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答案检举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分析引发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 ,指导大学生学会多种调适方法 ,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锻炼意志 ,培养能力 ,增强体魄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 ,自尊心越来越强 ,虽然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 ,但由于受择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 ,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在“目前,你感到最苦恼的事”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
三,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导致大学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为预防与消除这样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应做好以下方面: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
6、 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都是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他们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好的智力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比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积极向上。但是,心理学家都承认,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变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险的时期。大
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很多人都处于“心理断乳期”,有时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和现实发生错位时,便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最近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有些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有:
1.心理健康不佳者呈上升趋势。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1989年是 20.23%,1999年是29.30%,2004年,沈阳某高校对其中3384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41.54%的学 生有心理问题,51.54%的学生有偏执倾向。调查中有轻生想法的学生占总数的1.5%。拒卫生部、世 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等机构透露,有16.0%到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表现以焦虑不安、恐怖、 神经衰弱、强迫症和抑郁情绪为主。研究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女生比男生严重,农村同学比城市同 学严重,一般院校比重点院校严重。
2.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大学生辍学、自杀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院校调查分析表明,因心理疾 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在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学生中 ,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而神经症又以神经衰弱为主。最近几年,沈阳每年都有因心理 问题而自杀的大学生,也有因为心理问题离家出走的大学生。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3.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突出。拒天津市有关院校调查,天津高校的独生子女数量大约占到大学 生总是数的51%,近年来出现轻微和重度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因双方同是独生子女互不体谅 对方,导致恋爱失败使学业受到影响,引发自杀倾向的,占到有自杀动机人群的90%以上。天津市一 所高校近一年来接待处理不好宿舍人际关系,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症状的心理咨询达 700余人,1100余人次,为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办理休、退学和转诊30多人次。
目前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不同的。比如刚入学的学生不适应环 境,容易出现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容易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神经衰弱 症;就学习方面来说,一是无法承受学习上的压力;二是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三是存在学 习困难,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就人际关系方面来说,宿舍人际关系紧,与异性交往有困难;还 有自我方面的问题,如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等
等。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就业艰难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压力,恐惧、困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意志消沉,对生活缺 乏信心,对前途失去信心,对处境无能为力,找不到人生目标,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其中大部分学生有心理困惑,这是轻微的心理问题,并不影响 学生的健康发展,但轻微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导,会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而 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调适和治疗,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影响 到人的全面发展
下一页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
1.发展目标不明确
上大学前目标十分明确,一切服从这个目标,所以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哪怕是放弃最喜欢的游戏,也无怨无悔,苦战备考劲头十足。但一旦考上了大学,特别是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就变的苦闷,找不到发展目标,苦恼至急。
2.学习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有很大不同。特别是有不少学生习惯了中学那样的处处离不开老师指导的学习方法,对大学以主动式、探索式为特点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
3.自我评价失当
有些学生到了大学后,发现很多同学多才多艺,自己相形见绌,原来的优越感和受宠地位顿时化为泡影,自尊心受到挫伤,如果不善于辨证思考和正确对待,就会产生消极的自卑感,这会妨碍自己的正常发展。恋爱心理困惑有一部分学生思想上缺乏必要准备,更没有形成客观的择偶标准,在性心理的骚动以及感情的引导下,迅速冲破友谊的界限谈起了恋爱,但他们缺乏解决恋爱中矛盾与冲突的修养和能力,当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产生压力与困惑。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心理障碍是指因为个人以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个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缩退或偏离。它是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比较突出的有:人际关系敏感
1.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指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有调查表明,有半数学生有人际交往方 面的心理困惑。它主要表现为,交往者缺乏主动性,在正式场合和人多的情境中紧张不安,害怕被人 注视,但又不甘心被人冷落;或过分在乎他人的态度,怕别人不理睬自己,担心他人的耻笑和拒绝; 做事追求完美,要有绝对把握才敢尝试。
还有的学生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 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力和焦虑。
2.麻木或冷漠
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当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战胜困难和挫折时,就失去信心和勇气,表现出漠不关心和冷漠麻木的态度。它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关心,对成绩好坏不在乎;还有的学生对专业或某一门功课缺乏兴趣,不听课或逃课,有的整天沉迷于网吧或游戏。麻木或冷漠是一种综合的心理障碍。它包含着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冷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想停滞等。大学生有了这种心理障碍就会缺乏进取精神,终日随波逐流,混日子,混文凭。
3.情绪失控
有的学生受到委屈或挫折后,引起内心愤怒,从而表现为情绪失控,出现种种攻击行为。它表现为,怒目而视、破口大骂、讽刺挖苦。甚至动手打人等;有时会寻找“出气筒”,以发泄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失控心理导致一部分人违法违纪,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4.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对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出现矛盾、困惑的心理。对大部分新入学的学生来说,面临的是陌生 的城市、陌生的校园和集体,很多人又是第一次远离家门,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 适应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烦躁不安、严重焦虑、甚至想退学等。还有的学生不 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感到学习压力大,对学习失去信心,形成强烈的自卑,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 对现实的失落感。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映特征。在大学生中常见到的人格障碍主要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以偏执型人格障碍为例,其主要表现是对挫折过于敏感,过分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固执、猜疑、嫉妒、心胸狭窄、不接受批评。人格障碍一般始于童年或青少年,而持续到成年或终止,这些不良方面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和自我完善。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的不良倾向。常见的有自卑、抑郁、孤僻、敏感、多疑、焦虑、对人敌视及暴躁冲动等,显然,这会严重阻碍其正常发展。如得不到及时、更多的帮助,可能会发展为各种人格障碍。
四、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特征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
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地身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心理疾病同心理障碍不同,心理障碍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而消除,心理疾病大多需要经过专门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轻者为障碍,重者为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
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异常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
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
下一页五、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因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因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1.社会环境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评价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的经济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误区和“精英主义”情结压迫着学生的心灵;泥沙俱下的大众传媒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都给大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冲击,暗中潜滋学生不健康的心灵;各种观念的碰撞、各种文化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都使他们感到困惑、混乱、矛盾、茫然、紧张、不知所措;观念动荡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贫困
学生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从不同方面向学生压过来,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上述原因如块块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又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死死缠住,在这种负担下,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当心灵被压得扭曲变形时,他们也就走上了偏邪的心理历程。
2.家庭环境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往往影响子女的身心发育,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冷漠、孤僻、早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武力相加,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经常冲突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胆小忧郁,对人缺乏信任,而且具有敏感多疑心理,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严厉,缺少民主环境,使孩子从不敢大声讲话、自由说笑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样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过分抑郁;而放任式的家庭又导致子女任性散漫、无组织无纪律、顽皮的个性;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娇惯、纵容、满足子女的一切愿望和要求,使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很弱,稍有磨难便一蹶不振;还有的学生离开父母生活无法自理而痛苦不堪,甚至想退学,或心理失衡走向极端;还有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通过高期望值来施加压力,让儿女实现其光宗耀祖的理想,易使子女产生压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线便崩溃,导致心理障碍。
3.青春期因素
大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心理的发展正在完善过程中,他们所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也是最富特色,最具矛盾性充满好奇与渴望的心理转折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处于家庭和社会二者若即若离的关系中。然而青春初期所造成的心理被动遗留下了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当时只顾埋头备考而压抑下来的,到了大学后,没有师长的严格管束,压力骤然减轻,心理上却感到极度的不适,于是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如有的学生青春初期对自我形象的认同还未彻底解决,到了大学,看到别人俊美潇洒,总感到自惭形秽,长时间调适不好则产生自卑心理,
丧失自信心;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向往与介入朦胧的校园爱情,他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经验,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被异性看不起,反而更加封闭自己,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的学生因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出于嫉妒心理,到处找别人的弱点,说别人的怪话,不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赶上别人,而是企图用这种办法击垮对方;另外,大学生虽然生理发育成熟,心理上却不够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两者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还有一些学生,成长顺利,一帆风顺,遇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力低,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4.个人素质因素
在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压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因而有的人会产生心理障碍,有的人却没有。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凡是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性格属于内向不稳定型,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其性格缺陷表现为:内向、心胸狭窄、抑郁性高、神经质、多愁善感又难于表露,自卑感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比较困难,活动范围狭小。所以,个体心理素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
5.心理冲突因素
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时期。诸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心理困惑与寻求理解的矛盾,自我价值与社会标准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解决不好,长期处于矛盾的冲突中,再加上情绪控制力的局限,因此常出现思想上摇摆不定,行动中忽冷忽热。这种心理冲突常给人以挫折感,极大地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它消耗人的心理能量,使人的心理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长时间的心理冲突甚至可以引发人的厌世、颓废和绝望。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 JSJ-06hlw-2008-01-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 JSJ-06hlw-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