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甲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認識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周遺留下來,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本文將就其名稱、出土年代、出土地點、最早研究收集甲骨者與殷墟發掘考古之貢獻,略作介紹。
大綱
一、名稱
二、出土年代
三、出土地點
四、最早認識甲骨文的人
五、國內搜集甲骨的人
六、殷墟發掘與其它地區之考古發現
七、甲骨的數量
八、甲骨的產地
九、卜辭的內容
十、結論
一、名稱
甲骨文初被發現並加以重視研究之後,學者曾給予各種不同的名稱,例如:
(一)、龜甲、甲文、龜甲文字等。然而甲骨文並不僅刻寫於龜甲上,也有刻寫於獸骨或人頭上。
(二)、契、殷契、甲骨刻文。甲骨文以契刻為多,部份則以毛筆書寫。
(三)、貞卜文、甲骨卜辭、殷墟卜辭。甲骨文多數屬卜辭,也有記事文字。
(四)、殷墟文字、殷墟遺文。考殷墟發現之文字,除甲骨文外,尚有銅器、玉器、石器與陶器文字,甲骨文不能概括殷墟文字全貌,且殷墟之外也有出土甲骨文。
(五)、商簡。認甲骨為竹簡並不正確。
所以,將其定名為「甲骨文」或「甲骨文字」應較恰當。而甲骨學的建立和名稱的確定,也完成於短短數十年之內,如自一九三一年周予同先生著「關於甲骨」至一九四四年胡厚宣先生著「甲骨學商史論叢」,「甲骨學」一詞便此確立。
二、出土年代
據最早認識並搜集甲骨的學者之一王襄所言,初發現是在一八九八年冬末,一八九
九年秋始為世所知。不過我國古代早有厚葬之俗,盜墓之風亦盛,殷代王陵遠在漢朝就曾被盜,是以秦漢時代可能即有甲骨出現,只未見諸文字記載。羅振玉之弟羅振常首先指出,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年之前數十年,即有甲骨出土之事實。「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餘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價。是人得骨,以為異,......其極大胛骨,近代無此獸類,土人因目之為龍骨,攜以視藥鋪。.......骨之堅者,或又購以刻物。購者或不取刻文,則以鏟削之而售。其小塊及字多不易去者,悉以填枯。」由此可見,甲骨非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出土便即公諸世人。應是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年之前安陽農民,就已發現;後為古董商知悉轉售於京津一帶,至一八九九年王懿榮認識其古寶,出高價收購,始為世知重。
三、出土地點
一八九九年甲骨文初被發現,引起一些收藏家和古器物研究者競相購買,古董見有利可圖,對真實出土地點密而不宣;或詭稱出自河南湯陰,或說出於衛輝。後經羅振玉多方打聽終於探知甲骨實出安陽西北五里之小屯村。羅氏謂一九○八年即得悉甲骨真正出土地點,一九一五年更親赴安陽實地考察,確實查證甲骨出土地點及出土情況。
四、最早認識甲骨文的人
傳聞一八九九年,山東福山人王懿榮,在北京作官,為患瘧疾食用中藥,當藥包從宣武門外達仁堂買回時,王氏親自審視,發現藥材龍骨上刻有文字。王氏本是金石家,精研銅器銘文之學,揣測此物絕非區區,從而收買研究,甲骨文字自此見重於世。
但據王懿榮次子王漢章言,光緒已亥、庚子間,有古董商至安陽小屯購得牛骨龜版,攜歸京師,為王氏述之。王氏考定為商代卜骨,確定其文字在篆籀之前,乃畀以重金,令悉數購歸。
若此,則王氏之識甲骨來自商賈;然,王氏為最早認識、收集甲骨之人,迨無疑問;此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共所承認。
五、國內搜集甲骨的人
一八九九年王懿榮自山東古董商人范維卿購得甲骨十二片,每片價銀二兩。一九○○年春又自范氏購得八百多片,價約「二百金」;同年另一古董商趙執齋,又將甲骨數百片售予王氏,值「百餘金」。是秋,義和團起,王氏以國子監祭酒任團練大臣,至八國聯軍入京,王氏殉難;所藏甲骨大部,約千餘片,由其子售予劉鶚;餘小部份贈天津新學書院。
王懿榮外,搜購甲骨者有王襄、孟定生及清朝大臣端方;稍後,努力購求甲骨者,首推劉鶚。劉鶚,字鐵雲,號洪都百煉生,因庚子年購倉糧賑濟饑民獲罪,一九一○年流死新疆。其蒐得甲骨約五千餘片,隨即流散。今有歸上海博物館,有歸前中央大學,有歸復旦大學歷史系,有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羅振玉一八九四年曾在劉鶚家擔任教師;一九○二年於劉家初見甲骨墨本,勸劉氏編印「鐵雲藏龜」,是為甲骨文字著錄之始,此後復以私人之力,多方羅致,得甲骨三萬片以上,更編印重要文籍多種,為甲骨文之搜集、拓印、流傳貢獻。
六、殷墟發掘與其它地區之考古發現
羅振玉於探得正確出土地點後,親赴安陽考察,並取證於漢以來史籍,確認今日之安陽小屯,當即史記「項羽本紀」中之「殷墟」,為殷王都所在,卜辭為殷王朝遺物;羅氏為後來殷商歷史研究學奠定正確基本方向。之後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更證實竹書紀年「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語信不可誣。
一九二八年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議定科學開挖殷墟遺址,至一九三七年日軍侵華止,總計十五次挖掘,得有字甲骨二四九一八片,發現殷都、殷陵遺址;於後崗首次取得小屯以外甲骨片,又在其下層得彩陶殘片,中層得黑陶殘片,上層得灰陶文化堆積,解決仰韶、龍山、小屯三種文化先後次序疑點。以已確定年代之甲骨,予其他出土器物對照準繩。
迨抗戰軍興,日人大量盜掘我國古物;戰後美人也曾劫運我國古物;一九五○年起大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後發掘十多次,計得甲骨五千多片。延續半世紀之殷墟考古,使埋蘊三千多年的商代宮廟、陵墓、貴族或平民墓葬得見天日;各種工具、武器、禮器等一一披豁呈現。
殷墟之外,亦發現多處殷商文化遺址,如鄭州商城遺址、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遺址、江西清江吳城遺址等等;但其中掘出之甲骨大多無字,有字甲骨寥寥無幾。
一九五四年十月山西洪趙縣曾發現甲骨一塊,此物後被斷定非殷商器物,乃西周遺物。一九七七年岐山鳳雛村發現大批甲骨,約一萬七千餘片,得字六百多。自周原甲骨出世,學者得以證實周人占筮,非便不卜;論語「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得到印證。
七、甲骨的數量
根據一九五一年大陸胡厚宣先生統計,「大約有十六萬多片」,其中包括已著錄於七十一種書中的四萬餘片,未著錄的國內外公私所藏十二萬片,今若剔除重複互出或多估之數,以一九七三年小屯南地新掘出之五千多片甲骨,和一九七七年周原掘出之一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