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应用光学(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书(ZEMAX)
![应用光学(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书(ZEMAX)](https://img.taocdn.com/s3/m/f3e2e70290c69ec3d5bb7563.png)
第一步骤:打开并熟悉 ZEMAX 软件
通过鼠标左键双击桌面的图标快捷键 次打开后的界面如图 1 所示,它是软件的主窗口。
标题框
打开 ZEMAX-EE 软件。首
菜单框
编辑窗口
工具框
图 1 主窗口界面 如图 1 所示,标题为“Lens Data Editor”的窗口为透镜数据编辑窗口。该 窗口可用来编辑透镜组的很多参数,如曲面面型(Type)、曲率半径(Radius)、透 镜厚度(Thickness)、玻璃材料(Glass)、径向半径(Semi-Diameter)等参数。
图 27 第一次优化后的结构
图 28 第一次优化后的 FFT MTF 从上面的两个图中可知,结构趋于合理化,FFT MTF 值得到大大提高,有的
择波长(段)并点击
图标确定。退出时,需点击“ok”,如图 10 所示。
图 9 工作波长编辑窗口 图 10 选择工作波长下拉菜单
四、设定评价函数和 EFFL 有效焦距值
按下快捷键 F6 或通过“Editors\Merit Function”路径打开“Merit Function Editor:”窗口,通过“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路径打开“Default Merit Function” 默认评价函数对话框窗口如图 12 所示。
图 24 优化前的结构
图 25 优化前的 FFT MTF
选中“Semi-Diameter”列中的第一个“15.000000”,当出现
黑色背
景时,按一下快捷键“ctrl+Z”,则该单元格数值由系统自动改变。用同样的方法 对下面的两个数也各操作一次。
《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dc9178d0d233d4b04e693d.png)
北方民族大学教学进度计划表名称总时数讲课实验上机习题课程设计周学时考试/考查机动计划时数6454104考试2本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木课程讲述工程光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中常用的光学系统。
学生应掌握光的电磁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光学系统的集合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使用和操作技能。
必读书籍和参考书籍:一、教材:自编的《工程光学》实验指导书二、参考书:1石顺祥等著.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梁栓廷著.物理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3郁道银等著.工程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2007所需教学设备:多媒体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系(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___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_ 院(部)签~^7T.早2012年1月8日教务处制《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0260课程名称:工程光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属性:课内实验课程总学时:6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总学分:4.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学时:1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学分:0.5开设学期:第6学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所涉及的装置仪器的使用、测试技能,使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实践中,具有解决光学理论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所涉及的常用装置、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学生能正确进行相应的仪器操作和使用、准确判断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具有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程是《工程光学》理论课程的配套课程,需要学生利用理论课涉及的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与平面系统、光束限制、典型光学系统、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等知识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
光学系统CAD任务书(10春)
![光学系统CAD任务书(10春)](https://img.taocdn.com/s3/m/63eda5765acfa1c7aa00cca8.png)
任务书登记编号:光学系统课程设计(成像系统)任务书项目名称:摄影光学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光学系统课程设计教学组(甲方)课题组:(乙方)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杭州市浙江大学签订日期: 2010 年 3 月 1 日有效期限: 2010 年 3 月 1 日至2010年7月9日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附件1:光学CAD课程设计评分办法1.本课程属实践类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应反映本课程的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团队合作性与个人能动性相结合的特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依靠自我评价完成成绩评定。
2.成绩评定应符合《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浙大发教〔2005〕112号)、《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实习教学工作条例》(浙大教发[2004]34号)、《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意见》(浙大教发[2004]33号)等文件规定,各档成绩比例应按照以上文件规定执行。
3.每3人一组进行课程设计,并选出1人为课题负责人;4.每课题组推举1人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再从中随机抽取1人作为答辩主持人,负责答辩组织事宜;5.每队答辩时,报告不超过10分钟,回答问题不超过5分钟,由主持人掌握时间。
各课题组所推举的委员都必须对其他课题组的各项给出评分,其中程序20%,设计40%,图纸20%,报告20%,但不得对自己所属课题组给出评分,并在每小组答辩后将对该组的评分交记分员宣布;6.答辩委员会根据评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对各课题组取平均得分,排出名次,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课题组名次相同者,由答辩委员会重新审核这两个组的资料,再决定名次;7.答辩完成后上交各课题组资料和答辩评分表;8.指导教师审核各课题组资料,并根据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的资料给出评分,倒数第二名成绩不高于79分,90分以上的不超过课题组总数的25%。
工程光学的教案
![工程光学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ccedf84254b35eefd3455.png)
教案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教师:***绪论,说在教学之前的话一、学习通论⑴大学是做什么的?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表明了孔子在每个人生阶段的生活状态,也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人在各阶段较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一般在大学以前,学校中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是国家要你学的,学生自身没有选择性。
学生们第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就是高考报志愿,是学生自己志于学,大学生普遍十八岁,与十五相差不多。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简单说:靠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生存;再简单说:独立。
要在社会上生存,做重要的是钱,吃穿住行无不用钱,挣钱的最佳方法就是工作。
你毕业后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挣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与你大学中的学习情况息息相关。
高中大家学的都一样,最后有人做会计,有人做工程师,有人做医生,区别何来?--大学中学了什么。
故而大学生在大学中的主要工作是:明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自身还缺乏那些知识,并根据这一认知有计划有目标的充实自身补充不足,为自身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⑵学习规划方法:⑶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接收→理解→应用,这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通常而言上课听讲是接收知识兼具初步理解、真正的理解知识却需要学生课后结合课上所学和教材甚至其它参考资料进行,应用则是需要学生做一些习题。
⑷科学研究与认识方法:发现某一有趣现象→重复该现象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总结各因素对现象的影响规律写成定律→根据定律控制现象使其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实际应用,造福人类。
我们课程讲解知识点时也会按照这个规律进行。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主要讲解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本质、运行规律、应用中的光学原理等等。
很多物体在宏观和微观角度会体现出不同的特性,以水为例,宏观的水主要表现为流动性,微观的水表现更多的是表面张力。
《光学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光学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97bee86702768e9951e738c2.png)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2013电子科学与技术班指导教师:黄振永工作部门:信息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光电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项目一:LED小夜灯的组装、仿真设计项目二:LED球泡灯的组装、仿真设计项目三:LED台灯的组装、仿真设计项目四:循迹小车的组装、仿真设计三、进度安排第18周周一6-9节:找实验员邓铠墉领取套件和工具,布置和解析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完成项目一第18周周二6-9节~第18周周三6-9节:完成项目二。
第18周周四6-9节~第18周周五6-9节:完成项目三。
第19周周一6-9节~第19周周二6-9节:完成项目四。
第19周周三6-9节:作品验收、参加答辩、归还套件和工具给实验室。
四、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照要求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按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可以相互帮助但不得完全抄袭或找人代做替做,否则按考试作弊论处;2.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须提交不少于3000字课程设计说明书;其装订顺序及要求:(1)封面,(2)目录,(3)任务书,(4)摘要(不少于100字),(5)关键词(3个,与摘要同页),(6)正文,(7)参考文献(≥5个),(8)附录(元件清单、仿真图、实物照片);各项需独立成页。
3.每个学生须参加课程设计答辩,不参加答辩者,其答辩成绩为零,并按旷考论处。
4.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20%+操作成绩×40%+说明书成绩×25%+答辩成绩×15%。
课程总成绩按“五级制”给定。
5.本课程不设置补考,课程总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重修。
系主任签名:薛竣文2015年10月8日。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zemax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zemax](https://img.taocdn.com/s3/m/e5c5fa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8.png)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zemax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使用Zemax等光学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光学系统设计和分析。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掌握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Zemax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光学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及Zemax等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光的传播和反射:介绍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等,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设计方法。
2.光的折射和透镜:介绍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分类,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等,以及透镜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光学系统设计:介绍光学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包括透镜组的设计、光学系统的性能分析等。
4.Zemax使用技巧:介绍Zemax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光学系统的建立、参数设置、仿真分析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和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搭建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现象,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光学》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基本理论知识。
2.参考书:《光学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复习。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a2561b5dd88d0d233d46aea.png)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手册(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适用)理学院日期:2008年9月目录一、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2)二、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2)三、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学生守则及管理办法 (3)四、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及撰写规范 (4)五、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答辩 (5)六、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 (5)附件1:参考题目 (6)附件2《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大纲 (10)一、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工程光学》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课。
《工程光学》这门课分为三个教学模块进行,第一模块理论教学、第二模块计算机软件设计、第三个模块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是属于第二模块的教学环节,在学生充分掌握工程光学(几何光学)的理论和典型光路的基础上,利用像差理论能够进行简单光路的光学参数计算和设计,并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仿真和参数优化,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而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它的设计性。
本课程设计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开设的。
它主要解决的问题与主导思想是:(1)结合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工程光学的理解与应用。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分析设计、上机实践和书写文档的能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1.达到能够灵活运用工程光学课程中所讲授内容,进行近轴光路的计算,设定初始光学参数。
2.熟悉Zemax光学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用法。
3.并能够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简单光路的模拟和优化。
4.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资料、参数设计、上机实践和书写科技报告的能力。
二、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第1~4 天:明确设计内容,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第5~7天: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参数计算、确定初始的光学参数。
第8~9天:负责课程设计的教师安排机房讲解Zemax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10~11天: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仿真设计并对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比较理想的设计结果。
基于ZEMAX的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基于ZEMAX的工程光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253413eff9aef8941e0622.png)
以下为本次课程设计作业报告的格式和范例,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做工作进行改动,不得摘抄范例!在相机镜头作业完成后附录上入门教学中所有例子的report graphic 6 (见zemax>reports menu),在完成以上作业情况下,感兴趣的同学可做《光设ZEMAX_实验讲义》中的范例和本次课程设计中相机镜头的公差分析,可进一步实质性的学习光学设计,学习结果也可附录在报告后面。
《Zemax软件设计教程_1》和《光学设计实例-黄惠杰》,是上光和长光的培训课件,同学们可做进一步了解光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思路。
有什么问题,欢迎同学们提问!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院系: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班级:应用物理10- 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 07 月日设计过程2.1初始结构的选择照相物镜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系统, 因此需要校正的像差也大大增加, 结构也比较复杂, 所以照相物镜设计的初始结构一般都不采用初级像差求解的方法来确定, 而是根据要求从手册、资料或专利文献中找出一个和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系统作为原始系统。
在选择初始结构时, 不必一定找到和要求相近的焦距, 一般在相对孔径和视场角达到要求时, 我们就可以将此初始结构进行整体缩放得到要求的焦距值。
原设计要求:1、焦距:f’=12mm;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8;3、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成像面大小为4.29mm×5.76mm;4、后工作距>6mm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6、成像质量,MTF 轴上>40% @100 lp/mm,轴外0.707 >35%@100 lp/mm。
7、最大畸变<1%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和有效焦距决定了摄入底片或图像传感器的空间范围, 镜头所成的半像高y 可用公式y = -f tanw计算, 其中f 为有效焦距, 2w 为视场角。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19a98433687e21ae45a91c.png)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三片式数码物镜的优化设计学院名称:理学院专业班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激光一班学生学号:1409090119学生姓名:夏志高学生成绩:指导教师:梁春雷课程设计时间:2016/06/27 至2016/07/03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查阅相关资料,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2.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本课题要求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mm f 6=',41='f D , 502=ω;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 衡量,具体要求是对于低频(17lp/mm),视场中心的MTF ≥0.9,视场边缘的MTF ≥0.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 ≥0.3,视场边缘的MTF ≥0.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 ≤4%。
该物镜对d 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 、C 光为校正色差。
4.学习使用ZEMAX 进行数据录入和报表输出,分析各种初级像差并设置优化函数;设计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并优化,对像差做简单的分析之后,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5.课题设计(论文)难度适中,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
6.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度安排1.6月27日: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以单透镜的设计为例学习数据的录入,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在软件中的实现,初步掌握ZEMAX 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含义及输出。
2.6月28日至6月29日: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6月30日:学习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数码物镜初始结构,用缩放法进行缩放,缓慢调整有关参数并优化,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设计参数。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lighttools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lighttools](https://img.taocdn.com/s3/m/b515ca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1.png)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lighttools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3)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4)了解光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光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制作和调试光学仪器的基本技能;(3)能够运用光学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光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光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3.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4.光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导言:介绍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发学生对光学学科的兴趣;2.光线传播:讲解光线的传播规律,通过实例分析光线的传播现象;3.反射和折射:阐述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分析反射和折射现象;4.光学仪器:介绍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讲解光学仪器的应用;5.工程应用:介绍光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光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光学现象的理解;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光学导论》;2.参考书:光学原理与应用、光学仪器设计等;3.多媒体资料:光学实验视频、光学仪器图片等;4.实验设备:光学仪器、实验材料等。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1efd761711cc7931b7161d.png)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题目:偏振光的制备与检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雷利学号: 1209121010指导老师:徐雅琪摘要光是横波,它的振动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垂直。
光矢量在垂直于波线的平面作二维振动,光矢量的振动方式,叫做光波的偏振态。
通过用数学表达式和矩阵对偏振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描述。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利用两束线偏振光混合产生部分偏振光的方案,说明了设计原理及方案选择。
最简单的分析工具就是偏振片,通过两个偏振片,一个用来起偏,一个用来检偏和功率计。
重点是用斯托克斯参量检测偏振度的方法,最后利用偏振光实验装置,完成了制备部分偏振光的综合实验。
根据方案设计实验光路,在实验中得到了数据,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目录1、引言 (3)1.1课程设计目的 (3)1.2设计任务及要求 (3)1.3方案论证和选择 (4)2、偏振光制备原理分析 (5)2.1光的偏振性 (5)3、实验原理及过程 (7)3.1光路的设计 (7)3.2实验步骤 (7)4、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8)4.1椭圆偏振光 (8)4.2圆偏振光 (9)4.3线偏振光 (9)5、课程设计总结 (11)5.1设计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课题核心价值 (11)5.2总结体会 (11)参考文献 (11)附录一:光路(实验现场光路照片) (12)附录二:所用元件 (13)一、引言随着偏振光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研究光束和物资的偏振特性,人们对偏振光器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逐步提出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案和系统,用于斯托克斯参量,琼斯矢量,琼斯矩阵,密勒矩阵以及波片的相位延迟等偏振参量的测量。
目前的偏振参量测量系统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且多位单点测量,在均匀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且光学器件在加工和内部方面的缺陷,以及应力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使得偏振器件的特性在整个通光面上是不均匀的。
人们曾通过移动样品的位置来测量样品上若干点的偏振量,但繁琐费时,而且不能形成等精度测量。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d294a185fbfc77da369b1a2.png)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光学设计系别: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副教授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光学仪器基础课程设计摘要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即设计出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设计”或“外形尺寸设计”,即按照仪器整体的设计要求,从仪器整体动身,拟定出光学系统的原理图,并初步计算系统的外形尺寸,和系统中各部份要求的光学特性。
第二阶段称为“像差设计”,一般称为“光学设计”,即按照初步设计的结果,肯定每一个透镜的具体结构参数,以保证知足系统光学特性和成型质量成像质量的要求。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已经专门的画图软件、撰写公式的软件。
ZEMAX是一个用来模拟、分析和辅助设计光学系统的程序。
本设计的双单望远镜就是通过它来完成的。
关键词:光学设计ZEMAX 双单望远镜目录第一章概述 (5)1.1双单望远镜的简介 (5)1.2设计思想 (5)1.3 ZEMAX 软件简介 (5)第二章初始结构的参数选定和仿真 (7)2.1 设计要求 (7)2.2初始结构参数的选定 (7)2.3软件的设置 (7)2.4软件的仿真 (10)第三章分析与优化 (15)3.1分析 (15)3.2进行优化后的结果 (15)心得总结 (20)参考文献 (21)第一章概述1.1双单望远镜的简介若是物镜的相对孔径大于1/3,则一般采用一个双胶合和一个单透镜组合而成。
若是双胶合透镜在前,单透镜在后,则为双单望远镜。
若是单透镜在前,双胶合透镜在后,则为单双望远镜。
这种型式的物镜,若是双胶合组和单透镜之间的光焦度分派适合,胶合组的玻璃选择适当,孔径高级球差和色球差都比较小,则相对孔径最大可达1/2。
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大相对孔径的望远物镜。
双单望远镜的图如下:1.2设计思想随着电子运算机的进展和光学设计技术的提高,人们已经设计出了很多性能优良的各类光学系统,并把这些资料载入技术档案和专利文献中。
工程光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a557d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6.png)
工程光学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与目的工程光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对工程光学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及安排2.1 教学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主要内容:•光学基础知识: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偏振等;•工程光学中的常用光学仪器:光学元件、激光器、光束扩展系统、光学成像系统等;•工程光学中的应用案例:医学显微镜、光学仪器测量、激光切割、光学通信等。
2.2 教学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两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2.2.1 理论学习•第一周:光学基础知识1-2章;•第二周:光学基础知识3-4章;•第三周:光学元件与成像系统1-2章;•第四周:光学元件与成像系统3-4章;•第五周:激光器、光束扩展系统与应用案例1-2章;•第六周:激光器、光束扩展系统与应用案例3-4章。
2.2.2 实验实践•第一周:光学实验1;•第二周:光学实验2;•第三周:光学实验3;•第四周:光学实验4;•第五周:光学实验5;•第六周:光学实验6。
3. 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应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每个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总结等内容。
2.学生应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每次作业应包括光学相关理论内容和应用题目,作业分数将计入期末成绩。
3.学生应在课程结束前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完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案和系统搭建、实验结果展示和分析、课程项目总结等四个环节,并最终形成文字报告和PPT汇报。
4. 参考教材•《工程光学第二版》(范骁骏、吴仁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工程光学实验教程》(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5.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都有所提升。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并取得好成绩。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af76fb58f01dc281e53af0bc.png)
摘要这次设计是进行简单的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的光学设计,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就是设计出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完成一个光学设计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外形尺寸设计,第二步,像差设计,及像差的校正,第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各透镜的尺寸合理组合,系统的像差才会小,也才有可调的必要,由于光学系统大多是有多个透镜构成的,这时追迹光线可以求得光学系统各种类型的像差,但是这是由于透镜数目很多,计算量大,容易出错。
为了降低错误率,本次设计采用Matlab 来计算光线追迹的过程,程序分别编写了近轴光线和轴外光线的追迹。
并编写了像差校正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色差、正弦差和球差。
另外本次设计还学习了Z emax 光学设计软件,在设计中我把Matlab 计算得到的系统尺寸用Z emax 来模拟了,不仅学习了Z emax 也对Matlab 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开普勒望远镜 像差 Matlab Z emax 光学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分析本次课程设计为简单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的光学设计,简单的望远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具有正的目镜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0,因此平行光入射的光线经望远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这种望远镜一般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很靠近焦点的地方,使用时,眼睛与出瞳重合。
二、课程设计要求做一个简单开普勒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设计,并单独对其物镜进行初始结构选型及像差校正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视放大率:12⨯Γ=- 2、分辨率:''6ψ≤ 3、视场角:2ω=4 4、筒长:L=130mm三、使用Matlab 对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和像差分析3-1、根据要求计算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单位:mm ) 根据开普勒望远镜的组成原理可得出以下方程:''12''12130/12L f f f f ⎧=+=⎪⎨Γ=-=-⎪⎩ '1'212010f mmf mm⎧=⎪⎨=⎪⎩ 所以:物镜的焦距为'1120f mm =,目镜的焦距为'210f mm = 3-2、计算物镜的通光孔径,并根据表3加以确定解之得物镜框即为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其大小与系统的分辨率本领有关,人眼的极限分辨角是''60,为了使望远镜系统所能分辨的细节也能被人眼分开,及达到用望远镜观察望远系统的目的,那么,望远镜的市场角放大率与它的分辨角ψ之间满足:''=60ψΓ (1)其中ψ=''140()D ,式中D 为为望远镜的入瞳(单位:mm )于是可得:=60/(140/D)D/2.3Γ≈ (2)称为望远镜的正常放大率,望远镜的Γ不应低于此时所决定的值,考虑到眼睛的分辨率,望远镜的放大率与物镜通光口径之间可以取以下关系:(0.5~1)D Γ=∴(1~2)D =Γ=12~24,综上所述,故可取D=18。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b7e5d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5.png)
利用激光进行距离测量,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
光学显微镜
用于观察微小物体或结构,可提供高放大倍数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
光学检测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表面形貌检测
利用光学干涉或衍射原理检测物体表面的微观形貌,如表面粗糙度 、波纹度等。
光学零件检测
对光学零件如透镜、棱镜等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光学性能和质量符 合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工程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验教学则是通 过一系列实验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将安排一些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2
光学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与基本性质
01
02
03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 线传播,这是光的基本传 播规律。
光学元件与材料
了解了各类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 滤光片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常用 光学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价
课程设计作品
学生们成功完成了多个具有创新性的工程光学设计项目,如高精 度光学测量系统、微型光谱仪等。
学术成果
在课程期间,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发表了多篇学术论 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化对工 程光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新的实验方法 和技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工程光学实验内容与方法
基础性实验
包括几何光学实验(如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等)、物理光学实验(如光的干涉、衍射 、偏振等),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验证工程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定律。
光学设计 课程设计
![光学设计 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34fe4cfe4733687e21aa2b.png)
摘要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工程光学基础、光学测试技术等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光学仪器的设计,目的是了解光学设计中主要的环节,掌握光学仪器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以便今后能从事光学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
本课程主要研究光学仪器设计中的基本部分,如:光源、目镜、物镜、分化板等,以及光学仪器设计中考虑的基本问题,如:物象位置关系、系统放大倍数、系统分辨率、相差等。
课程涉光学基础、光学测试技术、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精密仪器设计等多方面。
了解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光学系统的设计过程。
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的校正和平衡方法,像质评价与像差公差,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求解方法。
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双胶合物镜结构参数的求解和光学特性。
目镜设计的特点、常用目镜的型式和像差分析。
关键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像差像距望远镜目录第一章设计要求 (1)第二章基本原理及参数计算 (2)1.望远系统的尺寸计算 (2)2.用PW法计算物镜 (7)3.用PW法计算目镜 (13)第三章像差优化及分析 (14)1.初始像差 (17)2.优化后像差 (19)3.像差比较及分析 (22)第四章结论 (23)第五章参考文献 (24)第一章设计要求望远系统是用于观察远距离目标的一种光学系统,相应的目视仪器称为望远镜。
望远系统一般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有时为了获得正像,需要在物镜和目镜之间加一棱镜或者透镜式转像系统。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即为透镜式转像系统。
该透镜转像望远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视放大率为8倍视场角2w=10°出瞳直径D`=4mm渐晕系数K=1/4入瞳距离Lz=-50mm镜筒长度L=1000mm要求物镜本身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入瞳,出瞳位置不在物镜与目镜上面第二章 基本原理及参数设计1.望远系统的尺寸计算所谓透镜转像系统,就是放置在物镜实像面后的使像再一次倒转成为正像的透镜系统。
它的物平面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像平面与目镜的前焦面重合。
在有些光学系统中,如潜望镜,内窥镜需要放置透镜转像系统以增加仪器的筒长。
光学工程课程设计
![光学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46c3707fd5360cba1adbec.png)
第一部分:zemax 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姓名:XXX 学号:20080030215 同组成员姓名:XXX设计要求:焦距180f mm '=,视场角28ω= ,物镜相对孔径/16D f '=像差要求0.005, 0.0, 0.001mm FC L mm SC L mm δ'''=-=∆=;Date : SAT JAN 15 2011 GENERAL LENS DATA:Surfaces : 15 Stop : 1System Aperture : Entrance Pupil Diameter = 30 Glass Catalogs : SCHOTT Ray Aiming : OffApodization : Uniform, factor = 0.00000E+000Effective Focal Length : 180 (in air at syste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Effective Focal Length : 180 (in image space) Back Focal Length : 71.05692 Total Track : 121.4952 Image Space F/# : 6 Paraxial Working F/# : 6 Working F/# : 5.98354Image Space NA : 0.08304548Object Space NA : 1.5e-009Stop Radius : 15Paraxial Image Height : 12.58683Paraxial Magnification : 0Entrance Pupil Diameter : 30Entrance Pupil Position : 0Exit Pupil Diameter : 30.30183Exit Pupil Position : -180.2315Field Type : Angle in degreesMaximum Field : 4Primary Wave : 0.5875618Lens Units : MillimetersAngular Magnification : 0.9900391Fields : 3Field Type: Angle in degrees# X-Value Y-Value Weight1 0.000000 0.000000 1.0000002 0.000000 2.828000 1.0000003 0.000000 4.000000 1.000000Vignetting Factors# VDX VDY VCX VCY V AN1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2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3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Wavelengths : 3Units: 祄# Value Weight1 0.486133 1.0000002 0.587562 1.0000003 0.656273 1.000000SURFACE DATA DETAIL:Surface OBJ : STANDARDSurface STO : STANDARDSurface 2 : STANDARDSurface 3 : STANDARDSurface 4 : STANDARDAperture : Rectangular ApertureX Half Width : 17.56091Y Half Width : 17.56091Surface 5 : COORDBRK Decenter X : 0Decenter Y : 0Tilt About X : -45Tilt About Y : 0Tilt About Z : 0Order : Decenter then tilt Surface 6 : STANDARD Aperture : Rectangular Aperture X Half Width : 0Y Half Width : 24.83272 Surface 7 : COORDBRK Decenter X : 0Decenter Y : 0Tilt About X : -45Tilt About Y : 0Tilt About Z : 0Order : Decenter then tilt Surface 8 : STANDARD Aperture : Rectangular Aperture X Half Width : 17.56091Y Half Width : 17.56091Surface 9 : STANDARD Aperture : Rectangular Aperture X Half Width : 17.56091Y Half Width : 17.56091Surface 10 : COORDBRK Decenter X : 0Decenter Y : 0Tilt About X : 45Tilt About Y : 0Tilt About Z : 0Order : Decenter then tilt Surface 11 : STANDARD Aperture : Rectangular Aperture X Half Width : 24.83272Y Half Width : 24.83272Surface 12 : COORDBRK Decenter X : 0Decenter Y : 0Tilt About X : 45Tilt About Y : 0Tilt About Z : 0Order : Decenter then tiltSurface 13 : STANDARDAperture : Rectangular ApertureX Half Width : 17.56091Y Half Width : 17.56091Surface 14 : STANDARDSurface IMA : STANDARDCOATING DEFINITIONS:PHYSICAL OPTICS PROPAGA TION SETTINGS SUMMARY:OBJ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STO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2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3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4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 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5 COORDBRK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 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 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 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6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 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 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 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7 COORDBRK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 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 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 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8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 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 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 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9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 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 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 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10 COORDBRK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 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 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11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12 COORDBRK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13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14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IMA STANDARDUse Rays To Propagate To Next Surface : OffRecompute Pilot Beam : OffDo Not Rescale Beam Size Using Ray Data: OffUse Angular Spectrum Propagator : OffUse Parallel Probing Rays : OffReference Radius : Best Fit EDGE THICKNESS DATA:Surf X-Edge Y-EdgeSTO 3.738682 3.7386822 4.817907 4.8179073 50.432086 50.4320864 17.560905 17.5609055 0.000000 0.0000006 0.000000 0.0000007 -17.560905 -17.5609058 -7.982230 -7.9822309 -17.560905 -17.56090510 0.000000 0.00000011 0.000000 0.00000012 17.560905 17.56090513 69.477411 69.47741114 0.000000 0.000000IMA 0.000000 0.000000INDEX OF REFRACTION DA TA:Surf Glass Temp Pres 0.486133 0.587562 0.6562730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 BK7 20.00 1.00 1.52237629 1.516800031.514322352 SF2 20.00 1.00 1.66123127 1.64768909 1.642096183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4 BK7 20.00 1.00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5 <CRD BRK>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6 MIRROR 20.00 1.00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7 <CRD BRK>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8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9 BK7 20.00 1.00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10 <CRD BRK>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11 MIRROR 20.00 1.00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12 <CRD BRK> 1.52237629 1.51680003 1.5143223513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4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5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 THERMAL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DATA:Surf Glass TCE *10E-60 0.000000001 BK7 7.100000002 SF2 8.400000003 0.000000004 BK7 7.100000005 <CRD BRK> 7.100000006 MIRROR 0.000000007 <CRD BRK> 0.000000008 0.000000009 BK7 7.1000000010 <CRD BRK> 7.1000000011 MIRROR 0.0000000012 <CRD BRK> 0.0000000013 0.0000000014 0.0000000015 0.00000000F/# DATA:F/# calculations consider vignetting factors and ignore surface apertures.Wavelength: 0.486133 0.587562 0.656273 # Field Tan Sag Tan Sag Tan Sag1 0.0000, 0.0000 deg: 5.9702 5.9702 5.9835 5.9835 5.9928 5.99282 0.0000, 2.8280 deg: 5.9580 5.9651 5.9713 5.9785 5.9806 5.98773 0.0000, 4.0000 deg: 5.9458 5.9600 5.9592 5.9734 5.9684 5.9826 CARDINAL POINTS:Object spac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surface 1.Image spac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the image surface.The index in both the object space and image space is considered.Object Space Image SpaceW = 0.486133Focal Length : -179.550186 179.550186Focal Planes : -177.776013 1.314680Principal Planes : 1.774174 -178.235506Anti-Principal Planes : -357.326199 180.864867Nodal Planes : 1.774174 -178.235506Anti-Nodal Planes : -357.326199 180.864867W = 0.587562 (Primary)Focal Length : -180.000000 180.000000 Focal Planes : -178.207043 1.579512 Principal Planes : 1.792957 -178.420488 Anti-Principal Planes : -358.207043 181.579512 Nodal Planes : 1.792957 -178.420488 Anti-Nodal Planes : -358.207043 181.579512W = 0.656273Focal Length : -180.296690 180.296690 Focal Planes : -178.496120 1.793372 Principal Planes : 1.800571 -178.503318 Anti-Principal Planes : -358.792810 182.090062 Nodal Planes : 1.800571 -178.503318 Anti-Nodal Planes : -358.792810 182.090062 1、 像差指标数据球差=-0.005 彗差=-5.57e-009 轴向色差=0.0012、 像差公差数据:240.01392m m L n u λδ'≤='' 正弦差公差:0.0025mSC '≤ 轴向色差公差:20.00348FC m L n u λ'∆≤=''第二部分:双筒望远镜的组装一.双筒望远镜的原理双筒镜可分为伽利略式和开普勒式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题目
课题1:几何光学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综合了解工程光学(几何光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典型光路。
2.用给定光学元件设计并搭建典型光学系统。
3.以像差理论为依据,实现简单系统的光学装调。
4.设计并使用常用的光学方法进行光学系统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用仪器和设备
根据实验任务和自行设计的实验步骤,从实验室仪器清单中选择。
三、实验内容
1.光学系统的搭建
I.远摄型光组
1)光组特点:焦距长于镜筒筒长。
2)组成和光路
3)参数
4)实验要求:
根据焦距要求,自选正负透镜,计算间隔,在光学实验台上搭建光路并验
证。
II.反远距型光组
1)光组特点:焦距很短,工作距较长。
2)组成和光路
3)参数
4)实验要求:
根据焦距和工作距要求,自选正负透镜,计算间隔,在光学实验台上搭建
光路并验证。
III.照相系统
1)组成和光路
2)参数
3)实验要求:
在光学实验台上搭建光路,对确定目标成像,验证光阑位置、大小变化对
成像的影响。
IV.望远系统
1)组成和光路
2)参数
V.显微系统
1)组成和光路:分别将光阑置于物镜框上或物镜的一次实像面上构成物方远心光路。
2)参数
VI.照明系统
1)临界照明
参数:
2)坷拉照明
参数:
2.光学参数的测量
利用光学方法,测定典型光学系统的参数。
1)放大镜(焦距,放大率与观察条件的关系)
2)显微物镜(焦距、NA、垂轴放大率)
3)望远镜(焦距、视场角、分辨率)
4)照相物镜(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
3.像差的性质和调整
配置可调整多片光学镜组,通过调整隔圈、对中等关系修正像差。
4.平面和平面系统的性质
配置半导体激光器可直接观察平面系统的成像性质,或将平面元件置于成像光路中,观察其性质。
平面元件可包括:
一次反射直角棱镜、二次反射棱镜、道威棱镜、直角屋脊棱镜、立方角锥棱镜、分光棱镜、分色棱镜、折射棱镜、光楔
课题2: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
设计任务
1) 测布儒斯特角,定偏振片光轴;
2) 线偏振光分析:使钠光通过偏振片起偏振,用装在X轴旋转二维架上(对准指标线)的偏振片在转动中检偏振,分析透过光强变化与角度的关系。
3)椭圆偏振光分析:使激光束通过扩束器、狭缝和黑镜产生线偏振光,再通过1/4波片之后,用装在X轴旋转二维架上的偏振片在旋转中观察透射光强变化,是否有两明两暗位置(注意与上一项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在暗位置,检偏器的透振方向即椭圆的短轴方向。
4)圆偏振光分析:在透振轴正交的二偏振片之间加入1/4波片,旋转至透射光强恢复为零处,从该位置再转动45°,即可产生圆偏振光。
此时若用检偏器转动检查,透射光强是不变的。
3)和4)应使用白屏观察。
5)利用冰洲石及可转动支架,观察和分析该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让自然光(例如钠光)通过支架上的一个小孔入射冰洲石晶体,用眼睛在适当距离能够看到光束一分为二;转动支架,又能判别寻常光(o光)和非寻常光(e光)。
进而用检偏器确定o光和e光偏振方向的关系。
课题3: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设计任务
1)设计实现阿贝成像光路
2)在阿贝成像原理光路中,物的信息以频谱的形式展现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利用空间滤波器实现阿贝-波特空间滤波的验证和演示。
考核标准:
1.由指导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小组中的每位同学进行考核
2.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叙述并回答问题
3.功能的实现程度及是否按制作要求制作
4.提交设计报告
5.作品完成的先后时间(作品及设计报告越早完成、上交,成绩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