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2)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7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点是用科学原理及运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事迹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进程。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期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全文。
2、整体感知并知道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情。
3、通过对杰出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2、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难点:作者的忧乐情怀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音乐导入,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情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身体有些疲惫,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忿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作者-、文体简介出示图片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熟读课文。
3、学生熟读课文注脚、知道句意。
三、精读赏析,出示问题,学生摸索: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重点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1、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在小石潭观赏时的心情如何?并找出原文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乐——忧)2、作者为何而乐呢?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水声美、好奇心。
(2)景美而乐。
请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石:奇特树:茂盛水:透亮(侧面描写)鱼:轻巧(消息结合)3、作者为何而忧呢?(环境:幽深冷寂身世:被贬)4、全文写乐与忧有什么关系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游玩山水中的欢乐一经凄凉环境的影响,被贬官后的愁闷之情又立刻涌上心头。
(抒发了作者在孤寂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分析 (2)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分析张秀军我教学案例分析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河大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所以我设计让多种艺术形式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启迪思维。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1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
背诵课文。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3)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4)情感目标:把握的感情变化。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
这一重点是根据本文的特点所定。
难点:体会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学生年龄尚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体会由“乐”而“忧”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1、诵读法。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散文。
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
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
3、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
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初中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精选教案(精选13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精选教案(精选13篇)初中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精选篇1【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⑤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⑥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潭水之清和游鱼之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天空的时候,着一鸟而让观者感知天空的辽阔高远,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烘托的写法)⑦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⑧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⑨ 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4.总结拓展①总结全文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②拓展延伸:关于崔氏二小生:柳集旧注:“崔简之子也”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③附:板书设计《小石潭记》赏思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凄—潭中气氛5.必要的教学资料准备:“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6.文章的生活背景: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优质教案: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2)教学设计
八下语文导学案课题:小石潭记(2课时)姓名:班级:组号: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难点】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轻松预习】一.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积累字词。
自测: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课堂学习】1. 交流预习内容。
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
发现小石潭------ ------ ------ -----3.精读文章,品味写法: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4.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年,柳宗元满怀壮志地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失败,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境不言而喻。
你能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吗?试着谈一谈。
5.背诵全篇【拓展训练】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也是我们八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借助了不同的动物性格,来表达出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世方式。
本文旨在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1)了解小石潭记的文化背景。
(2)理解文章中包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内涵。
(3)理解文章中动物的形象化以及对人物的刻画。
2、技能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情节,领会人际关系的内涵。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理解和解释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和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感恩、珍惜自然,注重保护环境。
二、教学策略本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小石潭记的故事,对动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通过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认识、感受、描写故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人性、人际关系和自然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填充预备知识 (10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和动物展开,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礼仪和观念。
比如,我们在有很多动物的裸露大自然中生活着,可以探索一片丰富的地球,最好理解珍惜环境,保护自然。
2、导入主题 (10分钟)老师使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小石潭记人物的动物形象化的方式,并通过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感受、描写故事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关系的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形象化了人的什么性格特点?”3、阅读小石潭记 (50分钟)学生阅读小石潭记,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和归纳故事情节。
初中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精选教案(通用6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精选教案(通用6篇)初中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精选篇1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2.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3、体会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4、学习作者采用的空间顺序写作方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江雪》是唐代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你了解吗?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自学指导听录音:1.画出生字词.2.注意句子的节奏.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提示: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四、师生互动交流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句子翻译见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略六、当堂训练一词多义(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2)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互差(5)以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6)乐心乐之似与游乐者相乐自学指导(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2)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3)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2》教案详解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2》教案详解本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讲解八年级语文中的《小石潭记2》教案,从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以期为教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借助读白石潭记了解环保问题。
2.理解作者“追求美”的思想。
3.学会运用中、高级词汇表达细节和情感。
4.能够写一篇有感情、有思想、有文采的议论文。
二、重难点分析1.环保问题和思想品格方面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环保问题和思想品格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到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义,尤其是“追求美”的思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环保问题、思想品格方面的一些难点进行重点分析和重点解释。
2. 词汇和语言表达方面的提高在本课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中、高级词汇,同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词汇讲解和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 Guided Reading教师可以通过Guided Reading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的重难点。
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先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再逐个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各个细节和情感。
2. Language Study在课文的掌握上,语言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课文理解上下一番功夫后,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对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解析,并讲解其相关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
3. Discussion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环保问题和思想品格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看法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4. Writing Practice教师可以组织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议论点,以及其相关的理由和证据,进行论述和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指导和修改,并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八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通用13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通用13篇)八年级《小石潭记》篇1自读要求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
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
)自读程序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唐永贞元年(805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仆役。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
《永州八记》的八处名胜是:西山、钴潭、钴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竭、西渠、西涧、小石城山。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通读课文。
①初读: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②范读:教师范读或播放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
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谭石记》教案【三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谭石记》教案【三篇】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能准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回顾全文,检查复习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师:文言文不但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二、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请以“小石潭真〔〕”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案二助力八年级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以《小石潭记》为例
教案二助力八年级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以《小石潭记》为例为例阅读是学习的基石,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教育任务。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教案,把学生培养成阅读能力强、分析能力深厚、思考能力敏捷的人才。
本文将以《小石潭记》为例,介绍一份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教案,助力他们掌握阅读技巧。
一、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短篇小说,被誉为“冯氏小品之最,笑谈琐言之冠”,流传至今。
小说以“石潭为婚”的婚姻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历代女子的生活场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展示了女性的独立品格和生存智慧。
同时,小说还含有大量寓意,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篇值得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综合阅读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领悟人物性格、情感、社会背景等信息,了解篇章结构和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做到整体把握,系统化学习。
2.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找出文本中的隐含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4.写作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引用和模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策略1.预先布置学前观影作业,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2.采用学生主体式授课,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辨,并扩展对课本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3.操作性训练,将文学知识落实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预热交流(10分钟)通过问答方式,引出本课内容:小说《小石潭记》的作者、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的文学价值等问题。
步骤二:视频观影(30分钟)请学生先自学观看与小说相关的视频,并在视频观影中对小说情境与人物进行预处理。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他们面对个人观点,理性坦诚地交流,产生思想碰撞和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对小说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梳理。
《小石潭记》教学课例范文(精选11篇)
《小石潭记》教学课例《小石潭记》教学课例范文(精选11篇)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学课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学课例篇1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板书课题)怎样学习这篇游记散文呢?我们分三步来进行:1、整体感知,2、探讨研究,3、课外拓展。
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1、示范背诵课文。
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
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
⑴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为kān( ) 俶( )尔远逝往来xī( )忽yí( )然不动参( )差( )披拂悄怆( )幽suì( )⑵ 解释加点的字:伐竹取道___________ 蒙络摇缀___________斗折蛇行___________ 凄神寒骨___________⑶ 填空: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_________,后见_________。
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远望______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
柳宗元《小石潭记》微课教学案例(精选5篇)
柳宗元《小石潭记》微课教学案例柳宗元《小石潭记》微课教学案例(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宗元《小石潭记》微课教学案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宗元《小石潭记》微课教学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把握文意。
2.品细节,欣赏美景。
3.看背景,感受情怀。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青山绿水多妩媚”,山之磅礴,水之灵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光。
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板书课题:小石潭记)(二)讲读课文1.指导诵读随古人共游名胜,我们要走好两条路,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
读书有三得: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好节奏;三要读出情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录音,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可以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男同学读第1、2段,女同学读3、4、5段,请注意读出节奏。
男生读得很流畅,字音都对,节奏也没有问题,情味——有一点点。
女生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不过声音——还可以大些。
2.初步感知同学们再各自读一读课文,注意思考问题: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景?哪些部分主要写感受?是的,第1、2、3段主要写景,第4段主要写感受,第5段写的是附录部分。
大家回答得很正确。
3.疏通文意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
同学们慧眼独具,行动积极,不仅找出了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而且顺利解决了它们的翻译问题。
2024年《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小石潭记》的语言简洁而丰富,细致而生动,简短而有节奏感。所以在教学时从朗读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掌握字词大意,读出景物的幽美,理解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境。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最后与作者的对话,巧妙地把学生引到写作上,体现新课标中“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完后全班交流。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2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3、整体感知。走近《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小石潭记 教学案例二
10小石潭记教学案例二【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
2.体会文章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方法指导】朗读感悟、讨论点拨、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课下预习,对柳宗元一定有了一些了解,下面请谈谈你对柳宗元及《小石潭记》创作背景的了解。
(小组内进行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师出示投影)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永州八记”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二、反复吟诵,感知作品1.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与断句。
2.小组推荐代表诵读课文。
3.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
4.学生再读,教师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诵读、示范朗读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读文言文,快速、高效地扫清文字障碍,为理解文意打基础。
三、疏通文意,探究文本1.文章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明确:水、石、树、蔓、鱼、岸等。
2.作者从哪些景物感受到了愉悦?明确:水声、游鱼。
3.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一、背景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学期每位区优秀青年教师至少要开设一节校级公开课。
对于本学期的我而言,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离开讲台足足有半年之久,且不谈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有所退步,就是对曾经教过的学生,也充满了陌生感,他们对各类文章的理解能力究竟处在哪一个层次,我都拿捏不准,又该怎么去开这堂公开课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作为自己教授的篇目。
文言文虽然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对于授课的教师而言,虽然不容易出彩,却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误。
这或许还是对自己的教学不够自信吧。
情景一:在讲到“你认为小石潭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刚开始有几名学生都只局限在文章的第1段,有说喜欢石的,因为它们形状各异;有说喜欢水的,因为“水尤清冽”;也有说喜欢树藤的,因为它们婀娜多姿。
接着,就有学生进入到文章的第2段,说喜欢文中的小鱼,因为它们很调皮可爱,而且不怕人。
在他说完之后,课堂似乎一下安静下来。
我稍微等了几秒钟,看依然没有学生举手,就试探性地问了一个问题:文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什么意思?因为上节课全文已经疏通了,所以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我又接着问:“为什么会让作者觉得什么依靠都没有,甚至连水都没有呢?”这下,马上有学生反应过来,大声地说:“因为水很清,清得都像没有水了。
”我点点头,表示赞许,再问:“除了这一句,这一段中还有哪句是写水清澈的?”没过多久,就有学生举手,说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这句也是的,连小鱼的影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水肯定很清的。
”
我马上称赞道:“很好,找得很准。
”
情景二:在探究文章主旨时,我补充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可突然有一个男生问道:“老师,为什么他被贬到柳州,就会那么凄苦忧伤啊?”旁边有学生说:“那里又穷又偏僻,当然不好玩了。
”“可是,他那么有才华,可以教那里的孩子读书什么的,不是挺有意义吗?”其他学生都嘲笑他:“你才那么傻呢!”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很郑重地向那个男生解释说:“首先,柳宗元是因为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到那里去的,并不是出于自愿;其次,他既然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他的志向决不是在柳州当一个私塾先生这么简单。
所以,他才会感到心中郁闷,期望借山水来排遣这种情感。
”同时,我也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的优点。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结束以后,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
对于情景一,我觉得之所以能够较快地走出困境,除了我的提示之外,还得益于第一课时的细致处理,以及课后练习的及时巩固。
这使我明确了文言文教学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决不能忽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
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在学习类似《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出山水的灵动情韵,才会透过表面的文字,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幽深静谧,又带有几分凄凉的小石潭,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而对于情景二的出现,恰恰印证了我课前的担忧。
但对于自己的处理,我个人还是认可的。
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但起码证明了他对于老师给出的资料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并不是照单全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尤其要注意保护这一类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也像其他学生一样,不是讥讽他,就是批评他瞎捣乱,那么只要一次就会给他留下阴影,以后他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即使再不明白,他也不会当堂提出来。
长此以往,学生心里的问题会越积越多,多到一定的程度,势必会影响他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
还好,在这堂课上,我没有扮演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