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案例及成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掌掴;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20余起。
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微博]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而被控“绑架”、“折磨”等重罪指控,如果罪名成立,他们或面临终身监禁这样的惩罚。该案因中美两国对校园暴力惩戒的差异引发热议。
校园暴力频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校园暴力”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让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大数据]
不到三成涉事者负刑责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岁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由于媒体集中报道、网络传播发达,人们渐生一种错觉,似乎暴力正在肆虐中国校园。若单从互联网上看,校园暴力发生的数量和影响,正越来越大。
法制网舆情中心曾专门对2015年1月至5月发生的见诸媒体报道的40件校园暴力,进行调查并出具了报告。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
据报告,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此外,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报告指出,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
另外,从对校园暴力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27.5%,且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广州市中院去年年底发布《广州法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白皮书》,该报告没有明确数据指向广州校园暴力犯罪呈增长趋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宋雁慧透露,国内目前欠缺对校园暴力各方面的数据统计,根据她了解校园暴力一直存在,但几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多。
[新特点]
女生暴力成关注焦点
记者梳理2015年上半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现,“女生暴力”渐成公众关注的焦点。具体而言,呈现出群体性,表现为“多对一、多对多”,折磨措施一般与性、身体侮辱有关。例如最近江西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多名女生约出被侵害者,对其实施罚跪、侮辱性殴打、扇耳光。一人施暴,接着其他女生继续上前施暴。法制网的调查报告显示,从性别上看,“女女暴力”占比达32.5%。
2008年,来自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显示,在该校护理专业的563名女生中,认为校园存在暴力行为的有184人,发生率33.6%。其中,63.6%为言语暴力,23.9%为躯体暴力,12.5%为抢夺(盗窃)财物;最常见的原因是言语不和,比重达53.8%,嫉妒对方的占到21.2%,讨厌对方和毫无理由的分别占17.4%和7.6%。
其次,“网络暴力”流行,施暴者将暴力事件上传网络。施暴者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对受害人进行言语攻击,或上传受害人隐私、被侮辱的照片、视频等。此外,暴力通过网络还会达到“二次传播”。
记者留意到,校园女生暴力的另一个新特点是,施暴者暴力、旁观者冷漠。当看见校园暴力发生时,围观者不是去制止、劝阻或报告老师,而是饶有兴趣地拿起相机和手机进行拍摄,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待正在发生的暴力行为,并且在网络中传播散发。此种冷漠举动、或纵容,给被侵害人造成的身体、心理损伤极大。
[如何改进]
专家: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应提前
校园暴力事件,于全球而言普遍存在,中国并非个案。在日本,校园欺凌一度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不进学校)。但为预防校园暴力,各国的应对举措和法律手段各有差异。
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校方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在校园欺凌现象严重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成立了检查小组,监督教育那些无视甚至纵容校园欺凌的教师。
近期,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引起了陕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现任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的关注。其在个人微博上转发了若干“暴力”视频,并呼吁政府、教育部门、警方介入调查惩戒暴力。同时他还专门设立一个微博话题“校园暴力举报台”。
陈里建议,“政法机关、学校、共青团等部门,在全国中小学[微博]开展一次阻止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活动。从长远讲,应从立法、司法、社会治安治理的角度来综合治理。”
陈里称,《未成年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和偏轻,对于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要加以惩戒,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就追究刑事责任。另外由于现在未成年人成熟得较早,因此他建议,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应该提前。
媒体报道案例
校园暴力分布图
1.初中生 4
2.5%2.高中生 32.5%
3.大学生 15.0%
4.职校生 7.5%
5.小学生 2.5%
校园暴力的成因
1.日常摩擦 55.0%
2.钱财纠纷 17.5%
3.情感纠葛 15.0%
4.偏激心理 7.5%
5.其他15%
校园暴力处置结果
1.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7
2.5%;
2.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27.5%,且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数据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整理/罗坪制图/温亮
个案
遭受暴力的情况
1.言语暴力 63.6%
2.躯体暴力 2
3.9%
3.抢夺(盗窃)财物 12.5%
遭受暴力的原因
1.言语不和 53.8%
2.嫉妒 21.2%
3.讨厌对方 17.4%
4.毫无理由 7.6%
还校园一片安宁,需要依法惩处违法行为,更需要以科学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