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草船借剑的成语故事,出自三国时期,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故事,它源自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中。

当时,楚国的军队围攻着齐国的城池,齐国的将军韩信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士兵们在城墙上挂起了许多草人,然后派人去楚国的军营中传话说,齐国已经用了很多箭,但是还是不够,请求楚国借箭。

楚国的将军听说齐国要借箭,就派人送去了大量的箭矢。

齐国将士接到箭矢后,立刻将箭头换成了纸牌,并且在箭矢上绑上了火把,然后用草船送到楚国的军营中。

楚国的将士见到齐国要借箭,大喜过望,纷纷将箭矢送到城下。

齐国士兵接到箭矢后,立刻点燃了箭矢,然后用弓射向楚国的军营,楚国的军营立刻起了火,箭矢也被齐国的军队所夺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草船借箭是韩信用计谋,用草人和纸牌箭矢欺骗楚国,从而成功夺取了楚国的箭矢。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候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我们可以利用对方的傲慢和愚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同时也告诉我们,智慧和计谋在战争中同样重要,它们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改变战局的局面。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找到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时候,不一定要直接硬碰硬,而是可以用巧妙的方法来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能力。

总之,草船借箭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和生活中同样重要,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取得胜利。

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对手的弱点和破绽,用巧妙的方法来应对挑战,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意义是深远的,希望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敢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就。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篇1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高出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生出一计,以借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出,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狡猾阴险。

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天,擂鼓呐喊,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流产”的同时,衬托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由此我也反思自己。

每当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以便脚踏实地赶上去,而是希望学习好的同学在考试中多出错,这样就不会超过自己。

这种心态不正是妒忌的表现吗?假如我任由嫉妒这根毒草肆意生长,它就会使我失去健康的心态,也不可能团结同学,而且即使自己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惭愧啊!其实学习好的同学是榜样,又是尺子,他们可以让我找出差距,只要自己更勤奋、执著,总会有进步的。

总而言之,妒忌的危害性非常大,它害人又害己,书中的周瑜正是被自己的嫉妒心气死的。

因此,我要从小就把嫉妒心根除掉,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篇2《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它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

趁着暑假,我就从书架上抽出了《三国演义》,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动荡岁月,去体会书中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

当时的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草船借箭,又称“草船借箭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南方,而孙权则率领东吴军队与曹操对抗。

在战争中,曹操的军队需要箭矢,而东吴的军队却有充足的箭矢。

于是,曹操派遣荀攸前去向孙权借箭。

孙权本来并不想借箭给曹操,但是他却接受了曹操的请求。

孙权派人告诉曹操说,他愿意借箭给曹操,但要求曹操派人来取箭。

曹操派遣徐晃前去取箭,但是徐晃却被东吴的军队拦住了。

孙权派人告诉徐晃说,箭矢已经准备好了,但是需要草船来运送。

徐晃只好回去向曹操汇报情况。

曹操听说需要草船来运送箭矢,便派遣张辽前去准备草船。

张辽在河边准备了许多草船,然后将箭矢装载上船。

东吴的军队看到曹操的军队用草船来运送箭矢,都觉得非常好笑,认为曹操是在用草船来运送箭矢,根本不可能成功。

然而,曹操的军队却成功地用草船运送了箭矢。

当箭矢运到曹操的军队手中时,曹操的军队大获全胜,击退了东吴的军队。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故,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战术之一。

草船借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够成功。

曹操借箭用草船运送箭矢,打破了敌人的预料,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要善于运用智慧,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草船借箭故事是一则充满智慧和战略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寻找突破口,才能够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故,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下面我们来看看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欢迎阅读借鉴。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成语故事《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十分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非常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蜀国军师诸葛亮运用计谋从曹操处骗得十万支弓箭,让心胸狭窄的周瑜想杀害自己阴谋落空。

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一起来看看草船借箭的故事,欢迎阅读!《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简短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简短

2018--2019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物理试卷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正确的得4分,选对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零分)1.把六个相同的小灯泡接成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甲、乙两电路所消耗的总功率分别用P 甲和P 乙表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甲 乙A.P 甲=P 乙 B .P 甲=3P 乙 C.P 乙=3P 甲D .P 乙>3P 甲2.有额定电压都是110 V ,额定功率P A =100 W ,P B =40 W 的电灯两盏,若接在电压是220 V 的电路上,两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那么电路中消耗功率最小的电路是图中的哪一个( )3.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10 cm ,bc =5 cm ,当将A 与B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 A ;若将C 与D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A .4 AB .2 AC .12 AD .14A 4.如图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Q 为这条轨迹上先后经过的两个点,由此可知( )A .三个等势面中,a 电势最高B .质点在Q 点时,加速度较小C .带电质点通过P 点时动能较大D .质点通过Q 时电势能较小5.如图所示,直线OAC 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曲线OBC 表示同一直流电源内部的热功率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若A 、B 点的横坐标均为1 A ,那么AB 线段表示的功率为( )A .1 WB .6 WC .2 WD .2.5 W6.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三个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L 1变亮,L 2和L 3均变暗B .L 1变亮,L 2不能确定,L 3变暗C .L 1变暗,L 2和L 3均变亮D .L 1变亮,L 2变亮,L 3变暗7.一个动能为E k 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平行板电容器,飞出电容器时动能为2E k .如果使这个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那么它飞出电容器的动能变为( )A .8E kB .5E kC .4.25E kD .4E k8 (多选)如图所示,在a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粒子到达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设a 、b 所在的电场线竖直向下,a 、b 间的高度差为h ,则( )A .带电粒子带负电B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mghqC .b 点场强大于a 点场强D .a 点场强大于b 点场强9. (多选)如图所示,长为L 、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电场中,一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斜面底端A 点开始沿斜面上滑,当到达斜面顶端B 点时,速度仍为v 0,则( )A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mgL sin θqB .小球在B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 点的电势能C .若电场是匀强电场,则该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一定为mg sin θqD .若该电场是斜面中垂线上某点的点电荷Q 产生的,则Q 一定是正电荷10. (多选)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元件是非线性元件,所以不能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在某状态下的电阻B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5 Ω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11.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L是小灯泡,C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有一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极板间静止不动.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则( )A.L变亮B.L变暗C.油滴向上运动 D.油滴向下运动12. (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势E1=E2,短路电流I1>I2B.电动势E1=E2,内阻r1>r2C.电动势E1>E2,内阻r1<r2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第II卷二.填空题(共2小题,计18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13.I(4分)(1)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则读数依次为________mm、________mm.甲乙II. (6分)如图所示为一多用电表的表盘,其中A、B、C为某同学测量时指针所指的三个不同位置,由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该同学选择了“×10”挡来测量电阻,则A指针对应的测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 Ω;(2)如果该同学选择了“50 V”的直流电压挡来测量电压,则C指针对应的测量的电压________V;(3)如果该同学选择了“250 mA”的直流电流挡来测量电流,则A指针对应的测量的电流为________ mA.14.(8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0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图中读数为___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___mm.甲乙(2)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最后由公式ρ=________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各为1.6 V和0.4 A.当S断开时,它们的示数各改变0.1 V和0.1 A,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6.(8分)某一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所示,重物质量m=50kg,电源的电压为U=110 V,不计电源内阻及各处摩擦,闭合电键S,当电动机以v=0.90 m/s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I=5 A(g取10m/s2),由此可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为多少?17. (9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极板长为L,极板间距离为d,极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P、M两点恰好处在电容器的边缘,两极板正对区域均看成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由两极板中的P点从静止开始沿与极板平行的直线运动到M点,此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W,重力加速度为g,求:(1)液滴的电荷量;(2)液滴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3)液滴到达M点时速度的大小.18. (9分)如图所示,线段A为某电源的U­I图线,线段B为某电阻的U­I图线,当上述电源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求:(1)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多大?(2)电源内部损耗的电功率是多少?(3)电源的效率η多大?高二物理参考答案1B 2C 3A 4C 5C 6C 7C 8ABC 9 AC 10BD 11BD 12AD 13.I 答案: (1)17.5(2分)23.35 (2分)解析: (1)题图甲读数: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5×0.1 mm=0.5 mm ,最后结果是17 mm +0.5 mm =17.5 mm.题图乙读数: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数是7×0.05 mm=0.35 mm ,最后结果是23 mm +0.35 mm =23.35 mm.II 答案:(1)220(2分) (2) 12.0(2分) (3)100 (2分)解析:多用电表测电流或电压时,只要根据旋钮所指示的量程看表盘相对应的刻度弧线,根据读数规则,直接读出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即可,而欧姆表的刻度指示数乘以挡位倍率才是电阻的测量值.14. (8分)答案: (1)24.12 ~24.14 0.515~0.518 (2)偏小 πd 2U4Il解析:(1)金属丝的长度为24.12~24.14 cm,直径读数为0.515~0.518 mm.(2)采用安培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不是无穷大,电压表有分流,从而电流表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由R =UI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由R =ρl S ,R =U I ,S =14πd 2,可得ρ=πd 2U4Il.15. (8分)答案: 2 V 1 Ω解析:当S 闭合时, R 1、R 2并联接入电路,当S 断开时,只有R 1接入电路,此时路端电压增大、干路电流减小.当S 闭合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E -Ir, 即1.6=E -0.4r ①(3分)当S 断开时,只有R 1接入电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E -I ′r, 即1.6+0.1=E -(0.4-0.1)r ②(3分)由①②得:E =2 V ,r =1 Ω. (2分) 16(8分)答案 4.0 Ω解析:电动机消耗的总能量一部分转化为重物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故P 电=P 机+P 热(2分)其中P 电=UI ,P 机=mgv ,P 热=I 2R (2分) 所以有IU =mgv +I 2R (2分) 所以R =IU -mgvI 2=4.0 Ω. (2分) 17. (9分)答案:(1)Cmgd cos αQ(2)g sin α(3)2⎝ ⎛⎭⎪⎫gL sin α-W m解析: (1)板间电压U =Q C,电场强度E =U d,对液滴,有qE =mg cos α,(2分)联立解得液滴带电荷量q =Cmgd cos αQ.(1分) (2)释放瞬间,有mg sin α=ma ,(2分) 故液滴的加速度a =g sin α. (1分)(3)对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α-W =12mv 2(2分)故液滴到达M 点时的速度v =2⎝⎛⎭⎪⎫gL sin α-Wm .(1分) 18. (9分)答案: (1)4 W (2)2 W (3)66.7%解析:(1)由A 的图线可读出电源电动势E =3 V ,内阻r =E I m =36Ω=0.5 Ω(2分)从图象的交点可读出路端电压U =2 V ,电路电流I =2 A(1分) 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 出=UI =4 W. (1分) (2)电源内部损耗的电功率P 内=I 2r =2 W. (2分) (3)电源的总功率为P 总=IE =6 W(1分) 故电源的效率为η=P 出P 总×100%≈66.7%.(2分)。

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

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

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的出处与成语故事【出处】《三国演义》。

三国时,最强的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君主孙权被迫与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曹。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

当时,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的大军。

曹操派遣大将周瑜率领军队攻打东吴,孙权和刘备只有少数兵力,面对曹操的强大军队,他们陷入了被动局面。

于是,周瑜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就是借箭。

周瑜派遣部下向曹操的军队发出挑战,声称要借箭。

曹操自信满满,派人将箭尽数送到周瑜的军营。

周瑜接到箭后,却并没有将箭用于进攻,而是将箭头都砍断,然后用草船运送给刘备。

曹操见草船过来,以为东吴军队要渡江进攻,于是下令箭手射箭。

然而,箭头都被砍断了,箭无法射中刘备的军队,于是曹操的大军浪费了大量箭矢。

刘备得到了大量的箭矢后,士气大振,准备迎战曹操的军队。

在周瑜的精心策划下,东吴和刘备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进攻,赤壁之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周瑜的草船借箭计策,巧妙地利用了对手的自负和骄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找准对手的弱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也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人们常常引用的典故之一。

它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要善于变通,善于运用智慧,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战争典故,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善于变通,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是战胜对手的关键,只有善于运用智慧,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完整版)草船借剑的故事

(完整版)草船借剑的故事

(完整版)草船借剑的故事引言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刘备借江东孙权手下的剑,实际目的却是为了借得箭矢。

这个故事以智谋卓越、机智勇敢和策略性操纵闻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详细叙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示刘备的智慧和勇气。

草船借箭的背景刘备当时正面临曹操大军的围困,箭矢告急。

寿春城内可得的箭矢非常有限,刘备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箭矢短缺的问题。

于是,他决定借用江东的箭矢。

机智的计谋1. 刚开始,刘备派出几个亲信送信给江东孙权,请求借箭,并将在江边放置草船。

刘备故意不提借箭的事情,而只提借剑。

这样一来,刘备能够暗中观察孙权对这个请求的反应,并判断江东箭矢是否充足。

2. 孙权接到刘备的请求后十分疑惑,不明白为何刘备只请求借剑。

但是,考虑到刘备在曹操围困下的困境,孙权带着心存怀疑的态度同意了借剑的请求,派出了庞统前去将剑送到刘备的草船上。

3. 庞统看到草船上并没有剑,对刘备的身份和目的表示了疑惑。

刘备借机向庞统解释了自己需要箭矢的困境,并请求庞统将请求转告孙权。

4. 孙权接到庞统的转告后,认识到刘备借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借箭。

孙权了解到刘备所面临的箭矢短缺问题后,同意了借箭的请求,并将箭矢用草车送到刘备处。

借剑借箭的成功刘备拿到了按钮箭矢后,马上组织人马与曹操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因为箭矢的补充,刘备大军士气高昂,乘胜追击,成功击退了曹操大军,保住了寿春。

结语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示了刘备的聪明才智和善用战略的能力。

通过巧妙的计谋和策略,刘备成功地借到了江东的箭矢,并最终战胜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勇气,寻求非常规的解决办法。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故意为难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诸葛亮借助东风与大雾,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周瑜嫉妒诸葛亮,想借机害死他。

周瑜要求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并且要他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就得处死。

经过:诸葛亮在船上扎满稻草人,故意在雾天靠近曹营。

曹军误以为诸葛亮来袭,纷纷射箭,诸葛亮的稻草人上插满了箭。

结果:诸葛亮三天便将十万支箭如数交付给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赏析: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

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

文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

两人说话时的表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经却心怀鬼胎,官腔十足却步步紧逼;诸葛亮投其所好顺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陈仓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他们的精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蜀汉与魏国之间的战争中。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利用智谋,借箭与魏国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故事开始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现魏国大军准备进攻蜀汉。

为了对抗大军,蜀汉缺乏充足的箭矢。

诸葛亮明白没有足够的箭矢将导致蜀汉军队战斗力的严重下降,因此他需要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先是派出亲信人士刘备前往江夏地区寻找箭矢,希望通过购买或者借用来解决蜀汉军队的箭矢短缺问题。

但是在刘备的努力下,他并没有找到足够的箭矢。

于是,诸葛亮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办法。

在得知魏国大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诸葛亮决定利用智谋来解决箭矢短缺的问题。

他让人们传播谣言,声称蜀汉拥有大量箭矢,并且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射击测试。

这引起了魏国大军的注意,他们认为蜀汉有足够的箭矢来应对战斗。

魏国大军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害怕并且开始退缩。

诸葛亮利用这个机会,派出使者与魏国将领曹操进行接触。

他向曹操借箭,并保证在还箭之后,蜀汉会送还曹操更多的箭矢。

曹操考虑到诸葛亮之前的智谋,并且相信蜀汉确实拥有大量箭矢,因此答应了他的要求。

曹操派出大量箭矢给蜀汉,并派人监视确保蜀汉不会骗取箭矢并逃跑。

诸葛亮在拿到箭矢之后,立即开始组织蜀汉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射击测试,以显示蜀汉的实力和箭矢的充足。

魏国大军看到这样的场面,进一步恐惧,退却得更远。

在射击测试结束后,诸葛亮按照之前的约定,送还了曹操所借的箭矢,并且还多送了一些箭矢作为感谢。

曹操接受了蜀汉的恩惠,相信了他们的诚实和诸葛亮的智慧。

通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谋和机智。

他利用虚张声势和谣言,成功吓退了魏国大军,并借到了足够的箭矢解决了蜀汉的危机。

这个故事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智谋战术的重要性,并且被后世广泛传扬。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什么事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什么事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什么事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嫉恨诸葛亮的才智,因此设计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将计就计,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最后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曹操处骗得了十万支箭;诸葛亮将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的出处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

当时周瑜嫉恨诸葛亮,因而设计陷害诸葛亮,最后诸葛亮利用自己谋略和才智,从曹操那里骗得了十万余支箭的故事。

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的故事,但是这件事与诸葛亮有关,而是孙权利用草船从曹操处骗得箭枝的故事。

在建安十八年时,孙权和曹操在濡须交战,曹操让士兵往孙权所在的船射箭,希望让船因为受重不均而翻船,但是孙权调转了船的方向,让船两面受箭,最后船只得以平衡。

草船借箭相关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派遣黄盖率领一支小船前去偷袭曹军。

在这个故事中,草船借箭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典故,它展现了智慧和策略的妙用,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下面我们来具体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攻打荆州,曹操派夏侯惇率军前去支援。

刘备派遣黄盖率领一支小船前去偷袭曹军,但曹操军队防备森严,黄盖难以得手。

于是,黄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在小船上装满了干草和麻布,然后点燃了火焰,让小船飘向曹军的大船。

曹军见小船飘来,以为是黄盖投降,纷纷放箭射击。

黄盖趁机命令船上士兵划船逃跑,曹军的大船上箭矢射向了小船,结果小船上的干草和麻布立刻着了火,火势迅速蔓延,曹军的大船被烧成了一片火海,造成了重大损失。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黄盖利用了敌人的心理,巧妙地借用了曹军的箭矢,最终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头脑,寻找出路。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古代的典故,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敌人时,要善于变通,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善于寻找突破口。

同时,也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智慧,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典故,它展现了智慧和策略的妙用,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头脑,寻找出路。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像黄盖一样,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草船借箭》相信每个读过它的人会对其主要内容概要有自己不同的概括,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欢迎阅读!《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1一天,周瑜让诸葛亮十天内造10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

第三天早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用长绳把二十只船连起来,在上面放上稻草人。

二十只船来到曹军水寨,曹操下令放箭。

这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内对饮,雨点般的箭一起射向二十只船。

过了一会,二十只船的一侧已经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让船掉头,让船的另一侧受箭,于是另一侧也被射满了箭。

当太阳升起时,大雾散去,船上大约被射了十几万只箭。

诸葛亮朝着曹军的水寨大声的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曹操这时才明白自己中计了。

当返回陆地时,船上已经有十多万只箭了,周瑜佩服不已。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2周瑜看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于是周瑜利用商议军事的借口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算清了周瑜的心思。

周瑜其实是想让诸葛亮用十天的时间造好10万支箭,并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心里有把握,一口答应了周瑜的要求还将时间缩到了三天。

终于有一些不明白,就让鲁肃打听诸葛亮的行动,还叫军匠们故意延迟时间,不给他准备材料。

诸葛亮请鲁肃帮他准备一些东西,并不让周瑜知道。

鲁肃果然没向周瑜说。

第一二天都没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和周瑜一起去取箭。

那个时候他们带着20条船,每条船上30名士兵,1000多个草把子,行驶在江上。

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排开,并叫军将们擂鼓呐喊。

曹操听见了声音,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不一会儿传一边上的草靶子里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逼得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1000多个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曹操知道上了当,但船已经驶出20多里。

周瑜长叹一声,觉得自己真不如诸葛亮,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3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假意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并让他当面立下军令状。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草船借箭》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

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故事出自三国演义,故事主角主要是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很有才能的两个人,周瑜对于诸葛亮的情感就是羡慕嫉妒恨,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二虎却同时在一个山里,两人同时效力于刘备。

周瑜出于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一次刘备的队伍武器匮乏,周瑜逮到机会刁难诸葛亮,命令诸葛亮在10天之内交出10万之箭。

10万支箭首先光从数字上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摆明了就是周瑜想让诸葛亮难堪。

但是诸葛亮却告诉周瑜只要3天。

诸葛亮问鲁肃借了船和士兵,总共是20条船和600个士兵。

这么一点人数怎么能够平白无故拿来10万支箭呢?诸葛亮在20艘船上放满干草垛,然后用布盖上,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去取箭。

诸葛亮将装满干草的20条船用绳索连成一条,然后往北方开去,当时江面上雾[〕气很大,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轮廓。

鲁肃被请来拿箭,看着这些场面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明白诸葛亮到底要做什么。

船在长江上顺着水流朝北驶去,而那面恰好是曹操的阵营,快靠近曹军的时候诸葛亮下令将20条船按照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的方式一一排好,然后让那600个士兵一边敲鼓一边呐喊,这种阵仗就是士兵打仗时的阵营。

曹操听到了击鼓呐喊声,但是考虑当时的大雾天气,所以曹军并未出来迎战,这也是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而做的决定。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是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是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草船借箭的简要复述

草船借箭的简要复述

草船借箭的简要复述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将军范蠡利用智慧和勇气成功借到了秦国的箭,为楚国赢得了战争胜利的故事。

范蠡是楚国的一位贤臣,他深知楚国与秦国战力悬殊,无法直接与之对抗。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派人在秦国大军行进的路上种下了大量的麦子,并雇佣了一些农民饲养大量的鸭子。

范蠡的目的是利用鸭子吃麦子的习性,诱使秦国的士兵们相信楚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后勤补给,进而降低他们的警惕性。

秦国的将军白起得知楚国有了大量的麦子和鸭子后,决定派人前去调查。

当调查人员看到楚国境内的麦田和鸭群时,他们确信楚国确实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并向白起报告了这一情况。

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将军队分成两路行军,一路攻打楚国的军队,一路攻击楚国的后勤补给。

这时,范蠡派出一支由草船组成的船队,向秦国的军队表明楚国愿意向秦国提供粮食援助。

秦国的将领们对此表示欢迎,并派出人员前去接收。

范蠡事先已经在船上放置了箭,当秦国的士兵们上船后,楚国的军队开始向他们射箭。

秦国的士兵们大惊失色,纷纷跳入江中逃生。

楚国的军队趁机登上秦军的船只,将其夺取。

范蠡利用了秦军的轻信和贪婪,借着草船成功地借到了秦国的箭,
并将其用于楚国的战争中。

楚国凭借这些箭矢,击败了秦国的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强敌的重要因素。

范蠡凭借他的智慧找到了秦国军队的弱点,并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战胜了秦国。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善于思考,运用智慧,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也能找到战胜他们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一节将诸葛亮的胆识智谋刻画得入木三分,有如神人一般竟能准确推测到风起雾涌的关键时刻,成功借回万箭,鼓舞士气,令人敬仰、折服。

以下是大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释义】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
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延伸阅读:
草船借箭故事的原型
草船借箭现在是一个成语,比喻通过运用谋略,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语来源大家也耳熟能详,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桥段之一。

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让诸葛亮用十天的时间造十万之箭,结果诸葛亮信心满满地说只需要三天。

结果诸葛亮第三天时,在大雾的掩护下,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与鲁肃带了二十艘草船向曹军借下了这十万支箭。

故事的最后,诸葛亮还与鲁肃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谨岂能害我。


这段故事可谓是精彩之极,被各种形式地演绎。

我最早是在评书上听到的这个故事,我当时就在想,曹操的军队当时如果射的是火箭(因为诸葛亮已经用过两次火攻了,所以老能想到火攻),别说是全部用火箭,就算是偶尔射个几支过来,那会是什么后果啊,诸葛亮乘的可是草船哪。

诸葛亮就算能算到有大雾、也能料到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那他能料到曹操不会发两支火箭吗?想到这里还真为诸葛亮捏把冷汗,同时也为曹操的愚蠢感到懊恼。

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原来这些故事不是真实的都是罗贯中编撰的,不过草船借箭这么高明的手段应该也不是罗贯中自己就能想象的出来的吧。

于是搜索资料,找到了两个跟草原借箭比较像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三国志》上说,建安18年,曹操攻打濡须口,孙权相拒了一个多月,曹操见孙权的军容整肃,就退兵了。

在该处的注释上说道,孙权有一次乘大船视察曹营,曹操就命令弓箭手放箭,一时间弓弩齐发,使得孙权所乘的大船都重心不稳了,孙权就命令将士掉头,让船另一面也受箭,大船才又平衡,安全地返回去了。

这个故事里已经有了草船借箭的影子,不过孙权在这里可不是为了借箭,而是为了“箭匀船平”。

罗贯中是明朝人,他看的历史当然不会只局限在三国,于是以下这则故事他应该也是看到过的。

那就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
派唐朝降将令狐潮带领着四万叛军去攻打雍丘城,雍丘守将张巡指挥着几千将士英勇作战,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

可是时间一长,城里的弓箭快要用完了,将士们很焦急。

后来张巡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命令士兵们扎了成千的草人,还给草人穿上黑衣服,在一天深夜,张巡让士兵们用绳子系上草人,顺着城墙往外吊了下去。

令狐潮的兵士发现雍丘城头有许多人爬了下来,赶快报告给了主将。

令狐潮断定张巡进行偷袭,就命令兵士一齐向草人射箭。

等放到天色发白,才看清了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

张巡让士兵们把如同刺猬的草人拉上城来把箭拔下来一数竟有几十万支之多,解决了城内弓箭的问题。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看,草船借箭的模型应该就很清晰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