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MPA)
电子政府的理论基础培训课件(共53张PPT)
培训专用
3.2.1 新公共效劳理论简述
〔1〕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 新公共效劳的一块基石。〞
——新公共效劳:效劳,而不是掌舵
公共利益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并保护少数。〞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培训专用
〔2〕新公共管理从私营 企业管理方法中汲取营 养。比方说私营部门的 组织形式能灵活适应环 境,而不是韦伯僵化的 科层制;政府要对产出 和结果的重视,而不是 只管投入,不重产出; 政府在人事管理上也可 以实现合同雇佣制和绩 效工资制,而不是永久 任职的公务员人事制度 等等。
3.1 新公共管理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简述
总之,新公共管理是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根底,主张在政 府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企业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 制,重视公共效劳的产出,强调公务人员对社会公众的 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 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 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观点:
企业家〞式的政府。
这是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 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对 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 提供效劳。
培训专用
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3.1.2 电子政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关系
电子政府是政府管理理论开展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必然 的政府形态,电子政府的建设就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践行, 具体的实施过程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
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
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浏览次数:6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6-30 18:25 |提问者:mytlxn最佳答案国际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新的电子政务形态,电子政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电子政务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之后,迅速扩散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电子政务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主要原因有:(一)政府转型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改革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全球的现象,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
下面从两条线索来认识政府改革的背景。
第一条线索: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一起推动了“放松管制”的改革(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国内曾经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制高点》,叙述了这一段政府改革的经历)。
它的主要背景是:战后各国加强了政府的宏观干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到了80年代初期,各国普遍地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国际收支恶化、财政赤字增加等情况,于是大家开始反思这种政府的干预是否有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当时出现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刚上台的时候在国内威望不高,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发动了“马岛之战”,这一仗打胜了,撒切尔夫人的威信就得到很大提高。
之后,撒切尔夫人开始在国内推动电信的非国有化、放松管制的改革。
第二个典型人物是美国总统里根,里根政府放松了金融、交通管制,放松了电信的管制,鼓励竞争。
第二条线索: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
电子政务的鼻祖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在那个时代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这一代政治家希望政府能够从传统的官僚主义体制中解脱出来,因为过去的改革都是使政府本身进一步完善。
庞大的机器越完善,其本身的基本动力就越不足,整个官僚体制精确了,运转得好像没有缺陷,但是它对民众、对社会的反应程度就降低了。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提要] 本文分析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可使我们了解电子政务产生的起因、最初的目标和催生电子政务的主要条件。
对于认识电子政务,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信息;服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一大领域,现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影响着国家经济、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欢迎。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兴起有着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践背景。
一、政府再造之风席卷了当今西方世界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尽管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点,但在当前经济、政治、技术高速发展和环境变数日益增大的条件下,已显得日益笨重而繁琐;以电脑、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范围涉及制度、程序、行为及理念等层面。
变革的目标是重建政府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再造。
西方国家大多主张施行公共管理,并以此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环节,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
二、国际社会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许多西方国家正在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方向转变。
对于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Don Kettle 先生给出了如下的描述,他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关注公众而不是官员,重视服务的效能而不是过程,它要以公共服务来塑造政府的行为。
”几年前,国际行政管理科学协会做了一个研究,它要求协会的成员列出行政管理方式变化的驱动因素。
结果,客户服务在财政因素之后高居第二位,高于其他因素如私有化、自我调节和可选择服务。
由此导致了关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的激烈讨论。
2、电子政务的背景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1995年以后,开启互联网全面的商业化。
信息革命的结果:信息社会出现
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 工作的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全 球性的信息革命的开始,开辟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时代。
值得反思的新公共管理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的产生离不开以下两个条件, 两者相互融合促成电子政务的出现。
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 发展;目标群体可以通过多种接入方式与政府交流, 获得政府帮助;以及相关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等。
政府管理的改革。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政府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 和民族在未来全球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 应对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政府精简、高效、 透明和务实为主线的政府改革,已经形成一股巨大 的全球浪潮。
1975年工程师罗伯茨制造了阿泰尔(Altair)-苹 果1号的原型。1976年,由三个合伙人集资9.1万 美元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到1982年,其销售额 已达5.83亿美元。
1.3 网络技术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 (The US Defense Department’s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所执行的一项工作--ARPANET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产业成绩巨大
2.社会背景
2.1 全球化的影响
(1)信息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 政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全球竞争优势提出 了挑战。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现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推进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二、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子政府、电子行政、数字政府、全球数字化治理。
1.电子政府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一阶段被称为电子政府。
目前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公共服务门户,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服务化管理。
2.电子行政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政府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整合行政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这一阶段被称为电子行政。
随着政府数字化服务的推广,公民和企业开始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政务服务,如申请证件、支付税费、查询政务信息等。
3.数字政府2000年后,政府开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不仅在政府内部应用,也在社会治理、决策支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阶段被称为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主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公共安全、预警预测等功能。
4.全球数字化治理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城市等全球数字化治理行动。
通过数字化技术,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跨国问题,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四、电子政务的应用现状1.政务服务目前,很多政府机构已经从传统模式转向了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通过数字政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方便地办理政务业务,例如,预约、提交申请、查询业务进度、支付等。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作者:王若钧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4期[提要] 本文分析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可使我们了解电子政务产生的起因、最初的目标和催生电子政务的主要条件。
对于认识电子政务,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信息;服务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4年5月7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一大领域,现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影响着国家经济、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欢迎。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兴起有着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践背景。
一、政府再造之风席卷了当今西方世界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尽管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点,但在当前经济、政治、技术高速发展和环境变数日益增大的条件下,已显得日益笨重而繁琐;以电脑、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范围涉及制度、程序、行为及理念等层面。
变革的目标是重建政府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再造。
西方国家大多主张施行公共管理,并以此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环节,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
二、国际社会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许多西方国家正在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方向转变。
对于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Don Kettle先生给出了如下的描述,他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关注公众而不是官员,重视服务的效能而不是过程,它要以公共服务来塑造政府的行为。
”几年前,国际行政管理科学协会做了一个研究,它要求协会的成员列出行政管理方式变化的驱动因素。
结果,客户服务在财政因素之后高居第二位,高于其他因素如私有化、自我调节和可选择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其优势与挑战。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的手段,提高政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方便获取。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体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电子政务包括政府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三个层面。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机关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政务信息化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的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1.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通过整合、互联政府机关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平台。
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加强了政府工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同时,电子政务还提供了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政府高效决策和科学管理。
2. 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通过建设和完善政府在线服务平台,提高了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在线办事,如网上申报、网上缴费、网上查询等,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3. 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对社会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建设社会公共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通过建立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社会管理手段,如犯罪预防、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电子政务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实现了政府机关之间和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试论述产生电子政务的根源与背景
试论述产生电子政务的根源与背景(姓名:张晓磊学号:1011491002)“电子政务”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1993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PR)的两份报告。
随后便在世界各国兴起,那促使电子政务产生的根源与背景究竟是什么呢?我感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理论基础(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政务的产生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因其具有渗透力强、高倍增性、对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强大带动性以及高创新性的特点,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传播变得更为便利,政府、企业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相对距离缩短了,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变得密切了,从而增强了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信息技术也增强了公民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从而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优势地位,对于传统的政府官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共同管理、民主管理、参与管理成为一种需求和可能。
而1979-1982年发生的那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成了导火索,导致了传统的工业经济走向衰落,从而引发了社会变革,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改革。
为此,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以信息技术、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支柱,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为目的一门叫《办公自动化》(OA)的课程,在经济危机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80年代后期,在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中设置了《办公自动化》(OA)这门课程。
而20世纪末MPA教育开始兴起的时候,开设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就是从信息技术角度阐述办公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而此时,网络技术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互联网得到了普及,促使了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并真正在技术上成为现实。
到了2008年初,在MPA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改为了《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内部管理和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政府效率、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电子政务的意义和作用有了传统政务的基础上,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利用了信息通信技术,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电子政务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政府效率:通过在线办公、自动化流程和数据共享等方式,电子政务可以加快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高工作效能。
2.提升政府服务:通过在线申请、便捷查询和在线支付等方式,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更便利、快捷和一站式的政府服务,方便公民和企业。
3.增强政府透明度:电子政务通过公开信息、政府数据开放和在线公示等方式,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参与。
4.促进政府创新: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创新工具和方法,推动政府部门转型升级,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5.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数字化的政府服务和基础设施,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基本特点电子政务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在线化:电子政务将政务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实现了政务过程的在线化,公民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查询和办理等服务。
2.数字化:电子政务将政府信息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了电子文档、电子记录和数字化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
3.集成化:电子政务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4.开放性:电子政务倡导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对外开放,通过开放式接口(API)和开放数据,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交互和合作。
5.安全性:电子政务需要保证政府信息和公民数据的安全,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安全审计等。
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子政务广泛应用于政府各个部门和业务领域,在实现“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4-3解决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发展战略问题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战略规划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
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
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
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
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
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第一篇: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一、电子政务背景分析1.1 电子政务的含义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行政单位之间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中化,通过不断的发展,确定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化工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实现各部门和协作单位的信息互通,为社会提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最终以实现信息化设备为目标。
电子政务:用信息化手段履行政务,用信息化手段依法行政。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1.2 电子政务主要功能1.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
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公众是很有用处的,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
公开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这对于发扬民主,搞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3.沟通电子化: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并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公众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4.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对于塑造政府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其相关职能和内容上网以外,应建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非常重要。
1.3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政府的服务型职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政府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职能。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1. 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
2. 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信息化政府管理模式,通过电子手段实现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通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提供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 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3.1 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这包括电子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等各种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库、安全保障系统等各种软件支持。
3.2 数据资源整合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二是整合政府的各种数据资源。
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人口信息、财政数据、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互通,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降低信息孤岛。
3.3 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三是提供一站式服务。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可以实现多个政务服务的整合,无需跑多个部门办理业务。
例如,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在线申请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等各类证件,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3.4 透明化与公开性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四是实现政务的透明化与公开性。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可以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让公民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监督能力。
3.5 安全与隐私保护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五是确保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大量信息交流需要进行安全保障,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因此,电子政务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和隐私保护措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电子行业电子政府的发展
电子行业电子政府的发展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行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时,电子政府作为电子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电子行业电子政府的发展,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电子政府的定义和背景2.1 电子政府的定义电子政府是指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将政府的服务、决策和运作过程数字化,以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2.2 电子政府的背景电子政府的兴起源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政府的决策和服务需要更高效和便捷的方式来满足公众的需求。
同时,电子行业的发展也为电子政府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
3.电子政府的发展与应用3.1 电子政府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政府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目前,电子政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移动化:电子政府服务逐渐向移动平台迁移,提供更便捷和灵活的服务。
•社交化:电子政府将与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相结合,以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和舆情。
•云计算:电子政府将采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弹性和高可用性的服务。
•:电子政府将利用技术,提供更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
3.2 电子政府的应用领域电子政府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政府的各个功能部门和业务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电子政府应用领域:•电子政务服务:包括政务大厅、在线办事、政府数据开放等。
•电子政务管理:包括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等。
•电子政务建设:包括政务网站、电子政务平台等。
•电子政务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4.电子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影响4.1 社会影响电子政府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电子政府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方便了公众和企业办事,减少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其次,电子政府促进了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最后,电子政府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有助于建立公平和诚信的社会环境。
4.2 经济影响电子政府的发展对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MPA)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7
但在信息社会,官僚制正面临深刻的危机,官僚 制内部信息结构和激励结构的困境是引起危机的 根源。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 公共管理”运动及以后的理论就是对这一危机的 反应,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对官僚制 所作的改革。 电子政府的建立,使传统的官僚制向网络化方向 发展,促使信息传播打破地域、层级和部门的限 制,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 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 和官僚主义,同时也促使政府进行职能和机构的 整合,也使政府的运作程序更加简明、畅通,这 些都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5
Finall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both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is changing cognitive capacities by empowering populations to become “less passive and better educated”, shifting traditional centres of power.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s are struggling to “define and retain the right mix of competencies in a knowledgebased workforce increasingly characterized by mobility, diversity and assertiveness.”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第一篇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
本章小结
本章分析了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和动因。其中, 背景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信息时代的宏观 环境与电子政府建设的历史机遇;二是现代信息 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可行性。动因主要 涉及四个方面内容:政府信息化建设、适应社会 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政府树立全新形象、构建服 务型政府的需要;政府转变自身职能、进行机构 改革的需要;政府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应国际形 势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一、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电子政府构建提供机遇 1.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化使政府公共管理必须采取信息化方法 2.产业结构的高新技术化使智力劳动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迅 速上升,这一阶层的比重的增加对政府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3.社会的“信息大爆炸”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社会公众 对政治参与的要求和政治参与的程度迅速提高,因而必然要求 政府公共管理的信息化。 4.在当代社会成本效益核算的标准下,要保证政府管理的高效 率,就必须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 5.目前,国际互联网上只有不足千分之一的信息是中文信息, 这与汉字在世界上拥有最多使用者的情况是极不相称的。
第一章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
制作人
本章重点问题
关键术语
• 电子政府建设提出的背景 • 电子政府建设的动因 • 现代信息技术的构成
• 政府管理信息化; • 现代信息技术
行政学院
2
第一章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 因
第一节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第一节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造 条件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2.信息传递技术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4.信息施用技术
第二节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1章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
1.2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1.2.1 府信息化建设适应社会网络化发展需要
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的标志。
实现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网络化。
P10.“在经济生活中,网络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一种经济发 展因素。”
1.2.2 政府树立全新形象、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1.2.3 政府转变自身职能、进行机构改革的需要 1.2.4 政府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 需要
(2)人的信息化
P5.智力型劳动者、专业知识的那里劳动者、知识型人才;
P5-6:(3)、(4)、(5)
1.1.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造条件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 1.感测与识别技术
• 2.信息传递技术
•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 4.信息施用技术
P8第二段:如果对“电子政府”一次进行解 构的话,可以发现它有“电子”和“政府” 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前者 是技术工具范畴,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 性,以效率为基本目标取向。后者主要实现 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秉承社会公平的价值 理念,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 电子政府本身同时包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两部分,其应然关系是工具理性必须为价值 理性服务,归属于价值理性。
• 第一章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
1.1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2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1.1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1.1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电子政府构建提供机遇 1.1.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 造条件 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表现: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
P4.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信息大爆炸”;
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研究报告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手段,提供行政服务和开展政务活动的方式。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优化行政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和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对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电子政务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方便公民和企业获取政府相关信息、办理行政手续以及参与政府决策的一种方式。
电子政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从最初的网上政府门户网站到现在的在线政务办理平台,电子政务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电子政务的重要性1. 提高政府效能。
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政府行政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行政冗余和浪费,提高行政效率和纪律。
2. 增强政府公信力。
电子政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们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3. 优化行政服务。
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更便捷的行政服务,公民和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政府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减少办事时间和成本。
三、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1. 技术挑战。
电子政务涉及到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如数据安全、网络稳定、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加强投入和技术人才建设。
2. 隐私和安全隐患。
电子政务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果信息泄露或被滥用,将对公民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公民隐私和信息安全。
3. 数字鸿沟问题。
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公民和企业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好处,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力度,缩小数字鸿沟。
四、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展望1. 强化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
政府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保护公民和企业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2. 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
政府需要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技术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府
•第1章•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本章分析了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本章内容涉及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和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等。
•1、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决定因素P2•(1)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化使政府公共管理必须采取信息化方法。
•(2)由于产业结构的高新技术化而使智力劳动阶层在总人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从而要求政府管理的信息化。
•(3)由于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和政治参与程度迅速提高。
•(4)为了保证政府管理的高效率。
•(5)中国政府信息化程度严重不足。
• 2. 现代信息技术的构成P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 3.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P4(1)数字化。
(2)网络化。
(3)自动化。
(4)多样化• 4. 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P7•(1)是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的需要;•(2)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3)是建立廉洁、高效、公平、务实政府的需要;•(4)是民主参政、议政的需要;•(5)是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6)是政府树立全新形象的需要。
•第2章•电子政府的概念和角色定位•本章分析了与电子政府密切相关的概念,分析了电子政府与现实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 2. 政府要上网,就必须真正上网。
这里所说的“真正上网”的含义P15•包括信息共享、政府职能上网并有效行使、管理的有序进行、网上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形象的维护等。
• 3. 政府职能上网的内容范围P15•政府上网主要是政府的职能上网。
政府应该循序渐进地拓展网上的职能范围。
• 4. 电子政务的内容P21•(1)从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看。
•第一,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第二,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第三,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2)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看。
•第一,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
•第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第三,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
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
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第十一讲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学习要点:电子政府的涵义及其必要性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主要阶段及应遵循的原则企业型政府的涵义及其基本原则无缝隙政府的涵义及其内容公共管理中的“顾客”、“顾客导向”的内涵顾客导向对公共管理的积极意义公共管理多模式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意义第一节电子政府一、电子政府产生的背景(一)电子政府的内涵电子政府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二)电子政府的特征(1)重视现代信息科学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
(2)政府信息具有公开和可获得性。
(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
(4)更有效率。
(三)电子政府产生的背景1.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提供了构建电子政府的机遇(1)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化,要求政府管理必须采取信息化方法。
(2)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和劳动智力化,对政府管理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3)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公众的政治参与,要求政府管理的信息化。
(4)政府运行的成本效益标准的提高,要求政府管理的信息化。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电子政府创造了技术条件二、电子政府的主要内容(一)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就是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以非手工劳动的方式完成办公业务活动,使人们的一部分办公业务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特定目的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二)政府上网政府上网是指政府为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潮流,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为目标,在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方式不断作出适应性改革和转变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 in writing about the role of IT in government, argues that „technology is a catalyst for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 at the levels of the individual, group, organization and institution‟. A. Andrew E. Chadwick B. Darrell M. West C. Jane B. Fountain D. Thomas B. Riley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5
Finall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both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is changing cognitive capacities by empowering populations to become “less passive and better educated”, shifting traditional centres of power.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s are struggling to “define and retain the right mix of competencies in a knowledgebased workforce increasingly characterized by mobility, diversity and assertiveness.”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1
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官僚制是同欧洲中央集权 国家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向城市化、工业化迈进,官僚制逐渐成为占据 社会生活领域主导地位的组织模式。 而到了20世纪,官僚制成了几乎所有国家政府 治理的理想选择,成为现代性的重要标志。然 而,官僚制在表现出其管理效能的同时,也暴 露其固有的缺陷,“摒弃官僚制”的呼声不绝 于耳,官僚制自身的命运在今日成了问题。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4
(1)官僚制的非人格化祛除了各种“人为因素” ,意味着使人际关系转变为物的关系,由此产 生的官僚式的冷漠态度必然降低组织的工作效 率。 (2)官僚制过分根据规则行事,极易导致“目标 替代”现象,即规则本身取代了效率而成为组 织的目标,从而往往培养出墨守成规者而不是 创新者,鼓励行政人员规避风险而不是勇于承 担责任,鼓励他们浪费而不是有效利用稀缺资 源。
assertiveness 自信,魄力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6
Jane B. Fountain in writing about the role of IT in government, argues that „technology is a catalyst for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 at the levels of the individual, group, organization and institution‟.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0
电子政府是信息社会政府治理的核心模式,其 实质就是把工业化社会的官僚制政府范式变革 为新的治理范式。官僚制是最适应工业社会的 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电子政府是对官僚制的 创新与超越。以公众为中心、顾客至上、政府 绩效是电子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行政组织结 构的扁平化与网络化、公共权力行使分散化与 民主化是电子政府治理的范式要求。 就政府自身而言,官僚制的困境是电子政府兴 起的直接诱因。
第二讲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2.1 推动电子政府产生的因素 2.2 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的影响 2.3 电子政府的发展阶段
2.1 推动电子政府产生的因素
英语世界中,第一次出现是1993年。
The term, e-government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1993 by the U.S. NPR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Since then,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 have conducted various researches and developed diverse e-governme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ges in social, economical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s.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5
(3)官僚组织的封闭性和理性经济人特性使官僚机 构成为某种利益群体,通常会追求预算规模和公 共权力的不断扩大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其 行为常常偏离公共效用最大化方向。 (4)官僚体制是一种缺乏竞争效率的制度安排,报 酬的取得是依据在等级金字塔中所处的层级,而 与个人的劳动绩效关系不大甚至无关,这就使得 官员缺乏内在的激励,形成论资排辈的不良现象 ,从而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7
但在信息社会,官僚制正面临深刻的危机,官僚 制内部信息结构和激励结构的困境是引起危机的 根源。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 公共管理”运动及以后的理论就是对这一危机的 反应,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对官僚制 所作的改革。 电子政府的建立,使传统的官僚制向网络化方向 发展,促使信息传播打破地域、层级和部门的限 制,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 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 和官僚主义,同时也促使政府进行职能和机构的 整合,也使政府的运作程序更加简明、畅通,这 些都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3
官僚制突破了以等级门第为标准的家长制管理模 式,消除了社会组织管理领域的非理性和非科学 的因素,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中普遍存在的任人 唯亲、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关系、官员决策的 任意性与不可预测性等弊端的有效纠正。 官僚制又隐含着一种内在的二律背反: 效率“悖论”。官僚制的深入应用和发展日益显 现出低效率的困境。
电子政府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 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大量繁杂的行 政管理事项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 实施,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重新确定 政府职能。 电子政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以互联网技术为技术基础,融合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 办公业务与信息技术全面充分的整合,电子政府中的各种 系统与办公人员履行其职责融为一体; 电子政府的外延已扩展到传统办公业务以外的相关领域; 电子政府涵盖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辅助决策; 电子政府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2
官僚制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规则,具有非人格倾向。体现为组织内 部的各种法律、法规,其实施和应用对所有组 织的成员是一视同仁的。 (2)以劳动分工为基础,遵循严格的等级原则, 管理以服从为基本原则。 (3)专业化倾向。 (4)政治与行政两分。行政官员执行政策而不参 与政策制定,保持“价值中立”,并假定公共 利益是公务员个人的惟一动机,应做到公私分 明,等等。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8
随堂测验2
1. The term, e-government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 the U.S. NPR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A. 1979 B. 1992 C. 1993 D. 1995 ) by
daunting adj. 使人畏缩的,令人气馁的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4
Roy (2001) points to three main sets of interrelated forces driving the emergence of a new governance environment which he refers to as “e-governance”: Spatial; Digital; and Cognitive. Driven by globalization, new spatial considerations are changing our notion of place as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forces create new interdependencies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Also, a digital world driven by “internet time” has led to “instantaneous decisions and accessibility”, where “speed and responsiveness become the hallmarks of performance.” hallmark 特点, 品质证明
2012年12月1日2时11分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2
The concept of e-government was initially introduced in 1979 by Simon Nora and Alain Minc in their report on building the civil and political society using “télématique” or telematic(远程信息处理). They defined telematic as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described how all aspects of society – such as education, health and daily activities – would benefit from utilizing these two technologies. This w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applying long-term strategies from government and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