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童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小学生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和帮助他们的成长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首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身体发育迅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迅速成长和发展。
他们逐渐变高,肌肉也变得更加强壮。
这种身体发育的迅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运动能力。
小学生对于体验新的运动和活动充满了兴奋和好奇心。
他们喜欢跑、跳、爬和玩各种游戏。
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发展和锻炼非常重要。
除了身体的快速发育,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开始学习基础的学科知识,如语言、数学和科学。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建立知识框架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理解和处理一些抽象的思维概念。
小学生在理解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并参与各种团队活动。
这种社交互动对于塑造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小学生也开始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理解什么是公平和正义,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出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表达。
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和焦虑。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帮助小学生理解和管理情绪非常重要。
他们也开始培养同理心,并学习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们的身体发育迅速,开始探索自己的认知能力,发展社交技能,并经历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小学生方面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成长。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深入理解五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应对策略
深入理解五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应对
策略
引言
五年级是小学生研究和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
的重要时期。
为了更好地理解五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并制定相应
的应对策略,本文将探讨五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应对策略。
心理特性
1. 自我意识增强:五年级小学生开始逐渐,并对自己的行为和
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
2. 社交意识增强:五年级小学生更加注重与同伴的互动和交往,开始形成友谊和群体意识。
3. 学业压力增加:五年级小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业任务和考试压力,需要应对并管理好自己的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
4. 自主性提升:五年级小学生在思维和决策能力上有了一定的
提升,开始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应对策略
1.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五年级小学生的努力和成绩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研究动力。
2. 培养合作与沟通技巧:通过组织合作项目和活动,培养五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灵活安排研究任务: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给他们过重的学业压力。
4. 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引导五年级小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关注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五年级小学生认识和应对压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结论
深入理解五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培养合作与沟通技巧,灵活安排研究任务,培养自主研究能力,以及关注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帮助五年级小学生更好地应对研究和成长中的困难,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探讨小学生的生长特征及教育方式PPT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情感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教导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同理 心和合作精神。
家校合作: 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 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互相支持和配合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探讨小学生的生长 特征及教育方式PPT
目录 小学生的生长特征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的生长 特征
小学生的生长特征
年龄段特征: 小学生一般为612岁,是儿童时期的关键阶段 ,身体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
身体发育: 小学生身高体重逐 年增长的生长特征
睡眠需求: 小学生需要充足的睡眠,每 晚应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 社交能力: 小学生开始培养社交技能, 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小学生的教育 方式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多元化教学: 使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游戏、讨论和互动,以 满足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兴趣引导: 发现小学生的兴趣 和天赋,鼓励他们参与感兴趣 的活动和学科,培养积极向上 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
小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以及促进其健康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而适当的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一般年龄为6-12岁之间,这个时期是他们人格形成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认知能力: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对事物往往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情感体验:在情感层面上,小学生一方面表现出稚嫩天真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存在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
3.社交需求:小学生追求与同伴的友谊与合作,并愿意参与到集体中去。
同时也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与认可。
二、针对不同问题的心理辅导对策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对策和建议,以应对不同的问题:1.焦虑情绪管理小学生常常面临考试压力和异性羞涩等情感焦虑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管理焦虑情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沟通倾听: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主动倾听并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
(2)积极引导:通过游戏化教育、艺术创作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表达焦虑情绪,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3)放松训练:教导小学生进行简单呼吸冥想、身体放松操等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2.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在社交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同伴关系不和谐或者孤独无助等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1)培养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活动、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2)角色扮演:引导小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与他人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友谊观念:鼓励小学生发展积极友善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分享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
为了有效倾听还要学会提问和察言观色
不宜连续的封闭性提问 注意:过多使用封闭式问题,容易导致来访
学生变得比较被动;导致学生责任转移。
一个例子比较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来访学生:最近我心里非常难过,不想和同学说话。 辅导教师:是什么让你这么难过? …… 来访学生:最近我心里非常难过,不想和同学说话。 辅导教师:你是不是感觉同学们都不喜欢你? ……
四、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载体
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
夫妻 次系统
亲子 次系统
手足 次系统
个体 次系统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互动系统
温馨小贴士
亲子关系的质量影响着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对孩子 而言,早期的亲子关系更是对他们的人格、社会化与人际 交往模式和应对机制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活在爱中的人,面对挫折时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 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 励……这些应对方式能帮助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 环。
教育建议:
➢无条件的接纳学生。 ➢教师应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平面镜”,而不是“哈 哈镜”。 ➢适当引导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三、师生沟通是学校教育的途径
三、教育策略——与小学生沟通的策略
沟通是指运用语言、文字或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 (指外表、脸部表情、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要 求等等表达给对方,并期待对方有所反应的过程。
高自尊的儿童对他们自己感到满意,能接受 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对自 己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能力持积极态度。底自 尊儿童对自己不太满意,常常固着于自己的 不足,而不是优点。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自尊(自我价值感) ——生命的原动力、人生的核心需要
被接纳、被爱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心理特征: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正在以探索的心态认识这个世界,活泼好动,天真无邪,喜欢模仿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孩子自控能力不强。
采取的教育方法:注重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意识,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
要让孩子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就是尊敬知识,就是对学问有敬畏心,这个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难受外界的影响,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自信心也与老师家长的态度存有非常大关系。
采取的教育方法:继续保持孩子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少批评,要对孩子有耐心,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完成学习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心理特征:孩子的情绪、态度可以逐渐显得沉稳,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就是小学阶段孩子情感的转折期,在人际交往中也可以存有一些疑惑。
采取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尽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对于他们的困惑要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无论是人际交往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问题,要晓之以理。
要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多陪伴孩子。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可以主动自学,但是重新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严重不足,在为人处世方面还缺乏经验。
采取的教育方法: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学习方面的好习惯,让他们争取认识外界事物,明辨是非。
心理特征:独立自主能力进一步进一步增强,能够明辨是非,能够给自己的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有了一定经验。
采取的教育方法:要因势利导,对于好的方面要多支持鼓励,对于缺点要帮助他们分析,让他们有正确的三观。
心理特征:孩子已经开始步入了青春期,这个时候自我意识比较弱,存有自我的判断能力,能够主动钻研自学,已经开始步入了青春期早期。
采取的教育方法: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此时会有个别早恋情况,要往健康的心理方向疏导,同时由于课业的加重,要多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小学教资第三章 学生指导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维导图
能力发展 准备{目标任务、丰富知识、具体方法、计划}、培养技能{多感官}、总结{知道记录和整理观察结 果、报告日记、讨论交流})
②注意力(无意注意促发展{兴趣、组织活动直观}、注意稳定{养成好习惯、增强活动目的性、利用更生动有 趣材料、通过实践活动}、注意转移{先安排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课程再活动,有意识训练}、注意分配{有意训 练}、选择注意{掌握策略})
影响因素:成熟{神经、内分泌}、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个体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认知发展阶段:①感知运动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翻领、不可逆、自我中心、不守恒}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 恒、可逆、去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理解规则原则、多维思维}、④形式运算11岁以后{命题关系、假设和演绎、 抽象逻辑、可逆补偿灵活}
顺序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具体到抽象。 阶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注意衔接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要求抓住关键期(洛伦茨) 互补性:一方面缺失另一方面补偿,要求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发现有时,促进发展。自信和努力 个别差异性:个体之间发展程度和速度,个体表征,群体性别等,要求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引导扬长避短,促进发 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发展持续一生,每个阶段都面临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会引起个体心理的矛盾和危 机。
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0-1.5体验希望)、自主性vs羞耻疑虑(1-3体现意志)、主动感vs内疚感(3-6体验目 的)、勤奋感vs自卑感(6-12体验能力)、同一性vs角色混乱(12-18体验忠诚)、亲密vs孤独(18-30体验爱 情)、繁殖vs停滞(30-60体验关怀)、自我整合vs绝望(60后体验智慧)
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1、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
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
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励他出去玩耍。
2、五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是:1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
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
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
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
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
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
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
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 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
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
表现在课堂上也会有受他朋友影响,互传字条的现象,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取长补短,与他人和谐相处,能辨别是非,不讲哥们义气。
4不轻信吹捧。
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
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
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
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
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
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5自制力增强。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对孩子学习的教育要求是:加强预习。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 引言小学生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身体发展在小学生时期,儿童身体发展迅速。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在这个阶段变得更加健壮和灵活。
此外,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体力也在不断提高。
这是他们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积极提供各种运动机会,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
3. 认知发展小学时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显著改善。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这对于他们学习各种学科知识非常关键。
4. 社交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更加深入和复杂的交往。
他们开始形成友谊,并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合作和交流。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也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各种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5. 情绪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情绪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障碍。
他们对他人的情感有着更加敏感的觉察,并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感认知。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6. 性格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的性格也在悄然塑造中。
他们开始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7. 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开始接触和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他们逐渐掌握阅读、写作、数学等基本技能,并开始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此时,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适龄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8. 总结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涵盖了身体、认知、社交、情绪和性格等多个方面。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引导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引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阶段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因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引导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以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 心理特点小学生处于儿童期,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接受更多复杂的知识,并开始对周围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小学生同时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 身体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开始发生很多变化。
他们的力量和耐力都在增强,并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协调性。
小学生需要大量的运动来锻炼肢体,增强身体素质。
同时,他们的免疫系统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感冒等传染病的影响。
3. 社交特点小学生开始逐渐摆脱家庭的依赖,开始融入学校和社会环境。
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分享。
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形成自己的小小社会。
小学生对待友谊和团队合作有一定的敏感度。
二、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
教育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充分发展自身潜能,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良好的教育引导还能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1. 让学习变得有趣小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育引导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让学习变得有趣。
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作业、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小学生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育引导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平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品格。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1. 心理特点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活动。
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活动。
- 自我认知发展: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形塑自己的个性和态度。
自我认知发展: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形塑自己的个性和态度。
- 关注度有限: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
关注度有限: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
-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常常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产生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常常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产生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
- 社交需求增强:小学生渴望与同伴交流和玩耍,对组织游戏和活动感兴趣。
社交需求增强:小学生渴望与同伴交流和玩耍,对组织游戏和活动感兴趣。
2. 对策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包括图书、玩具、科学实验等。
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玩具、科学实验等。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鼓励表达和分享: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
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鼓励表达和分享: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
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 培养注意力和集中力: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可以通过游戏、练和夺取兴趣的方式进行。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1)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正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变化。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注意力逐渐稳定,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考,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的表达和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也有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能通过言语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有能力应对各种情绪和情境。
3.社交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和互动,开始形成自己的友谊关系。
他们也逐渐懂得尊重他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观点和文化的存在。
4.自我认知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认知。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对自己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认同。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支持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仍然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情绪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3.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是培养他们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者可以设立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及特点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与特点沛县三里小学晓文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一、学龄儿童生理方面的特点学龄儿童生理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大脑皮层细胞新代旺盛。
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与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
6~7岁时的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
身高每年约增4~7分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
新代旺盛,但学龄儿童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如学龄儿童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
成人要注意培养学龄儿童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与肺炎的发生;再有学龄儿童皮肤的调节功能相对较差,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着凉或受热,成人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与时增减衣服。
在刚开始上学时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坐姿,因为学龄儿童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
如果长期姿势不正或受外伤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学龄儿童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心肺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心脏收缩力差,脉博每分钟90~110次左右。
因此要注意不要让学龄儿童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体育锻炼时要教会他休息。
游泳时要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
这个时期的儿童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要告诉他:“在学校,下课时,第一件事要先上厕所。
”不要养成憋尿的习惯。
人的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d e)特点及教育策略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学生身心发展(de)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de)不断深入,学生(de)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de)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de)是中学生和大学生(de)心理问题,对小学生(de)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de)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de)心理问题都是潜在(de),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de)思想认识和积极(de)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de)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de)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de)心理健康教育.一、小学生(de)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de)特点.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de)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de)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de)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de)相互关系.小学生(de)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de)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二)想象、思维(de)特点.小学生(de)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de)方向发展.低年级(de)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de)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de)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de)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de)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de),具有很大成分(de)具体形象性.(三)情感(de)特点.随着年龄(de)增长,小学生(de)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de)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de)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de)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de)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四)意志(de)特点.小学生(de)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de)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de)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de)压力,而不是靠自觉(de)行动.(五)性格(de)特点.小学生(de)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de)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de)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de)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de)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de)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de)性格是非常重要(de).二、小学生不同阶段(de)生理、心理特点(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de)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生(de)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de)阶段,即我们常说(de)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小学低年级(de)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de)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de)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de)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de)发展,但小肌肉动作(de)协调性还较差.比如,—年级(de)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de)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de)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de)动作时,要注意动作(de)规范性.小学低年级学生(de)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de)阶段,他们(de)大脑神经活动(de)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de)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de)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de)概念.他们(de)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de)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着(de)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de)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de)信任超过了对家长(de)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de)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de)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de)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de)目(de)去行动.一、二年级(de)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de)信赖感,培养深厚(de)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de)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de)生理、心理特点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de)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de)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de)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但是,他们(de)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de)时期.9岁儿童(de)脑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de)脑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de)增长,大脑神经(de)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de)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de)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de)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他们(de)语言能力有—定(de)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de)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de)情况.同时,他们(de)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de)认识.处在这一阶段(de)小学生,最明显(de)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de)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由于这一阶段(de)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de)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de)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de)难度明显加大.此时,班主任工作(de)重点是在学生(de)“动荡”中仍能赢得学生(de)信任.(三)小学五年级学生(de)生理、心理特点五年级(de)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胳(de)力量也在迅速增强.在心理方面,他们(de)智力有很大(de)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de)发展;他们对新奇(de)事物表现出极大(de)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de)幻想当作将来(de)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此时,我们老师要在理解学生(de)基础上,利用学生要求独立(de)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de)机会,帮他们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de)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小学生常见(de)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de)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de)现象,小学生(de)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de),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de)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de)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de)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de)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de)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de)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de)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de)发展.(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校园(de)自然环境到老师、同学(de)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de),还有学习(de) 压力校规校纪(de)约束等,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de)严峻挑战.部分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二)逃学与厌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de)小学生占总数(de)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落后,又缺乏赶上去(de)勇气好毅力,老师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de)积极性.因此他们或是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或是打瞌睡,有(de)干脆逃学、旷课.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三)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de)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de)对象多为成人,是在“以自己为中心”(de)“顺境”下生活(de),因此,学生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de)特点.进入新(de)集体后,在集体中(de)位置已改变,但仍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交往中出现过重(de)恐惧感,过强(de)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导致人际交往(de)焦虑感.(四)过度依赖问题现在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遇到困难时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就生成了依赖感.随着这样(de)恶性循环,小学生就像温室里(de)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de)原因分析由于现代社会(de)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de)发生变化,小学生周边(de)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de)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de)父辈承担多得多(de)心理压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e)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物质丰裕导致刺激(de)变化.在物质匮乏(de)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de)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de)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de)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de)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de)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de)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二)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de)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de)家长恰好年轻力壮干事业(de)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de)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de)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de)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de)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三)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de)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de)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de)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四)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de)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de)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de)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de)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五)小学生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de)影响,当代小学生(de)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de)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de)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de)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de)真正(de)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de)能干.(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de)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de)问题,最突出(de)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de)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de)成长(de)教育.五、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de)教育策略(一)学校应采取(de)策略1、组织机构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de)前提.要保证心理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校长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要形成以校长、分管处室、教研组、班主任为纵向(de)心理教育体系,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de)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规划、计划,以及相应(de)各种规章制度,对每个方面、每个层面(de)心理教育工作提出具体(de)要求和监控标准,确保心理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形成以学校、社会、家庭为横向(de)心理教育网络,全员参与,全面育人,使心理教育落到了实处.2、教育阵地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de)基础.为创设良好(de)心理教育环境,应拨出专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de)建设.学校领导、专职心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de)经验,精心设计建立标准高、实用性强(de)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并配备相应(de)软硬件设施,创设温馨、幽雅(de)环境,为师生提供一处学习交流、调节身心、解除烦恼(de)心灵家园.3、教师专业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de)关键.锻造一支心态良好、熟悉心理专业知识、乐意从事心理教育(de)教师队伍是搞好心理教育(de)关键.因此,学校要配备、培训专职、兼职心理教师,通过专家讲座、体验式培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论文评比、优质课评选等多种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教育方面(de)营养,掌握心理学知识.不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有利于学生(de)心理健康,而且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运用适于学生心理(de)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de)态度,调动学生学习(de)积极性,开发学生(de)潜能.让每一位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做到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为全面实施心理教育打下坚实(de)基础.(二)班主任应采取(de)策略1、以良好(de)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de)直接(de)人格方面(de)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de)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de)发展和形成.”班主任(de)人格就是教育(de)力量,用自身(de)美好(de)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de)心灵.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de)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de)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de)学生.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de)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de)重任.2、开展形式多样(de)集体活动生动活泼(de)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de)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de)乐趣,使不同才能(de)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de)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de)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de)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de)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3、巧用气质类型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小学生(de)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尽管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但作为一个人(de)行为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会表现出适宜或不适宜(de)情况.例如,胆汁质(de)学生倾向于大胆、坦率、热情,但又有些易粗心、莽撞和刚愎自用;多血质(de)学生显得活泼开朗、机敏灵活,但往往不够踏实,心思多变;黏液质(de)学生比较稳定、踏实、有耐心,但不够活泼,比较固执、迟缓;抑郁质(de)学生细致、谨慎、多思多想,但怯懦、孤僻、易退缩.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每一气质类型(de)积极方面,给他们提供充分表现(de)机会.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de)不足之处.气质是不容易改造(de),对于某一特定气质类型(de)小学生,教师不仅要引导他发挥长处,同时他表现出来(de)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要表现出充分(de)理解,并考虑采取更策略(de)方法来对待.例如,黏液质(de)小学生比较固执,如果他表现出拒绝接受某个观点,教师不必强制他接受,而可以采取启发或感化等方式去说服他;对于抑郁质(de)小学生,由于他们比较敏感,因此,教师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指责;对于胆汁质(de)小学生,教师应注意不要针锋相对地去激怒他们.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小学生(de)病态倾向(de)发展.抑郁质和胆汁质(de)学生,如果稳定性发展过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便会表现出一些病态倾向.通常,抑郁质(de)学生在极不稳定(de)情况下,容易发生紧张、胆怯、恐惧、强迫等具有神经症焦虑倾向(de)障碍,而胆汁质(de)学生如果向极端化发展(de)话,则可能产生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de)行为.教师要学会分辨出一些基本(de)心理障碍倾向,采取科学(de)态度慎重对待.4、在处理学生间(de)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de)分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de)是人(de)发展性(de)问题,在处理学生(de)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de)心理得到发展.5、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也可看作是班级团体辅导,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de)一种有效方式,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比较了解,在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各班(de)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求多,重质量.在心理老师(de)指导下,每位班主任只准备好一节课,但要在一个年级实施教学.一学期只准备一节课,对班主任来说,并没有增加过重(de)负担,同时也保证了课(de)质量.学校可举行心理活动课评比,以提高大家(de)授课水平,提高心理课(de)教育实效性.班主任要根据各年级(de)实际情况,选取课题,使授课内容更有针对性,符合学生(de)身心发展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de)技能,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6、提高家长(de)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自己(de)得力助手.许多学生(de)问题,往往来自家庭,来自家长教育方法(de)缺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de)共同参与和配合.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渠道,提高家长(de)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自己工作(de)得力助手.一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改变家长会班主任讲,家长听(de)模式,以体验式为主,选取一些典型(de)教育案例,让家长充当各种角色,参与其中,亲自感受,从中了解孩子(de)心理,发现自己教育(de)不足,改进自己(de)教育方式,以平等、民主(de)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de)家庭环境.二是对一些问题孩子(de)家长,班主任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对孩子充满信心,给予孩子更多(de)关爱,帮助孩子取得进步.三是让一部分具有成功教育经验(de)家长,向大家介绍经验,这些来自身边(de)案例,对家长来说,往往更具有教育意义(三)任课教师学校应采取(de)策略1、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de)对应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de)内容或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品一品、议一议、评一评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晏子使楚一文固然是为了体现晏子(de)聪明才智,但也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de)环境、面对(de)人物来评评晏子勇敢面对挑战、承受挫折甚至侮辱,而不屈不挠(de)心理品质.我想也不失为一个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e)好材料.(2)将心理健康教育恰当、有目(de)地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教材(de)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de)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de)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de)人格教化因素.在数学、自然、社会等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de)成长经历,引导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de)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de)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2、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课堂上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de)方式方法,引发学生(de)积极情绪,调动学生学习(de)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科学课,在教学时,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走进大自然.一位教师在教学蚯蚓(de)生活习性时,将全班学生带到了校外(de)小花园里,师生一同找蚯蚓,观察蚯蚓(de)生活环境,学生(de)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整节课上,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深入.(2)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de)能力.如数学(de)应用题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不同类型应用题(de)解题步骤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有些公式和计算规律也应该大胆放手,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来总结和归纳.如学生学会了加法交换律后,可以鼓励他们猜一猜乘法交换律应该是什么样(de)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验证一下自己(de)猜测是否正确.(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de)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可以提给老师、同学或是自己.每节课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另外,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感于发表自己(de)独特见解.语文课上(de)续编故事;数学课上(de)一题多解;实验课上(de)从一个实验看到(de)多种现象等等,教师首先都应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de)角度出发给予肯定和鼓励.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de)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de)积极性,注重学生(de)内心体验和内心感悟.教学中抛开原有(de)设计思路,站在学生(de)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de)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de)喜悦,学生自由主动地探索,兴趣高、印象深.(2)注重学生意志品质(de)培养,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de)能力.。
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与方法研究心理辅导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放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上。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与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素质。
一、认识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处于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形成期,他们需要稳定且温暖的环境来支持他们良好的心理发展。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力小学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力最关键的时期。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应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并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自己的目标。
2. 情绪波动大由于身体、智力、情感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小学生情绪比较容易波动。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焦虑、担忧或者沮丧。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情感支持。
3. 情商有待培养另外,小学生的情商还比较低,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上可能存在困难。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二、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心理辅导家庭和学校是最主要的两个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1. 家庭角色家长是孩子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在家庭中可以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心理辅导工作。
首先,家长应该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求,并提供恰当而温暖的支持。
其次,他们可以与教师协商制定适合孩子个体发展特点的照顾计划。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共享信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
2. 学校角色学校在心理辅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举办主题讲座、开设心理课程、组织集体心理辅导等。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关注每个学生并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去。
三、有效实施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以外,还有一些特定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进行小学生心理辅导。
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1、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2、小学阶段是一个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感、智力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发展。
下面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3、身体方面4、小学生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需要有充足的食物和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营养和健康的生长发育。
此外,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5、心理方面6、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建立起适当的社交关系。
7、学习方面8、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父母的支持。
在学生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观念。
同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情感方面10、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阶段,他们需要亲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温暖;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去关注他人并付出爱心。
11、社会方面12、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十分重要,他们需要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活动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和校园环境,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身体、心理、学习、情感和社会等各方面都需要得到平衡发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指导水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学习。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详细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认知方面: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思维逻辑性发展、注意力集中度提高、好奇心旺盛、理解能力增强等。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故事讲述、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认知领域。
3.注重思维训练: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如思维导图、辨析归纳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方面: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波动大、情绪容易受影响、对外界关系保持依赖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情感:1.倾听和接纳:教育者应时刻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教育,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3.基于合作的学习: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友善待人的习惯。
社交方面:小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喜欢交朋友、注意他人评价、社交技能尚不成熟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1.提供社交机会:组织各种活动,为小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2.鼓励与他人分享: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资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培养自信心:鼓励并肯定小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
综上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
教育者应根据小学生特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情感关怀和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
他们最显着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
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的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
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9岁儿童的脑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
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
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生的“动荡”中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
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胳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作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此时,我们老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他们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
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发展。
(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部分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二)逃学与厌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落后,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好毅力,老师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是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或是打瞌睡,有的干脆逃学、旷课。
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进入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交往中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导致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四)过度依赖问题现在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
遇到困难时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就生成了依赖感。
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物质丰裕导致刺激的变化。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二)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
小学生的家长恰好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
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三)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
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
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四)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
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
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五)小学生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
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