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斑)鳃棘鲈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星斑
俗称:星斑东星班
英文名:Miniatus Grouper
学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分布:印度洋西部
饲养要求: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小心
性情:凶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
食性:肉食
体长:长达35(厘米)
难养度:一般
种属:海水鱼类,辐鳍亚纲,鲈形目,姥鲈科
简述
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不像炮弹鱼,石斑鱼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会保持它的色彩。
特点:石斑的种类繁多。东星斑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因为头部细小,肉较多,而且颜色雪白。
在潮菜中,东星斑常被用作生炊。东星斑的外皮光滑,炊熟的鱼皮裂开,见到那雪白的鱼肉,颇吸引人。
自从东星斑被列为受保护的鱼类后,政府已经严厉禁止人们捕抓这种鱼,因此东星斑已经成为稀有品种的鱼类。
一等品:通体淡红,或红色斑块(红东)
二等品:红中带黑,色泽较暗(澳东)
三等品:略带粉色(养东)
四等品:通体黑色或黑色斑块(黑东)
鳃棘鲈鱼
鳃棘鲈
鳃棘鲈,英文名:MiniatusGrouper。学名:Cephalopholisminiata。分布:印度洋西部。饲养要求:水温:24~27PH:8.1~8.4比重:1.020~1.025。兼容性:小心。性情:凶猛。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食性:肉食。体长:长达35(厘米)。难养度:一般。种属:海水鱼类,辐鳍亚纲,鲈形目,姥鲈科。
目录
• 1 简述
• 2 营养功效
• 3 其他鳃棘鲈
• 4 回游
• 5 烹饪
•
鳃棘鲈鱼 - 简述
鳃棘鲈鱼
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不像炮弹鱼,石斑鱼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会保持它的色彩。
鳃棘鲈又名东星斑,隶属于鳃棘鲈属。体粗壮、侧扁。体被细圆鳞,头上颊及鳃盖亦被细圆鳞,其余部分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有一弓状弯曲。口大。上额骨能活动,可向前伸出。有辅上额骨。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下缘有向前倒刺。胸鳍圆形。尾鳍截形或凹形。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热带。已列入广东省地方保护种类鳃棘鲈。特点:石斑的种类繁多,东星斑是潮州菜中常见的海鲜品种。东星斑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东星斑因为头部细小,肉较多,而且颜色雪白。在潮菜中,东星斑常被用作生炊。东星斑的外皮光滑,炊熟的鱼皮裂开,见到那雪白的鱼肉,颇吸引人。鳃棘鲈鱼 - 营养功效
鳃棘鲈
滋补肝肾、延年益寿深海东星斑多自然生长于100米以下的深海,污染少,生长时期长,在几十年上下,故其肉质相当有咬劲,营养价值更是其他海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深海东星斑容易消化,吸收率极高,85%-90%为人体需要的各种需要,有助于人脑及视力的发展。深海东星斑的鱼肉内含有二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鱼皮的胶质层含有大量的“角沙烯”成分,是特效美容元素;鱼骨内还有珍贵的“脑黄金”成份,能激活脑细胞,提高记忆力,延缓大脑老化。
鳃棘鲈鱼 - 其他鳃棘鲈
黑鞍鳃棘鲈
黑鞍鳃棘鲈
开放分类:鲈形目、鱼纲、黑鞍鳃棘鲈
Plectropomuslaevis分类:
鲈形目。特徵:体侧扁,口大。幼鱼体为白色,具数条黑色鞍状斑及黄色截形尾;成鱼体灰白,具数条暗灰色宽短斑,胸鳍与尾鳍皆为黑色。习性:
生活於4~100公尺海域,幼鱼体色与泳姿皆模仿有毒的横带扁背魨,用以欺敌;成鱼则放弃模仿行为,变得凶猛、机警,有领域性。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具性转变,为先雌後雄。分布:
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及兰屿、绿岛海域。附记:可食用鱼。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俗名:花斑刺鳃鮨、东星斑。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珊瑚繁生的舄湖及面海的礁区,亦常出现于外礁斜坡。生性凶猛,极为贪食,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偶捕食甲壳类。繁殖期时会回游短距离而聚集于礁区产卵;为浮性卵。幼鱼底栖性,警觉性高,主要栖息于珊瑚碎屑堆。因食物鲢之故,可能含有热带海鱼毒。最大体长:120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东至斐济。
蓝点鰓棘鲈
蓝点鰓棘鲈
俗名:西星斑、蓝点鰓棘鲈特点:星斑中有东西星斑,东星斑较西星斑好吃。据说东星是产于东沙,而西星产于西沙,东星的星点較西星幼細,身体色泽有蓝、紅、灰及黃色,它們身瘦长,头较其他斑类小──除老鼠斑外。西星头、身及奇鰭褐紅色至灰綠色,布满蓝色黑边圓点。腹鰭鰭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鰭后緣白色,接近后緣的地方有黑色纵帶。
鳃棘鲈鱼 - 回游
洄游是鱼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现象,表现为定向的周期运动。鱼类通过洄游得以完成其生活史中各个重要环节,诸如生殖、索饵、越冬、成长等。鱼类的洄游现象在很多鱼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大部分海洋鱼类、溯河性和降河性鱼类等。因为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个不同时期,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而鱼类的洄游,正是它们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有效运动。有些鱼类,在繁殖季节,经过很远的路途,从越冬场所游向产卵场去产卵,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使鱼类到达适于其后代生长发育的场所,从而保存了种族的绵延不断,这在鱼类的一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从生物学观点上看,洄游现象,仍是鱼类长期适应于环境条件而形成的固有特性,通过世世代代的承袭,也就成为某些洄游鱼类生活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鳃棘鲈鱼
由于处于洄游时期的鱼类,往往集合成群,向一定方向作有规律的运动,能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大批出现,因而形成了捕捞的旺汛,并能观察到鱼卵和仔鱼的出现产地,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发展海洋捕捞、资源的繁殖保护是十分重要的。鱼类洄游的研究对于开展海水鱼类增养殖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时,总是要选择一些经济价值高、洄游距离小、放流后回捕率高的品种作为对象的,摸清经济鱼类的洄游规律,使增殖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脑垂体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产生生理上的刺激,而导致鱼类产卵繁殖的要求,在此期间常集合成群,游向产卵场地进行产卵活动。产卵洄游的特点是鱼类聚集成大群,在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路线,向一定方向作急速的洄游。产卵期间鱼类的集群一方面是由于性腺激素刺激的缘故,另一方面亦是具有生物学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