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定时器使用

合集下载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51单片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单片机,它具有多个定时器用来实现各种定时任务。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51单片机的定时器工作方式。

首先,51单片机的定时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定时/计数器0(T0)和定时/计数器1(T1),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控制寄存器。

一、定时/计数器0(T0)工作方式:定时/计数器0(T0)是一个8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它可以进行定时或计数操作。

在定时模式下,它可以作为定时器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计时;在计数模式下,它可以根据外部信号的脉冲计数。

在定时模式下,T0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寄存器TCON的位4(TR0)来启动或停止计时操作。

当TR0为1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TR0为0时,定时器停止计时。

定时器的工作频率可以通过控制寄存器TMOD的位1和位0来设置。

在计数模式下,T0可以通过设置TCON的位5(CT0)来选择定时器或计数器操作。

当CT0为0时,定时器工作,当CT0为1时,计数器工作。

同时,在计数模式下,还需要通过设置控制寄存器TMOD的位1和位0来设置计数器的工作频率。

定时/计数器0还可以使用中断功能,通过设置控制器IE的位4(ET0)来开启或关闭中断。

当ET0为1时,当定时器溢出时会产生中断请求,可以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处理相应的操作。

二、定时/计数器1(T1)工作方式:定时/计数器1(T1)也是一个8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它可以进行定时或计数操作。

类似于T0,T1也可以在定时模式下作为定时器进行计时,或者在计数模式下根据外部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

在定时模式下,T1可以通过设置TCON的位6(TR1)来启动或停止计时操作。

当TR1为1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TR1为0时,定时器停止计时。

定时器的工作频率可以通过设置TMOD的位3和位2来设置。

在计数模式下,T1可以通过设置TCON的位7(CT1)来选择定时器或计数器操作。

当CT1为0时,定时器工作;当CT1为1时,计数器工作。

51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

51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

151单片机定时器/计时器的使用步骤:1、 打开中断允许位:对IE 寄存器进行控制,IE 寄存器各位的信息如下图所示:EA : 为0时关所有中断;为1时开所有中断ET2:为0时关T2中断;为1时开T2中断,只有8032、8052、8752才有此中断 ES : 为0时关串口中断;为1时开串口中断 ET1:为0时关T1中断;为1时开T1中断 EX1:为0时关1时开 ET0:为0时关T0中断;为1时开T0中断 EX0:为0时关1时开2、 选择定时器/计时器的工作方式:定时器TMOD 格式CPU 在每个机器周期内对T0/T1检测一次,但只有在前一次检测为1和后一次检测为0时才会使计数器加1。

因此,计数器不是由外部时钟负边沿触发,而是在两次检测到负跳变存在时才进行计数的。

由于两次检测需要24个时钟脉冲,故T0/T1线上输入的0或1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机器周期。

通常,T0或T1输入线上的计数脉冲频率总小于100kHz 。

方式0:定时器/计时器按13位加1计数,这13位由TH 中的高8位和TL 中的低5位组成,其中TL 中的高3位弃之不用(与MCS-48兼容)。

13位计数器按加1计数器计数,计满为0时能自动向CPU 发出溢出中断请求,但要它再次计数,CPU 必须在其中断服务程序中为它重装初值。

方式1:16位加1计数器,由TH 和TL 组成,在方式1的工作情况和方式0的相同,只是计数器值是方式0的8倍。

2方式2:计数器被拆成一个8位寄存器TH 和一个8位计数器TL ,CPU 对它们初始化时必须送相同的定时初值。

当计数器启动后,TL 按8位加1计数,当它计满回零时,一方面向CPU 发送溢出中断请求,另一方面从TH 中重新获得初值并启动计数。

方式3:T0和T1工作方式不同,TH0和TL0按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工作,T1只能按不需要中断的方式2工作。

在方式3下的TH0和TL0是有区别的:TL0可以设定为定时器/计时器或计数器模式工作,仍由TR0控制,并采用TF0作为溢出中断标志;TH0只能按定时器/计时器模式工作,它借用TR1和TF1来控制并存放溢出中断标志。

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详解

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详解

51单⽚机定时器计数器详解第六章定时器/计数器6.1 定时器的结构及⼯作原理6.2 定时器的控制6.3 定时器的⼯作模式及其应⽤第六章定时器/计数器实现定时⼀般有多种⽅法:1. 利⽤软件实现(延时程序)优点:简单,控制⽅便;缺点:CPU效率低。

2. 外部硬件实现:单稳态定时器、计数定时器优点:CPU效率⾼;缺点:修改参数⿇烦。

3. 利⽤计数器实现输⼊脉冲定时器/计数器作⽤主要包括产⽣各种时标间隔、记录外部事件的数量等,是单⽚机中最常⽤、最基本的部件之⼀。

外来脉冲定时计数定时器/计数器功能⽰意图6.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作原理6.1.1 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MCS-51单⽚机有⼆个定时器/计数器,每个定时器/计数器由⼏个专⽤寄存器组成。

TMOD(89H )⾼四位TMOD(89H )低四位⽅式寄存器TCON(88H)TCON(88H)控制寄存器*8DH 8BH 8CH 8AH TH1 TL1TH0 TL0数据寄存器(16位)定时器T1定时器T0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如下图所⽰。

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框图申请P3.5or P3.4or 8DH 8BH8CH 8AH6.1.2 定时器/计数器的⼯作原理定时器/计数器结构原理图INTx P3.YGATE :门控制位:定时/计数控制位TC/x=0,1Y=2,3Z=4,5⼀. 对外部输⼊信号的计数功能当T0或T1设置为计数⼯作⽅式时,计数器对来⾃输⼊引脚P3.4(T0)和P3.5(T1)的外部信号计数。

若前⼀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1,后⼀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0,则计数器加1。

所以计数器计数的频率最⾼为fosc 的1/24。

BDEHT H >1个机器周期T L >1个机器周期L⼆. 定时功能: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功能也是通过计数实现的,它的计数脉冲是由单⽚机的⽚内振荡器输出经12分频后产⽣的信号,即为对机器周期计数。

INTx P3.Y例如:晶振频率=12MHz 机器周期=1us ,计数1次=1us ,计数频为=1MHz 。

51 单片机 定时器 延时1s函数

51 单片机 定时器 延时1s函数

51 单片机定时器延时1s函数1.引言1.1 概述本文介绍了51单片机中的定时器功能以及如何通过定时器实现延时1秒的函数。

在单片机应用中,定时器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功能模块之一。

它能够精确计时,并可用于实现周期性的任务触发、计时、脉冲输出等功能。

本文首先将对51单片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

随后,重点讲解了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定时器通常由一个计数器和一组控制寄存器组成,通过预设计数器的初值和控制寄存器的配置来实现不同的计时功能。

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编程实现一个延时1秒的函数。

延时函数是单片机开发中常用的功能,通过定时器的计时功能可以实现精确的延时控制。

本文将以C语言为例,介绍延时函数的编写步骤和原理,并给出示例代码和详细的说明。

最后,本文对所述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定时器在单片机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学习定时器的相关知识和掌握延时函数的编写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定时器功能,提高单片机应用的效率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全面了解51单片机中定时器的功能和应用,并能够掌握延时函数的编写方法,为单片机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以51单片机定时器功能为主题,旨在介绍如何使用定时器进行延时操作。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文章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然后,给出本文的整体结构,并阐述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在2.1节中,将对单片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构造与工作原理。

这部分的内容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定时器功能介绍打下基础。

2.2节将重点介绍定时器的功能和特点。

这部分将涵盖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模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

同时,还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定时器进行1秒钟的延时操作,包括具体的代码实现和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定时器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及应用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及应用
TMOD=0x00 TH0=(8192-m)/32; TL0=(8192-m)%32;
m:根据实际定时所确定的计数次数
二、方式 1
TMOD =0x01 TH0=(65536-m)/256; TL0=(65536-m)%256;
m:根据实际定时所确定的计数次数
三、方式 2
TMOD=0x02 TH0=256-m; TL0=256-m; m:根据实际定时所确定的计数次数
TMOD=0x02; //设定 T0 的长度和状态:8 位自动重装定时 TH0=256-10; //10us 定时,备份计数器的初值 TL0=256-10; //10us 定时,计数器的初值 EA=1; //系统开放中断 ET0=1; //允许 T0 中断 TR0=1; //启动 T0 for(;;); // 等待中断产生 } void T0_ISR( ) interrupt 1 { P10=~P10; //P1.0 每 10us 取反一次 }
ET0:定时/计数器 T0 中断允许控制位 ET0=1,允许 T0 中断 ET0=0,禁止 T0 中断
51 单片机中断系统结构图
51 单片机定时/计数器 C 语言应用模板 /************ 设置 T0 为 16 位定时器,定时 50ms,系统采用 12MHz 晶振。 ************/ #include <reg52.h> void main( )
TF1、TF0:定时/计数器溢出中断标志位,由系统自动置位或清零,用户不能写入数据。 TF1=1,表示 T1 溢出 TF0=1,表示 T0 溢出
TR1:T1 的启动或停止控制位。 TR1=1,启动 T1;TR1=0,停止 T1;
TR0:T0 的启动或停止控制位 TR0=1,启动 T0;TR0=0,停止 T0;

51单片机 定时器 c语言

51单片机 定时器 c语言

51单片机定时器 c语言51单片机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单片机芯片,定时器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可以用于实现各种定时任务,而c语言则是51单片机常用的编程语言之一。

下面将结合实例,阐述51单片机定时器在c语言中的使用方法。

一、引入头文件及定义定时器首先需要引入头文件“reg51.h”,然后需要定义一个定时器变量和一个计数变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定时器0,所以定义如下:```c#include<reg52.h>sbit led = P2^0; //定义led信号端口P2.0unsigned char count = 0; //计数变量unsigned char timerVal = 56; //定时器初值```需要注意的是,定时器初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定时器初值 = 256 - \frac{所需延时时间× 晶振频率}{12}$$在本例中,晶振频率为11.0592MHz,所需延时时间为0.001秒,则计算得到定时器初值为56。

二、设置定时器参数设置定时器参数前,需要先关闭定时器0。

设置完成后,再通过TR0位将定时器0启动。

```cvoid initTimer(){TMOD &= 0xF0; //定时器0, 方式1TMOD |= 0x01;TH0 = timerVal; //定时器初值高位TL0 = timerVal; //定时器初值低位ET0 = 1; //打开定时器0中断EA = 1; //打开总中断}void main(){initTimer(); //初始化定时器0while(1){if(count >= 100){led = !led; //LED翻转count = 0; //计数器清零}}}void timerHandler() interrupt 1{TH0 = timerVal;TL0 = timerVal;count++; //计数器+1}```在上述代码中,通过设置TMOD寄存器,将定时器工作在方式1。

51单片机定时器典型程序

51单片机定时器典型程序

采用定时器/ 计数器T0 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每计数100 个脉冲后,T0 转为定时工作方式。

定时1ms 后,又转为计数方式,如此循环不止。

假定MCS-51 单片机的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6MHz ,请使用方式 1 实现,要求编写出程序。

解答:定时器/ 计数器T0 在采用定时器/计数器T0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每计数100个脉冲后,T0转为定时工作方式。

定时1ms后,又转为计数方式,如此循环不止。

假定MCS-51单片机的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6MHz,请使用方式1实现,要求编写出程序。

解答:定时器/计数器T0在计数和定时工作完成后,均采用中断方式工作。

除了第一次计数工作方式设置在主程序完成外,后面的定时或计数工作方式分别在中断程序完成,用一标志位识别下一轮定时器/计数器T0的工作方式。

编写程序如下:ORG 0000HLJMP MAINORG 000BHLJMP IT0PMAIN: MOV TMOD,#06H ;定时器/计数器T0为计数方式2MOV TL0,#156 ;计数100个脉冲的初值赋值MOV TH0,#156SETB GA TE ;打开计数门SETB TR0 ;启动T0,开始计数SETB ET0 ;允许T0中断SETB EA;CPU开中断CLR F0 ;设置下一轮为定时方式的标志位WAIT: AJMP W AITIT0P: CLR EA;关中断JB F0,COUNT ;F0=1,转计数方式设置MOV TMOD,#00H ;定时器/计数器T0为定时方式0MOV TH0,#0FEH ;定时1ms初值赋值MOV TL0,#0CHSETB EARETICOUNT: MOV TMOD,#06HMOV TL0,#156SETB EARETI。

第06章 MCS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

第06章 MCS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1.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0
工作方式0是13位计数结构的工作方式,其计数器由TH的全部8位和 TL的低5位构成,TL的高3位没有使用。当C/T=0时,多路开关接通振荡脉 冲的12分频输出,13位计数器以次进行计数。这就是定时工作方式。当 C/T=1时,多路开关接通计数引脚(To),外部计数脉冲由银南脚To输入。 当计数脉冲发生负跳变时,计数器加1,这就是我们常称的计数工作方式
ET0
TR0 HERE 0500H P1.0
;T0中断允许
;启动T0 ;等待中断 ;中断服务程序
RETI
END

4.工作方式3的应用
【例】假设有一个用户系统中已使用了两个外部中断源, 并 置定时器 T1 于方式 2, 作串行口波特率发生器用, 现要 求再增加一个外部中断源, 并由P1.0 口输出一个5 Hz的 方波(假设晶振频率为 6 MHz)。 在不增加其它硬件开销时,可把定时/计数器T0置于工作方 式3,利用外部引脚T0端作附加的外部中断输入端,把TL0 预置为0FFH,这样在T0端出现由1至0的负跳变时,TL0溢 出,申请中断,相当于边沿激活的外部中断源。在方式3 下,TH0总是作8位定时器用,可以靠它来控制由P1.0输出 的5kHz方波。 由P1.0输出5kHz的方波,即每隔100μ s使P1.0的电平发生一 次变化。则TH0中的初始值:X=M-N=256-100/2=206。 下面是有关的程序:
TL0 溢出中断服务程序(由 000BH单元转来):
TL0INT: MOV RETI TL0, #0FFH ; 外部引脚 T0 引起中断处理程序
TH0 溢出中断服务程序(由 001BH转来):
TH0INT: MOV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
51单片机的定时器有两种工作方式:。

1.定时计数器模式。

单片机定时器通过定时计数器模式实现定时功能,定时器会计数,当
计数到预设值时,定时器就会触发中断或者标志位,从而实现定时功能。

单片机的定时器可以通过外部晶振或者内部时钟源提供时钟信号进行计数,计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定时需求进行设置,比如毫秒级,微秒级等精度的
定时。

2.脉冲捕获模式。

单片机定时器通过脉冲捕获模式实现测量外部事件的时间,脉冲捕获
模式可以捕获外部脉冲的高低电平信号,并将捕获到的数值存入定时器计
数器中,从而实现对脉冲的测量功能。

脉冲捕获模式主要应用于测量高速
事件的脉冲信号,比如汽车发动机的转速测量,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测量等。

c51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执行过程

c51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执行过程

c51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执行过程
C51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定时器:首先需要对定时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定时器的计数模式、计数值、溢出方式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编程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电路进行调整。

2. 启动定时器:初始化完成后,需要启动定时器。

启动定时器后,定时器开始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计数。

当计数值达到预设的溢出值时,定时器会产生一个溢出信号。

3. 设置中断服务程序:为了在定时器溢出时执行特定的操作,需要设置一个中断服务程序 ISR)。

中断服务程序是一段特殊的代码,它会在定时器溢出时被自动调用。

4. 开启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设置完成后,需要开启相应的中断。

开启中断后,当定时器溢出时,CPU会自动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执行。

5.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当定时器溢出时,CPU会暂停当前任务,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执行。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如更新显示、读取传感器数据等。

6. 返回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成后,CPU会自动返回到主程序继续执行。

这样,通过定时器中断,可以实现对单片机的周期性控制和数据采集等功能。

51单片机秒表定时器

51单片机秒表定时器
sbit a138 = P2^2; //定义译码器输入端A 在 P2.2 管脚上
sbit b138 = P2^3; //定义译码器输入端B 在 P2.3 管脚上
sbit c138 = P2^4; //定义译码器输入端C 在 P2.4 管脚上
sbit scl=P2^0; //24C02串行时钟
sda=write_data&0x80;
scl=1;
nop5;scl=0;nop5;
write_data<<=1;
}
sda=1; //释放sda,等待24c02将其拉高确定写入
scl=1; //在scl上升沿中检测sda
nop5;
ack=sda;
scl=0; //完成写操作的第九个时钟周期
switch(site)
{
case 1: numcode=0;a138=1;b138=1;c138=1;break;
// case 2: numcode=0;a138=0;b138=1;c138=1;break;
case 3: numcode=0;a138=1;b138=0;c138=1;break;
while(temp!=0xff)
{
temp=alonekeyboard;
switch(temp)
{
case 0x7f:alonekeynum=8;break;
case 0xbf:alonekeynum=7;break;
case 0xdf:alonekeynum=6;break;
}
}
}
return alonekeynum;
}
void main ()

51单片机的定时器应用解析

51单片机的定时器应用解析

51单片机的定时器应用解析定时器是一种多功能的外设,可以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

在 51 单片机中,定时器分为两种:定时/计数器和串行接口定时器(SIT)。

这篇文档将着重介绍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定时器基础定时器由两个 8 位定时器(Timer0 和 Timer1)和一个 16 位定时器(Timer2)组成。

定时器通过计数器实现定时功能,计数器钟频为定时器输入时钟的一半。

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通过改变计数器初始值和时钟源分频系数来实现。

定时器应用延时定时器可以用来实现延时功能,常见的延时方式是使用定时器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延时操作。

PWM定时器可以用来实现脉冲宽度调制(PWM)功能,PWM 的输出占空比可以通过改变计数器初始值和重载值来实现。

计数器定时器也可以作为计数器使用。

在计数器模式下,定时器向计数器输入信号计数,并将计数值存入寄存器中。

定时器使用示例中断延时void init_timer0(unsigned int ms){TMOD &= 0xF0;TMOD |= 0x01;TH0 = ( - FOSC / 1000 * ms) >> 8;TL0 = ( - FOSC / 1000 * ms) & 0xFF;ET0 = 1;TR0 = 1;}void timer0_isr() __interrupt (1){static unsigned char cnt = 0;TH0 = ( - FOSC / 1000 * ms) >> 8;TL0 = ( - FOSC / 1000 * ms) & 0xFF;if(cnt++ >= 20){cnt = 0;// do something every 20 ms}}PWMvoid init_timer1(unsigned int freq, unsigned char duty_cycle) {TMOD &= 0x0F;TMOD |= 0x10;TH1 = ( - FOSC / freq / 2) >> 8;TL1 = ( - FOSC / freq / 2) & 0xFF;// calculate duty cycleunsigned int reload = (unsigned int)(FOSC / freq * duty_cycle / 100 / 2);// set duty cycleRCAP2H = reload >> 8;RCAP2L = reload & 0xFF;TR1 = 1;}结论定时器是 51 单片机中常用的外设之一,可以实现延时、PWM 等多种功能。

51单片机定时时钟工作原理

51单片机定时时钟工作原理

51单片机定时时钟工作原理51单片机(也被称为8051微控制器)的定时器/计数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它允许用户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任务。

下面是其基本工作原理:1. 结构:8051单片机通常包含两个定时器/计数器,称为Timer0和Timer1。

每个定时器都有一个16位的计数器,可以用来跟踪经过的时间或事件。

2. 时钟源:定时器的核心是一个振荡器或外部时钟源,为计数器提供脉冲。

通常,这个时钟源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内部时钟源通常基于系统时钟,而外部时钟源则直接从外部硬件输入。

3. 计数过程:每当振荡器产生一个脉冲,计数器就会增加(对于向上计数的定时器)或减少(对于向下计数的定时器)一个单位。

这取决于定时器的模式。

4. 溢出:当计数器达到其最大值(对于向上计数的定时器)或达到0(对于向下计数的定时器)时,会发生溢出事件。

这会导致一个中断,可以用来执行特定的任务或操作。

5. 分频:在某些模式下,计数器的输出可以用来分频系统时钟,从而产生更精确的定时器时钟。

6. 预分频器:预分频器允许用户设置一个值,该值决定了振荡器的输入脉冲被分频的次数。

这有助于控制计数器的速度,从而控制定时器的精度。

7. 工作模式:8051微控制器支持多种定时器模式,包括正常模式、自动重装载模式和比较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和行为。

8. 中断:当定时器溢出时,可以产生一个中断。

这意味着微控制器可以暂时停止当前的任务,转而处理与定时器相关的特定任务。

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这些定时器/计数器,开发人员可以在8051单片机上实现精确的时间控制和事件调度。

这对于实现诸如延时、精确计时和脉冲生成等功能非常有用。

51单片机定时器总结

51单片机定时器总结

51 单片机定时器总结
1.定时器TMOD 寄存器
C/T 这一位用来控制定时器工作方式。

本来T 上面有一横表示低电平有效。

c 为计数,也即是及外部脉冲的个数,也会是定时器溢出及中断。

GATE 这一位用来设定外部中断脉冲是否可启动定时器。

意思就是当GATE=1 时,定时器的启动有二个位控制,即TR0 和int0(这是对定时器0 来说的,T1 的话上二位就是1)。

定时器只有在上二位都是一的情况下才会启动。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来测量脉冲的宽度。

我们知道在其他单片机中我们测脉冲宽度可以利用外部中断在上升沿河下
降沿各读取一次定时器值来测定。

但51 单片机没有上升沿中断,也就没有办法测出高电平宽度。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做,令TR0=1,GATE=1,这时定时器的启动只有INT0 控制。

当INT0 为高电平时定时器启动,为低电平时定时器关闭。

我们设置下降沿中断,在中断中就可以读取高电平所占的时间了。

但是这样做只能得到高电平时间按。

要想得到脉冲周期,可以再开一个定时器,另外一个就正常工作,这样就可以得到脉冲周期。

也就可以求出脉冲宽
度了。

T0 的工作方式3 相信很少人记得,我还没有用过,但是我感觉做起码在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还知道有这个功能。

方式3 可以把T0 当作二个独立的
计数器使用。

在高级应用中肯定会有用吧。

51单片机定时器(二)

51单片机定时器(二)

51单⽚机定时器(⼆)书接上回,下⾯是定时器的其他⼯作⽅式。

⼀、⼯作⽅式1:(还是拿t0做说明)定时/ 计数器的⼯作⽅式1⾃⼰经验是⽤的⽐较多的,它的结构图如下:TH0的⼋位和TL0的⼋位构成⼀个16位定时/计数器,可以定时时间最长在⼯作⽅式1下,计数器的计数值范围是:1—65536(216)当为定时⼯作⽅式1时,定时时间的计算公式为:(216—计数初值)╳晶振周期╳12或(216—计数初值)╳机器周期其时间单位与晶振周期或机器周期相同。

如果单⽚机的晶振选为6.000MHz,则最⼩定时时间为:[213—(216—1)]╳1/6╳10-6╳12=2╳10-6(s)=2(us)(216—0)╳1/6╳10-6╳12=131072╳10-6(s)=131072(us)。

⼯作⽅式1的使⽤,和⽅式0完全⼀样,不必赘⾔。

⼆、⼯作⽅式2⼯作⽅式2的结构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计数寄存器变成了⼀个——TL0,⼯作⽅式2下多了⼀个重装载寄存器,也就是原来的TH0。

在⼯作⽅式2下,如果TL0中的数据溢出,那么原先存储在TH0中的数据就会⾃动的装载到TL0中去,这是由单⽚机的硬件实现的,这样我们就不⽤在⼿动给定时器赋初值,⽽且硬件重装载不会耽误时间,所以⼯作⽅式2的计时是最准确的。

但是就是这样⼀来的计数结构只有8位,计数值有限,最⼤只能到255。

所以这种⼯作⽅式很适合于那些重复计数的应⽤场合。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计数⽅式产⽣中断,从⽽产⽣⼀个固定频率的脉冲。

也可以当作串⾏数据通信的波特率发送器使⽤。

⼯作⽅式2下的其他使⽤和⼯作⽅式0,1相同。

三、⼯作⽅式3之前的3种⼯作⽅式中,定时器t0和t1的⼯作⽅式完全相同,⽽在⼯作⽅式3中终于有了个性的发挥不在相同了。

下⾯是⼯作⽅式3情况下t0的结构图。

可以看出,t0被分成了2个定时器,每个⼋位,定时/计数器0的TL0拆成的定时器和之前⽅式0,1⼀样,不过TH0拆成的就“因霸”了,它把原先定时器1的溢出标志位给占⽤了,⽽且还不受GATE门控的控制,这样以来,如果定时器0的TH0构成的8位定时器在使⽤,定定时器1就憋屈了,没有溢出位使⽤。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51单片机,也被称为8051微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嵌入式系统。

它具有4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可以用于实现定时、计数、脉冲生成等功能。

通过设置相应的控制位和计数初值,可以控制定时器的启动、停止和溢出等行为,从而实现精确的定时控制。

确定应用需求:首先需要明确应用的需求,包括需要定时的时间、计数的数量等。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定时器型号和操作模式。

设置计数初值:根据需要的定时时间,计算出对应的计数初值。

计数初值需要根据定时器的位数和时钟频率进行计算。

设置控制位:控制位包括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和中断控制寄存器(IE)。

通过设置控制位,可以控制定时器的启动、停止、溢出等行为,以及是否开启中断等功能。

编写程序代码: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程序代码需要包括初始化代码和主循环代码。

调试和测试:在完成设置和编程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

可以通过观察定时器的状态和输出结果,检查定时器是否按照预期工作。

计数初值的计算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定时的精度。

控制位的设置要正确,否则会导致定时器无法正常工作。

需要考虑定时器的溢出情况,以及如何处理溢出中断。

需要考虑定时器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如何避免干扰对定时精度的影响。

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例如调整计数初值或控制位等,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精度。

51单片机的定时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模块,可以用于实现各种定时控制和计数操作。

在进行定时器设置时,需要注意计数初值的计算、控制位的设置、溢出处理以及抗干扰等问题。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各种定时控制和计数操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在嵌入式系统和微控制器领域,51单片机因其功能强大、使用广泛而备受。

其中,定时器中断功能是51单片机的重要特性之一,它为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定时和计数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工作原理、配置和使用方法。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1.引言1.1 概述在51单片机中,定时器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

定时器可以用于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或者周期性地执行某些任务。

本文将重点讨论51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

在定时器工作方式0中,th1tl1表示定时器的高8位和低8位。

当定时器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每经过一个机器周期(12个振荡周期)计数器加1,当计数器溢出时,th1tl1的值会被自动装载进计数器,并触发相应的中断。

因此,th1tl1的溢出值决定了定时器的工作周期。

th1tl1的溢出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溢出值= 65536 - (计数器时钟源频率×定时器延时时间) / 12其中,计数器时钟源频率是指定时器的时钟源的频率,定时器延时时间是指所需延时的时间。

通过合理设置th1tl1的溢出值,我们可以实现精确的定时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th1tl1的溢出值,以达到所需的定时效果。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举例。

通过深入了解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功能,提高程序的效率和精确度。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

我们将首先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重点讨论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

通过对定时器工作方式0的溢出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方式和不同模式的特点。

我们将重点讨论工作方式0,其中th1tl1的溢出值是该工作方式的关键参数。

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其原理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演示和实验,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单片机定时器使用——小灯闪烁一、定时器工作方式设置TMOD=0x01
GATE =0 由TR=1控制开始计时;
C/ T=0 作为定时时器使用;
M1=0\M0=1 用作16位定时器
二、计数寄存器TH0\TL0初始值计算如定时0.02秒
普通51单片机12T模式:
(一)手工计算例如晶振为10.6850MHZ 定时20毫秒
X/10.6850*1000000*12=20毫秒 X=17808
原始值T0=Y Y+17808=65536 Y=47728
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16进制转换为0Xb800 TH0=0x80 TL0=0x00 (二)单片机公式计算
TL0=T1MS;//初始化定时的计数初值(第8位),高8位丢失
(三)启动定时器(TR0=1),判断是否溢出(If(TF0==1){//}),时间到。

(四)闪烁的小灯代码
#include<REG51.h>
//P1 0脚接LED小灯
sbit led=P1^0;
//定义延时函数,循环cs次,时间长为20*cs毫秒
void delay20(unsigned int cs)
{
unsigned int shuL=0;
TMOD=0x01;
//初始值根据单片机时钟频率计算
TH0=0xB8;
TL0=0x00;
//启动定时器
TR0=1;
while(shuL<=cs)
{
if(TF0==1)
//查询是否溢出,溢出后复位溢出标志,赋初始值,循环计数加。

{TF0=0;
TH0=0xBA;
TL0=0x70;
shuL=shuL+1;
}
}
}
void main()
{
delay20(500);
//小灯取反,亮500*20毫秒,即10秒;
led=~led;
delay20(5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