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6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第一篇:《国学经典演讲稿》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
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
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
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国学经典 第六章 唐诗《相思》《山居秋暝》
本诗四句正好分别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 句、感叹句。
通过对红豆的赞美,寄 托了最为深厚而真挚的 相思。文辞清新,构思 新奇,余韵悠悠,情感 细腻。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
艺术特色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 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 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 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 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空山 ---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 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 晚来秋---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
空山里刚刚下了一阵雨,雨后天气转凉了许多, 到了夜里,秋的味道就更浓了。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 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 雨刚刚下过。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 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相思
王维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xié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
词语解析
相思:题一作“想思子”,即红豆,相思子是它的 别名。 《古今诗话》:“相思子圆面红,昔有人 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南国:指我国南部,因红豆多产于岭南,所以说 “生南国”。 发几枝:是说春来了,故枝上又生发了几枝新枝。 愿:一作“劝”。 君:你。 多:一作“休”。 采撷(xié):采摘。 此物:指红豆。
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 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 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 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 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 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 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 活”、“诗意的憩居”。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6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__,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
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
《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
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
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
《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
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经典》读后感2《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我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是我们祖先让我们从其中的知识和故事中学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经典要义这一章有这样一些话让我记忆犹新,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老师和同学。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的生长情况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告诉我们:水石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目录编者的话公民道德三字经社会公德篇职业道德篇古诗篇八阵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岳阳楼黄鹤楼秋夜寄邱员外听筝赠别(二)贾生清平调三首之一、二满江红雨霖铃一剪梅长相思青玉案元夕声声慢七律.长征水调歌头.游泳现代诗歌流星麦苗迎春花融冰枯叶蝶书古今对偶句(节选) 走进永州零陵春望伤渔溪三首国学经典论语十则增广贤文(下)编者的话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学习中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
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认知,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
小学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我们杨梓塘小学地处西山,与永州最高学府湖南科技学院相邻,西邻朝阳岩,北接文化圣地柳子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本着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校园文化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9国学经典 第六章 唐诗《回乡偶书》《江南逢李龟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 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 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 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 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 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 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 照。
鲜明对比:口音没变,头发斑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乡。他年轻的 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后来一直在外面 做官,到了此时八十六岁才回到了故 乡。这首诗就是贺知章老先生回到家 乡时写下来的。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心头有无限感慨。他一共写了两首 《回乡偶书》,这是第一首。
2、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 的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 的区别?
提示: (1)欣喜、荣耀;辛酸、伤感
(2) 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
落花时节
3、分析颈联和尾联的妙处。
提示:用了反衬和双关。“江南好 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 身世的强烈反衬。“落花时节”, 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 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 令人忧伤。
三种对比: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 ① 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
开家乡时间之长; ② 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最新编写-修订版)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一)◎宪①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二)◎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⑥。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⑦。
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
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1◎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12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3○14○15(四)◎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500字6篇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国学经典读书笔记500字6篇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周三下午,学校举行了国学诵读展示活动,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同欣赏优美的经典诗文。
精彩的诵读表演,多彩的表现形式、撼人心魄的场面。
同学们深情倾心的演绎,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旋律,师生共同感受着民族精神的精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世界瑰宝。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记载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更有木兰代父从军的感人故事。
一首首悲壮豪情的诗词,谱成了一篇篇美妙的乐章,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诗歌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醉其中,再加上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使这次诵读活动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诵读经典活动,一首首震撼人心的诗词,唤起了同学们心中满腔热情,我们将带着这份热情,投入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知道了学习诗词,就要走进作者的心里,了解作者的处境,这样才能把诗词演绎到极致。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用心学习国学经典,用心体会其中的韵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诗词的精髓,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读书笔记2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汶上县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六上——《孟子》选文(已校对)
《孟子》选文初稿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 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2.“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tì]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
4.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6.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8.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
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
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
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
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
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获得知识的途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
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国学第六册第二课
国学第六册第二课《国学第六册第二课》国学第六册第二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注重家庭伦理,强调孝道和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和和谐。
它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环境。
道家思想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内心的平静,认为只有内心平静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它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博爱,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强调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问题。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制度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法家思想主张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它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也为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国学第六册第二课所涉及的这些思想和文化精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思想和文化传统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继续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一、国学经典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2.古今贤文(劝学篇)................. (3)3.古今贤文(真理篇)................. (4)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二、经典美文1.《海燕》.......................... .. ..... ............... ........ ....... .高尔基172.《春》.......................... ....... ..................... . .... ... .... .朱自清173.《匆匆》.......................... ........ ............... .... .... ... ....朱自清184. 《桂林山水甲天下》....... ......... ..................... .... . 陈淼195.《乡愁》................... ............... .... .... ... ..... ....... ... 余光中20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217.《少年中国说》.................................. ........... .... .... 梁启超228.《爬山虎的脚》.................................. ............ .........叶圣陶229. 《趵突泉》......................................... ....... ........... .老舍2310.《燕子》......................................... ... .................. ..郑振铎2411.《麻雀》.......................... ....... ................ ......... 屠格涅夫2412. 《眼睛》.................................................. .......... ...姜华2513.《雷锋日记》..................... ................. ...... ...........雷锋2614. 《猫》.............................................................. .... 老舍2615.《珍珠鸟》......................................... ........ ...........冯骥才27三、爱我中华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82. 我爱这土地.............................艾青303.炉中煤 .................. ...............郭沫若30四、对联集锦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古今贤文1. 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正音,找出通假字;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国学经典:《论语》第四至第六篇原文
【导语】《论语》由孔⼦的弟⼦及其再传弟⼦编撰⽽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集中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第四⾄第六篇原⽂。
欢迎阅读参考! 【⾥仁篇第四】 4.1⼦⽈:“⾥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4.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4.3⼦⽈:“唯仁者能好⼈,能恶⼈。
” 4.4⼦⽈:“苟志于仁矣,⽆恶也。
” 4.5⼦⽈:“富与贵,是⼈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4.6⼦⽈:“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有能⼀⽇⽤其⼒于仁矣乎?我未见⼒不⾜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4.7⼦⽈:“⼈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4.8⼦⽈:“朝闻道,⼣死可矣。
” 4.9⼦⽈:“⼠志于道,⽽耻恶⾐恶⾷者,未⾜与议也。
” 4.10⼦⽈:“君⼦之于天下也,⽆适也,⽆莫也,义之与⽐。
” 4.11⼦⽈:“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 4.12⼦⽈:“放于利⽽⾏,多怨。
” 4.1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不患⽆位,患所以⽴。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 4.15⼦⽈:“参乎!吾道⼀以贯之。
”曾⼦⽈:“唯。
”⼦出,门⼈问⽈:“何谓也?”曾⼦⽈:“夫⼦之道,忠恕⽽已矣。
” 4.16⼦⽈:“君⼦喻于义,⼩⼈喻于利。
” 4.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 4.18⼦⽈:“事⽗母⼏谏,见志不从,⼜敬不违,劳⽽不怨。
” 4.19⼦⽈:“⽗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 4.20⼦⽈:“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 4.21⼦⽈:“⽗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中华诵-国学经典1-6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部分一年级下册击壤歌(夏商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卿云歌(先秦民歌)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送兄(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越女词(其三)(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明.毛铉)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鸭(元.揭傒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洞(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四年级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采莲词(清王淑)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5、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儿童必读的6部经典国学
儿童必读的6部经典国学在孩子幼时,国学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多培养儿童多看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儿童必读的6部经典国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儿童必读的6部经典国学经典国学1、《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经典国学2、《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经典国学3、《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国学4、《千字文》即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南朝时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请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巨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经典国学5、《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1·《论语·十二章》2、《诗经·蒹葭》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6、惜时诗三首:(《长歌行》—汉乐府、《偶成》-朱熹、《劝学》-颜真卿7、《少年中国说》(梁启超》8、《鱼我所欲也》(第一段)9、爱国诗三首:《过零丁洋》《春望》《示儿》10、《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11、《劝学》(一、三)(荀子)12、《卜算子·咏梅》(陆游)13、《礼记·虽有佳肴》14、《岳阳楼记.》(四五段)(范仲淹)15、咏清明三首:《清明》(杜牧、王禹偁、黄庭坚)1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7、《行路难·其一》(李白)18、边塞诗三首:《凉州词》、《从军行》、《雁门太守行》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21、《兰亭集序》(一二段)(王羲之)2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23、《赤壁赋》(第一段)(苏轼)2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25、《师说》(一、三)(韩愈)2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7、《扬州慢》(姜夔)28、《爱莲说》(周敦颐)29、《国殇》(屈原)30、送别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31、《短歌行》(曹操)3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33、《滕王阁序》(二三段)3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35、《咏荆轲》(陶渊明)。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6课-亲爱我,孝何难 课件
~~~~~~~~~~~~~~~~~~~~~~~~~~~ ~~~~~~~~~~~~~~~~~
译文: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 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 顺,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的。
当父母管教我们特别严厉,有时很生气,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做才是孝顺呢?
赶紧把电脑关了, 别玩了,上床睡觉, 否则我拔电源了!
泣 随
挞 无 怨
色:脸色。
~~~~~~~~~~~
过 : 过 错 。 谏 : 劝 说 。 更:改正,更正。
怡:使… 喜悦。
~~~~~~~~~~~~~~~~~
柔:使…柔和。 入 : 接 受 。 复 : 再 。 号:痛哭。 挞:鞭打。 怨:怨恨。
~~~~~~~~~~~~~~~~ ~~~~~~~~~~~ ~~~~~~~~~ ~~~~~~~~~~~ ~~~~~~~~~~~ ~~~~~~~~~~~
经典原文
qīn ài
wǒ
xiào hã nán
qīn zēng wǒFra bibliotekxiào fāng xián
亲 爱 我
qīn yǒu guî
孝 何 难
jiàn shǐ gēng
亲 憎 我
yí wú sâ
孝 方 贤
rïu wú shēng
亲 有 过
jiàn bú rù
谏 使 更
yuâ fù jiàn
怡 吾 色
háo qì suí
精彩小故事
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一个学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 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
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
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 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 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 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 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闵损至诚 孝心,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转化 了家庭的恶缘,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 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多替父母考虑,要为他人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国学经典选读》(一)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25、唐诗的风神体现在阔大意境、少年精神、刚健气息和优美情调四个方面。
26、词的特质表现为细腻体察、意境幽深、结构曲折、婉雅声情。
27、元曲的特点包括语言通俗、气质俚俗、情怀质朴、形式自由。
(二)名词解释1、国学2、今古文经学3、《尚书》4、《诗经》六义5、《论语》6、《竹书纪年》7、《资治通鉴》8、《通鉴纪事本末》9、《通典》10、《文献通考》11、二十五史12、《史记》13、《汉书》14、庄周梦蝶15、合同异16、“白马非马”17、朱熹18、王阳明19、《文心雕龙》20、别集21、总集(三)问答题1、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
2、经学的意义何在?3、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4、谈谈教材中所说的阅读儒家经典的三大原则和四种方法。
5、礼学的四个层面是什么?6、《孟子》在仁义和民本思想四个方面的讨论是什么?7、简述《尔雅》的研究价值。
8、史书研读要注意哪些问题?9、简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
10、以子学学派的地域性特点简介几个主要学派。
11、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
12、庄子的思想立足于那两个基点?13、韩非学说的思想体系有那几个特点?14、《吕氏春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5、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16、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
17、谈谈楚辞的文学价值。
18、简述教材所举的研读《楚辞》的基本书目。
19、如何研读集部著作?20、中国文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名词解释1. 国学P11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2. 今古文经学P24 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
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
3.《尚书》P46《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
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
4.《诗经》六义P5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
“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
“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5. 《论语》P60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6.《竹书纪年》P85—86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
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
7. 《资治通鉴》P87—88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
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
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
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8. 《通鉴纪事本末》P88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他编集了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
9.《通典》P88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个。
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种。
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10.《文献通考》P89—90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
全书分24门,共348卷。
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
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
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
11.二十五史P91“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
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
最近的一次是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12.《史记》P91—92《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
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13.《汉书》P91—92《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
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14. 庄周梦蝶P116《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15.合同异P128—129 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
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
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
合同异泯灭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异性中寻求其相似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
16.“白马非马”P130“白马非马”是离坚白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只是类中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
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实在的。
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17. 朱熹P151朱熹早年学习佛道,31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
第二,理气同体。
第三,理一分殊。
第四,性分天理和气质。
第五,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
第六,居敬穷理。
18.王阳明P155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中叶的王阳明。
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本体论。
后来又出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心”和“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
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
吸收了南宋以来的事功派的理论。
19. 《文心雕龙》P169《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
这本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
全书共50篇,其中总论5篇。
20. 别集P165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
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
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21. 总集P168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
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不分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有人从中选择编集。
(三)问答题1. 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P17答:一要有文献根底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
二要重小学基础要掌握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
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
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