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第10章--日本园林

合集下载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冈山后乐园
鹿儿岛的仙岩园
2. 江户时代(1603 年—1867 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园林,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从园主来看,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多见,反映了思想他移、流行时尚转变、经济实力下降等几方面的因素。
第10章 日本园林
目录
1
2
3
4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重 要 实 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3. 室町时代(1393 年—1573 年)室町时代,日本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到了室町时代,政治中心又回到了美丽的京都。由于财富和权力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造园的风气盛行。此时的造园技术发达,著名造园家辈出,不仅是在京都,在其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园林作品。日本的造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金阁寺
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改为寺院。占地9公顷,
1、舟游回游混合型。此园水面较大,在湖面的 四周布置了游览散步的小路以环湖回游庭园 的景色。
2.将全园的中心建筑布置在湖岸旁,部分伸 展在湖池之中,立阁中可俯览全园开阔景色 ,从湖对岸可观赏到金阁倒影的辉煌景色。
3.建筑镀金,其造型轻巧舒展,做工精细,金 光闪烁,遂列为日本的古迹、名胜。
石上的青苔、裂纹、梁柱上的节疤等均成 了欣赏对象,院中经常只栽常绿树以表 示自然野朴,常常将植物剪成自由形体 ,置石也多以巨大雄浑者为主 ,
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为日本庭园的模仿对象
4.2、回游式庭院:进入镰仓时代 (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 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 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京都 桂离宫是17世纪日本著名的回游式 池水庭园.。其特色为:
1.回游茶庭混合式。
2.自由布局自然式。联系有序,协调统一。
3.重点突出主景。
4.茶庭多样“楷、行、草”。
5.建筑小品景色添。此园中有16座桥,用材 多种,土、木、石桥皆有;还有23个石灯笼 、8个洗手钵,这些建筑小品的造型都各有不 同,极大地丰富了各处景点的景色。
6.树木群植景幽深。园内所有山坡地上群植 松、柏、枫、杉、竹以及棕榈、橡树等,形 成绿荫幽深的景观。
4.造景层次较丰富。湖面池中布置有岛,一方 面寓意神岛,另一方面可丰富景色的层次。
西芳寺庭院
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 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 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 该园设计 是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创造一种理 想的极乐净土环境的庄严气氛,其构图 受佛教密宗曼荼罗象征圣地图形的影响 ,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着大门、桥 、岛与建筑

外国园林史

外国园林史
• 欣赏花月的华丽时代,始终深刻感受着 大自然的爱与人情味相结合的时代,人 间爱与自然美获得最大协调的时代。 • 建筑方面出现了华丽的寝殿式建筑。
• 绘画方面出现了色彩优美的大和绘。
• 宗教方面净土宗流行了起来。 • 同时兴起寝殿式庭园。 • 日本最早的园林专著——《作庭记》。
东三条殿复原 模型
寝殿造园林
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 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 山水园。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 偏向水性。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 本园必有岛。中国园林轴线明显,视觉中心 较强,而日本园林的轴线较弱,平面中心意 识较强。
• 三、从天人关系来看,中日园林共同定位于 山水园,但两者存在着差别,中国的山水园 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 所谓人型山水园,是指山水园的构成要素中 ,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力和人文两种人的 因素。日本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干的池泉 园林一直贯穿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之中, 表现天地成分的山、水、林、石一直是园林 的重点。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 ,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 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 表明人力的弱小。
然材料和造型隐喻山水。
大仙院是京都大德寺的一个庭园,稍晚于1507年落成的方丈
殿,在其东、北两面的围墙内形成庭院空间。
龙安寺
• 特点:1、自然朴素抽象美。受禅学思想
影响。
• 2、象征大海覆白砂。将白砂耙成水纹条 形。 • 3、象征岛群布精石。布置了15块精选之 石,均衡完美的构图。
• 4、大海群岛联想像。对大海的联想,心
东京日比谷公 园
8.禅宗思想与当 代日本园林
• 现代设计师着重表达对传统庭园禅意的继
承,充分体现出传统庭园中抽象、简洁、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石景
四石组(洗手钵石组)
三尊石
石景
七五三石
石景
佛菩萨石
石景
• (四)池岛
• 池泉园是日本园林的最初形式,表达了日 本园林的造园环境是岛国。 • 从构图上看,池泉园分为苑园式、轴线式 和中心式。
轴线式 净琉璃寺庭园
轴线与对称 法成寺庭园
池岛 轴线式
中心式 西本愿寺大书院 庭园
中心式 六义园

小石塔 涉成庭
多层观光式塔 清 水寺庭园

• (二)园山 • 从构成上分,日本园林的园山有两类,一 是土山,二是石山。
• (三)石景 • 日本园林主要是为了表现石景。 • 石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中国园林。而且这 些创造性的石头景观也成为日本园林所特有的石文 化。
坐禅石 妙觉寺庭园
水中须弥山石 等持院庭 园
坐观式庭园 退藏院庭园
回游式池泉 园 等持院庭园
池泉园
3、筑山庭
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 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 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 深丰富的景致。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 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代平城宫东院庭园平面图
二、平安时代
• 从794年到1184年。当时日本国内比较太平,民 风淳朴、社会安定,观花赏月之风盛行。如平安 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一草一木的经营都 十分重视,而且要求再现自然。这一时期也标志 着日本庭园艺术的真正诞生。
三、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封建时代,政治上的势力, 从贵族转移到武士手中,武士出生于农村,文 化程度较低,加上受禅宗的影响,比较注重实 际与实用,反奢华简谱成为时尚。 在庭园建造方面,已由从前的象征性形式,演 变为将自然风景置于小块园地内,加以临摹缩 影再现的形式之中。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___ 避暑山庄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4.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蓬莱、瀛洲。

15.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1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其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

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一、园林发展史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立大和国。

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

日本园林介绍ppt课件

日本园林介绍ppt课件
日本园林
——宁静的庭园
1
日本历史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 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 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 平安时代的园林 •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 林, •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 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平安时代
•唐风文化——国风文化
•唐风庭园——寝陵造庭园+净土庭园
•唐文化:中轴、对称、中池、中岛
•国风时期:轴线减弱,不对称布局
•唐风庭园: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
城北苑、西大寺后院离宫、井手别业、佐保殿、紫
香别业
•寝陵造庭园:藤原氏一族的宅邸庭园 :东三条殿、
堀河殿、土御门殿及高阳院
6
2
日本园林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
湛,当观者远眺时,
分明能感觉到"水"
在高耸的峭壁间流
淌,在低浅的桥下
奔流
12
桃山时代
•完善书院造园林 •茶庭的发展,定型。 •传统的池庭、豪华平庭、枯寂石庭、朴素茶庭
江户时代
•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 •儒家思想和诗情画意在桂离宫及后乐园、兼六园等 名园中显见。 •茶庭、池泉园、枯山水互相融合。 •坐观式茶室 •枯山水样式定型:纯沙石的石庭、沙石与草木结合 的枯山水。型木、型篱、青苔、七五三式、蓬莱岛、 龟岛、鹤岛、茶室、书院、飞石、汀步等大为流 行。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安土城与桃山城
茶庭
历史
江户时代(17-19世纪) 江户时代 初期,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 当时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离宫庭园。庭园中心为水池,池 心有三岛,岛间有桥相连,池苑周围主要苑路环回导引到 茶庭洼地以及亭轩院屋建筑。全园主要建筑是古书院、中 书院、新书院相错落的建筑组合。池岸曲折,桥梁、石灯、 蹲配等别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种类丰富,配合多彩。 修学院离宫庭园,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有文人趣味的 特征,与桂离宫并称为江户时代初期双璧。此时园林不仅 集中于几个大城市,也遍及全国。
清纯、自然、小巧、植物、禅 清纯、自然、小巧、植物、
本园林
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 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 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 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 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 “写意”的艺术风格。
特点
• 清纯 •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 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 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 而是“ 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 而是 自然之中见人工” 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 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 避免人工斧凿的痕 创造出一种简朴、 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创造出一种简朴 清宁的致美境界。
桂离宫
历史
明治维新(19世纪末) 明治维新 日本庭园开始欧化。但欧洲的影响只限于 城市公园和一些“洋风”住宅的庭园,私 家园林仍以传统风格为主。
分类
• 枯山水 • 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 是日本园林 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是日本园林 又叫假山水 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 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 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 即在庭园内敷白 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 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 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 池泉园 • 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 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 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 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特征 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 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 榭等。 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第十章 日本园林

第十章 日本园林

第十章日本园林1.简述日本园林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阶段。

日本历史一般可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日本园林也可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时代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2.简述禅宗思想对日本园林发展的影响。

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突出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特有的民族审美意向。

538 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艺术文化。

约 11 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发展。

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加上中国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和不变的元素来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 300 中外园林史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3.简述日本枯山水庭园的兴起与特点。

(一)兴起: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源于日本,是日本园林独有的园林类型,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多见于禅宗寺院。

14 世纪下半叶至 17 世纪,是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林样式——真正的枯山水。

(二)特点:(1)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

(2)枯山水是一种非常富有禅意的景观样式,是一种缩微式园林景观,它把禅理、画理、园理集中体现于园林之中。

(3)枯山水的基本构景方法是以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并有致地叠放岩石。

这是其最基本的构景方法。

4.简述日本茶庭的形成、演变过程与特点类型。

(一)形成:15世纪随着日本茶道的盛行而出现了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茶庭。

日本园林 ppt课件

日本园林 ppt课件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3.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石灯笼
日本园林
石灯笼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3.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手水钵
桂离宫中的手水钵
日本园林
3.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洞窟
• 中国的神仙思想大约在公元450年左右传入日本。这一思想期望通过 采集山野自然生长的药草制成仙药,并在艰苦的修行中借助神灵之 力而成仙。这种修行的场所就在洞窟之中。同时,洞窟也是风葬、 水葬的宝地。洞窟的造型被引入庭园大约在镰仓时代以后。
日本园林
京都大德寺
大德寺创建于日本江户年间(公元1319年),位于今日本京都市北区, 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大德寺内尚有大仙院、养源院、 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其中大仙院的庭院是江户初期枯山水庭 园的代表作,景致优雅。
日本园林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
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 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 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 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 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 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 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 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 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 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 下奔流。
日本园林
2.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金阁寺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4.4.3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为仁山型;日本古典园林 为智水型。中国的造园家同时也多是画家,而日 本更为纯粹的造园家。
4.4.4园林活动 :茶道、歌道、花道 ;曲水流觞
4.4.5造园人物和著作 :中国造园理论系统化成熟较
晚;日本则较早;中国园林的理论散于书画论之中,
日本的园林理论则是纯园林理论。中国的造园家
现代日本园林有西化的表征
日本园林史
二、中日园林风格比较:
1、造园环境比较 :国土环境(地理、气候、 自然灾害等)中国---大陆性特征(山性特 征),日本----海岛性特征(水性特征)
国土面积 ----园林规模 纬度跨度---国内园林风格类型 气候---大陆、海洋-----园林内容 自然灾害 国民----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
影响营造园林的规模,景点的高度,建筑的 高度。园林单体景点的视点高度等
日本园林史
2 园林类型比较
2.1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的思想性 2.2布局特点 : 山与水共生的山水型园林类型(水-河.湖.海三
者的综合体;山---可无岛.必有山 ), 海与岛共生池泉型园林类型(水--泉与海的综
合体;山 –可无山,必有岛 ); 2.3游览的交通方式 :都有舟游、路游(称回游)、
不一定是园林理论家,日本的造园家很多同时也
是园林理论家
日本园林史
5 造园手法比较:
5.1一般手法:
中国: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建筑布局对称, 实隔和园中园,表现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 真水,后园式,偏韵律的特点,建筑偏于华 丽、厚重、土石木结合、对称、拱平桥和石 桥、楼廊多的特点 ;
日本: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建筑布局自由 , 虚隔和无园中园 ,偏于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 山水 ,前园式和后园式并存,偏节奏特点, 建筑偏于朴素、轻盈、纯木、不对称、平桥

中外园林史——中日园林比较

中外园林史——中日园林比较

中日园林比较摘要:通过中日园林造园的历史关系、文化、造园特色和类型等方面的比较,探寻中日景观园林营造手法和追求意境等方面的差别,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园林各自的特色,理解二者传统园林的辉煌过去和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日园林;历史;文化;造园;比较;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而构成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是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栖息之所。

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文人山水园。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

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是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体现东方园林精致、典雅、人文的特点。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而得出中日园林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似之处。

一、中日园林的历史关系(一)园林历史长短中国皇家园林首开园林的历史纪元。

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商时代,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

也就是说,中国园林至今已有3400年的漫长历程。

另外,私家园林里的贵族园林和富商园林,至今也有2100多年的历史。

寺院园林始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南北朝,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

日本也是皇家园林首先揭开日本造园史的历程表。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至今不过1400年左右的历史。

私家园林的历史至今约1200多年。

寺院园林平安后期的净土式佛教寺院园林,至今约1000年的历史。

(二)历史阶段形式中国园林的历史阶段大致有五个。

第一是商周时代以动植物为骨干的园、圃、囿。

第二是秦汉时代以建筑为骨干的建筑宫苑。

第三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以山水为骨干的自然山水园。

日本园林分析ppt课件

日本园林分析ppt课件
神社殿堂:它的结构是木的,屋顶是草的,不施丹朱彩画,以朴素和小巧 见长。
庵:在宗教建筑里面有庵,在茶庭中也有庵,两者都用于修行之所。
9
日本造园要素 ------建筑
休闲型建筑: 亭、台、楼、阁、轩:亭大多是小体量的歇山草顶形式;台在园林中处于较 高的位子,早期的台上无建筑,后来有些也增加了建筑;楼、阁体量较大 的园林建筑,她常作为园林的主体建筑,常有两层,临水而居。轩也是较 为活泼的建筑。
26
龟岛石景景观
这是位于庭园东侧的 一组石组,左侧的大石体 量低矮,趴伏在苔藓上, 右侧的山石体量相对较大, 朝向中间的蓬莱山石组, 并与其他的石组在形态上 取得呼应。
龟岛石景景观
蓬莱仙山和鹤岛石组景观
蓬莱仙山和鹤岛石组景 观
这两组石组位于庭院 西侧,分别摆放在白沙的 上面,并且他们的周围白 沙的沙纹被描画成涟漪状, 表示平静的大海。与东侧 的龟岛石组形成对比。
龙吟庭全景
28
从东侧眺望庭院景观
画面左侧的建筑是方丈大殿,画面 远处庭园端头的围墙前面是庭园中唯一 的一棵树木——冬青。从这个角度可以 清晰的看到设计者将山石和石组沿着围 墙一字摆放,从而与建筑物之间留出一 段空白,在空间上增加了庭园的面积。 画面右侧的大体量山石就是代表龙首的 山石。
从东侧眺望庭院景观
茶树
圆栢
15
日本造园要素 ------植栽
苔藓: 苔藓是人本园林景造惯用的植物之一,茶亭追求的意境便是“青苔日厚自 无尘”,苔藓甚至被视为茶亭的生命。苔藓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幽静静谧, 它是“幽玄”的主要物华形式。
苔藓
16
日本造园要素 ------小品
石灯笼:(石灯笼始于中国,最早用作照明引路,后为僧房燃灯,再后来 演变为佛前供具。平安时代净土式园林流行,作为佛前供灯的石灯笼也就 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日本园林 )依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灯龙、木灯笼、 金属灯笼;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献灯笼和庭灯笼,前者较早,一般用于神 佛之前,作为供灯用,后者用于庭院之中,作为茶道礼仪和园林小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日本园林
目录
1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2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3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4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 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 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 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 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 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 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 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 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 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 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 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 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 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 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 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 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 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 泉园。
近世园林
1. 桃山时代(1573 年—1603 年) 该时代的园林有传统的池庭、豪华的平庭、 枯寂的石庭和朴素的茶庭。桃山时代不长, 而武家园林中人的力量的表现却有所加强, 书院造建筑与园林结合使得园林的文人味 渐浓。这一倾向也影响了后来江户时代的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但是,皇家园林和 武家园林仍旧以池泉为主题,这一时期持 续时间不长,只露出个苗头就灭亡了。而 且从茶室露地的形态看来,园林的枯味和 寂味仍旧弥漫在园林之中,与中国明朝的 以建筑为主的诗画园林相比,显而易见的 是自然意味和枯寂意味重多了。
2. 江户时代(1603 年—1867 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园林,完 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 并且确立起来。从园主来看, 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 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 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 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多 见,反映了思想他移、流行时 尚转变、经济实力下降等几方 面的因素。
2. 南北朝时代园林(1334 年—1392 年) 南北朝时代,庄园制度进一步瓦解,乡间武士阶层抬头;同时,各地 守护大名纷纷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建立独立王国,大名之间激烈征战。 人们在不安和惊慌中寄托于佛教世界,寺院及其园林与前朝相比,更 加受到各阶层同样的欢迎。这一时期,园林最重要的特点是枯山水的 实践,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同时并存于一个园林中,真山 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池泉部分的景点命名常带有禅宗意味,喜 用禅语,枯山水部分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 如西芳寺庭园用多种青苔喻大千世界。
总之,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是受唐文化影响十分 深刻,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 的特征,在平安初的唐风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平安中 后的国风时期表现得更弱,主要变化就是轴线的渐弱,不 对称地布局建筑,自由地伸展水池平面
中世园林
1. 镰仓时代(1185 年—1333 年) 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 如果说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山水自然园的引进 期,平安时代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大园林(皇 家、私家和寺院园林)的个性化分道扬镳时期,那么 中世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院园林 的发展期。
3. 奈良时代(711 年—794 年) 奈良时代历时不过 84 年,相当于中国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到唐德宗李适 贞元十年,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和桓武八帝。 此期间,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 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 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 年—770 年)在西大 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 年—757 年)的井手别业、 长武王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 园超过前朝。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 和出水洲浜并未改变。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
4. 平安时代园林(794 年—1192 年) 平安时代,是以平城京(即京都)为都城的时代,依然还是以贵族文化 为主,他们憧憬中国的文化,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三山一池”仙 境也继续影响着日本的文学和庭园。且这个时期受海洋景观的刺激,池 中之岛兴起,还有瀑布、溪流的创作,庭园建筑也有了发展。
神泉苑位于日本京都市中京区 御池通神泉苑町,约在 794 年前后,最早的游园记录是 800 年桓武天皇的游幸。全园 中心是水池,名神泉,以神泉 为名,表明当时园林以泉为上, 封为神格。水池中建有中岛, 水池的来水口在东北。全园有 一条南北轴线,池北轴线上建 乾临阁,两侧建东阁、西阁, 阁南面临水建钓殿,乾临阁、 东西阁和钓殿间由曲廊相连。
3. 室町时代(1393 年—1573 年) 室町时代,日本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到了室町时代, 政治中心又回到了美丽的京都。由于财富和权力的扩大,统治 阶级内造园的风气盛行。此时的造园技术发达,著名造园家辈 出,不仅是在京都,在其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艺术 价值的园林作品。日本的造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猎苑
平等院位于日本京都府郊区,是平 安时代池泉舟游式的寺院园林。平 等院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 建造阿弥陀堂,水池之东则建构象 征今世的拜殿,打造“净土庭园” 之喻的代表建筑,其规格更为后来 日式庭园的参考标准。古刹的平等 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面对阿字池 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弥陀如来” 与 51 尊“云中供养菩萨像”得名 的“阿弥陀堂”,后因“阿弥陀堂” 外形似欲振翅而飞的禽鸟,便更名 为“凤凰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