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合集下载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好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在课堂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课堂,睡觉等现象。

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老师重视,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在讲授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会有喜欢与讨厌的区别。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正确的态度有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保持正确的知觉与判断,促进人们朝有益的方向发展。

反之,错误的态度导致错误的知觉与判断,挫伤人的积极性,使人的行为产生恶性循环。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这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使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在学生中产生心理效应,而学生的这种心理效应的产生就是教师影响力作用的直接效果。

关于教学态度,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儒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诸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躬行身教”等教学态度的至理名言。

在西方存在着“人本主义”“合作教育学”流派等不同流派。

与新课程相比,传统的教育束缚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

而新课程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呼唤教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教师的个性特色是教师在本人个性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非物质性的个体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色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有着很大的教育影响力,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未来个性和现实的教育成效。

其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其教师个性特色主要内容。

(一)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

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教师教学态度

教师教学态度

教师教学态度第一节:引言教师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教师教学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教师教学态度。

第二节: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当教师态度积极乐观、平等公正时,学生会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主动参与其中。

反之,如果教师态度消极懈怠,甚至带有偏见,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第三节: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情绪影响教师教学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状态。

当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学生会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积极情绪会得到激发。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或态度傲慢,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卑、恐惧,导致情绪低落或产生反抗情绪。

第四节: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

在积极合作和信任的氛围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

而若教师缺乏耐心、责任心和积极的教学态度,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学习效果。

第五节:培养良好的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教师教学态度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他们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终身发展。

同时,良好的教师教学态度也能够促进良性教育环境的形成,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

第六节:提高教师教学态度的途径之一:学生关怀学生关怀是培养良好的教师教学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开展一对一的交流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关心学生,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七节:提高教师教学态度的途径之二:专业发展教师在提高教学态度方面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增强自己的教学素养。

浅谈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浅谈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 1 )超过半数学生喜欢实践学科。 ( 2 ) 四分之三 的学生认为机械制图学科的回家作 业量最多。 ( 3 ) 四分之一喜欢班主任 、四分之一喜欢体育老 师、五分之一喜欢 制图 ( C A D) 老师 、五分 之一喜欢 信息技术老师 、1 0 %喜欢其他老师。 四分之一的学生 选择喜欢是班主任,可能班主任跟学 生接触 的时间 比较多的缘故 ,其次为 体育、制图、信息技术教师。 ( 4)专课 不专用 的问题有所反 映 ,近 8 0 %的学生认为有这种现象。 ( 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 是不 高, 少数的学生认为很想参加补课。 ( 6 ) 近五分之一的家长每天给 孩子检查 回家作业 ,而从来不给孩子 检查作业人数竟达 2 0 %之多 , 这应该 引起我们教育界足够的重视。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 . 形成 健 康 的 学 习心 理 的 对 策 影响学 生学习心理 的因素 非常 东 复杂 ,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 的学习 省 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 开放新形势的要求 ,实现由应试教育
学 习态 度 和 行 为 习惯 各 式 各 样 ,本 文 根 据 多 方 面 的调 进行 并进 行 了详 细分 析 。 2 . 从 学 生 问卷 中可 以看 出
【 摘要】 在现代的职业学校里 , 学生的学习观念 、 【 关键词 】 调查 ;态度行为 ;影响 ;对策 一

调 查 目的和 方法
比赛 ,成语接龙 ,童话故事 比 赛 ,书法 比 赛 ,象棋比赛 等来益智身心 , 鼓励孩子为 大家表演 ,增强 自信。 三、爱生 如子 ,倾注 母 爱 让学生 在爱 中学 习, 在爱中成长 ,这是我的一惯 做法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 功的教育 。十二年来 ,我一 直用一颗炽热的爱心去教育 影响学生,时刻为学生倾注 爱心。关心学生,深人细致 地做他们 的思想工作 ,善于 发现每一学生的闪光点 ,在 学生遭受失败时 , 帮他们分 析失败原因,树立信心 ,寻 找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 , 在 他们获得进步时, 及 时表扬 , 并告诫他们戒骄戒躁 ,争取 更大的进步 。为了让一个班 级有凝聚力 ,我对 自己的学 生付 出了最大爱心 , 就像对 待 自己的孩子一样 . 当他们 遇到 了困难 ,你就一个像朋 友伸 出一双温暖的手来帮助 他们 ,让他们真正觉得我是 爱他们 的,于是学生能愿意 和我 交 朋友 。 去年 我班里 有一个 女 生因学 习差和家庭困难 ,曾 度想辍学 ,我积极协助班 主任做她的思想工作 , 将自 己的衣服给她穿 ,帮她买学 习用 品, 耐心为她补习功课 , 并让她和 自己住 了一个 多星 期。通过我的爱心呵护,这 个学生终于肯留下来了,并 且 后一 阶段 的学 习 也 有 了很 大的进步。该生和家长都非 常感激。还有一次 ,班里有 位住读生生病了,我知道 他的父母都远在广东打工, 家里只有一位年迈 的奶奶, 于是我便马上带他去诊所, 给 他 买药 ,晚上 陪他 去打 针 ,还从家里煮吃的带给他 吃。有两次还是我背他去诊 所 的。后来家长回家过年特 地上 门致谢 ,感激不尽。师 爱 的力量是伟大的 ,也正因 如此 ,学生对我无话不说 , 无事不讲 ,师生关系特别融 洽 ,学生快乐我也就快乐。 成绩 的取得 代表 的只 是过去 ,漫漫教学路上,我 深知 自己的责任远大 , 但我 又深深知道 , 只要心中有爱 、 有高尚的师德 ,只要我们不 断地去学习进取 、去追求更 高更远的 目标,我就能做到 最好 ! 只要心中有爱 , 每一 天 ,每一刻 ,每一分都是你 我所能拥有的幸福……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和充满激情的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反之,一个消极和冷漠的教师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影响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的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积极的教师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堂课,并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

通过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信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相反,一个消极的教师可能会给学生灌输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

一个教师的行为模范会激励学生为之努力。

例如,一个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而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真正的意义,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积极的教师会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而一个消极的教师可能会对学生的表现持否定的态度,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从而降低其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个负面的教师态度和行为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和抑郁,从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普通。

相反,一个积极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成为一个积极、激励和有影响力的教师。

教师应该对待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潜力。

教师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教师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教师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研究1. 引言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态度与行为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教师的态度是指他们对待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2.1 热情与鼓励热情和充满鼓励的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积极性。

当教师以积极、友好和支持ive的方式展示自己,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并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时,可以增强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愿意付出努力。

2.2 关注和尊重当教师关注并尊重学生作为个体时,他们会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

这种关注和尊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2.3 激励和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供适当的反馈以及给予肯定来激励学生。

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的。

3. 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除了态度外,教师的行为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个具体方面:3.1 清晰明确的目标设定教师应该清晰地向学生阐明课程目标和期望,使他们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聚焦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2 鼓励合作与互动教师鼓励合作与互动有利于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

这种合作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3.3 提供积极反馈与奖励教师提供及时的、准确的积极反馈和奖励是激励学生更好表现的重要手段。

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并愿意持续努力。

4. 相关建议与措施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一些相关建议和实施措施:•增加教师培训课程,培养教师对待教育和教学充满热情的态度。

•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和互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为教师提供适用的评估工具和培训以提高他们在给予反馈和奖励方面的能力。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去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发展。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师德师范、学生行为品德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师德师范影响学生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范,他们要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学生做到品德端正、诚实守信。

例如,教师应该做到准时上课,严格遵守课纪课规,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守时守纪。

教师还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纠正自己的过失,这样才能告诉学生学会勇于正视错误,勇于改过。

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行为品德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品德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言辞,以文明待人、对待学生要宽容、理解和关爱。

通过言辞教育,教师能够教会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学会友善待人。

此外,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辞传达正面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教师言传身教良好,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德。

三、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求。

教师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和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学习持乐观的态度。

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消极懈怠的态度,学生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课堂氛围也会变得低迷。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师德师范,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倡导学生做到品德端正、诚实守信。

教师的正确言辞和高尚品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校教学工作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风格、教学情境等紧密相联。

这些因素正式我们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领地。

应该说,教师专业素养因集中地表现在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时发生的态度和行为上。

所以,作为教师修养外在表现的态度与行为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这个小社会中的态度和行为制导着它的气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既可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拘谨刻板、冷漠紧张;教师有气无力,学生往往也就无精打采。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校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影响学生对学校、对人生及社会的情感体验,最终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原国家教委的专家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上学的愉快体验有随年级升高而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主要靠教师来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旦形成,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了条件。

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向明确,参与意识增强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随着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积极进取的学业成就动机也就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

而学业成就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动本身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对于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着组织和协调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反,如果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让学生体验到的只是压抑、害怕和苦恼,学生对学习就会缺乏热情,消极被动,穷于应付,学生心里想的恐怕只是如何尽快摆脱这种让他讨厌的环境。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评价1. 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行为以及态度和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个富有激情和责任心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 积极的教学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积极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还可以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全面的评价,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全面。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行为教育行为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启发性的问题或案例、展示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环境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环境是教师教育行为中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

5.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教育行为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和潜能。

例如,组织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等,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教育行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的教师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

而一个消极或冷漠的教师态度则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首先,教师的积极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当一个教师热情洋溢、充满活力时,会让学生感到他对所教授的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都充满热爱和兴趣。

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教师的热情和兴趣可以像一支点燃的火炬,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激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前进。

其次,教师的支持和关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当学生面临困难或挫折时,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可以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一个关心学生学习进展的教师会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这种积极正面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相反,一个冷漠或漠不关心的教师态度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和无助,从而减弱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给学生带来启示,更重要的是在品德和人格上给学生以示范。

他们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

学生会受到教师的榜样行为的感染,积极努力学习并追求更高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展示自我,做到学以致用。

然而,并非每个教师都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某些教师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工作压力等因素而呈现出消极或冷漠的态度。

这种态度会使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变得消极抵触、不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他们应该以热情和兴趣来面对学生,给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和鼓励。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引领者和榜样,他们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而重要。

正确认识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积极态度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感染式的。

教师展现出的积极态度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并通过个人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积极的教师态度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愿意追求知识,努力学习。

而消极的态度则会传达给学生不可靠和无助的信息,导致学生产生懈怠和失去对知识的兴趣。

二、教师关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教师的关怀和情感支持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关心学生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教师的鼓励和赞许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信,并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

相反,冷漠和忽视会让学生感受到挫败和无助,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三、教师情感的温暖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温暖、理解和包容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的关爱和助力能够减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四、教师的纪律与情感教育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不仅仅体现在温暖和关怀上,也表现在纪律和规范的教育中。

教师的严谨与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端正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一个严格而公正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遵守纪律,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和价值。

教师的正直和激励会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品德。

五、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适应教师不仅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情感,还需要将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

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

教师态度与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态度与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态度与职业行为规范1. 引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态度和职业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态度和职业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师应该如何树立良好的态度和职业行为规范。

2. 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感体验。

一位积极、开放和充满爱心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乐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相反,消极、严厉甚至冷漠的态度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他们产生学习上的抵触情绪。

3. 建立积极的对待方式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用鼓励和赞赏的方式引导他们。

教师要注意言辞和语气的选择,避免使用贬低和挖苦的措辞,更要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努力。

4. 专业的职业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规范是维系教育秩序和教育生态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严守教育伦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益,不得滥用权力或对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

5. 建立公正的评估标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公正客观,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学校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

不应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偏离评价标准,从而对学生的发展和成绩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6. 高效沟通与合作教师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与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及进展,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促进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

7. 与同事间的专业互助教师应该与同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互助和分享的关系。

通过多方位的交流和专业互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8.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关注教育前沿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教育研究成果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9. 塑造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直和公平的行为影响学生。

10. 特殊教育和心理关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关爱。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16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把教师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荣耀的职业”。

现在,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这样一条真理:决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生产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教师对社会的作用就越大,教师的地位也就越高。

未来,教师职业将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荣耀的职业”,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作为教师,应明确而深刻地理解以角色义务为核心的角色要素,坚持奉行《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角色义务,做到角色意识明确而强烈,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强烈的角色荣誉感。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教学主体不断追求、实现主客体统一的过程。

教学主客体的统一是教学主客体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要弄清教学主客体统一的过程,首先应该对教学主体、教学客体以及教学主客体关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主客体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它不像哲学上的主客体那样明确而单一。

教学主客体关系是双边和多边关系的统一。

教学主体指学生和教师;教学客体则比较复杂,整体而言,教师、学生以及间接经验和少许直接经验等都是教学客体。

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主体,但是两个主体并非等量齐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显著差异。

从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学主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主——客”关系和“主——主”关系的统一,是双边和多边的关系。

在“主——客”关系中,教师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主体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

在“主——主”关系中,教师主体的客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主体的客体是教师,学生也要认识教师,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学习策略。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作为一个教师,教学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教师的态度不仅决定了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分析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态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如果教师的态度消极或者不友好,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或者不舒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参与度。

相反,如果教师的态度积极、友好、耐心和乐观,学生会感到舒服和愉快,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期望值和目标。

如果教师的态度认真、严谨和尊重学生,学生会认为教师高度重视他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粗心大意或者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学生会感到失望和沮丧,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的教学态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仅体现在授课过程中,还包括对问题的解答、对学生的答疑和对学生的评价。

如果教师的态度积极、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学会更好地思考问题和掌握学习方法。

相反,如果教师的态度消极、否定和打压学生,学生会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降低学习效果。

2. 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态度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态度,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 认真对待学生。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积极回应学生的疑问和需求。

- 尊重学生的差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不同背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提供启发性的教育。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尽可能地提供启发性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和才能。

- 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尽可能创造积极、舒适和愉悦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和有趣的事情。

教师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既可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拘谨刻板、冷漠紧张;教师有气无力,学生往往也就无精打采。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一、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

教学语言依教学过程,分成开场白、导入语、讲述语、提问语、评价语五种。

教育语言按育人的需要,分成激励语、暗示语、表扬语、批评语、交谈语等五种。

教师的语言好,学生听得入神、带劲,课堂收益显著;教师的语言差,学生听得没味,昏昏欲睡,何来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语速要适当;说话的响度要适中;语言要精炼;评价性语言要准确,清晰,要恰到好处;入课语言要力求精彩,引人入胜,结束语要力求有力让人回味;提问要把握深浅,方式要灵活多变,具有启发性;教学语言要有感情。

二、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

在讲课时,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语言方式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而更多地依靠或伴有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等来强调、重复语言信息,代替语言暗示,甚至补充语言暗示的信息。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如用“点头”、“微笑”表示赞同、鼓励和信任;用“沉默”、“摆头”表示不赞成、欲制止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

在学生座位中间适当来回走动,改变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也都能起到镇场、维持课堂纪律的作用。

三、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

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引言: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热情和激励的教师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而一个消极、漠然和冷淡的教师态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培养良好教师态度的建议。

一、教师的积极态度积极的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积极的教师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对待教学充满激情和热情时,会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们会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和投入。

其次,积极的教师态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例如,当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肯定,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将使他们更加专注并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积极的教师态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认同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教师的消极态度消极的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消极的教师态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当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和激情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冷淡和不关心,这将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消极的教师态度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成绩缺乏认可和鼓励时,学生会失去对自己的动力和信心,产生自卑感和学习压力。

这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追求和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发展。

三、培养良好教师态度的建议为了培养良好的教师态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尊重和关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其次,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三个方面探讨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一、学习态度教师作为榜样,他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他们展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这样的态度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学生会看到教师对学习的投入和努力,从而受到启发,主动去追求知识。

而如果教师懈怠消极,对学习漠不关心,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无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二、道德品质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所展现出的正直、诚信、宽容等品质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正直的教师会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榜样,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

诚实守信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宽容的教师能够包容学生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而如果教师缺乏道德品质,言行不一致,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说教失去信心,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三、人格塑造教师的人格特质对学生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教师的乐观、坚韧和自信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性格。

乐观的教师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教会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坚韧的教师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激励学生勇往直前。

自信的教师能够传递自信的力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学生在与这样的教师相处中,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而如果教师消极懒散,没有自信心,学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总结起来,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三个方面。

教师以自己的榜样行动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

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凡是事业有成的人经常会说:“态度决定一切”。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

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

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一、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进出校门下车推行,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流温和坦诚而不是动辄发脾气,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格、修养等二、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严谨、细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它当然会影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会影响教育者的正确决策。

从而对整体的教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的态度会逐渐被当事人觉察。

会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回应,而回应又会加重负面影响。

教师有两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

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视线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

二是轻视。

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屑,认为“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有意地不予理睬。

一般来说,学生会有两种回应:一种是那些迷信教师权威、相信教师言行都有符号意义的学生,他们会在老师放弃自己的同时,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形成所谓的“破罐破摔”,放弃相关学科或全部学科的学习。

另一种是年龄较大、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他们会产生对立情绪。

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这些学生力求在非主流文化中寻找支持.除了少数人会通过自我奋斗去“证明”自己以外。

其他学生常选择同教师“作对”,用所谓的“英雄”行为来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最终形成所谓的“双差生”形,成班级中的另类。

在非正式场合,这类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恨”老师的情绪,他们会以“气老师”为荣.会把“就不好好学习”视为对教师的反抗或惩罚。

他们的意识有相当的扭曲成分,他们对教师的指责也不尽符合事实,他们的问题会发展到或超出学习困难,但是,他们的问题却是由师生关系不良、由学习困难开始的。

三、教师积极的亲和力对师生间情感的影响热情回应学生的问好,主动与学生交流,闲谈(关心学生的衣着、身体、家庭事件等),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 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 种素质:①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在他人面前把你像猴子般戏弄。

”③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④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⑤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⑥公正一一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⑦幽默感一—“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⑧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⑨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⑩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显然,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

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

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

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

作为教师要清醒认识到学生只是暂时的社会角色,其人格.是平等的。

他们是受教育者,是发展中的人,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赖于教师的教育。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

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 ”“态度决定一切。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学生情感激励的实施策略与思考情感激励是指运用情感手段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情感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学生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本质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班主任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总枢纽”,是全班学生团结协调的“调节器”,必须学会与学生以心交心,注重用真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关爱学生,科学实施情感激励。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是学会赏识、学会表扬、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关心。

一、学会赏识最近看到周弘老师的事例,很有感触。

他所提倡的赏识教育使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大学生,原本备受命运嘲弄的父女,反而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周弘先生也由一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的父亲,成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

可见赏识教育会给人的生命历程带来巨大变化。

(一)赏识的本质就是爱。

教育实践与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家长主动或者被动地给孩子买许多漂亮衣服、零食等等,宁愿抠自己也不愿让孩子受委屈,目的只有一个:只要你好好学习,怎么都行。

而在学习中却出现了不懂得赏识自己孩子的种种行为: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甚至殴打的滋味,尝到了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

长此以往,学习便成了一种无尽的苦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幼芽正被无情地掐掉。

日本大教育家铃木是这样对待一个让父母感到失望的学小提琴的孩子:当男孩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母亲拉长了脸,而铃木却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天哪,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好吗?”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遍好一些。

母亲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了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

母亲悄悄问铃木先生:“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难听,您还夸奖他?”铃木回答道:“你有没有发现,我第一次表扬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荡,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

”只要施教者充满爱,保持赏识的心态,让孩子的心灵舒展开来,这样就会使教育成为学生与父母、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

(二)赏识是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剂。

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往往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并有较高期望,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

结果这些学生期盼上该老师教的课,课堂上情绪饱满,回答问题时很有信心,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

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教师赏识这些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形成向上的力量和信心,进而发展为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学生都喜欢和教师搞好关系,希望得到教师的喜欢,特别是自己尊敬的教师。

他们往往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反映着班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一种评价。

经常遭受冷落、训斥的学生,往往因此体验到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否定和排斥,产生一种被遗弃感、压抑感和自卑感,以及嫉妒怨恨的心理,感到别人不理解他,易形成抑郁、冷漠或暴躁的性格,从而影响性格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保持谨慎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到教师在赏识他,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来体现,这样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注重赏识过程,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一提到赏识,很多人本能地认为赏识就是表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赏识教育。

首先,赏识并不是不能进行批评,而是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只是要注意策略,要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上,特别不要以讽刺、挖苦的方式批评学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规则,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并有能力承担其责任的规则,这样学生的行为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一旦犯规,学生会主动接受批评,因为这是他应承担的责任。

其次,赏识并不局限于优等生,否则就是对赏识教育的误解。

赏识注重的是过程,它包括一直保持优势的优等生,也包括正在进步的中等生,还包括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勇敢地准备改正的落后生。

在赏识过程中,只评价学生的具体行为。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表演了自编的歌舞,教师给予评价,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你表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表演得精彩呢?还是因为有勇气上台表演呢?最好给予一个具体的行为评价,比如说“你表演得真棒!”,或是“#同# 学能有勇气上台表演,让我们为他的勇敢鼓掌!”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感到自己被赏识的动力。

与此同时教师再说些期望的话语,学生便可以此为基础,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学会赏识学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拥有一颗开放心,能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教育者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学会表扬一是要善于发现。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作为班主任,不能以“医生心理”去对待人,而是要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

作为一个教师,你可以不知道学生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学生的长处。

二是要把握分寸。

就是表扬要适当,要坚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一说一,有二说相反,如果表扬不尊重事实,片面夸大,凭空“拔高”,甚至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表扬就站不住脚,说的话就没有人听,在学生中就没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