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皮亚杰理论

合集下载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皮亚杰理论简述

皮亚杰理论简述

皮亚杰理论简述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简述皮亚杰理论皮亚杰的研究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智力结构图式作为智力的心理结构,是一种生物结构,更重要的是一种逻辑结构。

智力结构具有三要素,整体性、转换性和自主调节性。

二、基本科学概念的发展反映在皮亚杰研究儿童的几部着作《儿童时间概念发展》《儿童运动与速度概念》《儿童空间概念》《儿童到青少年逻辑思想之成长》三、知觉论讨论知觉结构与过程及其相关智力作用。

主要着作《儿童空间概念发展中的知觉结构与认知结构》四、认识发生论皮亚杰最关心的是知识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发生论的实质是主体与客体的适应,其适应的机制包括:同化、顺应、平衡。

个体的发展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阶段划分的依据:第一,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

智力发展既呈现出连续性有呈现出阶段性第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

儿童的智力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低到高,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逐步达到最高水平。

第三,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为下一阶段打下基础,而且前一阶段发展所形成的认知结构都被归入到下一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中,成为其中一个基本成分。

第四,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

发展的主要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智力发展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

(一)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这一月内婴儿的行为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几个少数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

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这些同化与调节虽然简单,却构成了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

(二)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

到了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这些简单的习惯并不是反射性的,而是适应性的,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不是“灵光一现”,而必然有它的背景和源头。

皮亚杰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富争议的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意义举世公认。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这即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慧心理学》一书中[12],列举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早期观点;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彪勒的思维研究;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心理学派;既讲外因又将发展的,如联想主义心理学派;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心理产生量变和质变,从而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指向外部的,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协调,这种协调需要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状态;二是指过程。

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

生物的适应机能又同其组织机能密不可分,他们同为任何生物体的两种机能。

生物的组织机能使有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是维持生物体的完整系统所必须的。

《儿童心理发展》word版

《儿童心理发展》word版

第四章儿童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下)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理解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论;认识和理解儿童思维形式发展的特点以及儿童智力发展的状况;了解儿童智力发展与变化。

教学内容:一、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论、信息加工理论)(一)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重要特点——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动作的组织与结构),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这一阶段又分为六个小阶段:(自己阅读)——在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有所扩大;2.1-4.5个月习惯动作时期——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通过机体整合作用,把个别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如眼睛追随运动物体;3.4.5-9个月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出现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4.9-12个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智慧动作出现,儿童各动作格式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更加概括化。

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就像儿童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儿童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

-1.5岁通过尝试错误有目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智慧动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方向目的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出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6.1.5-2岁这是感知运动结束,前运算阶段开始的时期。

显著特点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求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例如,见教材“儿童从盒子中去东西的过程”。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1)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不是守恒)的意识,这与婴儿语言及记忆的发展有关,物体永久性具体表现现在:当一个物体(如爸爸妈妈、玩具)在他面前时,婴儿知道不这个人或物,而当这个物体不在眼前时,他能认识到此物尽管当前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但仍然是存在的。

皮亚杰理论(最全)

皮亚杰理论(最全)
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逐渐地认识周 围的世界。在成人眼中,一切物体可具备 “大”“小”两个属性,但不能同时既大有小, 物体可以从大到小来排队,由于重力作用,物体 会自由下落,但不会自由上升。我们知道什么是 时间、空间。我们相信视野以外的物体并不会因 此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我们还可以预知人、事、 情境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平常不过的事实在儿童 眼中可能具有极不同的含义。因次,探讨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对了解儿童的认知模式和过程有着 重大的意义。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群集结构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 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 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群集结构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 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 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 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 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 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 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儿童在评定行为是 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 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 地位看问题。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 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 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 行推理。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课件完整版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课件完整版
它们只能在具体的活动上、具体的事物上运用,却不能在思维当中运用。
的事物上运用,却不能在思维当中运用。 但因果关系常常只是被他们当作为一种解释,而不具有客观性的意义。
他们也缺少思维、表象和语言方面的能力。 他们在表象性的认识中,在主体内部协调及客体之间的外部协调方面有了进步,能学会初步的推理,也能够建立一定的对应关系了。 ”他们可做的各种活动,互相之间也缺乏协调,似乎是孤立、无关的,不会互相影响。
• 一项实验中,要求儿童按照顺序排列十几 根长短差别不大的木棍。由于长短差别不
大,必须要仔细作比较。处在这一阶段前
期的儿童能够在两根或三根的范围里作比
较,但没有能力将所有十几根木棍协调成
按长短排列的整个序列。本阶段后期的儿 童则可以能将它们排成一个序列了,但需
要经过多次地尝试、修正的活动才能达到
目的。另外,他们对因果关系也有了一定 的认识。
• 与前运算阶段比较,儿童仍然是在现实中 对客体进行作用。但目前这个阶段的活动 已有了运算的结构性质,在认知能力上产 生了质的进步。但是具体运算能力也有明 显的局限性。这一阶段中的儿童表现出来 的运算还无法脱离客体,在头脑中独立进 行,常常要依靠物体、图形等,并喜欢动 手操作。这正是他们的学习特征。
能按步骤的先后顺序处理或认识事物,缺少 在中国,处于本阶段后期的儿童进入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
在活动上会进行模仿,会开展象征性的游戏。
• 从出生到2 岁以后,即婴儿期,称为感觉 运动阶段。一开始,婴儿对主、客体是不 加区分的。“婴儿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 的身体关联起来,好象自己的身体就是宇 宙的中心一样。”他们可做的各种活动, 互相之间也缺乏协调,似乎是孤立、无关 的,不会互相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们 会逐步地产生因果关系的初步认识,其中 包括了一定的客体的认识,空间和时间的 认识。

皮亚杰理论

皮亚杰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 皮亚杰理论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 皮亚杰理论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2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 的基本观点
一、皮亚杰简介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三、思维的结构
四、思维的机制
3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 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 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
13
三、具体运算阶段
(7、8—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有如下两个显著特点:
获得了守恒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 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群集结构的形成
14
四、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 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 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 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生物的适应与组织机能有紧密联系,两者 皆为发展的不变性法则,又是智慧的重要 特征。
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
7
2、同化和顺应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有时处于不平衡状态。
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 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15
五、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
贡献
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
强调了以往一直被忽视的儿童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 和能动性的作用。
缺陷
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贬低了环境和教 育的作用,贬低了语言的作用。 整个理论体系十分庞大,文字较晦涩难懂,常常造 成误解。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 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 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表征系统发展的最好表现是什么延迟模仿的能力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认为儿童的知识结构是由哪三方面经验构成的?皮亚杰提出的关于认识论的理论。

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

第十一章 皮亚杰理论

第十一章 皮亚杰理论



2. 结构主义是皮亚杰理论的又一思想来源,皮亚 杰理论的另一别称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理论。 结构主义强调内在结构的研究,反对外部现象的 描述。依据结构主义的观点,现象虽然看起来杂 乱无章,但是都受其内在结构的支配和规定,因 此研究事物不能满足于经验现象的罗列与描述, 而应把握深藏于现象中的结构。皮亚杰深受这种 思想的影响,在儿童认识与思维的研究中,试图 发现儿童的认知结构。事实上,皮亚杰本人就是 一个结构主义者,曾著有《结构主义》一书。
皮亚杰的经典实验
皮亚杰的经典实验
皮亚杰的经典实验
一.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


1. 康德的认识论是皮亚杰理论最直接的思想来源。 皮亚杰吸收了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把先验范畴 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即婴儿的吮吸反射和 抓握反射等等最早出现的用于对付环境刺激的行 为方式。皮亚杰曾经说过:“我把康德范畴的全 部问题加以重新审查,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学科, 就是发生认识论。” 但是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的观点,而皮亚 杰的图式论观点是渐成论的观点。先天的图式在 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 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四、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结构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 形态,尽管在不同著作中,皮亚杰对心理发展阶 段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实质却是相同 的。以数理逻辑概念“运算”为标志,儿童心理 发展被划分成: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 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同化 同化本来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有机体把 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的原有结构中去的过程,如 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通过消化而把营养物变为 机体本身的一个部分。皮亚杰借用这一概念用来 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的图式之中这样一 种心理过程。通过同化,人们把陌生的事物纳入 到原有的图式中,从而达到对于这一事物的理解。

第十章皮亚杰理论

第十章皮亚杰理论

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认知结构中存在着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儿 童发展的早期,这些子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 冲突.例如,儿童可能产生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 判断,但是却意识不到这两个判断之间的矛盾. 随着儿童认识的发展,他们会意识到这两个判断 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两个子系统之间的不 平衡.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就是一种平衡过程.
⑸. 在心理学方面,皮亚杰更 多地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 响,他在《结构主义》一书中 认为结构具有三个特点:整 体性、转换性和自律性.认为 整体对它的部分在逻辑上有 优先的重要性,整体性的结构 规定着各个成分之间的联系 及其意义,孤立的成分是没有 意义的.这一观点明显体现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
皮亚杰理论中的许多概念直接来源于生物学,如同 化、顺应等.此外,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也取自 于生物学.在当代理论生物学中存在着渐成论 <epigenesis>和预成论<preformationalism>两种 观点的对立.渐成论强调胚胎的发育是基因模型和 环境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预成论则认为胚胎发 育是基因模型预先决定的,环境不起作用.皮亚杰吸 收了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 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认为生物的机能 和结构与认知的机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构" 〔siomorphism〕的关系.
第十章 皮亚杰理论
Jean Piaget
皮亚杰理论由瑞士心理学 家让·皮亚杰所创立.皮亚杰 早年学习生物学,21岁时获 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他转 向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把生 物学的一些概念诸如同化、
顺应、表型复制等应用于
解释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 展.以后皮亚杰又从逻辑学 中引入"运算"和"数理逻辑" 等概念.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编辑课件
33
二、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换
二、守恒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相当于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形成守恒性认识。 2.第二个阶段(介于前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之间),儿童反应不稳定, 当事物某些知觉特征不明显时能守恒;当事物知觉特征明显时不能守 恒。(P42) 3.第三阶段(相当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同时考虑事物的不同 纬度,能进行互补性和可逆性的心理操作,达到了守恒性认识。
编辑课件
28
具体运算阶段——守恒任务(P37P40)
编辑课件
29
形式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 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 个体的心理操作在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心理操作之间构成有层次 性的组织系统,这种系统性使得青少年在认知活动中,不仅能注意其结果,而 且还能主动地监控,调整和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抽象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开始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 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并迷恋科学幻想。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所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
吸吮反射:将奶头或其他
物体放入孩子口中或者手指触及 上、下口唇,即引出吸吮动作。 此反射大约在4-7个月时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辑课件
18
感知运动六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
编辑课件
19
感知运动六阶段——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
编辑课件
20
感知运动六阶段——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
编辑课件
4
金钱激励好与坏?
编辑课件
5
做家务要不要给钱?
编辑课件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给我们的启示很著名的理论,颇具争议但是有不能否认的价值,比如在学校教育方面-如何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他的理论有三点主要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了年龄差异(overestimate age differences)2.没有解释改变的过程(vague about process of change)3.低估了社会环境因素(underestimate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因为社会因素和很多个人因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按照皮亚杰给定的年龄段发展。

比如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神童”的出现。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一、构建主义的发展观。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复杂的)结构4、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示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5、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重点先后四个阶段顺序不能改变。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1)4、形式运算阶段(11-16)三、皮亚杰提出影响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为: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一游戏理论基础1 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

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3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二认知发展游戏的主要观点1 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 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3 游戏的功能: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情感需要。

积极做全面性游戏,在(1-2)岁幼儿玩耍时,不要求规则,满足任何好奇心。

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守恒性与可逆性是内在联系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

可逆性是指过程的转变方向可以为正或为逆,而守恒性表示过程中量的关系不变。

儿童思维如果具备可逆性(或守恒性),则差不多可以说他们的思维也具备守恒性(或可逆性)。

否则两者都不具备。

4、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前面介绍过,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即图式。

儿童的智力发展到运算水平,即动作已具备内化、可逆性和守恒性特征时,智力结构演变成运算图式。

运算图式或者说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运算系统之中。

一个单独的内化动作并非运算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表象。

而事实上动作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有结构的。

例如一般地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动作,这时需要动作与目的有机配合,而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形成动作结构。

在介绍图式时,已说过运算图式是一种逻辑结构,这不仅因为运算的生物学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而由人们推测而来,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结构的观点是符合逻辑学和认识论原理的,因为是一种逻辑结构。

故心理运算又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以运算为标志,儿童智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前运算时期和运算时期;继之又可将前者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后者区分为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二、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说明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schema)的概念。

所谓图式,在皮亚杰看来就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

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

同时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过程完成的。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顺应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三、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见表2-2)。

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但是,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

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随着儿童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他们由一个不能思维,仅依靠感觉和运动认识周围世界的有机体逐步发展成一个具有灵活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独立个体。

四、教学工作的启示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第一,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第二,要重视学校的课程设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同的难度水平,制造认知矛盾,促进学生的同化和顺应过程;第三,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社会互动的活动,提供概念的实例,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环境资源。

第四、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认知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是一样的吗?这两个理论我我总是不明白不一样认知发展论重点在于研究一个大体的方向,是一个向前的过程。

发生认识论是研究已存在的事物,是向后的过程。

认识发展论是说认识不断向未知推进,慢慢的向前走,你得到的是假设,你认识的基点来自于你的现在,向未来在延伸。

发生认识论是在总结规律,从你的现在开始,向过去追溯,认识的本体大都是已存在的事物。

你想更详细一点就查专业书吧,里头的定义更权威一点,我说的只是我自己的理解。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演化成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