、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竞争策略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a.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市场均衡b. 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价格歧视c.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竞争策略d. 完全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公共政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竞争策略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竞争案例,运用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理论。

02321_《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02321_《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1/26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能力目标
2024/1/26
02
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 实经济问题。
03
能够进行基本的经济计算和 图表分析。
6
教学目标与要求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2024/1/26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阐述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动机和方式,以及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 经营策略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证券市场
介绍国际间接投资的种类、风险和收益,以及国际证券市场的运作方 式和监管机制。
国际投资政策与投资环境
分析各国政府在国际投资领域的政策选择,以及投资环境的评估和改 善措施。
微观经济学基础
2024/1/26
9
需求与供给理论
03
需求定理
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 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 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 求量越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 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 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供 给量越小。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
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需求 与供给、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 、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课程地位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 基础。
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3 经济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1.4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经济学家1.5 课程学习指南与要求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2.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2.4 供求弹性2.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3.2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3.3 生产者行为与生产成本3.4 短期与长期生产决策3.5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4.2 垄断市场与价格控制4.3 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4.4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4.5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5.1 国民收入的测量5.2 通货膨胀与失业5.3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5.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5 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第六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6.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6.2 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6.3 贸易收益与国际贸易模式6.4 经济一体化与欧盟6.5 国际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七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7.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与类型7.2 利率与资本市场7.3 金融机构的运作与风险管理7.4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7.5 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第八章:经济增长与发展8.1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8.2 经济增长模型与因素分析8.3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8.4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8.5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第九章:劳动经济学9.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9.2 工资决定与就业波动9.3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9.4 劳动政策与社会保障9.5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动第十章:公共经济学10.1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10.2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10.3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估10.4 政府间财政关系与财政分权10.5 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供需分析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市场均衡的原理,包括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对价格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研究的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无论是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将采用这个分析模式,因此供求及其均衡是打开经济学研究大门的钥匙
、掌握需求分析及供给分析、供求均衡。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一)、需求曲线
(二)供给曲线
(三)供求均衡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均衡价格与数量;
教学难点:由个人需求曲线推导市场需求曲线,计算市场均衡与福利损失;
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经济分析工具;网络整合营销理论;
四、课堂讨论、分析:
、讨论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周, 第次课年月日(星期一)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的变动议;
(三)供求均衡
、市场均衡;
、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课程第讲
第周, 第次课年月日(星期一)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研究的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要求学生掌握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的应用。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需求与供给;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与成本分析;
4、生产要素价格;
5、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参考
书目

资料
《经济学基础(第四版)》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王静,科学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
检查
情况
记录
《经济学基础》课程第讲
(八)消费者剩余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价格效应;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消费者剩余等内容;
作业: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示范操作 □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案例分析□其他
课外作业:
课本思考题,以书面形式上交。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概念;
、技术效用和序数效用;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要求学生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
教学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及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怎样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
、掌握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了解价格—消费曲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一)效用论概述
(二)无差异曲线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四)消费者的预算线
(五)消费者的均衡
(六)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七)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一个应用。
《经济学基础》课程第讲
第周, 第次课年月日(星期一)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熟悉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了解消费者偏好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了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变动。
(一)弹性及其应用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弹性;
教学难点: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作业: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示范操作 □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案例分析□其他
课外作业: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弹性及其应用
、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教学难点: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工具。
作业:
课堂讨论、分析:讨论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示范操作 □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案例分析□其他
课外作业: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课程解析
《经济学基础》课程性质及作用。
二、案例引入(分钟)
、杨志卖刀、秦琼卖马
三、概念讲授: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无差异曲线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消费者的预算线
、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的变动;
(五)消费者的均衡
(六)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七)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教案纲要
经 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分
讲 授:
课程类别
公共课() 专业课() 必修课() 选修课()
课堂实训:
考核方式
随堂考试() 闭卷考试() 考查( )
课外实践:
授课班级
习题课:
选用教材
《经济学基础》 陈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 动:
作业:
课堂讨论“谷贱伤农”,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示范操作 □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案例分析□其他
课外作业:
、课本思考题,以书面形式上交。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需求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曲线
、影响供给的因素;
第周, 第 次课年月日(星期一)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如何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转换为能用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处理的问题。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学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内容;
(八)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基础》课程第讲
第周, 第次课年月日(星期一)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产函数的概念
、理解成本的概念及其衡量;
、掌握短期成本;
、长期成本;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理论
课程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