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断句方法

文言断句方法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 前后相承句。
文言断句八法
5、根据韵文特点断句
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 规律。
6、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
文言对话常用“曰”、“云”等字。
文言断句八法
7、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 若夫、嗟夫等; 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 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文言断句八法8、借 Nhomakorabea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 “……者,……也”、 “不亦……乎”、 “何……之有” 、 “孰与……乎”、 “为……所……”、 “受……于……”等。
余 幼 好 书 家 贫 难 致有 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 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 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 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 黄 生 贫 类 予 , 其借 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 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 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 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 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 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 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 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 黄 生 贫 类 予 其 借书 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 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 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 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 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文言断句八法
1、弄通文意断句
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 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 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 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 科举、姓名等。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等,在恰当的地方断开句子,使句子的停顿正确,语义清晰。

二、断句的依据。

1. 依据词性和语法结构。

- 名词和代词。

-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和代词(如吾、汝、之、其等)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如果在它们前面发现动词或者“于”“以”等介词,往往是句子的停顿处。

例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是名词作主语,“军”是动词,这里断开。

再如“夫晋,何厌之有?”“晋”是名词,“夫”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在“晋”后断开。

- 动词。

- 一个句子中一般有一个主要动词,它前面的主语部分和后面的谓语部分常常需要断开。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有叹焉”“有得”都是谓语部分,前面的名词性成分与之断开。

- 虚词。

-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等,它们常常引出句子,在其后断开。

如“夫/战,勇气也”。

- 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乎、哉等,它们一般表示句子的结束,常在其前断开。

例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也”前断开。

- 关联词:虽、然、故、则等。

如果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一般在关联词前断开。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依据句子的对称结构。

- 文言文常常有对称的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在断句时,可以根据对称结构来确定停顿。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根据“故不积……,无以……;不积……,无以……”的对称结构来断句。

3. 依据文意。

- 这是断句最重要的依据。

要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根据句子表达的完整意思来断句。

例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如果不理解文意,断句就容易出错,这里根据蔺相如对秦王的判断以及他采取的行动来正确断句。

三、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1. 通读全文。

- 先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等)、主题等,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是阐述文意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之一,它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句末标点断句法1. 逗号断句:在表示并列关系、举例、列举、解释、转折等情况下,可以使用逗号进行断句。

例如:「盛德之人,其地载之」。

2. 顿号断句:适用于较长的复杂句子,可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非一日之寒(顿),无以相知也(顿)」。

3. 分号断句:适用于并列句或复杂句中,用于分开两个意义相对独立但有关联的句子。

例如:「嘉靖辛未(分),陛见」。

4. 句号断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例如:「生也无情,乎?」。

二、语法结构断句法1. 主谓结构断句:根据文句提供者的意图和需要,将文句按照主语和谓语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人生乃江湖,江湖亦如人生」。

2. 主谓宾结构断句:以谓语动词和宾语为依据,将句子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吾闲居洛阳數载,于市朝正眩」。

3. 定状定补结构断句:以定语和补语为依据,将句子断开。

例如:「终日不见其所燕者,则心之所存,亦不復知所將之」。

三、内涵断句法内涵断句法是根据句子的意含和表达的情感特征进行断句的一种手法,重点放在理解文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上。

1. 概括性断句:根据句子的总体表达意境,通过词语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断句。

例如:「志和者天下,心正者道也」。

2. 强调性断句:根据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内容,突出某一部分的意义。

例如:「亦可以本造则生恶,亦可以矫世则善行」。

3. 对照性断句: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句子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部分,以表达强烈的对比感。

例如:「得见于天者庆,受感于物者忧」。

四、情感断句法情感断句是一种根据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力度的不同,将句子分段的断句法。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以上仅是文言文常用的断句技巧,断句的准确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句子的语义和句子结构来决定。

在文言文的断句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句子更加通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曰”后冒(:),“哉”问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言文中,
如果遇到“曰”字,其后通常会有冒号;如果遇到“哉”字,通常表示
疑问或感叹,其后可能会有问号或感叹号。

2.“于”、“而”一般在中间。

这句话说明,“于”和“而”这两个词在
文言文中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

3.“耶”、“乎”经常表疑问(?)。

这句话表示,“耶”和“乎”这两个
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其后可能会跟问号。

4.“则”前断句常加逗(,)。

“则”字在文言文中的出现,常常表示一种
条件或转折,其前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时需要在“则”字前断
句,并在断句处加上逗号。

5.“矣”、“耳”、“焉”后常加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文言文中
出现“矣”、“耳”、“焉”这些词时,它们后面通常会是一个完整的
句子,需要在这些词后断句,并加上句号。

6.“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这句话表示,
“者”和“也”在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停顿,其后可能是句号,也可
能是逗号,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酌情判断。

7.仔细琢磨只等闲。

这是断句的总口诀,意思是在做文言文的断句时,需
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不能马虎从事。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
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请注意,以上口诀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工具,实际断句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和文意进行理解。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断句和翻译

文言断句和翻译
B.“耳”“乎”“哉”“焉”“也”“耶”
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
C.“之”“以”“则”“而”等助词、连词、
介词常放在句中,
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会更好地帮助我们
断句。
如: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 后尊贵者乎 断句: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 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 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例2(2007· 高考江西卷)吾但使国家无逋赋,
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③拖延、迟延。
“逋”“职”均为采分点。“逋”的义项有: 应选第②个义项。“职”的义项有:①职责;②
职业;③职位;④主要;⑤贡献。应选第①个义
项。
全句译作: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 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例9(2006· 高考江苏卷)民,吾民也。发吾粟振
之,胡不可?
振:通“赈”,即“赈济”。全句译作:百姓, 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 不可以?
死/人固皆死(排比)
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断句: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 胜/走如鲁(顶真)
二、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直接将原文
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
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 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以意译为辅助手段。因此, 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 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 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一、断句的重要性1.1 断句的定义断句是指将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按照意思的停顿和逻辑关系进行分割的过程。

正确的断句可以使文言文更加易读易理解。

1.2 断句的作用正确的断句可以避免歧义,使文言文的语义更加清晰明确。

断句可以使语句的结构更加清晰,使读者更容易掌握文言文的整体结构和篇章的逻辑关系。

二、断句的方法和标准2.1 断句的方法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关系来进行分割。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断句:1. 根据主谓关系进行断句。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一个句子的基本要素,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断句。

2. 根据修饰关系进行断句。

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存在一种从属关系,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断句。

3. 根据句子结构进行断句。

句子在结构上的分割也是进行断句的依据之一。

在进行断句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标准:1. 意群的标准。

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意群,意群之间应该通过逗号或者其他标点符号进行分割。

2. 句子成分的标准。

句子成分应该保持完整,不能将一个成分进行分割。

3. 短语和成分的标准。

短语和成分之间可以根据语义关系进行断句。

三、断句的注意事项3.1 注意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注意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3.2 注意修饰关系的断句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注意修饰关系的存在,将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断句,避免将修饰成分分割开来。

3.3 注意意群的断句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注意意群的存在,将一个句子分割成一个个意群,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明确。

以下是几个断句的例子:4.1 主谓关系断句\。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3、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的双方,可以此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依总分: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友,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郑 国 将 有 诸 侯 之 事 子 产 乃 问 四 国 之 为 于 子 羽 且 使 多 为 辞 令
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省略。
4、修辞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非常讲求句式的整齐对仗, 所以借助“对称、对偶、排比、顶真”等修 辞,也能找到断句的路径。
其 行 虽 不 轨 于 正 义 然 其 言 必 信 其 行 必 果 已 诺 必 诚 不 爱 其 躯 赴 士 之 厄 困 既 已 存 亡 死 生矣 光 召 尚 书 玺 郎 郎 不 肯 受 光 光 欲 夺 之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 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 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注意:1、名词动用 2、名词省略
2、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虚词标志:夫、盖、安;于、以、而;乎、矣…. 对话标志:曰 连词标志:遂、是故、然、由是…
5、文意断句法: 下 视 其 辙 登 轼 而 望 之 曰 可 矣 车把
可见,断句是以正确理解文意为前提和关键的,所 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积累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 的本。 一切方法都是技巧,是末,过于看重方法,就犯了 舍本逐末的错误。
或 何 稻 中 甘 足
谓 以 耕 有 泉 而
郊 知 白 樵 釜 岛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 者也则事寡败矣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 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仪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 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太 少 无 非 不 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 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 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 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二、依据修辞
文言中常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反复 等修辞方法,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 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1、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 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 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 句式来考虑句读。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断句举例: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 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 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 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 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 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六、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范围很广,我们接触较 多的有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
1、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 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 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 成教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
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
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 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 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 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 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 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 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2、为下列语句断句。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 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 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 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 何是好。
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
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 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 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 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 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 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 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 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 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 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 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 的条件。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 禅山记》)
看蓝色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 也;句首的有:夫;分句的句首的有:以、则、 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 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 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 顿。
• 壬戌 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排比 •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 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 笞天下威震四海。
一、语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 顿的位置。
断句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 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2、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 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 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3、找虚词,定句读。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 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者、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 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 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 ,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 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候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 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 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也‛,岂不谬哉!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 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 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 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 ,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 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再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 者也。
四、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语“云” “道”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 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 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 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 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 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文言文断句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为一个 财主写了一副对联.。财主气急败坏,把祝枝 山告上县衙,祝却说自己写的是吉庆之词县 令、财主哑口无言。祝枝山智斗财主。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祝枝山
地主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 □什么叫断句
•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 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 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 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 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 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 “不亦……乎”“其……乎”“安……哉”“何……为” 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 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 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随堂练习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 哭,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 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 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 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 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 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 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 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手之所触肩之所 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 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 首之会
三、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 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2、反复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
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