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攀登江浙之巅-黄茅尖

徒步攀登江浙之巅-黄茅尖
徒步攀登江浙之巅-黄茅尖

徒客共享(公众号:tukeshare)

徒步攀登江浙之巅-黄茅尖

黄茅尖位于浙江省南部龙泉市境内,是洞宫山脉的主峰,也是浙江省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与百山祖两峰隔谷相望,距离仅20公里。为闽江和瓯江的分水岭。这一带山岭逶迤,沟壑幽深。随着高度的不断变化,沿途你可以感受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高山矮曲林、山地灌丛等立体植物景观带的原始森林风貌。

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除了是众所周知的避暑胜地,其日出也非常出名。近观壮美的高山日出与壮阔云海,在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的江南,是不可多得的限量版体验。我们就落脚于龙泉山景区半山腰的猎户山庄,每天夜里三点半,景区就有免费的景交车送想看日出的客人前往攀登黄茅尖的山脚下。本以为夜爬登山看日出这种听上去很辛苦的事只有我们摄影师才会去做,没想到伸手不见五指的三点半,景交车车站已有不少客人在等车。一辆景交车根本不够,看来黄茅尖日出的吸引力,远比我想象中大得多。

既然是江浙第一高峰,攀爬起来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前爬过的人,没有人不说攀登路途的辛苦,却一致对山顶的景色交口称赞,值得这一路付出的辛苦。我们打着手电从起点一路拾阶而上,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手电的光束穿透无尽的夜色,成为四周唯一的光源。山间松涛阵阵,虫鸣鸟啼,时而流水潺潺,衬托得环境愈发的幽静。

久在城市,爬山这样的体力活自然远超平时的运动量,没多久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度因为低血糖想放弃。每当此时,就想着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黄茅尖日出,成为了支撑自己突破体力极限的唯一动力。从海拔800米的山脚到海拔1929的山顶,越是往上雾气越重,气温越低,不禁担心今天能否看到日出。

山脚到山顶有若干个凉亭供攀登者休息,可以让人缓一缓,不过我们不敢休息太久,害怕错过了日出。终于,在意志力的拉扯下,怀着一腔对美景的渴望,我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日出前登上了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之巅。四周虽然群山环抱,但我们所在的黄茅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脑海里皆是对此等景色的溢美之辞,也明白了古人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那种直抒胸臆的畅快淋漓,此刻的我们感同身受。

虽然当天因为山顶雾气过重,各种风光大片里壮美绝伦的黄茅尖日出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我们看到了在脚下奔流涌动的云海,依旧觉得不虚此行。想起了诗仙李白的千古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站在气势磅礴的云海之上,真的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虽然错过了浩瀚的星空与壮美的日出,但是看到眼前云海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足以抵挡此时山顶无孔不入的寒风。许多比我们早到山顶的人,大多穿着厚厚的冲锋衣,羽绒服,甚至还有裹着棉被上山看日出的。虽然炎炎夏日许多景区都喜欢标榜自己是难得的“避暑胜地”,但是真正的避暑胜地,往往都不需要太夸张的宣传,正如龙泉山景区的酒店客房里没有安装空调,也完全没那个必要。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每年冬天也有不会错过的雪景可赏。

无人机穿过层层云雾,山巅刻有黄茅尖海拔的尖碑在画面里若隐若现。从三点半到五点半,两个小时的攀登与守候,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已经格外满足。人间如果有仙境,那大概就是在黄茅尖了。而置身这样的仙境,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

登高天地远,晓岚浮云岫,山悠悠,水悠悠,长风万里一孤楼。伫立在绝峰之上,万里晴空,万里云海,阳光将万物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面对如此伟岸浩瀚的美景,此刻忽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那一刻,彷佛就我们几个人拥有了整片天地。无以言喻的美丽,看着翻滚不断的云海以及迅速逝去的雾气,感叹着大自然的美妙。远处的树林被太阳柔软的光照耀得那颜色,非常舒服。不时有人走到靠近云海的那个亭子,感受着此刻的风光。有多久没有这样让身体深深感受着爬山,不轻易见到的景色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当饱览完这场天地间的视觉盛宴后,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同样漫长的下山路。下山比上山省力许多,再加上天光大亮,结束日出拍摄的我们,颇有兴致地打量起山里的景致来。这下山路仿佛像在逛一座天然的植物博览馆,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让我们研究了好一阵。挂着露珠的植物在晨曦中闪闪烁烁,如同小精灵般。山间小径充满了草本芬芳,加上黄茅尖山里大量的负氧离子,行走其间,仿佛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山间SPA,治愈身心。深呼吸,吸几口奢侈的纯净空气,感觉身上原本沉睡的细胞也在逐个苏醒。

下山时间尚早,也才8点左右,坐景交车回酒店的路上,意外发现了一处山谷如同仙境,山腰齐刷刷地挂着棉花絮似的云海。奇松挺拔多姿,成了画面最点睛的前景,云海飘渺似仙境。那一刻,似乎到了黄山。

碧空澄撤,云海就在路边翻滚,能想象这是江南能见到的景致吗?

爬黄茅尖还是非常辛苦,消耗了太多体力,必须回去补个觉,才能继续下午的行程。虽然劳累,但是心中依旧为自己能亲眼目睹这样的景色雀跃不已。龙泉山就像深山里的一处宝藏,有发掘不完的仙境般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 “吞舟之鲸不行支流”,2008,在跨国公司疯蚕食国内涂料企业的狂躁喧嚣中,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完美收官,传来一缕飒利的清风----创建于1995年的FP制漆(北京)有限公司成功并购坐拥二百余年历史底蕴的RL漆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涂料行业并购潮中绝无仅有的民营企业收购案。 消息传出,业界哗然,生产经营单一外墙涂料与保温产品的FP,论经营资历、论技术积累、论产品丰富、论资源雄厚,其力量如何堪比家大业大、渊源久远的RL?在很多人心中这是个难解的谜,然而,对于了解FP的人,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感到吃惊。 进入FPVIP会客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装帧精美的镜匾,上书八个大字:吞舟之鲸不行支流。 同时,在每一个FP人心中深深烙刻着“诚信、高效、创新、团队精神”这十个字,而这十个字,就是FP人的主流。 文化的力量,能给我们企业带来什么呢? 优秀文化推动企业健康成长 “吞舟之鲸”以明志,是FP追求的企业目标;“不行支流”定坐标,是规定每一个FP 人在经营活动中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诚信、高效、创新、团队精神”这一主流前行。 在FP,“诚信”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定盘星。 唯坦诚相见,以真相沟通、交流,方得彼此信任、建立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有工作才可能高效;无“诚”,则真相扭曲,无“信”,则衔接落空,诚信不存,必然效率低下。 “创新”,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会将结果导向企业追求的经济目标,不然,所谓创新就可能成为个别人鱼目混珠的隐身草。 “团队精神”更是须臾不能离开“诚”与“信”。无“诚”,组织中人各怀鬼胎,无“信”,组织变成乌合之众,非“诚信”不能成就“团队精神”。 道理简单到无以复加,践行艰难到寥若晨星。无它,践行“诚”、“信”二字经常要让你放弃很多眼前的利益,非大智者不能为也。 FP的文化就是如此简单明了。 靠这十八个字,FP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建筑涂料到外墙保温、以产品结构单一的民营企业身份完成对拥有涂料十八大类产品线的RL的完美收购。 优秀文化具有化繁为简的神奇力量 企业并购重组,尤其是同行业企业间的重组,历来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惠普收购康柏、联想收购IBM电脑,因利益纠葛错综复杂,都是用了几年的时间消化、整合,才基本实现收购的战略目标。更有TCL收购汤普逊、明基收购西门子后,重组整合失败退出的案例。 FP收购RL,从立项到签约,用时两个月;从接盘到基本完成新团队的建立、融合,日常经营工作正常开展,重组工作组解散,仅仅三个月。期间非但没有发生任何冲突性事件,还完成了三件大事,为RL的顺利发展解决了关键性平台建设。做到这一切,FP靠什么? 收购谈判是新、老股东利益博弈的过程,但FP人“吞舟”之志明确、坚定,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坦诚有信,不单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充分体谅原股东利益,引导对方共同创造双赢局面,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谈判并签约,摆脱了大多数收购谈判无果而终或久拖不决的宿命。 新RL整合,和其它收购案例一样面对极其复杂的局面。 RL由于近年来几度易手,干部职工对前途、命运以及个人的切身利益都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恶性冲突;同时,大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感到前途渺茫,工作热情一度低

感受文化的力量

感受文化的力量 2004-12-10 07:45:35 作者: 来源: ——《齐鲁历史文化丛书》选读 齐、鲁文化十大不同 齐鲁文化由于其渊源、地理环境、发展道路不同,其文化各具显明特征。 一、文化渊源之比较:齐起炎帝,鲁起黄帝,族源不同。黄帝为主居中原的华夏族之始族,而炎帝为夷族及若干周边蛮夷羌等少数民族之始祖。齐居薄姑旧地,鲁居商奄旧地,方国文化不同。周公东征消灭薄姑和商奄势力,齐、鲁始得就封建国。薄姑为姜姓方国,属炎帝系统,族系与齐同源,以鸟为图腾;商奄为凤姓方国,以龟为图腾。两国文化传统不同,其对齐、鲁文化的影响也不一样。齐鲁对周文化的贯彻政策不同。齐是“因其俗、简其礼”,以东夷文化为主;鲁是“变其俗、革其礼”,以周文化为主。齐、鲁两地东夷文化的差异,对于形成齐、鲁文化的不同特色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治国理念之比较:齐尚霸道、鲁行王道。齐国800余年,多半时间展现为东方霸主之国。鲁为“宗邦”之国,强调以王道统一天下。齐重士族参政,鲁为贵族专权。齐尚变革,鲁重守成。 三、经济类型之比较:齐重工商,各业并举;鲁重农业,比较单一。 四、哲学思想之比较:齐尚道学,鲁尊儒学。齐从姜太公立国之始,即实行“修道术,尊贤者”之策。管仲相齐,也采取太公道术治国;鲁国为周之宗邦,以继周为己任,所谓“周礼尽在鲁”。 五、学术风气之比较:齐学重兼容,鲁学尚一统。齐学通权达变,趋时求合,鲁学严守古义,笃信师说。 六、思想观念之比较:齐人重功利,鲁人重礼义。齐人重才智,鲁人尚道德。 七、社会风俗之比较:齐俗尚奢侈,鲁俗重俭啬。齐俗长女不嫁,同姓可婚,鲁俗严守周礼,同姓不婚。齐人夸诈放任,鲁人淳朴拘谨。 八、宗教信仰之比较:齐重自然崇拜,鲁重祖先崇拜。齐人将祖先神化,鲁人将祖先伦理化。齐之神与海洋有关,鲁之神与农业有关。齐人相信有神而多方士,鲁人怀疑鬼神而崇祖先。 九、故都文化之比较:齐都不断扩建,鲁都变更较少。齐城尽显霸业,鲁城合乎周礼。齐为工商之城,鲁为礼乐之都。 十、代表人物之比较:齐文化的代表人物是管仲,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齐文化的代表经典是《管子》,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及治国之策。鲁文化的代表经典是《论语》,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教化。 ——《齐鲁文化概说》 两个历山书院 山东境内有两处历山书院,一在濮州,一在济南。 濮州(今鄄城)有山,名历山,传说舜曾耕于山下。元人千奴在濮州创建历山书院。千奴为蒙古人,其祖元初定居历山。千奴笃于学问,通今博古,学者称

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的力量 仲言 (一)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述说着炎黄子孙的剑胆琴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李太白《静夜思》不知引来多少华夏游子回望乡关,报效祖国。一阕《广陵散》琴曲,一腔《正气歌》豪情,一段《梁祝》倾诉,一片《离骚》忧思——诗辞歌赋,丝竹管弦,所有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传递着一个东方民族的侠骨柔情和勇敢担当。正是这铁骨铮铮的方块汉字,筑起了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正是这“巍巍乎高山,荡荡兮流水”的鼓声琴音,在无数江河子嗣的内心引起了巨大的回响和波澜。 “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文化作为看不见的精神纽带,纵横千里,绵延古今,使中华民族在任何危急关头都保持着无比的自信和雍容,也使得中华民族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保有着一颗庄严无畏的高贵心灵。 (二)文化产生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体验、探索和理解之中,它的发展和延续更与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心理、习俗、信仰和观念密切相关。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以及精神创造物,更是人类文明得以存续、传播和绵延的动力。从语言萌芽到部落初建,从土地之制到礼乐之兴,从刀耕火种到信息革命,人类告别蒙昧落后、走向开化文明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地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翻开林林总总的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邃古以迄今日,人类社会由蒙昧进而至于开明,其历史不仅是一部生命繁衍、岁月推移的历史,不仅是自然改造、财富积累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化进步、文明传承的历史。不论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长城、特洛伊古城、耶利哥遗址、兵马俑、纳斯卡线条、克诺索斯宫殿、罗塞达石碑,还是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最终形诸文字和形象的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都在某个特定的角度上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个积淀层。文化史中的任何一个琐碎发现、一笔不甚清晰的记载,都有可能重新书写人类的历史与未来。一块远古的打磨石器、一件来自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手工艺品、一串源自冰川时代的贝壳雕饰、一个在中国内蒙浩瀚山岭的坚硬石壁上舞蹈的人形石刻……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无疑都具有巨大的文化蕴涵。文化以各种形式被载入文明史册,成为记录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正是源于对人类文化孜孜不倦的考察,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发出无限感慨。 (三)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释放着巨大而无穷的能力。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哲学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文艺复兴,从先秦诸子的文化典籍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文化以其对社会历史的巨大作用力,贯穿、渗透在社会实践的每一个具体而细微的环节。文化的力量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重大社会实践之中,而且还在更为宏观的历史层面上,以其无微不至的渗透力和雄强宏阔的整合力构成人类物质与精神创造的巨大张力。 一部《神曲》敲响了中世纪封建主义的丧钟,开启了启蒙运动的先河;一篇《共产党宣言》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深刻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一本薄薄的《新青年》凝聚起一群热血青年,开创了中华民族走向民主与科学的新天地;一曲《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激扬的旋律,鼓舞了亿万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忘

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

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 读《潍坊市特级校长诞生记》一书,担任评审组长的成尚荣在其总结发言《校长的专业定位和努力方向》中提出: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进行文化建设;学校的发展,力量来自于文化。读到这里,想起了杨局长在今年正月十二召开的全市教育干部会议上的一句话:文化是一种力量。如何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我们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抓住灵魂,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不同的学校,灵魂自然不同。抓住了自己的灵魂,就能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作为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人员老化,观念落伍,闭门锁心,自甘平庸。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了“用欣赏文化凝心聚力,靠和谐发展强根固本”的管理理念,引导师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社会、看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用快乐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提升为自己的管理文化。 在教师层面,立足尊重,通过欣赏,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在学生层面,立足管理,通过欣赏,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在家长、社会层面,立足沟通、共嬴,通过欣赏,凝聚、吸纳家长和社会的正能量。 配合欣赏文化的构建,我们开展了“寻找校园最美身影活动”,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寻找,每个人都是寻找者,每个人都是被寻找者,在寻找与被寻找的过程中,去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达到我们提出的“用欣赏文化凝心聚力”的目的。并且把最美视角行动延伸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也就是说,不管是谁,只要出现在校园里,就有可能成为校园的“最美身影”。而且,我们逐步地将“美”的标准由感动人延

伸到感染人。 展示最美身影的阵地有三个:一是宣传栏,主要是立足及时性。只要最美身影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就进行更换,让最美身影尽快地发挥激发正能量的作用。到现在为止,已进行了六次更新。二是教室前的外墙,主要是立足系列化。一学期或一学年后,将所有最美身影进行归类,形成一个个的系列。去前12月份,我们将一年多来的最美身影整理成了24个系列:奉献、默默无闻的“孺子牛”、“夕阳”更红、爱满校园、金秋丰收啦、快乐读书、多彩校园、在劳动中成长、分享收获……并制成了版面,比较长久地进行展示。三是接待室,主要是立足推介性。我们在接待室的东墙上,特意留了一个地方用来展示“校园最美身影”,让一张张美丽的身影成为来宾谈论的话题。“校园最美身影”的评选让老师、学生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也凝聚起了家长、社会身上所具的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正能量。 今年,立足“敬业、乐群、尚贤、求是”的高密教育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我们又提出了“争先、创新、奉献、有为”的干部行为准则,“向上、包容、务实、博爱”的教师行为规范,“乐学、友善、阳光、进取”的学生行为要求,并力促成为干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灵魂。 二、播种思想,让文化成为教师发展的力量 毛主席说过,长征是播种机。文化建设,也应该像长征那样,在教师的心中播种文化的思想。 1.播种教师必须是“读书人”的思想

文化力量与社会发展

文化力量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17:34 来源:《求是》期号:2005.9作者:顾伯平 经济文化一体化作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正日益凸显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和文化的巨大力量,牢固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 一、文化力量作为精神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整体力量无一不是文化力量与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作为物质力量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的,而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力量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之中,一起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 文化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都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观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显示,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力量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的建立的先导或前导作用十分明显。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无形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为旗帜、为灯塔,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激励人们努力寻求和开辟实现新制度、新体制的办法和途径,进而建立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并逐步将新的制度、新的体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制度化、规范化。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于封建制度在华夏大地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及其随后的新教改革运动之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的推行,新文化运动之于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无一不体现着文化力量的强大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制度战胜一种旧的制度、一种新的体制代替一种旧的体制,文化力量都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内涵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有着无穷的力量。 中国字,形象、声音、辞意,三者一体,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漂亮的中国字一字一音,有四声,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杜甫有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严谨,平仄悦耳。黄绿白蓝,四种颜色,一副画面。上句满足听觉,下句强调视觉,描绘内容如此丰富,调动感官如此愉悦,只需十四个汉字。自甲骨文起,金文、大篆、小篆、汉隶、魏碑、唐楷,汉字随时代无论如何演变,在国人眼中,日还是日,月还是月,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些简单汉字稍加训练,任何人都可以看懂 不变的真理,让我不禁想到“传统文化”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力量,“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能散发出不可阻挡的“诱人魅力”,任何一名中国人从骨子里都无法抗拒它的号召力。看了央视节前播出的《十万摩托车返乡大军回家过年》新闻,你就能体会得出这种号召力有多么强大,它已牢牢印刻在每名回家过年炎黄子孙的脸上,它已深深浸透到每名华夏儿女的心中。 我们的文化给我们曾经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

巨大贡献。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马可波罗写下的游记,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新中国十年大庆的时候,北京为此建成了十大建筑,这十大建筑中,有五座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这些博物馆反映了新中国人民对文化与历史的需求。我们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文化的绚烂。我们的基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汉字。当我们的先人在龟甲上刻上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它能够跨越数千年,将信息传达至今日。我们幸福啊!能与祖先沟通。一个美国汉学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运了,能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章,而英文却不能。”原因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英文是表音的。人类的声音一直在改变,人类的情绪一直在延续。 比如我们常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自《汉书》。至于出自《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今天读来依旧亲切。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的积累,铸成丰碑。 可是,19世纪以来,仅百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开始衰落,积贫积弱,一败再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圆,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入侵,都将西方觊觎了许久的东方神秘大门打开,大肆掠夺。今天世界各国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的流失。

文化的力量

浅析文化的力量 最近刚看了一本李彬老师写的《中国社会新闻史》,对于文化的力量颇有想法。书中有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当时甲午战争的失败,并非中国的技术不如西方,而在于缺乏文化认同。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周围有很多群众围观,对于双方的战争,围观者似乎在看戏一般,根本没意识到其中一方是和自己相关的,也不会想到失败后会有什么后果。就像鲁迅去日本学医,在课上看到那些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受难时冷漠麻木的表情一样,那也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形成文化认同,因此会像看戏一般做出莫不关己的表情。而在意识到文化认同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后,此后开展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使得国人逐渐产生了文化认同,意识到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这也是为何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能以少胜多的主要原因了。从上述事例中便可窥见文化的凝聚力。 既然文化的力量如此巨大,对于中国文化,我们应当好好继承。而现实是,中国正面临文化危机,文化传承的失落。一问为什么中国文化缺失,就会有人张口就来体制问题。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很容易就可以将其推翻。中国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两党制。几乎每个月都会进行选举。小到县长,大到总统。过去,大陆人人羡慕台湾,认为台湾人才是真正当家作主,是主人,人人都有选举的权利,有民主。现在,去过台湾的人甚至台湾本地人都觉得台湾的民主不过是形式上的,本质上还是很黑的,就很像中国文革时期的样子。如果说台湾很民主,那么巨贪陈水扁是什么呢。可见决不能将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体制。其实,中国文化缺失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不得不提的便是历史因素。近代以来,由于中国频频挨打,使不少人将其归咎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判旧文化运动。诚然,对中国文化持批判态度是具有进步作用的。但将批判推向极端,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则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都是这样过激的表现,他们影响、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可以说使中国的发展落后了几十年。也正是自新文化运动起,社会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缺失,文化传承被割断。事物有正反两面,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对于文化,同样有精华和糟粕,由此我们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口号,殊不知他们的界限在哪。或许即使知道了,两者也不会这么容易分离吧。这样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既吸取了好的方面也吸取了不好的一面,另一种是没有吸取不好的文化,同时也把有的好文化给抛弃了,甚至断章取义,走得过左。中国就是属于后者。 相比中国,就不得不提及日本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比中国好得多。在这方面,须得像日本好好学习。在日本,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虽然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但作为无形的文化传承,日本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生活习俗和形式。每年各地例行节日很多,举行的活动各式各样,比如岐阜县的高山节之类。东京的隅田焰火大会每年8月都要举行一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焰火大会都有上百万人观看。中国虽然也有很多的节日,但现在很少有人是真心为过节而感到开心的。中国现在的过节更像是一场送礼、炫富的比赛。节日的意义并没有好好延续下来,流传下来的只是简单的习俗。而中国又是一个很重视饮食文化的民族,所以节日以及习俗最后就简化成食物了。端午节是粽子节,元宵节自然就是元宵节了,冬至就是饺子节或者汤圆节。很多传统节日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最初形成的意义,我们只知道这个节日到了,那么我们就该吃对应的食物了。而日本的节日风俗虽然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他们保留的状况确实比我们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

文化与国家发展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出上述这段话。 当今时代是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关系深刻调整,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现在,各国都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纷纷制定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在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新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反映着一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不仅决定着文化自身的发展前途,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靠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这正是基于对当代中国文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判断,基于对文化在世界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的判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来积蓄、壮大文化的力量,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文化的发展,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之外,还发挥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当今世界,文化对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人类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在于一时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拥有持久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优异的文明素质,能否占领人类道德的制高点。因此,文化的发展,还能带来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

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一种力量 记第三党支部“文化的力量”党课有感5月9日下午14:00七楼会议室里聚集了当天到岗的所有党员同志,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会场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几个大字“文化的力量”标题上,安静的等待着刘总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文化之旅”精彩讲解。 刚开始,刘总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天乐土,求真务实的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随时而化的民族精神!没错,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时许多人的回答是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接下来是这次党课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这是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在企业文化里可以分为三层:形象—制度—价值观。其中价值观就是核心部分,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交行也不例外!交行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其实企业文化常常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

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刘总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一年发展靠领导,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跟何况交通银行倡导的是“责任文化”,我们的企业使命是要提供跟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实现我们两化一行的愿景跟是我们的使命,这些都需要依靠我们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来一步一步实现。做为交行人,为了迎合企业的文化真谛,中心也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敬业、进取、互助、成长!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涵的确是我们两千多名员工为交行未来建设拼搏的动力。 最后,是“我们的银行”内容。刘总主要讲了八句真言,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大家今后工作中带来跟多的启示。1、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追求;2、直面竞争,善于打硬仗豪情;3、勤勤恳恳,踏实先干的品格;4引领创新,追随远见的胆识;5、爱行如家,甘于奉献的境界;6、好学善思,严谨细致的作风;7、稳健规范,诚信可靠的气质; 8忠诚交行,重视团队的意识。 刘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化力量”的党课,生动的为我们讲叙了一场“那些年,我不曾体会的交行”的发展历程。课上每个党员都听的十分投入并且很认真的做着每一处笔记。做为一名老党员,我很荣欣参加了这次课程,它让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文化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 杨光 题记:“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力量。它可以让你强大,也可以 让你腐朽;可以让一个民族兴盛,也可以让一个民族瓦解。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民族。” 文化,其实是一种精神文明。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成就

体现为它在哲学、文学、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文化应是一种能将民族精神注入民族血液的力量,应是绵延不息的民族灵魂。 据说在欧洲小镇上,居民们引以自豪的事情不是谈论经济的发达和物质水平,而是在历史上的某某时候,某位伟人曾在此居住过,在小镇上留下了他思想的足迹。小镇居民必精心保存其故居,或为之建造

一座纪念堂,恭敬地立上牌碑供人们瞻仰。纪念堂不会因小镇地处静谧、偏僻而荒芜落败,相反会受到镇上世代居民的凭吊与纪念。拜访从不会中断,因为这纪念堂是作为一种文化得以保存,作为小镇的灵魂融入了当地人的血液。这种对自我文化的尊敬与珍视,是能让任何一个外来者在肃穆之下衷心竖起大拇指的。 欧洲这样的纪念堂很多。

能“入住”其中的,必是些大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是能支撑起民族文化精神的巨柱,总统之类是没有资格的。文化的力量,使这些祠堂四季充满鲜花,来往凭吊的人络绎不绝;文化的力量,使伟人的故居脱离时光局限而存在,流转出生命之大美;文化的力量,使与之相连的民族精神得以永驻人间…… 当华沙街头的长椅上飘

扬出肖邦空灵动人的乐曲,当卢梭“手”中的鲜花从棺木中悄露绽放,当这些文化已渗透进其子孙的生活与思想,映照出新一轮的辉煌时,在津津品味五千年文化的我们,不觉得有一丝空虚吗? 文化的力量是使人格精神成长,而不应该使民族志趣品味倒退。倘若真是那样,其也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文化”。看看如今“偷菜”网站是多么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 厚德载物,文化为魂,以哲学思辨的思想深入探讨文化回归到人性魅力的表达:关注人性,进而从产业的“文化化”和文化的“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作用研讨文化,就是《文化的力量》所要表达的其中的两个主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学者对文化的深层解读、对文化深邃的思考。 文化启智,文化为魂,文化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他们的软实力的体现。丰富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品位,要从每一个人的素质抓起。开启民智,启迪思想,以文化的方式思考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文化的力量》前瞻性的思考如同航标,在喧嚣浮躁年代告诫每一个人要独守内心的平静,一份份坚守和执着也许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肇始。 创意为形,文化为魂,文化创意的规律,创意的终极目标是做到产业的高度,文化产业是“无中生有”,不是将已有的文化拿来产业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借鉴文化元素、创意故事和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出新的产品和设计等,一个好创意或者一个好产品的四种要素组合:娱乐性、体验性、互动性和时尚性。创意的力量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无时无刻创意不再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文化的烙印让我们的民族更具东方的儒雅、中庸和平和,这也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设计理念里面,在汲取外来影响的同时,文化是我们最不可能割舍的,《文化的力量》娓娓道来,让我们更多的人对文化的膜拜在潜意识中慢慢回归自我。 管理为脉,文化是魂,文化领导力的战略性思维会决定一个企业的使命愿景,文化的制度层次设计会使战略的落地成为必然,文化让制度拥有灵魂,让读者会更深深理解我们不仅是“经济人”,而更是“社会人”,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会决定企业能健康的存活时间,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如何生存与发展。很多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其实不然,管理就是科学,不同的管理层面会用不同的方法、模型和工具,管理只有涉及到人的时候才是艺术,因为人性最难测量,面对人性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是艺术的管理,更多的时候用文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更能触及人性,作者的学者身份思考与管理实践考察更是让读者能思考更多。 商道是根,文化是魂,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三个子领域:创意产品、创意产品的媒介和平台以及创意的延伸产品。文化产业的跨界经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作者在其他相关著作和文章中对文化产业以内容和平台的三层面分类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文化产业分类方法,清晰而独到;在文化企业的管理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中作者也有深深的思考,商以载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这是每一个企业家和学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特色为根,文化为魂,华流文化体系的打造和提出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文化产业必须关注的,华流文化也许就是未来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代名词,也许就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或文化研究时绕不过去的门槛,我相信,作者会在后续的研究中更加系统和深入提出其理论体系,让我们是拭目以待。 《文化的力量》严格意义上来说有点像文化散文或文化随笔,作为理论研究也许体系还不算完美,特别是有很多的概念界定的不是特别严谨,很多的观点无法测度,更没有实证研究,这一点在将来的研究体系中相信作者会有所侧重。 作为对中国文化深入思考和观点思想交流的研究成果,这本书还是近几年难得的一本文化思想集,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中国文化的力量

谈谈中国文化的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思想范畴,必须依托与本国的经济基础为依托。在谈谈中国文化的力量的时候,我觉得分析中国文化现状以及文化贸易中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答案。 从资料及专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文化存在如下的三个大的方面的问题: 1、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3、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首先,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及网络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不仅仅的拘束于自己身边的事物,很多新鲜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我们渐渐地对待身边传统的事物渐渐失去的兴趣和热情,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许多的报道,关于我们国家的京剧,现在仍然在进行京剧事业的人,我们竟然不得不叫他们守望者,越来越萧条市场需求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它们进行形同虚设的保护,而相对舶来品,如KFC,iphone等外国产品文化却在本国生根扎地,这让我们不得不汗颜。人们渐渐记不起许多经典的著作,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其次,文化逆差现象严重。从网上摘抄的数据得知,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艺术团体的北京演出次数与2007年相比,减少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次数增加36.3%。不得不惊叹我们的文化在竞争力上的缺失。但比较而言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最后的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对于文化人才的培养,我觉得可以从社会的制度以及所追求的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缺乏一种以自身文化为支柱的精神信仰,就会在其中迷失自己。而人才的培养是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由外界环境给予养成,中国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成绩一定要好,其他的无关紧要。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较其他的国家从根本上就落后,从何谈文化的实力竞争。 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力量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2、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3、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从目前中国的文化贸易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图书版权贸易独占鳌头,而动漫、电影、对外演出等贸易滞后。这种局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中国各部门条块分割所导致。中国并不缺乏供数字媒体发展的市场和空间。在动画方面,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其中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13岁至30岁青少年的动漫消费就达13亿元之多。动漫产业可以说长期被日本美国等国家统治中国市场,虽然本人也是其中的一位,对于自身文化动漫产业确实不敢恭维。无论是从画风,思想表达,表现形式以及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均落后这些国家。另外,中国文化产品输出地域单一与中国拥有五千年丰富文化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化贸易出口。最后精通外语、法律和专业知识的文化贸易人才是制约中国文化贸易发

什么是文化力及文化力的巨大作用

什么是文化力及文化力的巨大作用 导读:什么是文化力及文化力的巨大作用什么是文化力?通俗地讲,文化力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可以在经济建设中起先导作用,这是过去没有提过的,在思想建设中起感召作用,在环境建设中起辐射作用,在人才建设中起催化作用。所以,文化力对于一个人来讲,它是支配和改变你的命运的一种巨大的力量,将伴随你一生。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时,对于地区和国家也一样。一个地区要富裕起来,要靠文化,有了文化穷不久,没有文化富不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又好又快,国民素质要好,就要靠文化来提升。纵观近年来日本、韩国、新加坡,伴随着他们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力也迅速增长,国民素质空间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有超过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完全应该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最强大的国家。从历史上看,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前列,就因为中国有四大发明,这归根结底在于文化,在于文化力使它具有了创造力,中国的文化力的提升,才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问题是,比我们历史短的国家,比如日本、美国的社会发展比较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了文化的先导作用,也就是说,日本和美国都比我们要早意识到文化先导力的作用。我国落后于美国、日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文化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方面的先导作用,也就是说,它们比我们更重视文化的作用?我们经常提,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就会上去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就会带来社会主义文化的高潮,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就

会带来文化的伟大复兴。这是对的。但是,还应该反过来讲,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也会推动和促进中华民族事业的繁荣和振兴。因为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承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美国、日本的发展进程告诉我们,文化力特别重要,文化的复兴,可以推动经济、科学的整个振兴和繁荣。最有说服力是欧洲的文艺复兴,那就是文化先导力。有了文艺复兴,就带动、促进了欧洲的整个繁荣,而且,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在欧洲。具体还可以举我国地区文化发展差异的例子,广东的发展,粤语迅速兴起;浙江商人的足迹,传播着浙商文化。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孔子学院超过200家就是一个例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