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a8fc1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a.png)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急诊科是出现针刺伤问题的高风险科室,这是由于急诊科工作较为特殊,收治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治疗,所以治疗中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针刺伤问题发生。
为了最大化的减小急诊科针刺伤问题出现,需要分析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合理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急诊科,针刺伤,危险因素,对策分析一、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和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抢救。
抢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各种紧急穿刺,由于护理工作具有紧急性,所以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对护士造成意外伤害,常见的意外伤害有针刺伤。
针刺伤简单来说就是护理人员采用注射针、缝合针以及各种穿刺针为患者实施护理时所造成的意外伤害[1]。
由于这些医疗工具较为尖利,所以会造成护理人员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一些疾病的传染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染,因此在出现针刺伤时就会提升感染概率,也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通过对我国当前急诊科护理工作研究发现,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急诊科特殊性强通过研究可以得知,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需要紧急抢救的人员,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并完成血标本采集工作。
如果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合理佩戴防护设施,也不能将使用的注射器、头皮针等医疗器械进行二次分解,这些原因都会提升针刺伤的发生概率。
其次,护理人员抢救过程中,如果受到家属的干扰,也会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针刺伤问题出现。
除此之外,一些患者手术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缝合,为了保障缝合质量,进行缝合时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接触缝合针,该情况也会增加针刺伤的发生概率[2]。
(二)护理人员操作习惯不合理急诊科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如果缺少安全意识进行护理时就会由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而导致针刺伤发生。
造成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并没有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所以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不但不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存在多种不良习惯。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调查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096196ff5335a8102d220c7.png)
3 讨论 3 1 加 强针刺伤 管理 ,建立健全 相关 规章制 度 . 3 1 1 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小组 .. 由院长、业务 副院长 、医
6 2
务 科 、护理 部 、院感 科 、防保科 人员组 成 ,明确 职责 。
3 1 2 制 定针刺伤 管理制度 .. ①标 准预 防 :强调患者 和
( 1 5 表 ) 6名护士 均参加 了院内组织 的针 刺伤培训 。由表 1可见 ,护士对 “ 标准预 防措施 ”和 “ 针刺 伤的预 防”认 知
方 面 ,“ 知道 ”所 占比例分别 为 3 4 和 2 . %;对 “ 0.% 86 针
将 不 合格 的筛 除 ,数 据 输入 电脑 ,运用 Ex e 进 行 统计 cl
分析 。
刺伤处 理流程”认知 ,“ 知道 ”者所 占比例仅为 6 .%。总 43
体上 ,临床护士虽参加 了针刺伤培训 ,但对针刺伤防护认知 的程度 不够 。 发出问卷 5 , 6份 收回 5 ,回收率 10 6份 0 %,
表 1 5 名护士对针刺伤 防护认 知情况 6 [ %】 名( )
( 9 ,肌 内注射 6次( .%) 4. %) 1 6 ,抽血 3次( . %) 08 。 2 4 操作后重新回套针头帽情况 . 每 次回套 1 4 ,偶尔 回套 3 3 . %) 1名 ( 5 4 ,不 回 5 . %) 套 7名(2 5 。单手 回套 2 1 . %) 1名(7.%) 双 手回套 2 3 5 , 7名
生的针刺伤情 况。自行设 计调 查表 ,于 2 1 0 0年 5月 由院感 科对全体调查对象集 中讲解调查 问卷的填写方法、要求 ,现 场发放 问卷 ,现场填 写后 收 回。共 2 0余项相 关问题 ,内容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5d6a3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1.png)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降低针刺伤发 生的关键,如使用安全注射器、规范 操作流程、加强培训等。
VS
提高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加强个人防护意识,能够进一 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未来研究方向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医院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 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急诊 护士的安全意识,使其充 分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
学习正确操作方法
急诊护士应学习正确的操 作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 技巧,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应加强急诊护士的应 急处理能力培训,使其能 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降 低受伤的风险。
响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为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03
定期对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和修订
针对评估结果,应定期对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和修订,以提高防护措施的
有效性和针对性。
改进措施的实施
针对针刺伤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针对发生的针刺伤事件,应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伤害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避免简单归 咎于个人操作不当。
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
急诊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应遵循医院制定的严格的操作规程 ,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规范。
重视操作前的准备
在进行任何有创操作前,急诊护士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正确佩 戴手套、选择合适的针头等。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急诊护士应保持高度的专注,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针对急诊护士,应定期开展针刺伤监测培训,提 高其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正确 辨识和报告针刺伤事件。
定期检查和评估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d0d01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9.png)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急诊护士是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处理各种不同的病例,有些病例可能患者携带血液传染病毒、细菌或其他有害病原体。
在这样的环境中,护士可能会面临许多危险,针刺伤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这篇文章将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
研究现状针刺伤为一种严重的病源传播途径,这是急诊护士存在职业危险和健康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国际文献报道,发生针刺伤的护士数量不断增加,严重的病源感染导致护士长期休息或在医院中退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尽管已经使用了大量的预防措施,但这种职业病的发生率并未真正得到控制。
特别是在急诊护理机构或手术室中,因为病人急救突发事件和医护人员手术操作的高度风险、不可避免性和频繁性,护士受到针刺伤的风险更高。
防护措施针刺伤独特且严厉的职业风险需要采取理性、综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其在医疗机构中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整洁明亮、采光充足的工作环境,能够明显地改善护士的工作成熟度和工作效率。
良好的管理制度、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交替排班制度,能够减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和体力消耗。
2.使用安全器材使用安全套针头、保护套和其他安全型器材,减少护士在处理和清洁针头时的伤害和操作风险。
同时在开展其他器械操作实验的时候也需要谨慎,请穿戴好防护工作服、帽子、手套等防护措施。
3.培训护士重点培训护士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器材,掌握工作技巧和操作技巧,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患者和自身造成的风险。
教育护士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每年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应对新的疾病病毒和护理技术。
4.投资和研发增加设施投入,改善急诊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制度建设,通过自主研发和设备升级,以提高针刺伤发生的发现率和预防的有效性。
同时调查针刺伤发生情况和原因,并开展相关的针刺伤的疾病和医护护理诊断的研究。
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是一种严严重的职业伤害,是防医疗机构在保证病人医治与护理条件,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 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2)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 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2)](https://img.taocdn.com/s3/m/19191424aef8941ea76e05f8.png)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
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方式,对我院30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自评一般情况、针刺伤次数、针刺伤可能带来的后果、刺伤后个人心理状况。
结果:73.33%的护士被针刺伤过,66.33%的护士认为这无法避免,93%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可能会导致感染HIV、肝炎等血液传染病。
结论:护士对针刺伤的后果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全面,不能正确积极的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标签:急诊护士;针刺伤;心理状态急诊护理工作中会面临突发情况和危险因素,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
尤其是在面对具有精神疾病不配合的患者时,这种危险更是会成倍增加。
针刺伤给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潜在危害,极大的增加各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病风险。
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严重的影响。
现对我院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我院急诊科30名护士最为本次调查对象,年龄为20—42岁,于急诊科工作时间2—15年。
其中包括:护士15名、护师14名、护士长1名。
参与调查人员均无精神疾患,认知功能正常。
1.2调查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方式,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自评一般情况、针刺伤次数、针刺伤可能带来的后果、刺伤后个人心理状况。
总共发放调查表30份,于当日回收30份,调查表回收率100%。
2. 结果30名护士在多年的工作中有22名(73.33%)被针刺伤过(见表1)。
大部分护士认为针刺伤有极大的可能导致自身感染,其中以肝炎、伤口感染、HIV等感染几率最高(见表2)。
被刺伤后,各自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其中66.67%的护士表示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6.67%的护士表示轻微的针刺伤并不能给她们带来任何严重的后果,63.33%的护士感到害怕或恐惧(见表3)。
表130名护士在急诊工作中的针刺伤情况表230名护士认为针刺伤可能带来的传染病表3 针刺伤后心理状况3.讨论3.1 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日常急诊护理过程中,由于情况紧急,护士操作迅速复杂,易导致护士被已污染针头刺伤。
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研究现状
![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baa48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3.png)
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研究现状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特别是在医疗护理行业中。
护理实习生作为医疗队伍的新生力量,面临着更大的职业风险。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国内关于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针刺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以往研究显示,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实习环境、操作技能、防护意识等。
针刺伤会对护理实习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引起感染、乙肝、丙肝等疾病。
然而,目前国内针对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方法单样本量小、缺乏长期追踪研究等。
同时,由于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和防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使得针刺伤的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全国范围内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相关文献,整理出现状及影响因素。
同时,针对护理实习生这一特定群体发放问卷,以了解他们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和认知程度。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地区的发生率超过80%。
影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技能不熟练、防护意识薄弱、实习环境不理想等。
针刺伤对护理实习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以及感染、乙肝、丙肝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针对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强化防护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优化实习环境:通过改善实习教学设施和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水平等措施,为护理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针刺伤发生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恶化。
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针刺伤对护理实习生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48b8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1.png)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行为,针刺伤的发生给护理的过程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因素,以及针刺伤对实习护士的影响。
本文将对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因素,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在本次研究中,该研究团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名实习护生进行了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研究发现,实习护生中,针刺伤发生率为41.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针刺伤,获得护士学位较高的实习护士受到针刺伤的概率也也较高,学院、医院等实习护士的受刺伤率也有所区别。
二、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在本次调查中,实习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护士缺乏对针刺护理技能的掌握。
2.护士没有充分掌握院内针刺伤相关政策,护理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复查;3.院内未开展针刺伤防治知识培训;4.医院护理流程缺乏完善,实习护生缺乏调配,缺乏专业的护士陪伴和指导;5.医院对病人的认知低。
三、对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影响1.病人安全威胁:实习护士的针刺伤可能会给病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如HIV病毒等。
2.影响护生的职业发展:护士针刺伤可能会影响护士的职业发展,因为许多医院会对护士有安全技能的要求,当护士缺乏安全技能,医院将不愿意雇佣护士。
3.影响病人的护理质量:实习护士的针刺伤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护理质量,由于护理过程中出现了针刺伤,这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护理过程,影响病人的康复情况。
四、解决护士针刺伤问题的措施1.增加实习护士的针刺护理技能培训:实习护士对针刺护理技能的熟悉程度较低,因此,应增加实习护士的针刺护理技能培训,加强实习护士对针刺护理技能的把握。
2.强化护理质量审查:为了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应强化护理质量审查,确保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充分掌握院内针刺伤相关政策,及时进行复查。
3.加强护士对病人的认知:实习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认知,加强病人护理知识的学习,做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以改善病人的护理水平。
针刺伤调查反馈报告
![针刺伤调查反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ee20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9.png)
针刺伤调查反馈报告第一篇:针刺伤调查反馈报告针刺伤调查反馈报告近三月已发生三起针刺伤时间,其中一起患者为丙肝病毒携带者。
其中两起发生在护理人员身上,一起发生在医务人员身上,三名人员均为低年资人员,来院均不超过两年。
据调查表明,工龄越长针刺伤发生率越低,说明针刺伤的发生与工作经验、敬业精神以及技术熟练程度都有关系。
对新入人员基础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刺伤的危害性和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方式,使低年资医务人员提高警惕,增加敬业精神并勤加训练基础技能。
根据近三月发生的三起针刺伤不良事件,请相关科室进行自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技能培训。
医务科 2014.11.3科室反馈如下:针刺伤发生的原因:1、工作经验不足、敬业精神欠缺及技术水平不够熟练;2、环境光线影响,注意力不集中;3、认识不足。
改进措施:1、对新入人员进行穿刺等基础技能培训,加强敬业精神教育,强调风险,使相关人员提高警惕;2、进行针刺伤应急训练,对针刺伤后的处理进行培训,达到人人过关;3、分析针刺伤高危医务人群,对其进行反复训练。
改进检查与督促:第二篇:针刺伤针刺伤的防范措施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重要途径。
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预防措施:1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
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的静脉注射装置。
给不配合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
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避免与他人交谈。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2改善工作条件,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
在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注意忙而不乱,相互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锐器收集器。
3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是发生污染针头刺伤的高危环节。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况调查和分析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况调查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5d63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d.png)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况调查和分析针刺伤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危险事件,尤其是急诊护士更容易遭遇这种情况。
本文旨在对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拥有3年以上急诊护士工作经验的护士。
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98份,有效答卷96份,回收率98%。
调查结果急诊护士的针刺伤情况在96位急诊护士中,有89人在工作过程中经历过针刺伤,占93%。
其中,51人称曾经碰触过HIV阳性血液,12人称碰触过HBV阳性血液,5人称碰触过HCV阳性血液,8人称碰触过结核病菌液。
而对于最严重的成人爱滋病毒(HIV)的伤害,无一护士感染报道。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问卷中对护士针刺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快速匆忙的工作环境:74%2.医疗器械不当操作或事故:14%3.防护措施不到位:7%4.病人、家属或同事疏忽:5%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及自我保护当被问及护士对于本职工作中意外针刺伤的认识程度时,结果表明:1.有57名护士完全理解采样相关风险因素和针刺相关疾病传播方式的层次,达到了在现场实施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2.23名护士只知道基础知识且还未能够特别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另有16名护士表示理解风险因素和传染病传播,但不知道在现场怎样有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另外,问卷还询问了护士在工作中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1.洗手:96%2.戴手套:94%3.消毒:82%4.利用有害物处理箱:67%5.戴护目镜或面罩:22%分析讨论工作环境快速匆忙是急诊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快速匆忙的工作环境是急诊护士们最大的压力源,也是导致针刺伤的最主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不可避免地会疏忽自己的防范措施,从而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因此,急诊护士在工作时应当更加注重个人防护措施,切实做好自我保护。
护士自我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本次调查中,96%的护士在工作中会洗手、94%的护士会戴手套、82%的护士会消毒,但是仍有超过30%的护士只知道基本的防护措施,而不知道其他措施的重要性或不知道病人的感染情况。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0749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9.png)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护士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供病人安全的医疗服务。
但是,由于护理活动所涉及的复杂性,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往往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针刺伤是常见且危害性很大的一种护理事故,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及其影响,一直是困扰护理人员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实习护士进行的调查研究,为减少此类事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一、调查情况为了获取有关实习护士针刺伤的详细情况,我们对西安某三甲医院实习护士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采用访谈方式,以深度访谈的形式了解各个护士实习期间发生的针刺伤事件,再根据各护士的回答情况,加以分析和总结。
本次调查涉及20名实习护士。
从调查结果来看,其中有14名护士曾经发生过针刺伤的情况,而6名护士则未出现过这种事故情况。
二、成因分析从回答者的反馈情况来看,发生针刺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类:1是护士实习期间的操作不当,比如大力将针头拔出伤口,没有进行及时的压缩消毒等;2是误将针头插入到病人身上;3是因护士操作不当造成病人伤口感染,从而发生针刺伤。
根据回答者反馈情况,护士实习期间出现针刺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以及护士工作环境缺乏护理设备,设施及资源等多种因素。
三、护理措施为了减少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首先,对护士实习期间进行专业的培训,加强护士的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其次,为护士提供足够的护理设备,设施及资源,使其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护理活动;再次,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针刺伤的及时报告,以及能够进行跟踪报告的有效回馈系统;最后,优化实习护士的工作环境,提供足够的护士休息室和护理室,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活动。
四、结论本文根据西安某三甲医院实习护士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以期减少护士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概率。
从而发挥护士实习对西安某三甲医院病人护理、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0eca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8.png)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急诊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针刺操作,而针刺伤是急诊护士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医护人员因针刺伤而受伤。
而且,针刺伤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毒。
如何有效预防急诊护士的针刺伤,已成为急诊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的新进展,希望对急诊医疗工作中的针刺伤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针刺伤的风险及危害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医疗废弃物和医疗器械,包括使用针头和针筒等。
而这些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导致护士自己被针头刺伤。
当针头刺伤发生后,可能会造成护士自身的血液暴露和传染性疾病的潜在感染风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医疗行业中,每年有大约30%的医护人员会因为针刺伤而受伤,而每年由此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也是非常高的。
针刺伤不仅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和健康构成威胁,也给医疗安全带来了隐患。
二、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的现状目前,对于急诊护士的针刺伤防护,主要是通过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培训,并强化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措施来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护士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要戴好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污染过的器械和废弃物。
而在进行针头使用时,要加强注射技术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等措施也是当前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的重点。
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针刺伤的发生,且在防护效果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新进展及展望在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研究领域,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科技和产品,为改善护士的针刺伤防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1. 针头保护器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的针头保护器。
这些装置可以实现在使用完注射器后,自动将针头隐藏在装置内部,减少了护士在处理废弃器械时被针头刺伤的风险。
这种装置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因护士疏忽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针刺伤事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安全性。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989d0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e.png)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意外针刺伤是医护人员的常见职业伤害之一,也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都极力避免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原因分析。
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医疗器材使用不当。
这是导致针刺伤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医疗器材使用不当包括无菌操作不规范、使用失灵的设备等。
2. 不安全的操作环境。
医护人员很容易在手术室、急诊室等一些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操作不当,从而导致意外针刺伤。
3. 护士和医生的个人行为不当。
比如,护士和医生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赶时间,从而把重心放在速度上,导致注意力分散,意外针刺造成。
然后,预防措施的具体执行。
1. 加强对医疗器材使用操作流程的规范。
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和掌握良好的医疗器材使用方法,以确保其公共卫生标准的遵循。
2.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始终记住健康和安全是在工作中合理地避免意外针刺伤的一个重要前提。
所以,在操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穿戴保护设备,也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行为规范。
3. 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行为因素导致意外针刺伤的情况,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明确工作内容和操作规范,增强护理人员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
4. 进行意识宣传培训。
精心的意识宣传培训对于护理人员之间节省一些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宣传培训,详细介绍日常手卫生操作规范、消毒检查和个人防护设备操作方法等,以便增强其操作规范和标准意识。
总之,避免意外针刺伤需要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从操作方法、个人行为到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安全规范宣传和实施。
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意外针刺伤降到最低,确保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病房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
![病房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3a27275a8102d276a22f75.png)
露规 范 化 培训 , 增 强 护 士 自我 防 护 意 识 , 严 格遵 守操 作 流 程 , 规 范 操 作 流 程 是 避 免 针 刺 伤 发 生 的关 键 。
关键词 : 病房护士 ; 针刺伤 ; 医院感染 ; 职业 暴露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7 2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9 1 6 ( 2 O 1 5 ) 0 4 — 0 5 2 8 — 0 2
护 士 是 医务 人 员 中最 容 易 接 触 血 液一 体 液 的 人 群, 而 且多 为介 人 性 操 作 等 高危 险 性 的 接触 ] 。报 道
表 1
针 刺 伤 的 情 况
指 出临床 护理人 员 直接 频 繁 地 面对 患 者 , 进 行 各 种 侵 入性 的治疗 、 护 理操作 , 是 锐器 伤的 高发人 群 。据 李
1 . 2 方法 自行设 计调 查 问卷 , 采用 回顾性 问卷 调查方 法 。内容 包括 两 个部 分 : ①一 般情 况 , 包括 工 作 年限、 职称 、 学历 ; ②针 刺伤防护 知识 、 接 受培训 情况 、 针
刺伤发 生的时 间 、 受伤环节 、 原 因、 受 伤后处理等 问题 。
5 2 8
Ch i n e s e Ru r a l He a l t h Se r v i c e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Ap r i l 2 0 1 5, Vo 1 . 3 5 , No . 4
病 房 护 士 发 生针 刺 伤 的调 查 与 分 析
林艳容, 刘 永 华( 浙 江省余姚 市 中医医院 , 浙江 余姚 3 1 5 4 0 0 )
摘要 : 目的 : 了 解病 房 护 士发 生针 刺 伤 的 现 状 , 为 制 定 并 落 实 针 刺 伤 的防 护 措 施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 随 机抽 取余 姚 市 市级 医 院 病 房 护 士 3 1 5 名进行 5 年 内针 刺 伤 情 况 回顾 性 问卷 调 查 , 通过对针刺 伤的一般情况 、 发 生时间及受 伤环节 、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0fa59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c.png)
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 业水平,使护士能够熟练、准确地 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1 2
提供安全器具
为临床护士提供安全、可靠的针具和器械,采 用安全型针具和器械,降低因使用不安全器具 导致的针刺伤风险。
设立安全操作区域
设立专门的注射、采血区域,并配备相应的防 护设施,为护士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
。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了 解针刺伤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共同促进
安全护理工作的开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 士面临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
针刺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工作环境、操作规范、防 护措施等。
针刺伤对临床护士的健康和心 理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引 起关注和重视。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以回顾性为主,未能对针刺伤的实 时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针刺伤的预防和干 预措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
保护。
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抽样 误差和偏倚。
在对策方面,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个人和医院 层面,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政策和社会层面 的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监管
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违反操作规程的 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
预防措施实施效果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减少针刺伤发生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护士对针刺伤的 防范意识明显提高。
在实施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提供安全设备后, 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院形象
通过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 的满意度。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294c3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b.png)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发生意外针刺伤事件,给他们的健康和职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分析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时,需要考虑医疗设备不合格、工作环境混乱、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
而为了有效预防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等措施。
综合分析表明,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从而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护理人员工作条件和职业安全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综合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者,他们负责照顾病人、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会发生意外针刺伤的情况。
据统计,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群体之一,而且针刺伤不仅对护理人员本身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传播各种疾病给他人,造成严重后果。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疏忽大意等。
这些原因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安全,也给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带来了隐患。
对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保驾护航。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具体情况和原因,旨在为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9687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a.png)
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护理职业逐渐被认识和重视。
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们承担着诊疗、照料和安慰病患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实习护生经常遭遇到针刺伤这样的意外事件。
本文将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及其伤后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分析,在总结问题的同时,为实习护生提供心理支持建议。
一、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100名实习护生中,有70%曾经经历过针刺伤的意外事件。
其中,40%的实习护生是在医院手术室,25%是在病房,15%是在急诊科,剩下的20%则分布在其他科室。
可以看出,实习护生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遭遇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原因及危害在分析针刺伤的原因时,调查发现最常见的原因是操作不慎或疏忽,占62%;其次是患者突然挣动或抽动,占28%;还有10%是因为设备故障或破损。
针刺伤给实习护生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如可能感染传染病,例如HIV和肝炎;同时也对实习护生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实习护生的伤后心理反应针刺伤对实习护生的伤后心理反应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的心理反应:1. 恐惧和焦虑:实习护生在针刺伤后普遍感到恐惧和焦虑,常常对接下来的工作产生不安感。
他们担心感染传染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2. 自责和内疚:一部分实习护生在针刺伤后会自责和内疚,认为是自己粗心大意导致了这样的事故。
这种自责和内疚的情绪会对实习护生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交回避:部分实习护生在遭遇针刺伤后会出现社交回避的情况。
他们不愿意与同事交流,也不愿意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活动,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4. 抑郁和情绪低落:针刺伤会引发实习护生的抑郁和情绪低落。
他们可能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情绪波动大,常常感到沮丧和无助。
四、针对实习护生的心理支持建议为了帮助实习护生应对针刺伤的心理困扰,以下是一些建议:1. 及时寻求支持:实习护生在遭遇针刺伤后,应及时向自己的导师或上级寻求支持和帮助。
[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
![[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1e0bc4a300a6c30d229f4b.png)
[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的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
护士常在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
但是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不多。
为此对护士针刺伤的认识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调查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调查了鄂尔多斯市急诊量前10位的二、三甲医院护士,入选条件为2021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岗位的正式护士。
1.2 研究方法。
针刺伤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
采用指导各入围医院护士长,让其协助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
2 结果2.1 一般。
被调查的护士年龄19~51岁。
急诊工作时间为1~30年。
其职称为:护士253名、护师158名、主管护师42名、副主任护师1名。
其学历为:中专339名,占74.7%;大专106名,占23.3%;本科9名,占2%。
2.2 护士针刺伤情况(表1)。
表1 454名护士1年中针刺伤情况项目人数百分率(%)0次449.71~*****.94~*****.1≥7次8318.32.3 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
2.3.1 对“针刺伤后最可怕结果”的认知。
2.3.2 对“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的认知。
在被调查护士中护士认为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很大;护士认为机率很小,但是可能性存在;护士认为机率很小,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有的护士拒绝考虑这个问题。
2.3.3 “针刺伤是否可以避免”的认知。
在被调查护士当中,有的护士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有的护士认为在工作针刺伤不可避免,还有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可以避免。
3 讨论3.1 护士针刺伤情况普遍存在。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以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国外资料报道,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由于护理人员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19T09:35:11.72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作者:陈芳
[导读]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自贡 643000 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繁忙和抢救病人时;针刺伤时有24人(72.73%)未戴手套;针刺伤后上报率仅为15.15 %。
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原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急诊科的38名护士在过去1年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繁忙和抢救病人时;针刺伤时有24人(72.73%)未戴手套;针刺伤后上报率仅为15.15 %。
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
【关键词】急诊护士;针刺伤;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90-02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of nurses in emergency room,.Methods: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38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last1 years the situation of needle stick inju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major causes of needle is busy and rescuing patients; needle stick
injury when there were 24 people (72.73%) did not wear gloves;needle stick injuries after the reported rate of only 15.15%. Conclusion:emergency nurses needlestick injuriesoccurred at a higher r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for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 word】Emergency nurse ;Needle stick injuries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
急诊科是处理突发事件、静脉输注及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要科室,同时也是多数细菌的聚集地,是高风险科室。
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人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2。
为此作者对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38名急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32人, 男6人;本科6人, 大专28人,中专4人;平均年龄26.8 岁, 最小的为19 岁,最大的为48 岁;急诊科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者23人,5年至10年者7人,10年以上者8人。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针刺伤情况、针刺伤环节、针刺伤原因、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以及针刺伤后的处置情况。
发放问卷38份,回收38份,回收率100%,均为合格问卷。
2 结果
2.1 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见表1。
表1 38名急诊护士1年中针刺伤情况
2.4 针刺伤时戴手套情况发生针刺伤时没有人戴双层手套,只有9人(27.27%)戴了一层手套 ,其余的24人(72.73%)均未戴手套。
2.5 针刺伤后的处置情况发生针刺伤后有28人(84.85%)立即对伤口进行了规范化处理,5人(15.15%)没有按照规范对伤口进行处理;只有5人(15.15 %)上报了医院感染管理科。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在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中,由于工作繁忙高达78.79%,位居首位,其次是抢救病人时,占60.61%,说明我院急诊护士在工作繁忙和抢救病人时最易发生针刺伤,其原因可能是,急诊科担任着病人的分诊、接诊、留观、抢救任务,大多病人病情急、时间紧、抢救多,所以护士操作机会多,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其针刺伤发生率相对增高。
另外,护士在操作后习惯套上针帽,这也是造成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时,仓促的针帽回套,容易发生针刺伤,在本次调查中,有57.58%的针刺伤是由于回套针帽造
成的。
有研究证实,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
另有研究表明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有 62%~68% 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能坚守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 以上,戴两层手套则会减少70% 以上的血量。
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 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中, 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没有人戴双层手套,只有9人(27.27%)戴了一层手套 ,其余的24人(72.73%)均未戴手套。
由此可见急诊护士没有认识到戴手套的重要性,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发生针刺伤后有5人(15.15%)没有按规范对伤口进行处理,只有5人(15.15 %)上报了医院感染管理科,这说明很多护士对针刺伤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
主要原因除了急诊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外, 还与专业知识的缺乏有关, 这提示医院管理者在强调患者安全的同时, 也要注重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降低急诊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我院急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3-4。
因此,需要加大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才能有效地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余璇,王祝英.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5):449-451.
[2] 王勤,徐晓敏.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5):455-456.
[3] 钟凤.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7(2):245-247.
[4] 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等.100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