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及其智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智慧取胜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章节。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及其智谋的探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故事文本、图表、思维导图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预先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章节。
学生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观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三国演义》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分享自己对该故事的预读和理解。
2. 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草船借箭”的章节,并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及其智谋。
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人物形象。
4. 展示与表达:学生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展示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展示与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的展示和表达,评估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扩展1. 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或文学作品,如《三国志》、《红楼梦》等,以扩展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实践环节:角色扮演,现场演绎
角色扮演
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曹操等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提高 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
现场演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演绎,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总结环节:回顾知识点,巩固成果
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展示个人才华和团队实力
参加竞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说课比赛,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 和才华。
承担公开课
主动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接受同事和领导的观摩和评价,锻炼自 己的教学能力。
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展示自己的 才艺和团队精神。
分析学生反馈
认真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 ,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需求,灵 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定期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教学过程
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 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交流学习
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成功的教学 案例和解决方法。
诸葛亮智谋展示
阐述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 计策,成功地为吴蜀联军筹集了 大量箭矢,展示了其卓越的智谋 。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 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 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故事内涵和人物性格 。
06
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协作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3篇】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3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2、学生分组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
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本文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2024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乙方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并理解“妒忌、都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机智应对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智谋过人。
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草船借箭的过程和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草船借箭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故事中的情节吗?”引出课题《草船借箭》。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重点讲解“妒忌、都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3、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精读课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他是怎么借箭的?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探听、推却”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抓住课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清事件发展的因果。
教学准备:大字课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影像资料ppt教学过程: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观看赤壁之战影像资料,了解相关人物形象。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主的课文。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审题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2、解决生字词障碍。
妒忌(jì):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三国时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诸(zhū)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才干:办事的能力。
军令状:接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惩(chěng)罚(fá):严厉地处罚。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的名将。
罪(zuì):作恶和犯法的行为。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帐幕。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翎(líng)毛:鸟翅上、尾巴上的长羽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样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吗?2、师:我们把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因、准备、过程、结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设套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草船借箭的准备:二十条快船草人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师:据此提纲给本文分段: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方案草船借箭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课点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
掌握“商讨、都督、拜托、水寨、轻易、增援、甘受处罚、大雾满天、喝酒取乐、神机秒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由是有知识、有计策、有襟怀、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㈡能力训练点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结果。
㈢德育浸透点1、感悟祖国绚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认识事情的前因结果,战胜妒忌心理。
㈣美育浸透点领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指引㈠教师教法讲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自学议论法三、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㈠要点认识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结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详细事情领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方法经过小组议论,教师相机点拨,联合朗诵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㈠教师活动设计1、从问题下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迪学生沟通自学成就,鼓舞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要点的议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结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念书,在读中思虑、领悟、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着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经过小组合作议论,解决自己不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可以解决的全班议论解决。
七、教课步骤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1、讲话导入:今日我们来学一篇依据《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 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战胜了刘备,又派兵攻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挡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边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以前发生的。
《草船借箭》教学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诸葛亮聪明才智和勇敢果断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诸葛亮为了解决军中箭矢不足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敌军的矛盾,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矢的故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果断的品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战略思想和诸葛亮的智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草船借箭》。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战略思想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5. 朗读与表达: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经典故事,理解故事背后的战略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历史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家争雄,三国鼎立。
2. 故事情节:曹操封锁了江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为了解决军队箭矢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曹操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方式,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
3. 故事意义:草船借箭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勇气和魄力,也体现了刘备的信任和曹操的失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和意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历史或现实中的“借箭”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智慧和战略眼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三国演义》原著或相关教材。
2. 课件: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战争智慧的图片和视频。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草船借箭”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详细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战争智慧。
3. 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分析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曹操的失误。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战争智慧和战略眼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其他历史或现实中的“借箭”事件。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6. 作业:布置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相关章节,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对战争智慧和战略眼光的思考。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处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检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互相解决。
预习要求:1、收集关于《三国演义》的有关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2、通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自主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对人物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㈠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2、学生简介收集的背景资料: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二)引导质疑: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二、点拨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2、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文章主要写了逼亮造箭、准备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内容。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1、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草船借箭》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时期,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要求他在短期内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巧妙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完成了任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诸葛亮、周瑜等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慧,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草船借箭》的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智慧,以及故事中所展现的道德观念。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剖析故事主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
3. 学生对诸葛亮智慧的分析和评价。
4. 学生对故事中所展现的道德观念的认同程度。
5.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三国演义》原著或改编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⑵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⑶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⑷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⑵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⑶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草船借箭”故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草船借箭”故事情节的理解;2.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分析;3. 故事所蕴含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2.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人物等;2. 自主学习法: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4.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5. 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哲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三国演义》;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案例、鉴赏方法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等;2. “草船借箭”故事情节详细解读;3. 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等;4. 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探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及“草船借箭”故事背景;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故事中的哲理;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领悟故事哲理;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4.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哲理的掌握程度。
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3. 反思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4.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概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并评价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
(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分析并评价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
(3)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2)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在故事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草船借箭”章节,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于诸葛亮智慧和勇气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编写一个简短的情景剧,可以是片段演绎或者全剧剧本。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于诸葛亮智慧和勇气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3. 选择一个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资料搜集,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道具等,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草船借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与勇敢。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把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和词语用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简要介绍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标注出生词、难句,查阅工具书或讨论解决。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与勇敢。
2.教师分析课文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突显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3.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和词语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a.诸葛亮为何能成功借箭?b.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c.你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诸葛亮借箭的短剧,下节课表演。
(六)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2.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三国时期地图,介绍历史背景。
2.简介诸葛亮。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标注生词、难句,查阅工具书。
1.讲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分析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诸葛亮为何能成功借箭?二、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问题。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草船借箭”。
该故事发生于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军队对峙于赤壁。
曹操为了削弱刘备的军力,封锁了刘备军队的粮草供应。
刘备军队将领诸葛亮为了缓解军需压力,想出了一个借箭的计策。
他派遣士兵乘着草船,向曹操军队借箭。
曹操军队被诸葛亮的计策所迷惑,纷纷射箭于草船之上。
最终,诸葛亮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解了刘备军队的燃眉之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难点: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敢,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三国演义》的插图引入,让学生回顾起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讲解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敢,让学生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启示。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启示,互相交流心得。
5. 举例应用:教师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敢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草船借箭诸葛亮智谋、勇敢问题:刘备军队粮草短缺计策:借箭结果:成功借到十万支箭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并简要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敢。
答案:草船借箭发生于三国时期,刘备军队面临粮草短缺的问题。
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借箭的计策,他派遣士兵乘着草船,向曹操军队借箭。
曹操军队被诸葛亮的计策所迷惑,纷纷射箭于草船之上。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总结环节:回顾总结,巩固提升
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拓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草船借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启示意义,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认知深度。
04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教辅材料准备
语文课本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与教学内 容相匹配的语文课本,其中包含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 ,确保重点内容能够得到深入讲解。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更多元化的教 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增加互动环节
完善评价体系
设计更多有趣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 抢答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 过程、态度、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表现,以 更准确地评估教学效果。
《草船借箭》的教学
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8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资源准备 • 学生评价策略 •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目录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草船借箭》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故事所体现的智慧与策略
该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蜀汉丞相 诸葛亮与东吴将领周瑜之间的一场智 谋较量。
期末考试或展示活动评价
知识掌握
通过期末考试或展示活 动,评估学生对《草船 借箭》相关知识的掌握
程度。
综合能力
考察学生在考试或展示 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 能力,包括分析、归纳
、总结等。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在考试或展示 活动中展现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评估学生对《草船借箭 》故事的情感态度和价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
【样例之三:古典小说《草船借箭》】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六年级语文设计人:干国祥课题:《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课时数:2文本解读:详见本人的课文批注。
学习目标A类1.掌握课后生字词语,重要分析“妒、忌、寨”等字,或规律性识字,或与文章内容紧密关联。
“妒忌”一词正是本文重点。
2.结合课文理解,进入角色朗读课文。
B类3.初步学习经典批注。
4.学习讲故事中的悬念与曲折。
5.分析三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间的衬托作用。
C类6.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萌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7.进一步了解四个人物的真实历史面目,为今后阅读历史,区别历史与文学奠基。
预习作业 1.跟据提供的资料,或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知道故事的前因后果。
2.跟据提供的部分课文批注,尝试对课文进行批注,其中有几处是必须批注的。
3.自学生字词语,尝试用讲故事(评书)的方式朗读课文,尝试用舞台演出的方式朗读课文。
4.思考以下问题:如果诸葛亮造不成箭(当然在小说中的是不可能的),周瑜会怎么办?为什么?如果鲁肃把孔明借船的事告诉给周瑜,故事会怎么样?课文中鲁肃问的事情特别多(划出他每一处提问),是不是他只是个不聪明的笨蛋?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板块――介绍背景,总起故事【目标6,5分钟】讲三国演义之前情;讲草船借箭之前情(孔明与周瑜的恩怨之起因)。
明白“妒忌”二字的复杂含义。
听议、批注妒忌第二板块――初朗读课文。
【目标2。
5分钟】分组扮角色,一鲁肃一周瑜一孔明一曹操(可由老师来扮演其一,基础好,则扮曹操,基础不好,则扮鲁肃,惟不扮孔明与周瑜)。
读课文。
第三板块――细朗读课文,结合情节分析。
【目标4目标2。
20分钟】在前面朗读的基础,提出更高要求。
逐段分析朗读。
一一揣摩角色、语气。
结合批注讨论。
此过程中,不妨男女生各扮周瑜孔明一,教师扮演鲁肃曹操。
全文读毕,再去尽提示语,作纯粹舞台式对白一遍。
扮演角色细读课文角色讨论修缮批注第二课时第四板块――检测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干国
祥)
【--教学工作总结】
【样例之三:古典小说《草船借箭》】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六年级语文
设计人:干国祥
课题:《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课时数:2
文本解读:
详见本人的课文批注。
学习
目标 A类
1.掌握课后生字词语,重要分析“妒、忌、寨”等字,或规律性识字,或与文章内容紧密关联。
“妒忌”一词正是本文重点。
2.结合课文理解,进入角色朗读课文。
B类
3.初步学习经典批注。
4.学习讲故事中的悬念与曲折。
5.分析三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间的衬托作用。
C类
6.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萌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7.进一步了解四个人物的真实历史面目,为今后阅读历史,区别历史与文学奠基。
预习
作业 1.跟据提供的资料,或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知道故事的前因后果。
2.跟据提供的部分课文批注,尝试对课文进行批注,其中有几处是必须批注的。
3.自学生字词语,尝试用讲故事(评书)的方式朗读课文,尝试用舞台演出的方式朗读课文。
4.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诸葛亮造不成箭(当然在小说中的是不可能的),周瑜会怎么办?为什么?
如果鲁肃把孔明借船的事告诉给周瑜,故事会怎么样?
课文中鲁肃问的事情特别多(划出他每一处提问),是不是他只是个不聪明的笨蛋?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板块--介绍背景,总起故事【目标6,5分钟】
讲三国演义之前情;讲草船借箭之前情(孔明与周瑜的恩怨之起因)。
明白“妒忌”二字的复杂含义。
听
议、批注妒忌
第二板块--初朗读课文。
【目标2。
5分钟】
分组扮角色,一鲁肃一周瑜一孔明一曹操(可由老师来扮演其一,基础好,则扮曹操,基础不好,则扮鲁肃,惟不扮孔明与周瑜)。
读课文。
第三板块--细朗读课文,结合情节分析。
【目标4目标2。
20分钟】
在前面朗读的基础,提出更高要求。
逐段分析朗读。
一一揣摩角色、语气。
结合批注讨论。
此过程中,不妨男女生各扮周瑜孔明一,教师扮演鲁肃曹操。
全文读毕,再去尽提示语,作纯粹舞台式对白一遍。
扮演角色
细读课文
角色讨论
修缮批注
第二课时
第四板块--检测字词。
【目标1。
8分钟。
】
略。
依据学生情况,伺机讲解数字。
若有时间,可讲讲寨与寒的不同部件。
听写、订正
第五板块--人物形象分析,包括线索与衬托的作用。
【目标5。
22分钟。
】
谁是英雄,谁是孬种?
鲁肃分析(线索与反衬)
周瑜分析(对比与正衬)
孔明分析(神机妙算、知人文地理人心)
衬托之法总结
以上分析,均可伺机结合课文重新朗读。
或在分析之后,再全文朗读。
讨论
朗读
批注修改
摘抄重点
朗读全文
第六板块--还原历史人物,再现历史精彩。
【目标6、7。
10分钟。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英雄谁是孬种?
引进历史真实,四英雄的聚会碰撞。
草船借箭的史实。
导出: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中国大历史
讨论
聆听
感受
此课构架:
我第一课时,便是让学生入乎文本内观人物;第二课时,便是要学生出乎文本外观文本。
这个文本外,不是后面的三国史实,而是指人物形象分析。
读、演,是入乎内,关键是辨析字词精微处(借处一些批注);人物作用分析,是出乎外,关键是提取出明确的知识来(如线索人物,正反衬托)。
始以前情提要入,终以大三国出。
则是经典与文化的大框架。
即:
前情提要入
入乎文本内感受人物
出乎文本外分析叙事
大三国出
【网师语文必修一上】《构筑理想课堂》
【样例之四:寓言《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__年级__(学科)教师:干国祥
课题:寓言两则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这是两则由古代文选改编的白话文,从严格的寓言体裁来说,《扁鹊治病》更接近寓言体裁,而《纪昌学射》,本不是一个寓言文本。
但当它和《扁鹊治病》放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主题的相关性,以及叙事的近似,也可以当作一个寓言来看待。
这两个寓言的寓意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渐”字。
一个说明本领的习得的是渐修的,一个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小而大,由细而巨。
其中《扁鹊治病》的寓言在原文本中写得十分明白: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
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
也。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
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如果说《扁鹊治病》这个文本说明了“欲制物者于其细也”,“图难于其易也”,“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那么《纪昌学射》同样也是“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细也”,“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当然,大小之辨强调了两个极点之间的差异,容易忽略过程的“渐进”,所以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个“渐”字。
寓言的教学,关键就是:
寓面故事的理解;
寓意的明确;
寓言使用场合、适用场景的理解。
此课也准备在此三方面展开。
学习
目标 A类
1.学习13个生字,朗读课文;
2.能够简洁地复述故事。
B类
3.学习从故事中提炼相关的寓意;理解寓言的作用及这再则寓言适用的场景。
4.理解“事物发展一定从是小到大渐进的道理”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的道理。
C类
5.掌握“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等成语;
6. 感受性学习这两篇课文的文言原文。
预习
作业 1.理解并掌握课后的生字;朗读课文;心里试着默讲一下这两个故事,看看自己能不能保留细节。
2.想一想,这两个故事,分别会是谁讲给谁听的?为什么要给他讲这个故事?
3.以下有三句古代格言,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哪个故事的寓意?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4.用你自己的话,试着归纳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整体检测及导入
教学常规检查:
生字检测,讲解,其中妻、汤等字要重要讲解。
讲故事。
讨论故事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讲给谁听,为什么。
听写生字词语,校对,订正,打分。
讲或听故事,参与按要求评议。
第二板块--精读《扁鹊治病》
朗读及表演
清理故事结构,即病之“渐”:
初见(王、医、疾)
|
二见(王、医、疾)
|
三见(王、医、疾)
|
四见(王、医、疾)
|
问答
成语学习讳医忌医、病入膏肓寓意讨论
原文对照学习。
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抄写成语。
抄录寓意。
朗读文言文本。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精读《纪昌学射》
朗读
想想《扁鹊治病》的寓意,能不能移用到这个故事?为什么?清理故事结构,即术之“渐”:
先学不眨-再学见小为大-最后学练射
归纳寓意。
想想下面两个成语与两则寓言的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朗读课文。
讨论寓意。
抄录寓意。
参与讨论。
第二板块--原文比喻阅读
教师范读
朗读
简单释义,再朗读
朗读文言文本。
理解文言文本。
可作批注。
第三板块--总结
寓言的一些特点
故事-寓意-场景
场景-寓意-故事
抄录精要。
文本内容:
寓言故事
寓意(隐性)
文本形式:
寓言的寓意于虚构的特点
为突出“渐”的主题,两个文本都是发展性的。
《扁鹊治病》这个文本是一种先叙述后揭示真相的悬念法。
阅读程序:
如何阅读寓言
如何阅读文言文本
教学形式
建议本课教学内容:
重内容兼重形式
袁祖东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