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漫谈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教师素养的ppt
![教师素养的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5c0d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3.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技术培训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以提高 教学效果。
跨学科学习
教师需要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了解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与实践
01
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教学质量。
0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
教师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发挥自 己的专业优势和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鼓励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06 教师素养的提升途径
持续学习
专业知识更新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以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教学能 力的提升。
会。
提升学校形象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 的形象和声誉,具备良好素养的 教师团队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形
象。
教师素养的构成要素
教育理念
专业知识
教学技能
管理能力
沟通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 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 科基础和广泛的教育学 、心理学知识,能够有 效地传授知识、技能和 思想。
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
尊重学生个性
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 充分发展。
维护学生权益
教师有责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学生的权利,保障学生的 安全和健康。
大丰·谈教师的人文素养 PPT课件
![大丰·谈教师的人文素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e8aa676c85ec3a86c2c546.png)
——《短歌行》
十一、几个历史文化人物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3岁丧父。50 岁做官,4年后周游列国14年,屡屡碰壁,九死一 生。70岁著书立说,整理《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典籍。73岁去 世。
屈原(前340年正月初七—前278年五月初五 )。字平原,贵族出身。前期,曾奋发有为,为 楚怀王左右,位于国家权力中心。后从事变法, 遭腐朽势力馋毁,被楚怀王疏远。后期,烦恼痛 苦,理想破灭,再度被流放,在长江以南流浪十 余年。62岁时,在远方闻郢都被秦军攻破,悲愤 至极,“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五、几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八、关于《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前11世纪) 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风”,15国风,160首;“雅”,大雅、 小雅,105首;“颂”,周颂、鲁颂、商颂,40 首。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起点和源头。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菀在水中央。
十八、美国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 取耽误的功课。
十一、几个历史文化人物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3岁丧父。50 岁做官,4年后周游列国14年,屡屡碰壁,九死一 生。70岁著书立说,整理《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典籍。73岁去 世。
屈原(前340年正月初七—前278年五月初五 )。字平原,贵族出身。前期,曾奋发有为,为 楚怀王左右,位于国家权力中心。后从事变法, 遭腐朽势力馋毁,被楚怀王疏远。后期,烦恼痛 苦,理想破灭,再度被流放,在长江以南流浪十 余年。62岁时,在远方闻郢都被秦军攻破,悲愤 至极,“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五、几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八、关于《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前11世纪) 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风”,15国风,160首;“雅”,大雅、 小雅,105首;“颂”,周颂、鲁颂、商颂,40 首。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起点和源头。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菀在水中央。
十八、美国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 取耽误的功课。
浅谈人文素养课件
![浅谈人文素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7ef8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0.png)
供思路和借鉴。
历史事件对人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可以了解人 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 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类行为
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历史事件可以启示人们思考问题 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 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的
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研究, 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 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综
04
历史与人文素养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是人类的宝贵遗产,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历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是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 象和人类行为,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文素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
总结词
增强企业软实力、提高品牌形象
详细描述
在企业管理中,人文素养的应用和价值逐渐 被认识和重视。它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软实 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升企 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通过培养员工的 人文素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 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更
合素质。
05
哲学与人文素养
哲学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思维能力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通过思考 和探讨宇宙、人生、价值等根本 问题,有助于我们拓展思维、提
高对世界的认识。
塑造人格品质
哲学强调理性、智慧和真理的追 求,通过哲学的思考和反思,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
神。
历史事件对人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可以了解人 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 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类行为
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历史事件可以启示人们思考问题 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 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的
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研究, 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 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综
04
历史与人文素养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是人类的宝贵遗产,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历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是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 象和人类行为,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文素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
总结词
增强企业软实力、提高品牌形象
详细描述
在企业管理中,人文素养的应用和价值逐渐 被认识和重视。它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软实 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升企 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通过培养员工的 人文素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 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更
合素质。
05
哲学与人文素养
哲学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思维能力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通过思考 和探讨宇宙、人生、价值等根本 问题,有助于我们拓展思维、提
高对世界的认识。
塑造人格品质
哲学强调理性、智慧和真理的追 求,通过哲学的思考和反思,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
神。
中国文化与教师人文素质
![中国文化与教师人文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a5401f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0.png)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中国文化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 族精神。
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中国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吸收时代元素,与时俱进,以适应 现代社会的需求。
02
教师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人文素质的定义与内涵
教师人文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精 神、人文素养和人文价值,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人格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
03
中国文化与教师人文素质的 关系
中国文化对教师人文素质的塑造
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对教 师的人文素质产生深远影响,促 使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
好的行为规范。
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 化遗产,教师通过汲取历史智慧 和艺术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文素
人文素质的提升
教师在接受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 自身的人文素质也得到不断丰富和提 升。
04
提升教师人文素质的途径与 方法
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训
定期开展人文素质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讲师或邀请文化名人进行授课,提高教师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
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人文素养。
发展
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 外来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中国文化强调人文精神、道德伦理、 家族观念、和谐共生等,这些特点深 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方式。
影响
中国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越 南等国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可 见。
经典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漫谈
![经典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漫谈](https://img.taocdn.com/s3/m/6f2cabe4fc4ffe473268ab47.png)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 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灿烂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第十七页,共29页。
海德格尔:
过艰辛,仰望神明。……”
人,要有一种从日常的世俗的生活中“抽身 而出”的精神品质,惟其如此,才能达到真 正意义上的“诗意安居”。这是诗性智慧的 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页,共29页。
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 确提出: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 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 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 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 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 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 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 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 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 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九页,共29页。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这十二字,是孔门教学之目的,也是孔子学术思想之中心。孔子 立己立人,皆以此四端为要求。
“志于道”, 与人生的格局和方向相关。这就要求士人君子 的修身,要立志于仁道、道义,立志于人生最高最基本的准则。 此一立志思想,表征着对高远精神境界的追求,凡有此追求者, 其人生格局必大,人生境界必高。
“据于德”,与人生的基本修养相关。 “德”是我们人生的根据地, 如果没有这根据地,则人之生存于世,人之一切行为,人之与人的 交往,就失去了根本。所以“居于德”是士人君子必须具备的修养。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 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灿烂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第十七页,共29页。
海德格尔:
过艰辛,仰望神明。……”
人,要有一种从日常的世俗的生活中“抽身 而出”的精神品质,惟其如此,才能达到真 正意义上的“诗意安居”。这是诗性智慧的 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页,共29页。
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 确提出: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 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 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 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 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 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 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 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 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 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九页,共29页。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这十二字,是孔门教学之目的,也是孔子学术思想之中心。孔子 立己立人,皆以此四端为要求。
“志于道”, 与人生的格局和方向相关。这就要求士人君子 的修身,要立志于仁道、道义,立志于人生最高最基本的准则。 此一立志思想,表征着对高远精神境界的追求,凡有此追求者, 其人生格局必大,人生境界必高。
“据于德”,与人生的基本修养相关。 “德”是我们人生的根据地, 如果没有这根据地,则人之生存于世,人之一切行为,人之与人的 交往,就失去了根本。所以“居于德”是士人君子必须具备的修养。
教师人文素养漫谈
![教师人文素养漫谈](https://img.taocdn.com/s3/m/9a32b4aaf524ccbff1218432.png)
七、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
㈠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可能是最重要的个人素养,而人文素养的核 心就是人文精神。
可以说人文精神是具有高尚人格、创造素养、发展潜 能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精神应该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人文精神当然直接就是人文素养修炼的内容,人文素 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
文化经典就是一种对人们具有永恒价值的,对 我们构成一种重要的人文经验的著作,是越读 越觉得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的著作。经典是 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民族文明中 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实际上人类文明的成果, 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㈠诵读 ㈡素读
㈢精读
㈣泛读 ㈤读原典
㈥反思
如《汉书· 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 士不素养,不可以重用。”(此时是一种个词组) ②指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
修养,《辞海》说:指在政治、思想、道
德品质通用,可以把素养理解为在素质中 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那一部分、所以可以说思想素养、文化素 养、科学素养。
一、人文知识的特点
㈠人文知识具有相对的非客观性或者说 主观性质
㈡人文知识对研究对象有直接的干预性 ㈢人文知识具有反思性和个体性
二、人文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具有有 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 识”;一类是“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 索,因而其存在只有借助某种活动形式 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教育界特 别是一线教师所认识,教师的实践性知 识也称为教师缄默知识。
2019年-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PPT精选文档
![2019年-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95acf3ee87101f69e31955c.png)
校读:
传抄雕刻必有错误,千字错上一二个字,已是难能可贵,所谓“书经三写, 鲁鱼亥豕”。
校读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四大项:
一是搜补,一是校订,一是考证,一是补录。当然要涉及版本、目录、校雠 的方法,皆已成为专门的学问,而且是治学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点读:
古书大都没有分段、标点断句,所以要学会点读,如韩愈所云:“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 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 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 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 ,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嘉祐集·上欧阳内翰书》)
精纯:读书非集中精神意志,心无旁鹜不可。张履祥云: 学问之道,固尚从容,然一任优游,难晞自得。举其通病,不出五闲(闲思闲
虑、闲言语、闲出入、闲涉猎及接闲人闲事。)果能必有事焉,其诸慆慢,非 惟不敢亦不暇矣。(《淑艾录》) 去此五闲的毛病,才能用心精纯,念兹在兹,除读此书之外,无余事、无余 念,自然可“用志不分”,而能精一、精熟了。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
1.国学教学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国学素养 国学内容广博:经、史、子、集 国学研读艰深: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雠、辑佚、考订 2.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之现状 据《甘肃省白银区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素质现状调查》结论:
自主学习,提升水平的阅读情况很差。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只有21人表示在最近一年中阅读过一本 以上的名著,占10%;169人表示除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外,一年中没有阅读过一本对提高自己的 素质有帮助的书。原因有:没时间;没地方;不爱好。
传抄雕刻必有错误,千字错上一二个字,已是难能可贵,所谓“书经三写, 鲁鱼亥豕”。
校读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四大项:
一是搜补,一是校订,一是考证,一是补录。当然要涉及版本、目录、校雠 的方法,皆已成为专门的学问,而且是治学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点读:
古书大都没有分段、标点断句,所以要学会点读,如韩愈所云:“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 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 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 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 ,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嘉祐集·上欧阳内翰书》)
精纯:读书非集中精神意志,心无旁鹜不可。张履祥云: 学问之道,固尚从容,然一任优游,难晞自得。举其通病,不出五闲(闲思闲
虑、闲言语、闲出入、闲涉猎及接闲人闲事。)果能必有事焉,其诸慆慢,非 惟不敢亦不暇矣。(《淑艾录》) 去此五闲的毛病,才能用心精纯,念兹在兹,除读此书之外,无余事、无余 念,自然可“用志不分”,而能精一、精熟了。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
1.国学教学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国学素养 国学内容广博:经、史、子、集 国学研读艰深: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雠、辑佚、考订 2.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之现状 据《甘肃省白银区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素质现状调查》结论:
自主学习,提升水平的阅读情况很差。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只有21人表示在最近一年中阅读过一本 以上的名著,占10%;169人表示除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外,一年中没有阅读过一本对提高自己的 素质有帮助的书。原因有:没时间;没地方;不爱好。
大丰·谈教师的人文素养页PPT文档
![大丰·谈教师的人文素养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9b5c645a8102d277a22f51.png)
曹操在文学上高于诸葛亮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于生命格局。 诸葛亮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君臣之情,曹操在 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 曹操显然看不起那种阵前涕泪。
十、曹操的生命格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九、三国时期的文化格局
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史札记》中说,三国对垒, 曹操张罗的是一种权术组合,刘备张罗的是一种性情组合 ,孙权张罗的是一种意气组合。沿用这种说法,当时孙权 手下的年轻军人们确实是意气风发。这样的年轻军人,天 天追求着硝烟烈焰中的潇洒形象,完全不屑于吟诗作文。 这种心态也左右着上层社会的整体气氛,因此,孙吴集团 中没有出现过值得我们今天一谈的文化现象……
八、关于《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前11世纪) 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风”,15国风,160首;“雅”,大雅、 小雅,105首;“颂”,周颂、鲁颂、商颂,40 首。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起点和源头。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菀在水中央。
——《 观沧海》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天年。
——《龟虽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 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 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教师素养漫谈PPT课件
![教师素养漫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be25d86c85ec3a86c2c560.png)
教育最能够提供给未成年人的只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再夸大一些教育的作用,它只是一条捷径,但是缘于不同学 生的起点、理想不同,他们穿越这座桥梁的时间或者穿越哪 座桥梁的选择是不同的。我们又凭什么规定他们在同一时间 上桥,同一时间内穿越呢?更加可怕的是我们要求他们穿越 同一座桥。
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引导学生成为他(她)自己,若能成为 一个对合理有序社会有价值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骄傲了。
(2)必须做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银时代:可以和平与友爱)
(3)允许存在的——人施于己,也施于人 (——青铜时代:战争与和平共存)
(4)坚决反对的——己所不欲,先施于人 (——黑铁时代:充满着战争)
❖ 教师工作的底限是合法,上限是崇高的师德
11
6.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 家庭教育——实惠,不吃亏 ❖ 社会教育——利己 ❖ 学校教育——奉献
18
4.教学观
❖ 就教师个体、教师面对的不同学生与情境而言,教师更应 相信教育教学是艺术,不要轻信教育教学是科学。艺术的 生命在于处于特定情境或基于特定灵感的创造,而创造应 是基于自身长处的极致发挥。
❖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我们教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 主持人,没有主持人的介绍和主持,主人是不会自己闪亮 登场的,即使登场也难以明确自己要干什么。
❖ 学校的作用,老师的作用不仅是告诉学生现实是 什么,更要告诉他们怎样去改变这个现实。即教 育就是给孩子以希望。
12
7.说有与说无的关系
❖ ——说有易,说无难
❖ ——学生说你对他有偏见和他作对容易,但你要 说没有则难。这就告诉我们作出对某人不利的决 定请慎重,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让对方心服 口服。
21
1.价值位阶原则
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引导学生成为他(她)自己,若能成为 一个对合理有序社会有价值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骄傲了。
(2)必须做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银时代:可以和平与友爱)
(3)允许存在的——人施于己,也施于人 (——青铜时代:战争与和平共存)
(4)坚决反对的——己所不欲,先施于人 (——黑铁时代:充满着战争)
❖ 教师工作的底限是合法,上限是崇高的师德
11
6.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 家庭教育——实惠,不吃亏 ❖ 社会教育——利己 ❖ 学校教育——奉献
18
4.教学观
❖ 就教师个体、教师面对的不同学生与情境而言,教师更应 相信教育教学是艺术,不要轻信教育教学是科学。艺术的 生命在于处于特定情境或基于特定灵感的创造,而创造应 是基于自身长处的极致发挥。
❖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我们教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 主持人,没有主持人的介绍和主持,主人是不会自己闪亮 登场的,即使登场也难以明确自己要干什么。
❖ 学校的作用,老师的作用不仅是告诉学生现实是 什么,更要告诉他们怎样去改变这个现实。即教 育就是给孩子以希望。
12
7.说有与说无的关系
❖ ——说有易,说无难
❖ ——学生说你对他有偏见和他作对容易,但你要 说没有则难。这就告诉我们作出对某人不利的决 定请慎重,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让对方心服 口服。
21
1.价值位阶原则
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儒家、道家的启示)PPT教学课件
![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儒家、道家的启示)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b2c00127d3240c8547ef29.png)
2020/12/10
15
“和而不同”是渗透在中国文化传 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几 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 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 融合的过程。先秦百家争鸣,各家 互相争鸣,互相吸取,极大地丰富 了中国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后,经 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 化的道路,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 宗。
《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回 答桓公的一段话:“夫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 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 同裨同,尽乃弃矣。”
2020/12/10
23
企业界的例子
在企业界,存在着一个很有意思的 现象,但凡得力干将与老板的性格 相似的,企业往往问题比较多,而 性格具有互补特点的,企业往往比 较健康。因此,一个感性的老板适 合找一个理性的总裁;一个注重长 期规划决策的董事长,就需要配备 一个执行力很强的总经理。
“和而不同”的含义之二,乃指 尚和而不盲目附和,具有自己的独 立见解,在文化立场上则体现出刚 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而不排异, 和而不苟同,孔子所言“当仁,不让 于师”,此之谓也。
2020/12/10
21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周易·乾卦》
2020/12/10
22
(3)、创造精神
2020/12/10
24
实际上,和则生的观点,是儒、 道二家的共同主张, 《庄 子·田子方》:“交通成和而 物生焉。”《荀子·天论》 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礼记·中庸》说:“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020/12/10
25
2、《易经》的启示
掌握《易经》的基本道理来 调整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卦 象都是我们自己画出来的!
2020/12/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当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阅读危机:
《羊城晚报》 2010年4月9日B7版刊载《名著被大学生遗 忘了吗》一文,记者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读经典的时间 越来越少,读书结构浅层化、功利化。文章指出:
现代大学生阅读书籍以流行小说、励志小说、人
物传记为主,传统经典名著少人触及。许多大学生接
受采访时坦言,现在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
其一,使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及其蕴含 荡然无存。
其二,由古圣贤人建构的高贵精神轰然倒塌,功利主 义与拜金主义泛滥成灾,道德滑坡,理想失落,社会 问题层出不穷。
其三,使当代中国人缺失了古典文化的底蕴,无力传 承绵延久远的人文传统。如果长此以往,则不仅对教 育,而且将对国计民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8
3
精神贫血与传统文化的复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重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诗词进校园 热”、“经典诵读热”、“国学热”、“儒学热” 相继出现,构成民族文化复兴的潮流,这种潮流 浩荡奔流,到新世纪越来越气象万千。
在这阵阵热潮中,教育部有关部门以突出人文素 质教育、增加古典诗词、古代散文为特征,对中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中 小学生古典诗词的背诵篇目。在高等学校,大学 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教育则得到迅速 开展,许多高校中文系开始设置诗词格律与写作 的课程。于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写诗填词的 人越来越多,可谓诗道张扬,斯文重兴也哉!
4
2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 要》,明确提出: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 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 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 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 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 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 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 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 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2
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 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素养 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育的 成败。
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人文性营养不足”的 群体性特征。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代社会问题与文化精 神问题有着极大关系。
这种社会问题与文化精神危机的出现,与 优秀传统文化的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典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漫谈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赵松元
1
一、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
人文素养是一种品性修养,它指的是一个人因为在 人文社会科学(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方 面具有一定的学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和精神 气韵。
人文素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可以表现为 关爱生命和自然,关心群体和社会,良善仁义, 宽容大度,乐观坚强,有同情心、羞耻感和责任 感,重义轻利,优雅高贵等等。可见,人文素养 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通过对文、史、哲、艺 等人类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塑造成一个有学养、有 良知、有尊严、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2001年,在北大百年纪念论坛上,饶宗颐先生发表了题 为《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的演讲, 关于经典的重要意义,他有一个表述:
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的思想模式、知识 涵蕴的基础;亦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 江河的论著。
“经”的重要性,由于讲的是常道,树立起真理标准,去 衡量事物的正确与否,取古典的精华,用笃实的科学理解, 使人的文化生活,与自然相协调,人与人间的联系,取得 和谐的境界。经的内容,不讲空头支票式的人类学,而是 实际受用,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类学。
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
“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 及专
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在描述此一现象后,记者满怀忧虑地说:
问题是,不读名著,就很难触及文化核心。这是
否意味着,新一代人的知识结构越来越浅层次化?是7
我认为,这位记者所看到的问题,固然严重,但还只 是表层现象,其在深层的问题是“礼崩乐坏”—— 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严重“断裂”。 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我们的价值判断似乎应该建立于“自觉”、“自尊”、 “自信”三者结合的互联网上,而以“求是”、“求真”、 “求正”三大广阔目标的追求,去完成我们的任务。
9
三、吸取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从文化经典中吸 取精神养料
1、吸取道德精神——芳馨人格,提升境界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康有为诗)
丰子恺:“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 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 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 一个三层楼。”
北大著名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贞元六书·新原 人·境界》中根据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意即理解、 觉悟)的不同,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5
二、经典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育
犹太人的经典文化教育:
犹太民族的文化教育理念:从幼年开始的经典教育,即是 对记忆力的良好培养,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洗礼,唯有在 这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培养起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今后才 能取得成就。
犹太民族的经典教育方式:孩子还在襁褓中时,经典学习 就已开始。父亲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读经典给摇篮中的婴 儿,并且每次读完后都在婴儿稚嫩的嘴唇上抹上蜂蜜,让 孩子知道读书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孩子3岁开始学习希伯 来语,背诵祈祷文;孩子到了5岁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 法;到了7岁则学习《圣经旧约》的剩下部分,而且还要接 触《塔木德经》的基础知识。在满13岁接受成人典之前, 要学完所有的犹太教法典的基础经文和圣著。学习的方法 就是配合着旋律,反复朗诵,直至能够背诵。
当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阅读危机:
《羊城晚报》 2010年4月9日B7版刊载《名著被大学生遗 忘了吗》一文,记者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读经典的时间 越来越少,读书结构浅层化、功利化。文章指出:
现代大学生阅读书籍以流行小说、励志小说、人
物传记为主,传统经典名著少人触及。许多大学生接
受采访时坦言,现在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
其一,使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及其蕴含 荡然无存。
其二,由古圣贤人建构的高贵精神轰然倒塌,功利主 义与拜金主义泛滥成灾,道德滑坡,理想失落,社会 问题层出不穷。
其三,使当代中国人缺失了古典文化的底蕴,无力传 承绵延久远的人文传统。如果长此以往,则不仅对教 育,而且将对国计民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8
3
精神贫血与传统文化的复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重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诗词进校园 热”、“经典诵读热”、“国学热”、“儒学热” 相继出现,构成民族文化复兴的潮流,这种潮流 浩荡奔流,到新世纪越来越气象万千。
在这阵阵热潮中,教育部有关部门以突出人文素 质教育、增加古典诗词、古代散文为特征,对中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中 小学生古典诗词的背诵篇目。在高等学校,大学 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教育则得到迅速 开展,许多高校中文系开始设置诗词格律与写作 的课程。于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写诗填词的 人越来越多,可谓诗道张扬,斯文重兴也哉!
4
2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 要》,明确提出: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 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 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 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 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 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 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 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 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2
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 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素养 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育的 成败。
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人文性营养不足”的 群体性特征。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代社会问题与文化精 神问题有着极大关系。
这种社会问题与文化精神危机的出现,与 优秀传统文化的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典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漫谈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赵松元
1
一、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
人文素养是一种品性修养,它指的是一个人因为在 人文社会科学(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方 面具有一定的学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和精神 气韵。
人文素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可以表现为 关爱生命和自然,关心群体和社会,良善仁义, 宽容大度,乐观坚强,有同情心、羞耻感和责任 感,重义轻利,优雅高贵等等。可见,人文素养 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通过对文、史、哲、艺 等人类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塑造成一个有学养、有 良知、有尊严、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2001年,在北大百年纪念论坛上,饶宗颐先生发表了题 为《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的演讲, 关于经典的重要意义,他有一个表述:
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的思想模式、知识 涵蕴的基础;亦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 江河的论著。
“经”的重要性,由于讲的是常道,树立起真理标准,去 衡量事物的正确与否,取古典的精华,用笃实的科学理解, 使人的文化生活,与自然相协调,人与人间的联系,取得 和谐的境界。经的内容,不讲空头支票式的人类学,而是 实际受用,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类学。
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
“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 及专
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在描述此一现象后,记者满怀忧虑地说:
问题是,不读名著,就很难触及文化核心。这是
否意味着,新一代人的知识结构越来越浅层次化?是7
我认为,这位记者所看到的问题,固然严重,但还只 是表层现象,其在深层的问题是“礼崩乐坏”—— 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严重“断裂”。 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我们的价值判断似乎应该建立于“自觉”、“自尊”、 “自信”三者结合的互联网上,而以“求是”、“求真”、 “求正”三大广阔目标的追求,去完成我们的任务。
9
三、吸取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从文化经典中吸 取精神养料
1、吸取道德精神——芳馨人格,提升境界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康有为诗)
丰子恺:“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 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 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 一个三层楼。”
北大著名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贞元六书·新原 人·境界》中根据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意即理解、 觉悟)的不同,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5
二、经典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育
犹太人的经典文化教育:
犹太民族的文化教育理念:从幼年开始的经典教育,即是 对记忆力的良好培养,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洗礼,唯有在 这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培养起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今后才 能取得成就。
犹太民族的经典教育方式:孩子还在襁褓中时,经典学习 就已开始。父亲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读经典给摇篮中的婴 儿,并且每次读完后都在婴儿稚嫩的嘴唇上抹上蜂蜜,让 孩子知道读书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孩子3岁开始学习希伯 来语,背诵祈祷文;孩子到了5岁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 法;到了7岁则学习《圣经旧约》的剩下部分,而且还要接 触《塔木德经》的基础知识。在满13岁接受成人典之前, 要学完所有的犹太教法典的基础经文和圣著。学习的方法 就是配合着旋律,反复朗诵,直至能够背诵。