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 释文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2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2《孔子庙堂碑》白话文翻译012原文:12、夫其道也,固以孕育陶钧,包含造化,岂直席卷八代,并吞九邱而已哉!孕育的意思:[yùn yù]释义:1.亦作“孕鬻”。
怀胎生育。
2.引申指后嗣。
3.养育;滋养。
4.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陶钧的意思:[táo jūn]释义:1.亦作“陶均”。
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2.比喻治国的大道。
3.指治理国家。
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5.借指圣王。
6.指天地造... 详情>>陶钧词语陶钧 /拼音táo jūn注音ㄊㄠˊ ㄐㄩㄣ基本解释/◎ 陶钧táojūn(1) [potter's wheel]∶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2) [educate and train talents]∶比喻培育人材引证解释/亦作“ 陶均”。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汉桓宽《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2. 比喻治国的大道。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 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於天。
” 司马贞索隐引张晏曰:“陶,冶;钧,范也。
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3. 指治理国家。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4. 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宋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 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男儿既束髮,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
”5. 借指圣王。
南唐李中《献乔侍郎》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
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 宋欧阳修《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朞岁,旷无所闻。
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
”6. 指天地造化。
《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
济民育物,拟陶均。
拟陶均,垂惠润。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8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8《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8原文:元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於石函,验集隼於金椟。
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
知来藏往,一以贯之。
1、元览的意思:[yuán lǎn]释义:1.玄览。
深察;明察。
2、应物如响的意思:“决事如流,应物如响”是出自唐•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序》。
如流:像流水一样爽利而自然。
如响:像回声一样迅速。
这两句大意是:对事物的决断和对外界情况的反应都极其迅速。
水流于地上,声传于空中,皆属难于阻遏之物。
以此比喻办事干练,思维敏捷,十分恰切。
可用来描写头脑清楚,反应迅速,办事果断的领导人。
谁_给我温暖 | 16-08-18 0 0 举报3、飞龟的意思:拼音:fēi guī 注音:ㄈㄟㄍㄨㄟ词条:飞龟(飛龜)道家仙药名。
北周庾信《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冠军伯柴烈李夫人墓志铭》:“飞龟之散,遣疾无徵;画龙之符,留年不验。
” 唐温庭筠《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4、石函的意思:引用解释亦作“ 石圅”。
石制的匣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城南里餘有神庙,世谓之张明府祠。
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復寻。
碑侧有小石函。
” 唐温庭筠《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 明方孝孺《题<萧翼赚兰亭图>》:“玩之没身,纳诸陵寝,石函铁匣,錮於山陵之下,其藏护亦固矣。
” 清方文《宋遗民咏•唐玉潜玨》:“夜窃其骨归,石圅抵金縢。
1. 5、集隼的意思:栖息的隼鸟。
语本《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牖之上,获之,无不利。
” 孔颖达疏:“隼之为鸟宜在山林,隼﹝集﹞于人家高牖,必为人所缴射。
”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射集隼於高墉,缴大风於长隧。
”2. 坠落的隼鸟。
语本《国语•鲁语二》:“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
” 韦昭注:“隼,鷙鸟,今之鶚也……楛矢贯之,坠而死也。
《孔子庙堂碑》译注
《孔子庙堂碑》译注《孔子庙堂碑》是一块保存完好的古代碑刻,记录了孔子在朝廷中的一些重要事迹和思想。
以下是对该碑刻的译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历史价值。
标题:《孔子庙堂碑》译注简介:《孔子庙堂碑》是一块保存完好的古代碑刻,记录了孔子在朝廷中的一些重要事迹和思想。
本文将对该碑刻进行详细的译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历史价值。
正文:孔子庙堂碑,刻有孔子的训诂及其学说的重要内容。
这块碑刻以传统的篆书体刻写,整体保存较为完好。
通过对其译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他所倡导的思想。
首先,碑文中记录了孔子担任官职的经历。
他先后在鲁国和宋国担任过不同的职务,为政务和政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反映了孔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受重视程度,以及他对政治和行政的深刻理解。
其次,碑文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些重要言论和教导。
例如,孔子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他提倡的“仁”、“礼”、“忠”等概念对于当时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碑文还提及了孔子与各国政要的交流和往来。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和学说吸引了许多学生和政治家前来听讲和交流。
这种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为后来的文化交融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孔子庙堂碑是一块非常重要的碑刻,记录了孔子在朝廷中的重要事迹和思想。
通过对其译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这块碑刻的保存完好,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参考。
译注结束。
本文标题为《孔子庙堂碑》译注,简介和正文内容都与标题相符。
文章内容中没有加入任何广告信息或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
同时,文章中没有出现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正文的内容流畅,没有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的情况。
通过这篇译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庙堂碑》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虞世南《陕本虞永兴孔子庙堂碑》,唐太宗最爱的楷书
虞世南《陕本虞永兴孔子庙堂碑》,唐太宗最爱的楷书
关于书法,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最爱: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那你又知道太宗最爱的楷书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位书法家的楷书有如此绝妙。
这位书法家叫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我们将要介绍的是他的楷书——《陕本虞永兴孔子庙堂碑》北宋拓本,宋代王彦超摹刻本。
因石在陕西西安,谓之“西庙堂碑”,又称陕西本。
《孔子庙堂碑》的点画非常简约,但并不简单。
初看似乎没有什么“技法含量”,露锋起笔,回锋收笔。
仔细观察其线条像天生的美人不施粉黛、不事雕饰,却精神内敛、端庄典雅。
尤其是一些主笔画,如长撇、长捺,请爽而劲健;横折处用转笔法,线条厚实、遒劲,是对“外柔内刚”的最好诠释,所有这些全得力于篆法用笔。
篆法用笔,在唐楷中本就寥寥无几,而像虞世南在《孔子庙堂碑》中运用的如此纯熟、自如,更属凤毛麟角。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释文 -回复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回复【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在研究孔子及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其主题的问题,并展开相关论述,希望能对读者理解该碑文内容有所助益。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的主题是什么?作为一篇碑文,它记录并传承了孔子及其思想的精髓,因此主题应该是表达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那么,【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是如何表达孔子思想的重要性的呢?其中,关键词“庙堂”可以引出庙堂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简言之,庙堂是统治者权威与文化传承的象征,因此该碑文通过庙堂的意象来表达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详细探究庙堂意象如何体现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在古时,庙堂是统治者管理国家、治理朝纲的重要场所,因此如果孔子思想能在庙堂中得到传承和发扬,那对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治理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通过这一意象来强调,孔子思想的传承不仅是一个个人的学问积累,更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进一步解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可以发现,该碑文突出展示了孔子思想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
碑文中强调孔子对于君主的“明保负责”,而君主通过推崇孔子思想来保障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这种思想传承给君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得君主能够“诚以治天下者”,即充满诚意地去治理天下,推动社会的安定与进步。
通过这一方面的描述,【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强调孔子思想对于国家的治理具有巨大的价值。
此外,该碑文还突出了孔子思想对于人民的教育的意义。
碑文中提到孔子“明训黜闻”,强调其以德育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而孔子思想所强调的德育正是这一发展的关键。
通过庙堂作为象征性的场所来宣扬这一思想,【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表达了孔子思想对于人民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通过庙堂意象来表达了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释文】堂之碑,太子中舍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勅撰并书,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捡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书碑额,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
若乃知几其神,惟睿作圣,玄妙之境,希夷不测。
然则三五迭兴,典坟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
自肇立书契,初分爻象,委裘垂拱之风,革夏翦商之业。
虽复质文殊致,进让罕同,靡不拜洛观河,膺符受命。
名居域中之大,手握天下之图。
象雷电以立威刑,法阳春而流惠泽。
然后化渐八方,令行四海。
未有偃息乡党,栖迟洙泗,不预帝王之录,远迹胥史之俦。
而德侔覆载,明兼日月。
道艺微而复显,礼乐弛而更张。
穷理尽性,光前绝后,垂范于百王,遗风于万代。
猗欤伟欤!若斯之盛者也!夫子膺五纬之精,踵千年之圣,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
载诞空桑,自标河海之状才;胜逢掖,克秀尧禹之姿。
知微知章,可久可大。
为而不宰,合天道于无言;感而遂通,显至仁于藏用。
祖述先圣,宪章往哲。
夫其道也,固以孕育陶均,苞含造化,岂直席卷八代,并吞九丘而已哉!虽亚圣邻几之智,仰之而弥远;亡吴霸越之辩,谈之而不及。
于时天历浸微,地维将绝,周室大坏,鲁道日衰,永叹时<喜>,实思濡足,遂乃降迹中都,俯临司寇。
道超三代,止乎季孟之间;羞论五霸,终从大夫之后。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于求仁;危逊从时,义存于拯溺。
方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
是以载贽以适诸侯,怀宝而游列国。
玄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于石函,验集隼于金椟。
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
知来藏往,一以贯之。
但否泰有期,达人所以知命;卷舒惟道,明哲所以周身。
里幽忧,方显姬文之德;夏台羁绁,弗累商王之武。
陈蔡为幸,斯之谓欤。
于是自卫反鲁,删书定乐,赞易道以测精微,修春秋以正贬。
故能使紫微降光,丹书表瑞,济济焉,洋洋焉,充宇宙而洽幽明,动风云而润江海。
斯皆纪乎竹素,悬诸日月。
既而仁兽非时,鸣鸟弗至,哲人云逝,峻岳已隤。
尚使泗水却流,波澜不息,鲁堂馀响,丝竹犹传,非夫体道穷神,至灵知化,其孰能与于此乎?自时厥后,遗芳无绝,法被区中,道济天下。
孔子庙堂碑原文注解
孔子庙堂碑原文注解为了纪念孔子的贡献,后人建了孔子庙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那你知道孔子庙堂碑原文是什么吗?关于里面的解释你又知道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庙堂碑原文太子中舍人[1]行著作郎[2]臣虞世南奉敕[3]撰并书司徒[4]并州牧[5]太子左千牛率[6]兼捡校[7] 安北大都护相王旦[8]书碑额微臣属书东观[9],预闻[10]前史。
若乃知几[11]其神,惟睿作圣[12],玄妙之境,希夷[13]不测。
然则三五迭兴[14],典坟[15]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
孔子庙堂碑注释[1] 太子中舍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职务是与中庶子同掌太子宫文翰。
[2] 行:兼职、代理著作郎:官名。
后汉末始置,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
晋惠帝时起,改属秘书监,称大著作郎。
南朝末期为贵族子弟初任之官。
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高宗龙朔间一度改称司文郎中。
[3] 奉敕:奉诏,受皇帝的命令指派。
[4]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又名李复,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其名字、封号、甚至皇位都几次三番被更改。
司徒: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
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
长安二年(702年)十一月,相王旦为司徒。
长安三年春三月,日有蚀之。
夏四月,相王旦表让司徒,许之。
秋九月,相王旦为雍州牧。
可见,碑额“大周孔子庙堂之碑”应刻于长安二年(702年)十一月到长安三年夏四月之间。
[5] 并州牧:并州的最高官员。
古代有九州岛,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山西太原古称并州。
[6] 太子左千牛率:太子贴身侍卫长官。
[7] 检校:jiǎnjiào古代官名。
勾稽查核之意,加于官名之上。
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事职,相当于「代理」官职。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本及翁方纲跋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本及翁方纲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本及翁方纲跋癸巳苦夏。
书法家房弘毅老师打来电话,命我译注翁方纲《跋庙堂碑唐本》。
我知道这是一件极艰苦的事情。
一是《孔子庙堂碑》碑石命运多舛,著述牵连叙次,拓本的流传稀少,且收藏著录多有遗缺。
二是翁方纲、张绅跋文语言艰涩繁杂,涉猎人物、事件众多。
翁方纲和李宗瀚的长诗跋文引经据典、语句深奥。
能够查询参阅的资料又甚少,甚至无法查找。
但是我还是很愉快地接受下来。
在查找资料、思考写作、阅读拓本跋文以及《翁方纲集》、《黄山谷题跋》时,经常是疑惑不断,又时时充满了发现和解惑的兴奋。
这里和大家一起高兴地分享,如有错谬还请方家读者指正。
虞世南是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很多人说张旭是唐代书法精神的代表,我认为他的源头是虞世南。
虞世南才是唐代书法灵魂的最深刻的代表之一。
虞世南书法传褚遂良,褚遂良传张旭,张旭传颜真卿。
这形成了唐代书法主脉。
虞世南、欧阳询并称“欧虞” 一个代表“外拓” 一个代表“内擫”外为阳,内为阴。
正是虞世南、张旭、颜真卿这条书法“外拓”的阳刚主脉深深影响了后世书法。
由此上溯,可以看到大王王羲之、小王王献之的书法的同异。
正是大王和小王这两条线如扭麻花、编辫子一样构成了“新”中国书法史。
虞世南书法的高度不是“形”,他是“韵”。
〈〈孔子庙堂碑》虽然是标准意义的楷书,但和盛唐、晚唐的楷书有着明显的区别。
盛唐、晚唐的楷书规范而程式,讲求结构的精准,笔画的骨力,字体大小趋同。
而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明显受到了魏晋楷书的影响,结构的不是那么精准但意态圆劲从容,笔画筋骨遒劲但又具备了神仙般的清逸萧散,章法字体依笔画收放大小自由。
他有唐朝书法的法度,但是更多的却是魏晋的意韵。
所以翁方纲说:“会通晋唐书家正脉,直溯山阴”。
后代诸家对虞世南书法评价甚高。
据传,唐太宗从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惟感“戈”法最难摆布。
有一次写到“戬”字,便将右边戈部空下,后虞世南补上。
太宗以为得意之作。
虞世南孔子庙碑译文
虞世南孔子庙碑译文
摘要:
1.虞世南与《孔子庙碑》
2.《孔子庙碑》的译文及解析
3.虞世南的书法艺术
4.《孔子庙碑》的历史价值及影响
正文:
1.虞世南与《孔子庙碑》
虞世南,字伯施,南朝陈国陈郡(今河南禹州)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书法造诣更是炉火纯青,有“书圣”之称。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便是《孔子庙碑》,全名为《孔子庙堂碑》,简称《庙碑》,是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瑰宝。
2.《孔子庙碑》的译文及解析
《孔子庙碑》原文采用骈文写成,文辞优美,书法精湛。
下面简要翻译并解析部分碑文:
“粤若稽古,圣人则之。
钦明文武,周公孔父。
制礼作乐,垂范后昆。
”
译文:若要回顾古代,圣人便效法。
周公、孔子,皆为明君贤父。
制定礼制、创作乐章,垂范于后世子孙。
3.虞世南的书法艺术
虞世南的书法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他的书法以楷书见长,融合了南北朝书法的精华。
他所创作的《孔子庙碑》更是成为了楷书的典范之作,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家。
虞世南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韵味,既有北派的雄健,又有南派
的秀丽,刚柔并济,为后人所称道。
4.《孔子庙碑》的历史价值及影响
《孔子庙碑》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碑文详细记录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为后世研究孔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其次,作为一部书法艺术瑰宝,它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书法家都曾临摹学习《孔子庙碑》,汲取其中的艺术精髓。
初唐四大书家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欣赏!...
初唐四大书家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欣赏!...
初唐四大书家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欣赏!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官至秘书监永兴公,世称虞永兴。
他由隋入唐,跟智永学习过笔法,是得了山阴真传的。
他简直成了唐太宗的书法老师。
唐太宗跟他学习“戈法”(即斜勾写法),同他探讨书法理论。
他的字继承多于创造。
我们从东魏《高归彦造像记》一类作品中可以找到他的楷书法乳。
笔圆而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没有一点雕饰和火气。
明董其昌说:“虞永兴书,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于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
他的楷书《孔子庙堂碑》就是这样。
据说碑文写成进呈墨本,被赐以王羲之所佩右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
近人党晴梵《论书》绝句说:“永兴师法永禅师,一代宗风俨在兹。
墨本换将银印佩,令人神往庙堂碑。
”
其《陕本虞永兴孔子庙堂碑》北宋拓本,宋代王彦超摹刻本,因石在陕西西安,谓之“西庙堂碑”,又称陕西本。
《孔子庙堂碑》的点画非常之简约,但不简单。
初看似乎没有什么“技法含量”,露锋起笔,回锋收笔。
仔细观察其线条像天生的美人不施粉黛、不事雕饰,却精神内敛、端庄典雅。
至于他的行草书《汝南公主墓志》完全是王羲之行草诸帖的嫡传了。
#国学新知识##国学##文化##书法爱好者##书法#汉字文化教育圈。
孔子庙堂碑释文【唐】虞世南
诸摹拓本信息
• • 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正书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额 篆书“孔子庙堂之碑”六字,为李旦所书。重刻之石今亦不传。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 已不多见了。现在所存精品古拓,仅有清人李宗瀚得元康里于山旧藏本,誉为唐拓本。 究竟为何时所拓,难以确定。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其漫漶、损泐之字多是唐本。李 宗瀚本有翁方纲考释文字。此拓本有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以及上海古籍书 店、日本二玄社等影印行世,原拓本则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 《孔子庙堂碑》现存刻石有两块。 一块在陕西省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三十五行, 行六十四字。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地震时,碑石断为三截。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碑的背面刻宋敦《兴颂砰》,宋 唐英篆书,天禧三年(1019)五月刻。 另一块在山东武城县,俗称《东庙堂碑),文三十三行。明拓本首行“中舍人” 之“人”字和“相王旦”之“旦”字皆完好。元至元(1335一1340)年间,定陶河岸 崩决时出土,摹刻年代不明。石质不坚,明拓本字漫漶且瘦。清李宗瀚得康里氏本。 多处有用“武城本”移补的字。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晒庙堂碑)。 其他还有“曲阜刻本”,在山东曲阜县学,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翁方纲摹刻; 有饶州(今江西波阳县)“锦江书院刻本”;有南海(今广东南海县)潘氏“海山仙 馆本”等。世无传拓本。
轻徭薄赋;斫雕反朴,抵璧藏金;革舄垂风,绨衣表化;历选列辟,旁求遂古;克 已思治,曾何等级,於是眇属圣谟,凝心大道,以为括羽成器,必在胶雍,道德润 身,皆资学校,矧乃入神妙义,析理微言,厉以四科,明其七教,懿德高风,垂裕 斯远。而楝宇弗修,宗祧莫嗣,用纡听览,爰发丝纶。武德九年十二月廿九日,有 兴,揆日占星,式规大壮。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霞入绮寮,日晖丹槛。
《孔子庙堂碑》: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孔子庙堂碑》: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孔子庙堂碑》,由虞世南撰并书,初刻成于贞观四年(630年)前后。
《孔子庙堂碑》的正文,记载了武德年间,唐政府以隋朝故“绍圣侯”孔嗣哲之子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等事。
文章涉及孔子生平、儒教浮沉、大唐开基、礼仪复兴等一系列内容,因为虞世南用典频繁、遣词典雅,给一般读者造成了巨大障碍,所以,咸鱼老师又来了,考虑到篇幅,还是挑十句给大家作解释。
01/释文: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
若乃知几其神,惟睿作圣,玄妙之境,希夷不测。
然则三五迭兴,典坟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
翻译:我在国家档案馆写书,所以知道不少之前的历史。
像那些预知一切的神人、通晓万事的圣人,玄而又玄,我也说不清。
但要说三皇五帝的兴起,典籍里都有记载,这些伟大功业,我是可以述说的。
属书东观,直译的话是在东观里写书。
东观,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是中国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
虞世南当过弘文馆学士、著作郎,这里用东观的典故,是说自己曾在国家的支持下搞学术工作。
知几,有预见力,能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
睿,本义是明察,引申作聪明、睿智。
希夷,《老子》里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后世用“希夷”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典坟斯著,三坟五典上写的。
三坟五典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书籍,出自《左传》。
02/释文:夫子膺五纬之精,踵千年之圣,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
载诞空桑,自摽河海之状;才胜逢掖,克秀尧禹之姿。
翻译:孔子打出生,就接受了五星之精,要追随千年以来的圣人。
他巩固天生的才华展现品质,继承天生的美德展现神灵。
从出生空桑那刻起,就彰显着博大宽广的胸怀,他才华卓越,超越了一般的儒生,可以和尧舜禹PK。
膺,接受。
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膺五纬之精,其实也可以意译作吸天地之精华,反正就是夸孔子出生不寻常。
踵,追随、继承。
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天纵、生德都是说孔子先天条件很好,挺质、降灵则是说孔子后天表现很优秀。
虞世南孔子庙碑译文
虞世南孔子庙碑译文
《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现存多个版本,其中以唐代虞世南撰并书的版本最为著名。
以下是该碑的部分译文:
微臣撰写东观的史书,预闻前代历史。
如果说能洞察事物的奥妙,是由于圣明的君主,那至高无上的境界,深邃而不可探测。
但是三皇五帝一代一代兴起,经典事迹也就随之而著录,神功圣迹,可以述说。
自从创造文字,开始区分爻象,就有拱手垂衣的风气,改变了夏、商的业绩。
虽然文质有了不同的表现,揖让谦恭也很少一致,但无不拜洛观河,接受上天的符命。
他们的名望居于天地间的至大,掌握着天下的地图。
效法雷电树立威刑,取法阳春流布恩泽。
然后教化逐渐遍及八方,命令通行四海。
从未有过隐居乡间,栖身洙水、泗水之间,不参与帝王之列,远离史官之辈的。
但是德行与天地相齐,光明如日月。
道艺由微而显,礼乐因废而兴。
穷尽义理,达到尽性的境界,光耀千古,永垂范于后世。
多么伟大啊!像这样的盛况!孔子承受五纬之精粹,继承千年的圣业,本来是上天让他挺拔特立,禀受天赋之美德而降生。
诞生于空桑,自然就表现出河海的样子;才能出众,超过了春秋的贤人,能成就尧、禹的姿态。
能知微知彰,可久可大。
有所作为而不自居,符合天道之无言;有感就应,表现出至仁至善的内藏之用。
吐鲁番所见“《孔子庙堂碑》习字”残片考释
吐鲁番所见“《孔子庙堂碑》习字”残片考释*李红扬摘要阿斯塔那157号墓出土有数件习字残片,其中72TAM157∶10/1(b)号文书原定名为“文书残片”。
残片虽仅存数字,但通过比对可以确知所抄内容应为虞世南的名篇——《孔子庙堂碑》,因此该残片可定名为“《孔子庙堂碑》习字”。
这件习字文书的出现,为理解虞世南书迹的传播以及唐代吐鲁番地区书法风尚提供了重要价值。
关键词阿斯塔那157号墓《孔子庙堂碑》习字残片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是唐代书法家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具有堪为楷模的“君子书法”特征①。
北宋欧阳修幼年时,便得此碑以学书②。
乃至今天,依然有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将此碑帖作为学习书法的对象。
《孔子庙堂碑》创作于唐代,既然其在后世如此受人欢迎,那在唐代又是如何呢?所幸吐鲁番文书中保留有不少唐人学习书法和知识的习字文书,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媒介。
72TAM157∶10/1(b)号残片《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者原定名为“文书残片”,但通过比对,我们发现文书内容似源自于虞世南撰书的《孔子庙堂碑》,这为理解此碑文在唐代吐鲁番地区的流传提供了切实的例证,以下将围绕此碑及残片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一、阿斯塔那157号墓习字文书残片考辩阿斯塔那157号墓出土有数件习字残片,按整理者题解,残片皆拆自于死者纸腰带,其中有72TAM157∶10/1(b)、72TAM157∶10/2两号文书,首尾残缺③。
72TAM157∶10/1(b)号残片宽约32厘米,高约6厘米(文书尺寸均按照片中比例尺测量),存15行,有“受”、“命”、“名”、“居”等字,且一字皆作两行重复书写,整理者说明其为学童习字。
该残片正面为《唐安西都护府仓曹奉兵部符残牒》(72TAM157∶10/1(a)),注释曰“第一、二行间‘牒被兵部符’五字,似学童照第二行字习书”,应是公文书废弃后改用为学童习字的材料,而后再次废弃被制作成*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再整理与研究”(17ZDA183)、武汉大学跨学科自主科研项目“敦煌壁画内容理解、信息组织与综合展示”阶段性成果。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释文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中文学术史上,虞世南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学者。
他所著的《孔子庙堂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珍贵文献,也是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本文将以《孔子庙堂碑》的释文为主题,从碑文的内容及意义,虞世南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儒家文化的贡献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对孔子庙堂之貌进行的考察和描述。
碑文列举了孔子庙堂的主要构成和各个部分的名称,如太庙、台榭、神主、壁画等。
虞世南以详实的文字和画面形象地描述了庙堂的布局和装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孔子庙堂的规模和风貌。
虽然《孔子庙堂碑》只是一项庙堂实地考察的纪录,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超越了表面的描述。
虞世南在释文中明确指出,孔子庙堂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也是礼制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庙堂的形式和布置,展示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虞世南的研究方法和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虞世南在研究《孔子庙堂碑》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既注重实地考察和观察,也结合历史文献和文表考证。
他对庙堂的结构和装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同时也引用了各类典籍和古代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加全面和可信。
虞世南在研究《孔子庙堂碑》时的言辞严谨,论证充分,立论以事实为依据,且注重实证与理论的结合,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他的研究方法具有较为系统的特点,不仅关注事实,更注重事物背后的意义和象征。
这种思考模式使得他的研究成果更加深入人心。
虞世南并非只是单纯地对《孔子庙堂碑》进行考察和描述,他的研究影响和贡献更为广泛。
他在研究《庙堂碑》的过程中对儒家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对庙堂的研究深入阐发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进而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和治国之道的探索之中。
虞世南的学说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虞世南对于孔子庙堂的研究及其所做的《孔子庙堂碑》释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
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
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挹而
损之之道也。
”
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
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
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
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
压抑然后使之减损。
”
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
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
的人,守之以肤浅。
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
Classified as Internal。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作者:虞世南书体:楷书2014-02-24 19:08:56标签:虞世南,孔庙简介《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
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
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
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
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
“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
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
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
唐刻拓本今罕见。
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
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
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
四庙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时石断为三。
断后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
明中期拓本末行“风水宣金石”几字完好。
关于三井藏有唐拓本《孔子庙堂碑》,不能不提到三井高坚,本世纪初,日本三井财团中有名三井高坚(字宗坚,号听冰)者,好艺事,嗜鉴藏,因挟雄厚之资,委其好友、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仙郎)往中国,大肆搜罗中国金石碑刻,获取珍贵罕见的中国古代善本碑拓百余种,其中唐字孤本十数,宋拓则愈半百,皆秘藏于其听冰阁中,一时名播遐迩。
然因其所藏深不露,与世隔绝达六十多年,故一般多仅闻盛名而鲜知其详,更无一饱眼福。
直至近年,方移入财团法人性质的东京中野上高田的三井文库。
人们通过文库定期的公开展示,方得稍窥一斑,其中包括久藏着的唐拓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全文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千两黄金也买不到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千两黄金也买不到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西庙堂本)
此碑唐武德九年(626)刻,原石早毁。
传世本多为重刻、翻刻。
著名者有《西庙堂》、《东庙堂》。
《西庙堂》宋代重建于陕西,现在西安碑林,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中断为三。
《东庙堂》元朝至元年间于山东城武,摹刻年代不详。
此本系《西庙堂》,虞世南撰并书。
割裱本,21开,高27厘米,宽14厘米。
梁启超题签。
钤:“任公”、“饮水室藏”、“启超”、“双涛旧主”等印章。
梁启超旧藏,尾附梁氏题跋。
此拓为清乾隆、嘉庆年间拓本。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
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
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
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
四庙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时石断为三。
断后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
明中期拓本末行“风水宣金石”几字完好。
书法家园商店,交易担保,放心买,临帖字卡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小程序。
举止安和 风神凝远——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书法欣赏
举止安和风神凝远——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书法欣赏王延智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
【年(卷),期】2018(0)93
【摘要】在初唐四家中,虞世南传王羲之书法之正宗,在隋唐之际颇具典型。
《孔子庙堂碑》是虞氏楷书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虞氏举止安和、风神凝远之书风。
虞氏在用笔上以含忍之力见长,绝少刻露之笔;而结体以"圆润"见称,以圆御方,刚柔相济。
虞氏主张作书写主体须心神安宁、志气平和,要对阴阳动静之变化加以把握,对自然万象之文采予以体认,作书须中正、冲和而无为,因此,虞氏书风亦是其儒道互补的书学思想之反映。
【总页数】2页(P31-32)
【关键词】虞世南;右军谱系;晋楷;冲和
【作者】王延智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浅谈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书法研究 [J], 孙南南
2.浅析中国传统碑帖对现代书法的影响——以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为例 [J], 薛雪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赏析 [J], 刘亚刚
4.浅析辽博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册》 [J], 刘丽颖
5.浙江传统经典书画名作图录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J], 郑利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庙堂碑释文
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
若乃知几其神,惟睿作圣,元妙之境,希夷不测。
然则三五迭兴,典坟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
自肇立书契,初分爻象,委裘垂拱之风,革夏翦商之业。
虽复质文殊致,进让罕同,靡不拜洛观河,膺符受命。
名居域中之大,手握天下之图。
象雷电以立威刑,法阳春而流惠泽。
然後化渐八方,令行四海。
未有偃息乡党,栖迟洙泗,不预帝王之录,远迹胥史之俦。
而德侔覆载,明兼日月。
道艺微而复显,礼乐弛而更张。
穷理尽性,光前绝後,垂范於百王,遗风於万代。
猗欤伟欤!若斯之盛者也!夫子膺五纬之精,踵千年之圣,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
载诞空桑,自标河海之状;才胜逢掖,克秀尧禹之姿。
知微知章,可久可大。
为而不宰,合天道於无言;感而遂通,显至仁於藏用。
祖述先圣,宪章往哲。
夫其道也,固以孕育陶钧,包含造化,岂直席卷八代,并吞九邱而已哉!虽亚圣邻几之智,仰之而弥远;亡吴霸越之辨,谈之而不及。
於时天历寝微,地维将绝,周室大坏,鲁道日衰,永叹时<?喜>,实思濡足,遂乃降迹中都,俯临司寇。
道超三代,止乎季孟之间;羞论五霸,终从大夫之後。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於求仁;危逊从时,义存於拯溺。
方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
是以载贽以适诸侯,怀宝而游列国。
元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於石函,验集隼於金椟。
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
知来藏往,一以贯之。
但否泰有期,达人所以知命;卷舒惟道,明哲所以周身。
?里幽忧,方显姬文之德;夏台羁绁,弗累商王之武。
陈蔡为幸,斯之谓欤。
於是自卫反鲁,删书定乐,赞易道以测精微,修春秋以正?贬。
故能使紫微降光,丹书表瑞,济济焉,洋洋焉,充宇宙而洽幽明,动风?而润江海。
斯皆纪乎竹素,悬诸日月。
既而仁兽蜚时,鸣鸟弗至,哲人云逝,峻岳已ㄨ。
尚使泗水却流,波澜不息,鲁堂馀响,丝竹犹传,非夫体道穷神,至灵知化,其执能与於斯乎?自时厥後,遗芳无绝,法被区中,道济天下。
及金册斯误,玉弩载惊,孔教已焚,秦宗亦坠。
汉之元始,永言前烈,?成爰建,用光祀典,魏之黄初,式遵古训,宗圣疏爵,允缉旧章,金行水德亦存斯义。
而晦明匪一,屯亨递有,筐??蘩,与时升降,灵宇虚庙,随道废兴。
炎精失御,蜂飞?胃起,羽檄交驰,经籍道息。
屋壁无藏书之所,阶基绝函丈之容。
五礼六乐,翦焉煨烬。
重宏至教,允属圣期。
大唐运膺九五,基超七百,赫矣王猷,蒸哉景命,鸿名盛烈,无得称焉。
皇帝钦明睿哲,参天两地,乃圣乃神,允文允武。
经纶云始,时维龙战,爰整戎衣,用扶兴业。
神谋不测,妙算无遗,宏济艰难,平台区宇。
纳苍生於仁寿,致君道於尧舜。
职兼三相,位总六戎,元?乘石之尊,朱户渠门之锡。
礼优往代,事逾恒典。
於是在三眷命,兆庶乐推,克隆帝道,丕承鸿业。
明玉镜以式九围,席萝图而御六辩。
寅奉上元,肃恭清庙。
宵衣吴食,视膳之礼无方;一日万几,问安之诚弥笃。
孝治要道,於斯为大。
故能使地平天成,风淳俗厚,日月所照,无思不服。
憬彼獯戎,为患自古。
周道再兴,仅得中算。
汉图方远,才闻下策。
徒勤六月之战,侵轶无厌;空尽贰师之兵,凭凌滋甚。
皇威所被,犁颡厥角,空山尽漠,归命阙廷,充仞藁街,填委外厩。
开辟以来,未之有也。
灵台偃伯,玉关虚候。
江海无波,?逢燧息警。
非烟浮汉,
荣光莫河。
?苦矢东归,白环西入。
犹且兢怀驭朽,兴眷纳隍;卑宫菲食,轻徭薄赋;斫雕反朴,抵璧藏金;革舄垂风,绨衣表化;历选列辟,旁求遂古;克已思治,曾何等级,於是眇属圣谟,凝心大道,以为括羽成器,必在胶雍,道德润身,皆资学校,矧乃入神妙义,析理微言,厉以四科,明其七教,懿德高风,垂裕斯远。
而楝宇弗修,宗祧莫嗣,用纡听览,爰发丝纶。
武德九年十二月廿九日,有诏立隋故绍圣侯孔嗣哲子德伦为?圣侯,乃命经营,惟新旧址。
万雉斯建,百堵皆兴,揆日占星,式规大壮。
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
霞入绮寮,日晖丹槛。
??崇邃,悠悠虚白。
图真写状,妙绝人功。
象设已陈,肃焉如在。
握文履度,复见仪形。
凤?寺龙蹲,犹临咫尺。
?完尔微笑,若听武城之弦;怡然动色,似闻箫韶之响。
??盛服,既睹仲由;侃侃礼容,仍观卫赐。
不疾而速,神其何远?至於仲春令序,时和景淑,皎?璧池,圆流若镜,青葱槐市,总翠成帷。
清涤元酒,致敬於兹日;合舞释菜,无绝於终古。
皇上以几览馀暇,遍该群籍,乃制《金镜述》一篇,永垂鉴戒。
极圣人之用心,宏大训之微旨。
妙道天文,焕乎毕备。
副君膺上嗣之尊,体元良之德。
降情儒术,游心经艺。
楚诗盛於六义,沛易明於九师。
多士伏膺,名儒接武。
四海之内,靡然成俗。
怀经鼓箧,摄{齐衣}趋奥。
并镜?披,俱餐泉涌。
素丝既染,白玉已雕。
资覆篑以成山,导涓流而为海。
大矣哉!然後知达学之为贵,而宏道之由人也。
国子祭酒杨师道等,偃元风於圣世,闻至道於先师,仰彼高山,愿宣盛德。
昔者楚国先贤,尚传风范,荆州文学,犹镌歌颂。
况帝京赤县之中,天街黄道之侧,聿兴壮观,用崇明祀,宣文教於六学,阐皇风於千载。
安可不
赞述徽猷,被之雕篆?乃抗表陈奏,请勒贞碑,爰命庸虚,式扬茂实。
敢陈舞咏,乃作铭云:
景纬垂象,川岳成形。
挺生圣德,实禀英灵。
神凝气秀,月角珠庭。
探赜索隐,穷几洞冥。
述作爰备,邱坟咸纪。
表正十伦,章明四始。
系缵羲易,书因鲁史。
懿此素王,邈焉高轨。
三川削弱,六国从衡。
鹑首兵利,龙文鼎轻。
天垂伏鳖,海跃长鲸。
解黻去佩,书烬儒坑。
纂尧中叶,追尊大圣。
乃建?成,膺兹显命。
当涂创业,亦崇师敬。
胙土锡圭,礼容斯盛。
有晋崩离,维倾柱折。
礼亡学废,风颓雅缺。
戎夏交驰,星分地裂。
?藻莫奠,山河已绝。
隋风不竞,龟玉沦亡。
樽俎弗习,干戈载扬。
露г阙里,麦秀邹乡。
修文继绝,期之会昌。
大唐抚运,率繇王道。
赫赫元功,茫茫天造。
奄有神器,光临大宝。
比踪连陆,追风炎昊。
於铄元后,膺图拨乱。
天地合德,人神攸赞。
麟凤为宝,光华在旦。
继圣崇儒,载修轮奂。
义堂宏敞,经肆纡萦。
重栾雾宿,洞户风清。
?开春牖,日隐南荣。
锵宏钟律,蠲??明。
容范既备,德音无ル。
肃肃升堂,ЗЗ让席。
猎缨访道,横经请益。
帝德儒风,永宣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