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武汉南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武汉南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
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
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
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
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
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 年12 月21 日第12 版)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
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
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
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重庆市2019-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的思维中的“大是大非”的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渝西2023-2024高三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办大学,应该取什么途径?抗战胜利以后;百废待举,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员。
工业落后,要建立轻重工业,尤非大量工程人员不可。
在此时,我们大学似乎应该注重技术教育,可是问题不是这样简单。
从前清曾国藩提倡兴建实业,设立上海制造局,派留学生学习制大炮轮船以来,到抗战前夕已七八十年,我国科学仍然不兴,实业仍然不振。
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加考虑。
一般人以为近代文明即物质文明乃西洋功利主义的产品,这是错误的。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道即真理,从希腊提磨克列忒司(德谟克利特),到近今荷兰的阜尔司鲍,英国的汤姆生,他们研究原子,决非因为有什么用处才去研究,而是要晓得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原委。
科学上将来的发明在哪个方向,既不能预料于事先,我们就单从功利主义着想,也得各项科目统加以研究,不能偏废。
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
我国自战国以来,即有功利主义的哲学。
墨子以能用不能用为善的标准。
《兼爱篇》云:“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目今我国社会,仍然充满了这种功利主义。
大学里边的课程,支离破碎,只求传教零星有用的知识,而不注重理智的培养。
大学生认定院系,不问其性情之是否适合,而只问毕业后出路之好坏,待遇之厚薄。
选择科目,不问其训练之价值如何,而专问其是否可应用到所选定之职业。
在现行教育制度之下,大学课程实有重新厘订之必要。
基本科目必须增加,庶几能达到培养理智之目的。
至于训练大量之技术员或工程人员以应目前之需要,则可由高等工业、高等农业等学校或大学内另设专修班为之,不必因噎而废食。
(摘编自竺可桢《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1945年)材料二: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理论课,也就是物理、化学和数学,在教学计划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重庆市巴蜀中学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七含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七)(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文化艺术和精致生活的追求成为时尚。
这一时期的家居布局和室内陈设,集传统之大成,极具文人气息。
古人相信,营造优雅和谐、舒适惬意的家居环境,对于修身养性、建功立业裨益匪浅,因此对家居第宅的布局及室内陈设十分考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古人特别讲究居住的环境,力求与自然相融。
道家“天人合一”“自然无为”“以少总多”的思想理念,对古人家居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室庐篇》开篇就提出“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即使不能栖隐山林村野,与自然为伴,也“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
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
整体环境的要求自不必说,具体环境的布局也十分讲究。
出入之门,宜“用木为格,以湘妃竹横斜钉之”,两旁悬挂木板做的春帖,取唐诗佳联刻于其上;若用石门槛,石头必须方厚浑朴;台阶一般设三级到十级,必以自然纹理之石砌成;栏杆“石栏最古,木栏为雅”;而厅堂照壁“得雅楠之类为之,华而复雅”。
第宅庭院中,一般会建一茅亭,与周遭景致自然贴合,雅致逸然。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描述,茅亭以白茅或棕片覆顶,以山中带皮老棕木为柱,不仅淳朴雅观,而且耐久。
总之,家居环境以简洁、古朴、自然清雅为宜。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说道:“土木之事,最忌奢靡。
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李笠翁此言说得透彻,居所建筑并非富丽奢华才好,惟自然拙朴或文雅精致,才各具特色。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江阴船歌》序今年八月间,刘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录下来的。
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却以为它颇足为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与研究的价值。
民歌的界说,按英国Fank Kidson说,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
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等几篇,现在流行的多半变形,因为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
抒情的民歌有《子夜歌》等,数量很是不少,但却是经过文人收录的,都已大加修饰,成为文艺作品,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了。
“民间”的意思,指的是多数没有文化的民众;民歌中的情绪与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的情绪与所知的事实。
所以民歌的特质,并不偏重在有精彩的技巧与思想,只要能真实地表现民间的心情,便是纯粹的民歌。
民歌原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倘若技巧和思想有精彩的地方,原是极好的事;但笨拙的措辞,粗俗的意思,却正是绝大数民歌无可奈何的事实。
我们称赞技巧和思想精彩的《子夜歌》,但仍不能蔑视这舟夫言辞有缺欠的情歌。
抒情的民歌中,有种种区别,田间的情景和海边的不同,农夫与渔民的歌也自然不同。
中国的民歌未经收集,无从比较;但据我在故乡所见,民众的职业虽然有别,倘若境遇不是相差很大,歌谣上也不发生什么差异。
农夫唱的都是“鹦歌戏”的片段,各种劳动者也是如此;这鹦歌戏本是堕落的农歌,它存在戏剧的扮演,名称就是“秧歌”的转讹:这件小事,很可以说明中国很多地方的歌谣,何以没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与思想言语粗俗有巨大关系。
民歌的中心思想专在恋爱,但词意上很有高下,凡不很高明的民歌,对于民俗学的研究,虽然一样的有用,但从文艺和道德来说,便不免有可以非难的地方。
绍兴秧歌的演出,甚至被禁演,江浙通行的印本《山歌》,也被排斥;这册中所选的二十篇,原是未经辑录修饰的民歌,难免也有这些缺点。
2024山西省三晋卓越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用来对人进行分类的社会标准充满了可能指导我们行为的信念和感受。
这也是纽曼在后来的、经历中所认识到的一点——一旦他被归类为犹太人,人们会对他做出假设,并且会对他产生厌恶,还会对这些假设和感受采取行动。
纽曼的故事的核心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分类如何成为偏见的先兆。
但与此同时,分类也是我们大脑的基本工具。
分类过程不仅适用于人,还适用于所有事情。
我们可以给人分类,给动物分类,给食物分类,给家具分类……我们用信息填充我们分出的每一个类别,并为其注入引导我们行动的感受。
以苹果为例,看到这个分类,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苹果如何生长,生长的地方,现存的品种、颜色、大小、触感、味道,应该什么时候吃苹果,应该怎么吃,是煮着吃还是生吃,苹果是否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等等。
而根据对苹果的了解,我们也会决定是否会喜欢苹果这个类别的食物。
所有这些感受也可以决定我们会不会吃别人给的苹果,如果要吃苹果,是去杂货店买还是去树上摘。
只需看一眼苹果,我们的大脑就可以立刻调出与整个分类相关的感受和想法。
事实上,这些相关性越强,这些感受和想法传达的速度就会越快。
我们关于社交群体的分类也以类似的方式运作,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他们的态度称为“偏见”。
无论是坏的还是好的,无论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我们的想法和态度都会和分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会自动触发,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
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
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
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
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年级五月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共35分。
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卓越的演化生物学家西奥多修斯·多布赞斯基写道:“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的一切都无意义。
”严肃的、可重复的科学研究已经得出结论,音乐的声响实在和植物没有关系,而且这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也是有意义的。
在植物的演化史长河中,只有200年历史的古典音乐和只有50年历史的摇滚乐不过是一点小浪花。
不过,是否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什么有利的声音,值得植物去回应呢?特拉维夫大学的理论生物学家莉拉赫·哈达尼教授用数学模型研究演化。
她认为植物的确能对声音产生反应,但我们必须设计正确的实验来检测这一行为。
按她的设想,我们应该设计一种研究,用已知自然界存在的声音去影响一个特定的植物生理过程。
如果科学家想要研究植物对声波的反应,那么他们需要考虑,能够让植物听到并产生演化优势的那些与生理相关的声音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声音可能要么能提供有关水分之类资源所在位置的线索,要么能提醒植物即将发生的有益或有害的生物相互作用——比如与传粉者或食草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人尝试去识别这样的反应。
莫尼卡·加利亚诺是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位研究副教授;斯泰法诺·曼库索教授则是佛罗伦萨大学植物神经生物学国际实验室主任。
她们与其同事一起尝试为她们起名为“植物生物声学”的研究领域建立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她们报道,如果声波的波长类似于水传播的振动波长,则根尖会明显向水源弯曲。
这似乎暗示,根可以通过聆听水流来搜寻新的水源!事实上,加利亚诺的团队近来又表明,豌豆的根可以朝向水流方向生长。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城市工程师几十年前就知道的现象:树木的根常会包围地下的供水管和污水管,甚至侵入其中,导致大量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的各种文明都不是孤立的体系。
现代文明,如果没有从历史上各种文明以及现在还在不断发展的周围文明中大量吸取养分,是不可能发展出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也不可能发明现代的技术设备的。
事实上,历史上每次文化大分化似乎都是文化融合过程的结果。
当然,文化大融合的发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提供滋养的各种文化本身正处于消融的状态,或者在时空上相距久远,于是人们能够从中吸取有用的元素,而不被其纷繁复杂的外在形式或制度所迷惑。
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外来的文化元素是不可能自动进入新的文明形式中来的。
战争有时正是起到了这种促使其他文明解体的作用。
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动地吸纳另一种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规章制度,而是吸纳可以转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断,就像英格兰在修建哥特式建筑的时候偶尔也会利用罗马式别墅的石材或瓷砖,但都是和本地的燧石材料一起使用,而且遵循的也是与罗马式完全不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如果古老的别墅还矗立在乡间而且有人居住的话,人们就不可能随意在其上采集建筑材料了。
正因为原来的形式已经死亡,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其瓦砾堆中还存在着生命力,才使得其他文化能够自由地对它进行加工和融合。
关于文化融合还有一个事实必须提到,在这个过程的早期,一种文化越是没有完全确立自己的形式,新的发明越是没有成为人们的习惯而被广泛接受的时候,它就越是能够广泛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文化融合的开端和结束,从最初的吸纳到最后的扩张和征服,就是世界舞台上不断演出的一幕幕活报剧。
正如施宾格勒指出,作为机器体系发展核心的重要发明和发现,都不是源于某种浮士德式的神秘的内在驱动力。
它们就像由风播撒的种子一样,是从其他文明吹散到这里的。
正如我曾指出的那样,10世纪的西欧就像一片已经耕耘得整整齐齐的土地,就等着这些种子飞过来了。
它们落地生根发芽并开始成长的时候,艺术和科学又像园丁一样为它们培土施肥。
河南焦作市温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南焦作市温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河南省温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分配正义的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
在当代,政治哲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对这些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进行归纳,我们会发现存在三种基本的原则,即平等、需要(福利)和应得。
相较于当代分配正义观念,儒家视域中的良序社会应秉持哪些分配正义原则呢?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一原则是“生存需求原则”,也称人道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每个人的人格在天赋中都具有道德尊严;每个人的生存需求与同类人一样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
儒家认为,人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
当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儒家生存需求原则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优先主义”的分配策略,主张优先满足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弱势群体,即“贫困者优先”。
为此,儒家肯定了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膝文公上》),在儒家看来,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
因此,政府有责任保障老百姓的物质利益不受侵犯,而且应关注天下的穷苦百姓,尤其是须关注和救济鳏、寡、孤、独等无法自足的弱势群体。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二原则是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又称贤能分配原则,其主要表现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南开区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言律诗最能体现唐代,七言律诗最能体现宋代;我们可以说,五言律诗是唐朝特有的,宋朝人写的是七言律诗.
B。 钱钟书认为,因为天下有两种人,于是就按照“体格性分”把诗分成了两种,即唐诗、宋诗,而不仅仅是按照朝代的区别。
C. 认为擅长丰神情韵的诗一定是唐人诗,而具备筋骨思理的诗一定为宋人诗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七言律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其起承转合,很多也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但也有很多章法上要比五律复杂得多。前人有把律诗分为六种章法 ,有分为十三种章法 ,有分为五十一格 ,还有分为二十格者。但我想任何一种划分方法都不可能穷尽诗法.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终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A项,“我们可以说,五言律诗是唐朝特有的,宋朝人写的是七言律诗”错误,由原文“不过,文学史所谓的唐代宋代,并不与历史的真实年代完全重合”可知,宋朝人写七言律诗,也写五言律诗。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A项,“商代叫庠,周代叫序”错误,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项,“文辞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语意已尽处为读”错误,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2019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湖南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南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媒体报道,近期发布的《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称,当代人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
而微软的研究发现,金鱼的专注时长是9秒。
也就是说,现在人类的专注时长比金鱼还少1秒。
这一结论是否准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但是,专注力下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专注力下降也称为分心,就是专注力集中于当前的某事、某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和悲剧已屡见不鲜。
每年全球有为数不少的司机因为在驾驶时聊天、发信息、打电话等,造成严重车祸。
而这只是专注力下降导致的恶劣后果之一,而最常见的一般后果是,由于对目标难以专注,造成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专注力下降可能对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影响更大,他们呈现出与过去几代人不一样的特点,也就是缺少耐心。
Z世代(10~24岁)和α世代(0~9岁)从小就生存于一个数字化世界,网络、电脑算法让他们追求以更快的方式在电子设备上获取信息,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认知世界和适应世界。
同样,半路出家进入信息时代的成年人也不比Z世代和a世代好到哪里去。
全球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对网页加载时间的忍受能力只有几秒,如果超过10秒仍没显示内容,人们通常会变得不耐烦,然后转向其他网站。
专注力下降和缺少耐心,当然是信息时代信息倍速增加的结果。
信息时代,人们在空间上的移动速度比现代化之前已经提高了100倍,信息交流的速度则提高了1000万倍,数据传输的速度更是提高了约100亿倍。
“秒回”“秒知”“秒杀”和“秒抢”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天,世界生态文学园地郁郁葱葱,枝叶繁茂,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我们细心品鉴,就会发现规整园地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和环境公正原则。
所谓生态学原则,指的是生态学相互联系和万物共生平等的信条。
人类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公民,既不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它们低贱,是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同伴,漫漫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
伴随工业技术革命的全球蔓延,世界生态形势的持续恶化以及生态学科学的发展,生态文学家们的生态学意识逐渐增强,由朦胧变得明晰,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
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的生态文学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
在他们的生态著作问世之初,大众一般都将其看成生态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是如此。
具身性原则指的是生态作家们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凸显人和非人类存在物身体的生物性和跨身体性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从而将人放归自然世界,以抵御人的中心性。
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承认和尊重非人类身体的他者性,以强调人的生态责任。
对于非人类自然之具身性的描写,往往采取二重书写手法,即突出表现其物质性或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共在现象。
许多少数族裔生态文学家不仅重视自然的精神性,而且还特别看重它的神圣性。
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天、地、神、人共栖的世界,因而伤害自然必遭报应。
生态文学家,尤其是传记体生态文学家和生态诗人及其著作中的人物,几乎总是身体力行,融入自然,用肉身去接触自然、感觉自然,而后凭自己的直接经验,甚至遭遇自然时所留下的“伤痕”去确证自然世界的实在性、先在性、第一性和不可还原性,从而能更深刻地感悟自然,提炼出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
如果说生态学原则和具身性原则是生态文学家用于处理人与非人类世界间关系的两条核心原则,那么环境公正就是他们探寻如何在人与非人类世界的关联中实现普遍社会公正之路径的原则。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题原卷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想要培养规则意识、培养承担责任与挫折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教育惩戒。
B. 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育惩戒,是因为对惩戒的目的认知不足,没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
家家坟在南城脚下,由祠堂去,走城上,上东城下南城出去,不过一里。据说是明朝末年,流寇犯城,杀尽了全城的居民,事后聚葬在一块,辨不出谁属谁家,但家家都有,故名曰家家坟。坟头立一大石碑,便题着那三个大字。两旁许许多多的小字,是建坟者留名。
坟地是一个圆形、周围环植芭茅,芭茅与城墙之间,可以通过一乘车子的一条小径,石头铺的,——这一直接到县境内唯一的驿道,我记得我从外方回乡的时候,坐在车上,远远望见城墙,虽然总是日暮,太阳就要落下了,心头的欢喜,什么清早也比不上。等到进了芭茅巷,车轮滚着石地,有如敲鼓,城墙耸立,我举头而看,伸手而摸,芭茅擦着我的衣袖,又好像说我忘记了它,招引我。是的,我哪里会忘记它呢,自从有芭茅以来,远溯上去,凡曾经在这儿做过孩子的,谁不拿它来卷喇叭?
他们每逢到了家家坟,首先是找名字。比如小林,找姓程的,不但眼巴巴的记认这名字,这名字俨然就是一个活人,非常亲稔,要说是自己的祖父才好。姓程的碰巧有好几个,所以小林格外得意,家家坟里他家有好几个了。
小喽啰们连字也未见得都认识,甚者还没有人解释他听,“家家坟”是什么一个意义,也同“前街”“后街”一样,这么听惯了的也就这么说。至于这么蹲在它面前,是见了他们的两位领袖那么蹲,好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愉快的结果可强化其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可抑制其行为。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
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
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的心态很容易,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
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
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
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
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
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
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
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
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茹毛饮血揣度筛选过于B.筚路蓝缕揣测删选过于C.茹毛饮血揣测筛选仅仅D.筚路蓝缕揣度删选仅仅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B.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C.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D.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3.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D.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墨不仅是技法,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
明代的雕刻与西安的霍去病的雕刻相比则又差了。
汉代艺术造型古朴、大气、雄厚、不做作,很自然,墨色、朱砂等颜色也很庄重,审美眼界很开阔。
越往后,随着商业的发展,人的功利心越来越强,使审美的眼光和格调不断向低处走。
看清代的艺术品会觉得越来越小气,你们看清东陵的雕刻与明代相比就差远了。
中国艺术的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在这之前的汉、魏、六朝,以及这之前的先秦,先秦之前的青铜时代、石器时代,艺术都非常的纯朴沉厚。
那时候,人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艺术上功利色彩不多,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审美追求就是“天地恢宏,宇宙无限”,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博大深厚是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精神特征。
由于博大深厚才产生出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观念。
由于这种天人合一观把天地万物作为有生命的景致,到宋人提出“格物穷理”,由“格物穷理”到“物我两忘”,把人完全带入到了大自然中。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
欧洲的绘画非常好,它是一个高峰,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但是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要融合,双方都要从山上走下来,走到山谷才能见面,山谷又是浅层次的东西。
这个谷底现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面临的普遍现象。
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首诗。
中国的汉字和艺术结下了最早的关系,中国汉字的象形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
西方则没有方块字的概念,它是由拼音组成的,因而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
汉字本身有很多微妙的意义,这种微妙的意义构成了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汉字组成了诗,但是中国的诗是很难翻译成英文的,比如“关关雎鸠”怎么翻?《诗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
这也是艺术的不可解读性的一个方面,所以阐释学是二十一世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十世纪在认识论上有一个大误区,就是以经济状况推断文化状况,以经济价值观判断文化价值观。
因此欧美文化中心论就成为外国人看待文化的参照系。
老外常常用唐人街的标准来推断中国文化以为中国到处都是敬财神、拜关公的烟火,到处都是崇金尚银的饰物,到处都是行画,对中国的认识非常肤浅。
现在我们有些人价值判断体系西方化了,把欧洲的文化判断标准搬到中国来。
这肯定是不行的,于中西文化交流毫无益处。
中国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独立于欧美文化体系之外的又一个体系。
中国的文化观、哲学观引导中国艺术的发展,形成中国艺术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一整套创作的规律,中国画形成了从哲学到技法的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发展的动力就是传统文化的精神。
我们不能推翻和再造,但是我们可以推动它、发展它,用我们新的知识不断地将其补充和完善。
我今天没有讲技法,但是希望大家能从认识论的高度来看待技法,认识多了自然会解决技法的问题,认识论决定方法论。
眼高手才能高,眼高手低是讲不通的,眼低了手不可能高。
(摘自程大利《笔墨精神与中国文化》)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先秦之前的艺术纯朴沉厚,与生存结合一起,它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没有功利色彩,体现为“天地恢宏,宇宙无限”的艺术追求。
B.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种艺术现象,是两种哲学背景和美学背景支撑的高峰,它们互相独立,只能远远的看着,难以融合起来。
C.中国的方块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它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可以独字成诗,这也正是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D.中国文化独立于欧美文化体系之外,中国画形成了从哲学到技法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只能不断补充和完善,不能推翻和再造。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将明代雕刻与汉代雕刻作对比,论证了审美眼光和格调随着商业发展和功利心的加强不断走低的观点。
B.第二段运用“高峰”“山谷”“谷底”等比喻,意在说明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理解东西方的艺术,站在低处只能作浅层次的交流。
C.第二段段末举“《诗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的例子,旨在说明汉字有微妙的意义和艺术的不可解读性,进而说明阐释学的重要。
D.第三段先批评价值判断体系西方化的错误,再阐释对待中国文化应有的态度,最后交代本次演讲只讲认识论而未讲方法论的原因。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艺术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为基本观念,人们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视天地万物为有生命的景致,这种观点突出了美的需要。
B.东西方文化只能在浅层次上交流,因为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西方没有方块字的概念,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
C.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某些手段,但是不能用经济状况来推断文化状况,也不能以经济价值观来判断文化价值观。
D.认识论决定方法论,中国的文化观、哲学观引导中国艺术的发展,从认识论的高度来看待技法,认识多了自然会解决技法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
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
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材料二: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
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
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
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