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练习题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练习题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一、选择题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A.遗传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2.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C.提出了"白板说"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3."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A.蒙台梭利B.杜威C.维果斯基D.加德纳4.关于卢梭教育思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行动教育研究B.强调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C.认为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D.提倡"自然后果法"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环境和教育D.先天因素6. 有的儿童3岁就能很好地辨别左右方位,而有的儿童直到6岁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方位,这说明不同儿童之间()A是有智力超常和弱智之分的B有的儿童的某些心理能够发展,有的儿童则不能C 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个别差异D心理水平存在本质的不同7.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 B.决定 C.主导 D.后天影响8.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A.先天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后天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9.儿童个体发展遵循()A.从脚到头的顺序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A.儿童本位B.家族本位C.社会本位D.自然本位11.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A.父母决定论B.教师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12.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A.遗传差异B.教育差异C.环境差异D.物质差异13.个体发展的特征不包括()A.规律性B.差异性C.阶段性D.顺序性14.下面哪一项不是个体发展规律性的表现()A.从简单到复杂B.由一般到特殊C.由头到脚D.由四周到中间15.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A.幼儿园B.儿童之家C.快乐之家D.幸福乐园16.国际社会第一部富有法律效力的儿童权利法律文书为1989年的()A.《儿童权利宣言》 B.《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C.《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D.《儿童权利公约》17.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C.福禄倍尔 D.杜威18.下列儿童观正确的是(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个体本能B.外在环境C.基因复制D.肌体成熟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12.教学中“拔卣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乍主张(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教育技能测试题(含答案)

教育技能测试题(含答案)

教育技能测试题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练习题: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2.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A.目标分类B.目标表述C.任务分析D.任务执行3.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4.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A.明朝B.“中华民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D.清朝7、“明人伦”是我国()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8、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师素质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观念现代化D.教育管理现代化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d )。

A.中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c )。

A.思维品质B.学校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11、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12、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

A.并不重要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D.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13、教育目的作用主要为()。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定位作用14、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评价作用B.评价功能C.教育功能D.全面发展功能1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普及性、免费性、基础性、强制性。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第六讲练习题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第六讲练习题

第六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情绪情感 2.情绪表达的掩饰性 3.亲密感 4.友谊 5.孤独感 6.情绪能力 7.情绪调节8.情感素质1.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2.情绪表达的掩饰性:即情绪的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会是分离,就像是戴着一副假面具一样,有时候让家长和老师琢磨不透其内心的真实情感。

3.亲密感:是指两个人之间情感上的依恋,它的特征是彼此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愿意同对方谈私人的、有时甚至是敏感的话题;拥有共同的兴趣,并会参与共同的活动。

4.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也就称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5.孤独感:是指当个人的感觉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通过自我知觉产生的孤单、寂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绪体验。

6.情绪能力:也叫情绪智力,是青少年识别、理解与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利用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7.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反应、体验、唤醒及表达进行监控、调整和修正,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从而保证个体良好的适应性。

8.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和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

A.减少 B.增多C.不变 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2.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C)转变。

A.内在稳定性B.外在文饰性 C.内在掩饰性 D.外在调节性3.(A)是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是他们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并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较全)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较全)

练习题库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参考答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其身心发生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遗传素质——参考答案:遗传素质是指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包括有机体的构造、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3、环境——参考答案: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客观世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主体因素——参考答案:主体因素主要是指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和活动。

5、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的发展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

二、填空题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人的心理的发展包括和。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6.所谓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11.所谓,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2.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13.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4.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

15.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初等教育发展练习题三与答案

初等教育发展练习题三与答案

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正确答案:D2、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教学论专著是()。

A.《中庸》B.《大学》C.《学记》D.《论语》正确答案:C3、世界上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正确答案:A4、最早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的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正确答案:B5、16世纪宗教改革后,法国的新教教派主要有信奉加尔文教的胡格诺派和(),他们都坚持自己的新教信仰开办了初级学校。

A.路德教B.英国国教C.基督教D.詹森派正确答案:D6、兄弟会开办的学校占据着初等教育的统治地位,其领导者是()A.弗兰克B.路易十四C.拉萨尔D.洛克正确答案:C7、慈善学校的教学多采用()教学法A.问答B.歌咏C.阅读D.诵经正确答案:A8、17世纪中后期,劳动学校是由()建立的。

A.弗兰克B.洛克C.夸美纽斯D.卢梭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1、孔子的办学方针是()。

正确答案:有教无类2、荀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对的教育(),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外铄说3、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量力”教学方法的是()。

正确答案:墨子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

正确答案:颜之推的《颜氏家训》5、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和读书。

正确答案:习礼6、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

正确答案:读书7、马丁•路德新教本族语学校的教育目的是()。

正确答案:使平民儿童了解基督教义8、虔信派的弗兰克于1696年在哈勒孤儿院办成了(),这是德国第一所私立教师培养机构。

正确答案:教师养成所9、虔信派的弗兰克于1696年在哈勒孤儿院办成了教师养成所,这是德国第一所()教师培养机构。

正确答案:私立10、1748年,赫克在柏林开设了(),1753年归为国有,专门培训教师,成为德国第一所国立教师培训机构。

教育的基本规律 练习题

教育的基本规律 练习题

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我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这最终可能影响教育的()。

A.规模B.质量C.结构D.内容2.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因此提出了“教育先行”的理念。

下列关于“教育先行”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B.教育投资的比例和数额越多越好C.教育一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D.教育从属于生产力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教育与经济B.教育与政治C.教育与文化D.教育与科学技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

4.下列关于教育投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投资的来源有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B.教育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也能直接创造国民收入,因此,谁从国民收入中获得教育收益,谁就应当进行教育投资C.教育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应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且这一比例不能过低,否则就会影响教育发展水平D.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B.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C.有教育万能论倾向D.怒视了教有的社会功能6.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要达到()。

A.3%B.4%C.5%D.6%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要达到4%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D.生产カ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8.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教育学第三章_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_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2.通过__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____的要求。

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____理论。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现象。

8.教育与文化是________的关系。

9.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11.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16.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______为核心。

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___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3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3

第三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概念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如婴儿通过吮吸小奶瓶发展了吮吸图式,当他试图吮吸大奶瓶时就运用了这种图式,这就是同化.4.顺应: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比如,当婴儿改吃奶为吃饭,他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图式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5.客体永久性:6.自我中心 :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9.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10.支架: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教育练习题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教育练习题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自我意识中情感成分是(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D、 自我调节
2、自我意识中最原始的形态是( )。
A、 生理自我 B、 心理自我 C、 社会自我 D、 道德自我
3、对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角色意识的自我评价和体验是( )。
A、 生理自我 B、 心理自我 C、 社会自我 D、 道德自我
4、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调节 D、 自尊心
5、( )的发生发展加快了自我意识发生的进程。
A、 动作 B、 语言 C、 思维 D、 感知
6、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是( )
A、 从自评到他评 B、 从抽象到具体评价 C、 从他评到自评 D、 从具体评价到抽象评价
答案: ABCD
13、以下属于自我体验的是( )
A、 自尊B、 自信 C、 自我控制 D、 自我分析
答案: AB
14、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是( )
A、 自信 B、 自豪 C、 自卑 D、 自尊
15、幼儿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 )
A、 自我认识B、 自我感觉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调节
答案: D
二、填空题
A、 自我评价 B、 自我控制 C、 自我监督 D、 自立
答案: BCD
11、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包括( )
A、 由生理性体验到社会性体验 B、 自我体验发展水平深化
C、 易受暗示 D、 由高级到低级
答案: ABCD
12、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包括( )
A、 日常生活 B、 环境创设C、 主题活动 D、 家园校合作
7、儿童自我认识的核心内容是( )

第4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陶行知B.梁漱溟 C。

蔡元培 D。

胡适2.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A.教育要独立于政党B.教育要独立于宗教C。

教育要独立于社会 D。

教育经费要独立3。

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迈克尔·史潘斯 C。

陶行知 D。

爱德华兹4.过分夸大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A. 爱尔维修B.莱布尼茨C.康德 D。

迈克尔·史潘斯5。

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 B。

迈克尔·史潘斯 C.皮奥里 D。

爱德华兹6.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纯福利性观念的是()A。

教育独立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

教育万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7.用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教育事业收益率的是()A。

筛选假设理论 B。

劳动力市场理论 C.教育万能论 D.人力资本理论8.筛选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9.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是( ) A。

人力资本理论 B.筛选假设理论 C。

教育万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10.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戈登 B。

迈克尔·史潘斯 C. 皮奥里 D.舒尔茨11。

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A。

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

人力资本1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

科学技术1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A。

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14。

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年龄结构B.人口的性别结构C。

人口的阶级构成 D。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单选题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A.环境B.成熟C.遗传D.教育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A.积累B.迁移C.学习D.领会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A.发展B.发育C.遗传D.成熟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A.关键期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D.表象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A.唐氏综合症B.苯丙酮尿症C.特纳氏综合症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A.高尔顿法B.基因突变法C.消除法D.孟德尔法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B.灌输C.传授D.接受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A.关键期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D.表象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A.学习B.发展C.遗传D.成熟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A.唐氏综合症B.特纳氏综合症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D.杭亭顿舞蹈症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 )P62A.孟德尔法B.高尔顿法C.家谱分析法D.基因突变法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A.华生B.霍尔C.埃里克森D.格塞尔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A.遗传的作用B.环境的影响C.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D.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18. 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P62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19. 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C )P65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教育 D.心理发展20. 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D )P74A.需要 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个体的实践活动21. 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的是( B )P79 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22.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练习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练习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练习题一、选择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A.幼儿之家B.幼儿学校C.湖北幼稚园D.南京鼓楼幼稚园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A.主张“教学做”合一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C.提出“活教育”理论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A.保证幼儿存活B.增强幼儿体质C.开发幼儿智力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课堂教学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A.福禄培尔B.蒙台梭利C.陶行知D.陈鹤琴7、狭义的教育是指()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A.幼儿期B.婴儿期C.幼儿前期D.学龄期10、幼儿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A.物质基础B.上层建筑C.大工业生产D.经济发展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A.美国B.欧洲C.中国D.印度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晏阳初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论()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陶行知D.陈鹤琴17、()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用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A.福禄培尔B.蒙台梭利C.陶行知D.陈鹤琴18、()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四书B.五经C.自然科学D.六艺【解析】D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凯洛夫【解析】C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A.1862年B.1890年C.1990年D.1900年【解析】A 中国最早于1862 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试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逐步在全国各地实施班级授课制。

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A.道家文化B.儒家文化C.墨家文化D.宗教文化【解析】B5.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A.唐代B.明代C.汉代D.清代【解析】C 中央官学创于汉,盛于唐,衰于清末。

6.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沛西﹒能B.利托尔诺C.斯金纳D.孟禄【解析】D 美国教育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以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因此,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2.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解析】(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3.简述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   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 元教育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1.从词源上分析,中文中的“教育”一词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强调外塑。

错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对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对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错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对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

错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对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对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错10.布鲁纳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错三、单项选择题1.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D.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B )A.教育作用的对象B.教育作用的方向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D.教育作用的内容7.( A )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单选题1. 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

问卷法C。

自然实验法D。

实验室实验法2.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A.廖世承B。

黄翼C。

陈鹤琴D。

肖孝嵘3。

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A。

希腊 B.英国C。

美国 D.德国4.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A。

自然实验法B。

心理测验法C。

实验室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5。

为了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采用()A。

横断研究设计 B.纵向研究设计C。

聚合式交叉设计D。

三个均可6. 一种观点认为,()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A。

桑代克B。

普莱尔C。

何林沃斯D。

霍尔7。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A。

观察法B。

测验法 C.教育心理实验法D。

实验室实验法8. 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A.聚合交叉设计B.单因素实验设计C.多因素实验设计D.跨文化研究设计9.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A.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10.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A。

验证性实验B。

探索性实验 C.自然性实验D。

实验室实验11. 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这是遵循了()A.发展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12. 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遵循的是()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发展性原则13. 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__。

()A. 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文化D. 科技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

()A. 经济B. 政治C. 人口D. 文化3.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说明学生文化的________特征。

()A. 过渡性B. 非正式性C. 多样性D. 互补性4. 人力资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__提出的。

()A. 舒尔茨B. 亚当斯密C. 约翰杜威D. 裴斯泰洛齐5. 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这体现了________。

()A. 教育的文化功能B.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C. 教育的本质属性D. 教育的社会属性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____。

()A. 规范作用B. 动力作用C. 引导作用D. 爆发作用7. _______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A. 格塞尔B. 卢梭C. 霍尔D. 高尔顿8. 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 华生B. 格赛尔C. 洛克D. 弗洛伊德9.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__________。

()A. 自学B. 训练C. 培训D. 教育10.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___________。

()A. 学生文化B. 校园文化C. 学校制度D. 学校传统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___________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社会环境B. 教育C. 遗传D. 学校教育12.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_________。

()A. 实践B. 主观能动性C. 教育D. 训练13.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 B.阶段性“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答案:C.青年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A.内发论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B.不平衡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 C.不稳定性答案:B.阶段性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答案: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答案:D.可能性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答案:A.决定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以上三点均正确答案:D.以上三点均正确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答案:B.不起决定作用“孟母三迁”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答案:B.环境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答案: C.可能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社会活动答案:B.环境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D.个别差异性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不起决定作用B.起向导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答案:A.不起决定作用@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顺序性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B.教育心理断乳期是()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答案:C.少年期心理危险期主要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答案:C.少年期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即()。

A.教育教学要求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B.教育教学内容要浅显,易于为学生接受C.教育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D.教育教学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不能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答案:C.教育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指()。

A.人的任何发展都通过教育起作用B.教育是唯一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C.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D.促进学生发展尽快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水平答案:D.促进学生发展尽快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就客观条件而言,人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是由于()A.遗传素质的差异B.环境影响的不同C.教育起主导作用【D.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答案:D.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

A.心理发展特点B.生理发展特点C.知识、能力基础D.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答案:D.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辅助作用D.主体作用答案:B.主导作用()提出了“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A.赞可夫B.巴班斯基C.凯洛夫D.布鲁纳答案:A.赞可夫二、填空题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答案:社会实践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个体活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和个体实践活动等。

答案:遗传、环境、教育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或。

答案:危险期、心理断乳期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的时期答案:成熟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

答案:机遇、条件、对象、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答案:物质前提、可能性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的作用。

答案:决定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答案:教育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答案:顺序性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答案:差异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的特征。

答案:生理和心理;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三、判断题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答案:错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答案: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对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教育切忌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答案:错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答案:错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错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称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答案:错只要教育得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或科学家等等。

()答案:错四、简答题)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①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⑤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身心发展的涵义:1.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本质的增强两部分。

2.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2.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5.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孟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遗传素质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2)成熟(3)环境(4)教育(5)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1、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成熟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1、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2、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P57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高中阶段的发展与教育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

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

为此,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

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人个抱负的现实道路。

五、案例分析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