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进行教育。
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一个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
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能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待挑战和困难会更加乐观积极,更有信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轻易放弃。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模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堂,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在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良好的行为榜样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行为风格,善于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有爱心和友善。
这种良好的行为模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与同学和师长的相处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再次,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家庭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护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包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会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这种情感管理的能力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易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然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矛盾频发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抑郁的心理状态。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敌对态度,学生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热情,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种消极的情绪抑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家庭因素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稳定、和睦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家庭的角度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家庭的稳定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的稳定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生活是否有规律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
相反,家庭不稳定会给小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包括惩罚方式、表扬方式、沟通方式等。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放任,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过于严厉的教育会给小学生带来压力和恐惧,过于放任的教育则会导致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足。
父母需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注重与孩子的沟通,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这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父母的情感温暖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方式。
父母的爱可以给予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开朗。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不足或者对他们发脾气、不耐心,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父母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和支持。
建议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父母需要重视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父母需要合理安排家庭生活,保持家庭的稳定性,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安全的成长环境。
2. 父母需要运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注重与孩子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鼓励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3. 父母需要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温暖,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作为培养下一代人的基础教育方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剖析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第一部分: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1.缺乏时间和精力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家长们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们的教育中去。
双职工家庭尤其如此,他们忙于工作和家务,只能将孩子们交给家庭教育的“时间账单”越来越短,经常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2.缺乏父母的陪伴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往往无法全程陪伴孩子成长。
长时间的分离使得孩子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情感关怀和支持,这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
3.过分关注成绩和竞争当前社会对孩子将成绩和竞争的重视程度导致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竞争优势,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培养。
第二部分:当前家庭教育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自卑感和压力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小学生往往感到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他们容易受到同学的挑衅和诽谤,产生自卑和自责的感觉。
而由于父母过分强调成绩和竞争,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迫。
2.情绪障碍和焦虑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会导致小学生尤其是在情绪和心理方面的困扰。
他们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往往表现出过度焦虑、抑郁、易怒等问题。
3.社交和人际关系问题家庭教育的不足也影响了小学生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他们可能缺乏合作精神和友善的态度,往往面临孤独和沟通困难。
第三部分:改进家庭教育以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应该营造积极健康、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父母应该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不良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不良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很多“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很多心理品质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合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但指生理上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和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影响他的人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管的,很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很多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79.1%的家长感到孩子读书太苦太累,但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仍然表现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倾向,家长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是,一方面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有3.1%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行了,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手段粗暴。
还存有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的问题。
将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在发现孩子有学习和情绪问题时,不会找老师讨论这些问题,仅有5%的家长表示会去找老师。
因为家长和老师缺乏沟通,所以,老师无法即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这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很不利。
经常能够看到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贪玩、或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或学习成绩欠好、或沾染了陷溺上网、偷人钱物等不良习气,便采纳体罚、打骂的方法。
认为“不打不成器”、“棒打出孝子”。
这种体罚和吵架是儿童形成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诱发剂,儿童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易形成自卑、胆寒、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的氛围包括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方式、家庭中的表达方式、家庭中的沟通方式等。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如果家庭氛围紧张、冷漠,缺乏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消沉、孤独或情感失调等问题。
2.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包括温和型、民主型、权威型和胡萝卜加大棒型。
温和型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做出的教育引导主要是温和、放任的,缺乏规矩和制约。
在此类家庭中,孩子通常过于任性、自私,很难接受父母的约束,容易形成过度依赖父母的心理。
民主型指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互相尊重、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这种类型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性,但也容易让孩子过分自视过高。
权威型是父母掌握所有权和决策权,孩子服从和跟从。
在此类家庭中,孩子的成就经常是以成为父母向他们描述的预期模型为主要目标。
胡萝卜加大棒型指的是父母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去进行教育引导,将教育引导分为眼见和无形两种教育方式,以达到激励、惩戒的目的。
3. 父母关系父母关系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父母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中,孩子通常感到自信、安全、有爱和被重视,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反之,在家庭中出现矛盾、不和谐的情况,孩子常感觉孤独、无助和失望。
4.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常常感到自卑、不满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而在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家庭中,孩子通常检先富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较好。
总的来说,家庭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大。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其质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进行的各种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1.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全面发展,导致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
2.父母陪伴缺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许多父母因工作繁忙等原因,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可能导致孩子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和支持。
3.教育期望不一致: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不一致,或者过度期望,或者缺乏期望,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缺乏沟通与理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困扰。
四、家庭教育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焦虑和抑郁:家庭教育不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可能会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进而导致焦虑和抑郁。
2.自尊心受损:家庭教育不足可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评价不当,或者过度批评,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3.学习困难:家庭教育不足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关注不够,或者教育方式不当,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4.社交障碍:家庭教育不足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现问题。
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都可能阻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首先,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
其表现在父母与老人对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这是由于双方素质教育生活经历的不同,加上之间又缺乏协调与理解,导致教育孩子时,所采取的态度不一样。
孩子在接受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信息时,会根据周围人的评价改变自身的行为,而为了适应这种矛盾的环境,孩子就易形成两面性的人格,缺乏一定的责任感,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家长期望值过高。
目前,很多家长没有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内心需求,盲目给孩子制定“高指标”,甚至是将孩子的理想世界无情地剥夺。
比如,家庭在双休日给孩子盲目选择兴趣班,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引起心理的不健全与不平衡。
(二)家庭教育内容片面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追求,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教育,认为只要学习成绩搞好就一切就好,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只是一厢情愿将孩子向学習的道路上驱赶。
这种观念导致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升学,孩子缺乏远大的理想,对社会适应能力较低,很难经受不良环境考验。
其次,家长溺爱行为,使孩子大多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自信等。
比如,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受影响,不让孩子做家务,长此下去,这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还导致孩子不良品质的形成。
(三)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特别是一个家庭文化氛围如何,将通过人际关系集中表现出来。
比如,若孩子的父母不和,经常争吵或打架,就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心理,甚至是冷漠、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
其次,不当的家教语言。
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若孩子的父母比较唠叨,就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产生障碍。
虽然孩子知道父母说的是对的,但一味地说教,不但不会使孩子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反而造成孩子心理产生障碍或负担。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一)端正家庭教育观念首先,协调不一致的教育态度。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当前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不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普遍的现象是,家庭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纸醉金迷的现象过于频繁,而情感沟通不足。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无法陪伴孩子成长。
这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稳定以及个人价值感的形成。
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他们未来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不足使得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家庭教育的不足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小学生在对外界的认知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困难。
家庭缺乏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困境可能导致他们的情绪受到压抑,进而对自己形成消极的认知。
其次,家庭教育不足使得小学生面临着缺乏情感支持的困境。
在家庭教育中,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很难获得父母的情感支持。
缺乏关爱和支持会给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带来阻碍,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另外,家庭教育不足还会导致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追求完美主义。
这样的要求使得小学生产生自卑情绪,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从而贬低自己,陷入自卑心理的泥淖。
这种自卑心理会严重损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另外,家庭教育不足还会给小学生带来行为问题。
试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稳定的家庭能够给中学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2.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于严厉的家长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焦虑,缺乏关注和关爱的家长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失落。
3.家长的情绪状况也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家庭中存在争吵、矛盾等问题,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烦躁和不安。
对策研究:
1.帮助家庭创造温馨的氛围,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中学生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家庭,让家庭成员感到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2.引导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不要过分强调成绩和名次。
在实现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乐观精神、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4.鼓励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同时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总之,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家长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状态和教育方式,从而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浅谈家庭教育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家庭教育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谚语,都道出了家庭教育环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会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个结构缺损或关系不和、教育方式不得当的家庭,或多或少会在学生心里留下一些阴影,若不能及时矫正,会使学生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想法。
下面我就一些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的家长信奉中国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孩子一旦犯了错,父母都会严厉批评,甚至拳脚相加。
他们认为只有经过严厉的教育,才会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从而使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殊不知,要想让学生改正错误,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不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为了避免犯错误,在做事时缩手缩脚,缺乏自信心,慢慢变得性格懦弱,胆小怕事。
有的孩子由于害怕家长的打骂,犯错以后就会找一些借口或说谎来逃避责骂。
邓颖超曾说:“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如此对待别人。
”当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的责打时,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往往在与别的同学交往时会有暴力倾向。
二、留守儿童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型的受教育群体――留守儿童。
现在留守儿童不仅出现在农村,也出现在城市里工作不稳定的家庭。
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结构不完整,虽然与前面所说的家庭缺损有所不同,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还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父母双方外出后,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情绪,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整日沉默寡言,慢慢性格会变得孤僻。
有的留守儿童遇到挫折时也不会找别人帮忙,只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甚至有的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研究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塑造和引导。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包括言传、身教、示范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言传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言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氛围等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家庭教育方法的影响家庭教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引导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1. 家庭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家庭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 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也在不断的变化。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不少家长缺乏教育经验或者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导致一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过度关注成绩在当前社会中,成绩已经成为了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由此,家长们往往会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中。
他们一方面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让孩子不得不在学习中投入过多的时间。
这样不仅会让小学生认为只有成绩才是成功的标准,而且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
二、忽略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天赋、兴趣都不同,但大多数家长却没有很好地了解孩子,没有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
很多家长往往会强制孩子做他们认为最好的事情,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的人格。
这种做法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孩子们不能够成为他们想要的人,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失落。
三、家庭关系不良家庭关系的和睦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父母之间的冲突、离婚或家庭暴力。
这些困扰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情绪和生活责任感。
孩子们可能会感到被孤立,无法与家长或兄弟姐妹交流。
这些问题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他们可能会变得焦虑、沮丧和不安。
四、家长缺乏教育技能许多家长缺乏教育经验,往往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调整孩子的心理状态。
同时,一些家长还可能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发展阶段。
这会让家长难以理解孩子的行为,甚至会错误地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为了帮助小学生在心理上成长,家长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技能,例如理解儿童发展阶段、学会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忽略孩子的情绪和自主性现代家长往往倾向于照顾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孩子的情绪需求。
家长们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做出决定,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决定。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提供稳定、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种种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庭暴力、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和争吵、家庭成员的精神疾病等都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第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体现了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理念。
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出自信、独立、积极向上的小学生,而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父母应该适当地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并倡导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间的爱和关心,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健康。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和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父母应该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避免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方法
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方法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然而,不良的家庭因素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干预方法。
首先,家庭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亲子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互动和支持。
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相反,冷漠、疏离或过度控制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学生情感上的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与子女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方式和价值观的传递。
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的焦虑和抑郁。
相反,适度的期望和积极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因此,父母应该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此外,家庭的家庭气氛和家庭环境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可以提供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反,家庭冲突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行为。
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针对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一些干预方法可以采取。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家长会议。
这种合作可以增加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
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增强其心理韧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甚至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重要依靠。
父母之间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亲密互动可以构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亲子关系亲密的家庭环境会使得学生更加自信、开朗、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养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作为孩子生活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对孩子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温和、支持性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品格,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增强自尊自信,促进学生心智的正常成长。
相反,苛刻、严厉或溺爱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感到焦虑、挫折,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此外,家庭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氛围决定了家庭的情感氛围、行为规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个积极、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增加自我认同感,有益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相反,家庭内部冷漠、紧张的氛围容易引发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关注和维护。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应通过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亲子间的沟通和信任,以及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助力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健康成长。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孩子的成长需求、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等方面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强调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1.1孩子的成长需求未得到满足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得到家庭的关爱、支持和理解。
然而,现实中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
父母往往忙于工作,缺乏陪伴时间;或者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以获得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他们的心理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1.2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家长过于溺爱、过分保护和过度指导。
溺爱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影响其自我发展;过分保护使孩子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过度指导则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些家庭教育方法的问题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1.3家庭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压力大,竞争激烈,许多家庭因为工作忙碌和生活压力,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
这种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缺乏关心和陪伴的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紧张和冲突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媒体和网络的侵入,导致孩子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当前家庭教育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1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小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缺乏关注和支持的孩子容易出现孤独感和自卑心理,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过分溺爱和保护的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容易出现依赖心理和逃避困难的行为;过度指导的孩子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缺乏自信和决策能力。
这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和疏导,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
2.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很多家庭在实际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沟通与倾听。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法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聆听,导致孩子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感。
(2) 严厉的管教方式。
一些家长往往过于严厉,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他们产生学业焦虑和自卑感。
(3) 缺乏情感支持。
一些家庭忽视了对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导致孩子感到无助和失落。
三、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1. 忙碌的家长工作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法与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
这种情况导致父母很难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2. 教育观念的不同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有些家长过分重视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家长追求名牌学校和优秀成绩,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使他们产生过度焦虑和自卑感。
3.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一些家庭存在家庭冲突、离婚等问题,导致孩子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
这种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感到不安和无助。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沟通与倾听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心情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2.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家长应该关注家庭关系的和谐,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和冲突。
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3. 培养良好的教育观念家长应明确教育的目标,并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
浅谈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家庭教育意义家庭教育,通常情况下是指在家庭生活里父母对孩子实施的引导教育,以及行为上的榜样力量。
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家庭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尽管学校的功能就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
比如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
父母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更有利,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缺失的分类“缺失的意思是:缺陷、缺点和失误。
对于家庭教育缺失这个问题,实质是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1.主体缺失家庭教育的主体缺失,完整地说是“父亲教育行为的缺失”。
有一种误解,认为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事,与父亲关系不大。
实则不然,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这座“山”的作用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美国,72%的少年凶杀犯,90%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及75%的吸毒孩子来自无父亲的家庭。
没有父亲的孩子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机会,所以犯错的几率就比较大。
中国的谚语里我们耳熟能详的“龙生龙,凤生凤”“知子莫若父”等等,包括《三字经》里说的“养不教,父之过”,这都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中父亲不可缺失。
2.追求缺失家庭教育的追求缺失,是指家庭教育中“精神追求的不足”。
当下,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忽视了精神的富有。
对孩子的物质装备,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而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充实却很少过问。
学习对孩子来讲很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
3.观念缺失家庭教育的观念缺失,具体反映是“过度教育”和“过度的爱”。
有一句口号误导父母,甚至误导教育界。
这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合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比如过分严厉或溺爱。
2.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离异等问题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家长需要学会科学的教育方式,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成长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多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校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给小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学业压力。
2.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差,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策:学校应该减少对学生的考试压力,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每个学生的教育权利。
三、社会因素1. 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竞争激烈给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不良信息影响:网络、媒体等渠道传递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社会应该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加强对网络、媒体等渠道的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更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一、对孩子教育的片面化和泛化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对孩子教育的片面化和泛化。
许多父母只注重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也会导致孩子对于学习的厌恶,对于未来变得迷惑和无所适从。
另外,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业,排除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也会受到长期的忽略和削弱,出现消极、抑郁、自闭的心理问题。
二、缺少深度交流和沟通现在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忽略了与孩子的准确有效的沟通,也不太关心孩子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深度和内涵。
不仅没有达到幼儿心理的需求,也很难让孩子获得早期的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需要由亲人对其心理需求的全面了解,准确反映在教育中,而不是听之任之或盲目地规定标准。
如果家长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世界的深度体验降低、价值观失衡,容易发生情感抑郁和孤独感,甚至影响到孩子人生的发展。
三、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有些家长太注重孩子的成绩,但却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孤独,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因为学习的压力过重,导致孩子精神压力增大,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如果家长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一定的关怀,孩子就会更加自信和愉悦,避免孩子的心理疾病出现。
四、家庭教育的纠结和不稳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生代的儿童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多元化的成长方式。
但有些家长,比如一些人常常结合自己的经历造就自己儿女,或者在孩子还没有接触多样的社交生活前就陷于纠结和困惑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教育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影响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他们的未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若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只有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心理健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01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谚语,都道出了家庭教育环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会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个结构缺损或关系不和、教育方式不得当的家庭,或多或少会在学生心里留下一些阴影,若不能及时矫正,会使学生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想法。
下面我就一些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的家长信奉中国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
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孩子一旦犯了错,父母都会严厉批评,甚至拳脚相加。
他们认为只有经过严厉的教育,才会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从而使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殊不知,要想让学生改正错误,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不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为了避免犯错误,在做事时缩手缩脚,缺乏自信心,慢慢变得性格懦弱,胆小怕事。
有的孩子由于害怕家长的打骂,犯错以后就会找一些借口或说谎来逃避责骂。
邓颖超曾说:“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如此对待别人。
”当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的责打时,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往往在与别的同学交往时会有暴力倾向。
二、留守儿童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型的受教育群体――留守儿童。
现在留守儿童不仅出现在农村,也出现在城市里工作不稳定的家庭。
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结构不完整,虽然与前面所说的家庭缺损有所不同,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还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父母双方外出后,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情绪,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整日沉默寡言,慢慢性格会变得孤僻。
有的留守儿童遇到挫折时也不会找别人帮忙,只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甚至有的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留守儿童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显得情绪低落,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时常处于消极状态,这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关爱,跟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相对缺乏家庭的温暖,虽然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但这种关系毕竟不同于来自父母的关系,渐渐地,有的留守儿童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有的甚至会产生逆反或仇视心理。
父母为了弥补自己的歉意,往往会给孩子很多零用钱,为了找回失衡的心理,他们会在物质上表现自己的优势,逐渐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庭关系不和谐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的家庭由于夫妻关系紧张,家里经常“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家庭和谐融洽,是令学生产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和恐惧,时间久了,会使学生胆小怕事,性格懦弱。
有的学生把父母的关系不和睦看成是自己的过错。
我们经常会看到,父母在争吵时,孩子在一旁边哭边说:“你们不要吵了,我以后会听你们的话的,我会好好学习的。
”如果学生的努力并不能使父母的争吵减少,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太无能,什么事都办不好,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在其他方面也不肯努力。
父母关系紧张,学生会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觉得同学们会嘲笑他,产生自卑心理,不敢与人交往。
有的父
母虽然不常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但由于关系不和,会处于长期冷战状态,在家里基本上不交流。
孩子在家里总是感受到一种冷冰冰的压抑气氛,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不够重视,感到空虚,想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往往会出现“早恋”或交友不慎现象。
四、溺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溺爱孩子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溺”为“淹没”之意,父母的“溺爱”也会“淹没”学生。
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他们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但是溺爱往往是父母的爱横流泛滥,使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于放纵,学生在自己也不知对错的情况下干自己想干的事,他们分不清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
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奉献给别人。
”父母无原则的宠爱,使孩子不自觉的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要求所有人都要事事顺着他们,都要为他们服务,从而变得狭隘、自私,缺乏爱心和自信心。
父母的过度溺爱,往往会包办学生的一切,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告诉他们,一个温馨、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文明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