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解表作用的中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解表作用的中药
具有解表作用的中药
发表者:代金刚
3813人已访问
解表药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
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1.发汗解热作用。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2.增强体表血液循环。如桂枝、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扩张周围血管,增强体表
循环、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热的散发。表证特点之一是“恶寒”,而这种恶寒与肌肉及小动脉痉挛有关(即产热增加),解表药通过扩张痉挛之血管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同时由于外周循环加强,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这可能是解表药用以透疹的作用基础。解表药除了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用于疮病之治疗外,还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用于疮用初起之治疗。3.抗菌、抗病毒作用。经过大量实验,已证明解表类药物对某些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杀伤作用。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生姜、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等。对某些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菊花等。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藁本、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等。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柴苏、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升麻等。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羌活、防风、白芷、辛夷、葱白等。此外,菊花对白喉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防风、白芷、细辛对枯草杆菌;桂枝对炭疽杆菌;柴胡对疟疾均有抑制作用。4.其它作用除上述主要药理作用外,该类药物尚有镇痛作用;止咳祛痰
作用;健胃及利尿作用。一、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一)麻黄《内经》为麻黄科植物的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典的干燥茎枝。别名:麻黄草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蜜炙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经:入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与应用:1.外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常伍用桂枝以增强发汗作用,如麻黄汤。2.表实咳喘。由于外邪束肺所致之咳喘,寒配杏仁,如三拗汤;热喘配生石膏、甘草、如麻杏石甘汤。3.水肿兼见表证者。常伍用生石膏、生姜、甘草等治疗水证。用常:3-10克。注意事项:表证自汗,气虚咳喘,脾虚水肿者不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参考资料:1.麻黄生用发汗力强,炙用发汗力弱,故发汗解表宜生用,宣肺平喘生用炙用均可。麻黄去节后为净麻黄,发汗力更强。捣绒发汗力弱。麻黄根有止汗作用。2.麻黄中含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其次含有假麻黄碱、麻黄定碱及苄基甲胺,少量挥发油、儿茶酚、鞣酸及多种无机盐。3.药理研究:(1)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和缓而持久,主要作用为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当支气管处于痉挛状态时,其作用更为显著,故有止喘作用。并有兴奋心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2)假麻黄碱有显著利尿作用。(3)其挥发
油有发汗作用,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二)桂枝《本经》为樟科植物桂枝的嫩枝。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桂枝尖。药用部分:嫩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入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与应用:1.外感风寒、无汗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与麻黄相须为用,促使发汗解表。2.外感风寒,有汗表虚证。与白芍配伍,调和营卫以疗表虚邪实之外感证,解表而无大汗之弊。3.风寒湿痹,邪阻经络所致之肢节疼痛,尤以肩臂疼痛为佳。以防风、附子、羌活、桑枝为伍。4.月经失调、痛经、闭经。血虚寒凝者以桂枝温经通脉,助当归、白芍、川芎、红花等以调经散寒。5.血虚心悸、脉结代。桂枝温通以振奋心阳,与炙甘草、党参、阿胶相配用,治心律失常等证。用量:3-9克。注意事项:桂枝辛温助热,能旺盛血行,故对温热病,阴虚火旺,出血患者忌用;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参考资料:1.桂枝上行发表以散风寒,为太阳经之引经药。2.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桂皮醛。3.药理研究:(1)桂枝所含桂皮醛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主要作用于大脑感觉中枢,提高痛觉阈,能缓解血管痉挛性头痛。(3)健胃作用。能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以助消化。(4)桂皮油有强心、利尿作
用。(5)桂皮油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炭疽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按语:麻黄、桂枝均能发汗解表,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作用缓和,并能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故肺气壅实,腠理致密之表实无汗者用麻黄;营卫不和、腠理疏松之表虚自汗者用桂枝。(三)紫苏叶《别录》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别名:紫苏。外方用名:苏叶、紫苏叶、苏梗。药用部分:茎叶。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脾经。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主治与应用:1.适用于风寒感冒。由于本品有行气宽中之功,故外感风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藿香配用。2.鱼蟹中毒所致腹痛吐泻。可单用或配生姜、白芷合用。用量:3-9克。注意事项:气虚者不宜单用。参考资料:1.紫苏叶长于解表散寒。苏梗长于理气安胎,常配砂仁、竹茹、半夏、陈皮等治疗妊娠之呕吐、紫苏子长于消痰平喘。2.本品主要含挥发油、精氨酸、枯酸、色素等。3.药理研究:(1)紫苏叶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腺分泌而发汗。(2)减少支气管分泌物及缓解支气管痉挛而镇咳祛痰。(3)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4)所含紫苏醛有较强防腐作用;紫苏水浸液对葡萄球菌、疾病、大肠杆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四)荆芥《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