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杜邦的安全理念和管理

杜邦的安全理念和管理

杜邦的安全理念和管理(2010年11月18日)对于我国来说,强化安全理念和管理实在太重要了。

下面,根据朋友提供的资料,简要介绍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和管理经验,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和各位的高度重视。

一、杜邦安全管理简介1、杜邦的历史。

杜邦是法国人埃留特雷·伊雷内·杜邦1802年移民到美国,所建立的公司。

开始以生产黑火药为主。

从1802年到1880年,黑火药一直是其主要产品.1902年,杜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实验室,这个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为杜邦第二个一百年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科学家的努力,通过35年的研究,研究发明了尼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纤维,现已广泛使用,并衍生了上百种产品.这个实验室后来发明了聚四氟乙烯(即:Teflon),其平滑性、高抗化学性和耐热性,在工业上和农业上得到了充分应用.到1962年发明了Lycra,即一种弹性蛋白酶纤维。

这些都是杜邦从1902年到现在对人类的贡献,也是杜邦第二个一百年的发展平台。

到1999年,杜邦宣布产业转变,决定卖掉尼龙和很多纤维制造业,向农业、科技领域进军。

公司考虑到第二个一百年是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的,再过两百年,世界上的石油有无可能让杜邦公司生存第二个200年?公司认为企业遇到了挑战,特别是原料的需求,尤其是石油行业,要考虑50年后、100年后,企业能不能发展。

所以向农业方向发展,买了先进种子公司,农业可以产生许多再生性能源,再生性碳氢化合物,可以提供人类的蛋白资源,可以提供人造资源。

这就是杜邦第三个一百年的指导思想。

目前,杜邦公司在我国设有三个代表处、27个独资和合资企业,有4000名员工,100亿元投资。

杜邦的产品是多样化的,没有一个超过20%,这样的战略考虑主要是减缓工业周期性发展对企业的冲击,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总结杜邦200多年发展,呈现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火药为主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化工原料为基础的阶段,规划的第三个一百年,也即第三个阶段,是向生物化工、知识密集性方向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当代管理学大师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当代管理学大师

管理学思想演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管理思想的一个简单脉络★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

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特定环境下的知识。

——德鲁克★当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

——加里哈默尔★4+2法则:大多数管理实践与业绩无关,企业只要在战略、文化、执行力、组织架构这4个首要管理实践上表现卓越,并做好人才、领导力、创新、兼并与合作这4个次要管理实践中的任意2个,便能成功在握,基业长青。

他们把它称为4+2管理法则,在海外很有影响。

持续遵守4+2法则的企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是“成功者”。

★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孙子兵法》首章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三大思想源头: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欧文的人本主义思想——梅奥、巴纳德巴贝奇的管理技术分析——泰勒四种视角的管理学:经济视角的管理学:人和资源的关系,围绕资源优化配置的工作和研究,始终是管理学主线。

经济学、数学社会视角的管理学:“人”的管理,人与人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契约、游戏规则。

社会学、心理学文化视角的管理学:在文化价值标准和社会历史环境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

历史学、文化学政治视角的管理学:人、组织和国家的关系。

政府经济调控方式、制度安排等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

《中国制度环境》?政治学、法学五个管理思想阶段科学管理思想(三位先驱):工业革命下的产物行为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一战后,帝国主义阶段产物。

丛林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思想(职场经验)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思想(职场经验)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思想(职场经验)最近几年,各种管理思想在中国得到空前的传播,管理大师们亦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乐此不疲地到中国兜售和演绎其管理思想。

那么,在诸多的管理思想中又有哪些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对本年度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的企业又从哪些管理理念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收获?同时又有哪些管理理念需要中国的企业进行反思呢?1、继任者计划近些年来,以GE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让位,新CEO伊梅尔特成功主政为代表,有计划有条理地为组织寻找最高执行长官的继任者的思想理论在西方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在实际执行中趋于成熟。

近年中国企业发生了诸多企业家的“突然退休”和企业家的意外身亡事件,使得这些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有足够能力来掌舵并引领该企业继续奔跑的领军人,更使中国企业家的继任者计划缺失异常凸显,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对企业继任者计划的探讨。

2、新“竞争战略”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理论的权威,迈克尔。

波特(MichaelE.Porter)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同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企业的模仿者过多,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从而形成无奈的竞争格局。

而波特今年的中国之行则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深入化的思考方式,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于经营实践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3、向外走的走动式管理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说:“大约40年前,我第一次建议高层‘在周围走动’,即走出办公室,去和公司内的其他人交谈。

当时这是正确的建议,现在这样做就错了,是对经理人最稀缺资源的浪费。

所谓”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户那里去,到供应商那里去,到投资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气,到国外去走走。

只有向外走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才有可能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和融洽的文化氛围,才可能整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1、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法国1841-1925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法国科学管理专家。

管理学先驱之一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认为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

管理企业的六项基本活动是: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核心)。

管理不是专家或经理独有的特权和责任,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包括工人)的共同职责,只是职位越高,管理责任越大。

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即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益高于私利、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其主要内容包括:任何一个下属组织只应该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这是组织统一行动,协调力量和一致努力的必要条件;从最高权力层直至低层管理人员应组成类似金字塔式的组织,使发出命令、解决争端和传递信息都经过法定的渠道;一个管理者能有效地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的极限一般为12个;组织应自上而下地管理,最终的管理责任在上层,而不是将管理责任分散,甚至消失在下层;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共存,责任是权力的自然结果和必不可少的对等物,责任下放了,权力也必须下放。

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在欧洲有深远的影响,也曾为美国传统行政学派所接受。

2、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

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

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

著名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

著名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弗雷德里克·泰勒,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著作为20世纪管理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首创的科学管理原理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思想概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科学管理思想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它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这位美国工程师通过逐步改进分析和衡量基本作业过程的技术,走向一种新的管理哲学--以后被叫做科学管理。

他的出发点是忠诚于他认为是普通员工的最终利益。

他的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等。

【背景故事】泰勒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

1891年,泰勒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原来被称为“科学管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

他18岁进费城一家工厂学习制模及机工手艺。

4年后,他到费城的米德约尔钢铁厂。

泰勒发现该工厂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并且企业普遍存在“磨洋工”问题。

泰勒认为,只要管理部门能适当确定工资,提供适当的激励,便能减少怠工、克服“磨洋工”现象,但问题的真正困难是如何切实为每项工作规定一个完全公正的标准,即怎样取得“合理的工作量”。

当时的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员工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合适的工具。

这些都有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于是泰勒开始进行劳动时间和操作方法的研究,这为他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泰勒结合他多年从事机械生产的经验开始进行了艰苦地探索,他的探索主要反映在他的三个最有名的试验:通过搬运生铁的试验,探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为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进行金属切削试验中,泰勒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达80万磅,最后,取得了有关车床、刨床、钻床、铣在车速、进刀、材料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确宇航局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如何正确理解平衡计分卡管理思想

如何正确理解平衡计分卡管理思想

战略地 图是关 于战略实施过程与关系的思想实验 和沙盘作战演习。 这一点对大多数中国企业 的管理者很
重要 , 为 有 太 多 的企 业 是 通 过 “ 脑 袋 ” 方 式 进 行 因 拍 的 决 策 的 , 就 缺乏 对 战略 实施 的 描述 、 解 和 后 果 的预 这 理 测 因此 , 笔者 认 为 , 衡计 分 卡更 多 的应 该从 其 思想 方 平
并不是一个简单 意义的 “ 汁分卡 ”, 两位教授所传达 的
思 想 非 常清 晰 : 不能 衡量 , 不 能管 理 。” “ 就 由此 , 衡计 平
分卡带动了一场业绩评价方法和管理制度的革命 2 0 年 ,a l 0 1 K p n和 N r n出版 了他们的新著 《 a oo t 战 略中心型组织 》 ,使他i x平衡汁分卡管理思想的完善 f, I/ 更进一步 在这本书中, 他们明确了两件事情 : 第一 , 平 衡计 分卡并不是一 单纯 的绩效测评 工具 , 啼} 而是一种战 略管理 工具 ; 第二 , 用平衡计分卡概念组织 实施公 司既 定战略 目标的方法论 .但 笔者读后的感觉是 意犹未尽 , 书中似乎没有讲透 “ 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 间的关 之 系, 因为战略 中心型 的组织的核心并不是什么平 衡的概 念, 而是战略性 因果关系的识别 以及如何建立业绩驱动
化成行动 》 中给予 了系统阐述 。他们主张建立一 种新
的、 平衡有效 的 、 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 。这种 系统的 、 全
汁分卡发挥作用 ,企业应该 在上述几方 面确立 目标 , 并 将 目标转换成具体的衡量指标。
面的方法被 《 哈佛商业评论 》 为是上世纪 8 代以 评 0年
6 ・中国金融申 脑 2 0 2 . 0 6年第 3 期

现代五大管理理论

现代五大管理理论

现代五大管理理论现代五大管理理论 (1)(一)走动管理 (1)(二)刺猬理论 (1)(三)简单管理 (3)(四)木桶理论 (4)(五)扁平化组织 (7)(一)走动管理麦当劳快外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

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

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

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的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

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但后来不久大家就体会到了他的一番“苦心”。

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

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肯定会更沉迷其中。

比如说,如果在炎炎烈日与融融空调下,肯定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整天呆在办公室,不到外界走动,世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都不知道,如何把企业经营好?贪图舒适的工作环境,肯定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率。

与其躺在那里耗费时光,不如多出去走动走动,深入基层,了解更多的知识与信息。

作为领导者,可不要滋长员工的惰性哟。

如果人们把安全和维持现状看得比机会、首创精神和士气更为重要,那就很容易产生萎缩和腐朽。

“走动管理”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术。

提倡知识分子“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科室人员到车间“沾一身油污”,这与西方的“走动管理”还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椅子的靠背可以不动,但“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惰性非动不可。

实践证明,企业管理热源多到生产一线去看看、听听、问问。

这既有利于和一线的生产工人保持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更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12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12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12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管理的概念是二十世纪的新生事物。

而管理是一种创造的力量,既可提高工作生产力,又可赋予员工成功感。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购买管理大师的忠告、格言,基本上是最近三、四十年来的事情。

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中回忆起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有管理类书籍还放不满一个小书架」。

日文书不算,全部大约只有七十册,当时,为人敬重的管理大师更是屈指可数。

在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原创性观念的数目都是有限的,管理也不例外。

有人就这么说过,即使在小说和戏剧的世界里,也不过只有几种基本情节而已。

在六十年代,麦克奎格(Douglas MaGregor)提出X理论与Y理论,成为其后十年间最重要的管理理论之一。

正如小说只有少数重要的情节,管理也只有少数重要的课题。

看看二十世纪的管理世界里,有独裁专横的Henry Ford、冷酷无情的Alfred Sloan、高瞻远瞩的Jack Welch和充满传奇的Bill Gates等英雄人物;又留下百战百胜的Disney、重振雄风的Chrysler、一炮而红的Amazon、反败为胜的Continental Airlines。

亦有本田汽车的零库存(JIT)、IBM的基本信念和FedEx的24小时速递承诺等典范制度;更留下Michael Porter的策略规划理论、Edward Deming的质量管理理论和John Naisbitt的趋势预测等理论观点。

当然少不了销书六千万册的Tom Peters,潜能大师Stephen Covey,还有社会变化有较深层思考的Charles Handy。

当然还有最重要且是唯一的殿堂级大师杜拉克(Peter Drucker)。

他们的成就在于奠定管理学的基础,并为管理学的发展界定了方向,开创了一个称为管理的新时代。

笔者认为这一世纪来管理学的范畴由Peter Drucker定下规范,再由Jack Welch用实践去证明一切,所谓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过去一百年的商业故事充满智慧力量、洋溢希望、带来憧憬,开拓了不断进步的时代,创造了二十世纪的管理世界。

西方管理思想史

西方管理思想史

三、拜占庭时期的社会管理思想
从公元四世纪起,古罗马帝国的重心由 西部向东部的君士坦丁堡转移,又被称为拜 占庭时期。 (1)拜占庭时期的行政改革措施。主要是 限制有权势的大地主和庄园主,一方面打击 豪强的势力,以免使他们壮大到足以与皇帝 抗衡的地步;另一方面可以保护中小地主与 小农的利益,平息底层农民的反抗与不满情 绪。
二、古罗马的社会管理思想
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正式建立共和国, 确立了贵族阶层的统治地位,摒弃了王权。 但贵族阶层与平民社会又产生了矛盾与对立, 为此贵族社会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平民 社会和解并对平民让步。由此在五世纪中叶 产生了《十二铜表法》,这部成文法成为后 来公法和私法的源泉,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 法制社会。
学习要点:
1、思考古希腊的社会管理思想要点 2、认识古罗马时期的社会管理思想要点 3、理解古代西方宗教的管理要点 4、认识阿奎那的基本经济思想观点 5、讨论法国和英国重商主义者的经济政策和 经济观点
第二节 中世纪前后西方的社会管理思想
中世纪前后的欧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贸易的兴盛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欧洲的 社会管理思想在冲破封建专制方面有了很大 进步,社会人文主义逐渐兴起,民众追求自 由、平等、人权的意志在加强。 到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封建主义走向瓦 解,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并且由于商贸的发 展,一些工场手工业大量涌现,甚至一些现 代意义上的大工厂也开始诞生。
西方管理思想史
概 述
1、西方管理思想史,早期主要表现为经济 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2、从西方早期的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到中 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再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科学化管 理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3、西方的管理思想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是 哲学主义精神和科学原则,民主传统与法制 理念,人文主义精神与个人主义思想。

从德鲁克到科特-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

从德鲁克到科特-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

从德鲁克到科特: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2008-10-31 点击数:15001、德鲁克的思想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

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他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

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

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

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

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

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

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十大管理思想与100条管理定律

十大管理思想与100条管理定律

管理学史上的十大管理思想出自《哈佛商业评论》第一: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这一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因为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难以模仿这些的资源特征,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实际上是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问题转化为维系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也就是为什么认清、维护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性命攸关”的。

过去,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可以简单地指示下属的各业务单元进入某个特定的终端产品市场,并要求这些业务单元能成为世界领先者。

但是,随着市场边界迅速变化,目标市场往往变得飘忽不定,大公司如再沿用这一简单做法,则难以创造新市场,也难以快速进入新兴市场或在成熟市场戏剧性地改变客户选择的模式。

竞争优势的真正根源是管理层整合整个公司的技术及生产技能而形成的公司能力,这些能力使得各项经营业务能够迅速捕获不断变化的机会。

多元化大公司好比一颗大树,树干和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小的枝杈是些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终端产品,而提供滋润、营养和稳定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比如,索尼公司的缩微(Miniaturization)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可以把核心竞争力视为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不仅涉及技术体系的协调一致,还与工作的组织、价值观的传递有关。

核心竞争力还是沟通、参与,以及对跨组织边界工作的深刻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并不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研发投资,也不意味着垂直整合。

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之处在于,越是使用,越是分享,它就越得到增强。

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把已有的业务抱成一团的粘结剂,而且还是新业务开发的引擎。

象佳能公司一系列不同产品背后是几个共享的核心竞争力。

各种各样的业务从表面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往深处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同的业务恰恰是脉络分明的。

著名管理学思想

著名管理学思想

著名管理学思想著名管理学思想-影响世界的100条管理名言一、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1、企业即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2、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3、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5、造人先于造物——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6、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7、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不如请一个随叫随到且价格便宜的江湖郎中——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8、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9、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10、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11、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二、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1、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2、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3、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4、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华硕总经理徐世明5、质量等于利润——管理思想家汤姆·彼得斯6、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斯7、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三、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1、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2、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美国自由党领袖大卫·史提尔3、最好的CEO是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来一起打比赛——通用电话电子公司董事长查尔斯·李4、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四、创新是做大公司惟一之路1、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2、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3、创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管理大师杰弗里4、顾客是重要的创新来源——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5、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6、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7、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五、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1、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2、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3、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4、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美国女企业家玛丽·凯5、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六、管理就是决策1、管理就是决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2、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兰德公司3、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美国社会学家T·戴伊4、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5、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6、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7、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美国经济学家托宾8、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9、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美斯坦大学教授艾森哈特10、决不能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策——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李·艾柯卡11、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科学管理的核心: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因此,泰罗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科学管理的内容:1、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4、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5、管理和劳动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 利用甘特图表进行计划控制,创建了世界第一条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局面。

二、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福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美国动作研究之父。

吉尔布勒斯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

主要著作:《动作研究》(1911),《管理心理学》(1917),《疲劳研究》(1919),《时间研究》(1920)。

他们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动作研究,以确定标准工艺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制定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他们主张,通过动作研究,可以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对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持续至今。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德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思想与思潮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思想与思潮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思想与思潮思想与思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既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要,也推动了文明演进的进程。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与思潮产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思想与思潮,探讨它们的起源、内涵和影响。

思想与思潮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革命,它呼吁人们摆脱宗教与传统束缚,通过理性思维推动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他们主张普及教育、言论自由与科学研究,为现代社会奠定了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的基石。

思想与思潮二: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是19世纪兴起的一场关注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思想运动。

其核心主张是消除社会阶级对立,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公有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改革与革命,为劳动者争取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思想与思潮三: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是19世纪及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以民族自决权为核心的思想运动。

它强调民族独立与民族自豪感,主张各民族自主管理自身事务。

民族主义思潮在欧洲解体殖民体系和世界两次大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对殖民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思想与思潮四: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场以个体自由与责任为核心的思想运动。

它强调每个个体的存在与自由选择,主张人应对自身的存在状态与价值负起责任。

代表人物有萨特、加缪和海德格尔等,他们的著作引领了20世纪的思想潮流,对后来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与思潮五:女权主义思潮女权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起兴起的一场反对性别不平等的思想运动。

它强调男女平等与女性权益,主张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争取女性在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

女权主义者的努力促使女性地位的提升,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与变革。

思想与思潮六:文化多元主义思潮文化多元主义思潮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一场倡导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思想运动。

当代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1、比较管理理论比较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对现代管理理论反思后,首先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是一种通过研究许多国家和企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管理的历史经验和动态,采用科学的比较分析,以探索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基本原理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理查德·帕斯卡尔、托马斯·彼得斯、巴里·里奇曼、威廉·大内,日本的大岛国雄,英国的密勒和罗杰·福尔克等。

比较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研究为基础,把所研究的对象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

通过两国或多国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便其能清楚看出不同国家企业管理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特点,这就提高了研究的立足点,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2)在研究重点上,由注重理论转向注重管理实践比较。

如美国对日本的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的根本差异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

美国管理过分强调技术等"硬"因素,而日本则注重信念、宗旨、人等"软"因素。

(3)提出了一系列比较管理研究模式。

比较管理学派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比较模式,如法默—里奇曼模式,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这个外部环境是指不同国家的环境还是指影响公司、企业的国内环境。

这是因为,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有时在同一个国家内,其文化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他们列出了被认为对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有特别影响的外部制约因素的四个变量:教育变量、社会变量、政治法律变量、经济变量。

而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决定了公司的效率,进而又决定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效率。

比较管理理论中最有代表性是日裔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

他把美国企业组织形式称为A型组织,把日本企业组织称为J型组织。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家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家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家Holmes Wen1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6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2邁克爾·波特(Michael E. Porter)7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Collins)3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8邁克爾·漢默與詹姆斯·錢皮(Michael Hammer)(James Champy)4克萊頓·克裏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9菲力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5湯姆。

彼得斯(Tom Peters)10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世界十大管理思想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彼得。

杜拉克所著《管理實踐》的問世,標誌著管理學的誕生。

彼得。

德魯克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並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德魯克對‚責任‛、管理人員的‚責任‛、員工的‚責任‛以及企業的‚責任‛談得很多。

1973年,德魯克將自己幾十年的知識經驗與思考濃縮到一本書中。

這本共達839頁的浩瀚巨著以其簡潔而濃縮的書名道出了管理學的真諦——《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據此,我們可以把管理詮釋為:管理任務、承擔責任、勇於實踐。

令人驚奇的是,當我在這本書中搜索‚責任‛這一詞條時,發現該書索引中有多達36處談到‚責任‛,而竟無一處談到‚權力‛。

‚權力和職權是兩回事。

管理當局並沒有權力,而只有責任。

它需要而且必頇有職權來完成其責任——但除此之外,決不能再多要一點。

‛在德魯克看來,管理當局只有在它進行工作時才有職權(authority),而並沒有什麼所謂的‚權力‛(power)。

德魯克反復強調,認真負責的員工確實會對經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們真正能勝任工作,要求他們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任務和成績負貣責任來。

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修 养 ,并 注 意 自 己 的 语 言 对 同 学 的 示 范 作 用 。 此 外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教 师 还 要 指 导 学 生 不 断 地 积 累 词 语 ,丰 富 词 语 ,为 口头 作 文 打 下 比较 扎 实 的 基 础 。
由学生把 文章补 充完整 ,这种 练 习就叫做 接续 补充 。这
组 成一篇 文章 。 这种 练 习 非 常灵 活 .教 师 以 拿 出各 式 各样 的题 目,提出各种 写法方 面 的要求 ,让 同学们谈 出 自己的构 思 。这对培养 学生思 路 的开 阔和条理 性 .对训 练学 生 的 口头 表达能力 .都会起 到积极 的作用 接续 补充
教 师 口述 一 篇 文 章 的 中 心 思 想 和 开 头 部 分 .接 下 去
等 ,每个 项 目都 有 公 司 的管 理 和 服 务 人 员 。尽 管 员 工 素 质 参 差 不齐 .但 在 管 理 中 ,我 们 着 意 营 造 一个 快 乐 、进 步 的环
境 ,在 管理 的架 构 和同事之 间 。可 以上下 公开 、自由 自 、诚实 地沟通 。不 在工作 在

惠普的 敞开式办公 室与 高校后 勤
无拘 束和合作 的气氛 。
单 打独 斗、个人英 雄的 闭门造 车工 作 方式在 现今社 会是越 来越不 可取 了 ,反 而 团 队 的分 工 合作 方 式 正 逐 渐 被 各 企业 认
同 。我校 后 勤服 务公 司有 4 O多人 ,合 同
理 经验 。如 ,惠普 的 目标管 理 、通 用 的细
高校后 勤承担着 管理育人 、服务 育人
和环 境育人 的重要 职能 。随着 后勤社 会化
管理 的开诚布 公 美国惠普公 司鼓励 部 门 负责人 深入基 层 ,直接 接触 广 大职 工。 惠普 公 司的办公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

填空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因而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2、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像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3、组织与分工是管理得基础。

4、从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

5、亨利福特是最大规模生产的第一倡导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6、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芒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7、英国的心理学家迈尔斯是工业心理学在英国的先驱者。

1918年出版了《心理学在今日的应用》,1925年出版了《英国的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作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被牢固起来是在1920年左右。

8、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9、连续统一理论,这是美国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二人所提出的选择领导模式地理论。

10、现代管理思想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历史阶段形成的管理理论。

生成力快速发展使现代管理理论如雨后春笋,许多各具特色、流派纷呈地现代管理理论不断出现。

孔茨称为之“现代管理丛林化”。

11、明茨伯格在其名著《经历工作性质》,经驻学派创始人是明茨伯格。

12、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德基本而又重要德前提条件。

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而且协作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3、德鲁克理论给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任务(或目标)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目标管理法。

14、权变模型的另一重要变量是领导情境。

它包括三个指标在领导情境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最不重要的是职位权力。

15、核心能力是指公司的主要能力,即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

单选1、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其主要有3个观点。

在这种理论倾向的引导下,许多学者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赖对待并研究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构成了这一时期管理思想具有特征性的基本方面。

全球三大管理思想

全球三大管理思想

智慧365 /d1501.html全球三大管理思想通过以上分析,请看如下全球三大管理思想的总结:三大经济体核心管理思想典型案例美国竞争思科、微软、沃尔玛,苹果中国连锁阿里巴巴、联想、国美,红星美凯龙,美的电器、皇明连锁日本精益丰田,日航,寿司餐饮模式贸易型的企业把连锁管理看成是渠道建设和发展利益共同体战略的重要思维,连锁经营和渠道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核心的管理模式。

制造不是王道,渠道建设才是王道,中国初期成功的企业都是按照这样的商业逻辑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的。

联想,华帝,美的等都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在后期,产业发展到成熟之后,连锁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很难分出彼此的优势和劣势,产业整合已经成为连锁的核心操作手法。

如何通过大的连锁终端品牌来整合行业的品牌价值已经成为连锁管理的另外一个中心课题,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行业都诞生了有代表性的连锁品牌,如国美,苏宁,红星美凯龙等有影响和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商业连锁品牌,将连锁的行业资源整合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连锁能量就是人心智中最核心的能量,抓住了这样的智慧,商业的最好模式就会出现。

连锁的力量在中国市场上注定会走的更远,习惯资源整合的商业精英思考着更大更多的资源整合,随时网络技术的出现,中国必然会诞生更大的商业平台和商业翘楚。

阿里巴巴在中国出现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非常符合中国人习惯做平台整合的传统商业精神。

网络技术不是中国人的,但中国人利用这个技术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平台。

把中国人连锁天下的智慧发挥到一个更加充分的境界。

我们不得不说,连锁的智慧正是中国人最核心的商业智慧。

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能够准确表达中国人商业智慧的东西,知行合一才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我们按照摸石头过河的理念做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第二名。

背后的逻辑除了政治上用中国共识来表达之外,提炼出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应该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事情,也是最符合现实的课题。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

1、德鲁克的思想--《管理:任务、责任、实践》2、波特的思想--《竞争战略》3、哈默尔的思想--《企业的核心能力》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收藏!!)时间:2010-12-29 11:03:39 用户:小呵欠专业度: 193631、德鲁克的思想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

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他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

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

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

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

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

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

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鲁克到科特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烟草在线据《牛津管理评论》报道一、德鲁克的思想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

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他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

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

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

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

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

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

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

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

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必须由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员同其上级一起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

此外,确保自己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的目标一致,也是所有成员的责任。

必须使工作富有活力,以便员工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

而员工则需要有他们承担责任而引起的要求、纪律和激励。

因此,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从认识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二、波特的思想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的权威,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可称作“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教授”。

事实也是如此,在2002年5月埃森哲公司对当代最顶尖50位管理学者的排名中,迈克尔·波特位居第一,可谓声名赫赫。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相应地,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并说明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同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

中国企业家已经非常善于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

按照大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说法,中国企业在成本方面的固有优势和以低成本方式为主的竞争手段,已使得在某些行业中国内的产品价格决定了其在全球的价格。

正如波特指出的那样,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来自于后来者的模仿。

而出于种种原因,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企业的模仿者过多,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从而形成无奈的竞争格局。

成本竞争的苦果使很多企业家认识到需要新的竞争方式,如产品、技术或者经营模式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与水平。

波特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考方式,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于经营实践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对于中国的管理实践者而言,波特战略理论的意义更多在于阐明了企业战略性思考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并不是具有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勇气就已足够,中国企业家缺的不是勇气,而是大胆决策前的谨慎思考,怎样选择最有利的战场、时机和方式进行出击。

波特战略理论被视为80年度主流的战略理论,而商业社会日新月异的化使得其理论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管理实践的需求。

如他的战略观念将现有的产业结构视为既定,较少考虑产业变革以及相应如何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方面没有论述。

也正因为他假设的产业结构是比较确定的,“五力模型”很难用来分析迅速变化或前景不确定的某些行业。

电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不断变化、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使得产业充满不确定性,很难用波特的框架预测行业的竞争格局。

三、哈默尔的思想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是Strategos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

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家》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

1990年,加里·哈默尔和普哈拉(C. K. 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

他认为和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不同,核心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零部件,而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中的知识和技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是如何将这种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两人合著的《竞争大未来》中,哈默尔指出,企业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以积极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从而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

在另一本著名的著作《引导革命》中,哈默尔提出企业的创新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开发新产品或采用新技术,而是要产生“新概念”。

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发新的概念,并将概念转为现实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哈默尔的主要战略思想在于积极建立并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尤其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WTO之后,中国的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从更深的层次上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何定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前提;在合理定位核心竞争力之后,则是如何发挥这种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竞争优势。

这需要一种大的战略眼光,哈默尔的战略思想无疑很有指导意义:在具体的战略选择上,人们多关注技术上的创新,哈默尔则认为,概念上的创新要优先于技术上的创新,概念创新可能更有效果。

这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四、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他不仅是个杰出的管理学者,而且是身体力行的管理实践者。

克里斯坦森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优秀的企业——曾经被人们崇拜并竭力效仿——最终却在市场和技术发生突破性变化时,丧失了行业领先地位。

而导致这些领先企业衰败的决策,都是在它们被普遍视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的时候做出的。

克里斯坦森指出,良好的管理是导致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

这一结论出人意料,但却非常合理。

这些企业被顾客的意志所左右,勇于投资新技术,用这些技术向其顾客提供更多他们所想要的那种更好的产品;它们认真研究市场的趋势,系统地将资本投向那些可以保证最佳回报的创新上面。

在这样的原则下,积极投资于突破性创新不是这些企业的理智的财务决策,所以绩优企业反而难以应对突破性创新。

克里斯坦森提出了一套突破性创新原则,主要内容是:创建一个围绕突破性技术的新的独立事业部门,不受主流客户的左右,而把自己融入那些需要突破性技术的产品的客户中。

把实现突破性技术商业化的责任,下放给规模恰好与目标市场相匹配的一个小一点的组织,从而更容易对小型市场上出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

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已有的知识不足以支持对突破性变化进行判断,因此要有计划地学习所需要了解的东西。

组织潜能(组织运行程序和价值观)的可塑性是有限的。

分析组织现有的潜能和缺陷,并创造一种新的潜能来解决新的问题。

密切关注市场趋势,了解主流客户如何使用产品,才能在所服务的市场上抓住竞争基础变动的关键环节。

这一管理思想对中国经理人有三个主要意义:1.突破性创新是宏观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个体经济动力。

2.被广为接受的良好的管理原则,实际上是因时而异的。

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可以帮助经理人员判断,什么时候应该遵从那些广为接受的优秀管理原则,什么时候采用其他原则更合适。

3.在突破性创新原则的指导下,企业管理者可以同时做好两件事情,一方面保证企业近期内的健康运行,同时动员足够多的资源,关注那些最终可能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的突破性技术。

五、彼得斯的思想“市场变得像时装、流行色一样不可捉摸,产品更新必须跟上这个‘毫微秒’时代。

”被《财富》和《经济学家》誉为“管理学大师的大师”的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如是说。

彼得斯认为:成功的企业各具特色,但其成功经验却都浅显平常,人人皆知,没有什么“新式武器”。

他主张面向市场、面向顾客。

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着市场和顾客转,而且要把顾客当成有血有肉的人,热爱顾客,满足顾客越来越特色化的特定需求,对顾客偏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一切以顾客的感觉为依归。

客户服务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企业中受到重视,这一思想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生产销售的主导思想。

中国的市场已不再是过去的需求单一的市场。

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企业在进行所有经营活动时,从顾客角度出发,秉承顾客至上的信念进行决策,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增长。

竞争的白热化。

愈演愈烈的竞争中,产品差别将不再是竞争的主要焦点。

客户服务质量将成为竞争的关键,企业的客户服务做得越好,越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上风。

全新销售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销售战略强调的更多是“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不同”,而未来销售时代将是与顾客合作的时代,要合作,就要和顾客站在一起,为了顾客的利益销售,达成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战略,共同分享回报。

六、明茨伯格的思想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是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其管理思想也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