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讲义整体性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活动: 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或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
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为什么?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
活动: 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区域
的环境资源?为什么?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活动: 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和
(二)气候与土壤
东北黑土 南方红壤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 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 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 土壤。是在寒冷湿润的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红壤呈酸性,
肥力较低,有
机质含量在2%
以下。原因是
分布在高温湿
润的热带和亚
热带南部,微
生物活动旺盛,
有机质被大量 分解。
西北荒漠土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 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 主要分布在内陆腹地和干旱 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从寒冷、活动干:燥的地带,到高温、多雨的地带, 化学与生风物化风壳化的逐厚渐度增与强气,候有条机件残有体什归么还关逐联渐? 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生物与土壤 阅读探究:P74回答
成土过程:




露风化作用 土 苔藓类生物 始 高等植物 熟








(三)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 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P74 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 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三) 生物与土壤
(1)生物是土 壤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
B
C
D
陆地自然带:
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景观。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松鼠、黑熊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黄羊
荒漠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草原
双峰驼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TITLE
演讲人姓名

地理环境各要素
土壤

相互联系
地貌

相互制约
生物

相互渗透
点击添加正文

大气
点击添加正文


点击添加正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含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内部的整体性特征
表现: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变化着。所以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说课稿:5.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说课稿:5.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地理景观的特征等。然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1.对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其与单一要素的地理现象混淆;2.空间思维能力不足,难以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分析实际案例时,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3.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参与度和互动可能不够充分。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说课稿:5.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的第五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课程安排上,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地球的外部环境、地理要素和地理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知识点。
2.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符合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社会互动中共同构建知识。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项保护地理环境的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一下册地理课件上课件整体性

高一下册地理课件上课件整体性

(1) 填 出 图 中 各 自 然 带 名 称 : ①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 中独有的是___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 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 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 ________。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 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 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⑥ 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 季风,降水丰沛 (3)②④ ④⑤ (4)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
自 然 带 由 低 纬 到 高 纬 的 更 替自然带
C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的形成
纬度位置 ___海__陆__位__置
(带状)自

水热状况 及其组合
代表性的植 被、土壤等
分布 然 带
Hale Waihona Puke 域 差异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关键知识点回顾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自然地 理环境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各要素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时间上不断发展演化,形成统一的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时,需 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地理学与生活》
本书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 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全面 地了解地理学知识。
《气象学与气候学导论》
岩石圈层与地貌形态塑造
岩石圈层的结构和组成
岩石圈层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貌形态塑造的过程
地貌形态是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包括 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 和堆积等。
岩石圈层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岩石圈层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地貌形态的基本特征,而地 貌形态又反映了岩石圈层的构造和运动历史。
03
影响
淹没农田、村庄,造成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04
治理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 下游退耕还湖,增加湖泊调蓄 能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 高防洪标准;加强城市排水系 统建设等。
案例三:西北地区沙漠化防治策略探讨
沙漠化成因
自然因素包括干旱的气候、大风频繁、植被稀少、土壤疏松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垦、放牧、樵采以及水 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优秀课件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
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山青水秀。
今天的黄土高原, 千 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1.各地理要素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2.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
的改变。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 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森林减少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水土流 失加剧
涵养水源功能 降低,多洪涝
土壤肥 力下降
东北森林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把自然 地理环境中的有机 界和无机界联系起 来,体现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高一地理教案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高一地理教案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高一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点?(二)讲授新课1.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

2.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气候与地形的关系:地形的高低起伏对气候有影响,如山地的阻挡作用、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等。

(2)水文与地形的关系: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等对河流流向、流速、流域面积等产生影响。

(3)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密切相关。

(4)植被与气候的关系:植被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如森林的蒸腾作用、草原的防风固沙作用等。

3.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1)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区域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讨论:如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绿化、水土保持等。

(三)课堂练习1.请学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某一地理环境问题的方案。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巩固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3.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高一地理整体性

高一地理整体性

整体性
【表现(b)】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
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甚
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当地的整
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 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思考】P71 图3-5 当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2、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甚 表
至整体的改变

整 体 性
具 体 表 现
3、某一要素的变化,
还会影响其它地区
应用
的地理环境
成土母质
生物
土壤形成
地形
气候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综合地考虑和对策
【思考】 当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会不
会受到影响?可能发生哪些的变化?
土壤盐渍化
【毛细管作用】 水分会由土壤较潮湿处移动到干燥处
地面 现地下水位
盐类
原地下水位
纸巾透过毛细现象,将水充分吸收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讨论】围绕要素,寻找特征,解释成因
【综合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砖红壤性状的影响。
砖红壤
枯枝落叶层,厚度2-3cm 腐殖质层, 15-30cm
砖红壤性状 在玄武岩(基性岩)风化
壳上较易发育,淋溶作用强烈, 可溶矿物流失,铁铝残留,颜 色发红,强酸性。
土层深厚(厚度),土质
粘重(质地),肥力异常贫瘠 (有机质含量)。
铁铝氧化物聚积层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自然、人文)
一、整体性
地质、地形、地貌
大气循环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ppt课件
② 一部分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
③ 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周 围环境中。
意义: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热量和CO2 ,土壤及水圈中的养分和水分,转化成有机物(物质的运动)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的交换)储存起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5自.1然地自理然环地境理的环整境体的性整优体秀性p(p共t课46件张PPT)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 能够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会分析某地理要素 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及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 学会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形成地理环境整体 性思想。
地理要素间进行 着物质与能量的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① 通过光合作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由无机环境迁移到;植物体 ② 通过食物链 ,有机物由植物迁移到动物 ; ③ 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5自.1然地自理然环地境理的环整境体的性整优体秀性p(p共t课46件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5自.1然地自理然环地境理的环整境体的性整优体秀性p(p共t课46件张PPT)
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土壤肥力(下降 ) 形成( 沟谷 )地貌
人类破坏植被
黄河下游 河道( 淤高 ) ( 泥沙沉积 ) 河流( 改道)
形成了( 泛滥平原 )地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46张PPT)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2
地形—— 水文—— 生物—— 土壤—— 气候——

高中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

高中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

高中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第一篇:高中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一)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地气水土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水易被扰,地不易被扰)。

2. 2.1 植被带: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受水分和热量(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大。

熟悉自然带分布图。

对应气候去熟悉,对中国的植被带必须完全熟悉,对世界的注意典型就好。

2.2 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受热量因素主导。

典型景观变化: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苔原冰原。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递变规律,受水分因素主导。

典型景观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2.3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递变规律,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一般而言热量作用更明显。

山麓(山脚)处的植被带和山麓所在平地区域植被带相同。

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于从赤道到两级。

雪线高度: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雪是降水的一种);温度越高,雪线越高(雪融化);地形越陡,雪线越高(雪不容易沉积)。

某特定山的雪线高度受以上三个要素影响,但具体哪个因素影响大要看具体情况,一般降水影响大。

2.4 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因为该纬度缺少陆地。

水源:沙漠中的绿洲(地下水),尼罗河、印度河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

地形:东非高原因地势高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青藏高原是高寒植被区;南美安第斯山西侧(40S-60S左右)迎风坡降水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东侧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景观(温带大陆气候)。

洋流:秘鲁的热带荒漠延伸到赤道附近。

欧洲的温带落叶阔叶延伸到北极圈以里。

3.3.13.2 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起伏。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明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及表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由哪些要素组成?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能力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讨论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2)课堂练习出具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解答案,巩固知识点4.课堂小结(2)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四、课后作业1.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理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下周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是否深刻?3.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高一地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高一地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差异(受 太阳辐射 因素影响) 以 热量 为基础,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受 海陆分布 因素影响) 以 水分 为基础,在大陆的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受 海拔高度 因素的影响)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 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即萨瓦那带)
D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课堂小结
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 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 持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陆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 境状况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水分差异大
⑷自然带③分布 温带季风_ 和
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冰雪带 5500m
4000m
高山草甸 针叶林
3000m
2500m 500m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4、非地带性差异
★由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
素影响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荒漠,
西侧是温带森林
★例2:南半球缺少低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 叶林带
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吗?
景观图片欣赏
判断图片所属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白桦树)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 候 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区域资源的利用
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是否会造成其它区域的环境要素 的变化?
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利用不可更新资源,是否会对其它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产生影 响?
自然资源
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壤
耕耘、合理灌溉、 施肥、恢复植被
人类活动
种植农作物单一 过垦、过牧、过伐 过度灌溉 破坏植被 污水灌溉
肥沃高产土壤
土壤退化
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盐渍化、 荒漠化、 土壤污染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
1、对单项资源的利用
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是否会影 响或改变周围的其他地理要素?
图册P27
亚马逊平原
【要素】【特征】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水系】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植被】热带雨林 【动物】种类繁多 【土壤】砖红壤
二、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 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裸 露 风化作用 的 岩风 化 物微生物高等植物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低等植物
厚度可达3m以上
【思考】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b) 因素 与土壤的关系 对土壤性状的作用 成土 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①成土母质
【阅读】P72

风化作用
成 土
石 风化物 母

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物质基础 粒度 化学成分
矿物养分(氮除外)
土 质地
养分 壤
②气候
【有思机土考质】壤的比积较有累不?同机为的什气质么候?含条件量(寒与冷与温炎热度)成,哪反种环比境更。利于
(形成腐殖质)

成土母质
成土过程的开始
含矿物养分没有肥力
土壤肥力不断发展
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土壤顶层由植物基本未分解 的残体所形成的层次
腐殖质:生物体残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 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淋溶层:由水分淋溶作用所形成。
淀积层:承受上面淋溶下来的物质经淀积 作用而形成。
母质层:由岩石风化碎屑残积物构成,很 少受生物作用影响,成土作用不明显,基 本上保持着母岩的特点。
【综合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砖红壤性状的影响。
砖红壤
枯枝落叶层,厚度2-3cm 腐殖质层, 15-30cm
砖红壤性状 在玄武岩(基性岩)风化
壳上较易发育,淋溶作用强烈, 可溶矿物流失,铁铝残留,颜 色发红,强酸性。
土层深厚(厚度),土质
粘重(质地),肥力异常贫瘠 (有机质含量)。
铁铝氧化物聚积层

母质层
整体性
【表现(b)】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
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甚
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当地的整
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 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思考】P71 图3-5 当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④地形
【阅读】P74
地势 坡度 坡向
地形与土壤
气候和植被
土壤类型
陡峭 平坦
物质迁移速度
土层厚度
浅薄 深厚
阳坡 阴坡
温度状况好 水分条件好
【思考】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b) 因素 与土壤的关系 对土壤性状的作用 成土 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黑土(东北平原)
红壤(江南丘陵)
⑤人类活动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 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 层的黑色土壤。是在寒冷湿润 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东北黑土
红壤呈酸性,肥力较低,有 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 分布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和亚 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 有机质被大量分解。
南方红壤
风②气化候壳厚度与温度、水分、植被成正比。
③生物
【阅读】P74
高一地理整体性
精品
地理环境(自然、人文)
一、整体性
地质、地形、地貌
大气循环
地质循环
物质运动 能量交换
生物循环
整体性
【含义(b)】 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
(岩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等),通 过地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循 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一个 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思考】 当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会不
会受到影响?可能发生哪些的变化?
土壤盐渍化
【毛细管作用】 水分会由土壤较潮湿处移动到干燥处
地面 现地下水位
盐类
原地下水位
纸巾透过毛细现象,将水充分吸收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讨论】围绕要素,寻找特征,解释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