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民族服饰等,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特点。

其中,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如藏族的长袍、蒙古族的长袍等,款式独特,色彩鲜艳,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体现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B.传统服饰的世俗化C.传统服饰文化的开放性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很多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2.毛泽东在1917年指出:而自1921年起,在中共文献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与新的理论不断结合,这说明当时()A.传统文化仍占主流B.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改造C.西方文化弊端暴露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3.埃及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逐渐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

国王的名字往往要缀上“拉”的字眼。

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进一步被神化4.希腊传说记载众神之神宙斯与腓尼基(现叙利亚地区)公主欧罗巴育有三个孩子,老大米诺斯统治着位于东地中海中央的克里特岛。

考古证明克里特的人种与埃及、西亚相近,据此可知,神话传说()A.具备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B.与考古证明完全一致C.一定程度反映人类史前史D.可以甄别史料的真伪5.下图为玛雅人使用的花瓶上所绘的“玛雅算盘”图画。

图中站在后方的官员命令坐着的男子对在当时作为贡品收纳而来的“贡品袋”的数量进行计算。

这折射出,玛雅文明()A.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B.在数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C.已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D.绘画艺术出现全新的风格6.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出土了众多属于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干尸,其中部分干尸鼻梁高挺,眼窝深陷,具有“高加索人”特征,可以确定他们的面貌和肤色可能接近欧洲人的体质,或者说接近印欧语系西支民族的外貌。

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刻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终止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世界逐步由相对隔绝状态到连为一个整体,给人类历史进展带来了深远阻碍,据此回答第1—3题。

1.“世界”被发觉对欧洲产生的最重要阻碍是A.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进展2.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C.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D.世界各国各地区间联系开始加强3.下面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说明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进展迅速②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仍受到大国质疑③欧美大国对中国经济的进展有一种惧怕感④中国经济进展仍面临庞大压力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争取独立、民主、自由是世界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任务,民族解放运动因此成为了世界历史运动中的进步潮流。

据此回答第4-6题。

4.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抵抗的共同敌人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西班牙5.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差不多或正在形成D.工业革命差不多完成6. 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与以往运动不同的特点,其缘故是A.民族资产阶级担当起领导责任 B.无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C.法西斯势力疯狂的入侵扩张D.农民阶级运动开展起来7.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确实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高二历史试题与解析-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考试+历史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与解析-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考试+历史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345678D B A D C C A B9101112131415A D AB BC C16.(1)【示例】结论1:从山西文化特质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1分)阐释:不同年代的工匠们,在各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中进行文化创建;不同宗教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宗教文化特质;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的生活习俗与民俗信仰。

(2分)结论2:从年代看,元代遗存数量与占比明显高于前代。

(1分)阐释:古建筑的土木结构易损毁,加之天灾、战争等因素的破坏,年代愈远,存量愈少。

(2分)结论3:从区域分布看,东南部和南部数量与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1分)阐释:晋东南和晋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不便,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有足够的物力财力建造和维护古建筑。

(2分)结论4:与该时段全国现存木结构建筑的总量相比,山西占据绝对优势。

(1分)阐释: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古建筑保存条件,地理单元相对封闭,战乱少;高原台地海拔较高,气候干燥;环山带河,古代山西森林资源丰富,具备深山藏留古刹等古建的自然环境。

(2分)【评分说明】结论1分,合理阐释2分;能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共9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成因:【示例1】北部区系。

这里是中原农耕与北方草原的交错地带,历史上曾经多民族聚居;曾长期是北方各民族交融的前沿空间地带;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曾是崇佛的北魏等民族政权的统治中心;是古代不同区域贸易往来的重要联结地带。

(6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示例2】中部区系这里地处晋中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是沟通南北商贸的交通要冲;煤炭等物产资源丰富,农业相对发达,为商贸活动提供物资保障和人力支持;明清茶马互市等政策为晋商兴起与发达创造了条件;山西人勤劳节俭务实,具备儒商理念与经商特质;宗族观念较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性有利于商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7小题,总分62分)1.(3分)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法家、黄老、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思想体系。

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

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B.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政治需要C.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呼唤思想变革D.神学体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2.(3分)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

这些主张(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B.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3.(3分)右图所示为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1266-1337)的代表作──《逃亡埃及》,描绘的是玛利亚生下基督后,因受迫害由巴勒斯坦逃亡埃及。

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将有关人物和故事场面表现得生动、活泼。

可见,该画作( )A.突出了作者主观情感B.揭露了教会统治腐败C.彰显了主流价值判断D.呈现了人性自我觉醒4.(3分)宋代民间艺术家元俊、文惟一等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

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人神。

据此可知,宋代雕塑艺术()A.以佛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B.回归自然追求艺术的本真C.兼具人文情怀和世俗化特征D.主要代表集中在乡村艺人间5.(3分)牛顿认为存在着一种时间的时间,它是与任何事物及其运动无关的独立存在,人们普遍、通常所感知到的时间只是对它的各种度量。

这一看法()A.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B.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时空观念C.超越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D.对宇宙起源进行了初步阐释6.(3分)15世纪以来,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17世纪末,全球所有大陆(除南极外)与主要岛屿的海岸线,已被大致准确地描绘在欧洲人的世界航海图上。

2024年春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考试试卷(康德卷)历史试卷+答案

2024年春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考试试卷(康德卷)历史试卷+答案

2024年春高二(下)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国语·周语》记载,春秋时期晋惠公在接受周王室赐令时持礼器很低,拜不稽首。

王室官员内史过认为,“礼,国之干也”,晋侯“不敬王命,弃其礼也”,“必无后矣”。

这反映出当时A.晋国成为诸侯霸主B.礼乐观念影响至深C.社会秩序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2.汉文帝时,半两钱“背平素,无内外郭”,民间盗铸成风。

武帝即位后,令“盗铸诸金钱者皆死”,但收效甚微。

乃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钱文严谨规矩,铸工精细。

“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A.加重了货币的流通成本B.削弱了王国的经济基础C.提高了铸币的技术水平D.强化了盐铁官营的政策3.门下省源于汉之侍中寺。

最初侍中本为加官,无常置官员。

汉末魏初,置常员四人,其时九卿卑落,侍中职权发展。

南北朝时期,门下省的侍中掌理诏令机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门阀士族势力崛起B.政府出现冗官现象C.中枢权力发生转移D.三省体制初步形成4.在唐代,脱离原居地户籍流徙他乡的“浮户”,在新居地入籍后称为“客户”。

到宋代,不论是否是外来户,凡居住农村,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户,一概划为客户。

唐宋“客户”内涵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土地政策的调整B.人口迁徙的频繁C.均田制度的瓦解D.赋税制度的变化5.元朝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积极修建孔庙,兴办学校。

至正七年(1347年),诸暨人杨维桢说甘肃已由西戎地变为“冠带之区”,云南中庆路(今昆明市)民众“兴于礼让而修其孝弟忠信”。

这反映出元朝A.边疆治理成效突出B.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C.文化重心发生转移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6.明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2页。

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四月提纲》中,列宁之所以没有立即提出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的方针,主要是因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处于关键时期 B.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临时政府的反动本性尚未充分暴露D.工兵代表苏维埃没有掌握武装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回答2-4题。

2.巴黎和会在下列哪一问题上的规定应基本肯定A.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问题 B.关于战败国的赔款问题C.对苏维埃俄国的政策问题 D.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处置问题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的初期,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当时实力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基本适应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满足了帝国主义各国的愿望C.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处于低潮D.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下列事件中,直接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解体的是A.苏维埃政权反对协约国干涉的斗争的胜利 B.1929年经济危机C.“九一八”事变 D.德国法西斯上台5.中共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新的出路”是指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向农村进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走经过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6.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对苏联在某一个时期这样一个现象作了叙述: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然是1卢布。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指定位置;3.选择题在答题卷上作答、非选择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上指定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A.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形式成长B.激化了阶级矛盾C.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2.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就中国近代而言最早与之相关的国家是()A.英国和法国B.八国联军C.日本D.英国3.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下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说法错误的是()①.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③.1926-1927年,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但没有打击帝国主义。

④.1934-1936年,红军长征并取得胜利: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⑤.第二次国共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果不同。

A.③⑤B.③C.③④ .D.②④4.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以下选项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有关的是()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国家的主权.D.两岸发展与和平5.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C.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D.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6.罗马法明确规定了权利主体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其有关财产权的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罗马法实际上就是()A.罗马公法B.罗马民法 C.罗马私法 D.罗马自然法7.对1787年美国宪法的客观评价是()①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②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③为资产阶级服务,没有民主性④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 以下是某学者对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看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普法战争导致的产物,而且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一战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4.学者杨向奎指出∶"魏晋以后,政权分崩,实不一统,但任何一族之当道者,都以一统为己任而以炎黄之后自负。"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大一统观念影响深远B.民族隔阂逐渐消失
C.封建化进程遭遇挫折D.政权更迭渐趋频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魏晋以后,政权分崩,实不一统,但任何一族之当道者,都以一统为己任而以炎黄之后自负”,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乱,但在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统一的观念,不能看出民族隔阂状况,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化进程,排除C项;政权更迭是当时的时代特征,但学者表达的重点是统一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D.世界形势变化制约移民走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一1880年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吸收人才,因此外来移民受到欢迎;1880—1924年受战争影响,美国的外来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外来移民地位跌入谷底。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A项正确;1880—1924年,美国的外来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美国的外来移民地位跌入谷底,说明美国劳动力资源并不短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移民数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外来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走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2.英国当代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近代早期城市有充当十字路口和邂逅场所的功能,城市的公共空间方便了政客与学者、绅士与工匠、田野与研究室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可用于说明,欧洲近代早期城市( )
A.商贸中心地位强化B.人口激增问题凸现
C.有利于知识的传播D.市民自治影响深远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

据此可知,当时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2.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3. 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臣杀君,子杀父,《春秋》一律写成“弑君”“弑父”,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

这种写法,被称之“春秋笔法”。

由此可见“春秋笔法”()A.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C.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D.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4.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C.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D.气候条件的日益恶化5.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

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建立的前赵、氏族建立的后赵所获。

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

这一现象A.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B.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C.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D.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6.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时代墓葬具有显著特征。

像陶寺遗址中的大墓,规模远超前代,表现墓主人社会地位的因素增强,如墓坑的规模形制、葬具的配套、随葬品的配伍关系、仪仗规格等。

由此可知龙山文化()A.为仰韶文化奠定基础B.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C.具有典型的礼制色彩D.体现天授神权的价值观2.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用玉器和礼服,换回矩伯“十三田”土地之事。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的松动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D.社会等级观念弱化3.战国时期,墨家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选择天下贤王者,立以为天子”;法家则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

由此说明他们的思想主张()A.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B.倾向于打破原有社会秩序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D.使人才选拔机制日益完善4.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能体现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A.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B.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C.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D.非所宜言罪,即说了不应说的话获罪5.据《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张掖郡、敦煌郡;而《汉书·地理志》却记载,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设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

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中也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

推测出现这种矛盾记载主要的原因是()A.历史记载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司马迁与班固确定的标准不一致C.后人考证修改得出的不同的结果D.汉武帝采取积极的经略边疆政策6.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

2024北京海淀区高二(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海淀区高二(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学校班级姓名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7道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考古资料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实证。

某同学参观《龙·中华民族的图腾》展览,搜集到以下考古资料,从这些考古资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有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蚌壳堆塑龙。

距今约6400年。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龙身蜷缩,头部被设计成猪的形状。

距今约5000多年。

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龙首纹玉锅。

距今约5000—4800年。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盘内绘朱红龙纹,龙形象为蛇身鳄鱼头。

龙口中含有类似禾穗的植物。

距今约4000多年。

①崇拜龙的观念形成于旧石器时代②龙的形态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③龙的形象已具有农耕文化的特征④龙已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独尊的象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既有大方鼎、四足廊等重达数百斤的礼器,也有铸造精良、纹饰华美、用于典礼的青铜农具。

其中部分青铜礼器和兵器与河南殷墟出土的同类器一致,但有些虎形纹饰的青铜器则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这说明A.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青铜农具B.商王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C.商朝的文化影响已深入长江流域D.宗法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先秦时期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重要内容。

下列主张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C.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高二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4.史料蕴含着丰高的历史信息。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命题教师:高二历史备课组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2.周王经常出行至下级贵族之家或远巡至边域,举行册命、祭祀等活动,并处理沿途所遇到的政治、经济、军事诸项事务。

这种王巡()A.拓展了王权影响 B.挑战了分封制度C.强化了血缘认同 D.控制了世家贵族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据载,两汉皇帝赐予“三老”丝帛三十余次,向地方长吏、孝悌、力田、贞妇等群体“赐帛”也很频繁。

这反映出汉代()A.着力发展纺织工艺 B.中央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注重加强社会治理 D.儒学正统地位重新确立5.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在平城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

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北魏此举意在()A.促进民族交融 B.推崇天人感应 C.树立正统地位 D.消除改革阻力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7.据统计,唐代宰相中,边疆各族成员占很大比例,仅鲜卑后裔和鲜卑化汉人就有30余位。

这可以说明唐朝()A.考试制度的严密性 B.社会流动的频繁性C.国家政权的包容性 D.对外政策的开放性8.下图显示了北宋初期各地通过水路将粮食运往东京的情况,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图1A.高产作物的引进 B.水运交通的发达C.经济格局的变动 D.边患危机的加剧9.表1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10.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往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良渚文化官井头遗址中出现的成组石构遗迹,水井、水池、排水沟地势依次降低。

由此可以确证这一时期A.出现了原始村落的雏形B.进入了原始农业的阶段C.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D.产生了水利灌溉的技术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B.受封建道德的约束C,浸润了儒家人本的思想D,重在处理医患关系3.从目前已发现的两汉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遗址都在矿山附近,缺乏水力牵引。

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东汉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

这说明A.汉代水排用于农业灌溉B.古代水排未被广泛使用C.东汉水排制造工艺高超D.古代水排技术尚未成熟4.下图是发现于新疆若羌县米兰古城遗址中佛塔上的壁画(局部),画于2-4世纪,带有鲜明的希腊式犍陀罗艺术风格。

该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有翼天使A.亚欧游牧民族迁徙B.中西方之间的直接贸易C.佛教本土化的推动D.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5.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在高中学习阶段,其实历史学科知识交叉多且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过程性评价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过程性评价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榆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过程性评价质量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的县以下有乡、里两级行政机构。

以乡治里,乡有三老、啬夫、游徽。

三老执掌教化,啬夫负责法律诉讼及收缴赋税,游徽专门负责巡禁捕盗。

据此可知,秦朝A.重视基层社会治理B.郡县制度得以普及C.地方行政机构臃肿D.宗族势力较为强大2.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中央政府正式允许刺史设立专门橡属和幕僚。

成帝时期(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刺史改称州牧,不仅可以纠察同级的州郡太守,还可直接插手地方事务,如惩处县令、率领州郡军队平定地方叛乱等。

这一现象在当时A.适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B.保证了刺史监察效能的持久C.促成了地方官僚体系的变化D.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3.《全唐文》中关于两税法有这样一段记载:“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

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

今税额如故,而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两税法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B.赋税货币化加重了人民负担C.税制改革违背了赋税公平的原则D.两税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4.北宋名将杨业一门抗辽保宋的忠勇事迹,被演绎为各种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杨家将戏曲中宋辽敌对和斗争是主要内容;明代起辽对宋的威胁逐渐被淡化,宋辽斗争戏份让位于忠奸斗争;清代还增加了宋辽通婚等内容,辽人形象也多有了血肉亲情。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

“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

这种做法()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目的题,正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世官制,“六德”主要是道德标准,“六行”主要是宗法伦理,这适应了宗法礼制对选官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选官制度,而非官员考核制度,排除B项;西周实行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在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排除C项;西周时期儒生群体尚未出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2.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

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

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

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汉代(中国)。

材料所示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石上,禾苗繁茂,农夫正在田间进行耕除草,结合题干材料中对锄头信息的描述,可以说明当时注重精耕细作,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环境,排除A项;画像石只是反映农民耕作的信息,并不能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排除B项;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在画像石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

故选D项。

3.隋朝社仓初为民办,不久便遭到破坏。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下诏:“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於后乏绝。

又北境诸州,异於馀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世界逐渐由相对隔绝状态到连为一个整体,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第1—3题。

1.“世界”被发现对欧洲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2.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D.世界各国各地区间联系开始加强3.下面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说明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②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仍受到大国质疑③欧美大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种恐惧感④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争取独立、民主、自由是世界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任务,民族解放运动因此成为了世界历史运动中的进步潮流。

据此回答第4-6题。

4.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反抗的共同敌人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西班牙5.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6. 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与以往运动不同的特点,其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担当起领导责任 B.无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C.法西斯势力疯狂的侵略扩张D.农民阶级运动开展起来7.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这主要是指A.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自发性B.法国人民抗击普鲁土侵略的正义性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D.巴黎公社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难的历程,它的经验与教训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据此回答8-10题。

8.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9.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大清洗运动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③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指标。

据此回答第11—13题。

11.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

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启蒙思想在欧洲流行D.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2.一战前夕,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主要是由于A.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已经无能力对外扩张B.英国和日本结盟不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C.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D.英国推行势力均衡政策束缚了德国经济的发展1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同之处在于A.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凋节作用C.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D.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凋控经济大国力量的消长、变化推动了世界格局的调整,从而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据此回答第14-17题。

14.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结果的相似点是A.惩办了战败的协约国集团B.损害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C.充分满足了日本的要求D.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主导地位15.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C.军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D.法西斯党成为法西斯运动的核心16.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是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英法受到削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于美国表现在A.处分阿富汗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古巴导弹危机D.修筑柏林墙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和科技革命都给本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第18-20题。

18.右图反映的是英、法两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现的两个场景,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两件事情都出现在建立共和国后B.国王都经过议会审判之后被处死C.说明两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都实行了恐怖政策D.事情发生后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外来干涉19. 下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这最能说明的一个事实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巨大推动作用B.二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C.科研领域不断开阔D.二战后某些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减慢20.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是①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②西方科学技术水平先进③殖民主义疯狂掠夺④无产阶级革命受挫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思想文化运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历史的发展。

据此回答21—22题。

21.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B.前者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C.前者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神学思想,后者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22.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上述言论的出现是①对法国溃败的反思②对美国“中立政策”的反思③对法西斯侵略本质的认识④对绥靖政策的反思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国际组织或国际联盟是世界政治力量参与国际活动的重要形式。

据此回答第23—24题。

23.国联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A.初期均为美国操纵B.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C.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都包括了所有的大国24.冷战时期,出现了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冷战结束后,欧佩克等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却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25.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表现有①欧元诞生②中国加入WTO③东南亚金融危机④亚太经合组织建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文字和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n%,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材料二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

法国政府建议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

——《舒曼计划》材料三据报载:xx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阿罗芒什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应邀参加了纪念仪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材料四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

这种意图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的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为什么能够参加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4分)(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4分)(5)据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认识。

(2分)27.(16分)xx年6月前南地区最后一个联盟体解体。

一切是那么自然,一切是那么平静,好像什么事也未曾发生。

然而,在过去的100多年间,这里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牵动世界。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上个世纪初这里曾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事件?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5分)(2)在20世纪的三次国际格局变化过程中,这里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8分)(3)这一地区人民在维护民族主权独立的同时,在探索社会发展道路上有何有益的探索?结果如何?(4分)28.(15分)阅读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

……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丹尼斯·帕平……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xx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

1834至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